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筱寧

共找到 210 筆結果(第 61-70 筆)

侵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性自主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侵訴字第10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坤銘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34825號、第3901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起訴書所載(詳附件)。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 法第303條第1款定有明文。又所謂「起訴」者,係指案件繫 屬於法院之日而言(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90年 度台非字第368號判決意旨參照)。而刑事訴訟係對於特定 被告之特定犯罪事實所進行之程序,被告在刑事訴訟上具有 為訴訟主體及訴訟客體之地位,不僅是刑事訴訟之當事人, 更為訴訟程序之對象。如於檢察官偵查中,被告死亡,依刑 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之規定,檢察官應為不起訴之處分( 職權不起訴),以終結其偵查程序。如於法院審理中,被告 死亡者,法院始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之規定為不受理 之判決,以終結其訴訟關係。倘檢察官偵查時,被告業已死 亡,而檢察官仍向該管法院起訴者,因檢察官提出起訴書於 管轄法院產生訴訟繫屬時,該被告早已死亡,訴訟主體業已 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並不發生,其起訴程序違背規定 至明,此際法院即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規定,判決 不受理,始符法意。又刑事訴訟法第303條之判決,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同法第307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許坤銘涉犯刑法第228條第1、2項之利用權勢性 交罪嫌,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結起訴,並於民國 113年12月24日繫屬本院等情,有該署113年12月24日北檢力 日113偵34825字第1139130482號函上之本院收狀戳(見本院 卷第5頁)附卷為憑,惟被告業於本案繫屬前之113年12月23 日死亡,此有全戶戶籍資料(見本院卷第57頁)在卷可佐。 是以,檢察官提起本件公訴繫屬於本院前,被告既已死亡, 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本案起訴自屬程序違背規定,爰不經 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附件: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9017號起訴書。

2025-02-07

TPDM-113-侵訴-109-202502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參與訴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3號 聲 請 人 啟富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監 察 人 羅明華 訴訟代理人 施宣旭律師 翁栢垚律師 相 對 人 林淑娟 訴訟代理人 李文中律師 楊立行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相對人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件(113年度訴字第871 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13年度重附民字第120號),並 聲請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登記,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民事聲請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登記狀所載( 如附件)。 二、按訴訟標的基於物權關係,且其權利或標的物之取得、設定 、喪失或變更,依法應登記者,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原告得聲請受訴法院以裁定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民 事訴訟法第254條第5項固有明文。惟附帶民事訴訟於移送民 事庭前之訴訟行為,準用關於刑事訴訟之規定;附帶民事訴 訟,除刑事訴訟法第491條各款所規定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 定外,在刑事庭審理中,並不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此觀 刑事訴訟法第490條前段、第491條之規定自明。 三、經查,聲請人因相對人林淑娟為被告之違反商業會計法等案 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以113年度重附民字第1 20號受理在案等情,固經本院調閱前揭卷宗查核無訛,然刑 事附帶民事程序並無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登記之相關規定, 揆諸前揭說明,亦無相關規定可以準用,是本件聲請,於法 無據,而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依刑事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顏嘉漢                   法 官 張谷瑛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嘉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6

TPDM-114-聲-53-2025020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8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星翰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及移送併辦(113年 度偵字第28164號、第33132號、第33879號),本院判決如下: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追加起訴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如附件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 字第28164號、第33132號、第33879號追加起訴暨併辦意旨 書所載。 二、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 誣告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判決,且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同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亦分別定有明文。 故追加起訴應限於在第一審辯論終結以前始得為之,違反此 項規定而追加起訴者,其程序即於法不合。 三、經查,檢察官以被告涉犯上開追加起訴意旨之犯罪事實(即 附件附表一編號1、3、4、5、6、8、9、10、11、12、13部 分,追加意旨誤載為除附表二編號2、7外之部分,顯有誤會 ,本院逕予更正),與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 3年度偵字第13369號、第14034號、第14035號、第15223號 、第16080號、第21107號、第24034號、第25296號,113年 度少連偵字第163號起訴,而由本院以113年度原訴字第51號 審理之被告涉犯偽造文書等案件(下稱前案),具有一人犯 數罪之相牽連關係而向本院追加起訴。惟前案被告所犯前揭 被訴案件,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 並已於113年12月11日宣判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可稽,而檢察官所為本案追加起訴,係於114年1月15 日始繫屬本院,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4年1月14日北檢力 崑113偵28164字第1149003932號函及其上所蓋之本院收文戳 章可查,足認本案追加起訴係於前案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後 所為,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本案追加起訴之程序顯然於法有 違,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至移送併辦部分(即附件附表一編號2、7部分,併辦意旨誤 載為附表二編號2、7,本院逕予更正),臺灣臺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上開追加起訴暨併辦意旨書移送本案併案審理之 犯罪事實,認與前案審理之犯罪事實均是相同被害人,屬同 一案件,而移送本院併案審理,然因前述併辦部分係於114 年1月15日繫屬本院,即係於113年11月12日前案言詞辯論終 結後所為,有前案113年11月12日審判筆錄、本院113年度原 訴字第51號刑事判決及上開台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收狀戳章等(見本院114年度訴字80號卷第22頁)附卷可查, 則該併辦部分屬本院未及審酌之範圍,自應退由檢察官另行 處理,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雅詩追加起訴暨併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附件: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28164號、第33132號、第33879號追加起訴暨併辦意旨書。

2025-02-04

TPDM-114-訴-80-202502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1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熊美意 指定辯護人 諶亦蕙律師(法扶律師) 具 保 人 王佳榮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佳榮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貳萬元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理 由 一、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前項規定,於檢察官依 第93條第3項但書命具保者,準用之;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 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 2項及第119條之1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第118條第1項之沒 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亦 有明定。 二、經查: ㈠、被告熊美意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訊問後,指定保證金額為新臺幣2萬元,具保 人王佳榮如數繳納現金後,被告業經釋放,此有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民國113年3月6日訊問筆錄(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9162號卷[下稱偵卷]第203至206頁)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被告具保責付辦理程序單(偵卷第20 9頁)、暫收訴訟案款臨時收據(偵卷第210頁)、國庫存款 收款書(偵卷第211頁)在卷可稽。又被告因前揭案件經檢 察官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718號案件審理中 ,然本院113年12月9日審判期日之傳票,經本院交由郵務機 關送達被告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號8樓之29之住所、 位於臺北市○○區○○路000巷0號之居所,並均因未獲會晤被告 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遂分別於113年11 月8日及同年月7日寄存於轄區派出所,且被告於上揭審判期 日並無在監在押致不能到庭之情形,卻無正當理由未到庭, 經本院自行拘提並囑託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代為拘提,仍拘 提無著等節,有本院送達證書(本院113年度訴字第718號卷 [下稱本院卷]第247至249頁)、本院刑事報到單(本院卷第 283頁)、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本院卷第365頁)、臺灣士 林地方檢察署114年1月9日士檢迺氣113助2330字第11490015 29號函暨所附檢察官拘票、拘提報告書及拘提現場照片(本 院卷第399、402、405至408頁)、本院拘票及拘提報告書( 本院卷第415至419頁)附卷可參。是綜合上情,堪認被告顯 已逃匿。 ㈡、又本院於上開審判期日前,曾通知具保人應督促被告到庭, 而上開通知經本院交由郵務機關送達具保人位於臺北市○○區 ○○路000巷00號2樓之住所,因未獲會晤具保人本人,亦無受 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遂於113年11月7日寄存於轄區派 出所,且具保人於上開通知發生合法送達效力時,並未在監 在押,此有本院送達證書(本院卷第255頁)、法院在監在 押簡列表(本院卷第429頁)存卷可憑,足認具保人經合法 通知後,仍未督促被告到庭。 ㈢、綜上,被告既已逃匿,則揆諸前揭規定,自應將具保人繳納 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張谷瑛                   法 官 黃柏家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瑩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2025-02-03

TPDM-113-訴-718-20250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彥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4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陳彥廷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彥廷因詐欺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  ㈠本案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罪刑,均分別確定在案,又如附表編號2所各罪,其 犯罪行為時間在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前,且本院為 本案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有各該判 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檢察官聲請就附表所示 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法益侵害類型均係詐欺案件,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綜衡受刑人所犯各罪情節、犯行嚴重 性,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貫徹罪責相當原則、比例原則 、定應執行刑內外部界限等事項,暨本院徵詢受刑人對本案 定刑之意見,受刑人並未回覆等情,綜合對受刑人所犯數罪 為整體非難評價後,爰裁定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王筱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婉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附表:

2025-01-24

TPDM-114-聲-35-20250124-1

單禁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60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NGUYEN VAN QUANG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違禁物(113年度聲沒字第21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NGUYEN VAN QUANG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案件,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以112 年度毒偵緝字第100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惟扣案如附表所 示之物均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係屬違禁物,爰依法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且得單獨宣告   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查   獲之第一、二級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   燬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涉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北地檢署檢 察官以112年度毒偵緝字第100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有 該案不起訴處分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而扣案如附 表所示之物,係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所規定之第 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鑑定書1紙附 卷可憑(見毒偵卷第127頁),均為違禁物無訛,本案聲請 單獨宣告沒收銷燬,核無不合,應予准許。至附表所示毒品 之外包裝袋,因包覆毒品,其上留有該毒品之殘渣,衡情自 難與之剝離,且無析離之實益與必要,就該外包裝袋應併予 宣告沒收銷燬之;另送鑑耗損部分,既已滅失,自無庸宣告 沒收銷燬,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王筱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婉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 鑑定結果 1 白色透明晶體7包(含包裝袋7只) 1.總淨重2.35公克,驗餘總淨重2.32公克。 2.檢出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2025-01-24

TPDM-113-單禁沒-603-20250124-1

交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簡上字第10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羅彥富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9月 16日所為之113年度交簡字第1101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案號:113年度撤緩偵字第82號),提起上訴,本院管 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羅彥富緩刑貳年,並應於本判決確定日起壹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 幣壹拾萬元。   事實及理由 一、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對於簡易判決 不服而上訴者,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亦有 明文。經查,上訴人即被告羅彥富因不服本院第一審刑事簡 易判決而提起上訴,僅針對其量刑及緩刑宣告部分,此有刑 事上訴理由狀等在卷可佐,故本案上訴範圍僅及於原判決關 於刑之部分,不及於犯罪事實及論罪部分,並引用本院第一 審刑事簡易判決記載之犯罪事實、證據及理由(如附件)。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我如果受有期徒刑宣告可能影響工作, 請為緩刑宣告,願支付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下之公益捐 作為緩刑負擔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量刑輕重,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 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 失入情形,自不得指為不當或違法;且在同一犯罪事實與 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量定之刑, 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 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  (二)原審審酌被告酒後駕駛自小客車,所生危險程度超過酒後騎乘機車,為警酒測時之吐氣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51毫克而情節非微,本無酒駕前科之素行,於警詢及偵查中俱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2萬元,並諭知以1000元折算1日之易科罰金及易服勞役折算標準,已具體說明量刑理由,核無逾越法定刑度或濫用自由裁量權限之違法或不當情事,本院自應予以尊重並維持。被告主張原審量刑不當,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此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其因一時失慮偶罹刑典, 犯後坦承犯行,勇於面對己身錯誤,堪信確有悔悟之心, 本院認被告經此偵審程序及前開罪刑宣告,當知所警惕, 應無再犯之虞,因認其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 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予以宣告緩刑2年。復為促 其記取教訓,並參酌檢察官及被告之意見,爰依刑法第74 條第2項第4款規定,命其應自判決確定之日起1年內,向 公庫支付10萬元,倘被告違反上開所定負擔情節重大,足 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 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得撤銷緩刑之宣告, 併予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3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4款,判決如主文 。 本案經檢察官謝仁豪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由檢察官凃永欽到庭執 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顏嘉漢                    法 官 張谷瑛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嘉琪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2   月  3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2025-01-23

TPDM-113-交簡上-107-202501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6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玉勤 選任辯護人 彭韻婷律師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調偵 字第135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民國一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改行簡式審判程序之裁定應予撤 銷。   理 由 一、本案被告張玉勤因偽造文書等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 月26日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765號卷第41頁)。茲因認不宜行簡式審判程序, 原裁定應予撤銷。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張谷瑛                   法 官 黃柏家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蘇瑩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2025-01-23

TPDM-113-訴-765-20250123-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竊盜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680號 原 告 謝宗霖 被 告 張閔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本院113年度易緝字第9號),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 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PDM-113-附民-1680-20250122-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竊盜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300號 原 告 鍾心昀 被 告 張閔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本院113年度易字第567號),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因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 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PDM-113-附民-1300-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