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翁嘉偉

共找到 183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74號 聲 請 人 英屬維京群島商來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彭林媛 代 理 人 彭日欣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720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屆滿,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本文,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新臺幣) 支票號碼 1 英屬維京群島商來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第一商業銀行延吉分行 113年9月15日 53,000元 RA5598612

2025-01-21

TPDV-114-除-74-202501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18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徐子傑 被 告 郭怡伶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0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壹拾柒萬參仟貳佰零參元,及如附表 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參拾玖萬壹仟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壹拾柒萬參仟貳佰零參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當事人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得以合意定第 一審管轄法院,並應以文書證之,為民事訴訟法第24條之規 定。本件依兩造信用卡申請書約定條款第28條、信用貸款約 定書第10條(見本院卷第33頁、第77頁、107頁),合意以 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是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又本 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同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民國108年5月15日向原告申辦信用卡,依約被告得 持信用卡至特約商店記帳消費。詎被告截至113年9月25日 止累計消費款新臺幣(下同)29萬5565元、循環利息1萬4 711元、依約定條款得加計之其他費用1910元,共計31萬2 186元未給付,另依約尚應給付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 (二)被告於109年5月7日向原告借款150萬元,借款期間自同日 起至116年5月7日止,約定分期按月清償,利息採機動利 率計付,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 等情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僅清償本息至113年4 月30日止即未再繳納,尚積欠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本金及 利息。 (三)被告於109年8月18日另向原告借款33萬元,借款期間自同 日起至116年8月18日止,約定分期按月清償,利息採機動 利率計付,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 息等情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僅清償本息至113 年4月30日止即未再繳納,尚積欠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本金 及利息。 (四)爰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 還上開應付款項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另願供 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信用卡線上申請專用申 請書、信用卡用卡須知、信用卡約定條款、持卡人計息及繳 款利息減免查詢、客戶消費明細表、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 約定書、被告申貸時所繳交個人資料、貸款撥款資訊、產品 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及被 告之開戶申請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21頁至第119頁、139頁 至147頁),經核與其主張相符。又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 自認,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故原告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 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茲酌定擔 保金額,予以准許。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元:新臺幣/日期:民國) 編號 產品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週年利率 利息請求期間 1 信用卡 31萬2186元 24萬5477元 15% 自113年9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 5萬88元 12.2% 2 小額信貸 69萬6047元 69萬6047元 2.84% 自113年5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 3 小額信貸 16萬4970元 16萬4970元 2.84% 自113年5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1-21

TPDV-113-訴-7186-202501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13號 再審原告 劉文明 再審被告 儲康寧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即再審被告儲康寧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抗 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本院113年度再字第13號民事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 日內補繳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 元,逾期未繳納,即駁回抗告。     理 由 一、按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500元;抗告不合程 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 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8前段、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2條第2項及臺 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 數標準第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前對本院113年度重訴字第560號確定判決(下 稱原審判決)提起再審,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以抗 告人提起再審之訴不合法裁定駁回,該裁定於114年1月7日 送達抗告人,而抗告人於114年1月13日具狀陳明對本院前開 駁回再審之訴之裁定不服,而提起抗告。惟抗告人提起抗告 未繳納抗告費,爰依上開規定,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翌日 起5日內補繳抗告費1,500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抗告,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1-16

TPDV-113-再-13-20250116-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071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許煌易 被 告 林家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二項關於請求給付信用卡消費款部分暨該部 分假執行之聲請,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又訴訟之 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 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28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前揭法條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 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 二、經查,本件原告就訴之聲明第2項部分,係依兩造間信用卡 契約請求,而依原告所提信用卡約定條款第26條有關管轄法 院之約定內容為:「甲方(指被告)及其保證人不履行本約 定條款致涉訟時同意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或臺灣士林地方法 院內湖簡易庭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本院卷第30頁),足 見兩造已以文書合意因信用卡契約涉訟時,以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另原告起訴主張之事實,亦無涉於 專屬管轄規範之法律關係,是兩造均應受該合意管轄約定之 拘束,並排斥專屬管轄以外之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從而 ,該部分訴訟應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原告逕向本院起 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原告聲明第2項請求信用卡 消費款部分暨假執行之聲請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據上論結,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1-16

TPDV-113-訴-7071-20250116-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塗銷不動產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626號 原 告 湯克中 訴訟代理人 林柏男律師 複代理人 簡辰曄律師 被 告 湯尚黃 訴訟代理人 李冠和律師 複代理人 蕭尹茜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塗銷不動產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辯論,並指定於民國一一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十一時 行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本件前經言詞辯論終 結,茲因尚有應行調查之處,爰命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上 開期日行言詞辯論。 二、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1-16

TPDV-113-重訴-626-20250116-1

竹北司他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訴訟費用之徵收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竹北司他字第7號 原 告 鄧珮娟 被 告 吉祥食堂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翁嘉偉即翁瑞騏 上列當事人間訴訟費用徵收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5日所為 之裁定,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關於被告法定代理人「翁瑞騏」之記載,應予 更正為「翁嘉偉即翁瑞騏」。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上開規定依非訟事件法第36條第3項規定,於非訟 事件之裁定準用之。 二、查本院前開之裁定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2025-01-15

CPEV-113-竹北司他-7-20250115-2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60號 聲 請 人 周郁娟 相 對 人 諾依國際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俞寧 上列當事人間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113年10月8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之調解方 案即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合計新臺幣10萬3769元,並於民國113 年10月15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之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勞資爭議事件,於民國113年9月10日行 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在案,惟相對人未履行調解成立紀錄所載 相對人應於113年10月15日前給付所積欠款項合計新臺幣( 下同)10萬3769元(含工資7萬2000元、資遣費2萬3800元元 、勞健保代墊款1435元、退休金6534元,合計10萬3769元之 義務,為此按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就前 揭調解內容裁定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 議調解紀錄為證。又相對人未依調解內容履行給付等情,亦 有聲請人之上海儲蓄商業銀行帳戶申請資料及帳戶明細查詢 資料在卷可憑。本件查無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各款所定不 應准許強制執行聲請之情形,聲請人上開聲請,核與前揭規 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1-15

TPDV-113-勞執-60-20250115-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所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554號 原 告 洪金油 法定代理人 李佩玲 訴訟代理人 武傑凱律師 胡凱翔律師 被 告 李紀平 訴訟代理人 蔡鈞如律師 莊汶樺律師 鄭淳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所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十日內,補正原告之訴訟能力或法定 代理人或聲請為原告選任特別代理人,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 者,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原告之訴,原告或被告無訴訟能力,未由法定代理人合法代 理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 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能獨立以法律行為負義務者,有訴訟能 力。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 1 項第4 款、第45條、民法第15條定有明文。又監護人於監 護權限內,為受監護人之法定代理人,亦為民法第1113條準 用同法第1098條第1項所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前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月6日以110年度監宣 字第785號(下稱系爭監護宣告事件)裁定宣告為受監護宣 告人,並選定原告訴訟代理人即李佩玲為監護人、指定被告 李紀平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此有上開裁定在卷可參( 見本院113年度北司補字第266號卷第27至37頁),惟被告就 該裁定指定李佩玲為監護人部分提出抗告,現由本院以112 年度家聲抗字第13號審理中,此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監護 宣告案件卷宗核閱無誤,並有被告於該事件之抗告狀在卷可 憑(案卷第163至174頁)。而原告於系爭監護宣告事件中, 業經本院囑託鑑定人即培靈醫院醫師進行精神鑑定,認定其 有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 果之精神狀況,有該院111年1月28日111培字第012號函所附 精神鑑定報告書可稽,顯見原告於113年1月11日提起本件訴 訟時,無法獨立以法律行為負擔義務,應認其無訴訟能力, 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起訴始為合法。又系爭監護宣告事 件尚繫屬於本院,選定監護人之裁定尚未確定,則起訴狀逕 以李佩玲為訴訟代理人,難認適法。爰命原告於主文所定期 間內,補正其訴訟能力(例如原告已回復意思表示能力之診 斷證明書)或其法定代理人(例如監護宣告確定裁定)或聲 請為原告選任特別代理人,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者,即 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1-13

TPDV-113-重訴-554-202501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72號 原 告 謝威立 江長陵 余承軒 劉姵伶 梁筱艷 余美枝 吳清峰 湯玉有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 送前來(113年度重附民字第8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分別補繳如附表二「應徵裁 判費」欄所示第一審裁判費,逾期未繳足,即駁回該原告對於被 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明祥、陳振中、潘志亮、(黃 繼憶)、李寶玉、李凱諠(原名李意如)、鄭玉卿、洪郁璿、洪 郁芳、許秋霞、陳正傑、陳宥里、李耀吉、劉舒雁、許峻誠、黃 翔寓、呂明芬、陳君如、李毓萱、王芊云、潘坤璜、呂漢龍、陳 侑徽、胡繼堯、吳廷彥、陳振坤、王尤君、江嘉凌(原名江佳霖 )、蔡銘達、陳彥儒、吳佳靜及簡瓊玲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 第29條及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 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 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 保障,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 被害人,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字第1185號裁定、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判決參照)。次 按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無異,故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 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953號裁定參照)。準此,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後,依刑事訴訟法第 49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其起訴 如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正者,得依 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 金重訴字第6號、第9號案件(下稱本件刑案)中,依侵權行 為法律關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臺灣金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曾明祥、曾耀鋒、張淑芬、顏妙真、陳振中 、潘志亮、黃繼億、詹皇楷、李寶玉、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鄭玉卿、洪郁璿、洪郁芳、許秋霞、陳正傑、陳宥里、 李耀吉、劉舒雁、許峻誠、黃翔寓、呂明芬、陳君如、李毓 萱、王芊云、潘坤璜、呂漢龍、陳侑徽、胡繼堯、吳廷彥、 陳振坤、王尤君、江嘉凌(原名江佳霖)、蔡銘達、陳彥儒 、吳佳靜及簡瓊玲等37人連帶賠償其損害。就被告曾耀鋒、 張淑芬、顏妙真、黃繼億、詹皇楷5人部分,因其犯有刑法 第339條之4第1項第2、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此部分可認 原告為直接被害人(刑事判決第193頁),惟就其餘如附表 一所示編號1至28之被告,刑事判決係認定其等違反如附表 一所示之罪,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就該等被告部分僅屬上開 犯罪之間接被害人,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該等被告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未合。 又附表一編號29至32之被告蔡銘達、陳彥儒、吳佳靜及簡瓊 玲部分,雖經檢察官追加起訴,然尚待本院刑事庭另行審結 (刑事判決第13頁),亦難逕認原告為被告蔡銘達、陳彥儒 、吳佳靜及簡瓊玲等人犯罪之直接被害人,是以原告對附表 一所示被告之訴,核均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不 符,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而本件訴訟標的金額各如附表二「請求金額」欄所示,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各如附表二「應徵裁判費」欄所示,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5日內分別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繳足,即駁回該 原告就該等被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註】 本件係於113年間起訴,不適用114年1月1日修正施行之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 條之規定。  附表一: 編號 被 告        罪     名 1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行為負責人執行業務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依銀行法第127條之4第1項之規定科以該條項之罰金論處 2 曾明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3 陳振中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新臺幣(下同)1億元以上罪;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 潘志亮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5 李寶玉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6 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7 鄭玉卿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8 洪郁璿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9 洪郁芳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0 許秋霞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1 陳正傑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2 陳宥里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3 李耀吉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4 劉舒雁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5 許峻誠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6 黃翔寓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17 呂明芬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8 陳君如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9 李毓萱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20 王芊云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1 潘坤璜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2 呂漢龍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23 陳侑徽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4 胡繼堯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5 吳廷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6 陳振坤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27 王尤君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8 江嘉凌(原名江佳霖)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29 蔡銘達 尚未審結 30 陳彥儒 尚未審結 31 吳佳靜 尚未審結 32 簡瓊玲 尚未審結 附表二:(新臺幣/元) 編號 原 告 請求金額 應徵裁判費 1 謝威立 710萬元 7萬1290元 2 江長陵 346萬6000元 3萬5353元 3 余承軒 398萬6000元 4萬501元 4 劉姵伶 30萬 3200元 5 梁筱艷 99萬5000元 1萬900元 6 余美枝 665萬1000元 6萬6934元 7 吳清峰 2萬元 1000元 8 湯玉有 10萬元 1000元

2025-01-10

TPDV-113-金-272-20250110-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訴字第18號 原 告 朱寧曛 上列原告與被告程達實業有限公司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原告起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 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 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為(一)財 產權部分:被告應給付薪資新臺幣(下同)15萬元、資遣費9750 元、上班日之加班費3萬856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休息日之 加班費9254元、國定假日之加班費1萬元、特休未休之工資3000 元、返還租金補貼5600元,合計為22萬6165元,原應徵收第一審 裁判費2430元,然因原告請求薪資、資遣費、加班費及特休未休 工資合計22萬565元(計算式:15萬元+9750元+3萬8561元+9254 元+1萬元+3000元=22萬565元)部分,屬應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 規定暫免徵收三分之二裁判費者,而此部分原應徵收之裁判費為 2430元,故應暫免徵收三分之二即1620元(2430元x2/3=1620元 ),是以此部分應暫徵收第一審裁判費810元(2430元-1620元=8 10‬元)。(二)非財產權部分:原告另請求被告發給非自願離 職證明書,屬非因財產權而起訴,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4第1 項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000元。綜上,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為3810元(計算式:810元+3000元=3810元)。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 數向本院繳納,原告如有逾期未全額繳納者,即駁回未繳納原告 之訴,特此裁定。另本件暫免徵收之金額,將於本事件確定後, 由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2第3項規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一 造徵收之,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註】 本件係於113年間起訴,不適用114年1月1日修正施行之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 條之規定。

2025-01-10

TPDV-114-勞訴-18-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