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劉雅文

共找到 179 筆結果(第 1-10 筆)

勞專調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調解之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勞專調訴字第1號 原 告 林耀章 被 告 鐳射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清華 訴訟代理人 陳建瑜律師 李劭瑩律師 複代理人 陳淂保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調解之訴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向原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應於 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其原因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 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第4項及第500條第1 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兩造間請求給付加班費等 事件(即本院111年度勞專調字第80號,下稱系爭案件),於 民國111年10月31日成立調解,原告主張調解成立係受詐欺 、脅迫而陷於錯誤,故於111年11月25日具狀撤銷調解,並 請求繼續審判(見本院卷一第11頁之收文戳章),揆諸前揭規 定,原告係於調解成立後30日內,知悉系爭案件所成立之調 解有得撤銷之情事,而向本院提起撤銷調解之訴,未逾前開 條文所定之30日不變期間,合先敘明。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本 件原告起訴請求撤銷調解,並請求繼續審判系爭案件,嗣於 112年9月18日追加請求工資差額及獎金等(見本院卷一第201 頁),核其所為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且係擴張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合於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伊自民國106年8月14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應用 工程部工程師,負責樣品測試等工作,被告竟於109年4月24 日惡意解雇伊,嗣伊提起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訴,歷經本院 109年度勞訴字第15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勞上字 第87號判決及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072號裁定,確認 兩造僱傭關係存在,且被告應給付工資與勞退提繳費用(下 稱前案)。爾後,伊另行起訴系爭案件時,兩造固於111年10 月31日成立調解,惟伊係因調解程序進行中,調解人員向伊 傳達不實之資訊,導致伊對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之記載方式為 何、和解金額是否包含前案之遲延利息、訴訟費用及第三審 律師費、伊是否需自行負擔受領賠償金後所產生之稅賦,以 及調解筆錄是否應由全體出席人員簽名等重要之爭點陷於錯 誤,並因受詐欺、脅迫而同意簽署調解筆錄(下稱系爭調解 筆錄),爰依民法第88條、第89條、第92條、第738條但書第 3款、民事訴訟法第380條第2項、第416條第2項、第3項、第 420條之1第4項規定,求為撤銷系爭調解筆錄,請求繼續審 判。並聲明:㈠撤銷系爭調解筆錄。㈡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670,447元,及自109年4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應補繳44,214元至原告於勞動部 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㈣被告應給付原告5 76,600元,及自原證9所示應清償日期之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㈠系爭案件於進行調解程序時,業經承審法官及 調解委員多次勸解、說明並確認兩造真意後,始作成系爭調 解筆錄,且承審法官及調解委員均為中立無利害關係之第三 人,並無欺瞞或詐欺原告之動機,更未強迫原告做出違背意 願之決定。況且,原告於調解程序中多次表明其和解條件為 380萬元之9折即342萬元,伊乃同意給付原告起訴時主張之 加班費,以及當庭追加之金額,是依系爭調解筆錄內容及伊 先前支付之資遣費,原告已獲賠344萬元,故承審法官於確 認兩造和解條件及原告意見後,方作成系爭調解筆錄,原告 並無受到詐欺或陷於錯誤之情事。㈡兩造既已合意於111年10 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原告即為自願離職,故不符合勞動基 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各款之終止事由,此部分業經調解 委員詳加說明,可見兩造並未曾以原告得領取失業給付,做 為成立調解之前提,且原告對於如何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亦知之甚詳,並於調解程序中多次提出質疑,自無陷於錯誤 之可能。㈢系爭調解筆錄係於前案判決後,就兩造間基於勞 動契約關係所生之一切權利義務,包含前案確認僱傭關係存 在事件,以及系爭案件請求給付加班費等事件,一同成立調 解,並無違反前案判決既判力之問題。㈣原告曾於前案訴訟 進行時委任律師協助聲請假執行,伊為免假執行而提存判決 主文所示預供擔保之金額,故原告對於提存之情形及性質, 亦有所知悉,無從諉為不知。㈤系爭調解筆錄經兩造簽訂後 即生效力,無須在場參與調解之人一同簽署始能生效。由此 可見,原告於成立調解時,未有受到詐欺、脅迫或對重要之 爭點陷於錯誤等情形,是其主張系爭調解筆錄應予撤銷,為 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前曾起訴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含併請求給付工資)之 訴,業經確認兩造之僱傭關係存在、被告應給付原告工資至 原告復職之日止,及被告應提繳勞工退休金至其於勞動部勞 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至原告復職之止,嗣又提起 系爭案件請求給付加班費等,並於本院成立調解,此有本院 109年度勞訴字第15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勞上字 第87號判決、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072號裁定,以及 本院於111年10月31日作成111年度勞專調字第80號調解筆錄 附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01頁至136頁),復經本院調取前案 及系爭案件卷宗核閱無誤,是此部分事實,堪信屬實。而原 告主張其受詐欺、脅迫而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乃同意簽 署系爭調解筆錄,為被告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是本件 應審究者為系爭調解有無得撤銷之原因?若有,原告請求繼 續審判給付加班費等事件,並追加請求給付工資差額及獎金 ,有無理由?茲論述如下。  ㈡系爭調解並無原告主張得撤銷之原因:  ⒈按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向原法院提起宣 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定有 明文。和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 判,同法第380條第2項亦有明文。至就調解得撤銷之原因, 民事訴訟法並未規定,悉依實體法之規定決之,即如意思表 示遭詐欺或脅迫(民法第92條),或意思表示有錯誤(錯誤 應受民法第738條之限制)等,非有此等得撤銷之原因,當 事人就已經合意之調解不得於事後任意撤銷。又和解不得以 錯誤為理由撤銷之。但當事人之一方,對於他方當事人之資 格或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而為和解者,不在此限。民法 第738條但書第3款亦定有明文。  ⒉次按意思表示內容有錯誤者,表意人固得依民法第88條規定 撤銷其意思表示,惟主張其意思表示內容有錯誤之當事人, 應就此項事實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946號 判決意旨參照)。又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 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詐欺者,係欲使他人陷於錯誤,故意示以不實之事,令 其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之情形;所謂因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 ,係指因相對人或第三人以不法危害之言語或舉動加諸表意 人,使其心生恐怖,致為意思表示而言。當事人主張其意思 表示係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之者,應就其被詐欺或被脅迫 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948號判 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其同意成立調解之意思表示, 係受詐欺、脅迫而對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自應由原告就得行 使撤銷權之要件負舉證責任。  ⒊再按民事訴訟法對於證據能力並未設有規定,關於涉及侵害 隱私權所取得之證據是否具有證據能力,應綜合考量誠信原 則、憲法上基本權之保障、發現真實與促進訴訟之必要性等 因素,衡量當事人取得證據之目的與手段、所欲保護之法益 與所侵害法益之輕重,如認符合比例原則,則所取得之證據 具有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607號判決意旨 參照)。又按談話錄音內容如非隱私性之對話,又無介入誘 導致有誤引虛偽陳述之危險性,基於證據保全之必要性及手 段方法之社會相當性考量,自應承認其證據能力(最高法院 94年度台上字第200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查原告主張系 爭調解筆錄有得撤銷之原因,係提出於111年10月31日調解 程序進行時之錄音光碟及錄音譯文為證(本院卷第161頁至19 1頁、第267頁),固經被告否認其證據能力,惟上開對話並 非隱私性對話,承審法官、調解委員及兩造之陳述,均係出 於自由意思任意為之,無受不當誘導或有擷取片段之情事, 且對話內容涉及原告權利甚鉅,若未錄音存證,將來恐有難 以舉證之虞,足認原告所為錄音,係出於防衛權而未逾社會 相當性手段,所顯示之錄音內容,自堪憑信。  ⒋觀諸調解錄音譯文節錄內容:⑴原告:非自願離職書,是他可 開可不開,但服務證明書是一定要開的!(編號400)。⑵調委B :好,講難聽點,他們不開,我就叫他們賠錢嘛,這樣可以 嗎?(編號405)。⑶林世祥:那我們終止勞動契約是要用哪一 款?(編號669)。⑷調委B:就同意終止啊,調解就沒有11條的 對象(編號670)。⑸法官:其實如果就這筆金額我們都算在內 了,有必要那個部分嗎?他也願意15日一次就把1百多萬都付 給你,然後之前積欠的2百多萬也都願意付你了(編號676)。 ⑹法官:我們就把他寫明,讓他清楚,你的失業給付,其實 我們剛剛都有把他算在內啦(編號695)。⑺法官:...其實兩 造都不希望繼續勞動契約啦,回去做對林先生也未必比較好 ...那我們幫你們取一個中間點,其實就是終止對你們兩造 好(編號701)。⑻法官:所以我們就是用同意終止,他們被告 公司也願意開非自願離職,那就是勾選其他選項。林先生這 樣了解嗎?(編號705、707)。⑼原告:非自願離職書是要開第 幾條啊?(編號730)。⑽法官:我們勾選其他(編號731)。⑾調 委B:那是公司決定的,公司決定怎麼開,那是他要負責的( 編號739、741)。(見本院卷一第161頁至第191頁)。可見承 審法官及調解委員於調解程序中,業已詳加說明兩造係合意 終止勞動契約,並非勞基法第11條各款適用之對象,且被告 同意給付原告所請求之金額,已包含原告欲請領之失業給付 在內,視同原告已就失業給付部分獲得補償,則被告得自行 決定開立非自願離職書之方式,故未於系爭調解筆錄第二項 明定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之記載方式(見本院卷一第133頁至13 5頁)。從而,原告主張兩造成立之調解,係以被告必須開立 得請領失業給付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為前提,顯非事實,且 有悖於調解時協商之內容,難認有據。  ⒌再觀諸調解錄音譯文節錄內容:⑴調委B:你現在有沒有空間 ,一句話就好,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就也跟他們講(編號5 24)。⑵原告:就三百八打九折,因為我損失真的很大(編號5 25)。⑶法官:那你剛才有說要打九折,其實來來回回真的不 差那一個(編號544)。⑷原告:打九折只少38萬(編號545)。⑸ 法官:其實不多啦可以啦,我們今天把事情解決掉(編號546 )。⑹法官:我們今天就是把這些所有的費用,就是公司也同 意15日內,就把這112萬多元全部一次付清給你,然後你要 的證明書也都開具給你,然後你加班的費用,就之後也不要 去做請求,也不要去檢舉,讓事情好聚好散(編號548)(見本 院卷一第161頁至第191頁)。足見原告於磋商調解條件時, 曾表示其因兩造間之勞動契約,得向被告請求之金額約為38 0萬元,願意讓步以9折之金額和解,故為342萬元(380×0.9= 342),而系爭調解筆錄第一項為相對人願給付聲請人1,125, 261元、第七項為相對人同意聲請人向提存所提領2,114,242 元,加計被告已支付之資遣費191,906元(見本院卷一第323 頁),則原告基於兩造勞動契約關係,所獲得之賠償金額為3 ,431,409元(1,125,261+2,114,242+191,906=3,431,409), 已高於原告同意讓步之金額342萬元,因而成立調解,難認 原告有何陷於錯誤之情事。從而,原告主張其係對於重要之 爭點有錯誤而成立調解,故系爭調解筆錄有得撤銷之原因, 洵非可採。  ⒍經查,系爭調解筆錄記載之條款(見本院卷一第133頁至135頁 ),係當事人綜合考量所有因素後,為終局解決兩造間因勞 僱關係離職所衍生之糾紛,且經法官及調解委員協調,最後 雙方始同意以系爭調解筆錄所示條件達成調解。是由錄音譯 文節錄內容觀之,原告曾於最終簽署調解筆錄前,重新檢視 調解筆錄之內容,並表示:我再重看一下(編號745)(見 本院卷一第190頁),足見原告於磋商調解條件後,曾再次 審閱系爭調解筆錄,仍於充分權衡後同意成立調解,即應受 拘束,並無出於錯誤之意思表示可言。況且,兩造考量成立 調解與否之原因多端,並非以領取失業給付為唯一考量,難 謂其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又當事人於鄉鎮市調解委員會 或法院成立之調解,其本質係就爭執事項為互相讓步所成立 之和解契約,而當事人願意成立調解所考慮之實際利益,除 金錢給付之數額外,通常亦包括日後民、刑事訴訟所須勞費 之節省,以及心理煎熬之減除,原告於最後檢視系爭調解筆 錄之條款後,始同意簽名於其上,堪認系爭調解筆錄應係基 於原告自由意志所為,並非陷於錯誤而為之意思表示。  ⒎原告另主張承審法官誤擔保提存為清償提存,以詐騙誤導手 段迫使其不得向被告請求遲延利息及訴訟費用云云。惟查, 原告曾於取得前案之勝訴判決後聲請假執行,被告乃陸續將 判決認定應給付之金額辦理提存,並經本院調閱執行卷宗及 提存卷宗核閱無誤(本院111年司執字第159778號、110年存 字第962號、1567號、111年存字第220號、1251號)。是按提 存款之利息,應於聲請取回或領取提存金時,由聲請人逕向 該管法院所在地代理國庫之銀行求計算給付,此為提存法施 行細則第37條所明定。準此,原告就前案判決之利息部分, 依法得向該管法院所在地代理國庫之銀行請求計算給付,本 無從請求被告給付,則調解人員向原告表示本件調解沒有利 息之問題(見本院卷一第183頁編號582),並未傳遞不實之資 訊。況且,原告於調解程序中亦曾表明其計算時已包含利息 在內(見本院卷一第175頁編號347),猶執詞主張受有詐騙、 誤導、迫使等情,復未舉證其受詐欺或脅迫之情狀,故其主 張難認有理。  ⒏原告復主張系爭調解筆錄未包含前案判決之訴訟費用及第三 審律師費,致其無從請求,係其受詐欺而陷於錯誤,始同意 成立調解云云。惟查,系爭調解筆錄涉及系爭案件訴訟標的 以外之事項,僅為被告依前案判決內容提存於法院之金額, 並不包含前案判決確定被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兩造固於系 爭調解筆錄第三項記載其餘請求均拋棄,惟其拋棄者,僅限 原告於系爭案件中對被告之其餘請求,尚不包含前案判決已 確定應由被告負擔之訴訟費用。從而,原告主張其係陷於錯 誤而成立調解,故無法再向被告請求前案判決之訴訟費用, 並非屬實,難以採信。況且,系爭調解程序中,承審法官亦 曾向原告表示訴訟費用不包含在內(見本院卷第182頁編號53 8),則系爭調解筆錄之內容未將訴訟費用納入,亦為原告所 知悉,則原告猶執前詞,主張受有詐欺而陷於錯誤等情,自 無足取。  ⒐原告又主張承審法官及調解委員未告知其受領賠償金需自行 負擔高額稅賦,使其受詐欺而陷於錯誤,故而同意成立調解 云云。惟查,納稅義務人有薪資、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 、離職金等各類所得者,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依規定 之扣繳率或扣繳辦法,扣取稅款,並依第92條規定繳納之, 此觀所得稅法第88條第2款規定自明。則原告於前案及系爭 案件請求被告給付之金額,係薪資、退休金及加班費等,核 其性質本應依法扣繳所得稅。且按所謂「錯誤」,係指表意 人為意思表示時,因認識不正確或欠缺認識,造成內心之效 果意思與外部之表示行為不一致。惟表意人在其意思形成過 程中,對其決定為某特定內容意思表示具有重要性之事實認 識不正確之動機錯誤,若未表示於外部成為意思表示之內容 ,對該意思表示之效力,應無影響(最高法院104年台上自第 909號判決意旨參照)。查原告受領被告基於調解筆錄而給付 之金額時,不願依法承擔稅賦之動機,並未於系爭調解筆錄 成立時,表示於外部成為調解之參酌內容,是其內心對此部 分法律效果之誤認,係屬動機錯誤,自不能作為得撤銷之原 因。又按民法第92條第1項所謂詐欺,雖不以積極之欺罔行 為為限,然單純之緘默,除在法律上、契約上或交易習慣上 就某事項負有告知之義務者外,其緘默並無違法性,即與本 條項之所謂詐欺不合(最高法院33年上字第884號判決意旨 參照)。查兩造於調解程序中,始終未曾論及稅賦問題,此 觀調解程序錄音譯文即明,且被告依照系爭調解筆錄給付原 告之金額,本應依法扣繳所得稅,尚難苛求調解委員或被告 對此負有告知義務,亦無從據此認定原告受有詐欺情事。從 而,原告因其受領調解金額時,仍需依法負擔稅賦,故而主 張係受詐欺而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等情,亦無足取。  ⒑且查,調解程序進行中,調解委員為勸諭兩造退讓,避免因 兩造各自堅持己見形成僵局,因而剖析調解成立與否及相關 訴訟之利弊結果,藉以促使兩造成立調解,衡與常情無違, 是否接受調解條件,當事人均仍得本於自由意思決定,而原 告為成年人,就調解委員勸諭事項具有判斷事理之能力,尚 難認調解委員有詐欺原告致為調解內容意思表示之行為。況 系爭調解筆錄所載調解條款經原告閱覽並無異議後簽名其上 ,原告於簽名時要已瞭解兩造因調解成立所互負之權利義務 ,並無原告所稱受詐欺陷於錯誤而為意思表示之可能,仍空 言主張撤銷調解,於法自難認為可採。又系爭案件之當事人 僅為原告及被告,其等所成立之調解內容亦僅需兩造簽名, 並無原告所主張被告之高階主管亦須簽立調解筆錄之情形存 在,是原告以系爭調解筆錄未經全體在場之人簽名,即謂調 解無效,亦無可取。  ㈢系爭調解筆錄既無得撤銷之原因,則原告請求繼續審判並為 訴之追加,均屬無據:   按調解經當事人合意而成立;調解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 同一之效力。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和解 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判。除別有 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判力。 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380條第1項、第2項、第400條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調解在實體法上之意義與和解無異 ,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調解所訂明 權利之效力,民法第737條亦定有明文。查兩造間成立之系 爭調解筆錄既無得撤銷之原因,已如前述,則系爭調解筆錄 與訴訟上和解同有與確定判決相同之效力,故有既判力,而 系爭調解筆錄第3、4點已載明其餘請求拋棄,且兩造因勞動 契約所生一切權利義務關係均已結清,日後不得再對他造提 起民事請求、仲裁、刑事告訴或告發、行政訴訟或向機關單 位提起行政檢舉、申訴等行為(見本院卷一第133頁至135頁) ,則原告於本件訴訟請求繼續審判基於勞動契約所生之系爭 案件,並為訴之追加,即有違反系爭調解筆錄之內容,洵屬 無據,應併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告為成立調解之意思表示,並未受到詐欺、脅 迫或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故無得撤銷或無效之原因,從 而,系爭調解筆錄既有效成立,自無從請求繼續審判,則原 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第3項、第420條之1第4項準 用同法第380條第2項規定,請求撤銷系爭調解筆錄,繼續審 判系爭案件,暨命相對人給付追加之請求等,均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   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勿逕送上級法院);如於本判決 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 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無庸命補正,逕為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8

PCDV-112-勞專調訴-1-20250328-4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重訴字第132號 原 告 林劍雄 黃柞蓉 林碧霞 陳林阿雪 林阿美 林錦芳 林秋明 林志豪 林國川 林國華 林菊蘭 林志鴻(即林阿源之繼承人) 林慧美(即林阿源之繼承人) 林慧貞(即林阿源之繼承人) 兼共同訴訟 代 理 人 林宋月裡(即林阿源之繼承人) 複 代理 人 吳存富律師 鍾依庭律師 被 告 林友宗 林友成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在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1年11月30 日所為之判決原本及其正本均有誤寫,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之主文欄第二項有關「被告各應給付原告 如附表五編號1至13之C欄及按月給付欄所示之金額」之記載,應 更正為「被告應給付原告如附表五編號1至13之C欄及按月給付欄 所示之金額」。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上開之判決原本及其正本均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 ,應予更正。 三、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8

PCDV-110-重訴-132-20250328-4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916號 原 告 陳美麗 被 告 湯委恩 戴堃哲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130號) ,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九 月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捌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 告如以新臺幣捌拾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起訴時,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425,000元( 見本院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130號卷第5頁),嗣於本院審理 中,變更上開請求為80萬元(見本院卷第65頁),經核原告 所為請求金額之變動,係屬減縮其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於 變更前後所主張之基礎事實相同,訴訟資料均可相互援用, 揆諸上開規定,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被告戴堃哲在法務部○○○○○○○執行中,經本院合法通知後, 以出庭意願調查表回覆不願意出庭(見本院卷第61頁),是被 告戴堃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事由,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自民國112年11月起,因受被告湯委恩 、戴堃哲(下合稱被告,分則逕稱其名)所屬之詐騙集團,故 意以投資詐騙之方式,向原告佯稱得以下載「知微」APP之 方式操作投資獲利,致原告陷於錯誤,而陸續以面交方式交 付現金予被告,:㈠112年12月25日交付以假名「張子揚」擔 任車手之湯委恩30萬元。㈡113年1月6日、同年月8日交付以 假名「蔡正諺」擔任車手之戴堃哲30萬元及20萬元,再由被 告交付蓋有「知微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印文之偽造收據,嗣 被告收取上開款項後,即交予詐騙集團之其他成員,以此方 式共同掩飾、隱匿不法犯罪所得之來源及去向,原告因而受 有80萬元之損害等語。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請求被告連帶賠償80萬元,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湯委恩陳述略以:   願意自117年起分期付款賠償30萬元等語,資為抗辯。並為 答辯聲明:⒈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⒉如受不利判 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㈡戴堃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連帶 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 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273條第1項亦有明文 。經查:  ⒈原告主張之上揭事實,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金訴字第 2270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行使偽 造私文書及洗錢罪,並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論 處等情,有該刑事判決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至21頁), 復經本院調閱上開刑事案件電子卷證核閱無誤。而戴堃哲對 於原告上開主張,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 項本文準用第1項本文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 真實。  ⒉被告湯委恩雖以前揭情詞置辯,並表明僅願就其收取之30萬 元與原告和解云云。惟查,民事上之共同侵權行為人間,並 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若行為關聯共同,亦足以成立共同 侵權行為。又按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 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 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 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 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 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加入詐騙集 團擔任車手,基於共同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行使偽造 私文書及洗錢罪之故意,分別向原告收取面交之款項,致原 告受有80萬元之損失,是依前開規定,被告與詐騙集團之成 員為共同侵權行為人,對於原告所受之上開財產損害,應連 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⒊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就起訴書附表 所示之侵權行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洵屬有據。 四、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 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亦為民法 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所明定。查本件原告請求被告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未約定履行期,且以給付金錢為標的 ,則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即113年9月13日(見本院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130號卷 第13至1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洵 屬正當,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 段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80萬元,及自113年9月13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原告及被告湯委恩均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及免為 假執行,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之 規定尚無不合,茲依上開規定及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 條第3項、第2項規定,分別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 職權宣告被告戴堃哲如欲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有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90條 第2項、第392條第2項、第78條及第85條第2項規定,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勿逕送上級法院);如於本 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 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無庸命補正,逕為裁定駁回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7

PCDV-113-訴-3916-202503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73號 聲 請 人 江義宗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3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773號公示催告在案。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2月11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股票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73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備考 001 二一零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6ND0000054-0000058 5 5000 002 二一零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6NE0000178-0000178 1 10000 003 二一零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6NX0000009-0000009 1 840

2025-03-26

PCDV-114-除-73-2025032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880號 原 告 陳思瑜(原姓名:陳羿蓁) 被 告 陳申宸(原姓名:陳俊豪)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154號) ,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玖萬參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九月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五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臺幣伍拾玖萬參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起訴時,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450萬元(見本 院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154號卷<下稱審附民卷>第5頁),嗣 於本院審理中,變更上開請求為3,093,000元(見本院卷第3 4頁),核屬減縮其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於變更前後所 主張之基礎事實相同,訴訟資料均可相互援用,揆諸上開規 定,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兩造於民國111年底透過通訊軟體Facebook 結識,原告曾向被告購買1尊神像,嗣因被告積欠龐大債務 ,亟有資金需求,乃基於詐欺取財之故意,利用前曾與原告 完成交易之基礎,藉此取信原告與訴外人即其親友李慧美, 自111年12月底陸續向原告及李慧美佯稱可為其等訂製神將 衣、師旗及神明衣,惟須先行支付訂金及部分款項等語,致 原告及李慧美均陷於錯誤,而陸續於111年12月至112年3月 間,以匯款或現金交付被告250萬元,原告又於112年2月間 ,交付被告以593,000元購入之神將衣4套,作為製作神將衣 之參考範本,詎被告竟將上述現金用以清償自身債務,並將 神將衣變賣兌現,致原告受有損害等情。爰依侵權行為之法 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3,093,000 元。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就切結書記載之250萬元不爭執,惟神將衣之費 用已包含於250萬元內,且神將衣沒有原告主張之593,000元 那麼貴等語,資為抗辯。並為答辯聲明:㈠駁回原告之訴及 其假執行之聲請。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 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告有前述詐欺犯行,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 易字第1727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 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年6月(上開論罪科刑包含對原告在內 之其他被害人),有該刑事判決及起訴書附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13至18頁),復經本院調閱該案電子卷證查明屬實,堪 信為真實。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損害 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 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16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 任原因之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 故原告所主張損害賠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 難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48年台上字第481號判 決意旨參照)。  ㈢原告主張其與李慧美受被告詐欺後,曾陸續匯款及現金交付 予被告250萬元等情,業經被告於112年4月3日書立切結書一 紙(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2160號卷<下稱偵 字卷>第51頁),被告對此切結書之內容亦不爭執(見本院卷 第33頁)。惟查,依據切結書所載內容,係指被告曾陸續向 李慧美拿取現金或收取匯款共計250萬元,而非原告,且匯 款之金額俱由李慧美之帳戶轉帳或臨櫃匯款予被告,此亦有 李慧美之調查筆錄為佐(見偵字卷第14至16頁),足見切結書 所載之250萬元並非原告所支付,難認原告有250萬元損害之 發生,則原告請求被告負250萬元之損害賠償責任,洵屬無 據。  ㈣原告另主張其受被告詐欺而交付價值593,000元之神將衣4套 ,業據原告當庭提出購買神將衣之收據一紙為憑(見本院卷 第37頁)。被告固抗辯神將衣費用已包含於切結書所載之250 萬元內,且4套神將衣並無原告主張之價值云云,惟從切結 書內容觀之,無從認定包含神將衣費用在內,且被告亦未舉 證以實其說,故其主張尚乏依據,洵非可採。從而,原告因 受593,000元之損失,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即屬有據 ,堪以採信。 四、又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責任,未約定履行期,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6日(見審附民卷第5頁)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洵屬正當,應予 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93, 000元,及自113年9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就原告 勝訴部分,經核均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至   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本判決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79條、390條第2項及392條第2項規定,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勿逕送上級法院);如於本 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 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無庸命補正,逕為裁定駁回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6

PCDV-113-訴-3880-20250326-1

勞簡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簡字第23號 原 告 西北公寓大廈管理維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趙芳 被 告 黃涇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者,其情形可以補正,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逾期仍未 補正,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分 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 裁定命原告於5日內補繳裁判費,該項裁定已於114年1月21 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1頁)。惟 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附卷 足參(見本院卷第33頁至第43頁),其訴顯難認為合法,又假 執行之聲請亦缺乏宣告依據,應併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4

PCDV-114-勞簡-23-20250324-1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734號 原 告 張其昌 被 告 林奕安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重附民字第41號) ,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佰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十 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參拾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臺幣參佰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原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 下同)3,600萬元及加計法定遲延利息(見本院113年度審重 附民字第41號卷第5頁),嗣變更請求金額為300萬元(見本 院卷第63頁),核其所為,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 諸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於法務部○○○○○○○執行中,經本院合法通知後,以 出庭意願調查表表示不願到庭言詞辯論(見本院卷第59頁), 致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 列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於民國112年2月6日瀏覽YOUTUBE平台時 ,發現歹徒佯以知名財經主播「邱沁宜」名義號召之投資群 組,致原告掃描QRcord條碼後,與LINE暱稱「陳詩雅」聯繫 ,經「陳詩雅」向原告佯稱:若下載宏策APP,將資金儲值 到宏策投顧之資管帳戶中,便可與合作之大戶一起操作拉抬 股價,賺取當沖或隔日沖之差價,並邀原告加入「鴻運廣匯 XIX」群組,群組內有討論股市投資及公布操作標之訊息, 亦有交易之獲利及儲值等截圖,藉此取信於原告,致原告不 察而受詐騙集團詐欺。原告先於112年3月9日將100萬元匯款 至詐騙集團提供之帳戶儲值,當沖獲利後,因而放下戒心, 陸續投入資金。又因詐騙集團告知為避免大筆匯款受到金融 機構關注,故提供以外派經理領取現金儲值之服務,原告乃 再次以現金儲值400萬元。嗣後,詐騙集團誆稱與大戶一同 申購新股中籤率高,得以低價買進市價較高之股票,獲利豐 厚等話術,致原告抽籤抽中216張,需負擔認購款1,512萬元 ,且因必須儲值足額之認購款才不會構成違約交割,原告乃 分別再以現金儲值300萬元及900萬元,用以認購睿生光電( 6861),並於112年3月27日順利撥券、隔日順利賣出。嗣後 ,詐騙集團復以上開話術繼續慫恿原告抽籤購買嘉澤(3533) ,原告雖刻意降低抽籤數,仍中籤106張,認購款為6,996萬 元,故分別以現金儲值650萬元、200萬元、650萬元及100萬 元,期間原告資金籌措有困難,詐騙集團雖曾分別幫原告儲 值450萬元、600萬元及400萬元,最終認購款仍有差額263萬 元,此時詐騙集團要求原告自行想辦法,又因於112年4月10 日發現竟無宏策投顧公司之存在,原告才驚覺受騙,此時原 告受詐欺而損失之金額共計3,600萬元,僅於本件訴訟一部 請求300萬元等語。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   人,民法第184條第 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   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   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   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   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號裁   判要旨參照)。再按侵權行為乃對於被害人所受之損害,由   加害人予以填補,俾回復其原有財產狀態之制度(最高法院   86年度台上字第1705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原告主張之事實,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金訴字第1550 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行使偽造私 文書、行使偽造特種文書及洗錢罪,並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 同詐欺取財罪論處等情,有該刑事判決附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15至16頁),並經本院調閱上開刑事案件電子卷證核閱無 誤。而被告對於原告上開主張,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 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本文準用第1項本文規定,視 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⒉本件被告基於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行使偽造私文書、 行使偽造特種文書及洗錢罪之故意,於詐騙集團擔任車手工 作,對原告施行詐術,致原告受有財產損失300萬元,依前 開規定,被告對於原告所受之上開財產損害,自應負賠償責 任。  ㈡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項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 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 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亦為民 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所明定。本件原告請求被告 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責,未約定履行期,原告請求被告給 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6月12日(見本院113年度 審重附民字第41號卷第9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洵屬正當,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390條第2項之規定並無不合,茲依該條規定及詐欺犯罪危害 防制條例第54條第3項、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 准許。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 28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 不29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勿逕送上級法院);如於本 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 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無庸命補正,逕為裁定駁回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1

PCDV-113-重訴-734-20250321-1

勞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非自願離職證明書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85號 原 告 劉冠良 訴訟代理人 賴建豪律師(法律扶助) 被 告 沈月芬即怡寶產後護理之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按非因財產權而起訴者,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三千元, 民事訴訟法第77之14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聲明係 請求被告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及服務證明書,屬非因財產權而 起訴,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後段、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4第1項 規定,及民國113年12月30日修正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 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第2項規定,應 徵收裁判費新臺幣4,500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後段、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 ,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 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2025-03-21

PCDV-114-勞補-85-20250321-1

勞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76號 原 告 薛富中 訴訟代理人 陳祥彬律師(法律扶助) 被 告 佑全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志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係屬勞動事件,原 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本法之規定 ;本法未規定者,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強制執行法之規定,勞動事 件法第15條定有明文。次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 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 ;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 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 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 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 2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因定期給付涉訟,其訴訟標 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定時,應 推定其存續期間。但超過5年者,以5年計算;因確認僱傭關係或 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公會起訴或上訴,暫免 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勞動事件法第11條及第12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及給付薪資、勞工退休金部分 ,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 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897號裁定要旨參照)。查本件訴之聲 明第1項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部分,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僱 傭期間原告可得之工資及勞工退休金為準。又確認僱傭關係存在 ,屬因定期給付涉訟。而原告主張之權利存續期間不確定,依勞 動事件法第11條規定,應以5年計算。據此依原告主張之每月工 資新臺幣(下同)32,000元及每月應提繳之勞工退休金1,998元 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2,039,880元(計算式:〈32,000+1,998 〉×12×5=2,039,880),又上開訴之聲明第1項確認兩造間僱傭關 係存在部分,與第3項按月給付工資本息、第4項按月提繳勞工退 休金部分,均係以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為前提,且自經濟上觀 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 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即2,039,880元定之。另依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併計訴之聲明第2項薪資差額13,625元 ,及訴之聲明第3項按月給付工資32,000元部分於起訴前之孳息 如附表所示2,06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是此部分之訴 訟標的價額應為2,055,574元(2,039,880元+13,625元+2,069元 )。原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5,602元,因原告請求項目係屬於勞 動事件法第12條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涉訟,故依 上列規定暫免徵收裁判費2/3,而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8,534元( 25,602元×1/3=8,534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後段、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 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附表:起訴前各期利息(金額:新臺幣/日期:民國)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 1 利息 3萬2,000元 113年10月6日 114年3月9日(計算至起訴前1日,見民事起訴狀第1頁本院收文戳章) (155/365) 5% 679.45元 2 利息 3萬2,000元 113年11月6日 (124/365) 5% 543.56元 3 利息 3萬2,000元 113年12月6日 (94/365) 5% 412.05元 4 利息 3萬2,000元 114年1月6日 (63/365) 5% 276.16元 5 利息 3萬2,000元 114年2月6日 (32/365) 5% 140.27元 6 利息 3萬2,000元 114年3月6日 (4/365) 5% 17.53元 小計 2,069.02元 合計 2,069元

2025-03-21

PCDV-114-勞補-76-2025032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55號 聲 請 人 李易威即李少白之繼承人 李碧雯即李少白之繼承人 李繼德即李少白之繼承人 兼上二人之 共同代理人 李碧蕙即李少白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3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666號公示催告在案。 二、所定申報權利已於民國114年2月7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 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許姿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劉雅文 股票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55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備考 001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6-ND-0470246-2 1 1000 002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6-ND-0470247-4 1 1000 003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6-ND-0470248-6 1 1000 004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6-ND-0470249-8 1 1000 005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6-NX-0055588-6 1 984 006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7-NX-0081359-2 1 249 007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8-NX-0115420-0 1 523 008 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089-NX-0152178-4 1 575

2025-03-20

PCDV-114-除-55-202503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