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信宏

共找到 112 筆結果(第 51-60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1861號 原 告 徐美珠 訴訟代理人 黃德隆 被 告 林信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壹佰元由被告負擔,被告應於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萬元預供擔保後,得免 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原告因受詐騙集團詐騙,而於民國112年4月27日 ,將新臺幣(下同)20萬元匯入被告之臺灣土地銀行帳號00 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致原告受有20萬 元之損害,為此起訴請求被告賠償損害等語。並聲明:如主 文第1項所示。     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被告能預見將金融機構帳戶資料交付予不熟識之人使 用,可能供詐欺集團作為詐欺犯罪之用,仍不違背其本意, 基於幫助他人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於112年3月24日10時2 5分許,聽從不詳人士之指示申辦系爭帳戶後,將提款卡交 予該不詳人士使用,並以通訊軟體將土地銀行帳戶之密碼、 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告知予該人,嗣後該不詳人士所屬詐騙 集團成員取得土地銀行帳戶資料後,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 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由不詳成員與訴外人張文 俊等人聯絡,佯稱可以投資云云,致其等陷於錯誤而匯款至 系爭帳戶,旋即由不詳成員以網路轉帳之方式轉至其他金融 帳戶等情,業經本院113年度審簡字第719號刑事判決認定屬 實,並判決被告犯幫助詐欺取財罪確定,此有原告提出之本 院113年度審簡字第719號刑事判決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5 至22頁)。又查,原告主張其因受詐騙集團詐騙,而於112 年4月27日,將20萬元匯入被告之系爭帳戶,致原告受有20 萬元損害之事實,已據其提出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 3年度偵字第21631號不起訴處分書(不起訴處分之理由係為 前案即上開刑事確定判決效力所及)為證(見本院卷第13至 14頁),被告復未到場爭執或提出書狀答辯以供本院審酌, 堪信為真實。 四、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 者,自損害發生時起,加給利息。第1項情形,債權人得請 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連帶債務之 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 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 第213條、第273條1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被告將其所有之 系爭帳戶提款卡、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供予詐騙 集團用以詐騙財物使用,嗣由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施以詐術 ,原告因而將20萬元匯入被告之系爭帳戶,致原告受有20萬 元之損害,已詳如前述,揆諸上開規定,被告、詐騙集團成 員應連帶賠償原告之損害,原告自得對被告請求賠償。是原 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20萬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1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 之法定遲延利息,洵屬有據。 五、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原告20萬元,及自113年11月5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本院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被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羅富美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路0段 000巷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陳鳳瀴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2,100元 合    計       2,100元

2025-01-02

TPEV-113-北簡-11861-20250102-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184號 原 告 吳秀鶯 陳永昌 陳艷紅 被 告 張秋冬 林秋蓮 王榮瑞 張宇杉 古阿桃 王連瑩 林俊耀 林信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優先購買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而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 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按優先承購權為財產權之一種,其因此涉訟,應就其 爭買之標的物價額計算裁判費用(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483 號裁定意旨參照)。查本件所涉優先承購之標的價額為新臺幣( 下同)1350萬元(見本院112年度營司簡調字第560號卷第19至25 頁),即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35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 13萬08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2024-12-31

TNDV-113-補-1184-20241231-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04號 原 告 林志明 訴訟代理人 賴成維律師 被 告 林森 林茂男 林錫湖 林山泉 林光正 陳麗卿 林宸諒 胡惠萍 林明昌 林信宏 張月繻 林鈺偵 林俊良 林俊佑 林志雄 林鼎華 凱崴不動產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信德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共 有物分割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 額為準(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1757號判例意旨參照)。本件 原告起訴主張請求將兩造共有坐落宜蘭縣○○鄉○○○段0000地號( 下稱系爭土地)予以分割。查系爭土地於113年度每平方公尺公 告土地現值為新臺幣(下同)1萬7,000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 核定為512萬1,231元【計算式:17000元×2711.24平方公尺×1/9= 000000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萬1,787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件 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庭 法 官 蔡仁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一千元;其餘關於命補繳 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高雪琴

2024-12-31

ILDV-113-補-304-20241231-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上字第50號 上 訴 人 蘇宗禧 余傑庭 余陳麗珠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余培容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慶合律師 陳樹村律師 複代理人 王治華律師 視同上訴人 程黃省 訴訟代理人 程麗雪 視同上訴人 戴文成 訴訟代理人 蔡凱文 視同上訴人 李昭雄 訴訟代理人 王月珠 視同上訴人 李伍玉英 訴訟代理人 李俊德 視同上訴人 洪國騰 訴訟代理人 洪紋子 視同上訴人 李冠德(即李泰川之承受訴訟人) 李佳貞(即李泰川之承受訴訟人) 兼上二人共 同訴訟代理 人 李冠逸(即李泰川之承受訴訟人) 視同上訴人 程謝秋英 林榮添 林榮士 林瀚儒 林登基 林清輝 王士誠 蘇俊清 蔡素真 林雪甘 林信宏 鐘秀敏 林建苰 林嘉斌 被上訴人 興全盛投資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成泉 參 加 人 郭兆雯 訴訟代理人 陳建安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參加人聲請承當訴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准由參加人郭兆雯為被上訴人興全盛投資有限公司之承當訴 訟人。   理 由 一、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 訴訟無影響。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移轉 之當事人承當訴訟;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 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 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被上訴人前起訴請求分割共有物,惟其應有部分已於民國 109年4月14日移轉登記予參加人,有土地登記謄本可憑(本 院卷三第25、26、33、34頁),嗣參加人於112年5月3日聲請 承當訴訟,並經興全盛投資有限公司及部分共有人同意,有 聲請狀、同意狀、筆錄可佐(本院卷一第373至375頁、卷二 第195至197、260頁),惟因未據所有共有人同意,故依上開 規定,准由參加人為興全盛投資有限公司之承當訴訟人,爰 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宏欽               法 官 楊淑儀               法 官 楊國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當 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曾允志

2024-12-31

KSHV-112-上-50-20241231-1

家暫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暫時處分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暫字第135號 聲 請 人 高雄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陳其邁 代 理 人 林信宏律師 相 對 人 乙 (真實姓名年籍詳附表) 丙 (真實姓名年籍詳附表)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宣告停止親權等事件,聲請暫時處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家非調字第一五五○號(含改分後案號)宣告停止 親權等事件撤回、裁判確定或因其他事由終結前,暫定由高雄市 政府社會局局長代未成年人丙(真實姓名年籍均詳附表)為、受被 收養之意思表示及為其收養事件之法定代理人。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未成年人丙為相對人丙、乙所生之子女。丙 自出生起即交由丙之小姨婆扶養,嗣其因罹癌無法繼續照顧 丙,遂由丙之祖母戊接手照顧丙,惟丙之祖母因年事已高、 重度身障且失明(嗣已於民國113年2月死亡),於照顧丙期間 ,多次造成丙受傷之意外,嗣於民國107年2月1日,丙乙經 社工輔導始申請安置丙。又丙為中度智能障礙,情緒控管能 力不佳,認知能力薄弱,乙為輕度智能障礙,與其他異性親 密關係紊亂,兩人經濟收入均不穩,長期仰賴社會福利,且 均無穩定之住所,與家庭親屬間關係不睦,長期並無往來, 親屬均不願涉入丙乙之家庭事務。而聲請人多次提供丙乙協 助及輔導,惟丙乙均拒絕且抗拒,導致聲請人無法進一步進 行家庭處遇計畫之安排,復考量丙乙自身親職能力欠缺、居 住及經濟能力不佳,迄今仍無法改善提升,且無法提供丙適 當之教養環境,聲請人評估認為宜為丙尋覓適合收養人,使 其有機會於家庭生活成長,以維護其最適利益。而通常之收 出養流程往往耗時甚久,如繼續延宕顯然不利盡早啟動收出 養媒合程序,爰請求准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得於本案事 件終結前,代為、代受丙被收養之意思表示等語。 二、相對人丙乙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提出任何書狀陳述 意見。 三、按法院就已受理之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於本 案裁定確定前,認有必要時,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為適當之 暫時處分。為家事事件法第85條第1 項所明定。其立法理由 ,係基於家事非訟事件之職權性及合目的性,並為因應本案 裁定確定前之緊急狀況,避免本案請求不能或延滯實現所生 之危害。暫時處分,非有立即核發,不足以確保本案聲請之 急迫情形者,不得核發。家事非訟事件暫時處分類型及方法 辦法第4條定有明文。法院受理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1項第1 款非訟事件後,於本案裁定確定前,得為法院認為適當之暫 時性舉措。法院核發前項暫時處分前,應審酌未成年人之最 佳利益。家事非訟事件暫時處分類型及方法辦法第7條第1項 第8款亦有明文。 四、又按「安置期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 置之機構或寄養家庭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 、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60條第1項定有明文,其立法意旨為:第一 項所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構或 寄養家庭於緊急安置期間行使、負擔對該兒童及少年之權利 義務,依安置之性質係指民法第1084條之保護教養、第1085 條之懲戒及第1086條之法定代理權。故於安置期間內,民法 第1076條之2第1項、第2項之「法定代理人」仍係指本生父 母,而非主管機關,如主管機關欲代受安置人為、受被收養 之意思表示並向法院聲請認可,仍須先行聲請停止父母全部 之親權,並聲請選定其為監護人後方可為之。 五、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宣告停止丙乙對丙之親權,業據本 院查詢訴訟繫屬無訛,堪認屬實。從而,聲請人就本院已受 理之113年度家非調字第1550號停止親權等事件(下稱本案 ),聲請暫時處分即無不合。  ㈡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其提出戶籍資料、高雄市兒童少年保 護個案安置申請書為證(置於本院保密專用袋),並有本院調 取關於丙丙乙之索引卡當事人查詢資料在卷可憑(見本院卷 第15頁)。又聲請人主張本件有聲請暫時處分之急迫性與必 要性,觀諸其提出之個案輔導報告(因涉及保密事項,故僅 摘要大意):丙乙長期對於聲請人安排之家庭處遇計晝消極 、抗拒配合,親職能力提升有限,經濟及居住條件都未改善 至丙可返家之標準,且丙乙對於丙返家照顧計晝未有共識、 態度不明。又丙乙於探視會面時屢次抗拒會面安全規定,有 造成丙安全疑慮之舉等語,有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提出之個案 輔導報告在卷可稽(置於本院保密專用袋)。是以,本院審酌 丙自107年起已受安置多年,而丙乙長期疏於保護照顧丙, 情節嚴重,且其等之親職能力、經濟及居住狀況、家庭親屬 支持系統均不佳,安置寄養家庭等社會資源利用較有限,則 透由丙被收養建立新家庭關係,應符合丙之最佳利益;然目 前國内收出養實務上,對於年齡較大之未成年人媒合機率較 低,此為本院職務上所已知者,為避免本案程序之久延,導 致丙被收養之權益受損,而有違丙之最佳利益,於本案事件 確定前,應有就代丙為、受被收養之意思表示及其收養事件 之法定代理人,為暫時處分之急迫性及必要性。再考量聲請 人之下級機關社會局係受聲請人委任得行使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所定主管機關權限,從而,聲請人之聲請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雅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郭國安

2024-12-30

KSYV-113-家暫-135-2024123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325號 原 告 林信宏 訴訟代理人 黃柏榮律師 周雅文律師 舒盈嘉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簡詠淳等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 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9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魏于傑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淑瓊

2024-12-30

TYDV-113-補-1325-20241230-1

單禁沒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212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信宏 上列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案件(113年度聲沒字第174 號,偵查案號:113年度毒偵字第11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參包(含包裝袋參只,送驗淨重共捌點 壹玖公克,驗餘淨重共捌點零玖公克)均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警員於民國113年7月 8日晚上11時30分許,在新竹市○區○○街00巷00號紫晶彩繪汽 車旅館202號房,查獲被告林信宏涉犯施用及持有毒品案件 ,就施用及持有第一級毒品部分,因被告係在觀察、勒戒執 行完畢釋放前所犯,業經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下稱新竹地 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字第1198號簽結在案,有該案 簽呈1份在卷足參。惟該案查扣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3包(獲 案登載毛重共計9.28公克,拆封實際秤得毛重9.39公克,合 計淨重8.19公克)均係違禁物,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 條第1項前段及刑法第40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銷燬等語。 二、按查獲之第一、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 收銷燬之;又海洛因係管制之第一級毒品,為違禁物,不得 非法持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及同條例第2 條第2項第1款定有明文。復按違禁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 第40條第2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毒聲字 第285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於113年7月9日入勒 戒處所執行觀察、勒戒,後因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經 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毒偵緝字第247號為不起訴處分 確定;因被告本件施用海洛因之時間係113年7月8日晚上8時 許,在前揭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之前,是新竹地檢署 檢察官就本件逕予簽結等情,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簽呈及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足稽。  ㈡本件扣案之粉末3包,經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鑑驗結 果,均確含有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送驗淨重共8.19公克 ,驗餘淨重共8.09公克),此有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 室113年8月23日調科壹字第11323919800號鑑定書影本1份在 卷可佐(見毒偵影卷第75頁),足認上開扣案物均係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管制之第一級毒品,均為違禁 物,揆諸前揭說明,應認本件之聲請並無不合,均應予准許 。又盛裝前開毒品之各包裝袋,仍會殘留微量毒品而無法完 全析離,是就該等包裝袋應整體視為毒品,均併予諭知沒收 銷燬之;至於鑑驗耗損之毒品部分,因已滅失,自無庸併予 宣告沒收銷燬。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郭哲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戴筑芸

2024-12-27

SCDM-113-單禁沒-212-20241227-1

原交附民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原交附民字第25號 原 告 呂秋梅 被 告 林信宏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原交易字第78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原告所 提起之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50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林信宏被訴過失傷害案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3 年12月27日以113年度原交易字第78號判決諭知無罪在案, 揆諸前開規定,原告之訴即應判決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 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立群                 法 官 陳昱維                 法 官 姚亞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均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但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 時,不得上訴。                 書記官 郭丞淩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27

TTDM-113-原交附民-25-20241227-1

原交易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交易字第7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信宏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丁經岳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21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信宏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信宏在臺東縣○○市○○○路000號居所飼 養黑色及土黃色犬隻各1隻,應注意飼養犬隻應將犬隻以狗 鍊繫牢,或為其他適當之防護措施,以避免犬隻在道路上奔 跑造成交通事故,而依當時情況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 未注意管束犬隻,於民國112年4月5日17時36許,未將上開2 犬隻繫繩即放任在道路上奔跑。適告訴人呂秋梅騎乘車牌號 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行經成都南路240巷151號前時 ,與被告所飼養黑色犬隻(下稱本案犬隻)發生碰撞而人車倒 地,致告訴人受有左側跟骨閉鎖性骨折、右側橈骨閉鎖性骨 折及左側尺骨莖突骨折等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 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161 條已於91年2月8日修正公布,其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 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 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 倘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 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 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台上 字第128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且被害人與一般證人不同 ,其與被告處於相反之立場,其陳述之目的,在使被告受刑 事訴追處罰,內容未必完全真實,證明力自較一般證人之陳 述薄弱。故被害人縱立於證人地位而為指證及陳述,且其指 證、陳述無瑕疵可指,仍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應 調查其他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亦即仍須有補強證據 以擔保其指證、陳述之真實性,始得採為斷罪之依據(最高 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3326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開過失傷害罪嫌,無非係以告訴人於 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述、google街景截圖、監視器錄影光碟及 畫面截圖等證據為其主要論據。訊據被告堅詞否認有何過失 傷害犯行,被告與辯護人均辯稱:本車禍案發生時,沒有在 案發現場溜狗,且造成本案車禍發生之黑色犬隻亦非其所飼 養犬隻等語。 四、經查,告訴人於112年4月5日17時36許騎乘機車行經臺東縣○ ○市○○○路000巷000號前時,與黑色犬隻(下稱肇事犬隻)發生 碰撞而人車倒地,受有左側跟骨閉鎖性骨折、右側橈骨閉鎖 性骨折及左側尺骨莖突骨折等傷害,業據告訴人分別於警詢 、偵訊、本院審理時證述明確(偵卷1第17至20頁、交查卷第 28至29頁、第53頁,偵卷2第25至27頁,本院卷第87至97頁) ,並有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監視器畫面截圖、11 3年9月5日本院勘驗筆錄可憑(偵卷1第23頁,偵卷2第31至41 頁、本院卷第51頁),故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從而,本院 所應審究者即為:卷內證據是否足以使本院形成被告有該當 公訴意旨所指之過失傷害犯行之確信心證,分述如下: (一)告訴人固於警詢、本院審理證稱:肇事犬隻係被告家中所飼 養黑色犬隻等語(偵卷1第19頁,本院卷第88頁),然黑色犬 隻乃日常生活普遍常見之犬種,若無其他顯著差異特徵,如 外表、體型、胎記、配戴物品等特徵可供辨識時,則尚難僅 以毛色係黑色為由來特定為某一犬隻,而經本院勘驗案發時 監視器錄影畫面結果,肇事犬隻僅毛色與本案犬隻相同,其 餘可資辨識特徵皆因監視器拍攝角度、遠近、畫面解析度等 緣故,無法清楚辨識,有前揭本院勘驗筆錄、監視器畫面截 圖可憑,則肇事犬隻是否確係本案犬隻顯非無疑。 (二)至於告訴人於本院審理時固證稱:本案車禍發生時,因為肇 事犬隻衝出來,我有撞到牠的右後腳,所以我是依據傷勢, 才在112年6月10日警詢中指認本案犬隻就是肇事犬隻等語( 本院卷第95至96頁),並有指認照片可憑(偵卷1第37頁),而 上開指認照片之拍攝日期係警員於本案車禍發生後4日、5日 前去被告居所拍攝等情,業據證人即被告母親林豐妹於本院 審理時證述明確(本院卷第111至112頁),足認該指認照片拍 攝日期距離車禍發生過後應該不久,則本案犬隻如係肇事犬 隻,理應有因本案車禍造成新傷口,觀諸該指認照片內容, 本案犬隻右腳處雖有傷口,惟該傷口如係因本案車禍造成, 衡情應呈現鮮紅色或有流血、結痂情形,惟本案犬隻在該照 片中之傷口顏色僅呈現粉白色,亦無流血、結痂情形,應非 新傷;另就本案犬隻上開傷口,證人林豐妹亦證稱:那個傷 口是很久的傷口,在本案車禍發生前就已經有了,那是被木 板刮到造成等語(本院卷第107至108頁、第112頁),卷內復 無其他積極證據證明本案犬隻之上開傷口係本案車禍所造成 ,自難僅憑告訴人單一指述,據認本案犬隻係肇事犬隻。 (三)另告訴人復於本院審理時證稱:本案車禍發生時,其有看見 被告在車禍現場等語(本院卷第88頁),然關於告訴人於案發 時所見被告之衣著特徵,其於本院審理則證稱:被告當時好 像穿著一件藍色夾克等語(本院卷第92頁),核與本院勘驗案 發時監視器錄影畫面結果,案發時溜狗男子係頭戴漁夫帽及 身穿深色短袖上衣等情顯不相符,此有113年11月19日本院 勘驗筆錄可憑(本院卷第150至151頁);另證人林豐妹、證人 即被告妹妹林素名於本院審理時分別證稱:被告於本案車禍 發生前已經和家人出門掃墓,直到當日晚間才回至其居所等 語(本院卷第101至106頁、第113頁、本院卷第137至143頁) ,則被告於本案車禍發生時有無在現場顯非無疑,卷內復無 其他積極證據證明被告於案發時有在現場溜狗,自難僅憑告 訴人單一指述,據認被告係當時在車禍現場溜狗之男子。 五、綜上所述,本院依檢察官所提出之證據,尚不足以使本院形 成告訴人所受傷勢肇因於被告飼養之黑色犬隻,故本案並未 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被告有本案過 失傷害犯行之程度,依前開規定與判決意旨等說明,自應為 有利被告之認定,本案既不能證明被告確有公訴意旨所指罪 行,自應為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廖榮寬提起公訴,檢察官許莉涵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姚亞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如有不服,請書 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 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郭丞淩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27

TTDM-113-原交易-78-20241227-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621號 原 告 萬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成發 訴訟代理人 王堉苓 被 告 立頂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林信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2萬61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 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4,630元由被告連帶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2萬6100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原告以從事海運承攬運送為業,招攬貨物後再由 實際運送人即船公司進行實際運送。被告立頂環保科技有限 公司(下稱立頂公司)於民國112年7月間向原告訂艙,並委託 原告承攬運送貨櫃號碼CMAU0000000、LU0000000兩只貨櫃( 下稱系爭貨櫃)至泰國。原告再將系爭貨櫃委託訴外人達飛 通運有限公司(下稱達飛公司)運送系爭貨櫃。然被告立頂公 司未告知原告系爭貨櫃內之貨物為未取得輸出許可之事業廢 棄物,致系爭貨櫃遭海關查扣而無法提領出站,原告因而受 有支付達飛公司貨物延滯費用新臺幣(下同)42萬6100元之損 害,被告立頂公司依民法第660條第2項、577條、546條之規 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又被告林信宏為被告立頂公司之唯一 董事,為公司負責人,且係由被告林信宏代表立頂公司委託 原告運送系爭貨櫃,被告林信宏明知系爭貨櫃貨物為未取得 輸出許可之事業廢棄物,仍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處理廢棄物, 並委託原告承攬運送系爭貨櫃,其執行被告立頂公司之業務 顯然違反法令,並因此造成原告受有延滯費用42萬6100元之 損害,被告林信宏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應與被告立 頂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 42萬61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稱承攬運送人者,謂以自己之名義,為他人之計算,使運 送人運送物品而受報酬為營業之人。承攬運送,除本節有規 定外,準用關於行紀之規定;行紀,除本節有規定者外,適 用關於委任之規定;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因非可歸責於自 己之事由,致受損害者,得向委任人請求賠償,民法第660 條、577條、546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公司負責人對 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 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亦有明文 。 (二)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裝船通知書、達飛公司電 子發票、存證信函、匯款明細、桃園市政府函文為證;而被 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陳述意見或提出書狀 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 ,應視同自認,原告前開主張,堪信為真實。是以,由桃園 市政府112年11月16日府環事字第1120320489號函文可知, 被告立頂公司委託原告承攬運送時,系爭貨櫃內之貨物屬未 經核可報運之出口廢棄物,被告立頂公司遭主管機關發現後 ,始向桃園市政府提報廢棄物清運計畫書。而事業廢棄物之 清運需符合廢棄物清理法之相關規定,且需由專門處理事業 廢棄物之機構處理,並非任何公司均可清運事業廢棄物。然 被告立頂公司委託原告承攬運送系爭貨櫃時,未告知系爭貨 櫃物品為未經許可報運出口之廢棄物,致系爭貨櫃遭海關查 扣,原告因而需支付達飛公司延滯費用42萬6100元,屬非可 歸責於原告之事由所造成之損害,原告依民法第660條、577 條、546條第3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立頂公司賠償其損害42萬 6100元,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三)次查,立頂公司屬於一人公司,僅有被告林信宏一名董事, 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在卷可參,而被告林信宏於執行 公司事業廢棄物處理業務時,違反廢棄物處理法相關規定, 並進而造成受託承攬運送系爭貨櫃之原告受有損害,原告依 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林信宏與被告立頂公 司負連帶賠償責任,亦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前項催告定有期限者 ,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3項、第233條第1項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損害賠償債務,其給 付核屬無確定期限,而本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1月11日 送達被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9頁), 是本件原告請求被告負擔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3年1 1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應屬有據 ,自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660條第2項、577條、546條及公司 法第23條第2項之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 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爰就訴訟 費用部分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博鈞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黃建霖

2024-12-25

CLEV-113-壢簡-1621-20241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