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祐誠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名登記土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76號 原 告 陳一郎 被 告 陳淑芬 陳次郎 鐘健哲 鐘珮哲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借名登記土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53,071,800元。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20日內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497,60 4元,並補正被告鐘健哲之住所或居所,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 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3項分別定有明文。 所謂交易價額,係指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而言。又現行地政 機關就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已採實價登錄制度,故鄰近不動產 於一定期間內所登錄之交易價格,應趨近於客觀之市場交易 價格,可作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基準。再提起民事訴訟, 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備 之程式。另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 名及住所或居所;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 定期間命其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第121條 亦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附表一所示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移轉過戶予原告,固提出其自行申報之遺產稅免稅證明 書為據,惟本院依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查詢資料,與 系爭土地相同地段、相近地號、公告現值相同或相近之每平 方公尺交易價額詳如附表二,計算系爭土地交易價額詳如附 表三,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53,071,8 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97,604元。另原告起訴狀記載被 告鐘健哲住址為住不詳,無從特定送達處所,原告可持本裁 定向戶政機關申請被告鐘健哲之最新戶籍謄本,以為補正。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20日內補繳、補正,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附表一:臺中市潭子區(新臺幣:元) 土地坐落 面積㎡ 持分 遺產稅 核定價額 嘉豐段331之1地號   58.11 1/2  261,495 嘉豐段331之2地號  428.32 全 3,854,880 嘉豐段332之2地號  152.19 全 1,369,710 嘉豐段392地號  533.01 全 4,797,090 興龍段295地號   23.94 1/2   17,955 興龍段296地號   71.44 1/2   53,580 新田段220地號 6,165.42 1/2 4,624,065               附表二:臺中市潭子區(新臺幣:元)            土地坐落 交易日期 交易單價約 114年1月公告現值 嘉豐段332之1地號 113/10/16 22,000/㎡ 9,300/㎡ 興龍段110地號 112/02 4,000/㎡  800/㎡ 新田段264地號 113/07/14 9,000/㎡ 1,500/㎡ 附表三:臺中市潭子區(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土地坐落 面積㎡ 持分 計算單價 訴訟標的 核定價額 嘉豐段331之1地號   58.11 1/2 22,000/㎡   639,210 嘉豐段331之2地號  428.32 全 22,000/㎡ 9,423,040 嘉豐段332之2地號  152.19 全 22,000/㎡ 3,348,180 嘉豐段392地號  533.01 全 22,000/㎡ 11,726,220 興龍段295地號   23.94 1/2 4,000/㎡   47,880 興龍段296地號   71.44 1/2 4,000/㎡   142,880 新田段220地號 6,165.42 1/2 9,000/㎡ 27,744,390 合計 53,071,800 註:訴訟標的核定價額=計算單價×面積×持分

2025-02-24

TCDV-114-補-376-202502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號 抗 告 人 張皓閔 相 對 人 蔡秀卿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 日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077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按本票執票人依上開 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 ,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 ,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 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 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號、5 7年台抗字第76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與其前配偶連文仁明知抗告人前於民 國113年2月初次中風急診送醫急救住院治療,於同年3月再 度中風住院治療,卻於113年10月31日23時許約抗告人至南 投縣草屯鎮洽商,於抗告人到達約定地點後,又將抗告人押 至高雄不明地點,並由連文仁毆打抗告人,致抗告人牙斷1 顆及口鼻流水,後脅迫抗告人簽立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下稱 系爭本票),否則將繼續毆打抗告人。抗告人因遭相對人施 以上開暴力脅迫,心生恐懼無力反抗及無自由意識下,簽立 系爭本票,實則兩造間無任何借貸關係及業務往來等語。爰 依法提起抗告,並聲明:原裁定廢棄。 三、經查,相對人執有抗告人簽發之系爭本票,並載有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詎經提示未獲付款,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 請准許就票面金額及依法定年息計算之利息,對抗告人強制 執行等情,已據提出本票1紙為證。依形式上觀察,系爭本 票已具備票據法第120條所定本票各項應記載事項,原審據 以准許,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雖為前開抗辯,惟此屬實 體權利義務之爭執,依前開說明,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訴訟 救濟解決,並非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究。從而,本件抗告意 旨指摘原裁定,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非訟事件,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係人 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項定有 明文,爰依法確定本件抗告程序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由抗告人負擔。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僅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以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一份及繳 納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經本院許可後始可再抗告, 前項許可以原裁定所涉及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者為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本票附表:至清償日止利息按週年利率6%計算 編號 發票日 到期日 票 面 金 額(新臺幣) 票據號碼 1 113年10月31日 未載 10,000,000元 TH200676

2025-02-21

TCDV-114-抗-13-2025022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21號 原 告 張祐誠 訴訟代理人 簡偉凱律師 被 告 邱思妍(原名邱筱涵) 葉金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669,861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8,910元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 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至附帶請 求於起訴前所生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因其 數額已可確定,應併算其價額。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70,000元,及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請求被告邱思妍給付563,794元,及自民國112年9月3 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依前揭說明 ,原告係以一訴主張上開不同訴訟標的,其價額應合併計算 。又原告請求邱思妍給付563,794元,及自112年9月30日起 至起訴前1日即114年1月9日止之利息36,067元部分【計算式 :563,794元×(1+102/365)×5%,元以下四捨五入】,其數 額已可確定,亦應併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 為669,861元(計算式:70,000元+563,794元+36,067元=669 ,861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9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 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 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1

TCDV-114-補-221-20250221-1

交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過失致死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交訴字第2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子義 選任辯護人 魏雯祈律師 張祐誠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死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邱子義因過失致死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而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曾淑婷                   法 官 呂美玲                   法 官 李謀榮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瓊秋

2025-02-20

KLDM-114-交訴-2-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排除侵害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3357號 原 告 趙綵柔 訴訟代理人 賴峯圻 被 告 鞠麗珍 上列當事人間因請求排除侵害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續字第184號案件刑事訴訟 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訴訟中有犯罪嫌疑牽涉其裁判者,法院得在刑事訴訟終結   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訴訟法第183條定有明文。 二、查被告因本件原告請求排除侵害等之犯罪事實,經臺灣新北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續字第184號案件偵查中,是刑 事案件尚未確定,本院認該犯罪嫌疑確有影響於本件民事訴 訟之裁判,非俟刑事訴訟終結確定,其民事訴訟即無由判斷 。且原告表示對停止訴訟無意見(見本院卷第305頁),本 院認有裁定停止本件民事訴訟程序之必要。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8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2025-02-20

TCDV-112-訴-3357-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85號 原 告 蔣鈞兼 上原告因損害賠償事件,對被告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訴。本 件原告起訴請求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80,000元,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7,74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2025-02-20

TCDV-114-補-485-20250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585號 原 告 徐森安 被 告 臺中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游麗玲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43,434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650元 ,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 ,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 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同法第77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 訴訟標的為債務人之異議權,其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除 強制執行程序之執行力,故訴訟標的之價額乃以維持執行標 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是以債務人對於請求拆屋還地之強制執 行程序,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其本於異議權請求排除執行 程序所有之利益,應係其地上物免遭拆除之財產利益,並得 繼續占有使用土地所得受之客觀利益。又按一般社會通念, 占有使用土地之利益與取得土地所有權之利益,顯然不同, 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若係為其所有建物得繼續占有使用坐 落之土地,則其所獲之利益難謂與取得土地所有權之利益相 當,自不應以土地價值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最高法院10 9年度台抗字第51號、109年度台抗字第579號裁定要旨參照 )。又原告請求之訴訟標的雖不相同,惟自經濟上觀之,其 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價額即應以 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04年度第8次民事庭會議( 一)決議、95年度台抗字第64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之訴之聲明第一項前段、第四項:㈠確 認被告非原告自然出生系爭土地(原臺中縣○○鎮○○段00000地 號土地)上之已登記土地所有人。㈡本院99年度司執字第3447 6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對原告財產所為強 制執行應予撤銷,惟未據繳納裁判費。核原告前揭請求,依 其說明皆係因其對系爭土地有占有權利(見本院卷第87頁) ,故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見本院卷第10 7頁),是其本於異議權,請求排除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 所有之利益,自應以其繼續占有使用系爭土地可獲得之利益 而為認定。查原告若得繼續占用系爭土地,堪認得受相當於 租金之利益,而其繼續占用系爭土地之期間未確定且難以推 估,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規定,應以10年列計存續期間 ,則依本院97年度訴字第2808號民事判決所示原告所占用系 爭土地面積為125平方公尺,系爭土地之公告地價為每平方 公尺新臺幣(下同)2,200元,此有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 查詢結果在卷可佐。本院認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所得受相 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即其所受客觀利益,以申報地價年息5% 計算,應屬適當,則原告繼續占用系爭土地所得受之客觀利 益為137,500元(計算式:125平方公尺×2,200元/平方公尺× 5%×10年=137,500元)。 三、再查,原告起訴請求之訴之聲明第一項後段、第三項:㈠確 認執行名義後有消滅被告請求事由發生,強制執行命令應停 止執行。㈡確認第三人之全興營造有限公司不得扣押原告薪 資債權。核原告前揭請求訴訟目的皆在排除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134711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均屬第三人 異議之訴的一部份。又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34711號強制 執行事件被告對原告聲請執行之債權為①70,625元及自民國1 09年10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以及②18,078元及自109年10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而迄本件原告起訴前一日即113年9月6日 金額,總計為105,934元(70,625元+18,078元+17,231元=10 5,934元,利息之計算式詳見附表,元以下四捨五入)。 四、末查,雖原告起訴請求之訴之聲明第二項:確認被告應隨答 辯書狀,添具民國55年12月5日原告自然出生系爭土地當時 之登記書證影本,提送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並書證影本同 時直接通知原告,然目的為請求被告提出相關訴訟資料,係 屬本案訴訟實體事項之爭執,與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無涉, 自無庸審酌,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243,434元(計算式:1 37,500元+105,934元=243,434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650 元,未據原告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 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以內,逕向本院補繳,如逾 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部份不得抗 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附表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1 利息 70,625元 109年10月19日 113年9月6日 3+324/366 5% 13719.77元 2 利息 18,078元 109年10月18日 113年9月6日 3+325/366 5% 3511.59元 小計 17,231.36元 合計(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17,231元

2025-02-19

TCDV-113-訴-2585-20250219-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218號 原 告 高漢英 訴訟代理人 鄧為元律師 蔡孟容律師 黃榆婷律師 被 告 姜乃豪 顧承祥 蔡旻桓 莊程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姜乃豪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7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顧承祥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19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蔡旻桓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姜乃豪負擔百分之38、被告顧承祥負擔百分 之23、被告蔡旻桓負擔百分之4,餘由原告負擔。 六、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5萬元為被告姜乃豪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姜乃豪如以新臺幣150萬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9萬元為被告顧承祥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顧承祥如以新臺幣9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八、本判決第三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5,000元為被告蔡旻桓供擔保 後,得假執行。但被告蔡旻桓如以新臺幣15萬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九、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一部或全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但 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民事訴訟法第26 2條第1、2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與被告邱家櫻已於另案達 成和解,而於民國113年8月1日當庭撤回對被告邱家櫻之請 求,已生撤回之效力。另原告與被告黃姿雯亦於114年1月6 日當庭達成和解。是以,本件僅就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 旻桓及莊程宇為審理,先予敘明。 二、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被告莊程宇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均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原告主張: 一、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部分:   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以下合稱被告姜乃豪等3人 ,分則逕稱其姓名)明知金融帳戶為個人理財之重要工具, 係個人財產信用之表徵,如將帳戶之金融卡及密碼交與他人 使用,將有作為財產犯罪工具之可能,亦知詐欺集團成員利 用所取得之他人帳戶進行犯罪所得之轉帳,目的在取得詐欺 款項並掩飾其等犯行,以逃避執法人員之查緝,且可預見將 金融機構存款帳戶提供不詳之人使用,有可能幫助他人實施 詐欺取財及洗錢犯行,竟仍容任所提供之帳戶可能被詐欺集 團成員用以為詐欺之工具,而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 之不確定故意,而為下列犯行: (一)被告姜乃豪部分:被告姜乃豪於111年6月14日前某日,在不 詳地點,以不詳代價將其名下玉山商業銀行帳戶:00000000 00000帳號(下稱姜乃豪玉山銀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密 碼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 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開銀行帳戶後,即基於意圖為自己不 法所有之犯意聯絡,透過LINE以暱稱「黃老師助理-陳思雅 」向原告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於111 年6月14日14時34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150萬元至上開 詐欺集團所使用之金融帳戶內,並遭提領一空,原告因此受 有150萬元之損害。 (二)被告顧承祥部分:被告顧承祥於111年5月某日,在臺北市士 林區泰北高中附近某工地旁,將其名下永豐商業銀行帳戶: 00000000000000帳號(下稱顧承祥永豐銀帳戶)資料交予真 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並依該人指示設 定約定轉帳帳戶。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開銀行帳戶後, 即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透過LINE向原告佯 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於111年5月18日9 時36分許,匯款90萬元至上開詐欺集團所使用之金融帳戶內 ,並遭轉匯一空,原告因此受有90萬元之損害。 (三)被告蔡旻桓部分:被告蔡旻桓於111年5月3日某時許,在桃 園市○○區○○路00號倫敦棧咖啡店,將其所申辦之中國信託商 業銀行帳戶:000000000000帳號(下稱蔡旻桓中信銀帳戶) 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供予黃志弘 ,再由黃志弘將帳戶資料交付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 團成員,容任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該帳戶以遂行不法之犯罪行 為。嗣該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取得蔡旻桓之中 信銀帳戶後,即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透過 LINE向原告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於11 1年5月13日12時24分許,匯款15萬元至被告蔡旻桓中信銀帳 戶內,並遭轉出,原告因此受有15萬元之損害。 二、被告莊程宇部分: (一)查被告莊程宇社會經驗非淺,知悉金融帳戶係個人理財之重 要工具,關係個人財產、信用之表徵,竟仍未警覺,疏於注 意,而提供自身之永豐商業銀行帳戶:000-00000000000000 帳號(下稱莊程宇永豐銀帳戶)予友人即詐欺集團成員張祐 誠,再由張祐誠交付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 用。嗣原告受詐欺集團所騙而於111年5月24日13時52分許匯 款62萬元至被告莊程宇之帳戶當中,而被告莊程宇提供其永 豐銀帳戶予友人即詐欺集團成員張祐誠,再由張祐誠交付予 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使用,被告莊程宇雖已受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0679號、112年度偵字 第1236號不起訴處分,惟網路詐欺之新聞所在多有,被告莊 程宇社會經驗非淺,知悉金融帳戶係個人理財之重要工具, 關係個人財產、信用之表徵,竟提供系爭帳戶予友人而未善 盡管領之責,致原告遭受詐欺,將受騙之款項匯入莊程宇永 豐銀帳戶當中,應認被告莊程宇有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之 過失,致原告之金錢所有權受到侵害,且被告莊程宇之帳戶 成為詐欺集團行騙工具,屬整體詐欺行為之一環,故被告莊 程宇提供帳戶予詐欺集團,與詐欺集團進行詐欺行為具有行 為關聯共同,依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易字第809號判決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9年度雄簡字第1439號判決等實務見解 ,不起訴處分僅表示行為人並無故意詐欺之行為,惟其輕率 提供帳戶與他人,仍有欠缺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之過失,故 莊程宇已成立過失侵權行為。 (二)退步言之,縱認莊程宇交付詐欺集團帳戶使用之行為並不構 成過失侵權行為(假設語,原告否認之),惟原告確實係將 62萬元匯入至莊程宇永豐銀帳戶當中,而原告與莊程宇間並 無任何往來,則其以自身帳戶收受原告所匯款項係無法律上 原因,而受有62萬元之利益,致原告受有前述金額之損害, 依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7年度原簡上字第1號判決見解,及民 法第179條規定之不當得利,凡無法律上之原因,而一方受 利益,致他方受損害,即可成立,至損益之內容是否相同, 及受益人對於受損人有無侵權行為,可以不問,且被告未涉 詐欺取財犯行,與其受領系爭款項是否具有法律上之原因, 本屬二事,原告爰依民法第179條規定向莊程宇請求返還系 爭款項。 三、綜上所述,原告為此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律關係及不當得 利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擇一為有利判決。並聲明: (一)被告姜乃豪應給付原告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姜乃 豪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顧承祥應給付原告9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顧承祥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蔡旻桓應給付原告15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蔡旻桓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莊程宇應給付原告62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莊程宇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五)前4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參、被告則以: 一、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被告姜乃豪等3人經合法通 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二、被告莊程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據其到場時所為聲 明、陳述如下:因為我那時候有與他人簽合約賣電腦設備, 我的設備不夠,要去領錢買設備,那時候我確診,所以請朋 友張祐誠幫我去提款,所以才把提款卡交給張祐誠,然後隔 一天就發現帳戶被盜用,就馬上去報案。因為我只給提款卡 ,我的網銀帳號密碼就被改掉了,我是正常做賣賣,剛剛所 說的都有資料可以證明,我的帳戶確實是被盜用的,我不知 道張祐誠為什麼要把我的提款卡拿給詐欺集團等語。並聲明 :(一)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二)如受不利 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肆、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主張被告以幫助洗錢及幫助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將 其等之金融帳戶資料,交付予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詐欺集 團之不詳成員向原告佯稱可投資獲利云云,使原告陷於錯誤 ,而匯款至其等帳戶內,致其受有財產上之損害。爰依民法 第184條第1項、第179條之規定,請求擇一為勝訴判決等情 。然為被告莊程宇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本院查: (一)原告依據民法第184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姜乃豪、顧承 祥、蔡旻桓賠償損害,是否有理由: 1、被告姜乃豪部分:查被告姜乃豪基於幫助詐欺及幫助洗錢之 不確定故意,於111年6月14日前某日,在不詳地點,以不詳 代價將其名下玉山銀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交付予真 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姜 乃豪玉山銀帳戶後,即於111年6月14日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 「黃老師助理-陳思雅」,向原告佯稱:出金要先繳稅,投 資帳戶異常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於同日14時34分許, 匯款150萬元至姜乃豪玉山銀帳戶,旋遭轉匯,致原告受有1 50萬元之損害。 2、被告顧承祥部分:查被告顧承祥基於縱有人以其金融帳戶實 施詐欺取財,及掩飾、隱匿犯罪所得等犯罪目的使用,亦不 違背其本意之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11 1年5月16日前某日,在不詳地點,將其所申辦之永豐銀帳戶 之存摺、提款卡、密碼及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交予真實姓名 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年成員,並依指示設定約定轉帳帳號 ,容任該詐欺集團成員持以遂行詐欺取財及洗錢犯罪使用。 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顧承祥永豐銀帳戶資料後,即意圖為 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由不詳詐欺 集團成員於111年4月初透過通訊軟體LINE與原告加入好友, 並邀請原告加入投資群組,佯稱投資股票、黃金獲利云云, 致原告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於111年5月18日上 午9時54分許匯款90萬元至顧承祥永豐銀帳戶內,詐欺集團 成員旋即將之提領或轉出殆盡,致原告受有90萬元之損害。 3、被告蔡旻桓部分:查被告蔡旻桓基於幫助他人詐欺取財及幫 助掩飾、隱匿詐欺犯罪所得本質及去向之洗錢不確定故意, 於111年5月3日某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0號倫敦棧咖啡 店將自己申辦之中信銀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網路銀 行帳號及密碼,交付予刑案被告黃志弘,再由黃志弘將蔡旻 桓中信銀帳戶資料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年 成員,以供該人所屬詐欺集團做為向他人詐欺取財使用。嗣 該詐欺集團之成年成員即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 取財、洗錢之犯意,於111年4月間某日,在不詳地點,透過 手機軟體LINE聯繫原告,佯稱可參與股票、黃金等投資案, 以獲取利益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1年5月12日 12時24分許,匯款15萬元至蔡旻桓中信銀帳戶,詐欺集團成 員並隨即將款項提領、轉出,致原告受有15萬元之損害。 4、被告姜乃豪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8 953號移送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491號併案審理 ,並經判處罪刑在案。被告顧承祥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24667號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 度金訴字第488號併案審理,並經判處罪刑在案。被告蔡旻 桓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50514、51 214號、112年度偵字第97、2881、3747、4315號移送臺灣桃 園地方法院112年度金訴字第464號併案審理,並經判處罪刑 在案。業據原告提出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5 3號併辦意旨書、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4667 號併辦意旨書、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50514等 號併辦意旨書、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金訴字第488號刑 事判決等件資料附卷可證(見本院卷第29至31頁、第35至37 頁、第53至57頁、第139至160頁)。被告姜乃豪等3人受合 法通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自堪信原告 主張之事實為真實。是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各賠償損害150萬元、9 0萬元、15萬元,即屬有據。至於原告另依民法第179條之規 定,請求被告姜乃豪等3人返還不當得利部分,即毋庸再為 論究。 (二)原告依據民法第184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莊程宇損害賠 償,是否有理由: 1、按共同侵權行為,須各行為人之行為皆成立侵權行為為要件 ,而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 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 間有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就歸責事由 而言,無論行為人因作為或不作為而生之侵權責任,均以行 為人負有注意義務為前提,在當事人間無一定之特殊關係( 如當事人間為不相識之陌生人)之情形下,行為人對於他人 並不負一般防範損害之注意義務(最高法院109年台上字第9 12號判決要旨參照)。   2、被告莊程宇辯稱其只有給提款卡,網銀帳號密碼就被改掉了 ,該帳戶正常做賣賣用,帳戶確實是被盜用的,已受不起訴 處分等語。經查:原告及第三人陳宥蓁曾對被告莊程宇提起 詐欺等之告訴,指訴其曾於111年5月22日,交付其所有永豐 銀行帳戶予詐欺集團成員,而涉有幫助詐欺罪嫌,案經臺灣 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辦時,莊程宇辯稱:其於111年5月 22日因確診隔居中,不方便出門,所以請朋友張祐誠幫他賣 礦機(即顯示卡及電腦設備),並向店家買進礦機,另外也 有買虛擬貨幣,需要張祐誠把錢存進帳戶裡,然後用臺灣MA X交易所購買,故將身分證、永豐商業銀行提款卡及密碼、 網路銀行帳戶及密碼交給張祐誠幫忙處理等語。又查「少年 (按即吳○和)」及同案共犯鄭鼎祥、張祐誠意圖為自己不 法之所有加入詐欺集團,111年5月22日先由張祐誠向被害人 莊程宇佯稱有認識的客戶,能幫忙販售虛擬貨幣及礦機,致 莊程宇陷於錯誤,將其身分證、永豐銀行帳號000-00000000 000000號、000-00000000000000號網路銀行帳戶及提款卡交 付張祐誠。詐欺集團暱稱「盞」之成員於同日駕車搭載少年 至捷絲旅旅店(臺北市○○區○○路0段00號),將少年交由鄭 鼎祥監控行動,鄭鼎祥於111年5月25日上午10時50分以脅迫 方式指示少年持被害人證件至永豐銀行城中分行欲臨櫃提領 莊程宇帳戶內47萬元款項,嗣經行員驚覺有異報警處理,查 扣莊程宇身分證1張、行動電話2支,少年吳○和因此觸犯刑 法第339條之4之加重詐欺取財未遂罪,而遭臺灣苗栗地方法 院以111年度少護字第230號裁定少年吳○和交付保護管束等 情,有上開案件之宣示筆錄1份附卷可稽。足見被告之身分 證、永豐商業銀行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款卡及密碼,確 係遭友人張祐誠騙取使用。再據吳○和於偵訊時具結證稱:1 11年5月25日鄭鼎祥叫伊拿莊程宇的身分證,去臨櫃辦理補 發存摺並領錢;鄭鼎祥給伊看過莊程宇的網路銀行帳號,但 伊未看到密碼;過程中伊沒有與莊程宇接觸過等語。綜上所 述,被告莊程宇之身分證、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款卡及 密碼確係遭友人張祐誠騙取而供詐欺使用,被告莊程宇並無 何幫助詐欺、洗錢罪嫌。並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 111年度偵字10679號、112年度偵字第1236號為不起訴處分 ,此經本院調卷查明。 3、再者,被告莊程宇之前開二永豐銀帳戶,於111年5月22日交 付予張祐誠之前,其帳戶內有多筆之金錢進出,金額數萬元 、數十萬元至100餘萬元不等,此有交易明細附卷可證(見 本院卷第241至249頁),是被告莊程宇辯稱其正常做買賣等 語,尚非無據。觀之現今詐欺集團之詐欺手法花招百出,以 精心編撰之話術騙取民眾之帳戶存摺、金融卡及密碼供渠等使 用,時有所聞,民眾如稍有不查,即受詐欺集團話術所惑, 進而受騙交付存摺、金融卡及密碼予詐欺集團。綜上,可見 被告莊程宇係為處理買賣電腦設備及虛擬貨幣等事由,而遭 張祐誠騙取帳戶資料,實難認被告莊程宇主觀上有提供人頭 帳戶供詐欺集團使用之故意。尚難僅因被告莊程宇提供上開 帳戶之客觀事實,即遽認被告莊程宇確有幫助詐欺之故意。 4、原告又主張被告莊程宇將系爭帳戶資料交付他人,亦屬未盡 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顯然具有過失而構成過失侵權行為 等語。惟被告係為處理買賣電腦設備及虛擬貨幣等事由,而 遭張祐誠騙取帳戶資料,與一般提供或出售人頭帳戶之情有 別,已如前述。而兩造間互不相識,被告因生意上之買賣而 受騙交付帳戶資料,揆諸上開說明,被告對於原告並不負一 般防範損害之注意義務,被告亦無從預見取得其帳戶之人會 將系爭帳戶用於詐欺原告,自難認被告有何善良管理人之注 意義務之違反可言,是原告主張被告應負過失侵權行為之損 害賠償責任云云,亦非可採。   (三)原告依據民法第179條之規定,請求被告莊程宇損害賠償, 是否有理由: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 第179條定有明文。又依不當得利之法則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為其要件, 故其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 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最高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95號民事 判例參照)。 2、經查,系爭款項匯入被告莊程宇永豐銀帳戶後,旋遭詐欺集 團成員領走,此有本院依職權函查之永豐商業銀行金融資料 查詢回覆函附卷可證(見本院卷第248頁)。是以,並無證 據足認被告受有任何利益,此外原告復未能提出證據證明被 告受有利益,是原告依不當得利之法則,請求被告返還系爭 款項,亦非可採。 二、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者,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 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 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 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前段、第2 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著有明文。經查,原告對被告 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係屬於未定給付期限之金錢債 權,又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揆諸前述法條規定,原告自得 請求被告姜乃豪、顧承祥、蔡旻桓給付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即姜乃豪自113年5月7日(見本院卷第109頁之送達證 書、被告顧承祥自113年5月19日(見本院卷第111頁之送達 證書)、蔡旻桓自113年8月22日(見本院卷第199頁之公示 送達證書)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 三、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一)被告 姜乃豪給付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7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二)被告顧 承祥給付9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19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三)被告蔡旻 桓給付15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自113年8月2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均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於法並無不合,爰酌定 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  。另本院並依職權宣告被告姜乃 豪、顧承祥、蔡旻桓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 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述,併 此敘明。 六、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因此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毛崑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瓊華

2025-02-17

PCDV-113-金-218-2025021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634號 原 告 傅承國 被 告 劉○豪 蔡 ○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 月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590,000元,及被告劉○豪自民國113 年12月27日起、被告蔡○自民國113年12月21日起,均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就被告劉○豪部分得假執行。就被告蔡○部分於原告以新臺 幣59,000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12歲以上未滿18歲之人為少年;宣傳品、出版品、廣播、 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對少年為刑事案件或少年保護 事件當事人時,不得報導或記載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 之資訊: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除少 年為否認子女之訴等事件當事人,或有其他法律特別規定之 情形外,亦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少年身分之資訊;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條、第69條第1項第4款及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查被告劉○豪於本件侵權行為發生時為未滿18歲之 少年,被告劉○豪並因涉有刑法339條之4第1項第2款加重詐 欺罪嫌而為少年保護事件之當事人,依前開規定,本院不得 揭露其及其親屬之姓名與住所等足以識別其等身分之資訊, 被告蔡○為被告劉○豪祖母,即屬不能揭露姓名之親屬,爰將 其等身分資訊以遮隱方式表示。 二、被告蔡○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劉○豪於民國112年8月8日前某時,加入3人 以上,以實施詐欺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 組織之詐欺集團,擔任面交取款車手之工作,被告劉○豪並 與該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及洗錢 之犯意聯絡,先由詐騙集團某不詳成員,以投資詐騙方式, 使原告陷於錯誤,依指示於112年8月8日18時許,在臺中市○ ○區○○路0段000號之西屯國小,交付現金新臺幣(下同)59萬 元予佯稱為「黃冠博」之被告劉○豪,被告劉○豪收取後上繳 詐欺集團上手,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隱匿詐欺犯罪所得 之去向及所在,致原告受有59萬元之財產上損害。而被告劉 ○豪為上開侵權行為時為未成年人,被告蔡○則為其法定代理 人,被告劉○豪、被告蔡○自應就原告所受損害負連帶賠償責 任,爰依依民法第184條、第187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為:㈠、被告劉○豪、被告蔡○應連帶給付原告59萬元及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劉○豪:同意賠償原告。  ㈡被告蔡○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 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定有明文。而所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乃指被告對於原告依 訴之聲明所為關於某法律關係之請求,向法院為承認者而言 ,其承認須於言詞辯論時為之,始生訴訟法上認諾之效力。 查:原告主張被告劉○豪為上開侵權事實請求賠償,被告劉○ 豪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無任何保留,當庭表示願意賠償原告 ,即屬認諾,是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劉○豪賠償59萬 元,洵屬有據。  ㈡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 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 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 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 目的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 結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 號判決參照)。又按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 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 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亦為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所明 定。而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於行為時即已發生,故民 法第187條所定法定代理人之責任,係以行為人為行為時為 準(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503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當 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同自 認,但因他項陳述可認為爭執者,不在此限;當事人對於他 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 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 ,分別為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第3項前段所明文。查 原告主張被告劉○豪所為之上開侵權事實,業據提出本院少 年法庭113年度少調字第1329號裁定影本為證,並經本院調 取本院113年少調字第1329號少年保護事件卷宗核閱無訛, 而被告蔡○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並未到庭,亦為提出書狀 為任何爭執,視同自認,則此部分侵權行為之事實已可認定 。又被告劉○豪為95年次,於實施本件侵權行為時為未滿18 歲之限制行為能力人,且依其智識程度及現今社會一般情況 ,可認其對於詐欺取財之侵權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具有識別 能力,另被告蔡○為被告劉○豪之法定代理人,此有臺灣雲林 地方法院108年度家親聲字第149號民事裁定在卷可憑(見本 院卷第18至20頁),則原告援引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規定 ,請求被告蔡○就被告劉○豪侵權行為負連帶賠償責任,亦屬 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連帶給付原告59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被告劉○ 豪自113年12月27日起(見本院卷第60頁)、被告蔡○自113 年12月21日起(見本院卷第62頁),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五、本件就被告劉○豪部分係本於被告認諾所為之判決,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另就被告蔡○部分,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核與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茲依詐欺犯罪 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2項、第3項規定,酌定相當擔保金額 准許之。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2025-02-17

TCDV-113-訴-3634-2025021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02號 原 告 蔡佳玲 訴訟代理人 雷皓明律師 被 告 莊進德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3,024,842元。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36,951 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 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至 第3項、第77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至附帶請求於起訴 前所生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因其數額已可 確定,應併算其價額。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未據繳納裁判費,而原 告請求被告應給付新臺幣(下同)3,013,489元,及其中998 ,489元自民國113年10月30日起,其中2,015,000元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依 據前揭說明,應併算至起訴前一日即民國114年1月20日止之 利息11,353元(計算式詳附表)。是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 新臺幣(下同)3,024,842元(計算式:本金3,013,489元+ 起訴前一日利息11,353元=3,024,84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36,951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奕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祐誠 附表: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998,489元 113年10月30日 114年1月20日 (83/365) 5% 11,353元 註: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2025-02-17

TCDV-114-補-302-20250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