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怡菁

共找到 246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房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891號 原 告 黃淳蓁 訴訟代理人 顧定軒律師 被 告 許羽發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經 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第一項請求:「被告應將臺中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號即門牌 號碼臺中市○區○○街00巷00號7樓之6房屋移轉登記予原告」 。嗣於民國113年8月13日當庭變更聲明請求:「被告應將臺 中市○區○○○段000地號(權利範圍2000分之7)及其上臺中市 ○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共同使用部分同段558 2建號(權利範圍10000分之46)即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街0 0巷00號7樓之6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 予原告」(見卷第219頁),核屬不變更訴訟標的,僅補充 事實上之陳述,合於前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原告之長子,因被告始終無房屋居住,故 原告於100年間,借用被告之名義,而購買系爭房地,就此 關於系爭房地之相關簽約、付款等事宜,除均係由原告出面 處理外,且原告亦因此依各該時程,分別開立支票及匯款等 方式,交付新臺幣(下同)1,124,324元,而用以支付購買 系爭房地時之應付購屋款1,050,000元,暨契稅3,324元、仲 介費21,000元、代書費及雜費共50,000元等費用後,並因此 掌有系爭房地之所有權狀迄今,基此,兩造間就系爭房地係 存有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邇來,原告對於被告不肖之行為 ,實感灰心且不願再容忍,自得類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 定,隨時終止此等借名登記之委任關係,為此,依本件起訴 狀之送達,向被告為終止借名登記之意思表示,被告自應移 轉系爭房地之所有權登記予原告等語。聲明:被告應將系爭 房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二、被告則以:從來沒有借名登記這件事,當初是原告聯繫房仲 介紹被告去看屋,並說要購買給被告,說好一人一半出錢, 即是贈與,當時被告因工作繁忙無法外出辦理,故請原告代 理被告領取權狀,原告當天拿到權狀後趁被告上班時便返回 台北戶籍處,被告向原告要權狀,原告不給,從此扣押不還 ,多年來都以忘記了、下次給你等理由搪塞。系爭房地之水 電都是被告在使用與繳費,房屋的管理、收益、處分權及產 生的義務都是被告,歷年房屋稅課稅明細、地價稅繳納明細 均足以證明被告是所有權人。原告確實有付自備款60萬元, 但後續被告繳納的貸款55萬元,一開始就陸續匯款到原告戶 頭,其中最大一筆金額達43萬元,之後,原告到處炫耀其買 房給被告並言語暗示要還錢,被告迫於人情壓力在102年間 陸續又匯還給原告10萬元,經算金流,已付原告總計高達88 萬6300元,已超過系爭房地一半的價格,這是很典型父母先 出自備款,後面貸款孩子繳的情況,所以不是借名登記等語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所謂借名登記關係,乃當事人約定,一方(借名者)經他方 (出名者)同意,而就屬於一方現在或將來之財產,以他方 之名義,登記為所有人或其他權利人之關係,仍由自己管理 、使用、處分,是出名人與借名者間應有借名登記之意思表 示合致,始能成立借名登記關係。又不動產登記當事人名義 之原因,原屬多端,且不動產為登記名義人所有屬常態事實 ,為他人借名登記者屬變態事實,主張借名登記者,應就該 借名登記之利己事實,提出符合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之事證 以資證明,始可謂已盡舉證責任。在借名登記關係爭執之當 事人間,借名人如無書面契約等直接證據以供證明,非不得 由何人出資、何人管理使用收益等已證明之客觀情形推論之 ,惟此僅係證明方法之一,非謂有該客觀事實存在,即謂當 然存有借名登記關係(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11號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38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民事訴訟如係由 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 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 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 。查系爭房地係登記為被告所有,為兩造所不爭執,原告主 張兩造間就系爭房地存有借名契約,則為被告所否認,依前 揭說明,自應由原告就兩造存有借名登記關係之事實先負舉 證責任。  ㈡原告主張其係因被告始終無房屋居住,在原告以被告代理人 名義於100年12月13日簽署系爭房地買賣之前,表示借用被 告名義購買系爭房地等語,然其對於究在何時、何地與被告 為借名登記契約之約定,並未提出證據證明之;況且,果真 僅因居住目的,原告以自己名義購買系爭房地後供給被告居 住即可,豈需將系爭房地登記為被告所有,衡以一般將自己 所有之不動產登記於他人名下,除需承受不動產遭登記名義 人擅自處分之風險外,自己如有處分該不動產之需求,亦需 登記名義人配合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登相關事宜,反不利於 資產運用,被告以此說明借名登記之原因,顯有悖於常理。  ㈢原告係以系爭房地由其出資購得、持有系爭房地所有權狀正 本等為由,主張其為系爭房地之實質所有權人。惟查:  ⒈關於出資購買系爭房地乙節,固據原告提出履約保證申請書 、國泰世華銀行及台新銀行交易明細等資料為證(見卷第21 -61頁),堪認原告於100年12月27日已支付所有購屋款項完 畢,惟支付款項之原因不一而足,縱系爭房地悉由原告出資 ,難以推論出資者與登記名義人間即當然存有借名登記法律 關係。且查被告就所抗辯其於系爭房地購買後,有陸續匯款 給原告,嗣再以系爭房地辦理貸款還款給原告,其中最大一 筆為43萬元,總計達88萬6300元等情,已提出臺灣新光商業 銀行還貸紀錄、被告所有之臺灣新光銀行承德分行帳戶交易 明細為證(見卷第193-195、283-289頁),觀之前揭帳戶交 易明細,原告雖亦曾於100年12月15日匯款20萬元至該帳戶 ,但被告確實有匯款86萬餘元給原告之情,則依此金流,被 告稱當時是說好購買系爭房地給被告,說好一人一半出錢, 即是贈與等語,尚非全然無據。  ⒉原告主張系爭房地所有權狀正本為其保管,乃提出建物及土 地所有權狀為憑(見卷第17、19頁),對此被告並不爭執, 而辯稱:原告代理被告領取權狀,之後向原告要權狀,原告 拒絕等語,如是,佐以原告係以被告之代理人購買系爭房地 之情,原告因此自始持有所有權狀,亦是符合常情。再細繹 兩造之對話「(被告說)你扣押我權狀13年,你也知道住址 卻13年不歸還,還拿去地政駁回,說我不聯繫你,對話都在 …」、「(原告說)媽媽沒有控制你的權狀,找個時間我們 母子當面談。畢竟這個是媽媽辛苦買的房子你要謹慎…」、 「(被告說)聽不懂你在說什麼?要談什麼?就是簡單還回 來不行?請寄回給我…」、「(原告說)有什麼事情當面談 找個時間?因為你也知道我在上班」等語(見卷第235、236 頁),原告僅是就權狀之返還有所推託,並未辯駁其實為所 有權人而明確拒絕,則原告縱持有所有權狀,仍無從以此推 論其與被告間就系爭房地有借名登記契約存在。  ㈣依證人黃玉瀠於本院言詞辯論時具結後證稱:「我確實跟原 告一起去買(指系爭房地),他那時跟我講,要借他大兒子 的名字來買」、「(當時現場有誰?)就我們兩個還有仲介 」、「那個時候我妹妹跟兒子講電話我有聽到,聽到說要買 被告的名字,後續我就不知道了」、「我沒有聽到很清楚, 有聽到原告問被告有沒有喜歡,要借被告的名字」、「因為 他的大兒子沒有房子,所以原告要借用他大兒子的名字買房 子」、「(既然被告沒有房子,原告為何不直接贈送給被告 ?)我不知道,因為他們母子怎麼講我不知道」等語(見卷 第385-388頁),可知證人黃玉瀠雖提及「借用」被告名義 購買系爭房地,但細觀上開證述內容,證人顯然僅是經由原 告一方陳述或聽聞原告電話一端而知悉原告是用被告名字購 買系爭房地,其實未與被告有何確認,自難認其已知悉原告 與被告間有借名登記法律關係之存在,是證人黃玉瀠上開證 詞尚無法佐證原告借名登記之主張為真。  ㈤再觀諸被告所提出之戶口名簿、用電繳費證明、臺灣自來水 公司繳費證明、房屋稅課稅明細表、地價稅繳納證明書、管 理委員會收費憑單、房屋租賃契約書(見卷第91-92、101-1 91頁),可知被告自102年5月2日起即設籍居住於系爭房地 ,並自行繳納水電費、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等,甚於11 2年間將系爭房地出租予他人而為系爭房地之管理行為,此 與借名登記之出名人僅享有登記名義而無使用收益權限之要 件不符。對此,原告雖稱係因系爭房地借名登記於被告之名 義後,必然會發生之外觀而已,惟其自始仍未提出就系爭房 地有何管理、使用、處分之事實。  ㈥依上各節,原告主張借名登記一情,無從使本院形成優勢之 心證,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該不能舉證之不利益即應由 原告承擔。原告既無法證明兩造間就系爭房地有借名登記契 約存在,則其主張以起訴狀繕本之送達為終止借名登記契約 之意思表示,並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 為系爭房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主張類推適用同法第541條第2項規定,請求 被告將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 六、 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5

TCDV-113-訴-1891-2025022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443號 原 告 王綉琴 被 告 謝孟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113年度 附民字第1326號)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1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33萬33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0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 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能預見將金融帳戶資料提供給他人使用,可 能幫助他人實施詐欺取財犯罪,而用以隱匿、掩飾犯罪所得 之來源及去向,致被詐騙人及警方難以追查,竟仍以縱若有 人持之以犯罪亦不違反其本意,而於民國111年11月間某日 ,在當時其所承租之臺中市○區○○路000巷00號租屋處內,將 其所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系爭帳戶)存摺、金融卡、密碼交付給訴外人曾文祥, 再由曾文祥於不詳時間及地點,將前開帳戶資料交付予不詳 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該不詳詐欺集團成員先於111年10月上 旬,向原告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於11 1年11月16日9時57分許,臨櫃匯款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至訴外人黃偲維所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 0000號帳戶,不詳詐欺集團成員旋於同日10時1分許將前開 款項其中999,500元轉帳至系爭帳戶,上開款項復遭不詳詐 欺集團成員提領一空,以掩飾、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 原告因而受有上揭100萬元之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等語。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 1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 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 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即非法所不許,是本院自得調查刑事訴訟中原有之證據,斟 酌其結果以判斷其事實。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援引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 度偵字第45204號起訴書、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961號判決 書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於言詞辯論期日 不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 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自認。且被告上開行為 ,犯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經本 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961號判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 亦有上開刑事判決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15-25頁),堪信原 告主張為實在。  ㈢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被告雖未直接對原告施用詐術,然其提供系爭帳戶予 詐欺集團成員,使原告遭詐騙之款項輾轉匯入系爭帳戶再經 提領一空,致原告受有財產上損害,被告與詐欺集團其餘成 員彼此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均為共同侵權行為人 ,被告自應與詐欺集團成員,就原告所受損害,連帶負賠償 責任。從而,原告請求被告賠償100萬元,即屬有據。  ㈣再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債權,核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而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 業於113年6月10日送達被告(113年5月31日寄存送達,10日 發生效力,見附民卷第5頁之送達證書),被告迄未給付, 應負遲延責任。是以,原告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 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3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 即年息5%計算之利息,自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00 萬元,及自113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與民事訴訟法第390 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茲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 額,准被告供擔保後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5

TCDV-113-金-443-2025022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投資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195號 原 告 王淯修 訴訟代理人 王晨瀚律師 廖國憲律師 被 告 黃韓瑜 訴訟代理人 趙常皓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投資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一部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協同原告清算兩造隱名合夥事業「登峰便利商店」。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原告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訴訟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6條第1項第 2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兩造共同經營之合夥事業,業 已結束,依民法第179條及第184條規定,訴之聲明為「被告 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13,20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嗣具狀追加第 一項聲明為「被告應協同原告清算兩造隱名合夥事業登峰便 利商店」,核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而追加該項聲明,依 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次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以一訴主張之數項標的,其一達於可 為裁判之程度者,法院得為一部之終局判決;本訴或反訴達 於可為裁判之程度者亦同,民事訴訟法第382條定有明文。 又按以一訴請求計算及被告因該法律關係所應為之給付者, 得於被告為計算報告前,保留關於給付範圍之聲明,民事訴 訟法第245條亦有明定。再按「原告依上開規定,以一訴請 求被告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而為給付者,法院 就該請求報告計算之部分,應依同法第382條規定為一部判 決;俟被告為計算之報告後,再依原告之請求,就給付部分 再為裁判」(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2566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如前述,另第2項聲明請求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13,208元本息,核屬民事訴訟法第2 45條所規定之以一訴請求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 而為給付之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2條規定,就原告請 求退夥結算部分,先為一部終局判決,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考量被告有經營便利商店之相關經驗,遂於 民國111年間與被告在柬埔寨共同經營設立一「登峰便利商 店」,原告期間陸續匯款共計20,000美元(起訴書誤植28,0 00美元)之投資款項,被告為該合夥事業之執行業務人。惟 直至112年6月開始,被告即開始以經營合夥事業之工作過於 繁重,致身體狀況無法負荷為由,表達有退出或結束合夥事 業之計畫,對此,原告考量被告期間提供合夥事業之帳目不 清,又耳聞被告離譜行徑,故同意結束經營合夥事業,被告 亦稱願意返還原告投資款20,000美金及分配期間之營業利潤 ,原告透過公司財務與被告確認應給付項目,被告亦為同意 ,詎料,被告迄今僅於112年8月30日返還10,000美元予原告 ,尚有29,630.367美元,相當於新臺幣913,208元未返還。 兩造隱名合夥關係業已終止,依民法第709條、第701條準用 同法第694條規定,原告自得請求被告協同清算兩造隱名合 夥事業「登峰便利商店」,而被告為作業方便,與原告已有 上開約定,被告卻僅返還部分投資款10,000美元,剩餘新臺 幣913,208元未給付,則被告自有受領前開款項並無法律上 之原因而受有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依民法第179條規定 ,被告應返還該不當得利等語。聲明:㈠被告應協同原告清 算兩造隱名合夥事業「登峰便利商店」;㈡被告應給付原告 新臺幣913,20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則以:原告入股加入「登峰便利商店」,未曾幫忙被告 經營及顧店,112年2月間被告於送貨途中不慎發生車禍,膝 蓋傷勢嚴重,為此治療腳傷所花費金額與執行合夥事業有關 ,依民法第680條準用第546條第3項規定,向原告請求損害 賠償,並以之作為本件之抵銷。之後原告仍不願意幫忙經營 管理商店,被告乃萌生將商店頂讓他人之想法,而與原告於 112年6月間約定「如有其他廠商願意承接商店且以原價買下 店內之貨物,被告將同意返還原告之出資額2萬美元及合夥 期間之分潤」,被告並於112年8月30日先行返還10,000美元 予原告,然嗣後招攬頂讓之事不順利,未能成功,故前開約 定之條件尚未成就,應不發生效力。被告曾提議原告可拿店 裡10,000美元價值之貨物,然原告始終未來拿取,因此該部 分貨物發生過期毀損,此應為原告受領遲延,被告應得免此 部分之給付義務。另原告於112年12月18日派員至商店惡意 丟棄貨物,同年月30日再至商店鬧場,當天於警局內即簽立 和解同意支付被告1000美元作為賠償,至今未給付,被告以 此主張抵銷。至於原告所提出原證九之財務報表乃原告單方 製作,被告否認其真實性,故原告起訴實無理由等語,資為 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判斷:  ㈠按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 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 夥時合夥財產之現況為準。合夥因合夥存續期限屆滿、合夥 人全體同意解散、合夥之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者而解 散:合夥解散後,其清算由合夥人全體或由其所選任之清算 人為之。前項清算人之選任,以合夥人全體之過半數決之。   民法第686條第1項、第689條第1項、第692條、第694條分別 定有明文。  ㈡查,原告主張兩造合夥經營合夥事業「登峰便利商店」,原 告出資20,000美金,未約定合夥存續期間,該合夥事業經兩 造同意解散,暨尚未依民法第694條清算財產等情,為兩造 所不爭執;另兩造合意合夥財產結算基準日為112年8月31日 ,此有兩造LINE對話紀錄在卷可稽(見卷第29頁),堪可認 定。則系爭合夥既經合夥人全體同意解散,復未經決議另行 選任清算人,依上揭規定即應由合夥人全體即兩造清算合夥 財產。原告雖提出原證9之財務報表以表示足以計算合夥財 產,惟為被告否認,其尚提出附表1及合夥事業自111年12月 份至112年8月份之逐月支出明細、逐月支出證明、逐月營業 額、總營總之表之電子檔光碟為據,抗辯稱:「登峰便利商 店」於兩造合夥期間虧損達39085.8美元云云,可見兩造對 彼此提出之單據均表疑義,兩造間就「登峰便利商店」合夥 之賸餘財產價值、合夥之債務內容等項均存爭執,準此,兩 造仍是有協同進行清算之必要。從而,原告請求被告協同清 算「登峰便利商店」之合夥財產,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㈢原告聲明第2項之請求部分,係屬民事訴訟法第245條所規定 之以一訴請求計算,並請求被告本於該法律關係而為給付, 業如前述,自有權利保護之必要,惟此部分請求,尚待兩造 協同辦理結算系爭合夥事業之合夥財產部分判決確定後,由 被告任意協同辦理或依強制執行而為合夥財產結算之計算報 告後,再就原告其餘請求是否有理由為裁判。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689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協同結 算兩造共同出資經營之隱名合夥事業「登峰便利商店」之合 夥財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先為一部判決如主文所示 。另結算合夥財產部分,性質上不適於假執行,原告聲請准 供擔保宣告假執行,自不應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暨攻 擊防禦方法,經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毋庸一一贅 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部分:依民事訴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5

TCDV-113-訴-1195-20250225-2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8號 再審聲請人 蔣敏洲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聲請再審事件,對於民國113年9月27日本院11 3年度聲字第115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者,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定有明文,此為聲請 再審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聲請再審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於民國113年10月13日對113年9月27日本 院113年度聲字第115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 ,經本院以裁定限再審聲請人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 裁定已於114年1月20日合法寄存送達再審聲請人,有送達證 書附卷可憑。然再審聲請人逾期迄未補正,亦有本院民事科 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卷可稽,其再審聲請自非合法,應予 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2-21

TCDV-113-聲再-68-20250221-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1號 異 議 人 蔣敏洲 一、上列異議人因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 6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934號裁定,聲明異議。按抗告法院 之裁定,以抗告不合法而駁回者,不得再為抗告。但得向所 屬法院提出異議;前項異議,準用第484條第2項及第3項之 規定;抗告未繳納裁判費,經原法院以抗告不合法而裁定駁 回者,準用第2項、第3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2項 、第3項、第6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前項異議,準用對於法 院同種裁定抗告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2項亦有明定 。復按抗告,除本編別有規定外,準用第3編第1章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亦有明文。另按上訴不合程式 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 訟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定。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2項 但書,提出異議,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項第8款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934號事件,以異議人未繳納裁 判費,其所提抗告不合法為由,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裁定 駁回抗告後,異議人提出異議,未據繳納裁判費1,000元。 茲依上開規定,限異議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逕向 本院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異議,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5-02-20

TCDV-114-聲-11-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選任特別代理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55號 聲 請 人 臺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建安 相 對 人 凱樂國際物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楊宇倢律師   主 文 選任楊宇倢律師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416號返還借貸款之民事 訴訟,為相對人凱樂國際物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之特別代理人。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日起5日內,預納選任特別代理人所需律 師酬金新臺幣3萬元。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凱樂國際物業管理顧問有限 公司(下稱凱樂公司)等間清償借款案件,因相對人凱樂公司 原法定代理人顏閩孝已於民國113年8月7日死亡,凱樂公司 現無法定代理人行使代理權,對聲請人恐致久延而受損害, 爰聲請為相對人選任特別代理人等語。 二、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 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上開規定於法人之代表人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第52條定有明文。次按 有限公司有與代表公司之董事訴訟之必要時,倘該公司僅置 董事一人,且全體股東不能決議另行推選有行為能力之股東 代表公司,則利害關係人自得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項規 定聲請受訴法院之審判長為之選任特別代理人(最高法院90 年度台抗字第233號裁判要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返還借貸款事件,經本院以113年 度訴字第3416號審理在案,又相對人之唯一董事即法定代理 人顏閩孝於113年8月7日死亡,迄未選任代表相對人之人等 情,有凱樂公司變更登記表、顏閩孝除戶戶籍謄本、本院民 事科查詢表、索引卡查詢-當事人姓名查詢在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9至13、35至39頁),堪認相對人現無法定代理人代表為 訴訟行為。本院審酌相對人之法定代理人顏閩孝已死亡,其 繼承人皆辦理拋棄繼承,且相對人除顏閩孝外,無其他股東 ,本件相對人確有無法定代理人可為訴訟之情形,是本件確 有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必要。 四、本院參酌社團法人臺中律師公會提供願任特別代理人之律師 名冊酌定之,審酌楊宇倢律師之學歷、法學專長類型及職業 年資,且楊宇倢律師亦表明有意願擔任本件相對人之特別代 理人,有民事陳報狀可稽,認由其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 ,應屬適當,爰選任楊宇倢律師為相對人於本件訴訟程序之 特別代理人,代理相對人為訴訟行為。 五、本院參酌本件案情之繁簡程度、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 酬金核定支給標準所定標準及本件原告人數,依民事訴訟法 第51條第5項規定,命聲請人先行預納相對人特別代理人之 律師酬金新臺幣3萬元(最終酬金數額待本件終結後酌定) ;如逾期不預納,即依民事訴訟法第94條之1規定辦理。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1項、第5項、第5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5-02-20

TCDV-113-聲-355-20250220-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上字第8號 上 訴 人 即被上訴人 張淑珍 蔡勝雄 被上訴人 謝娟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0

TCDV-114-簡上-8-20250220-1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7號 再審聲請人 呂萬鑫 上列再審聲請人與再審相對人陳祥麟、陳宏益間聲請再審事件, 再審聲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3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規定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 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1項,應徵收 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未據再審聲請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507條準用第505條、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再審聲請人 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5-02-20

TCDV-114-聲再-17-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964號 上 訴 人 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木源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洪靜姿、王嘉享間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 上訴人對民國114年1月21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然 未據繳納上訴費。查本件上訴人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71 1,888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2,43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 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二 審裁判費,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怡菁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0

TCDV-113-訴-2964-20250220-2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9號 再審聲請人 呂萬鑫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與再審相對人陳祥麟、陳宏益間聲請再審事件 ,再審聲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6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規定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500 元,未據再審聲請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5條 、第444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再審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秉暉 法 官 林依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游語涵

2025-02-20

TCDV-114-聲再-19-20250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