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蒲心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勞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溢領年終獎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簡字第24號 原 告 大鵬華城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李台光 被 告 李琴英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溢領年終獎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事件聲請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第1 項規定繳納聲請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依其情形可以 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以起訴視為調解之聲請,而聲請有其他不合法之情 形者,應改分為勞動訴訟事件後,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規定,駁回原告之訴,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勞動事 件審理細則第18條第1項第2款、第2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係視為勞動調解程序之聲請,而未據繳納聲請 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 補繳聲請費,並提出勞動調解聲請書狀繕本2份到院,該裁 定已於114年1月16日送達,然聲請人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 114年度勞補字第11號裁定、送達證書、繳費明細資料、本 院答詢表在卷可憑,其勞動調解聲請應認為不合法,應予駁 回。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3-03

TPDV-114-勞簡-24-20250303-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62號 原 告 陳美雀 被 告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宏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繳納第一審訴訟費用新臺幣6 萬3,465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2節之相關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原告之訴,有起訴 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 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 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因確 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 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2、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訴之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16萬1,262.1元及民國98年5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二)被告應自100年5月10日起恢復原告勞方原職級及勞保原級距至恢復之日起,並按月給付原告7萬2,881.4元薪水及年終獎金,年節代金、生日禮金、員工子女教補助費、職工子女教育獎金、旅遊活動費、伙食費、特休假、忘年會及100年5月10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核其訴之聲明第一、二項應為互相競合者,是上開聲明部分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依首揭說明,原告訴之聲明第一項請求應加計請求利息計算至本件起訴前一日(即114年2月6日)之金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8,160,820.1元(計算式:1016萬1,262.1元+799萬9,558元;利息計算如附表),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90,396元,惟本件給付工資事件核屬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所定事件,應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故應暫先徵收之裁判費為6萬3,46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如數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新臺幣/元)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利息 1,016萬1,262.1元 98年5月11日 114年2月6日 (15+272/365) 5% 799萬9,557.98元 799萬9,557.98元 799萬9,558元

2025-02-27

TPDV-114-勞補-62-20250227-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9號 原 告 韋秀屏 訴訟代理人 蘇衍維律師 追加被告 古博文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周佳勳 曾立安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112年度審重附民字第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追加被告古博文、周佳勳、曾立安部分之訴移送臺灣士林地 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得與刑事訴訟採行同一程 序,目的在於使刑事訴訟所認定之犯罪事實得據以認定民事 侵權行為,避免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程序重複及裁判相互歧 異,節省司法資源,並使在犯罪行為中私法上權利被侵害之 人,得利用刑事訴訟程序請求回復其損害。故刑事訴訟法第 504條第1項規定:「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 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 庭;其因不足法定人數不能合議者,由院長裁定之。」所稱 「該法院之民事庭」,固指與管轄刑事訴訟案件之刑事庭同 屬之法院的民事庭,非指依民事訴訟法規定具有管轄權之法 院(最高法院90年度第5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二、原告原以劉家豪、王淇民、孫永舜為被告,於民國112年10 月18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聲明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 臺幣(下同)1,193萬5,027元及遲延利息(見本院112年度 審重附民字第9號卷第5頁),經本院刑事庭以112年度審重 附民字第9號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後,原告分別於113年2月2 3日具狀追加古博文為被告、同年4月19日具狀追加周佳勳、 曾立安為被告,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規定擴張 聲明,請求被告劉家豪等11人連帶給付原告1,256萬9,422元 及遲延利息等節,有本院113年2月23日言詞辯論筆錄及民事 請求合併辯論、追加被告、擴張訴之聲明、言詞辯論意旨狀 及民事追加被告狀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37至54頁、第187至 202頁)。惟查,追加被告古博文、周佳勳、曾立安涉犯刑法 第339條之4加重詐欺等乙案,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 林地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94號案審理,此有士林地院刑事 判決可憑,且本案並非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 判決,依首揭說明,本件追加被告古博文、周佳勳、曾立安 部分,應由與管轄刑事訴訟案件之刑事庭同屬之法院的民事 庭管轄,是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追加起訴部分,顯係違誤 ,本院自應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上開有管轄權之法院即士林 地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 記 官 戴 寧

2025-02-27

TPDV-113-重訴-49-20250227-2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租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90號 上 訴 人 杏昌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忠良 訴訟代理人 邱景睿律師 被上訴人 戴念梓即懷寧醫院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租金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5月31日本院 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1255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於114年1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及該部分假執行聲 請,暨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 二、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1,880,280元 ,及自民國112年10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 三、上訴人其餘上訴駁回。 四、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百分之59,餘由上訴 人負擔。 五、本判決所命給付,於上訴人以新臺幣626,760元為被上訴人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上訴人如以新臺幣1,880,280元為上訴人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上訴人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在第二審為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 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2、3 款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復為簡易訴訟第二審程序所準用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並有明定。查上訴人於原審起訴時 ,原依民法第767條規定、系爭租約約定及系爭協議之法律 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新臺幣(下同)1,043萬5,743元,經 原審為其一部勝訴、一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 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被上訴人 應再給付上訴人802萬8,406元及法定遲延利息。嗣於本院第 二審審理中復追加依「懷寧醫院停業積欠廠商費用確認表」 (下稱系爭確認表,上證2)請求;主張減縮起訴金額為1,041 萬5,672元,並據以減縮上訴聲明第2項為800萬8,335元(見 本院卷第53、54頁),是核上訴人上開所為均係基於同一之 基礎事實;其追加法定遲延利息部分,應屬擴張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其變更請求原本金額部分,應屬減縮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於原審暨上訴主張略以:訴外人即懷寧醫院原負責人 吳清彥於民國108年12月1日與其簽立租賃合約書(下稱系爭 租約),約定由其提供品名型號:TR-8000-HD之儀器供該醫 院使用,並依約向其採購耗材。詎料,懷寧醫院自110年5月 起至111年8月間尚積欠上訴人相關耗材採購貨款未清償,上 訴人乃先後於111年8月12日、112年3月27日與被上訴人即斯 時懷寧醫院負責人戴念梓簽訂「懷寧醫院逾期帳款清償協議 書」(以下分別稱系爭①、②協議,合稱系爭協議,見原審卷 第51至59頁),約定由被上訴人就上述貨款負全額清償之責 ,上訴人並於112年9月14日與懷寧醫院財會部門確認債權額 後,簽立系爭確認表,確認懷寧醫院積欠上訴人金額為1,04 1萬5,672元(原審卷第43頁),故依民法第300條債務承擔規 定,雙方已達成債務承擔之意思表示合致,爰依民法第767 條規定、系爭租約約定、系爭協議及系爭確認表之法律關係 ,請求擇一為有利於上訴人之判決等語。 二、被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係受吳清彥詐欺而簽立「院長暨負 責人聘任契約書」(下稱系爭聘任契約)擔任懷寧醫院院長 ,伊已於112年11月8日以臺北永春郵局第776號存證信函(下 稱系爭存證信函,原審卷第33、34頁)向吳清彥為撤銷擔任 懷寧醫院院長之意思表示。伊與吳清彥簽立聘任契約時,僅 係代理吳清彥擔任懷寧醫院院長,懷寧醫院是吳清彥的獨資 醫院,實際負責人是吳清彥。上訴人之債權發生於時任懷寧 醫院院長吳清彥任期內,應由吳清彥承擔。又伊雖與上訴人 簽立系爭協議,但伊僅代吳清彥與上訴人簽立,非以伊個人 名義承擔本件債務。而系爭聘任契約亦載明伊對懷寧醫院、 吳清彥個人之債務均不負責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判命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240萬7,337元(即111年5月1 日至113年4月30日戴念梓任懷寧醫院負責人期間所生採購貨 款部分),並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即110年5月至111年4月間 吳清彥任懷寧醫院負責人期間所生採購貨款部分),另就上 訴人勝訴部分,分別為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上訴人 就其敗訴部分全部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判決不 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 訴人800萬8,335元及法定遲延利息;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 行。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上訴人主張懷寧醫院自110年5月起尚積欠其採購貨款未清償 ,經其與被上訴人簽訂系爭協議而成立債務承擔契約,並於 112年9月14日確認懷寧醫院尚積欠1,041萬5,672元,經扣除 原審判命被上訴人應給付240萬7,337元部分,被上訴人尚應 給付上訴人800萬8,335元(計算式:1,041萬5,672元-240萬7, 337元=800萬8,335元)等語,然為被上訴人否認,且以前詞 置辯,茲就本件爭點及本院判斷析論如下:  ㈠按獨資之商號,雖依行政法規而得以登記之事業名稱對外營 業,惟該獨資商號本身並非法人,且民法及相關行政法規亦 未賦予獨立之法律人格,無權利能力,無從享受權利負擔義 務,但因獨資商號屬個人之事業,其負責人以獨資商號名義 所為交易上之一切行為,均為該負責人之行為,獨資商號之 負責人即為權利義務之主體,而不同之負責人即為不同之權 利義務主體,其法律上人格即不同一,最高法院43年度台上 字第601號民事判決所稱之「該商號與其主人既屬一體」, 即同此旨趣。經查,懷寧醫院原由吳清彥於104年間申請開 業為負責人,嗣於111年間聘請戴念梓為院長暨負責人,而 屬獨資醫院乙節,有桃園市111年6月24日府衛醫字第111017 4824號醫療機構開業執照(見士林地方法院113訴字第1223號 影卷第142頁)及統一編號編配通知書在卷可稽(見司促卷第 26頁),應堪認定。  ㈡次按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契約承擔債務人之債務者,其債務 於契約成立時,移轉於該第三人,民法第300條定有明文, 是債務承擔契約係以第三人與債權人為當事人,衹須第三人 與債權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其契約即為成立,不必得債務 人之同意(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925號判決要旨參照)。 又探求契約當事人之真意,應通觀契約全文,依誠信原則, 從契約之主要目的及經濟價值等作全盤之觀察,若契約文字 ,有辭句模糊,或文意模稜兩可時,固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 句,但解釋之際,非必須捨辭句而他求,倘契約文字業已表 示當事人真意,無須別事探求者,即不能反捨契約文字更為 曲解(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47號、110年度台上字第15 5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查,上訴人先後於111年8月12日 、112年3月27日與懷寧醫院戴念梓簽立系爭①、②協議乙節, 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78頁),依系爭①協議前言:雙方 『為清償110年5月至111年8月採購之貨款』,爰共同簽訂清償 協議,雙方同意如下:第一條:經111年8月12日乙方(即上訴 人,下同)與甲方戴念梓院長(即上訴人)協調還款事宜,戴 院長『承諾自111年11月1日起陸續支付110年5月4日至111年8 月11日貨款,共計11,380,532元(如附件一)所列…』等語,並 於立協議書人欄處蓋用「懷寧醫院」、「戴念梓」之印文及 分別簽署醫院之統一編號及戴念梓身分證字號,再以該協議 書附件一「應付帳款明細」並載明日期、發票號碼、金額、 應付帳款等情,有系爭協議在卷足參(見原審卷第51至53頁) ,足認兩造業已合意由戴念梓院長承擔吳清彥任懷寧醫院對 於上訴人自110年5月起積欠之採購貨款,並約定由戴念梓院 長依附件二(原審卷第55頁)所示日期、金額分期履行,依上 規定及說明,應認兩造間債務承擔契約已成立,且債務於契 約成立時,移轉於被上訴人。  ㈢觀諸系爭①協議附件二所示,被上訴人應自111年11月1日起至 116年10月1日止,除末期分期款189,648元外,應於每月1日 給付上訴人189,676元,是上訴人應已同意被上訴人就所承 擔吳清彥院長自110年5月起所積欠之採購貨款為延期並分期 清償,是上訴人依系爭協議、系爭確認表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上訴人給付之分期債權清償期既尚未全部屆至,則其僅能 請求本件言詞辯論終結時(即114年1月15日)已到期之債務 (即如附表所示)。又上揭懷寧醫院自110年5月起積欠之採 購貨款金額11,380,532元,被上訴人復因財務問題要求延緩 給付,經兩造依系爭②協議確認迄112年3月15日尚餘10,435, 743元(見原審卷第57至59頁);嗣於同年9月14日兩造復確認 餘10,415,672元乙節,亦有系爭確認表在卷足憑(見本院卷 第43頁)。可知,被上訴人所承擔吳清彥院長任內對於上訴 人積欠之採購貨款,經伊承諾分期履行迄112年9月14日止業 已清償964,860元(計算式:11,380,532元-10,415,672元=964 ,860元)。基上,上訴人依系爭協議、系爭確認表之法律關 係,請求如附表所示款項自應扣除上開已清償部分後之差額 1,880,280元(計算式:2,845,140-964,860=1,880,280),始 屬合法。而上訴人依系爭協議、系爭確認表之法律關係為上 開請求既有理由,其餘請求權(即民法第767條、系爭租約 )為選擇合併,本院毋庸再予審酌;上開請求無理由之部分 ,其餘請求權亦屬無理由,併予敘明。  ㈣被上訴人固辯以:伊與吳清彥簽立系爭聘任契約、系爭協議時 ,僅係代理吳清彥擔任懷寧醫院院長,實際負責人是吳清彥 ,伊僅代吳清彥與上訴人簽立系爭協議,非以伊個人名義承 擔本件債務,上訴人債權發生於吳清彥任期內,應由吳清彥 承擔,且系爭聘任契約亦載明伊對懷寧醫院、吳清彥個人之 債務均不負責云云,惟依系爭協議形式上觀之,被上訴人顯 係以自己名義,非以吳清彥之代理人名義與上訴人為法律行 為乙節,有系爭協議在卷可稽,且兩造依系爭協議已合意由 戴念梓院長承擔吳清彥院長對於上訴人自110年5月起積欠之 採購貨款,並約定由戴念梓院長依附件二所示日期、金額分 期履行,且上開債務於債務承擔契約成立時移轉於被上訴人 乙節,亦如前所述,況且債務承擔係準物權行為具無因性, 縱戴念梓與吳清彥於系爭聘任契約約定伊對懷寧醫院、吳清 彥個人之債務均不負責,仍不影響其效力。至被上訴人又稱 伊係受吳清彥詐欺而簽立系爭聘任契約,業以系爭存證信函 向吳清彥為撤銷擔任懷寧醫院院長之意思表示云云,按判決 書內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 法律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 第454條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縱認被上訴人上開所辯 為真,上訴人亦非屬惡意知情者,被上訴人縱以系爭存證信 函向吳清彥為撤銷系爭聘任書之意思表示,亦不得對抗善意 之上訴人等情,業經原判決論述甚詳,本院意見均與原判決 相同,爰依上開規定予以援用,不再贅述。  ㈤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民法第22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 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 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 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亦定有明文。上訴人依系爭協議、 確認表請求被上訴人給付1,880,280元部分,係已屆約定給 付期限之金錢之債,依上說明,上訴人請求自民事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即112年10月29日(見司促卷第32頁)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利息,亦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1,880,280元,及自112 年10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不應准 許。原審就上開應准許部分,判決原告敗訴,於法不合。上 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並改判如主文第 2項所示,及酌定擔保為准免假執行之宣告。上開不應准許 部分,原審判決原告敗訴,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 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核與本件結論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附此敘   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9條第1項、第450條、第79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楊承翰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 起上訴,但須經本院之許可。 提起上訴應於收受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起上訴狀同時表明上訴理由;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十日內補提理由書狀。並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四百六十六條之一第一項但書或第二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 付款日期(民國/年/月) 逾期應付帳款(新臺幣/元) 111.11.01 189,676 111.12.01 189,676 112.01.01 189,676 112.02.01 189,676 112.03.01 189,676 112.04.01 189,676 112.05.01 189,676 112.06.01 189,676 112.07.01 189,676 112.08.01 189,676 112.09.01 189,676 112.10.01 189,676 112.11.01 189,676 112.12.01 189,676 113.01.01 189,676 2,845,140

2025-02-26

TPDV-113-簡上-490-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447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王仕安 簡棕葳 被 告 沈慶祥(即德慶企業社)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請求金額、利息及違約金。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肆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柒拾貳萬肆仟零玖拾貳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 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及第256條分別定有 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37萬5,226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11月2日起至清 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 6個月以上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二、被告應 連帶給付原告38萬0,663元,及自113年10月30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2.723%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12月1日起至 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 過6個月以上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嗣於114 年1月3日具狀更正刪除「連帶」(見本院卷第43頁),並於 114年1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減縮訴之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核原告上開所為,係分別更正及縮減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與上開規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110年6月24日向原告借款50萬元,原告於當日撥款至被告指定之原告存款帳戶(帳號00000000X),借款期間7年,並約定自實際撥款日起,依年金法按月攤還本息,借款利率依定儲指數月指標利率加碼年利率1.005%計算(本件適用利率1.718%+1.005%=2.723%),另約定借款人如有任何一宗債務未依約清償本金時,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並喪失期限利益,遲延還本或付息時,除仍按上開利率計息外,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計收違約金。又本件被告係以獨資商號申辦借款,非屬消費性貸款之用途,故本件無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之適用。詎被告自113年10月1日起即未依約按月繳款,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借款視為全部到期,其後繳款亦僅抵充至113年12月30日止之利息,被告尚欠本金35萬1,355元及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二)被告於110年8月2日向原告借款50萬元,原告於當日撥款至被告指定之原告存款帳戶(帳號00000000X),借款期間7年,並約定自實際撥款日起,依年金法按月攤還本息,借款利率依定儲指數月指標利率加碼年利率1.005%計算(本件適用利率1.718%+1.005%=2.723%),另約定借款人如有任何一宗債務未依約清償本金時,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並喪失期限利益,遲延還本或付息時,除仍按上開利率計息外,其逾期在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計收違約金。又本件被告係以獨資商號申請借款,非屬消費性貸款之用途,故本件無消費性無擔保貸款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之適用。詎被告自113年10月30日起即未依約按月繳款,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借款視為全部到期,其後繳款亦僅抵充至113年11月29日止之利息,被告尚欠本金37萬2,737元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三)爰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1.如主文第一項所示。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略以:不爭執原告請求金額,惟希望以與原告原訂 方案繳款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 質、數量相同之物,民法第478條前段定有明文。復按遲延 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 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 第205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借據、授信約定書、放 款相關貸放及保證資料查詢單、放款帳務資料查詢單、定儲 指數月指標利率表、放款相關貸放及保證資料查詢單等件為 證(見本院卷第13至19、27、53至61、77頁),且被告對本 件借款數額、利率及違約金均不予爭執,有本院114年1月22 日言詞辯論筆錄在卷足稽(見本院卷第74頁),自堪認原告 之主張為真實。 (三)準此,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第一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 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蒲心智                                  法 官 趙國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程省翰 附表:(民國/新臺幣) 編號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利息 違約金 期間 週年利率 1 35萬1,355元 35萬1,355元 自113年12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 2.723% 自113年12月31日起至114年5月1日止,按左開利率10%,自114年5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2 37萬2,737元 37萬2,737元 自113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 2.723% 自113年11月30日起至114年5月31日止,按左開利率10%,自114年5月3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2025-02-26

TPDV-113-訴-7447-20250226-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5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嘉寧 代 理 人 朱健興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代 理 人 唐曉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楊玓 蕭越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王嘉寧自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時起 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 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 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 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法院開始清算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 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 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第 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人主張:聲請人積欠相對人共計新臺幣(下同)49 萬3,838元,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而不成立,又聲請 人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且包含利息、違約金在內之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向本院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為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規定之消費者:   按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 萬元以下者;本條例第2條第1項所定之5年期間,自聲請更 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計算之;第2項所定之營業額,以5年 內之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營業月數計算之,消債條例第2條第1 、2項、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4條分別定有明文。聲請人於民 國113年5月8日向本院聲請更生,本院自應審酌聲請前5年( 即108年5月9日起至113年5月8日止)有無從事營業活動。查 聲請人主張自108年起迄今從事擺攤賣衣服之營業活動,因 傳統市場沒落,於113年2月改為網路營銷等語。經查,據聲 請人檢附之新店郵局帳戶交易明細(帳號:0000000000000   0)及進貨明細(見本院卷第181至243頁),可知聲請人113年 度從事銷售衣物營業活動之收支情況如附表一所示,平均月 營業額為3萬4,475元。至聲請人雖未提出108年5月9日至113 年5月8日之營業收入紀錄,然參諸聲請人上開營業狀況及經 營性質,核與常情無違,堪認聲請人於聲請前5年內從事之 營業活動之平均每月營業額低於20萬元,應視為一般消費者 。   ㈡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於113年5月8日具狀向本院 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2 53號消債調解事件受理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6 月13日調解程序中勸諭兩造調解,調解不成立,聲請人請求 進入更生程序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3年度北司消債 調字第253號卷宗(下稱調解卷)核閱屬實,堪可認定。故 本件應以聲請人調解之聲請,視為更生之聲請。從而,本院 應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 能維持符合人性尊嚴之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 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聲請人名下無財產;又聲請人主張目前任職於皓仁居家長照 機構,另兼職網路營銷等語,並提出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 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局加保申報表、元大銀行台北分 行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000)、新店郵局帳戶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00)、皓仁居家長照機構工作證明書、 薪資單、進出貨交易明細等件為證(見調解卷第15至17頁; 本院卷第57至75頁、第91至95頁、第179至243頁)。經查, 聲請人上開主張,核與其所提出之證物大致相符,堪信為真 。聲請人113年8月至12月自皓仁居家長照機構受有如附表二 所示薪資收入,平均每月2萬6,231元;另查,聲請人兼職網 路營銷收支狀況如附表一所示,盈餘平均每月9,291元。本 院復查無聲請人有其他固定收入抑或政府補助,此有本院函 詢結果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7至53頁),至勞動部勞動力發 展署所核發之獎金收入5,000元,未具經常性,爰不列入聲 請人之固定收入,併予敘明。是本院以聲請人平均每月薪資 收入及兼職營業收入共3萬5,522元(計算式:26,231元+9,29 1元),作為計算其目前償債能力之依據,其餘非固定之收入 因不具持續性,爰不予列計。   ㈣聲請人每月支出狀況:   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 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 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 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第64條 之2第1項、第2項,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 第3項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 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 生活費1.2倍定之,本院審酌聲請人現居於臺北市文山區, 有房屋租賃契約為證(見本院卷第119至125頁),爰參酌衛 生福利部公告之114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2萬37 9元之1.2倍即2萬4,455元(計算式:20,379元×1.2),並以 此數額作為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㈤未成年子女扶養費:   次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民法第1117條定有明文,準此,受扶養之要件以不能維持生 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聲請人主張獨自扶養2名未成年 子女洪○彤及洪○彣(下合稱被扶養人)等語,並提出被扶養人 之文山武功郵局帳戶存摺(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全國財產稅總歸戶產查詢清單、112年度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29至135頁)。 查被扶養人皆於99年間出生,皆仍係未成年,有其戶籍謄本 在卷可憑(見調解卷第14頁),其名下無財產亦無收入,堪認 有受扶養之必要。復查,聲請人自承被扶養人每月領有兒童 安心助學補助,據被扶養人上開郵局帳戶存摺所示,洪○彣1 12及113年度分別受有5,700元、5,835元之補助(平均每月48 1元);另洪○彤112及113年度分別受有5,700元、1,515元之 補助(平均每月301元)。再查,聲請人雖主張被扶養人生父 洪峰福有言語污辱及威脅等情事,且不願負擔扶養義務乙節 ,未據聲請人提出相關事證以實其說,自難憑採,是本院認 生父洪峰福仍為被扶養人之扶養義務人。然聲請人若確有單 獨負擔扶養費之必要,並有相關單據得佐證,仍得於更生方 案中提出到院,併予敘明。又聲請人主張被扶養人之每月必 要支出以臺北市最近1年每人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等語(見 調解卷第10頁),查被扶養人現與聲請人同住,有其戶籍謄 本在卷可憑,本院爰參酌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14年度臺北市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2萬379元之1.2倍即2萬4,455元(計 算式:20,379元×1.2),並以此數額作為被扶養人每月必要 生活費用。則扣除政府補助款後,洪○彣每月仍有2萬3,974 元(計算式:24,455元-481元)之不足;洪○彤每月則有2萬4, 154元(計算式:24,455元-301元)之不足,扣除配偶分擔之 部分,聲請人每月需支出被扶養人之合理扶養數額為2萬4,0 64元(計算式:23,974元÷2人+24,154元÷2人)。  ㈥從而,以聲請人每月收入3萬5,522元扣除個人生活必要費用2 萬4,455元及未成年子女扶養費2萬4,064元,已無剩餘,另 聲請人名下無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金 融機構帳戶存摺明細、保單資料、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 資料查詢結果表、集保戶往來參加人明細資料表、客戶存券 異動明細表、投資人於各專戶無資料明細表、投資人於清算 交割銀行未開戶明細表等件附卷可稽(見調解卷第18頁;本 院卷第59至75頁、第143至155頁)。是本院審酌債務人之財 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債務人客觀上 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 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 許債務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未 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又查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 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本件更生, 即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 序。 五、至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另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 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俾免更生程序進 行至依消債條例第61條規定應行清算之程度;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更生方案時,應依債 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 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 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 的,附此敘明。 六、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6條第1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裁定已於114年2月25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戴 寧 附表一(新臺幣/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號 月份 收入 支出 盈餘 1 5月 55,982元 38,000元 17,982元 2 6月 39,530元 31,460元 8,070元 3 7月 58,307元 16,890元 41,417元 4 8月 11,098元 無 11,098元 5 9月 無 32,260元 -32,260元 6 10月 48,650元 26,700元 21,950元 7 11月 27,468元 17,355元 10,113元 8 12月 34,762元 38,806元 -4,044元 合計 74,326元 平均 34,475元 9,291元 附表二(新臺幣/元) 編號 日期 金額 1 8月 20,312元 2 9月 24,885元 3 10月 28,673元 4 11月 25,372元 5 12月 31,913元 合計:131,155元 平均:26,231元

2025-02-25

TPDV-114-消債更-55-20250225-1

消債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復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李世交 代 理 人 謝政義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丁駿華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尚瑞強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金井貴志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文興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代 理 人 楊富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清算復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李世交准予復權。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受免責之裁定確定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44條第2款定有明文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李世交經本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清算程序業已終結,並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職 聲免字第65號裁定免責確定,爰依消債條例第144條第2款規 定,向本院為復權之聲請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 112年度消債清字第165號、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38號、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65號案卷查明屬實,堪信為真實。 是本件聲請人既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則其據以向本院聲請 復權,合於前揭法律規定,自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24

TPDV-114-消債聲-12-202502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080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被 告 錢蕙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訴之聲明第二項信用卡債權請求部分移送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又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前項合意, 應以文書證之;惟於民事訴訟法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則不 適用合意管轄之規定。此觀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前段   、第2項及第26條規定自明。是除專屬管轄外,因雙方當事 人之合意,得使本無管轄權之法院因而有管轄權。準此,當 事人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者,如具備上開法定要件,當事 人及法院均應受其拘束,除專屬管轄外,合意管轄自應排斥 其他審判籍而予優先適用。 二、經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二項信用卡債權請求部分,據兩 造於民國87年7月31日成立之信用卡使用契約約定條款第27 條,合意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或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內湖簡易 庭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31頁),足認兩造就系爭信 用卡債權將來若涉訟乙節,已預先合意約定管轄法院。又本 件原告起訴主張之事實,亦無涉於專屬管轄規範之法律關係   ,則揆諸前揭說明,上開合意管轄之約定,自得排斥其他審 判籍而優先適用。是本件本件訴之聲明第二項信用卡債權請 求部分自應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玆原告向無管轄權之 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訴之聲明第二項信用 卡債權請求部分移轉管轄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24

TPDV-114-訴-1080-20250224-1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49號 聲 請 人 張家齊 相 對 人 春旭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詩宜倩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113年8月13日臺北市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判斷書(案號:113 年度北市勞仲字第9號)主文所載關於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新臺 幣31,667元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故勞資爭議經仲裁判斷,一方當 事人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即可聲請強制執行。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勞資爭議事件,經臺北市政府以113 年度北市勞仲字第9號受理在案,並於民國113年8月13日作 成仲裁判斷書在案(下稱系爭仲裁判斷),判斷相對人應給 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31,667元,詎相對人迄未依系爭仲 裁判斷履行其給付義務。為此,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 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查兩造間之勞資爭議,經臺北市政府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於 113年8月13日作成113年度北市勞仲字第9號勞資爭議仲裁判 斷書,其主文記載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31,667元,惟相對人 迄未履行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上開仲裁判斷書、存款簿等 件為證。復兩造未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乙情,有本院民事 紀錄科查詢表等件在卷可稽。又系爭仲裁判斷亦核無勞資爭 議處理法第60條所定法院應駁回強制執行裁定聲請之情形, 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系爭仲裁判斷履行義務,據以聲請裁 定強制執行,經核與首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戴 寧

2025-02-24

TPDV-113-勞執-49-20250224-1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89號 聲 請 人 翁和緯 代 理 人 李曜騏 相 對 人 翔宇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湧鈞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113年10月30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調解方 案,如附表「調解成立內容」欄位所示之內容中,就新臺幣65,3 34元,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關於工資等之勞資爭議事件,於   民國113年10月30日行勞資爭議調解,雙方調解成立在案, 惟相對人未履行調解成立紀錄所載相對人應於113年10月31 日前給付113年8月、9月工資、利息求償、任職期間延長工 時工資新臺幣(下同)65,334元之義務,為此按勞資爭議處 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就前揭調解內容裁定強制執行 等語,並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存摺封 面及存摺內頁交易明細等資料影本為證。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經查,兩造關於請求積欠工資、利息求償、任職期間延長 工時工資之勞資爭議,前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之 調解人於113年10月30日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內容, 業據聲請人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影本為 證,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給付,亦有聲請 人提出之存摺封面及內頁交易明細等影本附卷可稽,是聲請 人以相對人未依上開調解內容給付,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 ,經核與首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民事訴訟法   第78條、第95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戴 寧 附表:(幣別:新臺幣) 編號 調解成立內容 1 相對人應給付民國113年8月、9月工資、利息求償、任職期間延長工時工資,共計65,334元予聲請人。 2 上述款項,相對人應於民國113年10月31日前匯入聲請人原留薪資帳戶內。

2025-02-24

TPDV-113-勞執-89-20250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