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寶樺

共找到 13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12號 聲 請 人 丙○○ 非訟代理人 張明維律師 相 對 人 甲○○ 非訟代理人 乙○○(無特別代理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自民國113年3月18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 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肆仟元;如一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 六期喪失期限利益。 聲請人其餘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兩造平均負擔。   理   由 一、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受扶養權利者,以不 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 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 款、第1117 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及關係人丁○○、乙○○均為聲請人之成 年子女。聲請人現已年逾71歲,不僅名下無財產以維持自己 生活,且因年齡老邁而無法再覓得工作及固定收入,更於民 國111年間發生車禍而受有右腳拇指骨折、胸椎骨折、腰椎 滑脫等傷勢緣故,迄今仍傷痛纏身,目前僅仰賴友人不時接 濟或對外借貸以維持生活所需。又因相對人與丁○○、乙○○均 不願實際撫養照顧聲請人,致多年來聲請人目前僅能在外賃 屋居住,爰依民法第1114條規定聲請相對人給付扶養費等語 。並聲明:相對人應自聲請人提起聲請之日起至聲請人死亡 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11, 243元之扶養費用,如1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之12期視為已 到期。 三、相對人辯稱略以:相對人收入不是很多,也要支付自己的生 活費,如果要給付扶養費,自己的生活也會造成問題等語。 四、經查:  ㈠聲請人為丁○○、乙○○與相對人之母,聲請人於00年0月0日出 生,現年72歲,於111年1月7日車禍致腳拇指壓砸傷、撕裂 傷(3*2*1公分)、開放性骨折、指甲毀損、神經血管損傷、 第11胸椎骨折、第4、5腰椎滑脫、頸部扭傷、左肩挫傷扭傷 等,現仍不良於行,且聲請人於110、111年度所得分別為21 ,455元、46,512元,名下僅有投資一筆,財產總額為5,700 元,又聲請人之郵局存款於113年12月5日時僅餘11,121   元等情,有戶籍謄本、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阮綜合醫療社團法人阮綜合醫院診斷證明書、戶役政資 訊網站親等關聯查詢、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照片 數紙、郵政存簿儲金簿在卷可證(見本院卷第19-25、43-47   、53-54、65-71、221-231、241-283頁)。是聲請人無收入 ,且現有資產不足其每月生活及醫療費用所需,確有不能以 現有財產維持生活之情,有受扶養之必要。而相對人為聲請 人之女,聲請人據此聲請相對人履行扶養義務,尚無不合。  ㈡按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 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 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民法第1119條、第1115 條第3項定有明文;次按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 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 偶時,減輕其義務,民法第1118條亦有明文。行政院主計處 公告之「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按區域別分」統計表係以 各類民間消費支出項目作為計算基準,實已包含各項消費所 需,解釋上雖可作為扶養費用之計算標準,然上開調查報告 尚非唯一衡量標準,故實際扶養費仍須按受扶養權利者之實 際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依個案而定。  ㈢查聲請人現租屋於新北市○○區居住,依行政院主計處公布之1 12年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26,226元為基礎,是斟酌社 會經濟物價狀況、一般國民生活水準、兩造及其餘扶養義務 人之經濟能力、聲請人之日常生活需要及醫療費用等情,認 定聲請人每月所需生活費為28,000元,應屬適當。又聲請人 與丁○○、乙○○間給付扶養費事件,前經本院113年度家非調 字第134號調解成立,丁○○、乙○○分別自113年6月起至聲請 人有生之年止,各應按月給付聲請人扶養費   12,000元等情,有113年度家非調字第134號調解筆錄在卷可 參(見本院卷第171頁),復衡酌聲請人之年齡、生活狀況及 醫療需要、相對人之經濟能力(參附表)、扶養人數、身分 等一切情狀,認相對人每月應負擔聲請人之扶養費為4,000 元,應屬適當。聲請人請求相對人自113年3月18日起至聲請 人死亡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扶養費4,000元,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併依職權酌定逾期不履行時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裁定 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附表: 項目 年度 聲請人 相對人 備註 學經歷 無業。 五專畢業,現職打工、包裝,非 正職。 訊問筆錄(見本院卷第194頁) 。 所得收入 110年 21,455元 352,447元 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見本院卷第65-71、95-123頁)。 111年 46,512元 432,161元 財產 投資1筆。 總額5,700元 投資4筆。 總額25,750元

2025-01-14

TPDV-113-家親聲-212-20250114-1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319號 聲 請 人 乙○○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法院受理家事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者,除當事人有   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關於請求減輕或   免除扶養義務事件,專屬受扶養權利人住所或居所地法院管   轄。家事事件法第12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再依一定之 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為設定其 住所於該地,為民法第20條所明定。是我國民法關於住所之 設定,兼採主觀主義及客觀主義之精神,即主觀上有久住一 定地域之意思,客觀上有住於一定地域之事實,該一定之地 域則為住所,故住所並不以登記為要件。又戶籍法為戶籍登 記之行政管理法規,戶籍地址乃係依戶籍法所為登記之事項 ,戶籍地址並非為認定住所之唯一標準(最高法院93年度台 抗字第39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相對人之戶籍雖設於「臺北市○○區」,但相對人前由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安置居住於私立○○護理之家(新北市○○區 ○○路0段000號4樓),有私立○○護理之家114年1月9日○○護字 第114010902號函可稽。相對人既未實際居住在戶籍址,該 戶籍址應非其住居所甚明,相對人於本件聲請前已居住○○護 理之家,應認該處為相對人之實際住居所,依上開規定及說 明,本件應專屬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管轄,故依職權移送於相 對人實際住居所地之該管轄法院。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14

TPDV-113-家親聲-319-20250114-1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292號 聲 請 人 丙○○ 代 理 人 黃斐旻律師 李季珈律師 相 對 人 戊○○ 代 理 人 楊國薇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程序監理人報酬核定為新臺幣參萬捌仟元,由兩造各負擔 二分之一。   理 由 一、按法院得依程序監理人聲請,按其職務內容、事件繁簡等一 切情況,以裁定酌給酬金,其報酬為程序費用之一部。前項 酬金,法定於必要時得定期命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預納之。 但其預納顯有困難者,得由國庫墊付全部或一部。其由法院 依職權選任者,亦得由國庫墊付之。法院裁定程序監理人酬 金,應斟酌職務內容、事件繁簡、勤勉程度、程序監理人執 行律師、社會工作師或相關業務收費標準,每人每一審級於 新臺幣(下同)5,000元至38,000 元額度內為之。前項酬金   ,包括程序監理人為該事件支出之必要費用在內。家事事件 法第16條第4項、第5項、程序監理人選任及酬金支給辦法第 13條第1、2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兩造間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事件 ,本院調解庭前於民國111年7 月27日裁定選任甲○○諮商心 理師擔任未成年子女乙○○、丁○○之程序監理人。嗣程序監理 人進行個別會談、家庭訪視、親子互動觀察,並提出程序監 理人訪談評估報告表供本院參考(見111家非調字第32號卷 第421-468頁)。本院參酌程序監理人職務內容、事件繁簡 、勤勉程度及其提出之工作報酬明細(見111家非調字第32 號卷第469-470頁),認程序監理人執行職務勤勉   ,請求之報酬數額合理,併參考前揭法條規定之報酬標準, 認本件程序監理人之報酬核定為38,000元,應屬適當。又本 件程序監理人之選任既為未成年子女利益所為,爰命由兩造 平均分擔程序監理人之報酬各2 分之1。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第97條、第16條第4 項,非訟 事件法第24條第1 項,程序監理人選任及酬金支給辦法第13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8

TPDV-112-家親聲-292-20250108-2

監宣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694號 聲 請 人 簡學舜 應 受 監 護宣告之人 胡惇卜 關 係 人 胡傳瑞 上列聲請人為應受監護宣告之人胡惇卜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胡惇卜(男,民國00年0 月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簡學舜(女,民國00年00月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為受監護宣告之人胡惇卜之監護人。 指定胡傳瑞(男,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胡惇卜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民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應受監護宣告之人胡惇卜因○○,致不能為意 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爰依民法第14條、第1110條、第1111 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規定聲請監護宣告,選定聲請人簡 學舜為監護人,並指定胡傳瑞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有下列證據為證:   ⒈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診斷證明書(見本院卷第13頁)。   ⒉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診斷證明書(見本院卷第13-1 5頁)。   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13年12月20日北市醫和字第1133080048 號函暨精神鑑定報告書(見本院卷第55-61頁)。  ㈡本院審酌上述證據及鑑定結果之意見,認胡惇卜已達不能為 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程度 ,符合受監護宣告之要件,爰依民法第14條第1項規定宣告 胡惇卜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㈢本件就監護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選,業據聲請人提出 戶籍謄本、親屬系統表、經親屬同意並推舉由簡學舜擔任監 護人、胡傳瑞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之同意書、願任書 等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7-9、27-37頁)。本院審酌聲請人簡 學舜為胡惇卜之配偶、胡傳瑞為胡惇卜之子,均無不適任之 情形,應能盡力維護胡惇卜之權利,並予以適當之照養療護 ,由聲請人簡學舜擔任胡惇卜之監護人,並指定胡傳瑞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符合胡惇卜之最佳利益,爰依民法 第1111條第1項、第1111條之1規定,裁定如主文第2、3項所 示。  ㈣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民法第1099條、1099條之1規定,本件監 護開始時,監護人簡學舜應依規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胡 傳瑞於本裁定確定後2個月內開具受監護人之財產清冊,並 陳報法院,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7

TPDV-113-監宣-694-20250107-1

輔宣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輔助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鄧立夫 非訟代理人 蘇燕貞律師 葉慶元律師 謝時峰律師 劉秉森律師 應 受 輔 助宣告之人 陳碧娟 關 係 人 鄧德若 非訟代理人 賴佩霞律師 複 代理人 蔡瀞萱律師 上列聲請人為應受輔助宣告之人陳碧娟聲請輔助宣告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 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 助之宣告;民法第15條之1 第1 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應受輔助宣告之人陳碧娟(下稱其名)於民國 107年經診斷患○○症,而聲請人為陳碧娟之次子,於109年與 關係人張文心結婚後,聲請人夫婦與陳碧娟同住於臺北市○○ 區○○○路0段000巷00號9樓(下稱○○○路址),負責照顧陳碧娟 之生活起居。然陳碧娟之長子鄧德諾以○○○路址所有權人名 義,要求聲請人夫妻搬離,甚至禁止聲請人探視陳碧娟。日 前,聲請人探視陳碧娟時發現,陳碧娟因○○症日趨嚴重,致 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 ,顯有不足,爰依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聲請輔助宣告,選定 聲請人為輔助人等語。 三、鄧德諾意見略以:聲請人夫婦與陳碧娟同住期間,因生活作 息齟齬,無法配合照護陳碧娟,鄧德諾為妥善照護陳碧娟病 情,始請求聲請人與其配偶搬離○○○路址,陳碧娟於109年1 月初經臺北榮民總醫院診斷罹患○○症後,鄧德諾即於   109年8月18日向臺北榮民總醫院申請診斷證明書,鄧德諾花 費一年期間陪伴、照料陳碧娟,為確認陳碧娟退化情形是否 延緩,於110年10月21日再請臺北榮民總醫院開立診斷證明 書,故聲請人所稱陳碧娟於107年診斷罹患○○症並非事實。 嗣陳碧娟長期就診之醫院均因110年5月適逢新冠疫情三級管 制政策,實行降載或暫停治療,陳碧娟病況因而急遽惡化, 致無法僅依靠鄧德諾每日通勤照顧之程度,且鄧德諾亦主動 向親友表示,希望聲請人夫妻遷出○○○路址。是鄧德諾於110 年6月請求聲請人夫妻遷出○○○路址,詎聲請人夫妻一再拖延 遷出期程,鄧德諾不得不於110年7月提出另案遷讓房屋訴訟 (下稱另案訴訟),然聲請人明知陳碧娟前述病情,數度執意 告知陳碧娟另案訴訟相關事宜,致陳碧娟聽聞後,旋即情緒 不穩定,發生○○○○○○、使用○○○○之○○行為,病情惡化不得不 急診就醫。又鄧德諾並無禁止聲請人探視陳碧娟,且鄧德諾 長期主責陳碧娟日常起居及○○症照護安排,就陳碧娟之身體 狀況及日常作息知之甚詳,由鄧德諾擔任陳碧娟之輔助人, 始符合陳碧娟之最佳利益等語。 四、經查:   聲請人與鄧德諾主張陳碧娟因○○症,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之事實, 固有臺北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 區診斷證明書為憑(見本院卷第141-143、149頁)。惟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11月12日在鑑定人即臺北榮民總醫院胡力予醫 師前訊問陳碧娟之筆錄顯示(見本院卷第249-257頁),陳碧 娟談吐正常無礙,對於本院訊問均能充分理解並適切回答, 詳細闡述自身財產現況,理解子女間衝突情形並發表自身意 見,併參臺北榮民總醫院對陳碧娟進行精神鑑定結果略以: 據陳碧娟、鄧德諾及聲請人之陳述、臺北榮民總醫院病歷與 本日鑑定之評估,陳碧娟自106年出現○○○○○、○○○○之症狀, 並於106年起因上述症狀於本院神經內科門診追蹤迄今。其 整體臨床症狀、病程、於106至113年及本次鑑定中所做共九 次簡易智能狀態測驗檢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 n,MMSE)之結果(分別為00分、00分、00分、00分、00分、00 分、00分、00分、00分),符合○○症之診斷,屬○○○○○○○○之 程度。然而,陳碧娟雖因○○症症狀影響,在○○○○、○○○○、○○ ○○及○○○○等事務上確實須他人協助,雖然鑑定過程中陳碧娟 似乎拒絕接受○○○○已有○○○○之事實,但實際上並未拒絕兒子 們所提供之協助及照顧,反之陳碧娟在鑑定過程中不斷強調 希望由兩位兒子共同承擔照顧陳碧娟的責任,顯示陳碧娟疾 病照護之需求上,仍能清楚表達其意思並且其意思表示之效 果可達到滿足陳員照護需求之最大利益,而事實上陳碧娟在 目前由家屬所提供的協助下,也仍然能維持其主要的生活型 態。綜上所述,陳碧娟目前之精神狀態未達「因精神障礙或 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 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之程度。鑑定過程中,陳碧 娟可明確說出每個月生活費之來源、名下財產之名目及期望 的處理方式,惟在實際執行層面上,因其○○○○○○○○之影響, 難以獨立處理○○、與○○○○○○、○○等實際作為(仍須他人協助 ○○○○、協助○○○○○○。陳碧娟臨床診斷為屬於○○型疾病之○○症 ,就目前醫學實證研究及臨床經驗而言,其疾病嚴重程度雖 不可逆,但若接受合宜之治療應可有效減緩其○○○○之○○○○; 有臺北榮民總醫院113年12月11日北總精字第1132400392號 函暨精神狀況鑑定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67-275頁)。是 可見陳碧娟雖經診斷患有○○症,且因○○○○○○○○影響,須他人 協助○○○○,然病症目前未達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 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之程度,聲請人依 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為陳碧娟聲請輔助宣告,於法無據,應 予駁回。至聲請人與鄧德諾間因照顧陳碧娟所生衝突,參以 兩人均為陳碧娟之子,且均高度表現出照顧陳碧娟之意願, 並給予陳碧娟生活上之實際照顧,陳碧娟對此亦未曾拒絕子 女協助,是聲請人與鄧德諾間應另行協議照護陳碧娟之方式 ,並尊重陳碧娟之意願,以維陳碧娟之最佳利益,始為妥適 ,併此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7

TPDV-113-輔宣-125-202501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0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張股) 失 蹤 人 劉紹蓮 上列聲請人為失蹤人劉紹蓮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劉紹蓮(女,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失蹤人劉紹蓮應於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之日起六個月內 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凡知該失蹤人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知之事實陳報 本院。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後,為死 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 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又法院准許宣 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前項公示催告應公告之;並 應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 必要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 ;報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 人滿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 ;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第3項、準用同法第130條第3 項至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劉紹蓮年逾80歲,於民國101年10月2 9日經列為失蹤人口在案,亦無換領新式國民身分證紀錄, 未參加全民健康保險,非榮民服務處列管之榮民,復無入出 境紀錄及殯葬資料,是劉紹蓮行蹤不明,爰依民法第8條第1 、2項、家事事件法第155條聲請死亡宣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臺北○○○○○○○○○113年6 月6日北市松戶登字第11360038071號函、新北市政府殯葬管 理處113年6月7日新北殯館字第113516030號函、臺北市殯葬 管理處113年6月13日北市殯儀字第1133006945號函、臺北○○ ○○○○○○○113年6月6日北市松戶登字第11360038072號函、國 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市榮民服務處113年6月13日北 市榮服字第1130006076號函、臺北○○○○○○○○○113年6月6日北 市松戶登字第11360038073號函、內政部移民署113年6月11 日移署資字第1130068046號函、臺北○○○○○○○○○111年2月23 日北市松戶登字第1116001463號函、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山 分局111年2月23日北市警松分防字第1113033550號函暨失蹤 人口相關資料為憑(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查卷第5-47頁) 。失蹤人劉紹蓮(00年0月00日生)於101年10月29日失蹤時 為滿80歲之人,計算至104年10月29日止,失蹤屆滿3年,與 前揭規定尚無不合,應准許為公示催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6

TPDV-113-亡-100-2025010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親子關係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親字第31號 原 告 楊雅欣 送達代收人 曾琬鈞 送達處所:臺中市西屯區市○○○路000號00樓G室 訴訟代理人 唐樺岳律師 林宥任律師 被 告 楊憲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親子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再開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本件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親子關係存在等事件,業經言詞辯論 終結,茲尚有續行審理之必要,爰命再開辯論。 二、原告應於20日內補正經駐外機關認證之原告之身分證明文件 (併載有原告及法律上父母姓名之身分證明文件)。 三、查報原告於國外之住居所。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3

TPDV-113-親-31-202501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離婚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婚字第330號   抗 告 人 甲○○○ 上列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2日本院裁處罰緩所為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抗告權人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抗告逾期者,原審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家事事件法第93條第1項、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   46條,再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442條第1項定有明 文。 二、查抗告人即證人因本院110年度婚字第330號離婚等事件為證 人,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2日裁 定抗告人甲○○○處罰鍰新臺幣15,000元,該裁定於113年   10月23日送達抗告人住所,由抗告人配偶簽收等情,有本院 送達證書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七第91頁),抗告期間10 日加計在途期間2日,抗告人抗告期間已於113年11月4日屆 滿,惟抗告人遲至113年11月25日始提起抗告,有抗告人家 事抗告狀上本院收件章可憑,是本件抗告已逾抗告期限,自 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5-01-03

TPDV-110-婚-330-20250103-4

重家繼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家繼訴字第79號 原 告 彭張嬌妹 彭統賢 彭偉恩 彭素金 兼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彭智勇 被 告 彭素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等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9日言詞辯 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彭耀斌所遺如附表所示遺產,應分割如附 表「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被告彭素琴負擔1/6,餘由原告彭智勇、彭統賢負擔 。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部分:  被告彭素琴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家事事 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爰依 原告之聲請,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部分: 壹、原告方面: 一、聲明:兩造公同共有如附表所示遺產,應依如附表「分割方 法」欄所示方法分割。 二、陳述:  ㈠兩造之被繼承人彭耀斌於民國111年8月23日死亡,被告彭張 嬌妹為被繼承人彭耀斌之配偶,原告彭偉恩及被告彭統賢、 彭素金、彭智勇、被告彭素琴為被繼承人彭耀斌及被告彭張 嬌妹之子女,兩造均為被繼承人彭耀斌之繼承人,應繼分各 1/6。被告彭素琴遲遲不辦理遺產分割,爰依法聲請裁判分 割遺產等語。 貳、被告方面: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 聲明或陳述。    參、本院之判斷: 一、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條定有明文。次按各共有人 ,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 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共 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 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 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 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 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 ,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 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並有明文。再按 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為形式之形成訴訟,其事件本質為非 訟事件,故法院定共有物之分割方法,固應斟酌當事人之聲 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然法院 因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依民法第824條命為適 當之分配,不受任何共有人主張之拘束;共有人提出之分割 方法,僅供法院酌定時之參考而已;縱未斟酌當事人所主張 之分割方法,亦不生違背法令問題(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 2569號、81年度台上字第2018號、71年度台上字第4643號民 事裁判參照)。 二、兩造之被繼承人彭耀斌於111年8月23日死亡,兩造應繼分比 例各1/6,公同共有如附表所示遺產,無不能分割之情形,   亦無不分割之約定,有繼承系統表、被繼承人之除戶戶籍籍 本、兩造戶籍謄本、遺產稅繳清證明書、不動產登記謄本( 見本院113年度重家繼訴字第31號卷第19-29、71-72、129至 221頁),堪信為真正。   三、附表所示遺產之分割方法:   審酌原告均同意如附表所示遺產按如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方 法分割,就不動產部分並立有分割協議書為佐,是以尊重當 事人之意願,如附表所示遺產由兩造按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 方法為分割。 四、綜上述,原告主張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所遺如附表所示遺 產,應依如附表「分割方法」欄所示之方法分割。原告依民 法第1164條規定,訴請分割遺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分 割方法應依主文第1項所示。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   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件係因分割共有物而涉訟,而分割共有物之訴,乃形式之 形成訴訟,法院不受當事人聲明分割方法之拘束,且實質上 並無所謂何造勝訴、敗訴之問題,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 ,故本件原告請求裁判分割遺產雖有理由,然應由公同共有 人依應繼分比例分擔訴訟費用,始為公平。訴訟費用之負擔 則如主文第2項所示。 肆、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另行論述,附此敘明。 伍、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 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附表:被繼承人之遺產明細暨遺產分割方法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價值 (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土地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 地號(權利範圍:全) 由彭統賢1/6 、彭素琴1/6 、彭智勇4/6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2 土地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 地號(權利範圍:全) 3 土地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 地號(權利範圍:全) 4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由彭統賢3/6 、彭素琴1/6 、彭智勇2/6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5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6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1) 7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8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9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0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1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2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16) 13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4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16) 15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16) 16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7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8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19 土地 新竹縣○○鎮○○○段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8) 20 建物 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弄0號 (權利範圍:3/5) 由彭統賢2/6 、彭素琴1/6 、彭智勇3/6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21 建物 新竹縣○○鎮○○里○○○0000號 (權利範圍:全) 22 存款 臺灣土地銀行樹林分行000000000000   57 由彭素琴1/6 、彭張嬌妹5/6比例分配。 23 存款 第一銀行南門分行00000000000   465 24 存款 台北富邦銀行南門分行00000000000000   418 25 存款 台北富邦銀行南門分行00000000000000   15 26 存款 瑞興銀行古亭分行0000000000000   721 27 存款 中華郵政臺北龍口郵局   692 28 投資 瑞興銀行Z000000000 5,275 由彭素琴1/6 、彭張嬌妹5/6比例分配 。 29 投資 瑞興銀行Z000000000 1,445 30 其他 儲值卡悠遊卡0000000000   242 31 其他 儲值卡悠遊卡0000000000   37

2024-12-30

TPDV-113-重家繼訴-79-20241230-1

家聲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罰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80號 抗 告 人 夏振華 夏馨 上列抗告人與華尹榛間分割遺產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 8日裁定罰鍰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壹仟元,如 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抗告。   理 由 一、按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 定;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 同)一千元;對於第17條規定之費用,關係人未預納者,法 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不預納者,應駁回其聲請或抗告 ;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17條、第26條第1項定 有明文。 二、查抗告人夏振華、夏馨2人對本院113年度家繼簡字第7號分 割遺產事件所為罰緩裁定提起抗告,因抗告人於實體法上為 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於程序上就罰緩裁定聲明抗告,自屬 不同之程序標的,則就此一非財產權關係之請求,依家事事 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7條之規定,自應按抗告人之 人數分別徵收抗告費用各1,000元(合計共2,000元)。因抗 告人僅共同繳納1,000元(見本院卷附自行收納款項統一收 據),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 之規定,限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1,000元,如 逾期不補繳,即駁回其抗告。又抗告人原所繳納費用並列抗 告人2人之姓名,未敘明係何人繳納,故除抗告人另行共同 具狀敘明外,上開費用將認為係抗告人2人所共同繳納,抗 告人2人各繳納500元,均未繳納足額抗告費,附此敘明。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17條、第26條第1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蔡寶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張妤瑄

2024-12-27

TPDV-113-家聲抗-80-20241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