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告不理原則

共找到 206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賴思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6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思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壹佰日,如易 科罰金,以新台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賴思孺因家庭暴力防治法等數罪 ,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在案,應依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及依刑法第41條第1項 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定其刑 期,但不得逾120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 前段、第6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 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 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下同)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 ,易科罰金,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規定。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及本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 經確定在案,有上開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附卷可 稽。茲聲請人以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本院審核認 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本件經本院檢送臺灣高等檢察 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聲請書及附表影本通知受刑人陳述意 見,經受刑人陳述意見略以:尚有另案,不要合併等語,有 受刑人本院陳述意見調查表在卷可查。爰審酌受刑人上開所 陳、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分為妨害自由及違反保 護令罪等,侵害法益各不相同、所生損害或危害之程度及依 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經定應執 行拘役75日),以及其合併後之不法內涵、合併刑罰所生之 效果等一切情狀,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理性刑罰政策 ,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定其應執行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至本件如附表所示各罪,均屬得易科 罰金之罪,尚無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規定之適用,而無須 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可依法逕依職權向管轄法院聲請合併定 應執行刑。且受刑人僅口頭稱尚有另案,惟其所指係何案件 ,是否經法院判決確定未明,亦未經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 行刑,基於不告不理原則,自非屬本院於本案所得審查及裁 定之範圍,應待另案判決確定後,再由法定有權限之人請求 檢察官,或由檢察官依職權向管轄法院聲請裁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刑雖已執行完畢,惟該已執行 部分乃檢察官將來指揮執行時應予扣除之問題,不影響本件 定應執行刑之聲請。是本件本院應依檢察官之聲請就附表所 示各罪予以合併定應執行刑,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智雄                    法 官 游秀雯                    法 官 林源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江玉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受刑人賴思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民國/新臺幣】 編  號 1 2 3 罪  名 妨害自由 妨害自由 家庭暴力防治法 宣告刑 拘役30日 拘役55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09.02.06.至109.02.13. 109.02.21. 109.09.03.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09年度偵緝字第1376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偵緝字第3110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1632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新北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 號 109年度豐簡字第776號 110年度簡字第3097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285號 判決日期 109.12.07. 110.10.19. 113.12.11.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新北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 號 109年度豐簡字第776號 110年度簡字第3097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28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0.02.02. 111.02.08. 113.12.11. 得否為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 得社勞 得易科 得社勞 得易科 得社勞 備  註 臺中地檢110年度執字第2942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670號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944號 編號1–2定應執行拘役75日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更字第1164號,已執畢

2025-03-31

TCHM-114-聲-312-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0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俊鴻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2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俊鴻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俊鴻(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毒品防 制條例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應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亦有明文。又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 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 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一罪之情形有 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次按數 罪併罰之案件,其各罪判決均係宣告刑,並非執行刑,縱令 各案中一部分犯罪之宣告刑在形式上已經執行,仍應依法聲 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裁定,然後再依所裁定之執行刑 ,換發指揮書併合執行,其前已執行之部分僅應予扣除(最 高法院90年度台非字第340號、95年度台非字第320號判決同 此意旨)。是合於數罪併罰之各罪,經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 行刑時,固然有其中之一罪或數罪所科處宣告刑在形式上已 經執行者,仍不得認定該檢察官所為聲請係不合法而予駁回 。另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 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 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 。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 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 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 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 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2年度 台非字第187號及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及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且本件聲請定 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有附表所示之各 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茲據檢察官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至受刑人所 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刑雖已執行完畢,惟仍合於定應執行刑 之要件,應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予以折抵扣除,併 予敘明。爰審酌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及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時間、類型、動機、態樣、侵害法益、 行為次數等情狀,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 治之程度,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受刑人對本 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之意見(見本院卷第59頁),定其應 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應執行刑之案件, 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向 該法院聲請裁定。受聲請法院之審查及裁定範圍,自應以檢 察官所聲請者為限,檢察官就數罪中之何部分聲請定應執行 刑,屬其職權之行使,法院尚無審酌之餘地,倘檢察官之聲 請符合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規定,法院即應准予定刑 ,至檢察官未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基於不告不理原則, 法院無從擴張檢察官聲請範圍,一併為裁定。受刑人於陳述 意見狀就本件定應執行刑雖表示:我還有一件新北地院111 年度訴字第1622號案件,是否可以一起合併等語(見本院卷 第59頁),惟檢察官既未聲請,本院即無審酌之餘地,且本 件檢察官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本院即應准予定刑。受刑 人如認其他案件與本案附表所示各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 日後仍得請求檢察官就各該案件所示之罪與附表所示各罪聲 請法院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51條第5款,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柏泓                    法 官 葉乃瑋                    法 官 錢衍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筱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4-聲-502-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42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俊傑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398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俊傑所犯如附表一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 期徒刑柒月;所犯如附表二所示各罪所處之刑,罰金刑部分應執 行罰金新臺幣拾萬貳仟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俊傑(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 制法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一、二所示,應依刑法 第53條、第50條第1項、第51條第5款、第7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 裁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30年,其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 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一、二所示之刑,且各該罪均係在各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判決確定前所犯,並以本院為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有 附表一、二所示之各該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 卷可稽。茲檢察官分別就附表一、二數罪所處之有期徒刑及 罰金刑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至受 刑人所犯附表一、二各編號1之刑雖已執行完畢,惟仍合於 定應執行刑之要件,應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予以折 抵扣除,併予說明。爰審酌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附表 一外部性界限為:有期徒刑6月以上,宣告刑總和9月以下; 附表二外部性界限為:罰金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上,宣 告刑總和10萬5,000元以下),及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所 示各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態樣、侵害法益、行為次數等情 狀(其中附表一所犯2罪分別為竊盜罪、幫助洗錢罪;附表 二所犯2罪分別為妨害名譽罪、幫助洗錢罪,其犯罪手段、 罪質及所侵害法益上均不相同,責任非難之重複程度低), 並參酌本院已函請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陳述意見, 惟受刑人於113年12月19日收受本院函文後,迄今仍未向本 院具狀陳述意見等情,此有本院函、送達證書、收狀資料查 詢清單、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37至143 頁)等情,分別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就罰金刑部分 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㈡另受刑人所犯如附表一、二編號2之罪,前經第一審即臺灣宜 蘭地方法院以112年度訴字第213號判決所處有期徒刑6月, 併科罰金7萬元(下稱甲罪),與受刑人所犯另件違反洗錢防 制法案件所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2萬元(下稱乙罪), 合計2罪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併科罰金幣8萬元,其中檢 察官僅就甲罪上訴(乙罪部分未經上訴而先確定),嗣經本 院撤銷甲罪第一審判決,改判如附表一、二編號2所示宣告 刑。而乙罪之犯罪日期為111年4月11日至同年月12日,有上 開判決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5至41 頁、第116至117頁),乙罪與本件附表一、二所示各罪形式 上固符合刑法第50條第1項數罪併罰之規定,惟按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由該案 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則 法院依據上開規定裁定定應執行刑時,自應以檢察官所聲請 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作為其審查及裁定定應執行刑之範圍 ,未據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基於不告不理原 則(即控訴原則),不得任意擴張檢察官聲請之範圍,否則 即有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判之違法(最高法院111年台抗 字第289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是乙罪既未經檢察官聲請 ,本院自無從予以審酌,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連育群                    法 官 陳思帆                    法 官 劉為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鈺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3-聲-3421-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05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辛帛洋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2月27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326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其所定併科罰金執行刑部分撤銷。 其他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辛帛洋因犯如原裁定附表 編號1至3、6所示之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原裁定附表編號1 至3、6所示之刑並分別確定在案,原審法院認檢察官此部分 聲請為正當,審酌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及抗告人所犯 各罪之犯罪類型、態樣、所犯數罪等情狀後整體評價其應受 矯治之程度,並兼衡抗告人所表示之意見等情,就此部分裁 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新臺幣8萬元。至 原裁定附表編號4、5所示,均屬得易科罰金之罪,因抗告人 已撤回其先前與前開原裁定附表編號1至3、6所示不得易科 罰金各罪定應執行刑之請求,自不得與之併合處罰,且原審 法院並非此部分最後審理事實之法院,檢察官向無管轄權之 原審法院聲請此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所犯如原裁定附表編號1至3、6所示 各罪,均為同一時期所為,併請考量抗告人已徹底悔悟,坦 然面對過錯,且有意彌補被害人之損失,以及抗告人無法陪 伴年邁母親之遺憾等情,從輕定刑云云。 三、撤銷部分(原裁定關於所定併科罰金執行刑部分):  ㈠按未據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基於不告不理原 則,自不得任意擴張檢察官聲請之範圍,否則即有未受請求 之事項予以判決之違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448號裁 定意旨參照)。  ㈡觀諸檢察官本件聲請書所載,係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聲請 定應執行刑,而刑法第51條第5款為有關宣告多數有期徒刑 定應執行刑之規定,意即檢察官並未聲請就併科罰金刑部分 一併定應執行刑甚明,原裁定主文諭知併科罰金部分,即有 未合,抗告意旨雖未指摘及此,然原裁定既有前揭可議之處 ,應由本院將原裁定關於併科罰金執行刑部分撤銷。  四、駁回部分(原裁定關於有期徒刑定應執行刑及聲請駁回部分 ):  ㈠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 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 文。又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 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 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 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 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 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 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 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 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 三十年,資為量刑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 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 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 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 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個案之裁量 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 、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否則不得認為裁量權之 行使有何不當。亦即,法院定執行刑時,茍無違法律之內、 外部界限,其應酌量減輕之幅度為何,實乃裁量權合法行使 之範疇,自不得遽指違法。  ㈡經查:   ⒈抗告人犯如原裁定附表編號1至3、6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 決確定在案,有各判決書、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檢察官聲請就此部分之有期徒刑定其應執行刑,原審認其聲 請為正當,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等規定,裁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1月。經核原審 所定應執行刑,係於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有期徒刑6月)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1年4月)以下之範圍內, 並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定刑裁量之外部性界限,亦未逾 越定刑之內部性界限(原裁定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所處之 刑,前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與附表編號6所示之刑合計 為有期徒刑1年)。  ⒉抗告人雖以前詞提起抗告,惟原審法院已敘明經衡量定應執 行刑之外部及內部界限,審酌抗告人所犯各罪之犯罪情節相 同,所犯數罪反映之整體人格特性、抗告人對本案之意見等 情而為整體非難評價,顯已考量抗告人所犯數罪反映之整體 人格特性、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基於刑罰目的性及刑事政 策之取向等因素,給予適度之刑罰折扣,而酌定其應執行之 刑如上,並無明顯失衡或有違比例原則、公平原則、罪責相 當原則之情,亦無明顯不利於抗告人之情事,屬法院裁量職 權之適法行使,揆諸前開說明,並無濫用裁量權等違法或不 當之處。至抗告人所犯如原裁定附表編號4至5所示各罪刑, 業經其撤回此部分定應執行刑之請求,此部分最後事實審法 院應為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原審法院就此以無管轄權為由駁 回檢察官之聲請,亦核無違法或不當。至抗告意旨所稱其有 意賠償被害人等犯後態度,為原確定判決個案量刑審酌之事 項,核與定應執行刑之裁量無關,至其所執家庭因素,亦非 定應執行刑時所考量之事由,抗告人以此請求更定較輕之刑 期,亦無可採。  ㈢綜上,抗告人執前詞指摘原裁定此部分不當,均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第41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林彥成                    法 官 潘怡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吳思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4-抗-705-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9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洺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4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 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制 法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數罪中雖有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所列情形,惟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 ,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民國114年2月25日是否請求定應執 行刑調查表足稽,應依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宣 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 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 、第3項,已明文規範第一審法院所受理1人犯數罪之案件, 於第二審法院以同一判決為數個宣告刑並定應執行之刑,或 因一部已先行判決確定,一部上訴經撤銷後自為判決,嗣後 另以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時,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鑑於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罪刑相 當之考量,本含有恤刑之性質,故於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 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 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 原則之拘束(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973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及 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案件 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而受刑人 所犯附表編號3至8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附表編號 1、2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屬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 書第1款所列併合處罰之例外情形,惟受刑人已就附表編號1 至8所示之罪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一節,有臺灣 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2月25日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 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卷可稽,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 之規定,是本件受刑人顯已自行衡量後,選擇合併定應執行 刑,而失其原得易刑處分之利益,換取因併合處罰可能享有 限制加重刑罰之恤刑利益。茲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本院爰於附表所示各 罪之宣告刑中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刑期以下之外部界限範 圍內,參酌附表編號3至8所示之罪曾定之執行刑加計附表編 號1、2所示之罪宣告刑總和之內部界限,並考量受刑人所犯 各罪之犯罪類型、行為態樣、手段、犯罪時間、侵害法益種 類、責任非難程度、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及受刑人對法院定 應執行刑之意見(見本院卷第247頁),而為整體評價後,定 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已執行部分(即附表編號1所 示之罪)自不能重複執行,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 之,併予敘明。 四、至附表編號3至8所示之罪關於併科罰金部分,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由該案件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則法院依 據上開規定裁定定應執行刑時,自應以檢察官所聲請定其應 執行刑之案件,作為其審查及裁定定應執行刑之範圍;未據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基於不告不理原則,不 得任意擴張檢察官聲請之範圍而加以裁定,否則即有未受請 求之事項予以裁判之違法。是檢察官聲請定受刑人之應執行 刑,法院僅能於檢察官聲請之範圍內依法裁定。本案觀諸檢 察官聲請書所載,檢察官係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聲請定 應執行刑,而刑法第51條第5款則係有關宣告多數有期徒刑 部分定應執行刑之規定,檢察官就受刑人併科罰金部分並未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就此部分自不得依職權逕予為之,應 由檢察官另向法院聲請,附此說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進 發                 法 官 鍾 貴 堯                 法 官 尚 安 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林 巧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妨害自由 傷害 洗錢防制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1年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犯  罪  日 期 107年8月27日 106年2月19日 107年8月3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少連偵字第352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字第6705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  號 108年度訴字第856號 110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7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判決日期 108年12月26日 111年4月25日 110年10月21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8年度訴字第856號 110年度重上更一字第17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9年2月25日 111年5月25日 111年5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執字第5730號(已執畢)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7218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7643號 編號3至8曾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編      號 4 5 6 罪      名 洗錢防制法 洗錢防制法 洗錢防制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6月,2罪(各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有期徒刑1年4月,3罪(各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有期徒刑1年2月,6罪(各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犯  罪  日 期 ⑴107年9月3日 ⑵107年9月4日 ⑴107年8月24日 ⑵107年8月28日 ⑶107年8月29日 ⑴107年8月14日 ⑵107年8月20日 ⑶107年8月25日 ⑷107年8月26日 ⑸107年8月27日 ⑹107年9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  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判決日期 110年10月21日 110年10月21日 110年10月21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1年5月31日 111年5月31日 111年5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7643號 編號3至8曾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編      號 7 8 (以下空白) 罪      名 洗錢防制法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5罪(各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有期徒刑1年(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犯  罪  日 期 ⑴107年8月18日 ⑵107年8月21日 ⑶107年8月22日 ⑷107年8月23日 ⑸107年8月30日 107年8月29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少連偵字第46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  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200、1202號 判決日期 110年10月21日 110年10月21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88、2190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1年5月31日 111年5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7643號 編號3至8曾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併科罰金新臺幣20萬元部分不在定刑範圍)

2025-03-31

TCHM-114-聲-291-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36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鄺志帆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3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112號),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本件抗告人即受刑人鄺志帆(下稱抗告人 )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先後經法院各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且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及本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本件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 確定日期為民國110年10月26日,而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各 罪,其等犯罪日期亦在上開判決確定日期之前,且抗告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宣告刑得易科罰金,而如附表編號2至 4所示之宣告刑則不得易科罰金,依修正後刑法第50條第1項 但書第1款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惟本件係檢察官依抗 告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有期徒刑,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 署(下稱桃園地檢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 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影本在卷可考。是聲請 人即桃園地檢署檢察官以原審法院為上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聲請定應執行之刑,原審審核聲請人檢附相關卷證, 認為聲請人之聲請洵屬正當。而抗告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 所示之罪,經原審法院113年度聲字2016號裁定應執行有期 徒刑6年確定,依上開說明,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原審 自應以其各罪宣告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復依上揭說明, 原審就附表所示各罪再定其應執行之刑時,應受上開裁判所 為定應執行刑內部界限之拘束,並斟酌抗告人所犯各罪情節 、行為人預防需求、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相關刑事政策及 抗告人以原審定應執行刑案件徵詢意見單所陳述之意見等一 切情狀,為整體非難評價,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50條第2項規定,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刑法定應執行刑應從法律風險管理角度體察法律真義,係屬 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非單純數罪之總和,並應注意避免造 成責任報應及受刑人絕望心理,而實務上諸多定執行刑案件 均給予受刑人改過向善之機會,原裁定就抗告人所犯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案件,未審酌抗告人整體行為態樣,即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7年,致抗告人所受之處罰高於其他同類案件,請 考量定刑之恤刑精神,從輕量刑,以符公平及比例原則。  ㈡按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生命有 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 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刑責恐將 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故透過定 應執行刑程序,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 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 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 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 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 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 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 等原則。因此院方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院恤刑之目的 ,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否則有悖於公平正 義,即有裁量權行使不當之違失(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 第626號、106年度台抗字第177號裁定意旨參照)。  ㈢原裁定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罪經原審法院合併完之後,另有 本院臺南分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040號確定判決7罪尚未合併 到,合於定應執行刑之規定,懇請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及法院 更新合併,再次定應執行刑。    ㈣抗告人對於原審裁定未依抗告人請求,亦未依刑事訴訟法第2 條第1、2項規定,注意到有利於抗告人之情形,並做有利抗 告人之處分,深感不服。有利於抗告人之裁定應是將原裁定 附表所示之罪與本院臺南分院113年度聲字第431號刑事裁定 附表所示之罪,依刑法第50條規定,併合處罰之,而非將兩 裁定之罪接續處罰,兩裁定之罪若不重新定應執行刑,而任 其接續執行,刑期將多達14年4月,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 之特殊情形,損及抗告人利益,故而違背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抗大第489號裁定之宣示。爰請審酌抗告人之主張及合刑 量刑之建議,逕行重新定應執行刑,無需抗告人再遞狀請求 檢察官代為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避免訴狀公文往返,節省 社會及司法資源,為此提出抗告,請撤銷原裁定,准予抗告 人之主張云云。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除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各款情 形,應由抗告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外,依第51條規 定併合處罰之,刑法第50條第1項、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 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逾越(最高法院80年台 非字第473號判例參照)。又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 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 抗告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 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 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 ,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 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 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 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 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 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 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 求界限之支配,期使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 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 罰衡平原則;又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 或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否則縱 屬犯罪類型雷同,仍不得將其他案件裁量之行使比附援引為 本案之量刑輕重比較,以視為判斷法官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 授權所為之量刑裁奪有否裁量濫用之情事;此與所謂相同事 務應為相同處理,始符合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之概念,迥然 有別(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428號判決意旨參照)。次 按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應執行刑之案件 ,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向該法院聲請裁定。受聲請法院之審查及裁定範圍,自應以 檢察官所聲請者為限,檢察官未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基 於不告不理原則,法院無從擴張檢察官聲請範圍,一併為裁 定(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1604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原審以抗告人犯如附表所示4罪,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聲請書 誤載部分更正如附表所示),因合於數罪併罰,原審於各宣 告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4年2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合計為有期徒刑10年2月)以下;再參以抗告人所犯如附 表編號1至3所示之各罪,前經原審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01 6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確定等情,亦有各該裁判書與法 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見執聲卷第5至36頁;本院卷第23 至43頁),是法院所定之執行刑即不得較前已定之應執行刑 加計其他刑期之總和(有期徒刑8年)為重,亦不得逾30年 ,爰就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刑,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 顯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性界限,亦無逾越內 部性界限之情事。  ㈡本院審酌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為施用第二級毒品 罪、製造第二級毒品罪、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及因供自己施用 ,犯意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罪,其等均為毒品相關 犯罪,犯罪類型及所侵害法益相同,彼此間之責任非難重複 程度高,而原審裁定其應執行刑時,亦已審酌如附表所示各 刑之內外部限制、各罪之法律目的、抗告人違反之嚴重性及 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等情,顯然已衡酌抗 告人所犯數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手段等整體之非難程度及 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參酌罪責相當性之要求,及抗告人就 檢察官聲請就附表所示4罪定應執行刑表示同意,且於原審 法院之定應執行刑案件受刑人意見調查表上僅陳述意見:「 希望法院從輕定刑」等語(見執聲卷第3頁;原審卷第37頁 ),權衡抗告人行為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 因素而酌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上,已給予適度之刑罰折扣,並 未悖於法律秩序之理念,符合法規範之目的,亦無違反比例 、平等原則或罪刑相當原則。揆諸前開規定,原裁定並無濫 用裁量權等違法或不當之處。  ㈢抗告意旨雖主張原裁定漏未將上開另經判決確定之案件合併 定應執行之刑,如將本案及另案接續執行,抗告人之刑期將 多達14年4月,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損及抗 告人利益云云。惟原審法院僅得在檢察官聲請範圍內,認定 各罪是否符合定執行刑之要件,並依法裁定,抗告人所指另 案所示之罪與本案附表所示各罪如符合數罪併罰要件,亦屬 檢察官另向法院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之問題,核與原裁定 之量刑有無違法或不當之判斷無涉。是抗告人執前詞提起抗 告,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黃美文                    法 官 雷淑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立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PHM-114-抗-536-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賴思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6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思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罰金刑部分,應執行罰金新臺 幣柒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賴思孺(下稱受刑人)因竊盜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及依刑法第42條第6項規定,諭知 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 額以下,定其應執行之金額,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 之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性界限 及內部性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 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性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 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 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 。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 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前揭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0年度台抗字 第106號裁定、92年度台非字第319號、93年度台非字第192 號、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決、97 年度台抗字第393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復按數罪併罰之 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 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 ,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 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 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 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 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 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 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 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 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 內部抽像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責, 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 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又罰金應於裁判確定後二個月 內完納。期滿而不完納者,強制執行。其無力完納者,易服 勞役;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一日, 刑法第42條第1項前段、第3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案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竊盜等罪,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及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罰金 刑,並均確定在案,此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是以本院定應執行刑不得逾越刑 法第51條第7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於如附表所 示各罪加計之總和。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 核認聲請為正當,爰審酌本院已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 經其具狀表示因另涉犯其他案件尚未確定,希望能待全部案 件均確定後再定應執行刑等語,此有受刑人所提出之陳述意 見調查表1紙(見本院卷第91頁)在卷可稽。然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由該案件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則法 院依據上開規定裁定定應執行刑時,自應以檢察官所聲請定 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作為其審查及裁定定應執行刑之範圍, 未據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基於不告不理原則 ,不得任意擴張檢察官聲請範圍,否則即有未受請求之事項 予以裁判之違法。故受刑人如尚有其他案件業經判刑確定得 合併定執行刑之情形,僅能由該管檢察官依上開規定另聲請 法院裁定之,並非法院所能逕予審酌(最高法院111年度台 抗字第523號裁定、111年度台抗字第1049號刑事裁定意旨參 照)。受刑人所自述其另涉犯之其他案件,既非本件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依前開說明,本院基於不告不理原 則,無從逕予審酌或擴張檢察官聲請之範圍,該部分宜由受 刑人另行請求檢察官為適法之處置,是受刑人前揭意見核與 法律規定未合,尚難採取。本院另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 示各罪之犯罪態樣(編號1為竊盜未遂罪、編號2為竊盜既遂 罪、編號3為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一般洗錢 罪)、時間間隔(編號1、3為民國111年6月至8月間所犯、 編號2為112年1月間所犯)、侵害法益及各罪依其犯罪情節 所量定之刑,暨前揭所述之比例原則、責罰相當原則等自由 裁量權限等;暨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各罪曾經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113年度聲字第2609號裁定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23,000 元確定,此有該裁定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 是以本院定應執行刑,即不得重於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加 計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前已裁定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刑之 總和;本院復就被告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 程度,並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等情,合併定其 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7款、第42條第6項、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珊                   法 官 黃玉齡                   法 官 李進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儷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罰金新臺幣5,000元 罰金新臺幣20,000元 有期徒刑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0,000元(本件僅就罰金部分定應執行刑) 犯罪日期 111年6月30日 112年1月17日 111年6月28日至111年8月15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4298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8016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1632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893號 113年度簡字第1986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285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13日 113年7月15日 113年12月11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893號 113年度簡字第1986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28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10月31日 113年8月27日 114年1月13日 備註 新北地檢112年度罰執字第1378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罰執字第927號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944號 編號1至2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2609號裁定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23,000元確定。

2025-03-31

TCHM-114-聲-311-2025033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2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涂奕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8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涂奕珉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涂奕珉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者,不 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 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 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 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 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按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 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除附表編號1「犯罪日期」欄之「112.07.25、112.06.22」應 更正為「「112.07.26、112.06.21」外,其餘均引用為本案 之附表。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案件,業經如附表所示之法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及如附表所示判決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 ,且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以本院為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核與上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相符。是 聲請人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 應予准許。  ㈢揆諸前開說明,本院審酌附表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各刑 中最長期等情形,併綜合考量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及罪責 程度,所犯均為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其罪質、犯罪手段與 侵害法益均相類,並衡量法律恤刑之目的、刑罰經濟、責罰 相當及平等原則等情,併參酌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 表示之意見(詳卷附受刑人陳述意見狀,見本院卷第37頁)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四、另按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法應定應執行刑之案 件,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 官向該法院聲請裁定。受聲請法院之審查及裁定範圍,自應 以檢察官所聲請者為限,檢察官就數罪中之何部分聲請定應 執行刑,屬其職權之行使,法院尚無審酌之餘地,倘檢察官 之聲請符合數罪併罰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規定,法院即應准予 定刑,至檢察官未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基於不告不理原 則,法院無從擴張檢察官聲請範圍,一併為裁定。因此,受 刑人雖表示:「尚有其他案件,上訴中待所有案判決確定, 再予申請定應執行刑。」等語,惟受刑人所稱之案件既尚未 確定,且本件檢察官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本院即應准予 定刑。至受刑人如認該案件確定後,與本案附表所示各罪合 於數罪併罰之要件,日後仍得請求檢察官就該案件所示之罪 與附表所示各罪聲請法院合併定其應執行刑,併予指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連弘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葉嫚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得抗告。 附表:受刑人涂奕珉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28

TYDM-114-聲-821-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7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義順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4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義順所犯附件所示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玖年。   理 由 一、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再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 文。而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 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規定 。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 ,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明文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選 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考量 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界限,法院 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故在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然 仍應受前揭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之拘束。另法院就裁判確定 前所犯數罪,於併合處罰而定其應執行刑時,應在所適用法 律規定目的及其秩序理念指導之外部及內部界限內為合義務 之裁量,即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理性刑罰政策,考量 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映出之人格特性,兼衡刑罰規範目的、整 體犯罪非難評價、各罪關連及侵害法益等面向,採對其中最 重刑嚴厲化之限制加重原則,所為慎刑之特別量刑過程。 二、經查,受刑人於附件之時間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 案件,先後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及本院 判處附件所示罪刑,各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本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檢察官就受刑人所犯附件之罪向 最後事實審之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審酌受刑人所犯附件各罪刑度之外部界限,即最長 刑度為附件編號8之有期徒刑6年,合併其執行刑之總和為有 期徒刑11年7月(附件編號1、2之罪業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 刑3月確定,附件編號5之2罪業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7月確 定,附件編號8之2罪業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7年確定), 復參酌受刑人所犯附件編號1、7之罪均為違反槍砲彈藥刀械 管制條例案件,罪名略異,行為態樣各為公眾得出入場所攜 帶刀械及未經許可持有刀械,犯罪時間有重合,然於遭查獲 後,受刑人於犯附件編號4之傷害案件時,又係持不具殺傷 力之空氣槍犯之,足認受刑人係一再持有各種槍枝、刀械, 數量非少,而受刑人所犯附件編號2、3之罪均係施用毒品, 附件編號6、8之罪則係販賣毒品,罪名、罪質相異,惟受刑 人係於附件編號6之罪於民國111年7月6日經拘提查獲後未久 ,旋再為附件編號8之罪,足見其未有悔悟之意,不因遭查 獲而知警惕,法敵對意識強烈,而附件編號4、5之罪則皆係 侵害他人身體法益,更堪認受刑人習於以暴力解決糾紛,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較低,矯正必要程度顯然較高,併衡酌刑罰 經濟原則與矯正必要程度等內部界限,為整體非難評價,爰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受刑人雖稱希望調卷將其全 部案件合併定應執行刑,並從輕量刑,然法院依據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裁定定執行刑時,應以檢察官所聲請定 其應執行刑之內容,作為審查及定執行刑之範圍;未據檢察 官聲請定執行刑之案件,法院基於不告不理原則,自不得任 意擴張並予審理。檢察官既僅就附件各罪聲請合併定應執行 之刑,其餘受刑人所犯之罪自不在本院審理範圍,無從合併 定其應執行之刑,併為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作成本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侯廷昌                    法 官 黃紹紘                    法 官 陳柏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尚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件

2025-03-27

TPHM-114-聲-578-202503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642號 抗 告 人 即受刑人 邱柱豪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21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090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邱柱豪(下稱受刑人)因 詐欺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決處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 所示之刑,均已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屬得易 科罰金之罪,而就附表編號1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與前揭 得易科罰金之罪,復經受刑人請求定執行刑,有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 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卷可考,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經審核為正當,應予准許。經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 ,並斟酌受刑人所犯罪質、行為次數、犯罪時間之間隔、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數罪所反應之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刑人 施以矯正必要性等一切情狀,就其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 ,定其應執行之刑有期徒刑3年2月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已表達尚有113年度執更辛字第375 3號執行案件(下稱另案執行案件)應與附表所示之罪合併 定刑,原審未予合併定刑,爰提起抗告,請求撤銷原裁定, 將該另案執行案件與附表所示案件重新合併定刑等語。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 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 、第7款規定甚明。再者,執行刑之量定,係事實審法院自 由裁量之職權,倘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 各款所定之方法或範圍,及刑事訴訟法第370條所規定之禁 止不利益變更原則(即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 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理念(即法律 之內部性界限)者,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四、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各編號所示 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原審法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即編號4),且附表所示各罪均為最早判決確定案件 (即編號1、2)於民國111年2月8日判決確定前所犯,有各 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其中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2、3、4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金,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 刑,因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 請法院定應執行刑,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 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 表」附卷可考(見執聲卷<未標頁碼>),合於刑法第50條第 2項之規定。從而,檢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向原審法 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不合,原裁定准予依聲請定刑 ,並無違誤。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中,所處徒刑最重者為有期徒刑1年(編號1),附表各罪之刑度合計為有期徒刑11年2月(即外部界限),另附表編號1所示10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8月,編號2所示2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月,以此曾定應執行刑加計編號3、4之刑,合計為有期徒刑3年9月(即內部界限),原審定刑3年2月並未逾越定刑之外部、內部界限。又原審已就附表各罪侵害法益之態樣、犯罪時間,並就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等總體情狀綜合判斷,所定應執行刑已予受刑人適度的刑罰折扣,且寬減幅度非低,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並無顯然過重或違反比例、公平原則及刑法規定數罪合併定應執行刑之立法旨趣,經核於法並無不合。 ㈢、至受刑人於原審之定刑意見調查表上除勾選「希望法院從輕 定刑」,固另補充書寫「另有最新一張指揮書(刑期貳年) 希望連同本案一同定應執行刑」等語(見原審卷第45頁)。 經本院闡明後詢明受刑人上開陳述意見之真意,受刑人陳明 上開陳述意見是指希望法院能將另案執行案件一併納入定刑 ,但若不行,仍同意如附表所示之案件合併定刑,並無撤回 同意定刑之意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56至57頁)。然按法院 基於不告不理原則,僅能就檢察官聲請之罪所處之刑,審查 應否合併定應執行刑,不得超出或變動檢察官所聲請之範圍 ,就檢察官所未聲請定應執行刑之他罪合併定其應執行刑。 受刑人所指另案執行案件,既未經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 刑,原裁定未予列入定刑,自屬適法。 五、據上,抗告意旨並未具體指摘原裁定究有如何違法或不當之 情形,僅請求重定應執行刑,係對原審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 ,任意指摘。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4-抗-642-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