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沈方維

共找到 246 筆結果(第 61-70 筆)

台聲
最高法院

第三人撤銷之訴聲請停止執行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25號 聲 請 人 吳杰勝 訴訟代理人 李自平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吳昌福等間第三人撤銷之訴事件,聲請停 止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第三人撤銷之訴無停止原確定判決執行之效力。但法院因 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於撤銷之訴聲明 之範圍內對第三人不利部分以裁定停止原確定判決之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507條之3第1項定有明文。故第三人撤銷之訴 如經駁回確定,因無必要,法院即不得裁定停止原確定判決 之效力。 二、聲請人以其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750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字第1041號判決提起第三人撤銷 之訴為由,聲請裁定於該訴訟裁判確定前,停止臺灣士林地 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6356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惟聲請人所提第三人撤銷之訴,業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 度撤字第1號判決駁回其訴,本院以114年度台上字第69號裁 定駁回其上訴確定。依上開說明,自不得裁定停止原確定判 決之效力,是聲請人所為聲請,不應准許。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5

TPSV-114-台聲-25-20250115-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4號 再 抗告 人 陳又嘉 訴訟代理人 鄭亦珊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彭麒元間聲請假扣押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9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家聲抗字第50號) ,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甚明 。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為確定事實而適用法規, 或就所確定之事實而為法律上之判斷,有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 或與司法院解釋、憲法法庭裁判顯然違反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 據或認定事實錯誤之情形在內。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 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本件再抗告人對原法院所為抗告無 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係以:伊將系爭房地設定抵押權,並委託 出售,僅屬應否依民法第1030條之3規定將該財產追加計算之問 題,非伊現時有何增加負擔等將達於無資力之情事,相對人就本 件假扣押之原因既未釋明,而非釋明不足,縱其願供擔保,亦難 以補釋明之欠缺,不應准許假扣押,原法院駁回伊抗告,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云云,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係屬 原法院依職權認定相對人已為相當釋明,而非全未釋明假扣押原 因之事實當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 ,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5

TPSV-114-台抗-14-20250115-1

台上
最高法院

第三人撤銷之訴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69號 上 訴 人 吳杰勝 訴訟代理人 李自平律師 被 上訴 人 吳昌福 訴訟代理人 鄭淑燕律師 被 上訴 人 敦元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為國 上列當事人間第三人撤銷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4日臺灣高等法院判決(113年度撤字第1號),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 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下稱士林地院)109年度訴字第1750號、原法院111年度上字 第1041號判決(下稱前案、原確定判決)屬有法律上利害關 係之第三人,前案一、二審固未依民事訴訟法第67條之1規 定以書面通知上訴人,惟上訴人已於前案一審言詞辯論期日 以證人身分到庭陳述,明確知悉前案訴訟之存在,而有依民 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起訴,或依同法第58條規定聲請參加訴 訟,或依其他法定程序行使或防衛其權利之機會而未為,顯 係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而未參加前案訴訟。其次,上訴人所 提日本公司法書籍之節錄,不足以影響原確定判決之結果。 再者,系爭執行事件尚未執行完畢,上訴人既主張對該執行 標的物即系爭股份、股票有所有權,理應對被上訴人吳昌福 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況上訴人已對吳昌福訴請確認其始為 系爭股份、股票之所有權人,並經士林地院另案判准其請求 ,自不應再許其利用此制度請求撤銷原確定判決。從而,上 訴人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之1規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聲明撤銷原確定判決及駁回吳昌福在前案之請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違 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5

TPSV-114-台上-69-20250115-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扶養費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簡抗字第15號 再 抗告 人 杜燕燕 代 理 人 黃璧川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趙芳譽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30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家親聲抗 字第4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對於第一審就家事非訟事件所為裁定之抗告,由少年及家事 法院以合議裁定之。對於前項合議裁定,僅得以其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抗告。家事事件法第 94 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原 法院裁定為確定事實而適用法規,或就所確定之事實 而為法 律上判斷,顯有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解釋 或憲法法 庭裁判顯有違反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 事實不當等 情形在內。且提起再抗告,依家事事件法第97 條準用非訟事 件法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 第470條第2項之規定,應於再抗告狀內記載再抗告理由,表 明原裁定有如 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事;如未 具體表明,或其 所表明者與上開規定不合時,應認其再抗 告為不合法,而以 裁定駁回。 二、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再為抗告,雖以該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為由,惟核其再抗告狀所載內容,係就原法院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再抗告人與相對 人為母女,再抗告人雖已逾60歲,然其名下有總價值達新臺 幣(下同)504萬3,536元之25筆共有田地,可為使用收益; 又再抗告人自陳曾借款予其兄、姊,並將所購得之坐落桃園 市○○房地借名登記為相對人所有,是其對兄、姊及相對人有 返還借款及借名登記房地之債權存在,債權價值達6、7百萬 元以上,並未證明其有不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之情事,而 無受扶養之必要。從而,再抗告人依民法第1114條、第1115 條、第1117條規定,請求相對人自民國111年8月17日起按月 給付扶養費3萬0,713元,為無理由等情,指摘為不當,而非 表明原裁定有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事,難認 已合法表明再抗告理由。依上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 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 2 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1-15

TPSV-114-台簡抗-15-2025011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借款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2317號 上 訴 人 呂勇逵 訴訟代理人 陳國文律師 陳律維律師 林德川律師 被 上訴 人 中榮彈簧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信忠 訴訟代理人 陳冠宏律師 蔣昕佑律師 張博皓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 1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1年度上更一字第32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主文第三項關於命上訴人再給付逾美金十五萬元本息,及 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 ㈠上訴人自民國90年間起,請託伊董事即訴外人林信湧向伊所 屬之中榮彈簧集團借款。訴外人馬來西亞中榮彈簧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馬國中榮公司)及伊分別於90年、93年間依序同 意貸與上訴人美金(下同)30萬元、50萬元,並約定按優於 馬來西亞當地銀行利率計算利息。馬國中榮公司扣除手續費 後,於90年5月14日至17日陸續匯款共29萬9,600元至上訴人 指定之上海慧高精密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慧高公司 )帳戶(下稱甲借款);伊則於93年9月8日、29日陸續匯款 20萬元、30萬元至上訴人指定之慧高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臺灣慧高公司)帳戶(下稱乙借款)。  ㈡上訴人於90年9月至12月給付甲借款按週年利率7.92%計算之 利息共4期。嗣上訴人僅就甲借款返還如臺灣高等法院107年 度上字第1481號(下稱前審)判決附表(下稱附表)編號7 所示10萬元,就乙借款則返還如附表編號1至6所示共55萬元 ,經先抵充利息後,尚積欠甲借款本金29萬9,600元及其利 息(還款抵充情形如前審判決附件一)、乙借款本金26萬2, 164元及其利息(還款抵充情形如前審判決附件二)。馬國 中榮公司則於105年10月27日將甲借款債權讓與伊。  ㈢爰依消費借貸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先位一部求為命 上訴人給付40萬元(甲、乙借款本金依序為29萬9,600元、1 0萬0,400元),及其中4萬9,794元自106年2月18日起,其餘 部分自同年11月9日起,按週年利率7.92%(下稱系爭利率) 計算遲延利息之判決。倘甲、乙借款(下合稱2借款)之借 款人非上訴人,而分別係上海慧高公司、臺灣慧高公司,則 備位依民法第478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 1條規定,一部求為:⒈命上訴人及上海慧高公司連帶給付29 萬9,600元,及其中3萬7,346元自106年2月18日起、其餘26 萬2,254元自同年11月9日起,按系爭利率計算遲延利息;⒉ 命臺灣慧高公司給付10萬0,400元,及其中1萬2,448元自106 年2月18日起、其餘8萬7,952元自同年11月9日起,按系爭利 率計算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另贅述)。 二、上訴人辯以:伊兄呂樹泉於擔任上海慧高公司及臺灣慧高公 司法定代理人期間,因公司需資金周轉,經由伊透過林信湧 向馬國中榮公司、被上訴人依序各借得甲、乙借款,均未約 定利息。伊並非借款人,亦未收受任何借款。伊為表誠意, 方於99年9月1日臺灣慧高公司所簽署之聲明書(下稱系爭聲 明書)簽名,並基於道義責任,代償2借款之本金65萬元。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14萬9,600元本金及依法 定利率計算遲延利息之判決,駁回其上訴;另廢棄第一審所 為駁回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25萬0,400元,及依系爭利 率計算遲延利息,暨再給付14萬9,600元依週年利率2.92%計 算遲延利息之判決,命上訴人如數給付,理由如下:  ㈠馬國中榮公司於90年5月14日起至同年月17日止,共匯款29萬 9,600元(即甲借款)至上海慧高公司銀行帳戶;被上訴人 則於93年9月間共匯款50萬元(即乙借款)至臺灣慧高公司 銀行帳戶;上訴人於100年1月3日起至101年10月15日止,共 匯款55萬元至被上訴人帳戶,以清償乙借款;上訴人則於10 3年1月28日匯款10萬元至被上訴人指定之第三人帳戶,以清 償甲借款;馬國中榮公司於105年10月27日出具債權讓與合 約書,將其對上訴人之甲借款暨所從屬權利均讓與被上訴人 ,為兩造所不爭執。  ㈡觀諸上訴人陳述、證人林信湧、林麗珍、蘇明郎、魏明玉證 言、呂樹泉陳稱,系爭聲明書,及林麗珍與蘇明郎於99年12 月間之即時通(下稱即時通)、林麗珍於103年1月間與上海 慧高公司財務部人員馬錦霞間電子郵件內容,參互以察,堪 認上訴人先後向馬國中榮公司、被上訴人借得甲、乙借款, 為該2借款之借款人。至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字第984號 (下稱另案)判決,與2借款為不同之借款,該判決所為借 款人之認定,就本件不生拘束力。  ㈢參酌林信湧於本件及另案之證言、即時通對話,可認上訴人 為2借款時均表示會給付優於馬來西亞當地銀行利率計算之 利息;佐以上訴人於90年5月取得甲借款後,於同年9月至12 月期間連續4個月給付被上訴人利息1,980元,以該借款金額 換算,相當於系爭利率,而依90年間馬來西亞商業銀行借款 利率表,暨兩造不爭執乙借款清償之數額已逾借款本金,益 徵2借款確實有約定利息,且經上訴人以系爭利率計算,給 付4期利息,被上訴人並未表示反對,亦未曾向上訴人請求 給付不足數額之利息,足認兩造就2借款已達成以系爭利率 計算利息之合意。  ㈣稽諸林麗珍證言,系爭聲明書、即時通內容、被上訴人所提 清償明細,均無從認定上訴人已與貸與人達成先抵充原本, 再抵充利息之合意,自應依民法第323條規定,先抵充利息 後抵充原本,是上訴人就甲借款尚欠本金29萬9,600元及前 審判決附件一所示利息;就乙借款則尚欠本金26萬2,164元 及前審判決附件二所示利息。  ㈤從而,被上訴人依消費借貸契約、債權讓與契約法律關係, 一部請求上訴人給付40萬元,及其中4萬9,794元部分自106 年2月18日起,其餘自同年11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系 爭利率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被上訴人先位之 訴既有理由,其備位之訴即無審酌之必要。  四、本院之判斷:    ㈠廢棄發回(即原審命上訴人給付乙借款10萬0,400元,及依系 爭利率計算遲延利息)部分:  ⒈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 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 ,此觀民法第233條第1項規定即明。是借款之貸與人應證明 與借款人已約定高於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始得請求高於法 定利率計付之遲延利息。又認定事實應憑證據,證據之證明 力固由法院依其自由心證斷定之,惟其認定須合於論理法則 ,且與卷內資料相符。查上訴人於90年、93年間分別向馬國 中榮公司、被上訴人借得甲、乙借款,上訴人均向貸與人表 示會給付優於馬來西亞當地銀行利率計算之利息,而依上訴 人於90年9月至12月期間給付甲借款之利息1,980元,換算利 率相當於系爭利率,為原審認定之事實。然甲、乙借款既為 貸與人不同之2借款,上訴人於90年間給付甲借款之利息時 ,兩造間尚未有乙借款之合意,且依證人林信湧證稱:上訴 人所為借款有約定利息,但沒有明確約定多少,只說肯定會 比銀行利息高等語(見一審卷一287至288頁),似見上訴人 於借款之初,雖允諾就2借款均給付高於銀行利率之利息, 然未明確約定利率若干。倘若如此,佐以銀行之利率乃浮動 狀態,何以能以上訴人於90年間所給付甲借款利息換算之系 爭利率,推論3年後始成立之乙借款,亦有以該利率計算利 息之約定?原審未詳查細究,逕將系爭利率據為兩造就乙借 款所約定之利率,進而為不利上訴人之認定,除違反證據、 論理法則外,亦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  ⒉乙借款有無約定利率及利率若干之事實既有未明,本院就乙 借款尚欠金額即無從為法律上之判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 決該部分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被上訴人先位之訴有 無理由,既尚待原審調查審認,其備位之訴應併予移審至原 法院。 ㈡駁回上訴(即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及原審命 上訴人再給付甲借款,共計29萬9,600元,及依系爭利率給 付遲延利息)部分:   原審本於取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合法 認定上訴人為甲借款之借款人,與馬國中榮公司合意以系爭 利率計算利息,上訴人僅為部分清償,經抵充結果,尚欠29 萬9,600元本息,經馬國中榮公司將該債權讓與被上訴人。 從而,被上訴人依消費借貸契約、債權讓與契約法律關係, 請求上訴人如數給付上開本息,為有理由,經核於法並無違 誤。上訴人就此部分聲明廢棄,不能認為有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1-15

TPSV-113-台上-2317-20250115-1

台聲
最高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再審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41號 聲 請 人 胡羅初姬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林秋祝間第三人異議之訴聲請再審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13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聲字第319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 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 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謂已合 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本件 聲請人主張本院113年度台聲字第319號確定裁定有民事訴訟法第 496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13款所定事由,對之聲請再審,經 核其聲請狀內表明之再審理由,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 裁判不服之理由,對於上述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 496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13款規定之具體情事,則未據敘明 ,依上說明,其聲請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5

TPSV-114-台聲-41-2025011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12號 上 訴 人 宗道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宗道公司) 法定代理人 高聚遠 訴訟代理人 陳宏銘律師 上 訴 人 泰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創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萬富 訴訟代理人 蔡侑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13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度重上更一字第73號 ),各自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兩造就原判決關其不利部分,各自提起上訴,雖均以各該部 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等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 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解釋意思表示及契約之職權行使 ,所論斷:兩造於民國105年6月14日簽立系爭契約,由宗道 公司概括承受原承包商向泰創公司承攬之系爭工程,追加減 後契約總價新臺幣(下同)5,467萬3,500元,其中90%工程 款按月估驗請領,所餘10%保留至驗收結算後1次給付,工程 尾款(含驗收款)以「正式驗收合格」及「辦妥保固保證」 之不確定事實發生為清償期。泰創公司並無顯無能力支付工 程款或遲延付款情事,宗道公司依系爭契約第30條第2項第1 .3款約定或類推適用民法第254條規定終止契約,均不生效 力。惟宗道公司經泰創公司催告應於106年1月10日前完成系 爭17個工項後,即在系爭工程仍未完竣之106年1月11日擅自 退場而未再施作,自屬可歸責於宗道公司之事由,無故停工 3日以上。泰創公司於同年月26日,依系爭契約第30條第1項 第1.5款約定終止契約,自非無據。系爭工程嗣由泰創公司 另外僱工完成,並正式驗收合格,工程尾款所繫之前開不確 定事實,已確定不能由宗道公司完成,應認清償期業已屆至 。衡諸宗道公司就系爭契約終止時完成之工作,尚可請求估 驗款、保留款及系爭期間承攬報酬等工程款共1,537萬2,806 元;泰創公司於宗道公司退場前,曾代付點工及材料費用1, 131萬4,462元,並為完成系爭工程另行僱工施作,以致增加 支出工程款287萬5,530元,且斟酌系爭契約終止前宗道公司 施工逾期26日、累計完成工程82%、泰創公司所受損害等情 狀,依系爭契約第25條第3款約定,按日扣罰以契約總價千 分之4計算之懲罰性違約金尚屬過高,應以不超過千分之1計 罰140萬元為適當。泰創公司以其上開合計1,558萬9,992元 債權,與宗道公司前揭1,537萬2,806元工程款債權抵銷後, 宗道公司已無餘款可得請求,至泰創公司超過上開範圍之抵 銷、扣款抗辯,則無可採。從而,宗道公司依系爭契約第7 條第2款、第3款約定及民法承攬之法律關係,請求泰創公司 給付484萬8,289元本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情,指摘為 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或違背 論理、經驗、證據法則或違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 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 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等上 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就其誤寫宗道公司可請求工程款金 額,已另為裁定更正。判決所載第12期估驗款591萬7,785元 (含稅621萬3,674元),乃該期90%之工程款,稅後690萬4, 083元則為該期100%款項,兩者並無矛盾,據此計算10%驗收 保留款69萬0,408元,即無錯誤;依職權所為酌減懲罰性違 約金之判斷,亦未顯然違反公平正義原則,且就其他未詳載 部分,說明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用證據,於判決結果無礙 ,不逐一論列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兩造各就上開事項 所為之指摘,容有誤會。均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區 衿 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15

TPSV-113-台上-2312-2025011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65號 上 訴 人 王惠民 訴訟代理人 李文平律師 湯文章律師 被 上訴 人 王桂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 30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3年度重上更二 字第1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兩造於民國97年4月16日簽 訂系爭買賣契約,由上訴人以新臺幣(下同)2,880萬元( 下稱原價),向被上訴人買受系爭110-2地號土地及其上尚 未取得使用執照(下稱使照)之建物(下就該土地及建物合 稱系爭不動產),約定價金分3期給付,上訴人已給付簽約 金1,200萬元(下稱簽約金),第2期款180萬元則約定於同 年8月31日使照核發時給付,餘款於同年10月30日前向銀行 貸款支付。嗣因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究為生態保護用地或農牧 用地之疑義,經花蓮縣政府通知停工、暫緩核發使照,兩造 因此於同年10月31日合意解除系爭買賣契約,由被上訴人簽 發6張支票以退還簽約金(最後發票日為98年3月30日),並 因而補償上訴人60萬元(下稱補償金);另約定如於98年3 月30日前,核發使照之條件成就,上訴人可依原價與被上訴 人簽訂新買賣契約,買受系爭不動產,繼續履行合約,則無 補償金之賠償(下就該約定稱系爭補充契約)。又被上訴人 於98年3月30日後,雖同意延展使照取得之期限至100年3月3 0日,惟該建物於上開期限末日仍未取得使照,因上開條件 未於期限內成就,上訴人無從依系爭補充契約請求被上訴人 依原價與其訂立新買賣契約,原買賣契約無從繼續履行。從 而,上訴人請求確認系爭補充契約法律關係存在,即無理由 ,不應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未 論斷,或違法、違反證據、論理、經驗法則,而非表明依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 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 ,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 證據之結果,就本件所涉爭點,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 俱已說明心證之所由得,對其餘無礙判決結果而未詳載部分 ,亦表明不逐一論駁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又兩造已就 系爭補充契約之真意為何,各自攻防,原審無再行使闡明權 之必要,亦無認作主張之情,上訴人就此指摘原判決違反民 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及違反辯論主義,不無誤會。均附 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1-15

TPSV-114-台上-65-20250115-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台上字第2835號 上 訴 人 陳素珠 訴訟代理人 張晉豪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俊志 鄭俊廷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方南山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2年8月2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24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 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鄭俊廷所有門牌為新北市○○區 ○○街00號1樓建物,由被上訴人陳俊志管理,並出租予訴外 人張百榮。本件火災係因張百榮於該建物內放置系爭冰箱溫 控裝置主機板疑過熱或接觸不良,引燃附近木質天花板等可 燃物而發生,非該建物電線管路設備欠缺安全性導致電線短 路走火。則上訴人就其所有同街00號建物因本件火災毀損, 請求被上訴人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為無理由等情,指 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 違法,違反經驗法則,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 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 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5

TPSV-112-台上-2835-20250115-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分割遺產(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893號 抗 告 人 邱荷晴 邱培倫 邱裕仁 邱詩芩 兼 上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邱裕賓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黃永盛等間請求分割遺產(核定訴訟標的 價額)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6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裁定(111年度重家上字第1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及命抗告人補繳第二、三審裁判費 部分廢棄,應由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更為裁定。 理 由 一、抗告人邱荷晴已於民國112年1月1日(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 條之1第2項規定,自該日起為成年)、邱培倫於113年7月11 日成年,其等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先 予敘明。 二、抗告人邱裕仁、邱裕賓為先位原告(該2人下稱先位原告), 邱荷晴、邱培倫、邱詩芩為備位原告(該3人下稱備位原告) ,以相對人為被告,向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下稱第一 審法院)起訴,分別請求判決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一、 二備位之訴聲明所示(先位之訴部分未繫屬本院,茲不贅述 )。經第一審法院駁回先位原告之訴,判准備位原告之訴。 抗告人及相對人均不服,提起上訴,嗣於原法院審理中,抗 告人均追加請求協同辦理繼承登記及分割遺產,先位原告聲 明如附表一上訴聲明欄㈣至㈥、備位原告聲明如附表二上訴聲 明欄㈡至㈣所示。原法院駁回先位原告上訴,維持第一審法院 所為准備位原告之訴之判決,另命相對人協同辦理公同共有 繼承登記,及為如附表三所示之方法分割遺產。抗告人不服 ,提起第三審上訴。原法院以:本件先、備位原告之訴,上 訴利益之訴訟標的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即依先位原告 於附表一上訴聲明欄中備位之訴聲明核定。又先位原告起訴 及上訴後追加之聲明部分,其目的均在滿足其附表一上訴聲 明欄中聲明㈤、㈥之分割遺產及扣減請求,該等聲明訴訟目的 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依終局 標的即上開聲明㈤、㈥之價額定之。依抗告人主張之被繼承人 黃再居所遺如附表三所示遺產於追加起訴時之總價額新臺幣 (下同) 2億4,333萬4,607元,按先位原告之特留分比例合計 1/12〔(1/24)×2]計算,核定其訴訟標的價額為2,027萬7,884 元,應徵第二、三審裁判費各28萬5,696元,並命抗告人如 數繳納第三審裁判費,及補繳第二審裁判費2萬3,628元。抗 告人對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不服,提起抗告到院。 三、按計算上訴利益,應就上訴聲明範圍內之訴訟標的,以起訴 時之價額核定之。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 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以一訴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 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當事人不服法院所為訴訟 標的價額之核定,提起抗告,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 ,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4項、第 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1第4項規定自明 。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 用之。查先位原告請求確認其等對被繼承人黃再居遺產各有 1/24之特留分存在,部分相對人應塗銷黃再居部分遺產之遺 囑繼承登記、遺贈登記、協同辦理繼承登記,及分割黃再居 遺產。惟黃再居遺產中之如附表三編號31至35部分,既經兩 造合意不分割,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最高者,應為先位原告 請求之確認其等對被繼承人黃再居遺產各有1/24之特留分存 在部分。又特留分,依民法第1224條規定,由依第1173條算 定之應繼財產中,除去債務額算定之。兩造不爭執黃再居遺 產應扣除債務額即相對人黃永盛、黃永芳、陳妍婷已墊付之 遺產稅及地價稅共2,787萬0,231元,而黃再居生前債務2,03 6萬6,665元,復為原法院所認定(原判決7、8、23頁),則能 否逕以先位原告主張之黃再居積極遺產2億4,333萬4,607元 為基準算定特留分之價額,而未扣除上開稅費及債務額?即 滋疑義。乃原法院未察,未先扣除黃再居之債務,即核定抗 告人上訴第二、三審之訴訟標的價額,並命補繳第二、三審 裁判費,自有可議。抗告論旨,指摘原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 的價額部分為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爰將該部分及原 裁定關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併予廢棄,由原法院重為核定。 又抗告人已依原裁定所命補繳第二、三審裁判費,而依重為 核定之訴訟標的價額計算,倘抗告人已有溢繳,即應依職權 發還。案經發回,宜併注意及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9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陳 麗 玲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2025-01-08

TPSV-113-台抗-893-202501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