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顧仁彧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6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簡稚溱(原姓名:簡雯鈴) 代 理 人 張繼文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簡稚溱自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日下午四時起開始 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揆諸 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 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 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 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 全社會經濟發展。準此,債務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債務之虞,且客觀上並無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 自應使其藉由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所定程序以清理債務。次 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 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   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   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積欠債權人債務共計新臺幣(下同)66萬 3669元,因無力清償,於消債條例施行後,曾對債權人聲請 債務前置調解,因債權人未到庭調解致調解不成立,且債務   人顯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債務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於民國113年4月29日向本 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 第232號聲請調解事件受理在案,惟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於 同年6月26日調解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參   (見卷第150-1頁),是本院自應綜合其目前全部收支及財   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二)債務人主張目前任職杜偉有限公司,自112年5月至113年7月 領有薪資56萬9501元,每月平均薪資為3萬7967元(計算式 :56萬9501元÷15月=3萬796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業據 其提出111及112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被保 險人投保資料表、彰化銀行薪資帳戶等件附卷可參(見北司 消債調卷第31、35至40、123頁、本院卷第47至58頁),復 參本院前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1年4月迄今是否曾領有社 會救助或補助、租金補貼、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等津貼或 補助,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函覆債務人自112年10月迄今每 年領有三節獎金7,000元、每月領有低收入戶補助750元,其 餘行政機關則函覆債務人自111年4月迄今無領取社會救助補 助之情,有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7月16日北市社助字第11 33118962號函(下稱系爭社會局函)、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 局113年7月15日北市都企字第1133053960號函、勞動部勞工 保險局113年7月15日保國三字第11313058760號函附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33至38頁)。依上揭函覆所示,債務人領取三 節慰問金每月平均約583元(計算式:7,000元÷12月=583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故本院認應以債務人每月所得3萬   9300元(計算式:3萬7967元+583元+750元=3萬9300元),   作為計算債務人償債能力之依據。 (三)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 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按因負擔扶養義 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 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消債條例施行細則 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民法第111 8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債務人主張其目前每月個人必要支出   2萬3579元及負擔長子楊O鈞、次子楊O璿(下逕稱姓名)扶 養費各8,000元,其與兩子住在臺北市文山區等情,有臺北 市社會住宅租賃契約書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23頁),復 其所主張每月個人必要支出,合於衛生福利部公告臺北市11 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萬9649元之1.2倍,應予准許;兩子 扶養費部分,依楊O鈞、楊O璿之戶籍謄本、112年度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系爭 社會局函所示(見北司消債調卷第21、111至121頁、本院卷 第37頁),楊O鈞、楊O璿雖皆已滿18歲成年,惟皆尚屬就學 階段,楊O鈞名下無財產亦無收入,楊O璿則係名下無財產、 112年薪資收入4萬4058元(每月平均薪資3,612元),另每 月領取生活補助4,889元及低收入戶補助750元,經審酌上開 生活補助及薪資收入難以支應楊O璿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堪 認楊O鈞、楊O璿皆有受債務人扶養之必要,且衡酌債務人主 張每月支出楊O鈞、楊O璿扶養費各8,000元   ,核屬相當,堪予採信。 (四)準此,債務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為3萬9579元(計算式:2萬 3579元+8,000元+8,000元=3萬9579元),而債務人目前每月 收入3萬9300元扣除上揭支出後,已無餘額可供支配,遑論 償還其積欠全體債權人之債務237萬9224元,此有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各債權 人陳報狀等件附卷可稽(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7、26、97至99 、131、143頁),堪認債務人之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 情狀。此外,債務人陳報其除彰化銀行存款2元、國泰世華 銀行存款102元、郵局存款40元、第一銀行存款339元、輕型 電動車1輛外,無其他財產,有彰化銀行存摺交易明細、國 泰世華銀行存摺交易明細、郵局存摺交易明細、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 果表等件在卷可稽(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25頁、本院卷第47 至123、145至149頁)。是本院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 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 有不能清償債務情狀,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   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1,200萬 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債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   事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本件更生,即屬有據,爰裁定如主   文,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至債務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另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   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俾免更生程序進   行至依消債條例第61條規定應行清算之程度;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更生方案時,應依債   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   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   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   的,附此敘明。 六、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第45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件已於114年3月10日下午四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3-10

TPDV-114-消債更-67-20250310-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6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賴子銘 代 理 人 廖聲倫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賴子銘自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日下午四時起開始 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揆諸 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 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 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 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 全社會經濟發展。準此,債務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債務之虞,且客觀上並無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 自應使其藉由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所定程序以清理債務。次 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 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   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   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積欠債權人債務共計新臺幣(下同)170 萬4394元,因無力清償,於消債條例施行後,曾對債權人聲 請債務前置調解,惟伊無法負擔債權人提出之清償條件致調   解不成立,故伊顯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爰依法聲請更生等   語。 三、經查: (一)債務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於民國113年5月22日向本 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北司消債調字 第285號聲請調解事件受理在案,惟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於 同年7月12日調解不成立,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可參( 見卷第134-1頁),是本院自應綜合其目前全部收支及財   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二)債務人主張目前在鑫盟汽車有限公司任職,每月薪資約3萬   8000元等情,業據其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111及112 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等件附卷可參(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5、27至35頁),復參本 院前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勞動部 勞工保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1年5月迄今是否曾領有社會救 助或補助、租金補貼、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等津貼或補助 ,經函覆皆查無債務人自111年5月迄今曾領取社會救助、勞 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等補助、津貼之情,有臺北市政府社會 局113年8月6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3126087號函、臺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113年8月6日北市都企字第1133059843號函、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8月8日保普老字第11313053030號函附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至33頁)。故本院認應以債務人每月 所得3萬8000元作為計算債務人償債能力之依據。 (三)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 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按因負擔扶養義 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 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消債條例施行細則 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民法第111 8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債務人主張其目前每月個人必要支出   2萬3556元及負擔其母楊綉鑾扶養費5,000元,住在臺北市中 山區等情,有房屋租賃契約書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97至10 1頁),而債務人主張其每月個人必要支出2萬3556元,未逾 衛生福利部公告臺北市113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萬9649元之 1.2倍,應無浮報之虞,堪予採認。債務人主張其母扶養費 部分,則未據債務人提出其母之財產及收入狀況等相關證明 文件,致本院無從判斷債務人母親是否無法維持生活而必須   受債務人扶養,故債務人此部分主張,應不予認列。 (四)準此,債務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為2萬3556元,而債務人目 前每月收入3萬8000元扣除上揭支出後,尚餘1萬4444元可供 支配,惟據債務人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 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債權人陳報狀及債權人清冊所載(見 北司消債調卷第22、69、71、99、107、115頁),債務人積 欠債務總額366萬1665元,倘以債務人每月所餘1萬4444元清 償債務,尚須21年多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366萬1665元÷ 1萬4444元÷12月≒21年),遑論前開債務仍須另行累計每月 高額之利息及違約金,債務人每月得用以償還債務之數額顯 然更低,尚待支付之債務總額應屬更高,其還款年限顯然更 長,實有違消債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此外 ,債務人陳報其名下郵局存款4,006元、汽車1輛(車號:00 -0000)、普通重型機車1輛(車號:000-0000)外,無其他 財產,有郵局存摺交易明細、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 單、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機車行照等 件在卷可稽(見北司消債調卷第25頁、本院卷第55至67、11 3至115頁)。是本院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勞力及生   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   償債務情狀,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   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1,200萬   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債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   事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本件更生,即屬有據,爰裁定如主   文,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至債務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另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   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俾免更生程序進   行至依消債條例第61條規定應行清算之程度;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債務人提出更生方案時,應依債   務人之薪資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債務人之償債能   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債務人擬定允   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   的,附此敘明。 六、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第45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3月10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3-10

TPDV-114-消債更-68-202503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87號 原 告 温傳賢 被 告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曾明祥 被 告 鄭玉卿 洪郁璿 洪郁芳 陳振中 許秋霞 李寶玉 李凱諠(原姓名:李意如) 李耀吉 劉舒雁 許峻誠 黃翔寓 呂汭于(原姓名:呂明芬) 陳君如 李毓萱 王芊云 潘坤璜 胡繼堯 吳廷彥 陳振坤 陳正傑 陳宥里 王尤君 潘志亮 呂漢龍 陳侑徽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因被告違反銀行 法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金重訴字第9 號),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經本 院刑事庭裁定(113年度重附民字第56號)移送前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   第29條及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   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 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 保障,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 被害人,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字第1185號裁定、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判決參照)。次 按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無異,故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 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民事裁定參照)。 準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後,依刑事訴 訟法第49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 其起訴如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得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正者, 得依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金重訴 字第9號違反銀行法等案件之刑事訴訟程序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請求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明祥、鄭 玉卿、洪郁璿、洪郁芳、陳振中、許秋霞、李寶玉、李凱諠 (原姓名:李意如)、李耀吉、劉舒雁、許峻誠、黃翔寓、 呂汭于(原姓名:呂明芬)、陳君如、李毓萱、王芊云、潘 坤璜、胡繼堯、吳廷彥、陳振坤、陳正傑、陳宥里、王尤君 、潘志亮、呂漢龍、陳侑徽(下合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27 人)與被告曾耀鋒、張淑芬、顏妙真、黃繼億、詹皇楷負連 帶損害賠償責任,但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27人部分,原告 僅屬間接被害人,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上開被告提起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未合, 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本院 嗣於民國114年1月14日命原告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 該裁定於114年1月20日送達原告等情,有系爭裁定、送達證 書等件在卷可稽。然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答詢表附卷 足憑,是原告之訴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27人部分不能   認為合法,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 ,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3-10

TPDV-113-金-187-2025031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調解書內容有效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70號 原 告 彭秀霞 被 告 萬方(程文定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調解書內容有效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陸佰伍拾肆萬捌仟零伍拾貳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柒萬捌 仟壹佰參拾伍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以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依法定訴   訟費用徵收標準計算及繳納裁判費,此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所明定起訴之必備程式。又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 定,並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 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 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聲明為確認大安調解委員會111年民調字第   524號調解書(下稱系爭調解書)內容有效。而關於系爭調 解書內容為:訴外人程文定(業於民國111年5月11日死亡) 願將如附表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為 原告所有。是原告如獲勝訴判決,其所得受之客觀上利益即 系爭土地之價值,循此計算原告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 為新臺幣(下同)654萬8052元(計算式如附表持分價值所 示,即114年1月系爭土地公告現值乘以持分面積),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7萬813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訴。 三、據上論結,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附表:(民國;新臺幣) 編號 土地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114年公告現值 持分 持分價值(元以下四捨五入) 1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36025.09 4600 11/432 421萬9605元 2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5647.01 4600 10/2160 12萬0260元 3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3822.02 4400 5/432 19萬4640元 4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1695.27 4400 5/432 8萬6333元 5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34.21 4400 5/216 3484元 6 桃園市○○區○○段00地號 12591.69 4400 5/144 192萬3730元 合         計 654萬8052元

2025-03-06

TPDV-114-補-470-20250306-1

訴更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更二字第13號 原 告 立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煜顒 參 加 人 吳棕珍 訴訟代理人 周兆龍律師 複 代理人 李宜庭律師 被 告 吳志強 吳俊勳 吳大川 吳京倚 吳明源 吳德湧 林吳玲玉 吳俊翰 吳京庭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杜冠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並指定民國114年4月10日上午10時30分,在 本院第27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純芳                   法 官 潘英芳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3-06

TPDV-113-訴更二-13-20250306-1

消債職聲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消債職權免責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1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吳權嚮(原姓名:吳懿璿、吳尊民) 代 理 人 陳宜新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蔡政宏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灣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豐賓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代 理 人 楊安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智能 代 理 人 鄭穎聰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誠第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標準財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孫嘉駿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新加坡商艾星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慧雯 上列當事人間消債職權免責事件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吳權嚮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   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   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   ,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   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   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   不在此限:㈠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㈡   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   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   債務;㈣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   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   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請前   1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   易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   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1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   或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   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產及   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   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債   務人有前條各款事由,情節輕微,法院審酌普通債權人全體   受償情形及其他一切情狀,認為適當者,得為免責之裁定,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條、第133條及   第134條、第13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依該條例所定   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更生)或清算型債務清理程序(清算   )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   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   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依清算程   序清理債務,於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為使其在經濟上得以復   甦,以保障其生存權,除另有上述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   條所規定不予免責之情形外,就債務人未清償之債務原則上   採免責主義(消債條例第1條、第132條立法目的參照)。 二、經查: (一)債務人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於民國112年6月28日向本 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於調解不成立後,經本院以112 年度消債清字第146號裁定自112年11月27日下午4時起開始 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嗣因債務人名下 僅有存款合計新臺幣(下同)268元,金額甚少,分配並無   實益,而於113年10月4日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25號裁   定本件清算程序終止等情,合先敘明。 (二)經本院依職權通知全體債權人及債務人就債務人免責與否表   示意見:  1.債權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凱基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具狀陳稱:不同意免責,請本院職權調查債務人有   無消債條例第133條不免責事由等語。  2.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滙誠第二資產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商艾星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具狀   陳稱:不同意免責,請本院職權調查債務人有無消債條例第   133條、第134條不免責事由等語。  3.債權人台灣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具狀陳稱:同意債務   人免責。  4.債權人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具狀陳稱:不同意免責,   請職權調查債務人有無消債條例第134條不免責事由等語。  5.債權人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具狀陳稱:不同意免責,債務   人每月收入2萬9000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及扶養費2萬78   16元,尚餘1,184元,其清算最低清償總額應為2萬8416元,   惟全體債權人均未獲分配,是債務人顯有消債條例第133條   不免責事由。  6.債權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具狀陳稱:不同意 債務人免責。債務人若免責,依衛生福利部103年9月15日衛 部保字第1030125517號函釋,未受清償之保險費及利息將發 生消滅效果,國民年金保險年資依實際繳納保險費月(日) 數按比率計算,將影響其未來給付權益。至保險給付之請領   事項,則應按同法第30條(老年年金給付)、第34條(身心   障礙年金給付)等有關規定辦理等語。  7.債權人標準財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經合法通知未具狀亦未到   庭表示意見。  8.債務人具狀並到庭陳稱:伊已符合免責要件,請准予免責。 (三)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不免責事由:  1.債務人自陳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後至113年12月任職於福華 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華飯店)保全人員,每月薪資 收入3萬2550元等情,有債務人114年1月6日陳報狀、福華飯 店薪資單、華南銀行薪資存摺等件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7 至132頁)。復本院依職權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 府都市發展局及勞保局函詢,債務人自110年6月起迄今是否 曾領有社會救助、租金補助及國民年金、勞保年金及勞退金 等補助,經函覆皆查無債務人自110年6月起迄今曾領取社會 救助、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等補助、津貼之情,有臺北市 政府社會局113年12月30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230518號函、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12月31日北市都企字第1133095 256號函、勞保局114年1月2日保普老字第11313087160號函 等件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3至67頁)。再依上開薪資存摺 所示,債務人於裁定開始清算後即自112年12月起至113年12 月期間領福華飯店薪資為45萬0938元,則本院即以債務人自   開始清算程序迄今收入為45萬0938元作為其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後之收入。  2.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 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按因負擔扶養義 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 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消債條例施行細則 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民法第111 8條定有明文。經衡酌債務人目前與母親吳洪月和(下稱其 名)住在臺北市松山區,有房屋租賃契約書、本院114年1月 22日調查筆錄附卷可參(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9至25頁、本院 卷第235頁),則債務人主張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後迄今其 個人每月生活必要以臺北市最低生活標準之1.2倍計算即112 年至113年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各為2萬2816元、2萬3579元 ,依上揭規定,應予准許。又吳洪月和扶養費部分,依吳洪 月和戶籍謄本、勞保局114年2月3日保國三字第11413016230 號函所示(見北司消債調卷第47頁、本院卷第221頁),吳洪 月和屆齡86歲,已逾勞動基準法規定強制退休年齡,112年 度每月僅領取老年年金3,772元、113年度每月僅領取老年年 金4,049元,衡酌渠收入不足以支應渠每月生活必要費用, 堪認吳洪月和確有受債務人扶養之必要,且債務人主張扶養 費由債務人及其弟二人分擔等情,故衡酌債務人負擔吳洪月 和扶養費部分,應以臺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之1.2倍計算, 扣除吳洪月和每月老年年金,再由債務人及其弟平均分擔, 是債務人負擔吳洪月和112年至113年各年之每月扶養費應各 為9,522元【計算式:(2萬2816元-3772元)÷2=9522元】、 9,765元【計算式:(2萬3579元-4049元)÷2=9765元】。是 債務人自開始清算即112年12月至113年12月期間之個人必要 生活費用及扶養費為43萬2466元【計算式:(2萬2816元+95 22元)+(2萬3579元+9765元)×12=43萬2466】。是以,債 務人於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迄今之收入為45萬0938元, 扣除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迄今之個人必要生活費用及扶養費 用43萬2466元後尚餘1萬8472元,堪認債務人合於消債條例 第133條前段之要件,為具清償能力之人,故依同條後段規 定,尚應審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是否低於債務   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   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  3.債務人主張聲請清算前二年期間每月生活必要費用依消債條   例第64條之2規定以其住所地之臺北市每人月最低生活費1.2 倍計算其每月個人生活必要費用,另每月支付扶養費5,000 元等情,是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即自110年7月至112年6月 之必要生活費用為53萬3124元【計算式:(2萬1202元×6)+ (2萬2418元×12)+(2萬2816元×6)=53萬3124元】等情, 有債務人114年1月6日陳報狀附卷足參(見本院卷第98頁) ,堪予採信。復依本院112年度消債清字第146號裁定所示, 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每月支付母親扶養費5,000元,則債 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支付母親扶養費為12萬元(計算式:50 00元×24月=12萬元),兩者合計65萬3124元(計算式53萬31 24元+12萬元=65萬3124元)。另債務人主張其自109年11月 領有一次性勞保老年給付66萬1227元,迄至112年3月期間均 無其他收入,據此期間即自109年11月至112年3月期間每月 平均收入為2萬2801元(計算式:66萬1227元÷29=2萬2801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另自112年4月至6月任職福華飯店之 每月薪資為2萬9000元等情,有112年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 業查詢結果所得、114年1月6日陳報狀、行薪資存摺附卷可 參(見本院卷第43、98、137頁),是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 年即自110年7月至112年6月之收入為56萬5821元【計算式: (2萬2801元×21)+(2萬2900元×3)=56萬5821元】。故債 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之可處分所得為56萬5821元,扣除債務 人聲請清算前二年之個人必要生活費用及扶養費支出65萬31 24元後,已無餘額,核與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普通債權 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 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   數額者」之要件不符,尚不得依該規定為不免責之裁定。 (四)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之不免責事由:   查債務人並非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消債條例規定受免責者, 復查無債務人有何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以顯 不相當之對價出賣其財產等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捏造債務 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   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等行為,復   無聲請清算前1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 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之行為,且無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 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 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之行為,亦無故意於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違反消債條例第9條 第2項到場義務、第41條出席及答覆義務、第81條第1項提出 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債務人清冊義務、第82條 第1項報告義務、第89條生活儉樸及住居限制義務、第101條 提出清算財團書面資料義務、第102條第1項移交簿冊、文件 及一切財產義務、第103條第1項答覆義務、第136條第2項協 力調查義務之行為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不免責事   由,自難認債務人有應為消債條例第134條不免責裁定之情   形,應堪認定。 三、綜上所述,本件債務人經法院為終止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   且查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列之不免責事由,復不符合   同條例第133條所定之情形,依同條例第132條之規定,自應   裁定債務人免責,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3-06

TPDV-113-消債職聲免-115-20250306-1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509號 異 議 人 即 債務人 吳銘叡(原姓名:吳佳霖)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消費款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 官於民國113年8月28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2755號裁定(即原 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本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 月28日作成113年度司執字第12755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民事裁定(下稱原處分),原處分於同年9月3日送達異議人 ,異議人於同年9月13日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   為無理由,送請本院為裁定,程序方面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附表編號1至3所示保險契約(下合稱系爭保 單)為伊之基本生活保障,伊現患有「Rosai-Dorfman dise ase」疾病(下稱系爭疾病),已陸續接受多次手術及藥物 治療,近期又需再次手術治療,且伊自從罹患系爭疾病接受 血液腫瘤科之藥物治療一年多,都未見好轉,且治療期間免 疫力下降,大小病症不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經濟收入, 才暫停醫治,伊未來仍須接受放療或化療,係將來確定會發 生之保險給付,需要系爭保單來補助治療費,僅伊為兼顧還 款未進行進一步侵入性治療,伊並有三高慢性疾病持續就醫 中,且伊年近50歲,收入不豐,尚有2名未成年子女須扶養 ,亟需依靠保險理賠,如終止系爭保單,伊將來恐無以為   靠,生活將陷入困境,有違公平合理原則及比例原則,為此   提出異議,請求廢棄原處分等語。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 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 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 立法說明參照)。我國雖無如瑞、奧、德、日等國立法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採取介入權制度,惟依上開規定立法意旨,執 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酌所採取之執行 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樣能達成執行目 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為之;採 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之利 益顯失均衡。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 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   為公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事   裁定參照)。 四、經查: (一)相對人執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下稱臺南地院)債權憑證(下 稱系爭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異議人 對第三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人壽)之保 險契約金錢債權,經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並於 113年1月24日對國泰人壽核發扣押命令,國泰人壽陳報以異 議人為要保人之系爭保單,嗣執行法院於113年7月13日核發 收取命令(下稱系爭收取命令),終止異議人如附表編號2 、3所示保單,並准許相對人在新臺幣(下同)39萬2424元範 圍內,向國泰人壽收取解約金,國泰人壽應將收取後剩餘之 款項發還予異議人等情,有系爭債權憑證、扣押命令、陳報 狀及系爭收取命令等件可佐(見執行卷第7至10、27至29、   47至50、71至72頁),堪信為真實。 (二)異議人為要保人所投保之系爭保單,均屬人身保險契約,經 國泰人壽於113年3月13日陳報附表編號2、3所示保單之解約 金金額分別如附表解約金金額欄所示,共計42萬8297元等情 ,有國泰人壽出具之前揭陳報狀為憑;而人身保險之解約金 ,性質上屬財產權,得為異議人全體債權人之共同擔保利益 。參酌異議人111、112年度所得均為0元,名下財產均僅1筆 其任代表人之宇航室內裝修有限公司(登記地址:臺南市○○ 區○○路000巷00弄00號1樓)之投資,該筆財產總額雖為100 萬元,然相對人於106年間執臺南地院106年度南簡字第949 號民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書正本,向臺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 全未受償,經換發系爭債權憑證,俟於111年間復執系爭債 權憑證向臺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仍未受償,有異議人財產 所得稅務資料在本院卷、系爭債權憑證及繼續執行紀錄表等 件在執行卷可參,本次執行法院因相對人追加聲請而囑託臺 南地院執行異議人於上開公司之出資額、股利及盈餘分配, 迄今仍未有結果。是相對人以系爭保單金錢債權作為執行標 的,請求執行法院核發扣押、收取等執行命令,自有必要性 ,且執行法院僅以系爭收取命令終止附表編號2、3之保單以 清償相對人系爭執行事件之債權,亦無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 害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利益險有失均衡之情。 (三)異議人雖主張其罹系爭疾病及三高等疾病,依賴系爭保單, 倘予終止,將致其及未成年子女生活陷入困境等語,並提出 診斷證明書、檢驗報告、病歷資料等。惟依異議人提出之前 揭醫療資料等,尚難逕認系爭保單係維持異議人或共同生活 親屬最低生活客觀上所必需;復異議人雖提出前揭醫療資料 ,卻自陳其尚未因重大傷病申請保險理賠,迄今確未提出任 何系爭保單之保險理賠資料,故系爭保單是否得為其治療系 爭疾病之補助費用,實非無疑;況系爭收取命令並未終止附 表編號1所示保單,系爭收取令命說明欄亦記載:附表編號2 、3保單有健康保險、傷害保險等情形,附約不得終止,請 國泰人壽辦理解約時併同注意等語,執行法院已為相當之考 量,尚難認異議人倘經終止附表編號2、3保單將致其及其他 利害關係人生活困頓不能維持基本生活。故異議人之主張, 應不足採。 五、綜上所述,原處分駁回異議人對於附表編號2、3保單金錢債 權為強制執行之聲明異議,並無違誤,異議意旨對此指摘原 處分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附表: 編號 保單號碼 保 單 名 稱 解約金金額(新臺幣) 1 0000000000 國泰人壽新GO安心保本定期保險 551元 2 0000000000 國泰人壽富貴保本三福壽險 22萬2287元 3 0000000000 國泰人壽鍾愛一生313終身壽險 20萬6010元

2025-02-27

TPDV-113-執事聲-509-20250227-1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628號 異 議 人 即 債務人 闕珮慈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蘭芬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8月30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66110號裁定(即原 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 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 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 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 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 本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 月30日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66110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民事裁定(下稱原處分),異議人於同年9月3日收受後,於 同年9月9日提出異議(見執行卷第92頁),於同年11月15日 補充理由,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無理由,送請本院   為裁定,經核與上開條文規定及意旨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執行法院准許強制執行如附表編號2、3所示 保險契約(下合稱系爭保險)之解約金(下稱系爭保險金錢 債權),惟系爭保險有附加傷病、癌症、醫療、失能照顧等 保險,又商業保險是因應邁入老年無法工作,或疾病所需且 勞保無法支付必須自費項目而投保,系爭保險金錢債權是經 年累月所產生,以應伊生活不時之需時可不靠他人幫助,目 的為自救,伊因年紀漸大身體狀況及遺傳疾病,無正常工作 ,系爭保險金錢債權無疑是伊之救命金,且伊因遺傳性疾   病再也無法保商業保險,如強制執行解約系爭保險,對伊影   響甚大,爰依法聲明異議,求予廢棄原處分等語。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 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 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 立法說明參照)。我國雖無如瑞、奧、德、日等國立法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採取介入權制度,惟依上開規定立法意旨,執 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酌所採取之執行 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樣能達成執行目 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為之;採 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之利 益顯失均衡。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 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   為公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事   裁定參照)。 四、經查: (一)相對人執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 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異議人對第三人台新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新人壽)等之保險契約金錢債權 ,經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並於113年8月6日核 發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台新人壽陳報如附表所 示以異議人為要保人之保險契約,嗣執行法院以原處分准予 執行系爭保險金錢債權(即附表編號2、3)等節,有債權   憑證、扣押命令及陳報狀等件可佐(見系爭執行卷第14至17   、30、42頁),堪信為真實。 (二)異議人為要保人所投保之系爭保險,均屬人身保險契約,經 台新人壽於113年8月14日陳報系爭保險之解約金金額分別如 附表編號2、3解約金金額欄所示,共計新臺幣(下同)98萬 1568元等情,有台新人壽出具之陳報狀(見執行卷第42頁) 為憑;而人身保險之解約金,性質上屬財產權,得為異議人 全體債權人之共同擔保利益。參酌異議人112年度所得總額 為7元,其名下雖有土地1筆、投資1筆,然該土地、投資之 現值金額分別為4萬1393元、90元,且該土地為與他人共有 之土地,持分比率為0.0333等情,有異議人財產所得稅務資 料在本院卷可稽。相對人請求執行法院核發系爭執行命令扣 押附表所示之保險,以該等保險之金錢債權作為執行標的, 自有其必要性,且執行法院認僅終止系爭保險(即附表編號 2、3)以清償相對人系爭執行事件之債權,亦無執行方法所 造成之損害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利益險有失均衡之情。 (三)又法院辦理人壽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第8條第4款 規定:「執行法院終止債務人壽險契約(主契約)時,主契 約附加之附約,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該附約不得終止:……㈣ 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則該規定係指有前述情況時,不得 終止附約,並非不得終止主約。另系爭保險均非小額終老保 險商品,且系爭保險雖均有異議人所主張之健康保險、傷害 保險等附約,然非不得僅解除主約而保留附約不解除,有台 新人壽前開陳報狀、本院電話紀錄等件在卷可稽。是異議人 辯以系爭保險對其具有保障、救命性質,不得強制執行云云 ,顯有誤會。 五、綜上所述,原處分駁回異議人對於系爭保險金錢債權為強制 執行之聲明異議,並無違誤,異議意旨對此指摘原處分不當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另異議人就系爭債權憑證所源之支 付命令送達合法與否為異議部分,因尚未經執行法院司法事 務官為裁定,故非本件審理範圍,併予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附表: 編號 保單名稱(保單號碼) 要保人 被保險人 解約金金額(新臺幣) 1 台新人壽養老壽險0000000000 均闕珮慈 6萬8276元 2 台新人壽養老壽險0000000000 均闕珮慈 54萬1737元 3 台新人壽養老壽險0000000000 均闕珮慈 43萬9831元

2025-02-27

TPDV-113-執事聲-628-20250227-1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544號 異 議 人 即 債務人 陳哲彬 陳王美麗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兼 併案債權人 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稱:中華開發資 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木源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8月19日所為112年度司執字第157240號裁定(即原 處分)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本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 月19日作成112年度司執字第157240號(含併案之本院113年 度司執字第53216號執行事件,下合稱系爭執行事件)民事 裁定(下稱原處分),異議人陳哲彬、陳王美麗(下合稱異 議人,單指其一,逕稱姓名)於同年8月23日收受原處分後 ,於同年9月2日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無理由   而送請本院為裁定,程序方面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   第1項本文、第2項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強制執行如附表所示之保險契約 (下合稱系爭保單,單指其一,逕稱編號1保單、編號2保單 、編號3保單、編號4保單),惟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 菌定為第一致胃癌因素,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腺癌、 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癌的致病因子,伊等已投保多年,以伊 等目前年紀與身體狀況,根本無法再投保,伊等長期打零工 維持生活及扶養小孩,系爭保單係伊等僅存之希望,依強制 執行法第122條及第115條之1「維持生活所必需不得執行」 規定及比例原則,編號1保單解約金新臺幣(下同)82萬638 0元,但保單價值超過300餘萬元,基於債權平等性原則,應 按債權數額比例平等受償,系爭保單不應在扣押範圍,不得 逾各期給付數額3分之1,此分擔已超過陳哲彬當保證人之份 額,連帶保證人為主債務人提供的是信用,並不是   與主債務人一起承擔主債務等語,爰依法聲明異議,求為撤   銷原處分等語。 三、按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 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此業經最 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以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就是類案 件法律爭議,作出統一見解。次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 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 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 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 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 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立法說明參照)。依上開規 定立法意旨,執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 酌所採取之執行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 樣能達成執行目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 之方法為之;採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 之執行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另債務人主張其對於第三人之 債權係維持本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依強制   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應由債務   人就其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為釋明。 四、經查: (一)相對人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稱:中華開發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執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0年度司執 字第27979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27979號債權憑證)、同法 院100年度司執字第39485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39485號債 權憑證),經併案聲請就異議人對第三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新光人壽)投保之保險契約實施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 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執行法院於112年10月3日對上開 保險公司核發扣押命令(見112年度司執字第157240號卷〈下 稱司執卷〉第33至35頁),經新光人壽以異議狀陳報陳王美 麗無投保紀錄、陳哲彬無有效保單;國泰人壽陳報扣得異議 人名下如附表所示系爭保單金錢債權(見司執卷第61至67頁 )。經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處分駁回異議人之聲明異議 ,並在原處分裁示對編號2保單、編號3保單不予扣押,對編 號1保單擬以解約換價,對編號2保單擬減額至10萬元額度。 異議人不服原處分,提起異議前來,業據核閱系爭執行事件 卷宗屬實,先予敘明。 (二)查系爭執行事件相對人對異議人之執行債權分別為1400萬元 、美金35萬2339.01元(系爭27979號債權憑證)、115萬 50 47元(系爭39485號債權憑證)本金及依上開本金計算之利 息、違約金等;復觀諸各債權憑證所附繼續執行紀錄表,相 對人自100年至112年間,數次聲請強制執行,除系爭27979 號債權憑證於96年間受償執行費19萬2387元、利息247萬001 3元,於112年間受償1,443元外,其餘執行均未獲受償;再 參酌異議人111、112年度之所得均為0元,名下均無財產, 有異議人之稅務所得財產資料在本院限閱卷可憑,足見相對 人請求執行法院核發執行命令終止異議人投保之人壽保險契 約,自有其必要,而執行法院對編號2保單、編號3保單不予 扣押,對編號1保單、編號4保單核發扣押命令,認編號1保 單應予解約、編號4保單應予減額至最小額度,應與比例原 則無違。 (三)異議人固主張系爭保單為伊等維持生活所必需云云,惟編號 2保單、編號3保單不予扣押,編號1保單附加防癌險附約已 繳費期滿,如終止契約,無受影響;編號4保單無附加醫療 險附約等情,有國泰人壽112年12月28日函可憑(見司執卷 第83至87頁),參以我國現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發展完備, 已可提供國人相當程度之基本醫療保障,異議人尚不致因終 止上開保單而陷於欠缺醫療保障之狀態,又異議人未再提出 其他證據以實其說,尚難僅憑陳哲彬以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 染是胃腺癌、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癌的致病因子等語,即謂 上開保單為維持異議人生活所必需。另終止壽險契約雖致被 保險人喪失保險契約之保障,然被保險人將來保險條件的不 利益,不應影響其現在保險契約債權是否作為責任財產之判 斷,對於相對人既得債權之保障,原則上應優先於異議人, 更優先於僅為期待權之被保險人或受益人。至陳哲彬就其所 負保證數額有異議部分,涉及實體爭執,非執行法院所得審 究,併予敘明。 五、從而,原處分駁回異議人之異議,並無不合。異議意旨指摘 原處分不當,求為廢棄,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附表:(幣別:新臺幣) 編號 保單號碼 保單名稱 要保人 被保險人 試算解約金 最低下限保額可還金額 醫療附約 裁定 1 0000000000 國泰添福增額終身壽險 陳哲彬 陳哲彬 91萬0142元 82萬6380元 ✔ 解約 2 0000000000 國泰人壽安順手術醫療終身保險 陳哲彬 陳哲彬 醫療險無解約金 不予扣押 3 0000000000 國泰人壽安心保住院醫療終身保險 陳哲彬 陳哲彬 醫療險無解約金 不予扣押 4 0000000000 萬代福211終身壽險 陳王美麗 陳王美麗 23萬0580元 18萬0758元 ✘ 減額至10萬元額度

2025-02-27

TPDV-113-執事聲-544-20250227-1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666號 異 議 人 即 債務人 廖茂榮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53099號裁定(即原 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0條 之3、第240條之4規定。查本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 )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作成113年度司執字第53 099號(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民事裁定(下稱原處分),異 議人於同年11月25日收受後,於同年12月2日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無理由,送請本院為裁定,經核與上   開條文規定及意旨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執行法院准許強制執行如附表所示保險契約 (下合稱系爭保單,單指其一,逕稱編號1保單、編號2保單 )。惟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每5年 會匯給伊新臺幣(下同)10萬元之保單分紅(下稱系爭分紅 ),以作為補貼伊之醫療及生活費用。伊為40年出生,與伊 配偶均已老邁,早已無法工作取得收入而謀生,伊前經診斷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陳舊性腦中風、帕金森氏症 (下合稱系爭疾病),現仍在門診追蹤治療,且因上述病因 ,易因情緒及壓力波動致血壓不穩。系爭保單之保險始期分 別為74年5月18日及78年4月4日,繳費期間分別為20年、   10年,系爭保單均已逾繳費期間,顯已失效,相對人對此聲 請強制執行,顯失依據。又編號1保單除主保險人為伊外, 從保險人為伊配偶及子女,相對人強制執行系爭保單之效果 ,已侵害伊之配偶及子女,顯然不法。執行法院終止系爭保 單將保單價值準備金換價為解約金同時,亦使非執行標的之 保險契約失其效力,致要保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如受益   人)喪失保險契約之保障,所造成之損害無法彌補,不符強   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規定,非法所許,爰依法聲明異議,求 予撤銷原處分等語。 三、按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 之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此業經最 高法院民事大法庭以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就是類案 件法律爭議,作出統一見解。次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 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 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 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 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 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立法說明參照)。依上開規 定立法意旨,執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 酌所採取之執行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 樣能達成執行目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 之方法為之;採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 之執行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另債務人主張其對於第三人之 債權係維持本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者,依強制   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規定,應由債務   人就其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為釋明。 四、經查: (一)相對人執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 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異議人對第三人新光人壽 之保險契約金錢債權,經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 並於113年3月20日核發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新 光人壽陳報系爭保單及截至113年3月21日之預估解約金如附 表所示等節,有債權憑證、扣押命令、新光人壽陳報狀等件   可佐(見執行卷第5至10、19至21、25至29、45至47頁),   堪信為真實。 (二)相對人自91年起即持續對異議人聲請強制執行,僅於92年5 月30日因參加分配受償2,174元(即本件執行費用),其餘 執行均無結果等情,有系爭債權憑證所附繼續執行紀錄表可 稽(見同上卷);審以異議人之稅務財產所得資料(見本院 卷),其111、112年度所得均為0元,名下無財產,其亦自 陳早已多年無法工作取得收入,足見異議人別無其他所得及 財產足供清償執行債權,相對人聲請就系爭保單之金錢債權 為執行,自有其必要性。況系爭保單為壽險契約,其保單價 值準備金係異議人因採平準保費制預繳保費積存而來之現金 價值,為異議人之財產權益,各該保單終止後之解約金債權 ,則為異議人對新光人壽之金錢債權,均得為系爭執行命令 之扣押標的。而終止壽險契約雖致異議人喪失保險契約之保 障,惟異議人將來保險條件的不利益,不應影響其現在保險 契約債權是否作為責任財產之判斷,對於相對人既得債權之 保障,原則上應優先於異議人,更優先於僅為期待權之受益 人(即異議人之配偶、子女),且系爭保單雖已繳費期滿, 仍為有效之保單,難認扣押系爭保單有何不當之處。異議人 辯以系爭保單已逾繳費期間,已失效云云,顯有誤會。 (三)異議人雖主張其患有系爭疾病,系爭分紅為補貼其之醫療及 生活費用,不得對系爭保單強制執行云云。然觀諸新光人壽 113年10月4日函暨所附異議人投保簡表、異議人提出之系爭 保單,異議人所稱系爭分紅10萬元,應係新光人壽依編號2 保單每屆滿5年始給付之生存保險金,且編號2保單主約並無 醫療險或健康險之性質,亦無有效醫療險或健康險附約,編 號1保單主約雖有醫療險或健康險之性質,然編號1保單近5 年無請領保險給付之紀錄,可知異議人平日應非仰賴系爭保 單維持生活,佐以異議人與其配偶有3名已成年子女,不論 有無嫁娶,均為異議人及其配偶之扶養義務人,實難認系爭 保單為異議人及其配偶維持生活所必需。 五、綜上所述,異議人並未證明系爭保單解約金係維持其本人及 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難認其主張可取。原處分駁回 異議人之聲明異議,於法並無違誤,異議意旨對此指摘原處 分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附表: 編號 保單名稱 保單號碼 要保人 被保險人 預估解約金金額(新臺幣) 1 新光人壽防癌終身壽險 AG00000000 廖茂榮 廖茂榮 26萬7402元 2 新光人壽新百齡終身壽險 AR00000000 廖茂榮 廖茂榮 47萬5594元

2025-02-27

TPDV-113-執事聲-666-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