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再為抗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消債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抗字第1號 再抗告人 彭怡蓉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聲 請更生程序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臺灣苗栗地方法 院113年度消債抗字第8號所為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七日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狀,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再 抗告。   理 由 一、按關於更生或清算之程序,除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別有規定 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 所明定。又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 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 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 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 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一項但書及第二項情形,應於 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 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二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 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 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前揭規 定,於對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者準用之,亦為民事訴訟 法第495條之1第2項所明定。 二、經查,再抗告人於民國114年1月8日對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3 年消債抗字第8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未據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狀,茲限再抗告人於收受 本裁定正本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再抗告。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旭聖                法 官 林筱涵                法 官 莊嘉蕙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廖婉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TCHV-114-消債抗-1-20250313-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4年度抗字第74號 抗 告 人 林春凰 吳佩真 陳文通 相 對 人 台原藥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蘇慶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訴訟救助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16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救字第110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抗告人訴訟救助之聲請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伊等擔任相對人公司董事、經理人時 ,因其餘董事偽作不實交易,財報製作有問題,造成公司營 運損失,伊等亦無端牽連受害,僅能維持最低基本生活所需 ,無資力支出本件高額訴訟費用,且伊等已盡善良管理人之 注意義務,不應分別負擔證券交易法第20條第5項所定高達1 00%或50%之賠償責任,伊等上訴應有勝訴之望,聲請准予訴 訟救助,亦屬有據,詎原法院駁回聲請,為此提起抗告。 二、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此為專屬管轄。而所謂受訴法院,在 起訴前,為本案訴訟將來應繫屬之法院;在起訴後,則為本 案訴訟現繫屬之法院。故於本案訴訟經法院裁判終結而脫離 繫屬後,如當事人提起上訴並聲請訴訟救助,其訴訟救助之 受訴法院即為上訴審法院,不因暫免範圍是否包括下級審訴 訟費用而有不同,最高法院83年度台抗字第378號及100年度 台抗字第474號裁定參照。復按,第一審法院違背專屬管轄 之規定,誤認有管轄權而為本案判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5 2條第2項之規定,第二審法院應以判決廢棄原判決,將該事 件移送於管轄法院。如該第二審法院即為管轄法院,雖無須 移送,按諸同條項之本旨,亦應以判決廢棄原判決,就該事 件自為裁判,業經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38號判例闡釋甚明 。查相對人以抗告人為被告提起本件損害賠償訴訟(原法院1 07年度金字第1號),經原法院於113年9月27日判決抗告人 敗訴,抗告人不服,業於法定期間內之同年10月25日聲明上 訴,原法院於同年11月8日裁定命抗告人補繳上訴裁判費, 上訴人就訴訟標的價額核定提起抗告並聲請訴訟救助,揆之 前揭說明,本件已脫離第一審法院繫屬,關於抗告人聲請訴 訟救助,應專屬於本院管轄。乃原法院誤認就該聲請訴訟救 助事件有管轄權,未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 移送本院,即逕為抗告人不利之裁定,於法自有未合。抗告 論旨雖未指摘及此,然本件依法既專屬本院管轄,按諸最高 法院30年上字第138號判例及前揭決議意旨,本院自應將原 裁定廢棄,就該訴訟救助聲請事件自為裁判。 三、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 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 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又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並未提 出證據,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依職權調查或定期命補正 之必要。查本件抗告人聲請訴訟救助,僅以前詞泛言無資力 支出訴訟費用云云,而未據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 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其聲請自不應准許,爰併裁 定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四、末按駁回訴訟救助聲請之裁定確定前,第一審法院不得以原 告未繳納裁判費為由駁回其訴,民事訴訟法第109條之1固定 有明文;惟民事訴訟法第109條之1增訂有關聲請訴訟救助程 序中不得駁回原告之訴之限制規定,既僅侷限於第一審法院 不得為訴之駁回,且將條次編列於總則編規定,參照其立法 說明理由,自屬有意排除第二審程序之適用(最高法院98年 度台抗字第875號裁定意旨參照)。抗告人聲請訴訟救助, 既經駁回,即應於收受本裁定起10日內,按原法院裁定數額 繳交第二審裁判費,倘逾期仍未補繳,本院於本案訴訟得不 待訴訟救助事件確定,即得駁回抗告人之上訴,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宏欽                   法 官 楊淑儀                   法 官 陳宛榆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如委任律師提起再抗告者,應一併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林明慧 附註: 再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再抗告 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再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 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5-03-13

KSHV-114-抗-74-20250313-1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贍養費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簡抗字第55號 再 抗告 人 呂○○ 代 理 人 梁雨安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林○○間請求給付贍養費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1月29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家聲抗字第 41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一審就家事非訟事件所為裁定之抗告,由少年及家 事法院以合議裁定之;對於前項合議裁定,僅得以其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逕向最高法院提起抗告,家事事件法第 9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 原法院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 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矛盾之情形在 內。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再為抗告,係以:兩造簽立離婚協 議書,約定相對人自民國000年10月起,按月於每月5日前支 付伊贍養費新臺幣(下同)2萬元(下稱系爭條款),係源自 於伊請求相對人給付100萬元所衍生,相對人係作為給付伊1 00萬元之替代,並非給付未成年子女之費用。伊於簽立系爭 條款時,認知其為「贍養費」,如有扶養費概念,於監護權 及探視權欄一併接續於未成年子女監護權歸屬文字後,豈有 約定於「贍養費及慰藉金之給付」欄,且該約定與實務上給 付至任一方死亡或再婚之期間相符,可見兩造有意區分贍養 費與子女扶養費。伊多次表示沒有要求相對人給付未成年子 女扶養費,自不得以伊將「贍養費」寫成「貝善養費」,遽 認系爭條款非「贍養費」約定。況相對人如係給付扶養費, 理當給付至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年滿18歲止,且受扶養之未 成年子女減為1人時調整為1萬元,當無續付2萬元至111年11 月。是系爭條款真意係給付伊贍養費約定,原裁定解釋為扶 養費,理由矛盾、解釋契約悖於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等語,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上述理 由,核屬原法院解釋系爭條款真意為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 當否之問題,核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 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 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 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蘇 芹 英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麗 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3

TPSV-114-台簡抗-55-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履行會面交往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83號 再 抗告 人 吳彩鳳 代 理 人 呂郁斌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林文信間請求履行會面交往強制執行聲 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10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裁定(114年度家抗字第1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又提起再抗告,應於再抗告狀內記載再 抗告理由,表明原裁定有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事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及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第470 條第2項規定自明。此項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186條第2項及強 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於家事事件之強制執行準用之。所謂 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之職權所確定之事 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之情 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 告,係以:未成年子女與相對人會面後,常有歇斯底里之哭喊、 害怕等行為反應,又不時出現性化動作,疑有遭性侵之情事,再 抗告人為保護未成年子女,始對會面交往採取謹慎小心之態度, 另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以111年度家親聲字第602號裁定(下 稱602號裁定)改定其他會面交往模式,自應於602號裁定確定後 ,再依該裁定為會面交往。執行法院於602號裁定確定前,即對 伊裁罰新臺幣15萬元,原裁定未審酌再抗告人之立場與動機即駁 回抗告,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語,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 上開理由,核屬原法院認定事實、取捨證據,認再抗告人於收受 執行法院核發命協助相對人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自動履行命 令後,未盡會面交往協力義務,有處怠金促其履行必要之事實當 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開說明,其再抗 告難謂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186條第2 項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 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孟 珊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蔚 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83-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94號 再 抗告 人 劉永權 訴訟代理人 王世宗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新裕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求所 有權移轉登記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2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裁定(113年度重抗字第37號),提 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又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 抗告,就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 否則,其再抗告自難認為合法。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之職權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之情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 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係以:原法院未 於裁定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4項規定予伊陳述意見 之機會;伊以訴之聲明第2項及第3項分別請求相對人新裕資 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伊塗銷在○○市○○區○○段528、533、53 8、570地號等4筆土地(合稱系爭土地)所設定之最高限額 抵押權,其擔保金額高於系爭土地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新臺幣 (下同)1,228萬9,000元;且訴之聲明第1項至第5項,均為 訴之聲明第6項之反射利益或衍生利益,不得併算其價額, 原法院未查,遽依同法第77條之2第1項規定,核定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為1,228萬9,000元,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語,為 其論據。惟再抗告人於原法院已提出民事抗告狀,自無其所 稱原法院於裁定前未使其有陳述意見機會之情形。至再抗告 人所陳其餘理由,則屬原法院認定再抗告人主張之數項訴訟 標的,均以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為目的,應依其中最高者即 系爭土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之事實 當否問題,核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自 難認其再抗告為合法。 二、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蘇 芹 英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邱 璿 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劉 祐 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94-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移轉管轄)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86號 再 抗告 人 李碧容(原名李珮蓉) 訴訟代理人 郭登富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陳菊等間請求損害賠償(移轉管轄)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 字第1500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捨證據所 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之 情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以其抗告無理由,維持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依職權所為移轉管轄之 裁定,駁回其抗告之裁定,提起再抗告,係以:士林地院未 將相對人陳菊在臺北市○○地政事務所欲將臺北市○○區○○街0 巷0號0樓房屋私自偷辦過戶之錄影帶證物一併移送原法院, 致本件損害賠償事件有重要證據漏未斟酌情形,為查明真相 ,應由士林地院管轄,該院裁定移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 稱臺北地院)管轄有誤,原裁定駁回其抗告,適用法規顯有 錯誤云云,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核屬原 法院認定本件相對人之住所地及侵權行為地均屬臺北地院轄 區,應由臺北地院管轄,士林地院無管轄權之認定事實當否 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其再抗 告自非合法。 二、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趙 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86-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離婚等聲請假扣押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59號 再 抗告 人 陳俊達 訴訟代理人 呂丹琪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蔣碧海間請求離婚等聲請假扣押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家聲抗 字第67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自明 。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是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就 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否則,其再抗 告自難認為合法。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捨 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 之情形在內。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有理由之裁定再 為抗告,係以:兩造與2名子女現居住於兩造共有之房屋,並無 另行購置○○市○○區○○街000巷00弄00號0樓房地(下稱系爭房地) 之需求,詎相對人於兩造婚姻發生勃谿前即隱瞞並私下購買系爭 房地,嗣於兩造離婚訴訟調解時復表明欲脫產使伊無從分配剩餘 財產,堪認伊就假扣押之原因已為釋明。原法院認伊未釋明假扣 押原因,廢棄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所為准伊供擔保為假扣押之裁定 ,駁回伊假扣押之聲請,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為其論據。惟 查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核屬原法院取捨證據,認定再抗告人 未釋明假扣押原因之事實當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 無涉,依上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59-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50號 再 抗告 人 高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顏銘毅 代 理 人 陳水聰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賴自強等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1月25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裁定(113年度抗字 第215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甚明。是 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就該裁 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否則,其再抗告自 難認為合法。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 之職權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 當之情形在內。上開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於強 制執行程序準用之。又法院以裁定命供擔保後停止強制執行,其 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原屬於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 如已斟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應受之損害,即非當事人所可任意 指摘。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 ,係以:相對人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110年度 司拍字第142號拍賣抵押物事件裁定(下稱系爭裁定)為執行名 義,對伊聲請強制執行,伊乃以提起確認抵押權不存在之訴,聲 請停止執行。依系爭裁定所載抵押物市值約新臺幣(下同)1億3 ,300萬元,扣除第1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額5,400萬 元,仍足擔保相對人主張之債權額2,500萬元,且其就該抵押物 設定第2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額為3,750萬元,亦高 出其債權額1,250萬元,自無虞再受有其他損害。又伊聲請停止 執行之擔保金額為相對人可能所受損害,應以其主張之債權額2, 500萬元,按中央銀行近10年牌告平均放款利率約年息2%,依辦 案期限估算訴訟期間6年,扣除本案訴訟繫屬一審已9個月,僅有 5年3個月利息損害,計算為262萬5,000元,並斟酌該擔保金僅係 對其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再予補強,應以上開金額3分之1酌定。 惟橋頭地院裁定停止執行之供擔保金額為750萬元,不符比例原 則,原裁定竟予維持,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為其論據。惟查 再抗告人所陳上述理由,係屬原法院依職權裁量擔保金多寡之事 實當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前揭說明,其 再抗告自非合法。又本件與本院91年度台抗字第429號、92年度 台抗字第480號裁定之基礎事實不同,再抗告人所為指摘,不無 誤會,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 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 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張 競 文(主筆)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陶 亞 琴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胡 明 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50-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票款強制執行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77號 再 抗告 人 李香女 代 理 人 成介之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 求給付票款強制執行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 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1163號),提起再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又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 抗告,就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 否則,其再抗告自難認為合法。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之職權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之情形在內。上開規定,依強 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 係以:相對人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彰化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持債權憑證,聲請執行法院對伊如原裁定附 表編號(下稱編號)1至5、7所示保險契約(下合稱系爭保 單)已得請領之金錢債權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裁定命系 爭保單應予解約,各該保險人應將解約金支付轉給執行法院 。惟伊固有銀行利息所得,然非得以證明帳戶內之金額均屬 伊所有,原法院率以認定伊應有其他收入來源足以維持生活 所需,殊嫌速斷。又伊罹患癌症,雖已有編號6所示保單予 以理賠,然尚不足以包括全部醫療費用,現今新式治療方式 所費不貲,非私人保險或全民健康保險所能含括。伊目前均 向親友借支度日,待無法再借時,伊僅得終止系爭保單以使 用解約金,故系爭保單價值準備金確屬伊維持生活所必需, 若執行系爭保單,伊即無2個月間生活所必需之金錢,原裁 定有適用強制執行法第52條第1項及第122條第2項規定之顯 然錯誤等語,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理由,核屬原法 院認定相對人有執行系爭保單解約金之必要性,且此執行手 段亦無過苛及違反比例原則等事實當否問題,要與適用法規 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前揭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蘇 芹 英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李 國 增 法官 游 悦 晨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媖 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77-20250313-1

台抗
最高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52號 再 抗告 人 黎澤花 代 理 人 何永福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停止執行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65、167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甚明。所 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 用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 裁判意旨顯然違反者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矛 盾之情形在內。上開規定,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於強 制執行程序準用之。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提起再抗告,無非 以:原法院未詳為調查證據,且裁判不備理由云云,為其論據。 惟再抗告人所陳上開理由,核屬原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當否 及理由是否完備之問題,要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 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 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 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吳 美 蒼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3

TPSV-114-台抗-152-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