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暫行發還

共找到 113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56號 聲 請 人 即被 告 黎志康 選任辯護人 何金陞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113年度訴字第256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貨運曳引車 (下稱本案車輛)乃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被告)黎志康家中唯一 生財工具,非專供犯罪所用之物,且被告犯罪情節應屬尚輕 ,倘若不分輕重一概宣告沒收,似與比例原則未符,故本案 存有情輕法重之虞,爰請求暫行發還或命提供相當擔保金後 准予發還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 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所謂 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 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 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 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 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年度台 抗字第58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由苗栗縣警察局頭份分局三 灣分駐所於民國113年1月18日扣押本案車輛,有苗栗縣警察 局頭份分局三灣分駐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 品收據各1份在卷可憑(見偵658卷第105至115頁)。  ㈡被告固以上開情詞聲請發還本案車輛,惟本案車輛登記名義 人並非被告,被告復無提出靠行或經授權聲請發還之事證供 本院參酌,是被告至多僅為持有人,則其得否聲請發還本案 車輛予被告,即有疑義;又依起訴書之記載,被告係駕駛本 案車輛至本案土地非法傾倒廢棄物,並經檢察官認本案車輛 乃被告犯罪所用之物,請求本院沒收之,綜觀上情,足認本 案車輛乃可為證據之物,且可能為得沒收之物。再者,考量 本案被告達5人,且尚有同案被告張梓嵩、鄭昭貴否認犯行 ,足見各被告於本案非法傾倒廢棄物之犯罪手段、情節、涉 案程度、本案車輛與本案關聯如何、是否宣告沒收等情,非 無隨訴訟程序進行衍生證據調查之可能,亦即本院無法排除 上情有賴後續審理程序加以調查、辯論方能釐清之可能性; 況經本院函詢公訴檢察官對於是否發還本案車輛之意見,經 公訴檢察官表示:本案車輛係供犯罪所用,屬於犯罪行為人 之物,依法得沒收之,倘逕予發還,如嗣後宣告沒收,恐有 執行上之困難等語,有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函文可憑,綜上 ,本院為日後審理之需要,並為保全證據及將來執行之順利 等,認本案車輛仍有繼續扣押之必要,尚難先行發還予聲請 人或解除扣押。綜上,聲請人聲請發還本案車輛礙難准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魏宏安                   法 官 朱俊瑋                   法 官 許文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彥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2025-01-08

MLDM-113-聲-756-20250108-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處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64號 聲 請 人 即受處分人 蔡妮君 上列聲請人即受處分人因聲請發還扣押物案件,不服檢察官所為 駁回聲請發還扣押物之處分(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中華民國113 年12月13日雲檢亮平113偵10260字第1139037840號函),聲請撤 銷或變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準抗告狀所載。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 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 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及第142條第1項、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而於偵查中,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 檢察官本得依職權衡酌程序進行之程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 ,而為裁量,並非一經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即 必須發還扣押物。參以「扣押」乃為取得證據或得沒收之物 之占有而為之強制處分,且可為證據之物之範圍並無限制, 檢察官認為該物可為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者,即可予以扣押 ,並不以果可為證據為必要。而扣押物因偵查其他犯罪證據 之必要,為免有湮滅、偽造、變造其他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 人之虞者,其性質上即不宜於其他證據尚未調取或共犯、證 人尚未調查之前,令予發還。又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 第1款、第3項規定,對於檢察官所為關於扣押或扣押物發還 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自為處分之日或自送達後起算10 日,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上開得聲請撤銷或變更之 處分,既概括規定為「關於扣押或扣押物發還之處分」,並 參酌上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項規定,賦予扣押物利害關 係人有請求發還扣押物之權利以觀,受處分人得聲請法院撤 銷或變更之處分,自應包含受處分人聲請發還扣押物而受檢 察官否決之命令。 三、經查:  ㈠按對於檢察官所為關於扣押物發還之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 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第1項聲請期間為10日, 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起算,刑事訴訟 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蔡妮君 於民國113年12月5日具狀向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下稱雲林 地檢署)檢察官聲請發還扣押物,檢察官於113年12月13日 雲檢亮平113偵10260字第1139037840號函(下稱原處分), 駁回聲請人之聲請,聲請人不服,於113年12月26日具狀向 本院聲請變更檢察官所為之處分,有刑事準抗告狀上所蓋本 院收狀戳印文可稽。而經本院職權調取雲林地檢署113年度 偵字第10260號全卷,卷內並無原處分送達聲請人之送達證 書或回執等,是本院無從確認原處分送達聲請人之日期,自 無從確認聲請人是否於原處分送達後10日內提起本案聲請, 然此不利益不應歸於聲請人負擔,自應認為聲請人已於法定 期間內對原處分為本案聲請,先予敘明。  ㈡本件聲請人因涉犯頂替等罪嫌,現由雲林地檢署檢察官以113 年度他字第552號案件偵查中,其於113年10月15日為新北市 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扣押IPHONE XR手機、IPHONE 15 PRO手 機、IPHONE 黑色手機各1支,乃司法警察持搜索票合法搜索 扣押所得,因現該案尚經檢察官偵辦中,則上開扣案手機內 究有無相關證據足證聲請人之犯嫌,尚待檢警調查,始知是 否與該案相關。本案被告除聲請人外,另有同案被告高駿紘 等人涉有私行拘禁凌虐致死、頂替等罪嫌,而自同案被告高 駿紘扣案手機之TELEGRAM通訊軟體發現有與聲請人討論案情 之對話內容,惟經檢視聲請人之扣案手機,上開對話紀錄已 遭刪除,故上開手機現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實 施科技鑑識還原中,然因數位鑑識受限於鑑識硬體設備之量 能、流程及受鑑識手機資訊量多寡,目前仍在鑑識中等情, 有雲林地檢署114年1月3日雲檢亮平113他552字第114900007 1號函、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員警職務報告可參。聲 請人為同案被告高駿紘之女友,且曾與同案被告高駿紘以手 機通訊軟體談論本案相關事宜,而手機為市面可流通之物, 手機內之資料紀錄亦極易遺失或遭增刪修改,而該案涉案者 眾且案情繁雜,尚待檢警釐清,難認已無保全證據之必要。 聲請人固主張手機內之電磁紀錄可透過檔案複製、截圖、拍 攝手機畫面等方式予以保存,並非僅可透過原始手機作為載 體始能保存電磁紀錄,而無扣押手機之必要云云,然而現今 手機功能精細繁雜,通訊、攝錄影、定位、儲存等軟體不勝 枚舉,手機內必存有大量使用資訊,尚非單以列印、複製、 截圖、拍攝等手段即可完整保存或還原聲請人涉案程度及細 節,況聲請人手機內之對話紀錄業經刪除,非以鑑識之方式 無得還原,而難以聲請人主張之方式保存甚明。而扣押前開 手機固可能對聲請人之工作或生活上造成不利益,然扣押手 段除在於保全日後沒收之執行,以貫徹沒收之目的外,尚有 作為本案證據之用途,故在該案犯罪事實尚未調查釐清或判 決確定之前仍有扣押之必要,倘逕行撤銷檢察官上開處分而 將前開扣案手機發還,恐有礙於該案日後偵查、審判及執行 之虞,兩相權衡之下,因認檢察官繼續扣押前開手機,與比 例原則尚無違背。  ㈢綜上,本件聲請人聲請檢察官發還上開該案偵查中扣押之手 機3支,經檢察官於114年1月3日雲檢亮平113他552字第1149 000071號函覆「扣押物係可為證據之物,仍有扣押必要」之 否准處分,審酌上開各情,原處分尚無何違法、不當或逾越 比例原則之處。聲請人所執前詞,指摘原處分不當,聲請撤 銷原處分,揆諸上揭說明,尚非有據,為無理由,自應予駁 回。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靚蓉           不得抗告。

2025-01-08

ULDM-113-聲-1064-2025010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69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廖愷晟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賭博案件(本院112年度易字第757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2年度易字第757號聲請人即被告廖愷 晟等被訴賭博案件,經扣押元澄公司之電腦設備在案(詳如 扣押物清單)。因該扣押物為元澄公司實際負責人即聲請人 購入元澄公司員工使用(元澄公司已經登記解散在案),今 上開案件已判決聲請人及被告等無罪確定,該物並未經諭知 沒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17條規定聲請准予發還聲請人等 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 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42 條定有明 文。惟法院審理案件時,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雖應由 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然案件如未繫 屬法院,或已脫離法院繫屬,則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是 否發還,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形,予以審酌(最高 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2號裁定意旨參照)。是裁判一經確定   ,即脫離繫屬,法院因無訴訟關係存在,原則上即不得加以 裁判。 三、經查:聲請人涉嫌賭博罪,經本院以112年度易字第757號判 決無罪後,因檢察官上訴,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易字 第1130號判決上訴駁回,並於民國113年10月9日確定,全案 並於113年12月19日移送臺灣高等檢察署執行等情,有臺灣 高等法院113年12月19日院高刑廉113上易1130字第11303103 60號函、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憑。則 該案已自本院脫離繫屬,揆諸上開說明,本件扣押物有無留 存之必要,本院無從辦理,自應由執行檢察官依個案具體情 形審酌。綜上所述,聲請人向本院聲請發還扣押物,於法不 合,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林奕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閔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2025-01-03

TPDM-113-聲-2693-20250103-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73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江俊儒 地址詳卷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廖信凱強盜等案件(112年度訴字第4 7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車牌號碼000–5768號自用小客車壹輛(含鑰匙貳副),暫 行發還江俊儒,並應負保管之責。 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告訴人江俊儒先前購買車牌號碼00 0–5768號自用小客車1輛(下稱本案車輛),因保險等費用 之考量,先後借名登記於聲請人母親楊惠敏、外婆楊葉桂菊 名下,惟本案車輛實際上為聲請人所有。嗣後聲請人因遭被 告廖信凱詐欺,先將本案車輛之車籍過戶給被告,後又遭被 告將本案車輛強取走,聲請人對被告提告,現本案車輛遭扣 押。聲請人已發存證信函撤銷與被告間就本案車輛之買賣契 約意思表示。本案車輛業經拍照存卷,應已無留存之必要, 本案車輛價值日益貶損,聲請人每日損害持續擴大,聲請准 予發還,以維護聲請人權益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其係贓物而 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因所有人、持 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 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 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有無繼續扣押必要,審理 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並兼顧 扣押之目的與所有人、受處分人、保管人之權益,予以妥適 裁量,倘法院裁量後認對於案件之發展及事實調查未見有何 具體妨礙,又得以保障扣押物所有人、受處分人、保管人之 權益,而裁定准予發還可為證據之扣押物,亦難任意指摘其 裁量權之行使為違法不當(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370 號裁定意旨參照)。而於暫行發還之情形,其扣押關係,當 仍存續,不過暫時停止其扣押之執行,而命請求人代負保管 之責而已,故受暫行發還之人有保管之責任,且不許為處分 。 三、經查:  ㈠本件被告涉嫌對聲請人犯詐欺、強盜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 13年5月22日裁定就本案車輛予以扣押,經雲林縣警察局斗 六分局予以執行,扣押本案車輛及2副鑰匙,有本院裁定、 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各1份在 卷可憑。而本案車輛原屬聲請人所有,於聲請人與被告就本 案車輛進行交易時,被告涉及詐欺、強盜等犯嫌,經聲請人 陳述明確,並有聲請人提出其使用本案車輛之證明資料、終 止本案車輛借名登記協議書、本案起訴書等件可佐,此情應 堪認定。  ㈡聲請人以上開理由聲請發還本案車輛,檢察官表示意見稱: 對本件聲請無意見,同意發還等語。而被告於本案審理過程 中,則否認檢察官起訴之犯罪事實,辯稱其與聲請人已就本 案車輛完成交易,其已取得本案車輛所有權等語。本院審酌 聲請人主張被告就本案車輛涉及詐欺取財、強盜等罪嫌,遭 被告否認,本案車輛現行之所有權歸屬未明,須待本院於審 理過程中釐清,且本案車輛屬可為證據之物,亦可能為被告 之犯罪所得,屬得沒收之物,是本院認依本案現階段進行程 度,本案車輛仍有留存之必要,聲請人聲請發還本案車輛, 此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惟本院審酌被告於本院審理過程中,已與聲請人就本案車輛 成立調解(本院113年度移調字第23號),被告與聲請人合 意解除就本案車輛之買賣契約,且被告同意聲請人就本案車 輛向本院聲請人發還,並同意將本案車輛交付給聲請人;復 參以本案車輛若長期未使用、保養,恐將喪失或嚴重減損效 能,並影響價值。是依聲請人所述上情、被告與聲請人成立 調解以及扣押物本身性質等情,本院爰暫行發還本案車輛( 含2副鑰匙)給聲請人,並命其負保管之責,以保全扣押物 之價值。另倘若聲請人與被告就本案車輛依前開調解成立內 容辦理完畢,聲請人給付現金給被告,被告並將本案車輛 辦理車籍過戶登記給聲請人,聲請人自得再向本院聲請發還 本案車輛,屆時本院將依該時之訴訟進行程度,衡酌是否予 以發還,一併說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詹皇輝                                      法 官 黃郁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                   書記官 洪明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2024-12-31

ULDM-113-聲-373-202412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798號 聲 請 人 黃逸姍 被 告 顏銘嫻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487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顏銘嫻被訴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13 年度金訴字第2487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請求發還該判決 附表二編號6所示扣案現金新臺幣(下同)22萬7800元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17條分別 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 ,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述規定發還;倘扣押 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扣押物不以屬於被 告所有者為限,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實審 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審酌 裁量(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720號、103年度台抗字第6 73號、101年度台抗字第25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黃逸姍所匯入款項,經被告顏銘嫻提領並交付其上手 後,始另持人頭帳戶提款卡,至自動櫃員機提領扣案之現金 22萬7800元,而該扣案之現金僅含有告訴人王淳安、楊方依 、羅文賢、李宗澤所匯入之款項,並未含有聲請人所匯之款 項,本院已於本案判決犯罪事實欄敘明,聲請人請求發還扣 案現金,與法不合。又聲請人遭本案詐欺金額總共為9萬995 5元(計算式:4萬9985元+2萬6985元+2萬2985元=9萬9955元) ,卻聲請發還扣案現金22萬7800元之全額,亦有所誤會,故 本院自無從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逕將本案扣得現金 直接發還聲請人。  ㈡綜上所述,本件聲請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九庭 法 官 林忠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王嘉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2024-12-27

TCDM-113-聲-3798-202412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76號 聲 請 人 王沛溱 被 告 項品菲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項品菲詐欺案件(113年度易字第1349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本票壹張,應發還扣押物所有人王沛溱。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王沛溱(聲請人)於報案時,將如附 表所示本票1張交付警方扣押,現聲請人欲持該本票向法院 聲請裁定,爰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扣押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 條 第1 項定有明文;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 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因所有人 、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 刑事訴訟法第142 條第1 項前段、第2 項亦有明定。又所謂 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係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 據之必要者,即得依前開規定發還之。是以,偵查中或案件 起訴後承審法院是否行使扣押之強制處分權,得斟酌扣押之 對象是否係「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以為是否行使 強制處分權或發還之依據。 三、查本院113年度易字第1349號被告項品菲(下稱被告)詐欺 案件,告訴人王沛溱於報案時曾提出被告簽發如附表所示本 票1張為證,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峽分局113年12月24日新 北警峽刑字第1133594206號函及所附如附表所示本票1張在 卷可考。該本票1張係聲請人對被告之債權憑證,攸關聲請 人之權益甚鉅,本案偵卷既已留存該本票之影本作為證據, 自無留存該本票原本作為證據之必要,且該本票1張並非得 沒收之物,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本票1張,依上 開說明,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樊季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莉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附表: 票號 發票人 發票日期 面額 TH0000000 項品菲 民國112年7月7日 新臺幣陸拾萬元

2024-12-26

PCDM-113-聲-4276-20241226-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07號 聲 請 人 大嶼開發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蔡淑芬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陳炳輝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14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曳引車(含子車HAB-5269)壹台,暫 行發還大嶼開發有限公司,並於判決確定前負保管之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之曳引車KEM-8888號(聲請書誤載為KE N-8888號)、車斗HAB-5269號,為聲請人即大嶼開發有限公 司所有,被告陳炳輝業已認罪,請求發還前開扣案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因所有人、持 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刑事 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員警因被告陳炳輝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現由本 院以113年度訴字第140號案件審理中),於民國113年7月5 日扣得聲請人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曳引車(含子車HA B-5269)1台,有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 中區中隊搜索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經濟部水利署第 四河川分署查扣機具資料卡、車號查詢車籍資料在卷可佐( 見警一卷第423-427、479頁、偵一卷第435、437頁),足認 前開扣案物確均為聲請人所有無誤。再本案雖尚未判決確定 ,前開扣案物屬被告陳炳輝等人供犯罪所用之物,固仍有隨 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需要調查、宣告沒收之可能,然聲請人 既已為本件聲請,則本院考量依目前訴訟進行程度、扣押物 利用之時效性、扣押物保管適當性等一切情狀,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142條第2項規定,裁定暫行發還前開扣案物予聲請人 ,由聲請人負保管責任,並於判決確定前不許為處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宏瑋                   法 官 施俊榮                   法 官 蔡霈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勝華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NTDM-113-聲-707-2024122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聲字第4249號 113年度聲字第4446號 聲 請 人 宜諠科技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佰英 聲 請 人 黃惠菁 上列聲請人等因被告陳秀平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件(112年度 重訴字第2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狀、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 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 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 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 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 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 ,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聲請人等因被告陳秀平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件,聲 請人宜諠科技有限公司聲請發還「(一)110年度帳簿憑證 及有關文據、各類所得申報書;(二)110年度營業稅申報 書、統一發票及購買證;(三)110年度盈餘分配、相關股 東會決議文件;(四)110年度各類成本表」,經核應為經 搜索查扣110年(1-10月)進項憑證及銷項發票1批等物;聲 請人黃惠菁則聲請發還經搜索查扣如附表所示之物在案,業 據聲請人宜諠科技有限公司實際負責人即被告陳秀平、聲請 人黃惠菁均於警詢時述明在卷(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109頁 至第123頁;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339頁至第347頁、第373頁 至第375頁),並有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機動隊搜索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清單在卷可參(2234 6號警移送卷㈠第147頁至第149頁、第151頁至第153頁、審重 訴卷第17頁至第24頁;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407頁至第409頁 、第411頁至第412頁、審重訴卷第11頁至第12頁、第32頁至 第33頁)。被告陳秀平、陳詠誼等所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 件經提起公訴,現繫屬於本院,就被告林伯超、禹珍珠部分 經本院於113年4月9日以112年度重訴字第26號判決確定,惟 就被告陳秀平、陳詠誼部分,刻正審理中,前開扣案物有留 作證據之必要,是否為被告2人所涉犯罪使用之物等節,仍 待本院審理及調查始得認定,尚不宜逕行發還。從而,本院 審酌日後審理需要或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認有繼續扣押前 開扣案物之必要,尚難先行裁定發還。聲請人等聲請發還扣 押物,自難准許,均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燕蓉                             法 官 陳秋君                                      法 官 吳宗航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廖宮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數量 1 預付儲值卡 7箱(3萬3251張) 2 現金 新臺幣72萬9400元 3 進貨單 1批 4 OPPO牌手機 (門號:0000000000號) 1支 5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00號) 1本 6 臺灣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 7 中華郵政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00號) 1本 8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 9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聲請狀誤載為0本)

2024-12-20

PCDM-112-聲-4249-2024122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聲字第4249號 113年度聲字第4446號 聲 請 人 宜諠科技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佰英 聲 請 人 黃惠菁 上列聲請人等因被告陳秀平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件(112年度 重訴字第26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狀、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 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 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 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 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 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 ,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聲請人等因被告陳秀平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件,聲 請人宜諠科技有限公司聲請發還「(一)110年度帳簿憑證 及有關文據、各類所得申報書;(二)110年度營業稅申報 書、統一發票及購買證;(三)110年度盈餘分配、相關股 東會決議文件;(四)110年度各類成本表」,經核應為經 搜索查扣110年(1-10月)進項憑證及銷項發票1批等物;聲 請人黃惠菁則聲請發還經搜索查扣如附表所示之物在案,業 據聲請人宜諠科技有限公司實際負責人即被告陳秀平、聲請 人黃惠菁均於警詢時述明在卷(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109頁 至第123頁;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339頁至第347頁、第373頁 至第375頁),並有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機動隊搜索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清單在卷可參(2234 6號警移送卷㈠第147頁至第149頁、第151頁至第153頁、審重 訴卷第17頁至第24頁;22346號警移送卷㈠第407頁至第409頁 、第411頁至第412頁、審重訴卷第11頁至第12頁、第32頁至 第33頁)。被告陳秀平、陳詠誼等所涉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 件經提起公訴,現繫屬於本院,就被告林伯超、禹珍珠部分 經本院於113年4月9日以112年度重訴字第26號判決確定,惟 就被告陳秀平、陳詠誼部分,刻正審理中,前開扣案物有留 作證據之必要,是否為被告2人所涉犯罪使用之物等節,仍 待本院審理及調查始得認定,尚不宜逕行發還。從而,本院 審酌日後審理需要或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認有繼續扣押前 開扣案物之必要,尚難先行裁定發還。聲請人等聲請發還扣 押物,自難准許,均應駁回。 四、據上論斷,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何燕蓉                             法 官 陳秋君                                      法 官 吳宗航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廖宮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數量 1 預付儲值卡 7箱(3萬3251張) 2 現金 新臺幣72萬9400元 3 進貨單 1批 4 OPPO牌手機 (門號:0000000000號) 1支 5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00號) 1本 6 臺灣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 7 中華郵政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00號) 1本 8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 9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存摺 (帳號000-00-000000-0號) 1本(聲請狀誤載為0本)

2024-12-20

PCDM-113-聲-4446-202412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870號 113年度聲字第3990號 聲 請 人 李宗澤 被 告 顏銘嫻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2487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顏銘嫻被訴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13 年度金訴字第2487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其中該判決附表 二編號6所示扣案之現金新臺幣(下同)22萬7800元,含有聲 請人李宗澤遭詐騙而轉匯之4萬9986元,爰依法聲請發還聲 請人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 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317條分別 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 ,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述規定發還;倘扣押 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扣押物不以屬於被 告所有者為限,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實審 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審酌 裁量(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720號、103年度台抗字第6 73號、101年度台抗字第255號裁定意旨參照)。另沒收物、 追徵財產,於裁判確定後1年內,由權利人聲請發還者,或 因犯罪而得行使債權請求權之人已取得執行名義者聲請給付 ,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或給付之;其已變價 者,應給與變價所得之價金,刑事訴訟法第473條第1 項亦 有明文。是因犯罪所得財物倘有應發還被害人者,其應發還 之對象係指全體被害人而言,並應於判決確定後,由檢察官 執行之(最高法院102年度台聲字第11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所涉詐欺等案件,被告於準備程序進行中就被訴事實為 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改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本 案判決於民國113年10月16日判處罪刑在案,有該判決在卷 可佐,合先敘明。 ㈡本案判決雖認扣案之現金為被告洗錢之標的,且含有聲請人 遭詐欺之款項,但本案判決目前尚未確定,則聲請人所指之 扣押物,即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之可能;又該 聲請人所匯入之款項遭被告提領後,已與被告提領之其他被 害人受騙匯入款項混同,尚無從逕認特定數額之款項直接屬 於特定被害人之被害財產,即該扣案現金亦含有其他被害人 所匯之款項,則除聲請人外,尚有其他被害人亦得就上開扣 得之現金主張權利,自無將特定數額款項直接返還特定被害 人之理,且若在本案判決確定前將扣得現金遽予單獨發還予 聲請人,日後恐衍生爭議,是現階段仍不宜將本案扣得現金 逕予發還聲請人。 ㈢綜上所述,本件聲請尚難准許,應予駁回。聲請人宜待本案 刑事判決確定後,向執行檢察官聲請,由執行檢察官另為妥 適處理。 四、據上論斷,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九庭 法 官 林忠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王嘉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2024-12-19

TCDM-113-聲-3990-202412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