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羅秀緞

共找到 103 筆結果(第 81-90 筆)

簡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16號 上 訴 人 吳許月燕 訴訟代理人 施清火律師 被 上訴人 李嘉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 3日本院彰化簡易庭第一審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147號)提起 上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及訴訟費用之裁判 均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五萬元,及自民 國一一三年二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其餘上訴駁回。 第一審訴訟費用(除確定部分外)及第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 負擔八分之五,餘由上訴人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一、上訴人主張:兩造為鄰居,平日關係不睦,伊於民國112年8月2日下午5時30分許,與鄰居即證人甲○○在彰化縣彰化市○○路○○巷散步,步行至該巷41號前,突遭被上訴人掌摑伊之左臉頰,致受有挫傷之傷害(下稱系爭傷害);被上訴人復返回其住處,取出鐵製長柄鐮刀作勢欲揮砍伊,並恫嚇稱「你如果再亂來,我就把妳砍了」,致伊心生畏懼,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精神上受有相當損害。且伊因系爭傷害支出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80元,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醫療費用80元及精神慰撫金15萬元,共計150,080元及其法定遲延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伊在住處對面種植果樹,並未阻礙他人通行 ,當日係上訴人主動挑釁,口氣很兇要求伊搬走果樹盆栽, 因上訴人邊說話邊向伊逼近,伊才徒手揮打到上訴人臉頰, 然並未成傷。又伊所持鐮刀係塑膠製兒童玩具,不足使上訴 人心生畏懼。伊不同意賠償上訴人,係上訴人太可惡等語置 辯。 三、原審經審理後,認被上訴人確有為傷害及恐嚇行為,致上訴 人受有系爭傷害,係不法侵害上訴人之身體、健康及自由權 ,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為上訴人一部勝訴、一部 敗訴之判決,即判命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0,080元(含醫 療費用80元、精神慰撫金1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即113年2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並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暨依職權為准、免假執行之宣 告。上訴人不服,提起一部上訴,請求被上訴人再給付精神 慰撫金8萬元,上訴聲明為: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 。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訴人80,000元,及 自113年2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至兩造就其餘敗訴部分,均 未提起上訴,而已確定,非本院審理範圍,下不贅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慰藉金之賠 償須以人格權遭遇侵害,使精神上受有痛苦為必要,其核給 之標準固與財產上損害之計算不同,然非不可斟酌雙方身分 資力與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 院51年度台上字第22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㈡上訴人主張於前揭時、地,遭被上訴人掌摑其左臉頰,及手 持鐮刀為恐嚇行為等情,業據證人甲○○到庭具結證稱:事發 當時,伊與上訴人散步運動,步行至被上訴人住處前,被上 訴人即辱罵上訴人,稱其種植之盆栽遭上訴人毀損,並隨即 揮手打上訴人一巴掌,其後返回住處拿取鐮刀揮舞及辱罵, 伊乃將上訴人帶離等語(見本院卷第58至59頁);參以被上 訴人自陳:上訴人以很兇的口氣叫伊搬走果樹,且一直過來 ,伊才用手甩過去打到她臉頰;伊當時持塑膠鐮刀等語(見 本院卷第48頁、原審卷第67頁),可認被上訴人確實有於上 開時、地,徒手揮打上訴人之左臉頰,並手持鐮刀向上訴人 揮舞及辱罵。  ㈢被上訴人辯稱其所持鐮刀為塑膠製孩童玩具,不足使上訴人 心生畏懼云云。然觀之彰化分局大埔派出所員警黃乙柏於事 發後至現場拍攝照片(見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 第18199號偵查卷宗第16頁),被上訴人所持鐮刀外觀、色 澤與一般鐵製鐮刀相似。又經本院刑事庭於113年度簡上字 第39號刑事案件審理中,當庭勘驗扣案之被上訴人所有鐮刀 之結果「1.材質:把柄為木製,彎曲的月牙狀是壓克力製, 中間以AB膠連結。重量不算輕,揮舞時需要力氣。2.全長: 84公分。3.鐮刀彎曲部分:長約25公分,寬約5公分,呈彎 曲、黑色的月牙狀,尖端為尖銳的,但以手觸摸不會受傷。 看似刀刃的壓克力部分,直接以手握住不會受傷,非利刃」 (見上開刑事卷宗第119頁);復經本院當庭勘驗,認定與 刑事庭勘驗結果相同(見本院卷第108頁),固可認被上訴 人於事發當時所持鐮刀之刀刃為塑膠製品,然該鐮刀全長達 84公分,且把柄為木製,重量非輕,外觀與真實鐮刀極為相 似。且被上訴人為成年男性,其持上開鐮刀作勢揮砍,難以 期待上訴人於甫遭揮打臉頰,與被上訴人發生激烈爭執之際 ,得識別該鐮刀僅為塑膠製品,是被上訴人手持上開鐮刀向 被上訴人揮舞及辱罵,顯足致上訴人心生畏懼,認其生命、 身體及健康權有遭受侵害之危險。  ㈣至上訴人堅稱被上訴人於事發時非持扣案之塑膠鐮刀,而係 鐵製鐮刀一節,固據證人甲○○到庭證稱:員警黃乙柏拍攝上 開照片所示,為被上訴人事發時所持鐮刀,伊目視即知非玩 具鐮刀,而係割樹葉用之鐮刀等語(見本院卷第58頁)。然 該鐮刀刀刃為塑膠製,外觀與真實鐮刀極為相似,業如前述 。證人甲○○既未親身觸摸鐮刀材質,其僅憑目視實難判斷正 確材質為何,自無從憑此認定上訴人此部分所陳為真實。上 訴人復未提出其他證據為憑,是其陳稱被上訴人事發時持鐵 製鐮刀對其揮舞恫嚇云云,尚乏所據,而難憑採。  ㈤查被上訴人徒手揮打上訴人左臉頰,並持鐮刀揮舞及謾罵, 足使上訴人心生畏懼,業經本院認定如前,是核被上訴人所 為係故意不法侵害上訴人之身體、健康及免於恐懼之自由權 ,且情節重大,故上訴人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非 財產上損害賠償,核屬有據。審酌兩造為鄰居關係,被上訴 人僅因植栽放置位置意見不合,即徒手揮打上訴人,並為上 述恐嚇行為,實漠視他人之身體及自由權。又上訴人為小學 畢業、現販售物品維生、名下有數筆不動產,被上訴人為國 中肄業、無業、名下有數筆不動產,為兩造所自陳(見原審 卷第70頁),且有其等稅務電子閘門資料查詢表可參(見原 審卷第19至51頁),是綜合考量兩造之關係、身分地位、經 濟狀況、上訴人所受侵害程度、被上訴人所為侵權行為態樣 暨情節等一切情狀,認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賠償非財產上損 害,以6萬元為適當。扣除原審已判命給付1萬元部分,上訴 人得再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萬元。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 等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再給付5萬元,及自113年2月6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係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即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就應准許部 分,所為駁回上訴人之判決部分,尚有未洽,此部分上訴自 有理由,本院應予廢棄改判;至其餘上訴部分,即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核與判決 結果無影響,無庸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洪榮謙                  法 官 羅秀緞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4-11-20

CHDV-113-簡上-116-20241120-1

簡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1號 上 訴 人 莊佳隆 訴訟代理人 林輝明律師 被上訴人 莊春木 訴訟代理人 莊智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月4日 本院彰化簡易庭112年度彰簡字第379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將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 號A部分(彰化縣○○鄉○○街000號中間建物)面積30.49平方公尺 地上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上訴人及全體共有人。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  ㈠上訴人為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共有 人之一(應有部分2395分之142),系爭土地上如附圖所示 編號A部分為被上訴人之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街000號未辦 保存登記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一部分,被上訴人無權占有 該部分土地,侵害上訴人及其他共有人對於系爭土地之所有 權,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及第821條規定,請 求被上訴人拆除上開範圍之地上物,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上 訴人及全體共有人。  ㈡否認兩造間就系爭土地有默示分管契約存在,共有人有使用 系爭土地,不等同成立默示分管契約。  ㈢否認兩造間有使用借貸法律關係存在:  1.系爭建物非兩造父親莊煙清之遺產,莊煙清生前即將系爭建 物讓與給兩造長兄莊明進,莊明進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後再讓 與被上訴人,由被上訴人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原判決認系爭 建物為兩造父親之遺產,進而認定兩造間有使用借貸法律關 係云云,容有違誤。又使用借貸為無償契約,原屬貸與人與 使用人間之特定關係,除當事人間另有特約外,使用人無移 轉其權利於第三人可言。且使用借貸本係無償借用性質,不 能與租賃相提並論,使用借貸亦未如租賃有民法第425條規 定,故在借用土地建築房屋之情形,不能認為使用借貸關係 ,隨房屋之轉讓而繼續存在。故不能認上訴人應受使用借貸 法律關係拘束。  2.退萬步言之,縱認(假設語氣,非自認)兩造間就系爭建物有 使用借貸關係存在。依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文及稅籍證明書記 載,系爭建物部分為「加強磚造、起課年月07710」,佐以 財政部106年2月3日台財稅字第10604512060號令修正發布之 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第一類「房屋建築及設備」第一項「 房屋建築」,住宅用房屋之耐用年數,加強磚造者為35年, 顯見系爭建物原始結構已逾耐用年數現已達不堪使用之狀態 。再者,系爭建物坐落同段142地號土地部分,業經本院110 年度訴字第796號分割共有物判決由上訴人、被上訴人分別 取得同段142、142-1地號土地確定,上訴人持確定判決及確 定證明書聲請對被上訴人強制執行(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5 148號)拆除坐落142地號土地地上物(該部分為系爭建物前 半部),被上訴人提起異議之訴業經本院112年度彰簡字第2 56號、112年度簡上字第140號民事判決駁回確定,已拆除系 爭建物大部分,系爭建物亦達毀壞而不堪使用之狀態。是縱 (假設語氣,非自認)兩造間就坐落系爭土地上之系爭建物有 使用借貸關係,該借用關係仍因借貸目的使用完畢而消滅。  ㈣共有人對共有物之特定部分使用收益,仍須徵得其他共有人 全體之同意,非謂共有人對於共有物之全部或任何一部有自 由使用收益之權利。是未經共有人協議分管之共有物,共有 人或第三人對共有物之特定部分占有使用收益,須徵得他共 有人全體之同意。如未經他共有人全體之同意,而就共有物 之全部或一部任意占有使用收益,即屬侵害共有人之權利, 共有人自得本於所有權,請求除去其妨害或請求向全體共有 人返還其占用部分。上訴人係本於系爭土地共有人身分行使 權利,非權利濫用等語。 二、被上訴人答辯:  ㈠系爭建物係兩造父親莊煙清於民國70幾年間所建,一部分坐 落未分割前142地號土地、一部分坐落系爭土地,莊煙清為 系爭土地共有人,就附圖所示使用範圍,與其他共有人間成 立默示之分管契約。又被上訴人使用系爭土地範圍未逾被上 訴人應有部分計算之面積,共有人間成立默示之分管契約, 被上訴人使用特定部分非無權占有。  ㈡兩造父親莊煙清原為坐落系爭土地共有人之一,並在土地上 搭建系爭建物而原始取得其所有權,莊煙清死亡後,其繼承 人共同協議由兩造分配取得莊煙清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 各2395分之142),並由被上訴人取得系爭建物之事實上處分 權。是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既均為莊煙清之遺產,於辦理遺 產分割時將之分歸由不同繼承人所有,倘無特別約定,衡諸 社會一般通念,應認繼承人間就系爭土地已有無償供系爭建 物使用之意,並成立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關係,且應至被上 訴人無繼續居住系爭建物或該建物不堪使用,其返還期限始 屆至。系爭建物之外觀現況尚屬良好,並無不能遮風蔽雨之 情形,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上之系爭範圍迄今仍有使用借貸關 係存在,被上訴人占有系爭土地屬有正當權源。  ㈢被上訴人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計算之面積為137.92平方公尺 ,占用面積僅30.39平方公尺,並未逾越應有部分比例之面 積,且莊煙清之繼承人遺產分割時,上訴人亦同意系爭建物 分配予被上訴人,上訴人就系爭土地不請求分割共有物,而 訴請拆屋還地,顯屬權利濫用等語。   三、本件原判決駁回上訴人請求拆屋還地之訴。上訴人不服,提 起上訴,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如主文第2項所示。被 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上訴人主張其為系爭土地共有人之一,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 為系爭建物一部分,被上訴人占有使用該部分土地等事實, 業據其提出土地登記謄本為證,且有系爭建物之房屋稅籍證 明書,並經原審囑託彰化縣鹿港地政事務所派員會同履勘測 量,分別製有勘驗筆錄及複丈成果圖可稽,且為被上訴人所 不爭執,應堪認為真實。  ㈡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無權占有系爭土地,為被上訴人所否認 ,辯稱系爭土地共有人間有默示分管契約,其使用特定部分 非無權占有云云。然上訴人否認系爭土地有默示分管契約存 在,被上訴人自應負舉證之責。  1.按共有物分管之約定,不以訂立書面為要件,倘共有人間實 際劃定使用範圍,對各自占有管領之部分,互相容忍,對於 他共有人使用、收益,各自占有之土地,未予干涉,已歷有 年所,即非不得認有默示分管契約之存在(最高法院83年度 台上字第1377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  2.被上訴人抗辯兩造父親莊煙清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系爭建 物係莊煙清所建等事實,固為上訴人所不爭執。惟依證人莊 明進證述略以:系爭建物是我父親所興建,我父親生前並未 向我們子女提及是否曾向其他土地共有人詢問興建地上物之 事,至於系爭土地先前雖有其他共有人曾搭建地上物,但相 關情形均是由我父親處理,我對此並不清楚等語(原審卷第 318-319頁),無從證明莊煙清與系爭土地其他共有人間已 有默示分管契約存在。又系爭土地登記之共有人有14人(是 否有未繼承登記及人數多少不明),自59年起陸續登記為所 有權人,有上訴人所提土地登記謄本可稽(本院卷第173-17 9頁),被上訴人並未證明共有人間有實際上劃定使用範圍 ,對各自占有管領之部分,互相容忍、未予干涉等情,自不 得認有默示分管契約存在。  ㈢被上訴人抗辯兩造間就其使用系爭土地範圍有使用借貸關係 存在,為上訴人否認。經查:  1.按稱使用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而約定他方 於無償使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借用人應於契約所定期限屆 滿時,返還借用物;未定期限者,應於依借貸之目的使用完 畢時返還之。民法第464條、第470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是如兩造間就房屋所坐落之土地有未定期限之使用借貸 關係,而被上訴人借用系爭土地之目的,係為繼續使用被上 訴人或其先人前所建造之房屋居住為目的,自以被上訴人使 用系爭土地之目的完畢,即其無繼續居住系爭房屋或該房屋 不堪使用時,返還期限始屆至(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0 95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2.兩造父親莊煙清原為系爭土地共有人,莊煙清死亡後,其繼 承人協議分割遺產,由兩造取得莊煙清所遺系爭土地之應有 部分,有彰化縣鹿港地政事務所函所附分割登記資料可稽( 見原審卷第125-181頁),且遺產分割協議書及遺產稅免稅 證明書均未將系爭建物列為莊煙清之遺產。又系爭建物係坐 落在系爭土地及分割前142地號土地,上訴人起訴請求確認 系爭建物有2分之1事實上處分權存在及請求分割142地號土 地,經本院110年度訴字第796號判決分割142地號土地,並 認定莊煙清之全體繼承人即莊佳隆、莊春木、莊明進、粘莊 金庫、莊金娥、莊金鳳、莊鳳珠共同協議將系爭建物之事實 上處分權由被上訴人取得,而駁回上訴人請求確認其對系爭 建物有事實上處分權等情,有本院110年度訴字第796號確定 判決可按(本院卷第73-84頁)。兩造對於莊煙清生前已將 系爭建物讓與莊明進,莊明進再讓與被上訴人,由被上訴人 取得事實上處分權,系爭建物非莊煙清之遺產等事實均不爭 執(本院卷第64、149-150頁)。是系爭建物雖非兩造父親莊 煙清之遺產,惟上訴人於莊煙清之繼承人分割遺產時既同意 將系爭建物分配予被上訴人,可認其同意被上訴人使用系爭 建物,故被上訴人辯稱兩造間對系爭建物坐落系爭土地範圍 有使用借貸契約存在,非屬無據。  3.兩造共有原142地號土地業經本院110年度訴字第796號判決 分割由上訴人取得142地號土地、被上訴人取得142-1地號土 地確定,上訴人以該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拆 除142地號土地上之系爭建物,被上訴人所提異議之訴,經 本院112年度彰字第258號、112年度簡上字第140號判決駁回 確定,系爭建物坐落142地號土地部分已拆除等情,有前揭 分割共有物判決、異議之訴判決(本院卷第25-33、101-107 頁),及上訴人所提系爭建物部分拆除前、後之照片可參( 原審卷第45-53頁,本院卷第153、154頁)。被上訴人雖辯 稱系爭建物仍可使用云云。惟依系爭建物房屋稅籍證明書記 載,系爭建物之構造別為加強磚造,自77年10月起課迄今已 逾36年(原審卷第35頁)。又依地政機關複丈成果圖,系爭 建物坐落分割前142地號土地部分面積為52.64平方公尺(本 院卷第81、107頁),拆除後僅餘後面坐落系爭土地上面積3 0.49平方公尺部分未拆除,堪認已達毀壞而不堪使用之狀態 。依上開說明,可認被上訴人使用附圖編號A部分範圍土地 之目的完畢,返還期限屆至,故上訴人主張兩造間縱有使用 借用關係,仍因借貸目的使用完畢而消滅,應為可採。  ㈣末查,被上訴人雖辯稱系爭建物在系爭土地上之面積,未逾 其按應有部分比例計算之面積,且上訴人於分割遺產時同意 將系爭建物分配予被上訴人,上訴人請求拆屋還地係屬權利 濫用云云。惟按各共有人按其應有部分,對於共有物之全部 雖有使用收益之權。惟共有人對共有物之特定部分使用收益 ,仍須徵得他共有人全體之同意,非謂共有人得對共有物之 全部或任何一部有自由使用收益之權利。如共有人不顧他共 有人之利益,而就共有物之全部或一部任意使用收益,即屬 侵害他共有人之權利(最高法院62年台上字第1803號民事判 例意旨參照)。本件被上訴人並未證明已徵得系爭土地其他 共有人全體同意使用特定部分位置。而上訴人於分割莊煙清 之遺產時,雖同意由被上訴人分得系爭建物,惟兩造間使用 借貸關係已不存在,業如前述。則被上訴人既無占有系爭土 地特定部分之合法權源,上訴人依法請求其拆屋還地,自無 權利濫用可言。  ㈤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請求 被上訴人將坐落系爭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30.49 平方公尺地上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上訴人及全體 共有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尚有未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 理由,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核與 判決結果無影響,無庸論列,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 項、第450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洪榮謙                    法 官 洪堯讚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1-13

CHDV-113-簡上-41-20241113-1

小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電信費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小上字第28號 上 訴 人 鉅唐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曉燕 被 上訴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家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學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彰化簡易庭 於民國113年5月2日所為113年度彰小字第156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一、關於請求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訴訟,其標的 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下者,適用小額程序 ;對於小額訴訟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小額程序之第二審判決,依上訴意旨足認上訴 為無理由者,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 第1項、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9第2款規定甚明。 又上訴理由若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 摘其為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 或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 對該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應認其上訴為不 合法;而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 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 裁定駁回之。然若如其上訴理由有一部指摘原審判決違背法 令者,本於訴訟經濟,自得合併於判決駁回時,一併於理由 中就此程序不合法部分,敘明理由駁回之。 二、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向其申請電信設備使用,因欠費未 繳,業已拆機終止租用,依兩造簽訂之電信服務契約之法律 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積欠電信費新臺幣(下同)37,820 元本息等語。原審依小額訴訟程序審理,判決命上訴人如數 給付。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其上訴意旨略以:  ㈠上訴人已事先請假,非無正當理由而未出席原審言詞辯論期 日,法院未告知不得請假,書記官亦表明依公務電話紀錄辦 理,然原審卻逕為一造辯論判決,造成訴訟突襲,有判決違 背法令之情形。  ㈡上訴人於原審已聲請法官迴避,法院卻未依民事訴訟法第37 條規定,先行停止訴訟程序。  ㈢被上訴人於原審未依民事訴訟法第352條第2項規定,提出私 文書之原本。  ㈣被上訴人並未提供上訴人一整年之電信服務,卻請求給付一 整年之電信費,該部分仍有待調查。另代表被上訴人出庭之 人,不了解本案服務細節等語,並聲明:①原判決廢棄;②被 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本件未經言詞辯論,且被上訴人未於本院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原審合法為一造辯論判決:  ⒈按審判長以職權所定之言詞辯論期日,非有重大理由法院不 得變更或延展之,故當事人已受合法之通知後,雖聲請延展 期日,然未經法院裁定准許前,仍須於原定日期到場,否則 即為遲誤,法院自得許到場之當事人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是 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因請假或赴大陸地區洽事不能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者,如無可認為有不能委任訴訟代理人或複代理 人到場之情形,即非屬不可避之事故,自非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第2款所謂因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 第1300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原審定於民國113年4月18日上午11時15分,行言詞辯論程 序,且通知書於同年3月22日即已合法送達上訴人營業所。 然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迄至言詞辯論前1日即113年4月17日 下午4時50分許,始以電話聯絡原審書記官,陳稱上訴人之 訴訟代理人需就醫無法到庭,且其不清楚本案,請求改定言 詞辯論期日等語,有本院送達證書及電話記錄存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83、85、89頁)。然上訴人就其所述,並未提出任 何證明文件,且未釋明有何因不可避之事故,無法委任其他 訴訟代理人或由法定代理人親自到場之情形,原審法官並未 允許其請假等情,業經本院核閱原審卷宗無訛。上訴人既未 經原審裁定准假,自應於原定期日到場,其未遵期到場,揆 諸前揭說明,即屬無正當理由遲誤言詞辯論期日。至上訴人 主張書記官表明依公務電話紀錄辦理等語,然觀諸電話記錄 ,未見承辦股書記官有為法院准許請假之表示(見原審卷第 89頁),自難認上訴人請假之聲請,已經法院裁定准許。是 以,上訴人未經法院裁定准許延展期日,無正當理由遲誤言 詞辯論期日,原審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為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並無違反民事訴訟法第386條第2款規定之情事,是上訴人 此部分指摘,係無理由。  ㈡法官被聲請迴避者,在該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 ,但其聲請顯係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 法第37條第1項後段定有明文。查原審於113年4月18日宣示 言詞辯論終結,定於同年5月2日上午11時宣判,有原審言詞 辯論筆錄可據(見原審卷第96頁)。然本件上訴人於宣判當 日上午8時,始提出答辯狀,並自稱其合法請假,法院卻逕 為一造辯論,未給予參與言詞辯論及答辯機會,認法官執行 職務有偏頗之虞,聲請法官迴避等語(見原審卷第101、103 頁本院簡易庭收狀章蓋印日期),既與本院核認原審係合法 行一造辯論程序不符。且上訴人於113年3月22日收受之原審 辯論期日通知書,已載明需於文到後7日內提出答辯狀到院 ,有送達證書可參(見原審卷第83頁),則本件上訴人非但 未遵期於言詞辯論期日前,提出答辯狀陳述意見,亦無正當 理由未於期日到場說明,甚遲至原判決宣判當日,始提出答 辯狀及聲請法官迴避,足認乃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聲請。是原 審依民事訴訟法第37條第1項但書規定,未停止訴訟,並按 期宣判,難認有違背上開法令之情事。  ㈢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在 受命法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舉證;當事人對於他造 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同自認;當事人對 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 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準用第1項之 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1項、第280條第1項前段、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上訴人無正當理由,於原審言詞辯 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提出任何書狀爭執 ,均如前述,依上開規定,應認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主張之事 實視同自認,被上訴人即毋庸舉證。是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 未依民事訴訟法第352條第2項規定,提出私文書之原本,原 審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形云云,亦不足採。   ㈣至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並未提供一整年電信服務,卻請求給 付一整年費用,尚待調查等語。然兩造簽訂之中華電信微軟 雲服務契約條款第3條、第6條後段約明「本報價單上使用屆 滿之日為終止服務之日,到期前一個月以E-Mail方式通知貴 客戶,並自動按『年繳制』計收,如貴客戶不欲繼續時,應於 到期日前辦理異動手續。」、「貴客戶應於本服務通知繳費 之期限前繳清,逾期未繳清者,本服務得註銷其申請或通知 定期終止本服務,如再經催繳,貴客戶逾期仍未繳納者,本 服務得既行終止服務,貴客戶所積欠費用,仍須繳納且不得 拒絕給付。」(見原審卷第47頁),是原審審酌被上訴人因 上訴人逾期繳納費用,並經其終止服務,依上開約定,請求 上訴人繳納全年費用,係屬有據。上訴人此部分上訴理由, 乃徒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為不當, 並未具體未指明原審判決違背何等法規,即難認為合法,是 上訴人此部分上訴,自不合法,應併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本件上訴依上訴人之上訴意旨,已足認其上訴一 部為無理由,一部為不合法,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 回其上訴,並依職權確定上訴人應負擔之第二審訴訟費用為 1,500元。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一部為不合法,一部為無理由,爰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洪榮謙                  法 官 羅秀緞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4-11-13

CHDV-113-小上-28-20241113-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059號 原 告 陳壽春 訴訟代理人 張崇哲律師 複代理人 吳宗祐律師 被 告 陳昱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2萬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0分之1,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2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為民事訴訟 法第15條第1項所明定。所謂行為地,凡為一部實行行為或 其一部行為結果發生之地皆屬之(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36 9號判例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其因被告侵權行為致受 有損害,因原告住所地在彰化縣,故本院有管轄權,先予敘 明。 二、原告主張:被告為原告兒子,被告於民國113年8月8日在不 特定人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之FACEBOOK社群網站公開發文 ,以「正氣一點,不要錢拿了,做一堆小動作」、「操雞掰 ,要輸贏我等你,幹你娘」、「老杯,老雞掰啦,老杯」等 語,公然侮辱及恐嚇原告,原告經友人告知後查看該貼文方 知上情。被告不顧父子情誼,故意公然於FACEBOOK社群網站 侮辱及恐嚇原告,使原告名譽受有嚴重貶損,更令原告終日 擔心受怕、惶恐不安,身心承受巨大痛苦,顯然已不法侵害 原告人格、名譽及自由而情節重大,致原告受有非財產上之 損害,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 、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慰撫金新台幣(下 同)60萬元等語。並聲明:⑴被告應給付原告60萬元,及自起 訴狀送達時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⑵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伊有發文,但不是罵原告。伊是做搬家的,客戶 剛好也發生類似事情,所以伊才發文。伊發文當天與原告講 電話有吵架,兩造是為了之前賣房子的事情,那件法官建議 原告與伊姑姑以160萬元和解,不得再提起民事或刑事訴訟 ,但原告還是一直打電話給親戚好友,說伊是畜生,叫伊去 死一死。伊不會給原告慰撫金,伊上學都是半工半讀,還要 給原告錢,還要繳房貸,該給的都給了,根本沒有這件事情 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告為原告之子,被告於113年8月8日在不特定人或 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之FACEBOOK社群網站公開發文前揭內容 等情,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發文截圖等為證,且為被告所 不爭執,應堪認為真實。  ㈡原告主張被告以上開發文公然侮辱原告,雖為被告所否認, 辯稱其不是罵原告云云。惟其發文內容有提及「老杯」,被 告亦承認當天與原告發生爭吵,縱其因客戶有類似情形始有 感而發,其內容係意在公然侮辱原告應堪認定。至於原告雖 主張被告有恐嚇原告之行為,惟依被告發文內容,尚難認有 恐嚇原告之言語,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無可採。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按以人格權遭 遇侵害,受有精神上之痛苦,而請求慰藉金之賠償,其核給 之標準,須斟酌雙方之身分、資力與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 形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537號判決意 旨參照)。本件被告公然侮辱原告,不法侵害原告名譽而情 節重大,原告主張其受有精神上痛苦,請求被告賠償其非財 產上之損害,應屬有據。經查,原告教育程度為國中程度, 從事服務業,月收入約2萬元至3萬元,有土地、建物等財產 ;被告係高中肄業,從事搬家工作,每月收入約5、6萬元, 財產有一輛機車等情,業據兩造分別陳明在卷(見本院卷第 43、55頁),並有本院依職權調取兩造所得及財產資料可參 。爰審酌兩造身分、資力與加害程度等情形,認原告請求被 告賠償精神慰撫金60萬元過高,應以2萬元為適當。  ㈣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萬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判決所命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並依職權酌定相當金額,宣告被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又原告其餘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與 判決結果無影響,無庸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1-12

CHDV-113-訴-1059-20241112-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986號 上 訴 人 陳清傳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瑩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通行權 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26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核定為新台 幣165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新台幣26,002元,未據上訴人繳 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 本裁定送達後7日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駁回上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1-01

CHDV-112-訴-986-20241101-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撤銷贈與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880號 上 訴 人 張蓓莉 被上訴人 李鑄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贈與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19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查上訴人上訴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新台幣(下同)3,327,328元(①土地4037平方公尺×102公告 現值每平方公尺36,000元×應有部分10000分之168=2,441,578元+ ②建物依被上訴人主張價值885,750元=3,327,328元),應徵第二 審裁判50,95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 項前段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以內逕向本院 如數補繳,逾期不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0-30

CHDV-112-訴-880-20241030-3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62號 原 告 黃莉蓁 訴訟代理人 李淵源律師 被 告 洪昱柏 訴訟代理人 洪水木 被 告 謝阿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洪昱柏應將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 編號A部分面積186.11平方公尺建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交還 原告。 被告謝阿總應將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 圍牆1、2、3拆除、編號B部分面積483.49平方公尺之樹木及地上 物剷除,並將編號B部分土地交還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洪昱柏負擔66960分之18611,被告謝阿總負擔66 960分之48349。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謝阿總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為原告所有,系爭土地上如附圖(彰化縣鹿港地政事務 所民國113年8月9日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A部分建物(門牌 號碼彰化縣○○鎮○○路○段000巷○00號)為被告洪昱柏所有;另 被告謝阿總在系爭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B部分種植樹木等, 並築有圍牆1、2、3。被告均無權占有系爭土地,爰依民法 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語。並 聲明: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三、被告方面: ㈠被告洪昱柏答辯:系爭土地上編號A部分建物係洪昱柏父親洪 水木於75年興建,已經給洪昱柏好幾年,也是洪昱柏在繳稅 金。當時因為洪水木父親有在系爭土地上耕種,洪水木沒有 房屋居住,所以就在那裡建屋,縣政府都不拆,原告不可以 拆。希望以原告向彰化縣政府購買系爭土地價格買回土地, 或由原告以可以買房屋之金額補償或是將房屋買下來。土地 上的圍牆都是謝阿總蓋的,編號2、3圍牆是謝阿總將洪水木 蓋的舊圍牆拆掉蓋的等語。 ㈡被告謝阿總答辯:伊在系爭土地上有圍牆及圍牆內有樹木, 願意自行移除地上物等語。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其所有,系爭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 分建物為被告洪昱柏所有,被告謝阿總在系爭土地如附圖所 示編號B部分種植樹木等,並築有圍牆1、2、3等事實,業據 其提出土地登記謄本為證,並經本院會同彰化縣鹿港地政事 務所人員履勘測量,分別製有勘驗筆錄及複丈成果圖可稽, 且為被告所不爭執,應堪認為真實。  ㈡原告主張被告無權占有系爭土地,被告謝阿總並不爭執,至 於被告洪昱柏雖以前揭情詞置辯,惟其並未主張有何占有使 用系爭土地之合法權源,其所辯為無可採。是被告無權占有 系爭土地,從而,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 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 第1、2項所示。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後 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0-29

CHDV-113-訴-562-20241029-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66號 原 告 張偉德 訴訟代理人 張家豪律師 被 告 張俊明 訴訟代理人 張銀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協同原告就彰化縣○○鄉○○段00地號土地登記面積391 平方公尺,辧理面積更正登記為494平方公尺。 二、被告應協同原告就彰化縣○○鄉○○段00地號土地登記面積830 平方公尺,辧理面積更正登記為895平方公尺。 三、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地號面積494平方公尺土地 、同段25地號面積895平方公尺土地,合併分割為附圖所示 :編號A部分面積889平方公尺分歸原告取得;編號B部分面 積500平方公尺分歸被告取得。 四、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1389分之889、被告負擔1389分之500。 事實及理由 一、按被告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 視為同意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2項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請求判決分割兩造共有土地,嗣後追加請求被告協 同辦理面積更正,被告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視為同 意追加,先予敘明。 二、原告主張:  ㈠坐落彰化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均為兩 造共有。24地號土地應有部分為原告5分之4、被告5分之1, 25地號土地應有部分為原告2900分之1600、被告2900分之13 00。系爭土地無不能分割情事,兩造亦無不分割約定,惟無 法協議分割,為此請求判決分割。  ㈡系爭24、25地號土地原登記面積分別為391、830平方公尺, 實際測量面積為494、895平方公尺,依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 243條、第232條規定,辦理分割時應更正面積,為此請求被 告應協同原告辦理面積更正。  ㈢系爭土地均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北邊有路,屬共有人相 同之相鄰數不動產,請求合併分割,主張依附圖方案分割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至3項所示。 三、被告答辯:系爭土地北邊有路,相鄰之同段27地號土地為被 告所有,同段26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應依持分面積分割。 對附圖沒有意見,被告沒有錢可以負擔分割費用,訴訟費用 應該由原告負擔等語。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 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分配。共 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共有人得請求合 併分割。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5項 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系爭2筆土地均為兩造共有,無 不能分割情事,兩造亦無不分割約定,惟無法協議分割等事 實,業據其提出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謄本等為證,且為被 告所不爭執,應堪認為真實。是原告請求判決合併分割,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次按土地所有權及其面積,以登記為準,登記之面積如與實 際測量所得之面積不符,於共有人間無爭執者,法院固得於 地政機關辦理更正登記完畢後,為分割共有物之判決,或逕 依原告請求,參考地政機關實測所得之面積判決分割,並於 理由欄敘明面積不符情節,待該判決確定後,由當事人持向 地政機關聲請一併為更正及分割登記。查系爭24、25地號土 地原登記面積分別為391、830平方公尺,經地政機關檢核地 籍圖面積分別為494、895平方公尺,面積不符且超出容許公 差,應辦理面積更正始得分割等情,有彰化縣鹿港地政事務 所民國113年8月1日鹿地二字第1130004183號函及附圖複丈 成果圖可稽。依據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43條、第232條規定 ,應辦理面積更正始得分割。故原告請求被告協同辦理面積 更正登記,應予准許。  ㈢查系爭土地相鄰,北邊面臨道路,系爭土地現供耕作使用, 無地上物等情,業據原告陳明,並有原告所提照片可參,且 為被告所不爭執。又系爭土地均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係 屬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第11款規定之耕地,合併分割後兩造 各自取得之土地面積雖未達0.25公頃,惟依該條例第16條第 1項第1款後段規定「同一所有權人之 二宗以上毗鄰耕地, 土地宗數未增加者,得為分割合併。」。原告主張依附圖方 案分割,被告同意該分割方法,且與上開規定相符,分割後 兩造各自取得之土地均面臨道路,得與各自相鄰之土地合併 使用,有利系爭土地使用效能,應為可採。爰判決如主文第 1至3項所示。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被告雖表示應由原告負擔訴訟費用云云。惟本件原告之訴 有理由,本應由敗訴之被告負擔訴訟費用,然本件係因分割 共有物事件涉訟,由敗訴之被告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故 依上開規定,由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訴訟費用始為公平 。爰判決如主文第4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0-24

CHDV-113-訴-366-20241024-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3號 原 告 林字璿 莊榮兆 林展松 上列原告與被告朱偉仲、李建志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 ,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言詞辯論期日就金錢請求部分擴張 為請求被告各給付林字璿新台幣(下同)6萬元及遲延利息;給 付莊榮兆、林展松1人1元。本件擴張後訴訟標的金額共120,002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330元,扣除原告就金錢請求部分已繳1 ,000元,尚應補繳33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件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原告擴張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0-23

CHDV-113-訴-303-20241023-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59號 原 告 黃木林 訴訟代理人 黃鼎鈞律師 被 告 黃俊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97建號建 物應予變賣,所得價金按兩造各2分之1之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負擔2分之1。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及其上同段97建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為兩造共有, 應有部分均各2分之1,並無訂有不分割約定,亦無因物之使 用目的不能分割,因無法協議分割,為此請求判決分割。又 系爭建物總面積僅201.03平方公尺(約60.81坪),僅有單 一出入口,倘依兩造應有部分比例原物分割,將無各自獨立 門戶可供出入,有損建物完整性,且破壞系爭土地、建物使 用現狀,造成日後使用上困難,無法發揮經濟上利用價值, 以原物分配方式分割顯有困難,應以變價分割方式較符合全 體共有人利益,為此請求變價分割,將變價所得價金依共有 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答辯:系爭建物現在是伊妹妹在居住,原告之前未與伊 協商,同意賣,但希望自行出售,價格比較好等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 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 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 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   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 各共有人。變賣共有物時,除買受人為共有人外,共有人有 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二人以上願優先承買者,以抽 籤定之。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7項 分別定有明文。 ㈡原告主張系爭土地及建物為兩造共有,並無訂有不分割約定 ,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土地登 記謄本、建物登記謄本、照片等為證,且為被告所不爭執, 應堪認為真實。至於被告雖稱兩造未曾協商,然兩造對於是 否自行出售之意見既不相同,可認無法協議分割。是原告請 求判決分割共有物,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㈢查系爭建物坐落在系爭土地上,為3層樓房,僅有一獨立出入 口,有原告所提登記謄本、照片可參。原告主張變賣分割, 被告表示同意出賣。兩造均未表示願以單獨取得並補償對造 之方法分割,堪認系爭土地及建物以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應 以變賣分割為可採。至於被告雖稱自行出售價格較高等語, 然此非屬不得判決分割之事由,本院仍應依法判決分割。爰 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書記官 卓俊杰

2024-10-22

CHDV-113-訴-859-202410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