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62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清章 原籍設雲林縣○○市○○里○○路000巷 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0129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清章為告訴人林陳美玉之夫,兩人具 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1款所稱家庭成員關係。被告於民 國113年8月20日上午7時許,在雲林縣○○鄉○○路00巷00弄00 號之住所,竟基於傷害之犯意,持手機毆打告訴人之臉部、 手部,使告訴人受有上唇及右頸部擦挫傷、左膝擦挫傷等傷 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案繫屬本院後,被告業於114年2月26日死亡,有戶 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全戶戶籍資料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 41頁),依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諭知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建良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ULDM-114-易-162-2025032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27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炳華 生前住○○市○○區○○路000巷00弄0 ○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49619號),本院認為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 審理(原受理案號:113年度簡字第5395號),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賴炳華於民國113年5月29 日14時05分許,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址設新北市○○ 區○○路000號)內,參加黃士恒承辦之文化商店瀏覽商品時 ,見現場無店員看管,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 意,徒手竊取商品區擺設之陶瓷茶壺1個得手後離去。嗣經 警約詢後,始交還上開茶壺1個,由警發還予黃士恒。因認 被告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分別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   7條所明定。 三、查本案原經聲請人聲請本院以簡易判決處刑,於113年11月2 9日繫屬本院,惟被告於本案繫屬本院後之114年1月6日死亡 等情,此有上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及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 113年11月29日新北檢貞收113偵49619字第1139151860號函 上本院收文日期章戳印、被告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查,依前開說明,爰 不經言詞辯論,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十八庭 法 官 徐子涵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於臺灣 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 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玟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PCDM-114-易-278-2025032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68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安國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字第2123 號、第247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附件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所載。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而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及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查被告黃安國業於起訴後之民國OOO年O月OO日 死亡,此有被告之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53頁),揆諸上開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何啓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承翰 附件: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4年度偵字第2123號                    114年度偵字第2473號   被   告 黃安國 ○  ○○○○ ○ ○ ○○○             ○             ○○○○○○○○○○     ○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黃安國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⑴於民國1 14年1月9日下午8時許,在嘉義縣○○鄉○○村○○00號○O前,趁 蔡銘傳未注意之際,徒手竊取蔡銘傳所有車牌號碼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得手後供己騎用;⑵於114年1月14日下午1 2時30分許、21日晚間11時17分許,在嘉義縣○○鄉○○村O鄰○○ 街00巷0號後方,趁陳美琴將衣服置放於洗衣機內未注意之 際,徒手竊取陳美琴所有刷毛長褲2件、帽T1件(約值新台 幣600元),得手後供己穿用。 二、案經蔡銘傳、陳美琴訴由嘉義縣警察局水上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黃安國於警詢之供述 ⑴坦承騎乘機車,惟辯稱認識告訴人蔡銘傳,想跟告訴人開口,但沒開口等語。 ⑵坦承竊取告訴人陳美琴所有之衣褲。 2 告訴人蔡銘傳、陳美琴於警詢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4 監視器翻拍照片、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個人基本資料、員警114年2月13日職務報告 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嫌。被告所犯 3次竊盜罪嫌間,犯罪各別,請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檢察官 陳 美 君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鄭 媗 尹 附錄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6

CYDM-114-易-168-20250326-1

金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翁榮春 上列被告因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 字第6936號、112年度偵字第6943號、112年度偵字第8947號、11 2年度偵字第1204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起訴書所載(如附件)。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分別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   7條所明定。 三、查本件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公訴人於民國112 年3月7日提起公訴,於同年4月24日繫屬本院,惟被告於本 案繫屬本院後之114年2月4日死亡等情,有起訴書、臺灣新 北地方檢察署112年4月24日新北檢增審112偵6936字第11290 45606號函上本院收文日期章戳印、被告個人基本資料在卷 可查,依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退併辦部分:   本件既因被告死亡而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則臺灣新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之移送併辦部分(112年度偵字第13911號、 第15246號、第15851號、第17316號、第17508號、第23630 號、第25003號、第25120號、第4492號、第32507號、第474 77號、第58465號、第66014號、第67863號、第74551號、第 79745號、第44217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移送 併辦部分(112年度偵緝字第3326號),本院即無從併予審 理,應退回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附此敘明。 五、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娟                   法 官 莊婷羽                   法 官 王玲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菁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6936號                        第6943號                         第8947號                        第12040號   被   告 翁榮春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翁榮春可預見如將金融機構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提   供不相識之人使用,可能幫助他人利用該帳戶作為詐欺取   財時指示受詐騙者匯款及行騙之人提款之工具,且受詐騙   者匯入款項遭提領後,即遮斷資金流動軌跡,達到掩飾、   隱匿犯罪所得之目的,竟仍不違背其本意,基於幫助詐欺   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附表一所示時地,將附   表一所示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及密碼,提供與不詳詐欺集   團成員、綽號「阿文」成年男子使用。嗣該不詳詐欺集團   成員取得前揭帳戶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   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於附表二所示詐騙時間,   以附表二所示之詐騙方式,詐騙如附表二所示之人,致其   等陷於錯誤,於附表二所示之匯款時間,將如附表二所示   之款項匯入前揭帳戶內,旋遭轉帳。嗣經如附表二所示之   人發覺有異,報警處理,而查獲上情。 二、案經附表二編號1、4報告機關及附表二編號2、3之人訴由   附表二編號2、3報告機關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翁榮春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有申設使用如附表一所示帳戶之事實,惟辯稱:伊於111年8月的時候,在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一帶,將中國信託和永豐銀行之帳戶、存摺、提款卡密碼都交付給一個年約40到45歲綽號為「阿文」之男子,伊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為何,他說要請伊喝酒當報酬,但他也沒請伊,他也沒還伊提款卡跟密碼,伊將帳戶交給阿文沒有任何證據,將金融帳戶相關資料交付他人,不知道可能作非法使用云云。 2 如附表二所示之人於警詢時之證述 如附表二所示之人遭詐騙之事實。 3 附表一所示帳戶開戶資料及交易往來明細、附表二所示之人提供之文件 如附表二所示之人匯款至附表一所示帳戶後,即遭轉帳之事實。 二、被告雖以前詞置辯,然金融帳戶資料有一身專屬性,被告   未善盡保管之責,隨意提供帳戶資料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   之人,足徵其所辯不足採信,其有不確定幫助犯罪之故意   。 三、核被告以幫助詐欺取財、洗錢之意思,參與詐欺取財、洗   錢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   詐欺取財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嫌,且為幫   助犯。被告以一交付帳戶之行為,同時觸犯幫助詐欺取財   罪及幫助洗錢罪,且侵害數被害人法益,為想像競合犯,   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處斷。又   被告為幫助,請依同法第30條第2項規定,按正犯之刑減   輕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7  日                檢 察 官 洪三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30 日                書 記 官 蔡思葦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犯及其處罰)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 ,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 之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 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表一 時間 地點 帳戶 民國111年8月間某日 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某地點 永豐商業銀行(下稱永豐)帳號 00000000000000號 附表二 編號 對象 詐騙時間 詐騙方式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新臺幣) 匯入帳戶 相關證據 本署案號 報告機關 1 林享毅(未提告) 111年8月22日 假投資 111年8月22日19時8分許 20,000元 永豐 中國信託銀行交易明細、郵政存簿儲金簿節本、對話紀錄、網頁各1份 112年度偵字第6936號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 2 黃睿鋒(提告) 111年8月間某日 假投資 111年8月18日18時28分許 111年8月22日12時34分許 13,000元 30,000元 永豐 網頁、對話紀錄、轉帳交易明細各1份 112年度偵字第6943號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 3 張志豪(提告) 111年8月1日 假投資 111年8月18日9時45分許 16,000元 永豐 通訊軟體 LINE個人資料、對話紀錄、轉帳交易明細各1份 112年度偵字第8947號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 4 王世廷(未提告) 111年7月4日前 假投資 111年8月18日13時50分許 120,000元 永豐 高雄銀行新臺幣匯出匯款收執聯、網頁、對話紀錄各1份 112年度偵字第12040號 金門縣警察局金城分局

2025-03-26

PCDM-113-金訴-714-20250326-1

單聲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5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連發 繼 承 人 黃郁喬 楊華誌 楊姍錡 楊寶宸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對其繼承人單獨宣告沒 收(112年度執他字第3090號、114執聲字第771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均 沒收。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楊連發因偽造文書案件,於審理中 死亡,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字第346號判決公訴不受理,於 民國112年10月11日確定。而扣案如附表一、二、三「新權 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係犯罪所生之物,原為 被告所有,被告死亡後,歸屬其繼承人所有,爰依法聲請宣 告沒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之物,因事實上或法 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 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  ㈠被告楊連發因偽造文書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以110年度偵字第2650號提起公訴,經本院以110年度簡字第 1424號判決判處拘役50日、30日及20日;上訴後,因被告死 亡,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字第346號判決公訴不受理,並於 112年10月11日確定,且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 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為被告所有之犯罪所生之物等情 ,有上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堪以認 定。  ㈡犯罪行為人因死亡,致未得追訴或經法院諭知不受理判決者,法院仍得依刑法第40條第3項規定,單獨宣告沒收,惟該物已因繼承發生而歸屬繼承人所有,檢察官聲請法院沒收時,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5規定,以書狀記載應沒收財產之對象、標的,及其由來之刑事違法事實,構成單獨宣告之依據等事項與相關證據,亦即應記載斯時「財產所有人」即繼承人之姓名等事項,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非字第32號判決意旨參照)。查黃郁喬為被告之配偶,楊華誌、楊姍錡、楊寶宸為被告之子女(下稱黃郁喬等4人),有被告之三親等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查。被告既已死亡,依民法第1138條第1項第1款規定,黃郁喬等4人為其遺產之繼承人,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即因繼承法律關係之發生而歸屬黃郁喬等4人公同共有,是本件聲請人聲請對黃郁喬等4人單獨宣告沒收,核與前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 第40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鄭永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宋瑋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一(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二): 編號 地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 92里字第1178號 108里地字第26732號 2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89里字第16857號 108里地字第26733號 3 臺中市○里區○○段0000地號 89里字第16858號 108里地字第26734號 4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5號 108里地字第26736號 5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6號 108里地字第26737號 6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7號 108里地字第26738號 7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90里字第16764號 108里地字第26739號 8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90里字第16761號 108里地字第26740號 9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1182號 108里地字第26742號 10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1181號 108里地字第26743號 11 臺中市○里區○○段000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24769號 108里地字第26741號 12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106年里地字第21485號 108里地字第26731號 13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107年里地字第13796號 108里地字第26730號 附表二(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三): 編號 地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 臺中市豐原地政事務所 92豐原字第23737號 108豐原字第28299號 2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豐原字第23738號 108豐原字第28300號 3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豐原字第23739號 108豐原字第28301號 4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年豐原字第23740號 108豐原字第28302號 5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78字第16179號 108豐原字第28304號 6 臺中市○○區○○段00地號 78字第16180號 108豐原字第28303號 附表三(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四): 編號 地號或建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臺中市中山地政事務所 80中山土字第7046號 108中資土字第21250號 2 臺中市○區○○○段0000○號,門牌:公益路130號3樓(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80中山建字第5233號 108中資建字第13730號 3 臺中市○區○○○段0000○號,門牌:公益路132號3樓(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80中山建字第5232號 108中資建字第13729號

2025-03-26

TCDM-114-單聲沒-53-202503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佔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51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忠翰 上列被告因竊佔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 05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忠翰明知位於桃園市○○區○○路000巷0 0弄0號之地下室停車場第51號停車位(下稱本案停車位)為 告訴人范玉貞所有,竟未經告訴人之同意,意圖為自己不法 之利益,基於竊佔之犯意,於民國112年8月1日起,將其車 輛停放在本案停車位,經告訴人多次催討,請求被告將車輛 移離,並返還本案停車位,被告迄今仍拒不返還,以此方式 竊佔本案停車位。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0條第2項之竊佔罪 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逕 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被告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業於114年3月10日死亡, 有本院卷附之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可稽,是依前揭法律規 定,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鐵雄                   法 官 蔣彥威                   法 官 邱筠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邱韻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5

TYDM-113-易-1512-20250325-1

原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易字第47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基貴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張宏惠 上列被告因竊盜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179 4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基貴被訴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基貴與同案被告王麗華(因罹患有精 神方面疾病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 著減低;其被訴部分,由本院另行審結)共同意圖為自己及 第三人之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2年8月 31日14時50分,前往屏東縣○○鄉○○路0段00○0號統一超商海 豚灣門市(即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屏東縣第一四九分公司 ,下稱被害公司),徒手竊取超商內鮮肉包2個、香蕉1包、 冰淇淋2個、鐵蛋1包(價值共新臺幣【下同】363元)後,遂 由陳基貴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王麗華 逃離現場。因認被告陳基貴與王麗華共同涉犯刑法第320條 第1項之竊盜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被告陳基貴於本案繫屬之113年11月9日死亡,有其個人基 本資料查詢結果1份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自應由本院 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且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蕭筠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顏子仁

2025-03-25

PTDM-113-原易-47-20250325-1

附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90號 原 告 黃燁廂 被 告 陳平淨(已歿)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訴字第1111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及訴之聲明均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 如附件)。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又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若因被告死亡,刑 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告之訴逕予駁回,尚無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168 條規定於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 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 。 四、經查,本件被告陳平淨被訴加重詐欺等案件,因被告陳平淨 死亡,業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5日以113年度訴字第1111 號判決公訴不受理在案,依上開規定,原告之訴,自應予以 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因本訴駁回而失其依據,應併予 駁回。至同案被告陳學承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部分,因 同案被告陳學承現由本院通緝中,刑事案件尚未審結,待其 到案後由本院另行處理,附此說明。 五、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紀佳良                   法 官 林慧欣                   法 官 熊霈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蕎甄

2025-03-25

CHDM-114-附民-90-20250325-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111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平淨(已歿)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1524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被告陳平淨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平淨、同案被告陳學承於民國113年8 月7日前某日,基於參加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暱稱「海闊 天空」、「在水一方」、「吳佳佳」、「N 3.0 purchase」 等成年人士所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 、結構性犯罪組織之集團,由同案被告陳學承擔任收取詐騙 款項、被告陳平淨則擔任領取贓款之角色。同案被告陳學承 、被告陳平淨與其等所屬詐欺集團成年成員間即共同意圖為 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隱匿或掩飾 特定詐欺取財犯罪所得之洗錢及行使偽造私文書之犯意聯絡 ,先由詐騙集團成員於附表所示之時間、詐欺方式,詐騙被 害人黃家榆、黃燁廂,致渠等陷於錯誤,交付款項予被告陳 平淨,旋由「海闊天空」指示被告陳平淨抽取新臺幣(下同 )1萬元做為報酬後,於113年8月7日17時15分許,至彰化縣 ○○鎮○○路000號「統一超商中圳門市」,將贓款59萬元交付 同案被告陳學承。嗣經警員於「統一超商中圳門市」前對被 告陳平淨實施盤查,始悉上情,並在彰化縣○○鎮○○路000號 「萊爾富便利商店田中大社店」查獲同案被告陳學承。警方 自同案被告陳學承處扣得現金59萬元、iPhone手機1支、自 被告陳平淨處扣得現金9,100元、三星手機、華為手機各1支 、工作證7張、收據及合約書8疊。因認被告陳平淨涉犯詐欺 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4條第1項第1款、刑法第339條之4第1 項第2、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l項 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及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洗錢 等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依第303條所為之 不受理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 款及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被告陳平淨被訴加 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於113年12月5日繫屬本 院,而被告陳平淨於本院審理中之114年2月10日死亡,有個 人戶籍資料查詢紙附卷可稽,依據上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紀佳良                   法 官 林慧欣                   法 官 熊霈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蕎甄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詐欺時間、方式 交付時間、金額 (新臺幣/元) 1 黃家榆(未提出告訴) 佯稱可現金開戶投資獲利 黃家榆於113年8月7日13時20分許,在臺中市○○區○○○路000號「統一超商豐勢門市」外,交付現金10萬元予陳平淨收受。 2 黃燁廂(未提出告訴) 佯稱可儲值開戶投資獲利 黃燁廂於113年8月7日16時25分許,在彰化縣○○鎮○○路0段00號「肯德雞北斗店」外,交付現金50萬元予陳平淨收受。

2025-03-25

CHDM-113-訴-1111-2025032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誣告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易字第11號 上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志成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誣告案件,不服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3年度易 字第122號中華民國114年1月9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花 蓮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229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檢察官上訴意旨如附件。 二、按第二審之審判,除本章有特別規定外,準用第一審審判之 規定,刑事訴訟法第364條定有明文。又被告死亡者,應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之判決,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同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亦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本案原審於民國114年1月9日判決被告江志成無罪, 檢察官不服於同年月16日提起上訴,惟被告已於同年O○O日 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1紙( 本院卷第67頁)附卷可稽。 三、被告已於檢察官上訴後死亡,依上開說明,應諭知不受理, 原審未及審酌,尚有未合,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撤銷,且不經 言詞辯論,逕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 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信旭                 法 官 黃鴻達                法 官 張健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雅君

2025-03-25

HLHM-114-上易-11-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