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移轉管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51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陳景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更生及清算事件專屬債務人住所地或居所地之地方法院管 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5條第1項定有 明文。次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 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 條第1項定有明文。前開規定,依消債條例第15條之規定, 於更生程序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於聲請更生時,係將戶籍設於彰化縣○○鎮 ○○○街00號,而其所提出之聲請狀上所載地址,亦為上開戶 籍址,此有聲請人之更生聲請狀及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資料 附卷可參。本院並已於民國114年3月3日裁定命聲請人說明 何以要向本院提起更生之聲請及補正其他事項,惟聲請人雖 於114年3月17日提出陳報狀補正本院命補之其他事項,但仍 未就本院何以有管轄權一事為說明,且聲請人於該陳報狀上 所載之地址,仍為上開戶籍址,故應認聲請人之住所地或居 所地並不在本院所轄區域內,聲請人之住所地應即為上開戶 籍址。是以,依消債條例第5條第1項之規定,本件自應由聲 請人之住所地法院即臺灣彰化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從而, 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更生,顯係違誤,爰依職權移轉管轄。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卉妤

2025-03-27

TYDV-114-消債更-151-20250327-2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除字第71號 聲 請 人 劉嘉欣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股票無效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因不慎遺失如附表所示股票5紙(下合稱 系爭股票),經本院113年度司催字第320號裁定公示催告在 案,並已於民國113年12月9日公告於本院網站。現因申報權 利期間已滿,並無任何人依法主張權利,可見系爭股票確為 伊所遺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45條規定,聲請本院為除權 判決等語。 二、按法院受理公示催告之聲請後,應依職權調查其一般之訴訟 要件是否具備,諸如管轄之有無,聲請之程式及能力代理權 之是否欠缺,次應調查法律所定公示催告要件是否具備,若 認其要件有欠缺者,應以裁定駁回其聲請。又法院縱經裁定 准許公示催告,就除權判決之聲請為裁判前,仍得依職權為 必要之調查,民事訴訟法第546條定有明文,上揭規定乃以 除權判決足使受催告不特定之相對人,受失權之不利益,但 在公示催告所定期間內無人申報權利者,相對人無參與辯論 之機會,為保護受催告相對人之利益計,故課法院依職權調 查之義務,是法院就除權判決之聲請為裁判前,對於聲請除 權判決及前此聲請公示催告所應具備要件之一切事實及證據 ,均應依職權調查之。經調查之結果,如認公示催告之聲請 為不應准許者,得為與准許公示催告裁定相異之判斷,不受 前此准許公示催告裁定之拘束。是以,本件聲請人雖已就系 爭股票聲請公示催告,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320號裁定 准許公示催告及公告於本院網站,此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 公示催告卷核閱無誤,並有本院網站公告附卷足參(本院卷 第15至17頁),然為除權判決之法院仍應就聲請人是否具備 聲請公示催告之要件為判斷。 三、次按公示催告,由證券所載履行地之法院管轄;如未載履行 地者,由證券發行人為被告時,依第一條或第二條規定有管 轄權之法院管轄。又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 體之訴訟,由其主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民 事訴訟法第557條前段、中段及第2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上開管轄之規定衡其性質,應解為專屬管轄,此項法院管轄 之程序要件如有欠缺,依上說明,法院即應駁回公示催告之 聲請,惟如經無管轄權之法院誤予准許公示催告,法院就除 權判決之聲請,仍得與准許公示催告裁定為相異之判斷,不 受前此准許公示催告裁定之拘束。查系爭股票之發行公司為 中國農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農民銀行),農民銀行於95 年間與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庫銀行)合併 ,農民銀行解散,合庫銀行為存續公司,嗣於100年12月1日 因成立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庫金控),合 庫金控為合庫銀行持股100%之單一股東,系爭股票轉換為合 庫金控之股份,而合作金控所在地為臺北市○○區○○○路○號22 5號17、19樓等情,有本院113年度司催字第320號卷所附中 國農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務代理人元大證券(股)公司股 務代理部110年8月30日元證股(掛)字第110739246號證券掛 失通知函影本可參,以及本院依職權查調之合庫金控、合庫 銀行、農民銀行之公司基本資料、經濟部95年5月1日經授商 字第09501072200號函、農民銀行變更登記表及合庫銀行網 站歷史沿革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1、25、39、39至49頁), 足認系爭股票發行公司即合庫金控非在本院轄區,而在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之轄區,依前開規定,本院即 無管轄權。聲請人誤向本院聲請公示催告,自始即非合法, 本院司法事務官本應裁定移轉管轄,卻誤以113年度司催字 第320號裁定准予公示催告,惟依前開說明,此項公示催告 因不合法而不能發生效力,證券持有人亦不因未向無管轄權 之本院提出支票而喪失權利。 四、另按公示催告之作用,旨在催告不特定之相對人申報權利, 法院在公示催告內自應將此項權利之名稱、種類、品質、金 額或數量等項為詳實記載,俾使利害關係人得知後,得據以 申報權利,倘公示催告之公告內容有所欠缺,無從認知權利 內容,或與實際權利內容不符,自不得認已踐行公示催告之 程序。查系爭股票上所載之發行公司名稱既為「中國農民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不特定相對人若有取得系爭股票者,其 等依股票之記載形式觀察所見者乃農民銀行發行之股票,無 從逕自聯想與聲請人所指之合庫金控發行之股票為同一股票 ,是聲請人聲請公示催告時仍應按系爭股票上記載之發行公 司即農民銀行聲請公示催告,聲請人卻以其發行公司為合庫 金控而據以聲請公示催告,與系爭股票本身之記載內容不符 ,亦不生公告之效力。 五、從而,關於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程序,需經二階段:第 一階段為公示催告,第二階段為除權判決,法院必須先為公 示催告後,始得進行除權判決。本院113年度司催字第320號 裁定既因不合法而不發生效力,公示催告程序並未完成,聲 請人自無從請求本院進行後階段之除權判決,是聲請人就系 爭股票向本院聲請除權判決,於法未合,應予駁回。又聲請 人應就系爭股票按系爭股票所記載之發行公司名稱另向臺北 地院聲請公示催告程序,並於申報權利之期間已滿後3個月 內,再向該院聲請為除權判決,始屬正途,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聲請人之聲請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47條、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許慧如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71號 編號 發  行  公  司 股 票 號 碼 種類 張數 股數 1 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3ND-00157737-1 股票 1 1000 2 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3ND-00157738-3 股票 1 1000 3 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003594-0 股票 1 400 4 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8NX-00014990-2 股票 1 768 5 合作金庫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9NX-00019935-9 股票 1 158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榮志

2025-03-26

CTDV-114-除-71-20250326-1

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376號 原 告 張書豪 地址詳卷 被 告 陳凱翔 地址詳卷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管轄錯誤,移送於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事實及理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向刑事訴訟繫屬之法院為之,刑事 訴訟繫屬於第一審法院,附帶民事訴訟即由受理刑事訴訟之 第一審法院管轄;刑事訴訟繫屬於第二審法院,附帶民事訴 訟即由受理刑事訴訟之第二審法院管轄。附帶民事訴訟並無 獨立之管轄法院,其管轄常隨刑事訴訟而轉移,故刑事訴訟 法第489條規定,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條至第 10條合併審判,及指定或移轉管轄之裁定者,視為就附帶民 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就刑事訴訟諭知管轄錯誤,及移送該 案件者,應併就附帶民事訴訟,為同一之諭知,以貫徹附帶 之本旨(最高法院90年度第5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所附研究意 見參照)。次按附帶民事訴訟除本編有特別規定外,準用關 於刑事訴訟之規定。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錯誤之判 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刑事訴訟法第490條前段 、第304條分別定有明文。是以,對刑事被告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誤向非刑事訴訟繫屬之法院提起,該法院即無管轄權 ,應諭知管轄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即該 刑事訴訟繫屬之法院。 二、經查,被告陳凱翔因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29234號提起公訴,並於114年1月23日 繫屬於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現由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4年 度審金訴字第263號審理中,有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 原告對被告所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自應向刑事訴訟繫屬之 法院即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提起,原告誤向本院提起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揆諸前揭說明及法律規定,即有未合,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管轄錯誤之判決,並移送於該管之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審理。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490條前段、第304條、第307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黃建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欣妍

2025-03-26

KSDM-114-附民-376-20250326-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588號 聲 請 人 A01 A02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理 由 一、按關於拋棄繼承事件,專屬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 管轄。次按法院受理家事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屬其管轄者, 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 其管轄法院。家事事件法第127 條及第6 條第1 項本文定有 明文。故法院於受理拋棄繼承事件認無管轄權時,得依職權 或依聲請移轉管轄。 二、查本件被繼承人甲○○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死亡,被繼承人 甲○○生前最後設籍地為○○市○○區○○路00號00樓之0,有被繼 承人甲○○之除戶戶籍謄本附卷可稽,是依首揭法條規定,本 件自應由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管轄。玆聲請人向無管轄 權之本院聲請拋棄繼承,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 該管轄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鄭明玉

2025-03-26

SLDV-114-司繼-588-20250326-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7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意惠 被 告 宇崴精密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張家豪 被 告 張明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 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 亦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所以規定當事人得合意定管轄法 院,乃因法定管轄規定於實際上常造成當事人諸多不便,故 為尊重當事人之程序選擇權,兼顧當事人實行訴訟之便利, 於無礙公益上特別考量所作管轄之規定(如專屬管轄之規定 )下,特容許當事人得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上開規定之 立法意旨既係為便利當事人實行訴訟而設,則兩造於起訴前 合意指定之管轄法院,必須限於一定之法院,始能謂係便利 當事人實行訴訟,如當事人一造以定型化契約廣泛將不特定 多數第一審法院定為合意管轄之法院,用與他造當事人簽訂 契約,即與合意管轄之立法意旨有悖;是當事人合意定數管 轄法院時,雖非法所不許,然亦應限於特定之一個或數個法 院,如合意泛指當事人一造得向不特定多數法院起訴,自為 法所不許(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139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本件原告固主張依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約暨總約定書(下稱 系爭授信約定書)第34條之約定,雙方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 院云云;然依原告提出之系爭授信約定書第34條係記載:「 …。立約人因本約定致涉訟時,合意以貴行總行所在地之地 方法院或貸放分行所在地之地方法院或臺灣地方法院為第一 審管轄法院…」,依前開記載顯指得在包括本院在內之臺灣 地方法院擇一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而原告銀行為一全國性知 名銀行,於全國各地均設有分支機構,如依前開約定條款之 約定,則原告得依其意思於全國各地方任選一地方法院起訴 ,依前項說明,尚不能認為兩造已有合意限於一定之法院為 第一審管轄法院,該合意管轄約定,與民事訴訟法第24條意 旨有悖,應屬無效。再查,本件原告係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以及連帶保證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負連帶給付責任,而本件 被告宇崴精密有限公司營業所地址設於「嘉義市」;而被告 兼宇崴精密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張家豪及被告張明瑶之住所 及戶籍地均相同位在「嘉義縣民雄鄉」等情,分別為本件起 訴狀所載明(見本院卷第12頁)、被告宇崴精密有限公司之 變更登記表及被告兼法定代理人張家豪及被告張明瑶之個人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按(見限制閱覽卷內),是被告宇 崴精密有限公司之營業所以及被告兼法定代理人張家豪及被 告張明瑶之住所均非本院管轄範圍,依上開規定及說明,依 職權將本件移轉管轄至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方鴻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傅郁翔

2025-03-26

SLDV-114-訴-170-20250326-1

勞專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專調字第8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陳靖寰 代 理 人 鍾安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台鋼運動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炯棻 訴訟代理人 魏薇律師 魏鏮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勞動事件,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1項第2款、第4款、 第5款所定情形之一、或因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所生爭議 者外,於起訴前,應經法院行勞動調解程序;前項事件當事 人逕向法院起訴者,視為調解之聲請。調解之聲請不合法者 ,勞動法庭之法官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聲請勞動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0所定額數繳納聲請費;以起訴視為調解之聲請而有前項 第2款應以裁定駁回之情形者,應改分為勞動訴訟事件後,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規定,駁回原告之訴。勞動事件 法第16條第1項、第2項、第22條第1項、勞動事件審理細則 第15條第1項、第18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聲請人 (即原告)起訴請求相對人(即被告)履行契約係基於勞動契約 所生民事上權利義務之爭議,屬勞動事件法第2條第1項第1 款所列勞動事件,因未有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1項第2款、 第4款、第5款所定情形之一,亦非因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 所生爭議者,依上開規定,其起訴視為調解之聲請,先予敘 明之。 二、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又法律之所以規定當事人得合意定管轄法院,乃 係因法定管轄規定實際上常造成當事人諸多不便,若無公益 上之特別考量(例如專屬管轄之規定),為兼顧當事人實行 訴訟之方便,自應容許當事人得合意約定第一審管轄法院, 此亦係當事人程序選擇權之具體表現。而按所謂管轄之合意 係指當事人兩造所為定管轄法院之意思表示合致而言,構成 此項合意之意思表示,或為明示或為默視均無不可。定此合 意之處所,或在訴訟外為之,或在訴訟中為之,亦無所問。 定此合意之時期,得於起訴前或訴訟繫屬中(參吳明軒著, 民事訴訟法上冊,民國105年9月修訂11版,第84頁)。蓋若 當事人約定管轄法院符合其等彼此之利益,且未造成公益之 侵害,基於當事人係民事程序主體,自應尊重其等對程序選 擇之權利,而應肯認其等得再合意約定管轄法院,並由原繫 屬法院依職權或依聲請移送案件於約定之管轄法院。   三、聲請意旨略以:兩造於訴訟繫屬後,合意定第一審法院由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爰聲請將本件訴訟移送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等語。 四、經查,兩造於本院尚未進行實體審理前,具狀表示合意由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有聲請移轉管轄狀及本 院電話紀錄在卷可參(卷第101-107頁),經本院審諸於起訴 後兩造既合意另定管轄法院,就可能隨伴發生之程序上利益 或不利益之程度應已充分權衡,及就其所受便利行使防禦權 而提出攻擊防禦之內容亦有所評估,基於當事人程序選擇權 原則,本應尊重之。是本件依兩造聲請移送渠等於再合意之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除有利於兩造應訴之攻防,亦無害於公 益,基於尊重當事人程序選擇權之原則,本院自應受渠等於 訴訟繫屬後再合意約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之拘束,依兩造之聲請將本件移送於兩造合意管轄之該管法 院。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田玉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黃紹齊

2025-03-26

TNDV-114-勞專調-8-20250326-2

馬小
馬公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馬小字第19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被 告 郭凱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 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 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 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者,於其預定用於同類 契約之條款,約定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時,不適用同法第 24條以當事人合意定管轄法院之規定,同法第436條之9亦有 明文規定。 二、經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48,445元,屬小額事件, 原告為法人,且本件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之約款,顯屬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此有原告所提信用 貸款契約書存卷可稽,又本件起訴時,被告籍設屏東縣,此 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按。揆諸前開規定,本 件無合意管轄之適用,應由被告住所地之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 將本件移轉管轄至上開法院,以茲適法。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馬公簡易庭               法 官  費品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澎湖縣馬公市 西文澳310號)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杜依玹

2025-03-26

MKEV-114-馬小-19-20250326-1

屏小
屏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屏小字第8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潘仲瀅 相 對 人 即 原 告 香港商世界健身事業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柯約翰 訴訟代理人 沈冠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聲請移轉管轄,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提供之定型化契約中,合意 定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然聲請人現居於彰化縣○○市○○路 000巷00○0號,聲請人非法人或商人,路途遙遠,多有不便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項之規定,聲請移轉至臺灣彰 化地方法院等語。 二、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之法院不能 行使職權者,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訴之原因事實發生於 被告居所地者,亦得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 1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聲請人住本院所管轄之屏東縣屏東市 忠信18號,本院據前揭規定有管轄權。至聲請人主張應以其 居所地之法院管轄等語,本案訴之原因事實非發生於其居所 地乙節,有離職申請書、新人見習專業課程-本館訓練完成 確認書在卷可查,聲請人聲請本院移轉管轄至臺灣彰化地方 法院,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李宛臻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彩霞

2025-03-26

PTEV-114-屏小-84-20250326-1

重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5號 原 告 吳盈進 訴訟代理人 蕭能維律師 被 告 吳阿得 訴訟代理人 康進益律師 康鈺靈律師 康琪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又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之 法院不能行使職權者,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訴之原因事 實發生於被告居所地者,亦得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民事 訴訟法第1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 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定,與其請求之 是否成立無涉。 二、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主張依消費借貸契約及民法第474條 第1項、第477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00 元及遲延利息。則依其訴請求之原因事實,其管轄權應依民 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定之。而被告之住所位於高雄市○○區○○ 街00巷00號5樓,有被告之戶籍謄本在卷可稽。原告起訴時 所列被告住所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並非被告之住所或 居所,業據原告具狀及於本院調查庭陳明,並聲請移轉管轄 至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且被告訴訟代理人於本院調查庭亦稱 被告現在都住在鳳山等語,並於詢問被告後,再具狀陳明被 告確實居住於戶籍地址即高雄市○○區○○街00巷00號5樓,堪 認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並非原告起訴時被告之住所或居 所。是被告住所及實際居住所既在高雄市鳳山區,依前揭規 定,本件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本院無管轄權,原告 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有違誤。因此,依原告之聲請, 將本件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即臺灣高雄地方地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景裕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鄭珓銘

2025-03-26

CTDV-114-重訴-5-20250326-1

金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訴字第87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偉帆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字第434 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管轄錯誤,移送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劉偉帆於民國112年7月間某日,加入通 訊軟體LINE(下稱LINE)暱稱「羅曉慧」、「聯博投信」等 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人所屬由3人以上所組成具有持 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騙集團組織,擔任該詐欺集團之 取款車手。劉偉帆即與「羅曉慧」、「聯博投信」及所屬本 件詐欺集團其他成年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3人以上詐欺取財、行使偽造特種文書、行使偽造私文書、 洗錢之犯意聯絡,先由「羅曉慧」、「聯博投信」以LINE聯 繫江元麟,並對其佯稱:可申購未上市股票後交易獲利云云 ,致江元麟陷於錯誤,而與該詐欺集團約定於同年8月16日 交付新臺幣(下同)90萬元之投資款,劉偉帆遂受指示於同 年8月16日下午1時50分許,前去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 號得意山莊社區春風館會議室與江元麟碰面,並出示偽造之 聯博證券工作證,佯裝為聯博證券員工向江元麟收取上開現 金,再將事先偽造完成之聯博證券現儲憑證收據(上有偽造 之聯博證券收款專用章印文1枚及偽造之「彭浩翔」署押、 印文各1枚)交付江元麟而行使之,致生損害於彭浩翔及聯 博證券。劉偉帆則於順利得手後,旋依指示從中抽取9000元 作為報酬,再將所餘詐欺贓款轉交予該詐欺集團不詳收水車 手,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使犯罪所得去向不明,而達掩 飾或隱匿詐欺取財所得去向、所在之目的。嗣因江元麟發現 受騙後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 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法第216條 、第212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行使偽造特種文 書罪、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洗錢罪嫌等語 。 二、按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 於管轄法院;又管轄錯誤之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第304條、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係以起訴時為準,而所謂起 訴時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而言(見最高法院48年台上字 第837號判決先例、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判決意旨 )。 三、經查:  ㈠本案經檢察官起訴而於114年3月10日繫屬本院時,被告之戶 籍係設於臺中市○里區○○路00○00號,此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佐,復經被告於警詢陳述其住所地址明確(見偵 卷第9頁),是本案繫屬時,被告之住所非屬本院管轄區域 。再本案繫屬於本院時,被告因案在法務部○○○○○○○○○○○執 行,亦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簡表在卷 供佐,故本件亦乏證據足認本案繫屬於本院當時,被告所在 地係在本院轄區內。  ㈡依公訴意旨所述,告訴人江元麟係在臺北市○○區○○街0段000 巷00號得意山莊社區春風館會議室將詐騙款項交予被告,復 由被告將詐欺贓款轉交予該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實難認被告 之犯罪行為地或結果地係在本院轄區內。 四、綜上所述,檢察官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自非適法,爰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移轉管轄之判決,並審酌被告現因案在法 務部○○○○○○○○○○○執行,應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係審理本案 之最便利法院,爰移送有管轄權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4條、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胡晟榮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5

TNDM-114-金訴-879-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