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政偉

共找到 204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622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張義育 被 告 陳雲鵬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 (下同)3,510,000元,及附帶請求自民國113年10月1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28%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11月14日起至 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 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其中自113年10月13日 起至起訴前1日即114年2月13日止,按週年利率3.28%計算之利息 39,112元(計算式詳如附表),及自113年11月14日起至114年2 月13日止,按週年利率0.328%計算之違約金2,239元(計算式詳 如附表),其數額已可確定,應併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 額應核定為3,551,351元(計算式:3,510,000元+39,112元+2,23 9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3,152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裁判費3 6,244元外,原告尚應補繳6,90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 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元以下四捨五入): 請求金額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351萬元 1 利息 351萬元 113年10月13日 114年2月13日 (124/365) 3.28% 3萬9,112元 2 違約金 351萬元 113年11月14日 114年1月23日 (71/365) 0.328% 2,239元

2025-02-19

TCDV-114-訴-622-20250219-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561號 原 告 BU000-A113006A(真實姓名住所詳卷) 訴訟代理人 彭冠寧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甲○○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 113年度侵附民字第69號)移送前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萬5,85 0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得於刑事訴訟程序 附帶提起民事訴訟者,以因犯罪而直接受有損害之人為限, 間接或附帶受有損害之人,既非刑事判決認定之因犯罪事實 而直接受有損害,非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適格原告。 又刑事庭移送民事庭之附帶民事訴訟,僅移送後之訴訟程序 ,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移送前之訴訟行為是否合法,仍應依 刑事訴訟法定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654號裁定意旨 參照)。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 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 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 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 裁定主文參照)。 二、經查,原告主張其為BU000-A113006(真實姓名住所詳卷, 下稱甲女)之母,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 項、第3項規定,以甲○○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 求損害賠償(113年度侵附民字第69號),雖經本院刑事庭 裁定移送前來,然原告並非本院113年度侵訴字第159號刑事 判決(下稱本院刑事判決)所認定因犯罪而直接受損害之人 。本院刑事判決固認被告對甲女犯刑法第227條第3項對於14 歲以上未滿16歲之女子為性交罪,及修正前之兒童及少年性 剝削防制條例第36條第1項拍攝少年性影像罪,惟前者規範 目的在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未成年男女,智識程度尚屬薄 弱,發育未臻完全,思慮有欠成熟,難以確實理解性交之意 義,而無承諾性交之能力,為保護其身心健康及善良風俗而 設,非為保護未成年男女之父母;後者規範目的則係為防制 兒童及少年遭受任何形式之性剝削,保護其身心健全發展, 亦非為保護未成年男女之父母。是本院刑事判決既未認定原 告係因被告犯罪而直接受損害之人,則原告對被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自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然依前 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仍應許原告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 程式之欠缺。故原告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50萬元 ,依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 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5,850元,茲限原告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18

TCDV-114-訴-561-2025021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09年度訴字第2385號 原 告 廖明邦 張美玲 吳冠姍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振源律師 被 告 高清山 訴訟代理人 高莉雯 被 告 高清發 訴訟代理人 張富慶律師 張哲銘律師 被 告 高健祐 高三郎 高清溪 高清富 高清桂 高妙善 吳美芬 王玉惠 高靖雯 高靖庭 高偉程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高蔡芝芳 被 告 李榮豊 高陳瑞姿 高興 高輝 高玄 高嘉偉 高佩憶 高禎遠 高惠玲 高儷珍 白金蓮 白金梅 白淞元 柯鬢 高文良 高玉樹 高秉聖 高秋燕 陳金玉 白育如 白亞平 白佩蘭 陳焙約(即白美、陳焙煌之承受訴訟人) 余慧娟(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余蕙婷(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余威德(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余威侖(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陳宜均(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陳怡秀(即白美之承受訴訟人) 陳麗貞(即白美、陳焙煌之承受訴訟人) 許建裕(即許白玉美之承受訴訟人) 許家芊(即許白玉美之承受訴訟人) 白義夫(即白陳秀妹之承受訴訟人) 兼 上六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白瑞燦(即白陳秀妹之承受訴訟人) 被 告 白素琴(即白陳秀妹之承受訴訟人) 白傑霖(即白陳秀妹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3月28日下午3時整在 本院第2法庭行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言詞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8月8日雖具狀聲明由被告白陳秀妹 之繼承人白義夫、白瑞燦、白素琴、白傑霖為白陳秀妹之承 受訴訟人續行訴訟,然白陳秀妹之繼承人尚有白佩晴,與原 告所提白陳秀妹之繼承系統表及其繼承人戶籍謄本不符,是 白陳秀妹之繼承人是否均已合法承受訴訟,仍待釐清,而有 命再開言詞辯論之必要。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1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謝佳諮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14

TCDV-109-訴-2385-2025021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59號 原 告 鍾昆豪 被 告 張冠玉 姚鈞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移送 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張冠玉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萬元。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張冠玉負擔2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8月1日共同向原告借款新臺幣 (下同)60萬元,約定每20萬元之月息為1萬5,000元。原告 先於111年8月2日在桃園市大江購物中心(下稱大江購物中 心)交付被告張冠玉現金37萬元,該筆款項已扣除以40萬元 計算之首期利息3萬元,張冠玉則交付訴外人林庭緯所簽發 如附表所示之支票(下稱系爭支票)予原告作為擔保;原告 復於111年8月3日依張冠玉之指示,委由訴外人即原告配偶 林姿君匯款18萬5,200元至被告姚鈞瀚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該筆款項 已扣除以20萬元計算之首期利息1萬4,800元。然系爭支票均 因存款不足而被退票,且原告屢次催告被告返還借款,被告 均置之不理,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60萬元。 二、被告則以:張冠玉係代理林庭緯於111年8月間向原告借款60 萬元,非其本人向原告借款,而姚鈞瀚僅負責於111年8月2 日載張冠玉前往大江購物中心與原告見面收受借款,未與原 告有何接觸。又因原告當時現金不足60萬元,剩餘20萬元要 改以匯款方式交付,張冠玉始提供系爭帳戶供原告匯款18萬 5,200元。張冠玉於收受原告交付之款項後,均轉交予林庭 緯,兩造並未成立消費借貸契約,被告自無須負清償責任等 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金錢借貸契約,依民法第474條第1項規定,除當事人間 有借貸之意思合致外,尚應踐行將金錢交付之程序,始能 成立。故利息先扣之金錢借貸,其貸與之本金額應以利息 預扣後實際交付借用人之金額為準,該預扣利息部分,既 未實際交付借用人,自不成立金錢借貸(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上字第2785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1.原告主張其於111年8月2日在大江購物中心交付張冠玉現 金37萬元,已扣除首期利息3萬元,張冠玉則交付系爭支 票予原告;原告復於111年8月3日依張冠玉之指示,委由 林姿君匯款18萬5,200元至系爭帳戶,已扣除首期利息1萬 4,800元等節,業據其提出LINE對話紀錄擷圖及台中銀行 國內匯款申請書回條為證(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 訴字第4537號卷【下稱北院卷】第11至15頁),且為被告 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31頁),堪信為真實。至原告主張 其共借款60萬元予被告等語,然原告已先預扣首期利息共 4萬4,800元(計算式:3萬元+1萬4,800元),依前揭說明 ,原告貸與之本金額應以利息預扣後實際交付之金額即55 萬5,200元(下稱系爭款項)為準,而非60萬元,先予敘 明。   2.張冠玉於111年8月1日透過LINE詢問原告:「昆豪你還沒 給我消息」、「昆豪有消息了嗎」;原告則回復:「現在 有問到40」、「扣2萬」、「等等打給你」;張冠玉再次 詢問:「20,000利息是幾分」;原告回復:「10萬一個月 5000」、「我不會算」、「明天的40我調好了」、「我明 天要去大江弄合約」、「看你要不要跟我們在大江碰」、 「我2:00去大江」;張冠玉則表示:「好」等語(見北院 卷第11、13頁),足見張冠玉確係因有資金需求而向原告 詢問能否借款,經原告表示可以調到40萬元後,其等即約 定於111年8月2日在大江購物中心交付款項,張冠玉並交 付系爭支票作為擔保,是張冠玉就其於111年8月2日在大 江購物中心收受之37萬元,確係與原告成立消費借貸契約 。又張冠玉於離開大江購物中心後,即透過LINE傳送系爭 帳戶之帳號予原告,並表示:「你那200,000支票處理好 的話可以匯到鈞翰的帳號謝謝」等語(見北院卷第13頁) ,足見原告與張冠玉確有分次交付款項之約定,堪認張冠 玉就原告於111年8月3日委由林姿君匯款之18萬5,200元, 亦係與原告成立消費借貸契約。   3.張冠玉雖辯稱其係代理林庭緯並持林庭緯簽發之系爭支票 向原告借款,非其本人向原告借款等語,然張冠玉於111 年8月1日向原告借款前,並未表明其係林庭緯之代理人, 僅與原告確認借款金額及利息利率,有原告與張冠玉之LI NE對話紀錄擷圖附卷可參(見北院卷第13頁),張冠玉亦 未能舉證證明其於111年8月2日在大江購物中心與原告見 面時,有表明其係代理林庭緯向原告借款之意思,難認張 冠玉係代理林庭緯向原告借款。又張冠玉雖係持林庭緯簽 發之系爭支票向原告借款,然持他人簽發之票據作為借款 之擔保,並非罕見,尚難憑此認定借款人即為林庭緯,是 被告上開抗辯,均難認可採。   4.原告另主張姚鈞瀚為系爭款項之共同借款人乙節,然原告 自承其於111年8月2日在大江購物中心與張冠玉見面時, 姚鈞瀚雖然在場,但其未與姚鈞瀚提及有關借款之事,原 告係直接與張冠玉聯繫借款事宜,系爭帳戶也是張冠玉所 提供等語(見本院卷第31頁),足見原告與姚鈞瀚並未就 系爭款項有借貸之意思合致,且原告係依張冠玉之指示始 匯款至系爭帳戶,亦與姚鈞瀚無涉,尚難僅因張冠玉向原 告借貸系爭款項時,姚鈞瀚亦在現場,且系爭帳戶係姚鈞 瀚所申設,遽認姚鈞瀚亦為系爭款項之共同借款人,是原 告上開主張,應屬無據。 (二)次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 條亦有明定。又數人負同一債務或有同一債權,而其給付 可分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分 擔或分受之;其給付本不可分而變為可分者亦同,民法第 271條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被告為共同借款人,並請求 被告給付60萬元,核其性質,應為可分之債權,是原告對 張冠玉、姚鈞瀚之聲明範圍應各為60萬元之半數即30萬元 。而張冠玉向原告借款55萬5,200元,迄未清償,姚鈞瀚 則未向原告借款,業如前述,是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 係,請求張冠玉給付其中30萬元,核屬有據;請求姚鈞瀚 給付30萬元,則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張冠玉給付30 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請求姚鈞瀚給付30萬元,則無 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但 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支票號碼 001 林庭緯 台中商業銀行營業部 111年9月2日 400,000元 BDA0000000 002 林庭緯 台中商業銀行營業部 111年9月10日 200,000元 BDA0000000

2025-02-14

TCDV-113-訴-3359-2025021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216號 原 告 蕭維真 訴訟代理人 宋羿萱律師 被 告 鐘光文 鐘光武 鐘銘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0,253,377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60,401 元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 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 之11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分割兩造共有坐落臺中市梧棲區鎮南段 182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依首揭說明,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之核定,應以原告因分割系爭土地所受利益之價額計 算。爰參以原告於民國112年6月24日以新臺幣(下同)10,2 53,377元購買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5分之2,即原告就系 爭土地之權利範圍,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10,253,377元 ,依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 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2,288元,扣除原告前已 繳納裁判費41,887元外,原告尚應補繳60,401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12

TCDV-113-補-2216-20250212-1

簡抗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46號 抗 告 人 張富閎 張黃美玉 相 對 人 史承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2 1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簡字第144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 ,如逾上訴期間或係對於不得上訴之判決而上訴者,原第一 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0條前段、第442條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訴期間為不變期間,非法院所得 伸長或縮短。期間之末日為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 ,以其休息日之次日代之,民事訴訟法第161條及民法第122 條亦有明定,是休息日在期間中而非期間之末日者,自不得 予以扣除(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441號裁定意旨參照) 。次按送達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 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民事 訴訟法第137條定有明文。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係於民國113年9月28日至全國派管理 室簽收本院113年度中簡字第1443號判決(下稱原判決), 並於113年10月17日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並未逾20日之不變 期間。又臺中市政府因颱風來襲而宣布113年10月2日、3日 停止上班上課,上開停班課期間應自上訴期間扣除,原裁定 以抗告人逾期提起上訴而駁回抗告人之上訴,顯有違誤,爰 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經查,原判決已於113年9月25日送達抗告人位在臺中市○區○ ○路000巷00號1樓之住所,並由全國派管理委員會以受僱人 身分替原告收受原判決,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依前揭說明 ,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上訴期間應自該判決送達翌日即11 3年9月26日起,算至113年10月15日即屆滿20日。至抗告人 何時至全國派管理室簽收領取原判決,並不影響上開合法送 達之效力。抗告人另主張臺中市政府因颱風來襲而宣布113 年10月2日、3日停止上班上課,上開停班課期間應自上訴期 間扣除乙節,然原判決上訴期間之末日為113年10月15日, 業如前述,上開停班課日期既係在上訴期間中而非上訴期間 之末日,依前揭說明,自不得予以扣除。故抗告人遲至113 年10月17日始對原判決提起上訴,顯逾20日之不變期間,其 上訴為不合法,原裁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1項規定駁回 抗告人之上訴,核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 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85條第 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謝佳諮                   法 官 董庭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10

TCDV-113-簡抗-46-2025021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0年度訴字第525號 原 告 曾堅中 訴訟代理人 林瓊嘉律師 複 代理人 傅鈺菁律師 被 告 陳志中 陳敏慧 陳淑慧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鄭嘉欣律師 複 代理人 戴紹恩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被告陳志中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 第2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被告陳志中、陳敏 慧應共同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6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嗣於民 國110年5月19日追加陳淑慧為被告,並於110年12月3日變更 聲明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39萬2,315元,及自民事擴張 聲明暨準備(五)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一第194頁、卷二第13頁) 。原告上開所為訴之變更,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均 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巷0號房屋(下 稱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並自100年起出租予訴外 人江張玲,每月租金6,000元。陳淑慧則為門牌號碼臺中市○ 區○○路00號房屋(下稱65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其因 長年居住國外,而委由其妹陳敏慧代為管理65號房屋,並自 104年起出租予陳志中與訴外人即陳志中母親蔣雪。而陳淑 慧及陳敏慧明知其等分別為65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及管 理人,本應定期檢驗更新室內電源配線及電線絕緣配置,卻 疏未定期維修管理,且陳志中不當使用電器,導致65號房屋 於107年9月30日上午9時13分許,因廚房北側之室內電源配 線(絞線)之電氣因素引發火災,火勢波及系爭房屋,燒燬 系爭房屋2樓儲藏室並延燒至1樓(下稱系爭火災),被告顯 違反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有過失。而原告於系爭火災後 ,委由訴外人林淑觀修繕系爭房屋,迄至111年1月31日始修 繕完成,共支出修繕費用138萬0,983元,然原告同意以臺中 市建築師公會112年12月19日鑑定報告書認定之99萬5,858元 作為系爭房屋之修復費用。又原告自107年9月30日系爭火災 發生之日起至111年1月31日系爭房屋修繕完成之日止,另受 有不能出租系爭房屋40個月之租金損失共24萬元(計算式: 每月6,000元×40個月=24萬元)。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 段、第185條、第191條第1項前段及建築法第77條第1項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39萬2 ,315元,及自民事擴張聲明暨準備(五)狀繕本送達被告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陳敏慧、陳淑慧則以:訴外人即原告父親曾阿來於50幾年間 向他人購買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曾阿來死亡後,應由 其繼承人即原告與訴外人曾堯中、曾霜煙、曾灑雪公同共有 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原告並非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上 處分權人,而不得單獨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又陳淑慧 雖於99年間取得65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惟因長年居住國 外,均係委由訴外人陳秀玉代為處理65號房屋之修繕及出租 事宜,陳敏慧僅代陳淑慧向陳秀玉收取租金,而未負責出租 及管理65號房屋。而65號房屋固於107年9月30日發生系爭火 災,然依臺中市政府消防局107年10月22日火災原因調查鑑 定書(下稱系爭火災鑑定書),並未認定65號房屋有管理或 維護上之人為疏失,陳敏慧、陳淑慧自無違反善良管理人之 注意義務。又依系爭火災鑑定書及現場照片,可知系爭房屋 1樓完好未受燒,2樓亦非全面受燒,僅南側較為嚴重,原告 修復範圍顯然大於受燒範圍。且原告擅自將系爭房屋2樓儲 藏室變更設計為2間房間,並新設隔間牆及鐵製樓梯,顯見 原告所支付之修繕費用並非回復系爭房屋原狀之必要費用, 且已逾系爭房屋於系爭火災前之價值。縱認陳敏慧、陳淑慧 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然系爭火災係於107年9月30日發生,原 告遲至110年5月19日始追加陳淑慧為被告,已罹於2年之消 滅時效,陳淑慧得拒絕給付。又原告於109年9月29日起訴時 僅請求陳敏慧賠償60萬元,迄至110年12月3日始擴張金額至 139萬2,315元,就超過60萬元部分,亦已罹於2年消滅時效 ,陳敏慧亦得拒絕給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 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三、陳志中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 陳述。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二第172至174頁): (一)訴外人即陳敏慧、陳淑慧母親張阿罕於99年12月20日將65 號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陳淑慧。 (二)陳淑慧於98年4月17日出境,並於100年5月24日為遷出登 記,迄至111年4月11日止均未入境 (三)系爭火災於107年9月30日上午9時13分發生,依系爭火災 鑑定書之鑑定結果,65號房屋為起火戶,廚房北側附近為 起火處,起火原因以室內電源配線(絞線)電氣因素引燃 火災之可能性較大。 (四)原告已就系爭火災對被告提出刑事告訴,經臺灣臺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08年度偵字第22282號為不起訴處分。原 告不服聲請再議,嗣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以10 8年度上聲議字第2198號處分書駁回再議。 五、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非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上處分權人:   1.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 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民法第11 47條、第1151條分別定有明文。   2.原告父親曾阿來於50幾年間向他人購買系爭房屋之事實上 處分權乙節,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院卷二第172頁), 故於曾阿來死亡後,應由其繼承人即原告、曾堯中、曾霜 煙、曾灑雪共同繼承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且於其等 分割遺產前,應由其等公同共有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 。   3.原告雖主張曾阿來於63年間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現改制 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下稱國產署)申購系爭房屋坐落土 地即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時 ,因國產署要求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僅能有1人, 故曾阿來即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原告,並以原 告名義申購系爭土地等語。然依國產署中區分署110年6月 18日回函記載:因年代久遠,查無系爭土地之申購資料, 僅查得系爭土地原為國產署中區分署經管之國有土地,並 於63年6月14日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原告等語(見本 院卷一第283頁),尚難認國產署於曾阿來申購系爭土地 時,有限制系爭房屋僅能有1名事實上處分權人之情形。 縱認國產署有上開申購土地之限制,然曾阿來既已向他人 購買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即為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 上處分權人,應得直接向國產署申購系爭土地,亦難認有 何先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原告之必要,是原告 主張曾阿來已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原告乙節, 難認實在。   4.另依證人曾霜煙於本院審理時證稱:伊於曾阿來90年間過 世後,繼承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並由伊與原告 、曾堯中、曾灑雪共同負擔系爭房屋之房屋稅,伊直到系 爭房屋燒燬後才不用繼續繳納。伊有於107年10月10日簽 立放棄財產同意書,將系爭房屋之應有部分移轉予原告, 並將損害賠償請求權讓與原告,但伊不清楚曾堯中之意見 。伊自65年起,曾在系爭房屋短暫居住幾年,後來變成曾 堯中居住使用,又變成訴外人曾正中(已歿)居住使用, 最後則由原告出租予他人,但伊不清楚原告何時開始出租 等語(見本院卷二第101至105頁)。足見曾阿來確未於63 年間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原告,而係由原告、 曾堯中、曾霜煙、曾灑雪於曾阿來死亡後,共同繼承系爭 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並由其等共同負擔系爭房屋之房屋 稅直至系爭房屋燒燬,且系爭房屋亦未僅有原告能占有使 用,曾霜煙、曾堯中、曾正中均曾居住使用系爭房屋,益 徵原告確非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上處分權人。   5.至原告主張其於購買系爭土地前,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 之使用補償金,國產署均僅以原告為繳納義務人,並已由 原告全數繳納等語,並提出國有土地使用補償金繳款通知 書為證(見本院卷二第165頁)。然依上開通知書記載, 國產署係對原告收取自91年5月起至110年12月止,無權占 用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下稱973-8地號土 地)之使用補償金,而非占用系爭土地之使用補償金。況 國產署所列使用補償金之繳納義務人,係其自行認定無權 占用國有土地之實際占用人,縱使系爭房屋有占用973-8 地號土地之情形,至多僅能證明原告於國產署認定無權占 用國有土地之占用人時,確為系爭房屋之現占有人,並以 之占用973-8地號土地,尚難憑此遽認原告即為系爭房屋 之單獨事實上處分權人。又原告既已於63年6月14日登記 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附卷可 參(見本院卷一第285、287頁),國產署自無可能再向原 告收取系爭土地之使用補償金,是原告上開主張,應有誤 會。   6.從而,原告未能舉證曾阿來已於63年間將系爭房屋之事實 上處分權讓與原告,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應由曾 阿來之繼承人即原告、曾堯中、曾霜煙、曾灑雪公同共有 ,原告自非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上處分權人。 (二)原告就系爭房屋因系爭火災所生之損害,請求被告負共同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欠缺當事人適格:   1.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為民法第1151條所明定。繼承人因繼承而 取得之遺產,於受侵害時,其所生之損害賠償或不當得利 債權,乃公同共有債權。此損害賠償或不當得利債權既為 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繼承人即公同共有人中一人或數人 ,請求就自己可分得部分為給付,非法所許(最高法院10 9年度台上字第3071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公同共有之債 權人起訴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係公同共有債權之權利行 使,非屬回復公同共有債權之請求,尚無民法第821條規 定之準用,而應依同法第831條準用第828條第3項規定,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須得其他公同共有人之同意,或由公 同共有人全體為原告,其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最高法 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026號判決意旨參照)。   2.原告非系爭房屋之單獨事實上處分權人,業如前述,依前 揭說明,系爭房屋於受侵害時,其所生之損害賠償債權, 係公同共有債權,而不得由原告單獨行使,應得其他公同 共有人之同意,或由公同共有人全體為原告,其當事人之 適格始無欠缺。又依民法第1151條規定,各繼承人對於遺 產全部為公同共有關係,並無應有部分,縱使曾霜煙、曾 灑雪於107年10月10日表示要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 應有部分及其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讓與原告,均不生效 力。   3.另曾堯中亦為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之公同共有人之一, 然其非本件原告,且未同意原告對被告行使系爭房屋因系 爭火災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85條、第191條第1項前段及建築法第77條第1 項規定,單獨對被告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3 9萬2,315元,欠缺當事人適格,為無理由。原告之訴既無 理由,其餘爭點即無再為審究之必要,附此敘明。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91 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139萬2,315元,及自 民事擴張聲明暨準備(五)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欠缺當事人適格,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 依據,應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謝佳諮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07

TCDV-110-訴-525-2025020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排除侵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165號 原 告 楊翌銘 郭木成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練家雄律師 被 告 鈺晟科技沖壓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蔣昆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排除侵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65萬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萬7,33 5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原告依民法第793條規定,請求禁止被告製造 噪音或振動,係請求被告不得為一定之行為,屬於預防侵害 ,並非回復人格權之適當處分,亦非對於身分上之權利或親 屬關係有所主張,自屬財產權訴訟,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倘不 能核定,應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 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亦有明 定。而該條第1項所定上訴第三審之利益額數,業經司法院 依同條第3項規定,以命令自民國91年2月8日起,增至新臺 幣(下同)150萬元。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不得在門牌號碼臺中神岡區光啟路 97巷18之8號房屋製造超過如附表所示音量之聲響及振動侵 入原告所有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巷00號、13號房地, 依前揭說明,原告係請求被告不得為一定之行為,屬於預防 侵害,並非回復人格權之適當處分,且非對於身分上之權利 或親屬關係有所主張,核屬因財產權涉訟。惟就原告如受勝 訴判決所有之客觀利益並不明確,本院依卷內事證亦無法計 算出客觀數額,屬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之情形,依首揭說 明,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165萬元,依修正前之臺灣高 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1萬7,33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 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噪音管制標準值): 時段 日間(上午7時起至晚上7時) 晚間(晚上7時起至晚上10時) 夜間(晚上10時起至翌日上午7時) 頻率 低頻(20Hz至200HZ) 39 39 36 全頻(20Hz至20HZ) 57 52 47

2025-02-05

TCDV-113-補-2165-20250205-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781號 原 告 王勤豪 訴訟代理人 歐嘉文律師 被 告 賴延水 訴訟代理人 賴怡如 被 告 黃延富 黃振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317,447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4,068 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 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 之11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分割兩造共有坐落臺中市東勢區新合作 段698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依首揭說明,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之核定,應以原告因分割系爭土地所受利益之價額 計算。然系爭土地起訴時因無實際交易價格供本院判斷,爰 參以系爭土地於原告起訴時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公尺新 臺幣(下同)21,800元,系爭土地面積為271.95平方公尺, 原告就系爭土地之權利範圍為36分之8,核定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為1,317,447元(計算式詳如附表,元以下四捨五入) ,依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 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4,06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 土地地號 面積 權利範圍 訴訟標的價額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271.95平方公尺 36分之8 113年1月公告土地現值21,800元×271.95平方公尺×8/36=1,317,447元

2025-02-05

TCDV-113-補-2781-2025020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救字第201號 抗 告 人 盧又甄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孫仁珠間聲請訴訟救助事件,抗告人對於民 國113年12月18日本院113年度救字第201號裁定提起抗告,依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前段規定及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未據抗告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 條第2項規定,限抗告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 即駁回其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05

TCDV-113-救-201-2025020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