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履行契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重訴更一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更一字第14號 反訴原告即 被 告 劉俊佑(受輔助宣告之人) 輔 助 人 劉裕仁 訴訟代理人 謝良駿律師 卓心雅律師 反訴被告即 原 告 勝憬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鎮綱 訴訟代理人 王得州律師 葉書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反訴駁回。 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 情形,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 定。 二、經查,反訴原告提起反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 3年4月19日裁定命其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於同 月26日送達反訴原告等情,有上開裁定、送達證書在卷可憑 (本院重訴更一卷第57至59頁、第65頁),雖反訴原告曾就 反訴裁判費聲請訴訟救助,惟經本院以113年度救字第1013 號裁定駁回,反訴原告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 3年度抗字第1081號裁定抗告駁回,反訴原告復提起再抗告 ,經最高法院於114年1月9日以114年度台抗字第22號裁定再 抗告駁回確定,有上開裁定存卷可稽,反訴原告自應依上開 補費裁定繳納反訴裁判費。然被告逾期迄未繳納裁判費,亦 有本院答詢表、收狀、收文資料查詢清單(本院重訴更一卷 第79至85頁)可考,其反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匡 偉                   法 官 林修平                   法 官 張庭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蔡庭復

2025-03-11

TPDV-112-重訴更一-14-20250311-2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50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邱獻德 邱易為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原告黃正祥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 人對本院民國114年1月23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未據繳 納第二審裁判費。經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7,705 萬3,160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06萬2,942元,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 向本院繳納,逾期不繳,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又上訴人所提 出之民事聲明上訴狀,未具上訴理由,併依上開規定命上訴人於 上開期間內補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賴淑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李昱萱

2025-03-11

TPDV-112-重訴-507-20250311-2

壢簡
中壢簡易庭

履行契約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495號 原 告 盧富民 被 告 恩昌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設桃園市○○區○○路00號0樓(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兼 法定代理人 黃育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86,000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10年10月25日起,陸續委託被告 將其研發之「具廣告功能之傘防潑護套結構」申請專利並 量產銷售,被告則為其辦理專利申請,並按月支付原告銷 售利潤、於合約終止日支付產品銷售金額新臺幣(下同) 125,000元、170,000元,兩造並簽有專利委託送件申請合 約(下稱系爭專利申請合約)、如附表所示之專利產品委託 量產銷售合約書(下合稱系爭銷售合約)。原告已依前開合 約給付產品量產金共計374,000元、送件服務費15,000元( 送件規費3,000元、顧問費12,000元),詎被告未依約履行 ,且電話不接、通訊軟體Line不回應,而其為擔保如附表 所示編號2合約之債務所開立之支票,經原告屆期提示, 竟遭以存款不足為由退票。為此,原告主張解除上開合約 ,並請求被告返還產品量產金及送件服務費,爰依債務不 履行之法律關係及系爭銷售合約之約定,提起本件訴訟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且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按契約當事人之一方遲延給付者,他方當事 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其履行,如於期限內不履行時,得解 除其契約;又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 ,應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償還之,民法第254條、第259 條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 出系爭銷售合約、被告開立與原告之本票影本、原告存摺 影本、退票交易明細、系爭專利申請合約、規費收據、被 告公司之統一發票、全球專利檢索系統等件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4至27、35至37、41至42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 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 書狀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 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又依前所 述,原告解除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 被告時起生效,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返還已交付之產品量產 金及送件服務費共計386,000元【計算式:374,000元+15, 000元=386,000元】。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債務不履行之法律關係及系爭銷售合約 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本判決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訴訟適用簡易訴訟程序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附表: 編號 合約書編號 專利產品名稱 產品量產金 (新臺幣) 1 P-0000000 防務傘套 129,000元 2 P-0000000 廣告傘套 140,000元 3 P-0000000 廣告傘套(輕便型) 105,000元

2025-03-11

CLEV-113-壢簡-495-20250311-2

重訴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6號 原 告 趙仕農 訴訟代理人 蕭琪男律師 被 告 方國錐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黃斐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50萬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 臺幣5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因情事 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 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4款定有明文。原告起訴原聲明:「㈠被 告應將澎湖縣○○市○○段0000○號建物(即門牌號碼澎湖縣○○ 市○○路0巷00號房屋,權利範圍全部)及同段0000地號土地 (權利範圍全部,此2不動產下合稱系爭房地)移轉登記並 交付與原告」(本院卷第17頁)。然訴訟過程中系爭房地業 已移轉登記給第三人,原告遂變更聲明為:「㈠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本院卷第149頁)。既然原告已無法請求被告履 行交付系爭房地之行為,自得因應此後續發生之事實而將原 履行契約之請求變更為債務不履行之相關請求,核屬因情事 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聲明之事項,與上開規定相符,應 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8月22日委託訴外人○○房屋臺中中山 醫加盟店(即○○不動產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房屋)銷售系 爭房地,並與訴外人○○○○房屋○○加盟店(即○○不動產企業行 ,下稱○○房屋)聯賣。原告得悉系爭不動產出售資訊後,乃 以880萬元欲承買系爭房屋,並簽立不動產買賣斡旋契約書 (下稱系爭斡旋契約)及交付50萬元斡旋金給○○房屋保管, 嗣後並已轉為定金。復由○○房屋營業員王○○告以被告願以88 0萬元出賣系爭房屋,雙方並約定於112年12月24日至澎湖簽 立書面買賣契約,且被告及王○○均已訂妥至澎湖的機票,足 見兩造就系爭房地之買賣價金已達意思表示合致,買賣契約 已成立。但被告竟反悔,而故意不往赴澎湖簽立書面契約, 應有民法第101條第1項之適用,被告後續竟將系爭房地移轉 登記給第三人,已無法履約,爰依系爭斡旋契約第6條第3項 之約定或民法第249條第3款之規定,請求被告加倍返還定金 ,並請法院擇一為有利之判決。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100 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當初王○○僅有告知我到澎湖當面洽談交易金額, 我並不知道有50萬元的斡旋金,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答應要將 系爭房地賣給原告,仲介也沒有幫我答應,因為委託的底價 是958萬元,從而兩造並未簽立買賣契約,未有系爭房地買 賣意思表示合致,更未對買賣價金及其他買賣必要之點達成 一致。況被告並未委託○○房屋出售系爭房地,○○房屋並非被 告之受任人,自無代理被告收取斡旋金之權利。退步言之, 縱認原告可請求違約金,該數額亦過高而應與酌減。並聲明 :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件堪可認定之基礎事實:   被告於112年8月22日將系爭房地委託○○房屋銷售,並簽署專 任委託銷售契約書,此物件由房仲王○○主責。而系爭房地位 於澎湖,○○房屋另有與○○房屋簽署流通物件協同仲介約定書 ,約定為一般流通,即○○房屋可與中森房屋流通系爭房地外 ,亦可與其他店流通或自行銷售,雙方服務報酬分配比例各 半,而○○房屋之接洽房仲為陳○○。兩造、陳○○與王○○原約定 於112年12月24日在澎湖之金門代書律師聯合事務所簽約, 王○○與被告並有定妥當日往返澎湖之機票,惟於112年12月2 3日中午13時43分許,王○○臨時致電告知陳○○因有另一組客 戶出價更高,遂取消翌日前往澎湖之會面。後來系爭房地於 112年12月24日以總價890萬元出賣給第三人,並於113年3月 1日移轉登記完畢等情,有專任委託銷售契約書、流通物件 協同仲介約定書、實價登錄網路資料、系爭房地登記第三類 謄本及陳○○與王○○間之message對話紀錄可佐(見本院卷第2 1至27、35至60、95、97、215、235至254、337至403頁)。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兩造就系爭房地已成立買賣契約,並已支付50萬元 之定金,被告嗣後卻將系爭房地另外賣給第三人,致不能履 約,應加倍返還定金等情,經被告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是 本件應審究者應為:兩造間就系爭房地有無成立買賣契約? 若有,被告是否有受定金50萬元?若有,被告有無可歸責事 由而違約,致應加倍返還定金?  ㈠本院認兩造間就系爭房地有以價金880萬元成立買賣契約:  ⒈按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 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標的物及其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 契約即為成立,民法第345條定有明文。而當事人互相表示 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當事人 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 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 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民法第153條亦有 明文。次按買賣為諾成契約,故當事人雖未訂立書面買賣契 約,並不影響已成立之買賣契約(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 1260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契約固須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 一致始能成立,但所謂互相表示意思一致,並不限於當事人 間直接為之,其由第三人為媒介而將各方互為之意思表示從 中傳達因而獲致意思表示之一致者,仍不得謂契約並未成立 (最高法院68年台上字第1504號裁判意旨參照)。被告既係 委託○○房屋銷售系爭房地,則○○房屋自為其意思表示之傳達 機關,王○○為○○房屋之房仲業務員,屬於○○房屋之履行輔助 人,若被告透過媒介而將兩造互為之意思表示從中傳達因而 獲致意思表示之一致者,即應認買賣契約成立。  ⒉觀諸王○○與陳○○間之對話紀錄及陳○○於本院之證詞(見本院 卷第200、337至408頁),可知系爭房地最初於112年8月間 釋出銷售時之開價為958萬元,後續有買家出價900萬元,甚 至更低至780萬元、830萬元等,但均未成交,雙方仲介則持 續溝通聯繫,直到王○○於112年12月21日傳送:「學姊,屋 主這邊我有在議下來,880含3%,實拿854,你看有沒有辦法 運作。買方實拿854,剩下就拉服務費了,稅金那些另外, 買賣各出」之訊息給陳○○,陳○○當天則表示買方想一下;隔 天即112年12月22日就回傳:「應該是沒問題,晚一點我就 跟你講細節」後,雙方進行語音通話,陳○○再表示:「那我 這邊就先收買方50萬現金訂金。880萬買清,成交總金額另 外負擔契稅,代書費1/2、履保1/2。以上,買方都可以配合 簽約時間,但要提早,我要約代書」等語,雙方再進行語音 通話後,陳○○即向王○○索取個人資料並協助王○○等人訂赴澎 湖之機票。  ⒊由此可見,系爭房地自從於112年8月間以958萬元釋出銷售後 ,被告均未同意大幅降價出賣,反而是經過雙方仲介之努力 及市場行情、經濟局勢之改變或被告個人之自主評估等各類 因素,遲至該年年底被告始願意降價以880萬元含3%服務費 出賣,王○○並將此意思傳達給陳○○,陳○○雖非立即同意,但 仍於翌日談論相關細節後即表示同意,而得出如上述之內容 ,可見原告亦有透過○○房屋之仲介陳○○將原告以880萬元承 買之意思表示傳達給○○房屋,並繳納定金50萬元現金等情, 有系爭斡旋契約及收據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9、33頁), 足認兩造透過媒介而使兩造之意思表示從中傳達因而獲致意 思表示之一致,應認買賣契約成立。    ⒋被告雖以:當初王○○僅有告知我到澎湖當面洽談交易金額, 我並不知道有50萬元的斡旋金,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答應要將 系爭房地賣給原告,仲介也沒有幫我答應,因為委託的底價 是958萬元云云置辯,然觀被告提出之被告與王○○之line對 話紀錄:「如您同意,我們這邊會代您回函表示,您這邊是 同意回澎湖去洽談,但並不表示已經同意售出給澎湖所謂的 買方」、「接下來我們會先按照律師的意見回函給他們,也 替你意思表示你是同意回澎湖洽談,並沒有同意已經是成交 。這樣你覺得可以嗎」(見本院卷第153、169頁),可見本 件事發後,王○○與被告即有商討如何因應處理,王○○並直接 表明是要代被告表明同意回澎湖去洽談而已,已難認係被告 當時之真意,更難認是當時之實情,被告此部分所辯屬於事 後卸責之詞,尚不足採。此外,王○○已明確證述:因為同事 客戶有另一組買方出來,按照公司規定是價高者得,打底封 盤,所以只能優先與價高者談等語(見本院卷第211頁), 參以系爭房地之銷售總價最初是開價958萬元,但最終成交 也是僅890萬元,足見被告授權給○○房屋之銷售底價,早已 變更,且880萬元之買賣價格既已足使被告及○○房屋仲介王○ ○願意大費周章訂機票至澎湖會面,應認被告授權給○○房屋 之銷售底價為880萬元以上,原告既已提出符合底價以上之 承買意思表示及提出定金,雙方自應於112年12月22日經媒 介之方式達成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買賣契約,自不以簽訂 書面契約為必要,遑論要被告在系爭斡旋契約上簽名。  ⒌至於買賣契約之必要之點僅為標的物及其價金,於本件中之 買賣標的即系爭房地非常明確,價金為880萬元亦屬確定( 甚至也確定有包含到給予○○房屋之3%服務費、被告實拿的金 額等),揆諸民法第345條第2項及民法第153條第2項之規定 ,買賣契約即為成立。至於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其他交易成 本或稅費之負擔或交屋條件等,均非買賣契約之必要之點, 縱然當事人意思有不一致或未談妥者,亦可循法院依相關法 律規定、習慣或其事件之性質定之,均無礙於買賣契約之成 立。  ㈡被告受有原告繳納之50萬元定金:  ⒈查原告於112年12月22日有向○○房屋支付現金50萬元為系爭房 地買賣之定金等情,有○○房屋收據1張在卷可參(見本院卷 第33頁),復經證人陳○○於本院證述明確(見本院卷第201 頁),核與陳○○與王○○之對話紀錄相符(見本院卷第38頁) ,此部分事實堪可認定。  ⒉被告與○○房屋間之專任委託銷售契約應定性為委任契約(並 另有居間性質之混合契約)。被告抗辯是專任委託給○○房屋 銷售,○○房屋並非被告之受任人,自無代理被告收取斡旋金 或定金之權利云云,然觀被告與○○房屋簽訂之專任委託銷售 契約書第貳部分第一條第五項:「甲方(即被告)同意乙方 (即○○房屋)運用適當方法,媒介買方或經由第三人介紹, 或其他類似之銷售行為,以盡速促成本不動產之售出」,顯 見被告事前即同意○○房屋得運用第三人介紹或其他類似之行 為銷售系爭房地,而○○房屋屬房屋仲介,並與○○房屋簽署流 通物件協同仲介約定書,使系爭房屋於○○房屋及○○房屋間流 通,○○房屋為開發店,○○房屋為銷售店,兩家仲介均可銷售 及分配傭金,均屬為被告拓展相關之經濟活動,追求效益最 大化,此情應符合上述契約條款之情形。且○○房屋為履行其 委任事務並擴大從事經濟活動範圍而與○○房屋流通系爭房地 ,並掌握賣方即被告之第一手消息及價格意願,且保有系爭 房地之鑰匙,以利控管系爭房地之代看活動,並仍時刻於系 爭房地買賣交易及洽談過程中立於主導地位及接洽對口,堪 認對○○房屋仍保有一定程度之指揮監督關係,是就被告而言 ,○○房屋應屬○○房屋之履行輔助人。  ⒊再者,前開專任委託銷售契約書第貳部分第八條第一項約定 :「買賣契約成立後,甲方(即被告)同意授權乙方(即○○ 房屋)代為收受並保管買方支付之定金。」並經被告於約款 後方簽名,足見○○房屋確實係有權代收並保管買方支付之定 金。又○○房屋為○○房屋之履行輔助人,已如上述,則○○房屋 收取原告定金,即等同○○房屋收取原告之定金,效力自及於 被告,從而,應認被告受有原告繳納之50萬元定金。被告上 開所辯,尚不足採。  ㈢被告應加倍返還定金給原告:  ⒈契約因可歸責於受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該當 事人應加倍返還其所受之定金,民法第249條第3款定有明文 。查兩造間就系爭房地成立買賣契約,然被告因其他買家出 價更高而將系爭房地一物二賣,並已移轉登記給他人,致無 法對原告履行交付買賣標的物之契約義務,自屬可歸責於被 告之事由,且被告受有50萬元之定金,已如上述,揆諸上開 規定,原告主張被告應加倍返還定金即100萬元(計算式:5 0萬×2=100萬),即屬有理。  ⒉至於被告抗辯違約金過高應酌減云云,然此為依據民法第249 條第3款規定之定金加倍返還,與違約金酌減之概念顯屬二 事,自無酌減之問題。被告此部分辯解,顯然無理。  ㈣據上,原告依民法第249條第3款之規定,請求被告加倍返還 定金共100萬元,核屬有據。  ㈤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 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 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前段、第233條第1 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加倍返還定 金之意思表示係於113年8月20日到達被告,有本院言詞辯論 筆錄可稽(見本院卷第149頁)。依照前揭規定,被告於當 日受催告時起,即負遲延責任,則原告請求被告自113年8月 21日起計付法定遲延利息,核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9條第3款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100萬元,及自113年8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應屬有據。另因本院已依上開規定准許其請求 ,原告既請求擇一為有利判決之選擇合併,故原告主張依系 爭斡旋契約第6條第3項之約定為請求部分,即無庸審酌,附 此敘明。 六、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原 告勝訴部分,合於法律規定,爰審酌本件整體之交易過程尚 屬複雜、尚有○○房屋與○○房屋等其他人共同參與其中及被告 之可歸責程度等一切因素,各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與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 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庭 法 官 陳立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廿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吳天賜

2025-03-11

PHDV-113-重訴-6-20250311-1

原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重訴字第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日啟展 訴訟代理人 吳鴻奎律師 康皓智律師 視同上訴人 即 被 告 高語彤 高麗琴 被 上訴 人 即 原 告 張秀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等事件,經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 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6,051,740元【計算式:14 ,100,000元+301,740元+1,650,000元=16,051,740元】,依114年 1月1日起施行生效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57,742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胡修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郁君

2025-03-11

PCDV-113-原重訴-2-20250311-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27號 原 告 陳易萍 被 告 吳苑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肆拾萬肆仟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伍仟伍佰 參拾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又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 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 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 規定甚明。另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2項亦有明文。 二、查原告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400,00 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經核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400,000元併計自113 年11月25日起至起訴前1日即114年2月5日(本院收狀戳章, 本院卷第9頁)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共計404,000 元(計算式:400,000+400,000*(73/365)*5%=404,000),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530元。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核 與首開應備程式不合,應予補正。爰定期命原告依主文第2 項所示內容補繳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楊子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洪郁筑

2025-03-11

SCDV-114-補-227-2025031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649號 原 告 佳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思寧 訴訟代理人 蔡宗軒律師 被 告 柯孟孝 上列當事人間履行契約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新臺幣(下同)122萬2141元,應徵收第1審裁判 費1萬5891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 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熊祥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卉媗

2025-03-11

TCDV-114-補-649-2025031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478號 原 告 李家宏 訴訟代理人 蘇敬宇律師 被 告 謝坤成 訴訟代理人 蔡文斌律師 李明峯律師 邱維琳律師 許慈恬律師 吳毓容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6,033,785元。 二、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60,796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 。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同法第77條之2第1項亦 有明文。是訴訟標的價額係依原告主張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 ,所得受之客觀利益定之;倘原告合併提起數訴,各訴之訴 訟標的雖不相同,惟自訴訟利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 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 二、經查: (一)原告起訴聲明:1.被告與原告締結「原告以每股新臺幣(下 同)2.6元向原告購買聯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 公司)657,275股(即6%股權,下稱系爭股權)之買賣契約」。 2.被告應於簽訂前項買賣契約後,於原告給付被告1,708,91 5元之同時,移轉系爭股權予被告。則原告如獲勝訴判決, 所獲取之客觀利益即為系爭股權之價值,依原告陳報聯合公 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12,918,236股,112年度資產負債表記 載負債及權益總額為新臺幣(下同)118,557,522元,換算 每股價值為9.18元(見本院卷第105頁),有112年度損益及稅 額計算表、資產負債表及112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 配盈餘表等件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95至97頁)。至被告雖主 張訴外人雲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豹公司)注資聯 合公司1億3500萬578元後之每股價值10.45元計算等語,惟 查雲豹公司雖於112年12月15日各匯款5000萬元及2272萬780 2元至聯合公司(見本院卷第143頁),然此並未於112年12月3 1日資產負債表揭露,自無從單憑上開金流計算聯合公司之 股價。 (二)又本件原告聲明第1項乃請求被告以每股2.6元之價格,與原 告就系爭股權締結買賣契約,與訴之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移 轉系爭股權予原告,其所主張之訴訟標的固有不同,但最終 經濟目的並未超出其請求移轉系爭股權予原告之範圍,是依 首引說明,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其中價額較高者即系爭股權9. 18元定之。準此,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6,033,785元 (計算式:9.18×657275=0000000,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0,79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 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3-11

TNDV-113-補-478-20250311-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請求履行契約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88號 原 告 楊世豪 被 告 嘉韙建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朝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查原告起訴聲明為:被告應將原告所有坐落於臺南市○○區○○00號 建物房屋內1至3樓排水管管線內殘留之水泥等異物排除及置換水 管,嗣陳報原告上開聲明之修復費用為新臺幣(下同)63,000元 ,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63,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50 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 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 判費,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林雯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如對本裁 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 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朱烈稽

2025-03-11

TNDV-114-補-88-20250311-1

嘉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履行契約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嘉簡字第1046號 原 告 姚志明 姚方欽 被 告 姚銘宗 訴訟代理人 楊金錶 上列當事人間履行契約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本件原告起訴時,以履行契約為由,請求被告應在土地使用 權同意書與申請書上簽名與蓋章,並因被告拖延,另請求被 告賠償精神及時間之損失共新臺幣(下同)6萬元。嗣於言 詞辯論時,撤回關於賠償損失6萬元之請求,另變更請求被 告應在土地使用同意書上簽名與蓋章(本院卷第172至173頁 ),核與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規定相符,應予准 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與被告、姚伸泉係親兄弟關係,共同繼承坐 落於嘉義縣○○鄉○○○段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 之土地,面積共計3,568.87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四 人於民國112年12月14日在代書柳建平之見證下簽訂一份共 有土地分刈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協議內容除了分配 各自之土地外,被告尚同意無償提供一條寬2公尺之道路, 供土地在其後方之原告通行,而原告當時已經口頭說明將用 於建造農舍,且需要申請道路使用,然被告卻遲遲不肯在土 地使用權同意書與申請書上簽名蓋章,拒絕履行其承諾之無 償提供道路,導致原告無法申請修建道路,取得合法通行, 爰依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訴訟,並聲明:被告應在土地使 用同意書上簽名與蓋章。 二、被告則以:依照兩造所簽訂之系爭協議書第二點約定「甲地 乙地間共同開闢一條3.5公尺寬道路至丙丁土地。甲地捐2公 尺,乙地捐1.5公尺」,被告已清出2公尺之通行範圍可通至 丙丁土地,其契約義務已履行完畢,系爭協議書上並未要求 被告需在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與申請書上簽名與蓋章,原告本 件請求並無依據,且被告僅同意供原告通行,並未同意將供 通行之部分劃為道路用地,被告所提供可供通行之範圍已足 農機具進出以供耕作,並無違約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被告與證人姚伸泉前共同繼承系爭土地,於112年12月 14日經證人柳建平協助磋商及見證下,約定由原告姚志明取 得0000-0000地號土地、原告姚方欽取得0000-0000地號土地 、證人姚伸泉取得1132-5地號土地、被告取得1132-6地號土 地,且被告及證人姚伸泉所分得之土地間應共同開闢一條寬 3.5公尺之道路,由被告提供寬2公尺、證人姚伸泉提供寬1. 5公尺之土地範圍,並簽訂系爭協議書,嗣於113年3月29日 辦理共有物分割登記,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地籍圖謄本、 土地複丈成果圖、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本院卷第41至55、 121至139頁)在卷可佐,堪信為真。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而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 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 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 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 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096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主張 被告依系爭協議書之約定,除履行提供供通行之道路外,尚 應於土地使用同意書上簽名與蓋章,為被告所否認,揆諸上 開規定及說明,自應由原告就雙方有達成被告應於土地使用 同意書上簽名與蓋章之約定乙節,負舉證責任。 ㈢觀諸系爭協議書上記載「二、條件:甲地乙地間共同開闢一 條3.5公尺寬道路至丙丁土地。甲地捐2公尺,乙地捐1.5公 尺。三、開闢道路費用4人共同負擔。…六、甲地由姚銘宗取 得。七、乙地由姚伸泉取得。八、丙地由姚志明取得。九、 丁地由姚方欽取得。」(本院卷第15頁),僅可知原告、被 告及證人姚伸泉約定被告及證人姚伸泉所分得之土地間應共 同開闢一條寬3.5公尺之道路,由被告提供寬2公尺、證人姚 伸泉提供寬1.5公尺之土地範圍,並未約定被告有應於土地 使用同意書簽名之義務。 ㈣復參以證人柳建平於本院審理時證稱:原告、被告及證人姚 伸泉都想要分土地,但怎麼分有意見,圖出來後,分成四塊 ,用抽籤的方式,決定誰取得哪一塊,有一塊沒有臨馬路, 我建議他們在其他兩塊土地的中間,留一條通路到後面,讓 那塊土地也可以通到外面,有說留3.5米,但路面沒有約定 ,一個2米,一個1.5米,被告那塊是2米,這是經過討論後 ,他們同意的,在抽籤前就決定分到被告這塊要讓出2米, 就道路通行的部分,只提到四個人要共同負擔,至於道路材 質沒有討論到,也沒有討論這道路要作何使用,協議書跟分 割圖是我做的,抽完籤後就簽名了,原告沒有說被告跟證人 姚伸泉要同意原告為了建築,要簽署同意使用道路的同意書 ,也沒有提出土地同意書、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被告是自願 要那塊地,其他三人是抽籤的等語(本院卷第207至208頁) ,核與證人姚伸泉於本院審理中證稱:起先分成四塊,被告 先選,說要留2米出來,其餘我們抽籤,那天代書(即證人 柳建平)幫我們寫協議書,沒有其他問題,就和平的結束, 原告在簽協議書時,沒有說要蓋房子,是事後來跟我說要蓋 房子,要我蓋章,事先也不知道他們蓋房,路寬要這麼寬, 當初也不知道蓋房要留多少的道路,想說能蓋農舍,只要車 子能通行就好,不知道要留那麼寬,協議當天原告沒有拿出 申請書或同意書,是我自己後來同意增加1.5米,如果我不 同意的話,原告他們就不能蓋房子了等語相符(本院卷第21 0至213頁),而原告亦陳稱事後有以15萬元之價格購買證人 姚伸泉出售1.5米的土地,此有原告出具之民事補正狀所載 (本院卷第97至99頁)為證,可認上開證人所述情節應為真 實。由上開證詞可知,簽署系爭協議書當時原告並未提出土 地使用同意書,亦未以被告及證人姚伸泉需配合原告申請道 路使用簽署同意書作為協議內容,且細譯原告提出之土地使 用同意書(本院卷第57至59頁),文義內容為土地所有權人 同意坐落於1132-6地號山坡地範圍內土地供原告姚志明使用 ,並依規定辦理簡易水土保持申請案,申請案核准後再依規 定辦理開、竣工等一切手續等意,顯已逾越系爭協議書之內 容。又系爭土地為一般農業區之農牧用地,應以農牧為法定 用途與通常使用方法,是被告辯稱其所約定提供之道路供一 般農業機具通行已足,應堪採信。是原告執前詞主張於簽署 系爭協議書當時有告知要建築農舍且有達成被告應於土地使 用同意書上簽名或蓋章之約定云云,無可憑採。 ㈤綜上,依原告所提證據,不足證明其與被告有達成被告應配 合其申請道路使用而於土地使用同意書上簽名或蓋章之約定 ,是原告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在土地使用同意書 上簽名與蓋章云云,即屬無據。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黃美綾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嘉義市○○路00 0○0號)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周瑞楠

2025-03-11

CYEV-113-嘉簡-1046-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