搜尋結果:妨害安寧

共找到 96 筆結果(第 41-50 筆)

雄秩聲
高雄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高雄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雄秩聲字第1號 移送機關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一分局 異 議 人 白羢升 上列異議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對於原處分機關即高雄 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一分局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以高市警三一 分偵字第11373751800號所為處分、於114年1月20日以高市警三 一分偵字第11374055900號所為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程序部分:   按被處罰人不服警察機關之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 起5日內聲明異議。聲明異議,應以書狀敘明理由,經原處 分之警察機關向該管簡易庭為之。簡易庭認為聲明異議不合 法定程式或聲明異議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社會秩序 維護法(下稱社維法)第55條及第57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 別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違反本法案件,除本法有規定者外 ,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送達文書,除本章有特別規定外 ,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送達不能依前2條規定為之者, 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 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 業處所門首,另一份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 以為送達。寄存送達,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社 維法第92條、刑事訴訟法第62條及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1、 2項亦有明定。經查:  ㈠移送機關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以異議人於113年11月23日晚 間11時許,在其居所即高雄市○○區○○路000號10樓(下稱居 所),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違反社維法第 72條第3款規定為由,以高市警三一分偵字第11373751800號 處分書裁處異議人罰鍰新臺幣(下同)1,500元(下稱甲處 分),該處分書於113年12月19日寄存在異議人居所之轄區 派出所(即三民派出所),並經移送機關將送達通知書黏貼 於異議人居所門首,有送達證書及照片為憑(見本院卷第11 、12頁),而異議人於113年12月間確實在高雄市○○區○○路0 00號10樓生活起居之事實,未據異議人為反對陳述,並經同 棟大樓住戶即第三人羅琳、葉思娜、韓震宇、陳映融指述明 確,有警詢筆錄、查訪紀錄為憑(見本院卷第25、28、32、 33頁),是依前引規定,甲處分自113年12月19日寄存於三 民派出所之起算10日,於000年00月00日生送達效力,應自 翌日即同年月30日起算5日異議期間,於114年1月3日期間屆 滿(始日計入,下同),而告確定。異議人遲至114年2月5 日始對甲處分聲明異議(見本院卷第7頁),已逾5日法定期 間,其異議為不合法,應依社維法第57條第1項規定,以裁 定駁回之。  ㈡又移送機關於114年1月20日以異議人於113年12月17日晚間11 時許在其居所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違反社 維法第72條第3款規定為由,以高市警三一分偵字第1137405 5900號處分書裁處異議人罰鍰3,000元(下稱乙處分),該 處分書於114年1月31日交付異議人本人收受,有送達證書為 憑(見本院卷第41頁),自異議人收受送達翌日算5日異議 期間,於114年2月5日屆滿,異議人於114年2月4日對乙處分 聲明異議(見本院卷第35頁),未逾法定期間,應予准許。 二、實體部分:  ㈠乙處分意旨略以:異議人113年12月17日晚間11時許,在居所 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有第三人陳國琳、陳 若竹調查筆錄,及樹禾苑群組LINE對話截圖、住戶LINE對話 截圖為憑(見本院卷第45、53、58頁),足認異議人有違反 社維法第72條第3款規定之非行,而裁處異議人罰鍰3,000元 等語。  ㈡異議人聲明異議意旨略以:伊於前開時地因大樓對講機故障 ,不知員警來訪,且不曾接獲同棟10樓住戶反應音量過大, 嗣經以分貝機測量,亦無音量超標情形,爰依法聲明異議, 求予撤銷乙處分等語。  ㈢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處6,000元以下罰 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定有明文。又該條款所稱 「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之管制標準以外,不具持 續性或不易測量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違反社會 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規定參照),與噪音管制法 第3條規定「本法所稱噪音,指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所稱 「噪音」之內涵不同,並不以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為限,而 是以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為要件。再者,所謂妨害安寧, 通常係由鄰居報警,處理警員身歷其境瞭解,噪音確實傳於 戶外,復經鄰居證實,難以忍受者,即可認達妨害公眾安寧 之程度。異議人抗辯須所製造之聲響逾管制分貝,始謂噪音 云云,於法尚有未合,為不足採。  ㈣經查,異議人於前述時、地有製造重低音聲響及音樂,妨害 居家安寧之行為,業據第三人即同棟13樓住戶陳國琳證稱: 異議人自113年9月起,每逢周二、四、五、六、日及特殊節 日,通常自晚上8時起至凌晨2時至3時許,甚至到翌日上午 ,持續製造重低音聲響及音樂,致伊之租客須全程戴全罩式 耳機始能入睡,伊之租客於113年11月間因為受不了而離開 ,經大樓主委與異議人於113年11月28日召開協調會,詎異 議人稱因住戶報案,遂故意將聲音開到最大,並揚言報復, 嗣經徵得異議人同意入內察看,發現異議人家中設置DJ台、 重低音等大型音響設備,所發出之音響已非一般住宅社區可 以忍受,此後異議人更於113年12月6日晚間11時起、同年月 7日傍晚6時許、同年月10日上午8時起及同年月18日凌晨2時 至上午9時許,持續數10分鐘至數小時不等,製造重低音及 震動擾人等語為憑(見本院卷第46至47頁),上情並有第三 人陳若竹證述明確(見本院卷第45至52頁),復與樹禾苑群 組LINE對話截圖、住戶LINE對話截圖內容一致(見本院卷第 53至59頁),堪信異議人確有固定、持續性製造聲響,達妨 害居住安寧程度之非行,乙處分據此裁處異議人罰鍰3,000 元,於法並無不合,異議人猶執前詞指摘乙處分不當,為無 理由,應依社維法第57條第2項前段規定,以裁定駁回之。 三、依社維法第57條第1項、第2項前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2-24

KSEM-114-雄秩聲-1-20250224-1

南秩
臺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南秩字第10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 被移送人 施添智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2月10日南市警二偵字第114001350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施添智不罰。   理 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施添智自民國113年12月23日起至 同年月25日止,3次向警察機關檢舉關係人楊豫仁所經營位 於臺南市○○區○○街00號之Long Light Bar酒吧(下稱新美街 酒吧)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企圖使新美街酒吧受主管 機關裁罰而無法順利營業,經調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勤務指 揮中心受理110報案紀錄單,被移送人於上開期間合計有3件 報案紀錄(其餘時間另有23件報案紀錄,檢舉時間自112年1 月20日起至113年12月21日止,業經本院113年度南秩字第87 號、114年度南秩字第4號裁定諭知不罰),而認被移送人有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行為,爰移送 本院裁處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 ,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 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另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 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 ,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此於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亦明文規定準用之。次按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45條第2項規定,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該管簡 易庭認為不應處罰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之裁定。再按意圖 他人受本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 臺幣1萬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 款亦有明文。而誣告罪之成立,以告訴人所訴被訴人之事實 必須完全出於虛構為要件,所謂虛偽係指明知無此事實故意 捏造而言,若告訴人誤認有此事實或以為有此嫌疑而告訴, 以致不能證明其所訴之事實為真實,縱被訴人不負刑責,而 告訴人本缺乏誣告之故意,亦難成立誣告罪名。 三、被移送人固不否認其曾向警察機關報案指稱新美街酒吧製造 噪音、妨礙公眾安寧等情事,惟抗辯其檢舉之妨害安寧問題 都是親自體會後才報案,且新美街酒吧所製造之噪音已使其 罹患焦慮症、睡眠障礙等疾病,其報案並非無依據等語。經 查被移送人於113年12月23日起至同年月25日止,以新美街 酒吧所發出之噪音聲響妨害安寧為由,連續3日,多次向臺 南市政府警察局報案,惟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處理結果,新 美街酒吧均合法,未發現明顯有妨害安寧情事等情,有臺南 市政府警察局勤務指揮中心受理110報案紀錄單3件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21至25頁),雖可認新美街酒吧所製造之聲響均在 合法範圍內,並無被移送人所稱妨害安寧之情事。惟被移送 人每次均有以手機錄影(含聲音)蒐證其所聽到新美街酒吧 之噪音,經本院播放被移送人檢附之蒐證影像,部分錄影內 容確實有聽到人大聲聊天、嘻笑或較小聲之音樂聲乙節,有 被移送人提出之光碟1件存卷可憑(本院卷第79頁),足認被 移送人係因新美街酒吧內所發出之聲響始向警察機關報案, 並非全然無據。另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證明被移送人故為虛構 上開情節,而向員警不實檢舉,實難以全然排除被移送人所 辯前情之可能性,尚難認被移送人有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 第1項第3款規定之誣告行為。從而依前開規定及說明,自應 為被移送人不罰之諭知。 四、又本件及本院113年度南秩字第87號、114年度南秩字第4號 裁定雖均諭知被移送人不罰,然被移送人自112年1月20日起 至113年12月25日止,已有共26次檢舉新美街酒吧太吵、妨 害安寧問題,但經處理機關(含環保局、工務局、警察局、 衛生局、消防局、社會局或各機關聯合稽查)查處結果,新 美街酒吧均合法,可見被移送人主觀認知之妨害安寧、太吵 之標準顯然高於法規之標準,被移送人日後若再檢舉新美街 酒吧妨害安寧自應更加謹慎,不應僅以其主觀認知之標準進 行短期、多次檢舉,否則亦有恣意檢舉,構成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規定「誣告」之可能,附此敘明。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林雯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朱烈稽

2025-02-20

TNEM-114-南秩-10-20250220-1

基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基秩字第10號 移送機關 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 被移送人 蔡芬典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4年2月13日基警一分偵字第114010187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芬典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處罰鍰新臺幣4000元 。 扣案之菜刀1把沒入之。   理 由 一、被移送人蔡芬典違法之事實如下:  ㈠時間:民國114年1月25日10時25分許。  ㈡地點:基隆火車站南站電扶梯旁。  ㈢行為:被移送人無正當理由,於上開時、地攜帶具有殺傷力 之菜刀1把,因警獲報到場查獲。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可資證明: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供述。  ㈡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現場紀錄。  ㈢現場監視器翻拍照片及扣案物照片。  ㈢扣案之菜刀1把。  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 品者,處3 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 萬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3條第1 項第1 款定有明文。本條款之構成要件, 須行為人客觀上有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 危險物品之行為,且該攜帶係無正當理由,因而有危害於行 為人攜帶所處時空之安全情形,始足當之。依上揭要件,判 定被移送人有無違反該行為,首須被移送人有攜帶行為,次 審酌該攜帶行為是否係無正當理由,再衡量被移送人攜帶行 為所處時空,因被移送人於該時空有攜帶該類器械,而使該 時空產生安全上危害。亦即,就被移送人客觀上之攜帶行為 ,依其攜帶之目的,考量被移送人攜帶當時言詞舉動、時間 、地點、身分等因素,據以認定其是否已構成上開條款之非 行。 四、扣案之菜刀1把,雖均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管制之 刀械,然其質地堅硬,刀身鋒利,有前開扣案物照片可佐, 若持之以攻擊他人足以造成傷亡,在客觀上足以對人之生命 、身體、安全構成威脅,屬於具殺傷力之器械無訛。又被移 送人遭查獲地點為公眾場所,時間為日間,且被告雖自稱剛 購買用以做菜使用,然該菜刀並未施以適當包覆裝盛,且持 刀向在場人比劃,有前開現場監視器翻拍照片存卷足參,顯 見被移送人所為,恐有因濫用或誤用扣案物而危及他人生命 安全,並對社會安寧產生危害之虞,益徵被移送人攜帶上開 具殺傷力之器械並無正當理由,已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 第1 項第1 款之構成要件相合,自應依法予以裁罰。 五、核被移送人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 項第1 款之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規定。爰審酌被移送 人攜帶菜刀1把,對社會秩序造成潛在危害,所為非是,惟 考量其未持之從事其他違法行為,兼衡其素行(見卷內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違序行為之動機、目的、手段 、情節、犯後態度、自述智識程度、職業、經濟狀況(見本 院卷第頁被移送人警詢筆錄受詢問人欄)等一切情狀,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六、扣案菜刀1把,為被移送人所有,且係供違反社會秩序維護 法行為所用之物,業據被移送人供述在卷,爰依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22條第3 項之規定,併予宣告沒入。 七、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 項、第63條第1 項第1 款、第 22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鄭富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得於收受送達後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提出於本院簡易庭,向本院普通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彥端 附錄本案裁罰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㈠)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 : 一、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 品者。 二、無正當理由鳴槍者。 三、無正當理由,攜帶用於開啟或破壞門、窗、鎖或其他安全設 備之工具者。 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 之虞者。 五、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 六、蒙面偽裝或以其他方法驚嚇他人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七、關於製造、運輸、販賣、貯存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險物品之 營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或其營業設備及方法,違反法令 規定者。 八、製造、運輸、販賣、攜帶或公然陳列經主管機關公告查禁之 器械者。 前項第7款、第8款,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處或併處停止營 業或勒令歇業。

2025-02-20

KLDM-114-基秩-10-20250220-1

中秩聲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中秩聲字第2號 原處分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 聲明異議人 即原處分人 胡憲權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處分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因不服 原處分機關民國114年1月20日中市警五分偵字第1130125375號違 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分書而聲明異議,經原處分機關以民國 114年2月3日中市警五分偵字第1140014709號聲明異議案件移送 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處分撤銷。 胡憲權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處罰鍰新臺幣3,000元。   理  由 一、原處分機關以受處分人即聲明異議人胡憲權(下稱聲明異議   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4條規定之   行為,處新臺幣(下同)5,000元之罰鍰。  ㈠時間:長期於深夜2時至5時(最近一次係於民國113年12月     7日2時2分起至同日4時59分止)。  ㈡地點:臺中市○○區○○路00巷00弄0號門前。  ㈢行為:於上述行為期間,經常發動機車怠速之引擎聲及在住處門口洗臉、擤鼻涕等方式,製造非持續性噪音,妨害他人生活安寧,經鄰近多位住戶具名檢舉。 二、聲明異議意旨以:製作筆錄之前並無任何員警登門告誡或勸 導,另因伊早年從事鐵工及石棉瓦加工等工作,致肺臟有嚴 重的汙染,醫囑要呼吸新鮮的空氣,並非刻意在晨間製造噪 音,及所使用之機車亦經環保局檢測合格。 三、按簡易庭認為聲明異議不合法定程式或聲明異議權已經喪失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定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   先命補正。簡易庭認為聲明異議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認為有理由者,以裁定將原處分撤銷或變更之。對於簡易   庭關於聲明異議所為之裁定,不得抗告。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57條定有明文。次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   ,處6,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規定甚   明。此所稱之「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之管制標準   以外,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   音,此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規定可資   參照(噪音管制法第6條規定「製造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   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由警察機關依有關法規處   理之」)。據此,足認上開社會秩序維護法條文所處罰之「   噪音」,與噪音管制法第3條所規定:「本法所稱噪音,指   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不同,並不以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為   限,而係已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為要件,亦即使不特定之   其他眾人所期望之安寧生活之心理狀態遭受干擾損害。又妨   害安寧通常都為鄰居報警,處理員警身歷其境瞭解,噪音確   實傳於戶外,又經鄰居證實,難以忍受者,始可認其妨害公   眾安寧(81年3月27日司法院(81)廳刑一字第329號函參照)   。再按,是否妨害公眾安寧,應視噪音來源所處之環境及一   般社會觀念是否容許為斷。本款所謂「公眾」,故指行為人   以外之不特定人或多數人在內,但如二人以上之特定少數人   ,只要其生活安寧確有受防害之具體事狀,亦可構成本款違   序規定。故如所製造之噪音,妨害不特定人或特定多數人之   安寧,且難以忍受者,即可認定妨害公眾安寧,而不以是否   於深夜製造噪音為要件。又上開規定,噪音與否,非以聲響   之類別而區分,縱為音樂,倘若令人難以於該時該地忍受,   即可認為噪音而妨害公眾安寧。 四、本院認定之事實及證據,除引用原處分機關之處分書及卷證   資料所載,另查:  ㈠按被處罰人不服警察機關之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 起5日內聲明異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5條第1項定有明文。 復按被處罰人之住所或居所不在法院所在地者,計算聲明異 議期間時,準用司法院所定當事人在途期間表扣除在途期間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44條訂有明文。查本 件原處分書係114年1月20日作成,其後聲明異議人親自於11 4年1月30日至派出所領取,嗣於114年2月3日向原處分機關 提出聲明異議狀,本件尚未逾法定之聲明異議期間,合先敘 明。  ㈡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 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定有明文,是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 實之規定及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裁判所揭示事實之認 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 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之意旨,於法院審 理行為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時,均有其適用。經查, 警員移送書固稱依「鄰近多位住戶」多位檢舉人具名檢舉陳 述表示聲明異議人監視器故意安裝音響製造噪音、每日2時 至5時發動機車故意拉轉產生巨大噪音,故意在住家外面大 聲打噴嚏等情,而為受理及調查,然警員於113年12月7日前 並無親自見聞異議人製造噪音影響安寧情況,僅提出鄰近多 位住戶連署書及報案紀錄單為證,均無相關蒐證及錄音影片 可供佐證,且鄰近多位住戶利害相關,證詞亦難互為佐證, 尚難遽認聲明異議人有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行為,原處 分書就「長期」即113年12月7日前之認定,即有違誤,聲明 異議人請求撤銷此部分之處分為有理由。  ㈢然查:  ⒈聲明異議人住處附近之鄰居即證人蔣宗慈、蕭民輝,於警詢 時均指證:聲明異議人在113年12月7日2時許在家門口駕駛 機車怠速並催油門,頻繁出入家門口持續大約2、3小時,其 引擎聲巨響,影響公眾安寧等語。並有員警依監視器畫面所 製作之照片黏貼紀錄表,佐證聲明異議人於113年12月7日( 紀錄表誤載為113年12月2日)2時2分開始發動機車怠速約3 分鐘後就熄火,2時44分就再次怠速3分鐘後,就騎車出門, 直到3時4分回來家門口,在門口怠速3分鐘左右,3時6分再 次騎車出門,3時24分回來,3時36分再出去,4時4分回來, 4時6分再出去,4時24分回來,4時26分再出去,4時44分回 來,4時46分再出去,4時59分再回來,認聲明異議人拍騎乘 機車所製造之聲響,確實已達妨害他人安寧之程度。  ⒉基此,聲明異議人確有自113年12月7日2時2分起至同日4時59 分止之期間內,在其自家門口發動機車怠速之引擎聲,該聲 響有妨礙公眾安寧情事而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 款規定之行為,事證明確。 五、綜上,本件原處分認定聲明異議人有妨礙公眾安寧情事固非 無見,惟所認定之違序時間既有違誤,爰由本院將㈠原處分 撤銷。㈡並審酌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條第1項第2款規定,滿70 歲人之行為,得減輕處罰;衡以聲明異議人行為時已滿77歲 ,就本件違反本法行為之動機、目的、手段、智識、經濟及 行為所生之妨害秩序程度等一切情狀,自為裁定如主文第二 項所示之處罰。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7條第2項、第72條第3款、第9條第1項 第2款、第2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嘉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佩萱

2025-02-17

TCEM-114-中秩聲-2-20250217-1

雄秩
高雄簡易庭

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高雄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雄秩字第16號 移送機關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 被移送人 洪士盛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4年1月23日以高市警港分偵字第1137405310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被移送人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處罰鍰新臺幣貳仟 元。扣案之雙節棍壹副沒入。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下稱社維法 )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3年12月12日上午11時35分許。  ㈡地點:高雄市○○區○○路000號小港醫院。  ㈢行為:被移送人於前開時、地與關係人呂昭濬發生口角,從 背包取出隨身攜帶之雙節棍1副(下稱系爭雙節棍)嚇退呂 昭濬,妨害安寧秩序。 二、前開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之警詢陳述。  ㈡關係人呂昭濬之警詢陳述。    ㈢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 押物品收據。 三、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   物品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社維法第 6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次按供違反本法行為所用之物, 以行為人所有者為限,得沒入之,但沒入,應符合比例原則 ,社維法第22條第3項亦有明定。經查,被移送人就前開事 實坦承不諱,而系爭雙節棍,質地堅硬,可為攻擊他人之武 器,具殺傷力,被移送人無故攜帶系爭雙節棍已該當社維法 第63條第1項第1款之非行。本院審酌被移送人坦承非行、攜 帶具殺傷力器械之數量,及其遭查獲時尚未致人受傷,裁處 如主文所示罰鍰,以示懲儆,又扣案之系爭雙節棍1副乃被 移送人所有,供違反社維法所用之物,爰依社維法第22條第 3項前段規定沒入之。 四、依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2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賴文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 記 官 許弘杰

2025-02-12

KSEM-114-雄秩-16-20250212-1

中秩聲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中秩聲字第1號 原處分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 異 議 人 白素芬 上列異議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對於原處分機關於民國 113年12月20日所為處分(中市警五分偵字第1130108023號),聲 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事 實 理 由 及 證 據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異議人於民國113年10月31日19時許、11 月3日21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5樓之10住處,持 物品敲擊牆壁及地板,製造噪音,妨害住戶安寧,已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規定,爰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 )3000元。 二、聲明異議意旨略以:本件無法證明噪音係異議人所為,事實 上製造噪音的是其他住戶,異議人亦為受害者,為此聲明異 議。 三、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處6000元以下罰 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定有明文。該條款所稱噪 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之管制標準以外,不具持續性或 不易量測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違反社會秩序維 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參照),是社會秩序維護法所處罰 之噪音,不以超過管制標準為必要。而所謂製造噪音或深夜 喧嘩,達到妨害公眾安寧之程度,則係指使不特定之多數人 所期望安寧生活之心理狀態受到干擾損害。 四、經查,原處分機關先後於113年10月31日、11月3日,分別接 獲與異議人同一社區之住戶3人、2人檢舉,指異議人在住處 以鎚子敲擊地板牆壁,妨害安寧,有該等檢舉人之警詢筆錄 可參。參以上開檢舉人,有住在異議人樓上者,也有住在異 議人樓下者,惟均一致表示異議人多次持鎚子敲擊地板牆壁 ,製造聲響,並提出錄音資料為證。前揭多名檢舉人,與異 議人並無仇怨,衡情應無共同串通設詞捏造誣陷異議人之可 能與必要,其等皆明確指出異議人以持鎚敲擊地板牆壁之方 式,製造噪音,妨害社區安寧,當可採信,堪認異議人確有 於上開時地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而有違反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72條第3款之行為,是原處分機關依該條款規定處異 議人3000元罰鍰,核無不合。本件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羅智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林素真

2025-02-12

TCEM-114-中秩聲-1-20250212-1

中秩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中秩字第12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 被移送人 吳佩宜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國114年1月20日中市警四分偵字第00000000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佩宜縱容動物嚇人,處罰鍰新臺幣陸佰元。   事 實 理 由 及 證 據 一、被移送人吳佩宜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一)時間:民國113年12月13日上午6時許。 (二)地點:臺中市南屯區向上路五段12號(社區電梯內)。 (三)行為:縱容動物嚇人。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被移送人吳佩宜於警詢時坦承其有飼養一隻中型犬米克斯, 於113年12月13日上午6時確實有帶同該犬隻進入臺中市南 屯區向上路五段12號社區電梯內,惟辯稱其於上揭時、地, 沒有驅使或縱容該犬隻嚇人,係狗狗自己叫等語。惟被害人 沈春妙於警詢時已具體陳述其於上開時、地於社區電梯內, 被移送人吳佩宜飼養之犬隻未繫狗繩及戴口罩突然向其狂吠 ,致其受到驚嚇等語。依附卷之社區電梯錄影光碟,經本院 勘驗結果,在上揭時、地,依錄影鏡頭方向,被害人沈春妙 進入電梯時,被移送人飼養之犬隻突然對其狂吠,被害人沈 春妙受到驚嚇而離開電梯,而被移送人未以牽繩或其他適當 方式約束犬隻,核與被害人沈春妙上開陳述相符,足認被移 送人確有縱容其所飼養犬隻嚇人等情為真。至被移送人上開 所辯為推責之詞不可採。且本件經警受理報案而查獲,並有 員警製作之職務報告書1份、社區電梯照片4幀等附卷可稽。 本件被移送人未為任何防制該犬隻於電梯內侵擾他人之措施 ,逕自縱容該犬自由活動、嚇人,其消極容任系爭犬隻嚇人 ,而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0條第3款規定之行為,事實 明確,依法應予處罰。 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70條第3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學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 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 ,向本庭提出抗告(應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賴恩慧                    附錄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0條:(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八))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 下罰鍰: 一、畜養危險動物,影響鄰居安全者。 二、畜養之危險動物,出入有人所在之道路、建築物或其他場所   者。 三、驅使或縱容動物嚇人者。

2025-02-06

TCEM-114-中秩-12-20250206-1

基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基秩字第4號 移送機關 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 被移送人 陳麗雲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4年1月13日基警一分偵字第1140100589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麗雲吸食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處拘留貳日。 扣案之已開封使用之強力膠壹條及內含有強力膠之塑膠袋壹只, 均沒入之。   理 由 一、被移送人陳麗雲違法之事實如下︰ ㈠、時間︰民國114年1月8日上午11時55分許。 ㈡、地點︰基隆市○○區○○路00號前騎樓。 ㈢、行為︰被移送人於上開時、地,以塑膠袋吸食煙毒或麻醉藥品 以外之迷幻物品強力膠,為警於上開地點當場查獲,並扣得 已開封使用之強力膠1條、內含強力膠之塑膠袋1只。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足以證明︰ ㈠、被移送人陳麗雲於警詢之自白。 ㈡、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現場紀錄1份。 ㈢、被移送人吸食強力膠之照片及扣案物照片1份。 ㈣、扣案已開封使用之強力膠1條、內含強力膠之塑膠袋1只。  三、按有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處3日 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8,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6 條第1款定有明文。查被移送人於上開時、地吸食強力膠, 有上述證據足堪認定;而吸食強力膠或有機溶劑者,會產生 興奮、幻覺及欣快感,覺得飄飄然可幻想許多影像及聲音, 且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容易衝動而產生偏差之行為,有時 伴有噁心、嘔吐,而後隨之而來的是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症 狀包括眩暈、運動失調、頭昏眼花、說話不清、失去方向感 等,倘吸食量繼續增加,則會產生幻覺、妄想、時空扭曲等 症狀,非「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或「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所 指之毒品或管制藥品,應屬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6條第1款所 規範之範圍。是核被移送人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6條第1款之規定,應依法論處。 四、爰審酌被移送人前有多次因吸食強力膠之行為經法院裁罰在 案,猶不思悔改,又公然於騎樓下吸食煙毒或麻醉物品以外 之迷幻物品強力膠,所為足生負面影響於公共秩序及社會安 寧,實值非難;復衡酌被移送人坦承非行之犯後態度,及衡 其素行(參卷附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資料報表、法院前案紀 錄表)、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自述居無定所、貧寒之經濟 狀況等一切情狀(參本院卷第5頁調查筆錄「受詢問人欄」 ),裁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 五、又扣案之已開封使用之強力膠1條、內含強力膠之塑膠袋1只 ,為被移送人所有供其為本件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行為所用 之物,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2條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入 之。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66條第1款、第22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周霙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提出於本院簡易庭,向本院普通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許育彤 附錄處罰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6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四))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萬8千元以下 罰鍰: 一、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 二、冒用他人身分或能力之證明文件者。

2025-02-04

KLDM-114-基秩-4-20250204-1

豐秩
豐原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豐秩字第1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 被移送人 翁祐謙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以中華 民國113年12月26日中市警豐分偵社維字第1130054476號移送書 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翁祐謙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2,000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翁祐謙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 為:  ㈠時間:民國113年11月21日20時21分許。  ㈡地點:臺中市○○區○○街000巷0號。  ㈢行為:被移送人因與蔡秋香之子詹前信有債務問題,而前至 蔡秋香位於臺中市○○區○○街000巷0號住處要求清償債務,蔡 秋香表示不願替詹前信還債,被移送人即持金紙往蔡秋香上 開住處丟撒,以此方式滋擾蔡秋香。 二、按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 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所謂「藉端滋擾」 ,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 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 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 言。查被移送人所涉上開事實,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供述 在案,復經被害人蔡秋香於警詢時指述明確,並有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豐原分局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呈報單、員警職務報 告、現場蒐證照片、犯罪嫌疑人指認對照表等各1份在卷可 憑。又被移送人未循法律途徑或其他妥適之方式向詹前信溝 通解決債務問題,而非逕自以前往他人即蔡秋香住處丟撒金 紙之方式為之,被移送人此舉明顯滋擾被害人正常生活安寧 秩序,客觀上確有妨害安寧秩序之事實,其已違反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藉端滋擾住戶之規定,堪以認定。 三、本院審酌被移送人違反本法之動機、行為之手段、違反義務 、所生危害程度,及其經濟、年齡、智識及教育程度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以資懲警。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28條、第68條第2款,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豐原簡易庭                 法 官 楊嵎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2025-01-24

FYEM-114-豐秩-1-20250124-1

彰簡
彰化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彰化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776號 原 告 王鈺婷 訴訟代理人 簡嘉瑩律師 被 告 許原彰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605號),經原 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由本院刑事庭裁定 移送前來(本院113年度簡附民字第190號),本院於民國114年1 月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6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6,600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四、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與原告及訴外人即原告之子陳○○(民國96年 生,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稱陳姓少年)為鄰居,詎被告 竟於112年10月10日晚上10時許,基於恐嚇之故意,在原告 位於彰化縣秀水鄉之住處前,向該住處內之陳姓少年恫稱「 要打這戶小孩,要這戶小孩出來面對,要去原告工作場所亂 」,致使原告心生畏懼,足生危害於安全。故原告依民法第 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 被告賠償慰撫金新臺幣(下同)70萬元等語,並聲明:被告 應給付原告7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 二、被告抗辯:原告所飼養之犬隻長期狂吠,影響社區安寧及害 被告就醫,且該犬隻每天在被告之家門口小便,經被告向原 告反應後,原告都說沒有,所以被告才是被害人等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被告與原告、陳姓少年為鄰居;被告於112年10月10日晚 上10時許,因認原告飼養之犬隻長期吠叫形成噪音而妨害 安寧,且陳姓少年對被告與其他鄰居不禮貌,因此心生不 滿,遂基於恐嚇之故意,在原告、陳姓少年之前揭住處前 ,向該住處內之陳姓少年恫稱「要打這戶小孩,要這戶小 孩出來面對,要去原告工作場所亂」等事實,業經被告於 本院刑事庭審理時坦承不諱(見113簡1605卷第32、33、6 0頁),核與原告、陳姓少年、證人何明修於偵查時之證 述相符(見113偵1919卷第13至15、21至27、55至58頁), 並有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勘驗 筆錄在卷可稽(見113偵1919卷第29、30、45至50、57、5 8頁),應屬真實。 (二)按刑法第305條之恐嚇罪,所稱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 、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者,是指以使人生畏怖心為 目的,而通知將加惡害之旨於被害人而言,所謂將不法惡 害通知他人之方法不以直接通知為限,間接請他人傳話轉 知之方式亦屬之;又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與民 法第195條第1項之侵害他人自由行為要件並非相同,所謂 侵害他人自由,並不以剝奪他人之行動自由或限制其行動 自由為限,即以強暴、脅迫之方法,影響他人之意思決定 ,或對其身心加以威脅,使生危害,亦包括在內(最高法 院81年度台上字第2462號判決意旨參照)。被告於偵查時 已陳稱:其知悉原告與陳姓少年同住在前揭住處等語(見 113偵1919卷第62頁),且依前所述,被告確有對在前揭 住處內之陳姓少年揚言恐嚇稱「要打這戶小孩,要這戶小 孩出來面對,要去原告工作場所亂」之放話,顯見被告除 對陳姓少年外,亦有具體針對原告為放話對象,因此,縱 使原告並未在場聽聞被告所述之前揭放話言語(見113偵1 919卷第14、22頁),因被告既已知悉原告與陳姓少年為 同住一處之家人,其應可預見陳姓少年會將被告所述之前 揭放話言語間接轉述給原告知悉而亦不違背其本意,且依 原告、陳姓少年於偵查時之陳述(見113偵1919卷第14、2 2、57頁),原告嗣亦確有因陳姓少年之告知而知悉前揭 放話言語,故堪認被告已具間接恐嚇原告之故意與行為, 並非單純之僅在外揚言加害而未為惡害之通知;另觀諸被 告所述之前揭放話言語,其內容含有威脅原告及原告家人 即陳姓少年之人身安全,使生危害之意思,一般理性正常 之人聽聞後,均會心生畏懼,足見被告所述之前揭放話言 語已不法侵害原告之自由。因此,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2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主張被告應 負故意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洵堪採信。 (三)按關於非財產上損害賠償即慰撫金之核給,實務上咸認應 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生影響、請求人精神上痛苦程度、 雙方身分、地位、經濟狀況等一切情形核定。本院審酌被 告不思理性行事,恣意以「要打這戶小孩,要這戶小孩出 來面對,要去原告工作場所亂」之言語間接恫嚇原告,導 致原告心生畏懼,顯見被告漠視他人自由權之心態,並造 成事後聽聞之原告於精神上受有相當之痛苦;然依何明修 於偵查時之證述(見113偵1919卷第25、26頁),被告為 上開恐嚇行為之動機,是因原告所飼養之犬隻長期吠叫而 妨害安寧所致,實有情有可原之處,且被告當場復已經何 明修安撫、制止而未釀成更大損害(見113偵1919卷第25 、26頁),暨如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所示之 兩造於112年的所得與財產(見本院卷第19、20、25、31 至35、49至52頁)等一切情狀,認原告對被告請求慰撫金 以6,600元為適當。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95條 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6,6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113年8月21日(見附民卷第13頁)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關於假執行之說明:原告勝訴部分,是依民事訴訟法第427 條第2項規定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 之規定,依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又原告就其勝訴部分雖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然此僅是促使本院職權之發動,故毋庸為准駁之諭 知。至原告就其敗訴部分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已 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是原告於刑事訴訟程序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經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裁定 移送前來,而依同條第2項之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本無徵收 裁判費,且本院審理期間亦未生其他訴訟費用,自無庸為訴 訟費用負擔之諭知,併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彰化簡易庭 法 官 許嘉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 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清秀

2025-01-24

CHEV-113-彰簡-776-202501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