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芷萱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輔宣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輔助宣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109號 聲 請 人 戊○○ 代 理 人 葛彥麟律師 阮聖嘉律師 相 對 人 丙○○ 關 係 人 丁○○ 甲○○ 上列聲請人聲請輔助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丙○○(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戊○○(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人之監護人。 指定丁○○(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丙○○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及關係人甲○○為相對人之父母,關係 人丁○○(以下關係人各逕稱其名)為相對人之姑姑。相對人 因智能障礙,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 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又聲請人與甲○○於民國000年0 月00日離婚,並協議由聲請人單獨行使或負擔相對人之權利 義務,聲請人及丁○○現與相對人同住,聲請人並扶養照護相 對人,甲○○亦另已再婚。爰依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家事事 件法第177條以下之相關規定,聲請宣告相對人為受輔助宣 告之人,併選定聲請人為輔助人;惟如認相對人已達應受監 護宣告之程度,則依法聲請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併選定聲請人為監護人、丁○○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等語 。 二、本院之判斷:  ㈠相對人有受監護宣告之事由存在,應受監護宣告:  ⒈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民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法院對於輔助宣告之聲 請,認有監護宣告之必要者,得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監 護之宣告,家事事件法179條第1項亦有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上開事實,業據聲請人及丁○○於審理時陳 述綦詳(見本院卷第100至101頁),並提出親屬系統表、戶 籍謄本、同意書及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等件為證(見本院 卷第17至19、41至45、103至105頁),又經本院囑託醫療財 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下稱亞東紀念 醫院)就相對人之精神狀況為鑑定,經鑑定人鄭○之醫師鑑 定結果認:相對人目前仍有明顯且典型之自閉症症狀,如欠 缺社會性互動及固著刻板之行為,雖有自我照顧能力,但拙 於應付外在環境變動,社會互動能力低落,明顯影響生活、 問題解決及決策之獨立性,且相對人口語溝通能力極差,在 在明顯影響其單獨處理法律行為之能力。是從消極防止其財 產逸散目的之層面考量,推定相對人因罹患自閉症類群障礙 症,致其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亦無法辨識其意思 表示效果,無單獨處理法律行為之能力;又從相對人之疾病 即便已持續接受多年特殊教育,其社會功能仍顯明顯缺損, 且推測相對人若欲回復至同儕之認知功能水準,其可能性偏 低,考量相對人之最佳利益與長期照護層面,建議為相對人 為監護之宣告等情,有亞東紀念醫院113年11月12日精神鑑 定報告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1至69頁)。本院審酌上開 事證,認相對人確因前開事由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 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本件聲請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爰依法宣告相對人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㈡選定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監護人,並指定丁○○為會同開具財產 清冊之人:  ⒈按受監護宣告之人應置監護人;法院為監護之宣告時,應依 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 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 數人為監護人,並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法院為 前項選定及指定前,得命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進行訪視 ,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監護之聲請人或利害關係人亦得提 出相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依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監護宣告之人之意 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監護宣告之人 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二、受監護宣告之人與其配 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監護人之 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 法人為監護人時,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人與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0條、第1111條、第 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相對人之最近親屬為其父親戊○○、母親甲○○、祖母己○○○、 胞兄乙○○及姑姑丁○○,而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父,願擔任相對 人之監護人,且為己○○○、乙○○同意等情,有上開親屬系統 表、戶籍謄本及同意書等件附卷可憑,本院審酌聲請人與相 對人間份屬至親,且聲請人與甲○○離婚後協議由聲請人單獨 行使或負擔相對人之權利義務,聲請人現與相對人同住,並 扶養照護相對人,復有意願擔任相對人之監護人,是由聲請 人任監護人,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益,爰依民法第1111條第 1項規定,選定聲請人為相對人之監護人。另審酌丁○○為相 對人之姑姑,現與相對人同住,有意願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 人,且經己○○○、乙○○等親屬同意,有上開同意書在卷可佐 ,爰併依上揭規定,指定丁○○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三、按成年人之監護,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未成年人監 護之規定,民法第1113條定有明文;又監護開始時,監護人 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遺囑指定、當地直轄市 、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 清冊,並陳報法院。前項期間,法院得依監護人之聲請,於 必要時延長之;於前條之財產清冊開具完成並陳報法院前, 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僅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同 法第1099條、第1099條之1亦有明文。是以聲請人擔任監護 人,依民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之規定,於監護開始 時,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應會同丁○○於2個月內開具財產清 冊並陳報法院,併此敘明。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宇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芷萱

2024-12-30

PCDV-113-輔宣-109-20241230-1

聲簡再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簡再字第27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李宗信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聲請再審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聲請再 審,應提出原判決之繕本,以確定聲請再審之案件及其範圍 ;惟原判決之繕本如聲請人已無留存,而聲請原審法院補發 有事實上之困難,且有正當理由者,自應賦予聲請人得釋明 其理由,同時請求法院為補充調取之權利,以協助聲請人合 法提出再審之聲請。如聲請人於聲請時未釋明無法提出原判 決繕本之正當理由,法院應依第433條但書之規定,定期間 先命補正原判決繕本;經命補正而不補正,且仍未釋明無法 提出之正當理由者,法院應以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而裁 定駁回(刑事訴訟法第429條立法理由參照)。而所謂敘述理 由,係指具體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 證據,係指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 再審事由,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 再審事由不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 ,均應認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 字第615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 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 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429條、第433條分 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甲○○(下稱聲請人)因傷害等 案件,對於本院108年度簡字第1713號確定判決(下稱原判 決)具狀聲請再審,惟未依上開規定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證 據資料,或指明可資調查之證據方法,亦未釋明得請求法院 調取原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5日 裁定命聲請人應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本及證 據,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該裁定業於113年11月21日 寄存於大竹警察派出所,並已電知聲請人領取,聲請人表示 於當日領取等情,有本院送達證書及電話紀錄在卷可考(見 本院卷第21、31頁)。惟聲請人於113年11月26日陳報之書 狀僅提及:在警局做筆錄時原告說謊,說我先動手,明明是 原告先動手,原告及其妻子偽造驗傷單,加重傷勢,我根本 沒有打其妻子,以上均有錄影為證,明顯是誣告,原告是鄰 居卻不斷擾民、跟蹤騷擾,我有報警,警察瀆職不處理,我 沒有任何動機和理由去傷害原告等語,經核聲請人並未具體 表明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何款所定之再審事由及原 因事實,亦未附具任何足以證明上開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 而僅就原判決之認事及採證泛為爭執,堪認其再審之聲請並 未敘述具體理由及附具證據。另於113年12月4日陳報之書狀 亦僅記載:原判決繕本請法院調取,相關證據也請法調取等 語,迄今仍未補正原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之正當理由 ,亦無提出聲請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據。揆諸首揭規定,其 再審之聲請即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又本件再審 之聲請既屬程序上不合法逕予駁回,本院認無踐行通知聲請 人(即受判決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意見等程序之必要,附 此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2024-12-30

KSDM-113-聲簡再-27-20241230-2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96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陸淑芳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執聲字第179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陸淑芳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參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陸淑芳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   條第6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 日,刑法 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 款分別定有明文。 另依刑法第53條所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6 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已有明定。再按 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 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 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 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 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 有所逾越。再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 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 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1年度台非字 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茲檢察 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且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符合刑法第50條第1 項所定 得予定執行刑之要件,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 ,均係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核與首揭規定 並無不合,是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為拘役25 日, 本院就附表所示之罪,再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既不得逾 越刑法第51條第6款所定法律外部界限,亦應受前開裁判所 為定應執行刑內部界限之拘束,本院衡酌受刑人所犯附表所 示之罪均為竊盜罪,罪質類型相同,考量各罪之犯罪時間、 各次犯行之犯罪態樣及犯罪所生危害等總體情狀,復參酌受 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以書面陳述之意見(見卷附定 其應執行之刑案件意見陳述書),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並諭知如主文所示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53條   、第51條第6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拘役1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2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2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1年11月19日 111年05月07日 112年06月1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0875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9776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815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541號 112年度簡字第4473號 113年度簡字第603號 判決日期 112年11月01日 113年02月20日 113年06月03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541號 112年度簡字第4473號 113年度簡字第603號 判決日期 112年12月12日 113年03月29日 113年07月12日 備註 編號1至2曾定應執行刑25日

2024-12-27

KSDM-113-聲-1960-20241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2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明珠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執聲字第19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明珠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明珠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   條第6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 日,刑法 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 款分別定有明文。 另依刑法第53條所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6 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已有明定。再按 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 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 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 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 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 有所逾越。再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 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 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91年度台非字 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茲檢察 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且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符合刑法第50條第1 項所定 得予定執行刑之要件,且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 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核與首揭規 定並無不合,是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為拘役90日,本 院就附表所示之罪,再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既不得逾越 刑法第51條第6款所定法律外部界限,亦應受前開裁判所為 定應執行刑內部界限之拘束,本院衡酌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 之罪均為竊盜罪,罪質相同,並考量各罪之犯罪時間、各次 犯行之犯罪態樣及犯罪所生危害等總體情狀,復參酌受刑人 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以書面陳述之意見(見卷附定其應 執行之刑案件意見陳述書),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 諭知如主文所示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53條   、第51條第6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5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2年11月03日 112年10月01日 112年10月12日 112年10月2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2424號 高雄地檢113年度偵字第6708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4379號 113年度簡字第2061號 判決日期 113年03月19日 113年08月19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4379號 113年度簡字第2061號 判決日期 113年04月18日 113年09月25日 備註 曾定拘役90日

2024-12-27

KSDM-113-聲-2128-20241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31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揚恩 選任辯護人 凃裕斗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81 3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揚恩犯傷害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 實 一、林揚恩因受其精神疾病及症狀影響,致其依辨識而行為之能 力顯著減低,於民國112年6月28日17時40分許,騎乘車牌號 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行經高雄市苓雅區同慶路與河南 路口時,因與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之張馨 尹發生行車糾紛,竟接續基於公然侮辱、毀損及傷害之犯意 ,以「幹你娘、機掰、操」等言語辱罵張馨尹,並手持安全 帽用力敲打張馨尹上開機車前面板,及揮打張馨尹左胸口, 致張馨尹所有上開機車前擋板破裂,張馨尹並受有左側前胸 壁鈍挫傷之傷害。 二、案經張馨尹訴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苓雅分局報告臺灣高雄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部分: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   之1至之4之規定,然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   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5 第1 項定有明文。本   案其餘所引用之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 業經本院審理時予以提示並告以要旨,且各經檢察官、被告 林揚恩及辯護人表示意見,當事人已知上述證據乃屬傳聞證 據,且明示同意作為本案之證據使用(見本院卷第36-37、1 41頁),復本院審酌上開證據作成時之情況,並無違法取證 或其他瑕疵,認為以之作為證據為適當,而具有證據能力。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前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見本院卷 第35、148頁),復與證人即告訴人張馨尹於警詢時之證述 大致相符(見警卷第6-9頁),並有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 告訴人之機車受損照片、被告使用之安全帽照片、聖功醫院 診斷證明書、估價單等在卷可稽(見警卷第10-14、17-18頁) 。足認被告前揭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堪以採信。本案事 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第309條第1 項公然侮辱罪、第354條之毀損罪。被告先後以「幹你娘、 機掰、操」等言語辱罵張馨尹,並手持安全帽用力敲打張馨 尹上開機車前面板,及揮打張馨尹左胸口之數個舉動,在自 然意義上雖非完全一致,然均係出於同一事件,且數舉動間 具時、空上之緊密關聯,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 社會通念,難以強行分開,應評價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 各合為包括一行為之接續犯予以評價為當。被告以一行為觸 犯上開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 之傷害罪處斷。   ㈡按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 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其刑,刑法第 19條第2項定有明文。經查,被告經診斷患有行為規範障礙 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輕度智能不足等症狀,且經判定為 輕度身心障礙等情,有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診斷書及身心障礙 證明在卷可參(見偵卷第35-37頁);又經本院送請凱旋醫院 鑑定被告於本案行為時之精神狀態,鑑定結果略以:在對行 為的控制能力方面,案主在非語文的智力表現明顯不足,也 仍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在注意力的集中度及持續度 有困難,缺乏耐心,無法深思熟慮,容易衝動行事。以此推 估,案主在犯案時依其辨識而行為的能力有顯著降低;案主 在行為當時依照自己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明知三字經與暴力 是犯法的,但案主仍因一時衝動而犯下罪行,故其依照自己 辨識而行為之能力受損有關。推論恐因過動症合併輕度智能 障礙造成顯著損害,並以心理衡鑑報告為依據,其中魏氏成 人智力量表第四版(WAIS-IV)案主的全量表智商(FSIQ)65推 測其智能的表現相當程度受到注意力缺失與過去學業成就不 佳所影響。其依照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明顯受損,係因身心病 症與本身人格特質因素而致。從其跟被害人互動與警察問答 ,無嗜睡、反應遲緩等情形,故無藥物影響的證據等節,有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精神鑑定書附卷可查(見本院卷第67-103 頁)。本院審酌上開鑑定報告係由具備高度專業知識之精神 專科人員,參酌被告家族及生活史、過去病史等項目,施以 司法特別門診及臨床心理衡鑑(包括觀察會談、測驗結果) ,本於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而為綜合判斷,無論鑑定機關之 資格、理論基礎、鑑定方法及論理過程,均無瑕疵,已具有 高度之憑信性,故上開鑑定結果應可作為認定被告為本案犯 行時之精神狀態之依據,是被告為本案犯行時,因心智缺陷 及精神疾病致達「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降低」之程度 堪以認定,應依刑法第19條第2項之規定,減輕其刑。  ㈢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未能理性處理糾紛,僅因 細故即以前開方式辱罵、傷害告訴人,毀損告訴人機車前擋 板,顯然缺乏尊重他人人格、身體、財產法益,實值非難, 併考量被告坦承犯罪之犯後態度,且被告表明有調解意願, 然因告訴人未回覆有調解意願而未能成立調解,復考量其犯 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暨被告自陳之學歷、經濟情形(見 本院卷第149頁)及其身心情形等生活狀況,暨告訴人所受 傷勢、告訴人機車前擋板毀損程度,及被告有竊盜犯行經法 院判處有期徒刑執行完畢(5年內)之前案紀錄(檢察官未主張 累犯)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 ㈣保安處分說明:   被告固經本院認定於行為時有刑法第19條第2項之情,然監 護處分之措施本含社會隔離、拘束身體自由之性質,其限制 人民之權利,實與刑罰相同,則本諸憲法保障人權之意旨與 刑法之保護作用,法院於決定應否執行特定之保安處分時, 即應受比例原則之規範,斟酌監護處分所欲達成之社會公益 ,及被告身體自由權利之侵害等節綜合權衡之。本院考量   前開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鑑定報告內建議欄位雖記載:「建議 對案主施以監護處分」,然後續亦記載「案主所犯受到精神 疾病影響故須接受規則服用精神科治療藥物,並規則精神科 門診治療追蹤,討論藥物作用副作用,針對衝動行為調整藥 物。若仍有衝動行為則需住院治療,門診追蹤每個月一次持 續三年,需醫師醫囑才可調整或停止藥物」等語(見本院卷 第103頁),審酌被告所犯上開案件情節尚非嚴重,且被告於 高雄市凱旋醫院司法特別門診時稱:衝動傷害行為是第一次 ,下次再遇到口角爭執會不予理會等語(見本院卷第75頁), 其辯護人亦稱:被告目前有固定工作,且被告目前只要有穩 定用藥,狀態都算穩定,被告父親亦表示會督促被告定期回 診,希望不要判處監護處分等語(見本院卷第35、149-151頁 ),考量被告並非毫無就診之動機,且本件卷內並無適切之 證據足資佐證被告有再犯或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認尚無於刑 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再令被告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之必要 ,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侑姿提起公訴,檢察官朱婉綺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刑法第277條第1項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 刑法第309條第1項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354條 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 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 金。

2024-12-27

KSDM-113-易-131-20241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95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楷翔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7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楷翔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載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年,併科罰金新臺幣捌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楷翔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7款 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   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   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 、7款分 別定有明文。另依刑法第53條所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5 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亦 有明定。又按數罪併罰之案件,其各罪判決均係宣告刑,並 非執行刑,縱令各案中一部分犯罪之宣告刑在形式上已經執 行,仍應依法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裁定,然後依所 裁定之執行刑,換發指揮書併合執行,再於執行時扣除已執 行之部分,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亦不致影響受刑人 權益。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先後判處各如 附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如 附表所示案件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佐。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在形式上已 執行完畢,惟揆諸上開說明,仍應定其應執行刑,且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符合刑法第50條第1 項所定得予定執 行刑之要件,且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係 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核與首揭規定並無不 合,是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爰考量受刑人所 犯之罪,均為洗錢罪,罪質相同,並考量各罪之犯罪時間、 各次犯行之犯罪態樣及犯罪所生危害等總體情狀,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53 條、第51條第5 、7款、第42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洗錢防制法 洗錢防制法 洗錢防制法 洗錢防制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4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 罪 日 期 112年04月27日 112年05月07日 112年05月04日 112年05月1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4896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2018號等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2018號等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2018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8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判決日期 112年07月21日 113年05月22日 113年05月22日 113年05月22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8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36、237號 判決日期 112年09月06日 113年07月02日 113年07月02日 113年07月02日 備註 執行完畢

2024-12-27

KSDM-113-聲-1952-20241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7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方瑋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00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方瑋豪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載之刑,有期徒刑部 分,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年柒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方瑋豪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另依刑法   第53條所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5 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   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亦有明定。又按數罪併罰   中之一罪,雖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合併處罰   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毋庸   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144 號解釋意   旨參照)。另刑事訴訟法第370 條第2 項、第3 項,已針對   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   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上述另定之執   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   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非字第48號判決   意旨可資參照)。再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   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   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   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   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   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逾越。再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   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   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   最高法院91年台非字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   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載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判決書在卷可稽。又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屬得易科罰金之罪,其餘則係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之規定,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者,始 得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之,茲受刑人就附表所示之各罪,業 已於民國113年11月7日具狀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 之刑,此有受刑人聲請書1 份存卷可佐。再者,檢察官向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且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符合刑法第50條第1 項所定得予定 執行刑之要件,且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 係於附表編號1 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核與首揭規定並無 不合,是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3-5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本院就附表所示 之罪,再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既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 5 款所定法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5 所示之總 和),亦應受前開裁判所為定應執行刑內部界限之拘束,即 不得重於曾經定應執行刑所示定應執行刑與其餘各罪所示判 決刑度加計之總和(計算式:4月+3月+10年4月=10年11月) ,本院衡酌附表所示各罪之罪質類型、犯罪時間,及各次犯 行之犯罪態樣及犯罪所生危害等總體情狀,定其應執行刑如 主文所示。又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犯行, 為得易科罰金之罪,則揆諸前揭說明,附表編號1、2所示之 罪與其餘各罪合併處罰結果,本院於定執行刑時,自無庸為 易科罰金之諭知,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附表: 編     號 1 2 3 4 5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交通過失傷害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10年2月 有期徒刑5年6月 有期徒刑5年10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05月17日 112年03月05日 112年02月26日 112年03月01日 112年03月1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944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7126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0523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0523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052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097號 113年度交簡上字第61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判決日期 112年11月14日 113年05月28日 113年06月04日 113年06月04日 113年06月04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3097號 113年度交簡上字第61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112年度訴字第796號 判決日期 112年12月13日 113年05月28日 113年07月03日 113年07月03日 113年07月03日 備註 編號3-5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年4月

2024-12-27

KSDM-113-聲-2174-20241227-1

家繼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家繼訴字第116號 原 告 A01 訴訟代理人 吳慶隆律師 被 告 A03 A04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甲○○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依附表一「分割方法」 欄所示之方法分割。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繼承人甲○○於民國000年0月00日死亡,遺有如 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兩造均係甲○○之子女 ,現為甲○○之全體繼承人,因繼承而公同共有系爭遺產,應 繼分比例各為1/3。惟兩造就系爭遺產迄未達成分割協議, 系爭遺產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又原告前代甲○○支出醫療費 用共新臺幣(下同)53,137元、看護費用9,000元及看護獎 金30,000元,應自系爭遺產中先行扣償,且原告先行支出如 附表三所示之喪葬費用共373,190元及繼承程序代書費用20, 000元,亦應由系爭遺產中支付。而系爭遺產均為存款或債 券投資,其性質為可分,故應自系爭遺產中先行扣償原告上 開支出款項共計485,327元(計算式:53,137元+9,000元+30 ,000元+373,190元+20,000元=485,327元)後,其餘遺產按 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分分配。爰依民法第1164條前段等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甲○○所遺之系爭遺產,應依原 告所提上開分割方法為分割等語。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查原告主張甲○○於000年0月00日死亡,遺有系爭遺產,且兩 造均係甲○○之子女等情,業據提出繼承系統表、除戶謄本、 戶籍謄本及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等件為證( 見本院卷第65、73至75、81至87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 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 ,是本院審酌上開證據,堪認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實。  ㈡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 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 定有明文。查兩造為甲○○之全體繼承人,且系爭遺產並無以 遺囑禁止分割或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既迄未達成協議,則 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遺產,自屬有據。   ㈢本件應繼遺產範圍:  ⒈按繼承人中如對於被繼承人負有債務者,於遺產分割時,應 按其債務數額,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內扣還,民法第1172條 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繼承開始後,部分繼承人因管理、 使用、收益、處分遺產,而對全體繼承人負有債務者,亦應 類推適用,俾得簡化繼承關係,避免法律關係複雜(最高法 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755號判決意旨參照)。又繼承人如對 被繼承人有債權者,於遺產分割時,應列為被繼承人之債務 ,參酌民法第1172條規定意旨及反面解釋,按其債務數額由 被繼承人之遺產扣償(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35號裁定 、105年度台上字第686號、111年度台上字第1993號判決意 旨參照)。次按關於遺產管理、分割及執行遺囑之費用,由 遺產中支付之,民法第1150條亦有明定。所謂遺產管理之費 用,具有共益之性質,凡為遺產保存上所必要不可欠缺之一 切費用,如事實上之保管費用、繳納稅捐等均屬之,至於被 繼承人之喪葬費用,實際為埋葬該死亡者有所支出,且依一 般倫理價值觀念認屬必要者,性質上亦應認係繼承費用,並 由遺產支付之(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89號民事判決意 旨參照)。  ⒉查原告主張甲○○自109年3月20日起至111年5月23日止間,陸 續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馬偕醫院、臺大醫院、宏仁醫院、 新光醫院就診及住院治療,應支付醫療費用共計53,137元, 且尚餘看護費用9,000元未付,均由原告代為支付乙節,業 據提出醫療費用收據及支出證明單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4 7至311、333頁),實非無憑,前開費用為原告代甲○○清償 原屬甲○○之債務,依上說明,亦應於分割遺產時列入,於遺 產分割時,按其債務數額,由甲○○之遺產扣償。  ⒊又原告主張支出甲○○如附表三編號1至3所示喪葬費用共計365 ,990元等情,業經提出治喪禮儀規劃書、新北市政府殯葬管 理處使用設施規費繳納收據、統一發票及收據為證(見本院 卷第313至331頁),審酌原告所提上開單據所列喪葬費用金 額尚屬合理,且與一般喪葬禮俗及宗教儀式相合,依一般倫 理價值觀念認屬必要,核係甲○○之喪葬費用。是以,原告支 出上開喪葬費用365,990元,揆諸前揭裁判意旨,應由甲○○ 之遺產支付。  ⒋再原告主張其依甲○○生前指示代為支出看護獎金30,000元乙 節,固據提出支出證明單乙紙為證(見本院卷第333頁), 然原告就甲○○曾指示其支出上開看護獎金及其數額等項,並 未舉證以實其說,尚非有據。至原告雖另主張其曾支出繼承 程序代書費用20,000元及如附表三編號3至7所示之喪葬費用 共7,200元,惟均未就此舉證以佐,亦非有據,是原告主張 應自甲○○之遺產中扣償此部分費用等詞,洵無可採。  ㈣系爭遺產分割方法:   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 分割之規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 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原物分配、原物分配兼補償、變價分 配或部分原物、部分變價分配,此觀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 824條第2項、第3項規定即明。再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 ,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 共有關係,性質上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90年度 台上字第1970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 ,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惟仍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共有 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為適當公 平之分割(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771號判決意旨參照) 。本院審酌系爭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分割之公平性及全 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認系爭遺產分別為存款、投資,性 質上可分,是由兩造依應繼比例分配,其經濟效用符合全體 繼承人之利益,應屬適當。是系爭遺產中如附表一編號1所 示之銀行存款應先扣償原告支出之上開醫療費用、看護費用 及喪葬費用共計428,127元(計算式:53,137+9,000元+365, 990元=428,127元)後,剩餘存款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 繼分比例分配,其餘遺產則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比例分 配,爰定分割方法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164條前段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 遺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並將系爭遺產分割如附表一分 割方法欄所示。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另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 ,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 全體繼承人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 之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本件原告請求分割遺 產雖於法有據,然兩造既均因本件訴訟而互蒙其利,是本院 認本件之訴訟費用應由兩造各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始屬公 允。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宇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芷萱 附表一:(被繼承人甲○○之遺產)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價值或金額 本院分割方法 1 存款 臺北富邦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1,656,659元及其孳息 左列存款先扣償原告428,127元後,剩餘存款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2 存款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蘆洲分行存款 166元及其孳息 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3 存款 華南商業銀行華江分行存款 893元及其孳息 4 存款 彰化商業銀行東三重分行存款 4,487元及其孳息 5 存款 彰化商業銀行江翠分行存款 29元及其孳息 6 存款 臺北富邦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22元及其孳息 7 存款 臺北富邦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6,306元及其孳息 8 存款 臺北富邦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524元及其孳息 9 存款 臺北富邦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12元及其孳息 10 存款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40元及其孳息 11 存款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存款 594元及其孳息 12 存款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北三重分行存款 1,106元及其孳息 13 存款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58元及其孳息 14 存款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8元及其孳息 15 存款 板信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存款 614元及其孳息 16 存款 三重忠孝路郵局存款 66,870元及其孳息 17 存款 元大商業銀行長庚分行存款 10元及其孳息 18 存款 永豐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54,461元及其孳息 19 存款 永豐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178,923元及其孳息 20 存款 永豐商業銀行三重分行存款 183,481元及其孳息 21 存款 凱基商業銀行國外部存款 174元及其孳息 22 投資 永豐商業銀行信託部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分配收益全球新興市場債(人民幣)019-PA5- 70,000股及其孳息 23 投資 永豐商業銀行信託部瀚亞三至六年目標到期分配收益全球新興市場債(美元)019-PB6- 12,000股及其孳息 附表二:(兩造之應繼分比例)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A01 1/3 2 A03 1/3 3 A04 1/3 附表三:(原告主張支出之喪葬費用) 編號 項目 金額 1 治喪禮儀費用 362,100元 2 治喪銀紙費用 2,390元 3 告別式餐盒費用 1,500元 4 外籍看護紅包費用 1,200元 5 司機紅包費用 2,400元 6 朋友紅包費用 2,400元 7 封釘師父紅包費用 1,200元

2024-12-27

PCDV-112-家繼訴-116-2024122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7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方瑋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0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方瑋豪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載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方瑋豪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另依 刑法第53條所定,應依刑法第51條第5 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 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已有明定。又按數罪 併罰中之一罪,雖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合併 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 毋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144 號解 釋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有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該刑事判決等件附卷可稽。 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屬得易科罰金之罪, 其餘則係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之規定,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 刑者,始得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之,茲受刑人就附表所示之 各罪,業已於民國113年11月7日具狀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 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受刑人是否同意聲 請定執行調查表存卷可佐。再者,檢察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且本院審核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 之,核與首揭規定並無不合,是檢察官本件聲請為正當,應 予准許。本院衡酌附表所示各罪之罪質類型、犯罪時間,並 考量各次犯行之犯罪態樣及犯罪所生危害等總體情狀,復參 酌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以書面陳述之意見(見卷 附定其應執行之刑案件意見陳述書),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 所示。又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3所示之犯行,為得 易科罰金之罪,則揆諸前揭說明,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與 其餘各罪合併處罰結果,本院於定執行刑時,自無庸為易科 罰金之諭知,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 1款、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芷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附表: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妨害秩序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10月 犯 罪 日 期 111年05月28日20時許採尿時起回溯72小時內之某時 111年10月25日1時25分許採尿時起回溯72小時內之某時 112年01月16日 111年04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1年度毒偵字第2460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60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294號 高雄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345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215號 112年度簡字第876號 112年度簡字第1780號 112年度訴字第77號 判決日期 112年01月13日 112年03月27日 112年08月10日 113年01月09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高雄地院 案  號 111年度簡字第3215號 112年度簡字第876號 112年度簡字第1780號 112年度訴字第77號 判決日期 112年03月02日 112年05月11日 112年09月20日 113年02月20日

2024-12-27

KSDM-113-聲-2173-20241227-1

家繼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家繼訴字第147號 原 告 A01 被 告 A02 A03 A04 A05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甲○○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依附表一「分割方法」 欄所示之方法分割。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繼承人甲○○於民國000年0月0日死亡,遺有如 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兩造均係甲○○之子女 ,現為甲○○之全體繼承人,因繼承而公同共有系爭遺產,應 繼分比例各為1/5。惟兩造就系爭遺產迄未達成分割協議, 系爭遺產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又如附表一編號1至2所示不 動產(以下合稱系爭不動產),以原物分配顯有困難,且現 為被告A05所居住,如按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將使兩造難以各按應有部分為系爭不動產之使用、收益,而 如附表一編號9至10所示之金飾及玉飾包含項鍊墜子1個、戒 指1個及一些碎金片等物,其性質亦不適於原物分配,均以 變價分割方式為宜,另如附表一編號3至8所示之存款、基金 ,其性質為可分,應按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爰 依民法第1164條前段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甲○○所遺之系爭遺產,應依原告所提上開分割方法為分割等 語。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A04: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等語。  ㈡被告A05:系爭不動產為祖產,現為被告A05居住,甲○○生前 曾表示不得變賣系爭不動產,故不同意變價分割,此部分應 按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至甲○○其餘遺產部分, 則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等語。  ㈢被告A02、A03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查原告主張甲○○於000年0月0日死亡,遺有系爭遺產,且兩造 均係甲○○之子女等情,業據提出死亡證明書、繼承系統表、 戶籍謄本、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土地登記 謄本、建物登記謄本、新北市政府稅捐稽徵處房屋稅籍證明 書及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會同開啟保管箱財產清冊等件為證( 見本院卷第55、65至85頁),復為被告A04、A05所不爭執, 而被告A02、A03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辯論期 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是本院審酌上開證據,堪認 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實。  ㈡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 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 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 定有明文。查兩造為甲○○之全體繼承人,且系爭遺產並無以 遺囑禁止分割或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既迄未達成協議,則 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遺產,自屬有據。   ㈢系爭遺產分割方法:  ①按被繼承人之遺囑,定有分割遺產之方法,或託他人代定者 ,從其所定,民法第1165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公同共有物 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 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 求,命為原物分配、原物分配兼補償、變價分配或部分原物 、部分變價分配,此觀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2項、 第3項規定即明。再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應以分割方 式為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 質上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970 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 自由裁量,惟仍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共有物之性質、經 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為適當公平之分割(最 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771號判決意旨參照)。  ②查被告A05雖抗辯甲○○曾表示系爭不動產不得變賣,惟未舉證 以佐甲○○曾以法定方式立有指定系爭不動產分割方法之遺囑 ,是被告A05抗辯此節,尚非可採。本院審酌系爭不動產現 僅由被告A05所居住使用,且依原告及被告A05到庭所陳(見 本院卷第263頁),其等均難以與被告A02、A03聯繫溝通, 而除被告A05外之其他繼承人亦未能就系爭不動產為使用、 收益,是系爭不動產如以原物分割予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別 共有,仍無法終局解決兩造共有系爭不動產之使用糾紛,兩 造亦無人陳明願意由其取得系爭不動產全部,再以現金找補 其餘繼承人,故採前揭分割方法,並非妥適,參諸原告主張 應將系爭不動產變價分割,被告A04對此亦表同意,倘採變 價分割,兩造自得依其對系爭不動產之利用情形、對被繼承 人所留遺產在感情上或生活上是否有密不可分之依存關係, 暨評估自身之資力等各項,以決定是否參與競標或行使優先 承買之權利,以單獨取得共有物之所有權,亦得在他人買受 時,依法以相同條件主張優先購買,而無喪失系爭不動產所 有權之疑慮,且經良性公平競價結果,無法取得系爭不動產 原物分配之共有人所能分配之金錢將可能增加,對於共有人 而言,亦較有利,本院審酌上情,認系爭不動產分割如附表 一「分割方法欄」所示為宜。又如附表一編號3至8所示存款 及投資,性質上可分,是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應繼比例分配 ,其經濟效用符合全體繼承人之利益,應屬適當。末如附表 一編號9至10所示之金飾及玉飾,各項飾品之數量、種類及 價值不一,難以原物分配,且原告、被告A04、A05亦均表示 同意變賣,是為利分割之公平及便利,以變賣後將價金按兩 造之應繼分比例分配,較為妥適。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164條前段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 遺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並將系爭遺產分割如附表一分 割方法欄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附此敘明。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另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 ,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 全體繼承人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 之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本件原告請求分割遺 產雖於法有據,然兩造既均因本件訴訟而互蒙其利,是本院 認本件之訴訟費用應由兩造各按其應繼分比例負擔,始屬公 允。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宇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芷萱 附表一:(被繼承人甲○○之遺產) 編號 種類 遺產項目 權利範圍、價值或金額 本院分割方法 1 土地 ○○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5 變價分割,變價所得價金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2 建物 ○○市○○區○○段000○號建物(門牌:○○市○○區○○路000巷00弄00號0樓) 全部 3 存款 合作金庫銀行帳戶存款 新臺幣13,069元及其孳息 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4 存款 花旗銀行帳戶存款 新臺幣65,453元及其孳息 5 存款 花旗銀行外幣帳戶存款 紐西蘭元0.48元及其孳息 6 存款 花旗銀行外幣帳戶存款 美金0.03元及其孳息 7 存款 郵局帳戶存款 新臺幣26,672元及其孳息 8 投資 Allianz Income and Growth-Class AM Dis(USD)-Cash 5,326.827股及其孳息 9 金飾 第一銀行營業部保管箱(0-0000)之金飾1批 188.76公克 變價分割,變價所得價金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 10 玉飾 第一銀行營業部保管箱(0-0000)之玉飾1個 附表二:(兩造之應繼分比例)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A01 1/5 2 A02 1/5 3 A03 1/5 4 A04 1/5 5 A05 1/5

2024-12-27

PCDV-112-家繼訴-147-20241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