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素芳

共找到 136 筆結果(第 1-10 筆)

家聲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23號 抗 告 人 張泉鳳 代 理 人 張台鳳 上列抗告人因拋棄繼承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23日本院11 2年度司繼字第230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於原審聲請意旨略以:抗告人係被繼承人楊蘭芳之子 女,被繼承人於民國110年10月26日死亡,抗告人於112年8 月2日由關係人即抗告人胞妹張台鳳獲知張穗鳳已在法院完 成拋棄繼承,並於112年8月8日由張台鳳交付本院通知拋棄 繼承函,特具狀依法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二、原審以抗告人表示其於112年8月2日始獲知其他繼承人張穗 鳳拋棄繼承,另於112年8月8日張台鳳交付本院拋棄繼承通 知函,其並未參加被繼承人喪禮,復經張台鳳表示因抗告人 身體狀況不佳,擔心抗告人受不了打擊,故不敢告知等語, 然抗告人所提之張穗鳳拋棄繼承聲請狀(蓋有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110年11月4日收狀戳)並無法釋明張台鳳係於112年8月 2日交付,又抗告人為被繼承人之子女,並與張穗鳳均為被 繼承人之監護人,何以不知被繼承人死亡消息、且未參加喪 禮?顯與常理未合,難認抗告人係在法定期限內聲明拋棄被 繼承人之繼承權,而駁回聲請。 三、抗告意旨略以:111年9月11日前抗告人戶籍設於新北市○○區 ○○路00巷00號2樓,之後變更於新北市○○區○○路000號9樓之6 。但抗告人於109年11月1日起即居住於新北市○○區○○路000 號9樓之6。被繼承人、關係人張穗鳳、張定藩,均不知抗告 人居住於前述中山路,僅有關係人張台鳳知悉。依105年9月 1日本院104年度家聲抗字第93號裁定,可知抗告人與張穗鳳 、張定藩間對立,張穗鳳亦自承與抗告人、張台鳳等少聯繫 ,且曾因照顧被繼承人分攤費用,意見有所不合。又被繼承 人罹患失智症,原於105年7月至106年2月間由張台鳳及抗告 人共同照顧,嗣106年2月6日張台鳳帶被繼承人至醫院就醫 時,卻遭人帶走失縱,107年4月間才知被繼承人遭張穗鳳帶 至新北市三重區中正南路250巷麗寶之星大樓居住,此後張 穗鳳向法院聲請改定輔助人、聲請變更監護宣告等多起事件 ,嗣經本院108年監宣字第275號裁定宣告被繼承人為受監護 宣告之人,及選定張穗鳳及張台鳳共同監護,復經本院109 年度家聲抗字第10號裁定,變更選定張穗鳳與抗告人為共同 監護人,然107年4月至108年12月間抗告人多次欲探視被繼 承人,均遭大樓管理員禁止入内,且警員多次到該大樓協調 未果。108年12月至110年2、3月間,張穗鳳雖有2、3次同意 抗告人探視被繼承人,但均不知被繼承人就醫,張穗鳳所聘 用外勞看護亦拒絕告知抗告人有關被繼承人身心狀況,110 年2、3月間抗告人配偶中風臥病在床,抗告人遂無法注意被 繼承人身體狀況,也未再前往被繼承人居住大樓探視,乃改 由詢問張台鳳有關母親身體狀況。又111年6、7月間起抗告 人捲入詐欺集團詐騙案,而遭被告詐欺案件,111年6、7月 至112年8月間自顧不暇,無法查知被繼承人死亡情事。自11 0年10月起至112年8月間,抗告人亦從未接獲書面通知被繼 承人死亡相關文件,且張穗鳳如有繼承人重大身心狀況或其 他重大治療情事,亦僅通知張台鳳,從未與抗告人聯絡,抗 告人自無法於112年8月2日前知悉被繼承人身故情事。再抗 告人前因不知悉被繼承人死亡、出殯情事,未參加被繼承人 喪禮,自非不合常情,且事後據聞張定藩亦無參加被繼承人 喪禮。至於張台鳳為何遲至112年8月2日才告知被繼承人死 亡情事,此乃張台鳳稱因抗告人年邁70多歲,罹患心臟衰竭 等疾病,且為低收入戶,又須照顧丈夫,且抗告人又涉犯刑 事案件,擔心抗告人得知被繼承人死亡,將無法承受,因此 歷經1年多告知抗告人。原裁定未審酌上情事證,亦未依抗 告人之聲請,通知張台鳳作證或說明,或函命其提出說明, 亦有未盡調查之違誤。抗告人確於112年8月2日知悉被繼承 人死亡,而於112年8月21日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未逾越抛 棄繼承3個月期限。原裁定不察,既有違誤不當,請求廢棄 原裁定,就抗告人拋棄繼承之聲明准予備查等語。 四、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 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繼承人自繼承開始 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 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民 法第1138條、第1148條第1項分別設有明文。次按繼承人得 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3個月內,以書面 向法院為之;又繼承之拋棄,溯及於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 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 民法第1174條第1項、第2項定、第1175條、第1176條第6項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 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又事實 有常態與變態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 之,主張變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簡上字第16號判決意旨參照)。 五、經查:  ㈠被繼承人楊蘭芳於110年10月26日死亡,關係人張穗鳳於111 年1月22日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本院乃依法通知抗告人, 該通知於111年2月22日寄存送達於抗告人戶籍地等情,業經 本院依職權調閱111年度司繼字第213號卷宗核閱無訛。  ㈡抗告人雖主張:伊並未收受本院拋棄繼承通知函,係於112年 8月3日經張台鳳告知始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云云,並提出簽約 公證通知書影本乙份、診斷證明書影本乙份、身心障礙證明 影本乙份、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證明書影本乙份、戶口名 簿影本乙份、租賃契約書影本2份、本院109年度家聲抗字第 10號裁定影本乙份、診斷證明書影本5紙、新北市政府城鄉 發展局113年11月5日函文等件為證。惟父母恩重難報,一般 人縱使俗務纏身,亦不至於至親死亡時全無知悉,甚至無暇 抽身參與至親之告別式,抗告人上開主張,顯非常態事實, 依前開說明,自應由抗告人就其事後方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之 事實盡舉證之責。查抗告人所提上開文件至多僅得證明抗告 人自109年11月1日起居住○○市○○路000號9樓之9,然尚不足 證明抗告人並不知悉被繼承人死亡,酌以張台鳳於本院陳稱 :伊有參加被繼承人的告別式等語(本院卷第147頁),且 張台鳳與抗告人感情和睦等情,有109年度家聲抗字第10號 裁定在卷可參(本院卷第95頁),是張台鳳要無被繼承人過 世不通知抗告人之理,抗告人上開主張已難認可採。張台鳳 雖於本院陳稱:因抗告人健康狀況欠佳並有刑事詐欺案件纏 身,故未通知抗告人云云,然縱使抗告人罹患心血管相關疾 病,仍自承於111年7月間交付帳戶資料、大量提款、匯款與 詐欺集團成員,此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57 97號、112年度偵字第748號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參(本院卷 第35至43頁),顯見111年間抗告人非無行動能力,且並無 因病而不得接收訊息之情形,自無僅因健康情況欠佳即未受 親友通知至親死訊之可能,至刑事案件纏身與收受死亡通知 顯屬二事,一般人應不至於因訴訟纏身即不願得知父母之生 死,旁人更無不予通知之理,再參酌抗告人如拋棄繼承,張 台鳳所得遺產額度增加,則張台鳳就本案顯有利害關係,其 陳述難免偏頗,自不能盡信,是張台鳳於本院上開陳述,為 本院所不採,併此敘明。  ㈢此外,抗告人並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其於112年8月3日始知被 繼承人死亡,故抗告人就此並未盡舉證之責,尚不能認為抗 告人有事後方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之情形,是原審以抗告人向 本院聲明拋棄繼承已逾3個月期限為由,駁回抗告人之聲請 ,並無違法不當可言。抗告意旨所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審判長法官 劉台安                    法官 陳琪媛                    法官 蔡鎮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家聲抗-23-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95號 聲 請 人 黃世達 黃正達 前二人共同 代 理 人 陳湘如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失蹤人李榮芳之外甥,先前因 鈞院112年度家繼訴字第15號李菭芳分割遺產事件,李榮芳 女兒張天馨出庭表示李榮芳已於民國111年11月11日死亡等 語,前案於審理中達成和解,約定李菭芳所遺系爭不動產由 聲請人母親李巧芳單獨繼承,聲請人代理人持該案和解筆錄 向新北地政事務所辦理系爭不動產移轉登記時,地政事務所 因李榮芳未為死亡登記,且其繼承人未辦理繼承登記,而通 知補正,嗣遭駁回,故系爭不動產目前仍登記於李菭芳全體 繼承人名下。又聲請人母親於113年10月7日死亡,聲請人2 人及聲請人父親黃哲崇為繼承人,並協議系爭不動產由聲請 人2人繼承,故聲請人2人為本件利害關係人,又李榮芳最後 一次申辦護照時間為91年10月11日,因久居國外未再入境而 遭除戶,迄今生死不明,爰依法聲請准對失蹤人李榮芳為死 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固定有明文。惟所謂失 蹤係指失蹤人離去其最後住所或居所,而陷於生死不明之狀 態而言(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328號裁定意旨參照)。 是宣告死亡之聲請,依上揭規定,僅得對於生死不明經過一 定期間之失蹤人為之,若其人業已死亡,即與宣告死亡之法 定要件不合,在法律上無得為此項聲請之理由。 三、聲請人之上開主張,固據提出繼承系統表、戶籍資料、李榮 芳於美國死亡及改名證明、本院112年度家繼訴字第15號和 解筆錄、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土地登記案件補正通知書、 死亡證明書、戶籍謄本、遺產分割協議書等件為證。然失蹤 人李榮芳已於111年11月11日在美國死亡等情,有美國洛杉 磯郡公共衛生部死亡證明書(本院卷第21頁)、改名紀錄(本 院卷第23頁)、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函附護照申請書(本院卷 第41至42頁)等件在卷可參,復經證人即張天馨證稱:失蹤 人李榮芳為其母,西元2022年11月11日在美去世,失蹤人李 榮芳到美國後更名為GRACE CHANDLER等語明確(見本院卷第5 9至61頁),益徵失蹤人李榮芳確已死亡無誤。從而,失蹤人 李榮芳確於111年11月11日於美國死亡,即非生死不明之失 蹤人,核與宣告死亡之法定要件有間,故聲請人之聲請於法 不合,應予駁回。 四、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亡-95-20250331-1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3號 聲 請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女兒,聲請人2歲時 父母離婚,相對人有賭博惡習,平常僅打零工,到處欠債, 常有債權人到家裡討債,且行蹤不定,聲請人自幼由奶奶、 叔叔和嬸嬸照顧扶養,高中靠自己打工及助學貸款完成學業 ,隨後入伍擔任自願役士兵至退伍,相對人於113年8月22日 因車禍受傷,出院後需僱用看護照顧或送往安養機構,因相 對人無正當理由對聲請人未盡扶養義務,現命聲請人對相對 人負扶養義務顯失公平,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規定, 請求免除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之順序,以   親等較近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為先。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   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   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5條第1   項第1款、第2項及第111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直系血親尊親   屬受扶養之權利,雖應受「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所謂「   不能維持生活」,係指不能以自己之財產維持生活者而言。   又按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   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   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對負扶養義務   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   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   務,民法第1118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就本件聲請,雖提出戶籍謄本、中華民國身心 障礙證明、照片、診斷證明書在卷為證,惟本院為調查相對 人前對聲請人是否確無正當理由而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重 大等節,乃定於民國114年2月13日進行訊問程序,並通知聲 請人到場,然聲請人經本院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到庭, 且就所述上情,亦未提出證據以實其說,是相對人對聲請人 是否確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情節重大,誠屬有疑,自難 遽認聲請人聲請免除其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是本件聲請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4-家親聲-3-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5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金股)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李正剛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李正剛(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最後設籍地址: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4樓即臺 北○○○○○○○○○)於民國106年7月13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李正剛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李正剛於民國103年7月13日列為失蹤 人口,其在臺無親屬,無換發新式國民身分證之紀錄,且未 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亦非榮民服務處列管之榮民,查無出入 境紀錄與死亡資料,迄今失蹤已逾3年以上,爰聲請對其為 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   難終了滿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資料、除戶謄本、 臺北○○○○○○○○○查詢死亡名冊、新北市殯葬管理處函、新北 市殯葬管理處函、臺北○○○○○○○○○查詢榮民名冊、國軍退除 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市榮民服務處函、臺北○○○○○○○○○查 詢入出境名冊、內政部移民署函、臺北○○○○○○○○○內政部戶 政資訊系統等件為證,是李正剛於103年7月13日即經通報為 失蹤人口,無換發新式國民身分證之紀錄,從未參加全民健 保,無入出境資料,迄今生死不明,堪可認定。又本件業經 公示催告,今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 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自得為死亡宣告。另失蹤人於10 3年7月13日經通報為失蹤人口,計算至106年7月13日滿3年 ,依法推定失蹤人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據上,本件 死亡宣告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亡-52-20250331-2

家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閱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字第28號 聲 請 人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俞宇琦 代 理 人 黃書泓 上列聲請人聲請閱卷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許聲請人閱覽本院99年度繼字第816號卷內文書。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向法院書記官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   或預納費用聲請付與繕本、影本或節本。第三人經當事人同   意或釋明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而為前項之聲請者,應經法   院裁定許可,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且此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及非訟事件法第48條之規   定,於家事非訟事件亦準用之。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高銘儀之債權人,為   查明高銘儀之繼承人及遺產清冊,為此聲請閱覽卷宗,以維   護其債權等語。 三、聲請人就其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本院家事法庭函、 信用卡申請書、銀行轉呆戶欠繳明細清單等件為證,足認已 盡釋明法律上利害關係之責,本件聲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4-家聲-28-20250331-1

家陸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陸許字第4號 聲 請 人 林進焜 代 理 人 林慧慈 相 對 人 吉曉雯 上列聲請人聲請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大陸地區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所為之(2024)滬0116民初 字第7189號民事判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   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該   項規定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   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第3項定有 明文。而由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第三章司 法互助第10條:「雙方同意基於互惠原則,於不違反公共秩 序或善良風俗之情況下,相互認可及執行民事確定裁判與仲 裁判斷(仲裁裁決)」;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可和執行臺 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法釋(2015)13號】第1條規 定:「臺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的當事人可以根據本規定,作 為申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臺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 判決。」之規定,可知在我國作成之民事確定判決得聲請大 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則依首揭規定,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 事確定裁判,不違背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自得聲請 我國法院裁定認可。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業經大陸地區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所 為之(2024)滬0116民初字第7189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 決)判決離婚確定,於西元0000年0月00日生效,並經財團 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屬實,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 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規定,聲請認可系爭判決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公 證書、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認證書、系爭判決民事判決 書、離婚證明書、聲請人戶籍謄本等件在卷為證,參以相對 人對聲請人提出離婚訴訟,經大陸地區法院判決兩造離婚, 判決理由認定兩造婚後時常爭吵,且分居已近4年,感情確 已破裂,無和好之可能,故准兩造離婚並酌定兩造之女林學 儒由聲請人扶養、相對人應自113年9月起每月支付扶養費人 民幣1,500元,此部分已構成臺灣地區民法第1052條第2項所 定具有重大事由及民法第1055條酌定親權事由。準此,前開 民事判決並未違背臺灣地區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本件聲 請,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4-家陸許-4-20250331-1

家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135號 聲 請 人 楊書瑜 上列聲請人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係本院112年度婚字第12號確認婚姻 關係存在事件之當事人,因該案證人為被告父母,開庭時說 謊,故聲請人對證人提告偽證罪,卻遭關係人王泓叡對聲請 人提起誣告罪,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關係人王泓叡不服 提起上訴,因鈞院曾於112年4月25日開庭時對聲請人說「楊 小姐確定要提起本案嗎?一個出軌的男人…」,可知鈞院相 信聲請人提出離婚無效為有理由,因關係人王泓叡對聲請人 提起誣告罪之上訴,為維護聲請人法律上之權益,爰依法庭 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等語。 二、按聲請書狀,應載明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非訟事件法第   30條第1項第4款定有明文;又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亦有明   文。次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 其法律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六個月內,繳 納費用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法院組織法 第90條之1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又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 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法庭錄音 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之裁定,法 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1項亦有明定。準此, 請求交付法庭錄音光碟者,應以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有 必要者為限,且於聲請時,應敘明其理由。 三、經查,本件聲請並未提出欲聲請交付錄音光碟之開庭日期為 何及所欲主張或維護之法律上利益為何,經本院於民國114 年1月16日函命聲請人自收受之翌日起5日內補正,聲請人雖 於114年2月4日具狀,然並未提出交付錄音光碟之開庭日期 ,且所載理由僅謂「開庭說的話是我對地檢署答辯王泓叡人 等提起的誣告回復,我維護我法律上不被亂告而被關的利益 」等語,然聲請人是否有誣告犯意,與他人所為言語關聯性 甚低,亦難認聲請人已釋明有何聲請交付法庭錄音之必要。 綜上,聲請意旨未敘明聲請交付開庭日期,且未釋明所欲主 張或維護之法律上利益,本件聲請要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家聲-135-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41號 聲 請 人 袁嬡梨 代 理 人 李志澄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袁學健為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宣告袁學健(男、民國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最後設籍地址: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0號)於民國9 0年8月6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袁學健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失蹤人袁學健之長女,袁學健於民   國81年出境至美國紐約後即音訊全無,未曾與聲請人或其配 偶聯絡,迄今已逾32年之久,爰聲請對其為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   難終了滿1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戶籍資料 、除戶謄本、親屬系統表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閱   勞保資料、健保WebIR保險對象投保資料查詢、入出境資訊 連結作業、個人戶籍資料查詢、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及函請臺北市政府警 察局信義分局、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查核 屬實,是本件失蹤人於83年8月6出境後行蹤不明,迄今生死 不明,足堪認定。又本件業經公示催告,今申報期間屆滿, 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自 得為死亡宣告。另失蹤人於83年8月6日出境後即失蹤,計算 至90年8月6日滿7年,依法推定失蹤人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 亡之時。據上,本件死亡宣告之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31

TPDV-113-亡-41-20250331-2

監宣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變更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906號 聲 請 人 林簡牡丹 受監護宣告 之人 簡明枝 上列聲請人請求變更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改定甲○○(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人乙○○(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受監護宣告人乙○○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監護宣告人乙○○前經本院以103年   度監宣字第8號民事裁定宣告為受監護宣告人,並選定聲請 人為監護人,指定乙○○之妹即簡美滿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 人,因簡美滿於民國109年10月4日死亡,爰聲請指定乙○○之 外甥女即關係人甲○○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二、按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受監護人無第1094條第1項之   監護人者,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   聲請或依職權,另行選定適當之監護人:一、死亡。二、經   法院許可辭任。三、有第1096條各款情形之一。次按成年人   之監護,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未成年人監護之規定   。民法第1106條第1項、第1113條分別定有明文。然現行民   法就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如遇有民法第1106條第1項之   情形,應如何解決,未設規定,僅就監護人有上開事由時,   法院得依受監護人、第1094條第3項聲請權人之聲請或依職   權另行選定監護人。是為免無法陳報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財產   清冊而影響其安養與照顧之權益,並保護受監護宣告之人之   利益,依相類似者,應做相同處理之法律原則,會同開具財   產清冊之人有民法第1106條第1項之事由,自應類推適用民   法第1106條第1項之規定,得由監護人等聲請法院另行選任   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親屬系統表、戶籍謄 本、親屬同意書、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同意書、本院民事 裁定等件為證,並有本院依職權查閱乙○○之親等關聯(二親 等)資料確認無訛,堪信為真實,是以,因原會同開具財產 清冊之人死亡,為避免監護事務延宕,影響乙○○之權益,自 有改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人之必要,聲請人提起本件聲請, 自為有據。本院審酌聲請人為乙○○之監護人,甲○○係乙○○之 外甥女,其有意願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有前開同意 書附卷可佐,參以本院於113年12月23日函請關係人丙○○於5 日內表示意見,其迄今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足認 由關係人甲○○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應可善盡保護乙 ○○權益之責任,故本件聲請於法並無不合,爰依前揭規定, 指定關係人甲○○為乙○○之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2025-03-28

TPDV-113-監宣-906-20250328-1

監宣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許可監護人行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監宣字第34號 聲 請 人 詹明栓 受監護宣告 之人 詹陳寶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許可監護人行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聲請人處分受監護宣告之人詹陳寶宜(女、民國00年00月0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 。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監護宣告之人詹陳寶宜前於民國113年7月 31日經本院以113年度監宣字第296號裁定宣告為受監護宣告 之人,並選定聲請人詹明栓為其監護人,關係人蔡秀玉為會 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現因受監護宣告之人所有如附表所示 不動產將進行都更,而有處分其名下如附表所示不動產之必 要,爰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第1101條第2項規定聲請准許聲 請人處分如附表不動產等語。 二、按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非為受監護人之利益,不得   使用、代為或同意處分;監護人代理受監護人購置或處分不   動產,非經法院許可,不生效力。民法第1113條準用第1101   條第1項、第2項第1款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本院113年度監宣字第2 96號民事裁定及確定證明書、戶籍謄本、建物登記謄本、郵 局存簿封面、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 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土地登記謄本、合建分屋契約 書、勞工薪資表、存摺明細、門診收據等件為證,並經本院 依職權調取113年度監宣字第296號卷查核屬實,堪信聲請人 之主張為真實。從而,聲請人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民法第11 01條第2項規定聲請本院准其處分受監護宣告人所有如附表 所示之不動產,核與前揭規定尚無不符,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蔡鎮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素芳                   附表:          ⒈臺北市○○區○○段0○段000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6) ⒉臺北市○○區○○段0○段000000000○號建物(權利範圍:全部)

2025-03-28

TPDV-114-監宣-34-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