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電子授權驗證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257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薛 鈞 被 告 曹菁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參拾萬捌仟伍佰肆拾玖元,及自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二點三 三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五日起至清償日止, 其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 至九個月以內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 金。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參萬零玖佰捌拾柒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九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點七三計算之 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 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至九個月 以內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伍拾壹萬肆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之「貸款契約書(消 費借款專用借據)」約定條款第10條之約定,雙方合意以本 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故原告向本院提起本件訴訟,核與首 揭規定,尚無不合,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被告於民國111年3月4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01 .224.232.82)向原告申請「舊戶挽留」專案貸款新臺幣 (下同)197萬元,約定借款期間為自111年3月4日起至11 8年3月4日止計7年,並訂每月4日為繳款日,借款到期時 結欠餘額應一次全數還清;至於計息方式係自第1期起按 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月變動)加碼年息1.430%機動計 算,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 約清償或攤還本息時,即喪失期限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 到期,除應按上開利率計付遲延利息外,其逾期在6個月 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以上者,就超 過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 續收取期數為9期;之後被告於113年1月18日與原告簽訂 「貸款契約變更申請書」,將原契約之借款利率部分自11 3年1月4日起或第23期起,改按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 月變動)加碼年息0.59%浮動計算(被告逾期未清償時, 原告定儲利率指數為年息1.74%,本件請求年息即為2.33% )。詎被告自113年9月23日起即未依約繳納本息,經原告 多次催討仍未清償,依「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第五章加 速條款及其效力第1條第1項第4、5款之約定,已喪失期限 利益,所有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積欠本金1,308,54 9元及自113年9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2.33%計算之 利息,暨自113年10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 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 ,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未清償。 (二)被告復於113年3月6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223.1 40.133.93)向原告申請「一般信貸(標準)」專案貸款 新臺幣(下同)30萬元,約定借款期間為自113年3月6日 起至115年3月6日止計2年,並訂每月6日為繳款日,借款 到期時結欠餘額應一次全數還清;至於計息方式係自第1 期起按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月變動)加碼年息8.990% 機動計算(被告逾期未清償時,原告「定儲利率指數」為 年息1.74%,本件請求年息即為10.73%),依年金法按月 平均攤還本息;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或攤還本息 時,即喪失期限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應按上開 利率計付遲延利息外,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 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以上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 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詎被告自113年9月7日起即未依約繳納本息,經原告多次 催討仍未清償,依「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第五章加速條 款及其效力第1條第1項第4、5款之約定,已喪失期限利益 ,所有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積欠本金230,987元及 自113年9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0.73%計算之利息 ,暨自113年10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 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就 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未清償。 (三)為此,原告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 明:除假執行供擔保金額外,餘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二、本件被告到庭答辯則略以:   伊雖對於原告所主張請求前揭債權金額及依約應計算之遲延 利息、違約金部分均不予爭執,亦有於相關貸款文件內親自 簽名,然伊目前資力不足,實無法一次還清所有債務,希望 能與原告進行協商等語。 三、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舊戶挽留專案 貸款)貸款契約書(消費借款專用借據)」、「(一般信貸 〈標準〉專案貸款)貸款契約書(消費借款專用借據)」、暨 「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台幣存放款歸戶查詢(回傳畫面 )、查詢帳戶主檔資料暨查詢還款明細、放款利率查詢表、 「(197萬元)撥款申請書」、對帳單、貸款契約變更申請 書、債權計算書等件為證,核屬相符;至於被告雖到庭辯稱 伊目前資力不足,實無法一次還清所有債務云云,然此仍無 從解免伊依約應負之還款責任,附此敘明。 四、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 、2項所示之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又本件原告陳明願供擔保,以代釋明,聲請宣告假執行,核 無不合,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之規定,酌定相當擔 保金額,予以准許。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李家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鍾雯芳

2025-02-13

TPDV-113-訴-7257-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14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高鴻鈞 被 告 蘇建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22,22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臺幣340,743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022,229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者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 訟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簽訂之個人信用貸款約定 書第10條,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25頁   ),故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略以:  ㈠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01.8.22.130)於民國111 年3月22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500,000元,約定自同日 起分期清償,原告於當日將該筆款項撥入借款人指定原告帳 戶(帳號:0000000000000000),利息採機動利率計付。並 約定如有停止付款或拒絕承兌或付款者,或任何一宗債務不 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 詎料被告繳納利息至113年3月22日後竟未依約清償本息,計 尚欠506,740元(其中447,175元為借款;59,565元為利息   )。依約被告除應給付上開積欠款項外,另應給付其中447, 175元自113年3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6計算 之利息。  ㈡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01.9.190.141)於111年12 月6日向原告借款480,000元,約定自111年12月6日起分期清 償,原告於當日將該筆款項撥入借款人指定原告帳戶(帳號 :0000000000000000),利息採機動利率計付。並約定如有 停止付款或拒絕承兌或付款者,或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 本金或付息者.....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料被告 繳納利息至113年4月6日後竟未依約清償本息,計尚欠515,4 89元(其中459,274元為借款;56,215元為利息)。依約被 告除應給付上開積欠款項外,另應給付其中459,274元自113 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4.6計算之利息   ,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訴,請求被告負清償責任, 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中國信託個人信用貸 款申請書暨約定書、撥款資料列印、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 戶利率查詢、還款交易明細等件影本為證,核屬相符。本院 審酌上開證物,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正。從而,原告依 據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 額、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宣告 ;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附表:(新臺幣/民國) 編號 產品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年利率 利息起算日 違約金 起算日 違約金 計算方式 1 小額信貸 506,740元 447,175元 15.6% 自113年3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 無 無 2 小額信貸 515,489元 459,274元 14.6% 自113年4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 無 無 總計 1,022,229元

2025-02-13

TPDV-113-訴-6814-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923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高鴻鈞 被 告 吳家蓁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534,195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26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3.6%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台幣178,065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台幣534,195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訂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第 10條第2項,合意以本院為管轄第一審法院,故本院自有管 轄權。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略以:被告於民國112年10月23日經由電子授權驗 證(IP:122.99.3.123)向原告借款新台幣(下同)550,000元 ,約定自112年10月23日起分期清償,利息採機動利率計付 ,原告於當日將款項撥入被告指定之原告帳戶(帳號:00000 00000000000),並約定如有債務不依約清償本息者,其債務 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僅繳納利息至113年2月25日止即未再 依約清償本息,依約其債務已視為全部到期,尚有534,195 元,及自113年2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3.6%計算之 利息迄未清償,為此爰依個人信用貸款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 本訴,請求被告負擔清償責任,爰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等情。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 暨約定書、繳款計算式、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 交易明細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7頁至第33頁)。又被告已 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不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   ,亦未提出書狀答辯供本院斟酌,自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 從而,原告依個人信用貸款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以代釋明聲請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 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 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雅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薇晴

2025-02-13

TPDV-113-訴-6923-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79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梁懷德 被 告 蔡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829,138元,及如附表所示之 利息。 二、訴訟費用9,91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28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本件依兩造簽訂之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參共通約定條款第10 條第2項,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本院卷第25、47 、61頁),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111年6月2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向原告借款70萬元, 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6月2日至118年6月2日,借款利率按定 儲利率指數加計13.99%按日計息(本件遲延時指數為1.61%, 合計為15.6%計算請求之利率),並以年金法按月攤還本金及 利息,每月2日為還款日,並約定如有任一宗本金債務未清 償,全部債務視為到期。詎被告繳款至113年5月1日後未依 約償付本息,尚積欠576,044元及自113年5月2日起計算之利 息未清償,被告應給付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㈡被告於111年12月6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向原告借款19萬元 ,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2月6日至118年12月6日,借款利率 按定儲利率指數加計12.99%按日計息(本件遲延時指數為1.6 1%,合計為14.6%計算請求之利率),並以年金法按月攤還本 金及利息,每月2日為還款日,並約定如有任一宗本金債務 未清償,全部債務視為到期。詎被告繳款至113年5月1日後 未依約償付本息,尚積欠166,914元及自113年5月2日起計算 之利息未清償,被告應給付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  ㈢被告於111年12月12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向原告借款10萬元 ,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2月12日至118年12月12日,借款利 率按定儲利率指數加計12.99%按日計息(本件遲延時指數為1 .73%,合計為14.72%計算請求之利率),並以年金法按月攤 還本金及利息,每月2日為還款日,並約定如有任一宗本金 債務未清償,全部債務視為到期。詎被告繳款至113年7月1 日後未依約償付本息,尚積欠86,180元及自113年7月2日起 計算之利息未清償,被告應給付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本金及 利息。  ㈣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⒈如 主文第1項所示。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 貸款申請書、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 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為證。被告 經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 ,復未提出書狀作何有利於己之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審酌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 條第3項準用第1 項規定,視同自認 。則經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四、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 1項所示之款項,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經核並無不合,爰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確定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愛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林姿儀

2025-02-12

TPDV-114-訴-79-202502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347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盧松永 被 告 鍾一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4,983元,及如附表編號㈠所示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8,197元,及如附表編號㈡所示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4,983元,及如附表編號㈢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臺幣54,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64,98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 本判決第2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02,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以新臺幣308,19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 本判決第3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8,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以新臺幣54,98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依序於下述時間向伊借款,其金額及借款期 間暨每月應繳付之利息利率分別如下:㈠於民國111年12月28 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址:114.137.16.97)向伊借款 新臺幣(下同)20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2月28日 起至118年12月27日止,利息按伊指數型房貸基準利率加週 年利率6.19%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7.9%,即1.71%+6 .19%=7.9%)。㈡於112年4月28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址 :114.137.191.12)向伊借款35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 12年4月28日起至119年4月27日止,利息按伊指數型房貸基 準利率加週年利率10.42%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12.1 3%,即1.71%+10.42%=12.13%,以上2筆借款債務下合稱系爭 2筆借款債務);遲延繳納時,除應各按上開利率計息外, 尚須按逾期還款期數計收違約金,最高以3期為限,金額依 序為300元、400元及500元,合計1,200元,如本金有一部分 遲延,即喪失期限利益,全部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均 未依約履行償還系爭2筆借款債務,依約系爭2筆借款債務視 為全部到期,應各按上開利率計息,尚積欠如主文第1至2項 所示本金及利息未清償。被告另於111年6月24日向伊申辦信 用卡,依約被告即得在特約商店記帳消費,詎被告未依約繳 款,截至113年10月26日止,累計尚有消費記帳54,983元( 其中51,169元為消費款、2,235元為循環利息、500元為違約 金、1,079元為其他費用)未為給付(下稱系爭信用卡債務 ),依約系爭信用卡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被告除應給付上開 消費款項外,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㈢所示之利息。爰依信用 卡契約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 被告應給付原告164,983元,及如附表編號㈠所示之利息。㈡ 被告應給付原告308,197元,及如附表編號㈡所示之利息。㈢ 被告應給付原告54,983元,及如附表編號㈢所示之利息。㈣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 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 ,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第250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放款帳戶利率查詢 結果、信用卡資料查詢結果、信用卡約定條款、信用卡客戶 滯納消費款明細資料、信用卡客戶滯納費用明細資料、信用 卡客戶滯納利息明細資料、歷史交易大量明細資料、被告個 人投退保資料、各類存款歷史對帳單、信用卡帳單、還款查 詢結果各1份、信用貸款契約書、客戶放款交易明細表各2份 為證(見本院卷第9至50、69至73、97至161頁),且被告已 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 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被告未 依約清償系爭信用卡債務及系爭2筆借款債務,經全部視為 到期,尚積欠如主文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迄未清償, 揆諸上開規定,被告自應負清償責任。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上開信用卡契約、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至3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 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與民事訴訟法第39 0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茲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併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瑋桓                           法 官 石珉千                                    法 官 余沛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李云馨 附表: 編號 計息本金 (新臺幣) 週年利率 利息起訖日 ㈠ 163,783元 7.9% 自民國113年7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 ㈡ 307,045元 12.13% 自民國113年7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 ㈢ 28,022元 13.5% 自民國113年10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 23,146元 15% 自民國113年10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2-12

TPDV-113-訴-7347-202502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187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有延 被 告 洪若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99,893元,及如附表編號㈠至㈦所示之利 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233,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以新臺幣699,89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9年11月16日向伊申辦信用卡,依 約被告即得在特約商店記帳消費,詎被告未依約繳款,截至 113年7月25日止,累計尚有消費記帳新臺幣(下同)38,346 元未為給付,其中36,402元為消費款、1,244元為循環利息 、700元為其他費用(下稱系爭信用卡債務),依約系爭信 用卡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被告除應給付上開消費款項外,另 應給付如附表編號㈠所示之利息。被告另依序於下述時間向 伊借款,其金額及借款期間暨每月應繳付之利息利率分別如 下:㈠於109年11月13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址:27.242 .226.59)向伊借款21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09年11月1 3日起至116年11月13日止,利息自撥貸日起前2個月按週年 利率0.88%計算,另自第3個月起改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週年 利率13.99%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15.6%,即1.61%+1 3.99%=15.6%)。㈡於110年3月19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 址:27.53.154.5)向伊借款197,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 0年3月19日起至117年3月19日止,利息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 週年利率15.09%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16.7%,即1.6 1%+15.09%=16.7%)。㈢於110年4月16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 IP位址:27.53.138.172)向伊借款150,000元,約定借款期 間自110年4月16日起至117年4月16日止,利息按伊定儲利率 指數加週年利率14.99%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16.6% ,即1.61%+14.99%=16.6%)。㈣於111年1月10日經由電子授 權驗證(IP位址:27.240.161.72)向伊借款200,000元,約 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月10日起至118年1月10日止,利息自撥 貸日起前2個月按週年利率0.88%計算,另自第3個月起改按 伊定儲利率指數加週年利率14.99%計算(被告違約時適用利 率為16.6%,即1.61%+14.99%=16.6%)。㈤於111年1月21日經 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址:203.204.147.208)向伊借款100 ,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月21日起至118年1月21日止 ,利息自撥貸日起前2個月按週年利率0.88%計算,另自第3 個月起改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週年利率14.99%計算(被告違 約時適用利率為16.6%,即1.61%+14.99%=16.6%)。㈥於111 年2月21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位址:39.10.1.87)向伊 借款7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2月21日起至118年2月 21日止,利息自撥貸日起第1個月按週年利率0.01%計算,另 自第2個月起改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週年利率14.99%計算( 被告違約時適用利率為16.6%,即1.61%+14.99%=16.6%,以 上6筆借款債務下合稱系爭6筆借款債務),伊依民法第205 條規定,就系爭6筆借款債務,僅請求以週年利率16%計算之 利息;遲延繳納時,除應依上開利率計息外,不論本金或利 息如有一部分遲延,即喪失期限利益,全部債務視為全部到 期。惟被告均未依約履行償還系爭6筆借款債務,依約系爭6 筆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尚積欠合計661,547元之借款本 金,及如附表編號㈡至㈦所示之利息未清償。爰依信用卡契約 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 給付原告699,893元,及如附表編號㈠至㈦所示之利息。㈡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 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中國信託信用卡線 上申請專用申請書、信用卡約定條款、持卡人計息查詢結果 、繳款利息減免查詢結果、信用卡消費明細、個人信用貸款 申請書、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查詢結果、產品利 率查詢結果、放款帳戶利率查詢結果、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 細為證(見本院卷第23至205頁),且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 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 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被告未依約清償系爭 信用卡債務及系爭6筆借款債務,經全部視為到期,尚積欠 如主文所示之本金及利息迄未清償,揆諸上開規定,被告自 應負清償責任。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上開信用卡契約、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又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與民事訴訟法 第390條第2項規定並無不合,茲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 許,併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 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瑋桓                           法 官 石珉千                                    法 官 余沛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李云馨 附表: 編號 計息本金 (新臺幣) 週年利率 利息起訖日 ㈠ 36,402元 15% 自民國113年7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 ㈡ 132,499元 15.6% 自民國113年4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㈢ 134,142元 16% 自民國113年4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㈣ 104,618元 16% 自民國113年4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㈤ 156,016元 16% 自民國113年4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 ㈥ 78,468元 16% 自民國113年3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 ㈦ 55,804元 16% 自民國113年3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2-12

TPDV-113-訴-7187-202502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835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志淵 謝宇森 被 告 甘宇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陸拾萬伍仟參佰零捌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一點六計算 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台幣貳拾萬貳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 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台幣陸拾萬伍仟參佰零捌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 實 本件原告依兩造間金錢借貸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借款,查兩造間 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第10條約定,倘因契約爭議涉訟由本院管 轄(見本院卷第21頁),是本院就本件有管轄權。又被告經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聲請一造辯論判決。 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5月25日以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 :49.216.81.196)向伊借款新台幣(下同)70萬元,簽訂個 人信用貸款約定書,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5月25日起至118年5 月25日止,利息按伊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9.99%計算(本件違 約時為1.61%+9.99%=11.6%),按月攤還本息,詎被告僅還款 至112年10月27日止,尚欠60萬5308元及自112年10月28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1.6%計算之利息未清償,依約被告已喪失 期限利益,債務視為全部到期。爰依兩造間金錢借貸關係請求 被告清償上開借款本息等語,聲明:⒈如主文第1項所示。⒉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 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經查,原告就其上開主張,已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個人 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 詢、繳款計算式、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為證(見本院卷第15 -33頁),堪信為真,從而原告依金錢借貸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之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 保金額准許之,並依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相當擔保金額免為假 執行。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匡 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鈞婷

2025-02-11

TPDV-113-訴-4835-202502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6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薛鈞 住○○市○○區○○○路0段000號0 樓 被 告 葉詠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26萬7,025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3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33%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10月14 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 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 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42萬3,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之貸款契約書(消費 借款專用借據)約定條款第10條約定,雙方合意以本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5頁),故原告向本院提起本件訴 訟,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權。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原起訴請求: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126萬9,017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3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33%計算之利息,暨自同年10月14 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 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 金(見本院卷第9頁)。後具狀將請求給付總額變更為126萬 7,025元,並變更利息起算日為113年10月13日(見本院卷第 59頁),均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前揭規定,應准 許之。 三、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1年12月13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與原告 成立貸款契約書(消費借款專用借據),向原告借款165萬 元,約定借款期間為自該日起至116年12月13日,借款利率 按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季變動)加年息2.59%機動計付 (違約時為年息4.33%),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並 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時,即喪失期限利益 ,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應按上開利率計付遲延利息外, 並另應給付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10%,逾期 超過6個月以上者,就超過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付之違約金 ,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自113年9 月13日起未依約還款,依兩造簽訂之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第 五章加速條款及其效力第1條第4款之約定,已喪失期限利益 ,所有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至同年10月13日止尚積欠本金12 6萬7,025元及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利息、違約金未清償。為 此,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㈠、 如主文第1項所示;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 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仍從其約 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應支付違約金 ,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第250條第1項規定分 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貸款 契約書(消費借款專用借據)、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對帳 單、查詢帳戶主檔資料、查詢還款明細、查詢本金異動明細 、放款利率查詢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3-39、63-67頁), 核屬相符;又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 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之規定,應視同自認,本院審酌上開證物,自堪認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另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核 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11

TPDV-114-訴-46-202502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41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張秀珍 被 告 蘇建瑋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台幣壹佰參拾玖萬壹仟零參元,及自民國一一 三年九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七點七三計算之 利息,暨自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六 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之百分之十計算之違約金,逾期超過六 個月至九個月者,按上開利率之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肆拾陸萬肆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參拾玖萬壹仟零參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依兩造簽訂之貸款契約書(消費借款 專用借據)約定條款第10條之約定,因本借據涉訟時,兩造 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7頁),揆諸前 開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之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14.137.157. 252),於民國112年9月20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5 50,000元,原告於當日將前開借款撥入借款人指定帳戶(帳 號:000-00-000000-0),借款期間自112年9月20日起至119 年9月20日止,為期7年,以一個月為一期,借款利率自第1 期起按原告公告之定儲利率指數(季變動)加碼年利率5.99 %浮動計算。若被告未依約按期還本付息時,除喪失期限利 益外,另本金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前述利率10%,逾期超 過6個月部分按前述利率20%加計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 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自113年9月7日起未依約還本付 息,現仍積欠原告1,391,003元及其利息及違約金未償付。 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所示。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本件原告主張之前述事實,業據其提出貸款契約書、個人貸 款綜合約定書、國泰世華銀行對帳單、還款明細、本金異動 明細、放款利率查詢表等件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45頁 ),核屬相符,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作何爭執,堪信原告之上開主 張為真實。  ㈡按消費借貸之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 質、數量相同之物;次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 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 時,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第2 5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被告向原告借款未依約清償,經 全部視為到期,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迄未 清償,揆諸上開說明及規定,被告自應負清償責任。  ㈢綜上,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原告陳明願供 擔保以代釋明聲請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 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併依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 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杜慧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葉愷茹

2025-02-07

TPDV-113-訴-6841-202502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082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志淵 被 告 王束卿(即被繼承人邱勁惟之繼承人) 邱志成(即被繼承人邱勁惟之繼承人) 住○○市○○區○○路00巷0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邱勁惟之遺產範圍内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96,539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0.32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於繼承被繼承人邱勁惟之遺產範圍内連帶負擔。 本判決第1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65,513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96,539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者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 訟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原告與訴外人即被繼承人邱勁 惟簽訂之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第10條,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 管轄法院,故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訴外人即債務人邱勁惟經由電子授權驗 證(IP資訊:101.9.198.167)於民國110年11月24日向原告 借款新臺幣640,000元,約定自110年11月24日起分期清償, 原告於當日將該筆款項撥入借款人指定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帳戶(0000000000000000),利息採機動利率計 付。並約定如有停止付款或拒絕承兌或付款者,或任何一宗 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情形,債務視為全部 到期。詎料債務人繳納利息至113年1月17日後竟未按期清償 本息,計尚欠496,539元。依約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債務人 除應給付上開積欠款項外,另應給付自113年1月18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0.32計算之利息。而邱勁惟於111年10 月26日死亡,被告為其繼承人,且均無聲明拋棄繼承情事, 自應就邱勁惟上開債務於繼承其遺產範圍内,就其上開債務 負連帶清償之責,爰依消費借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 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 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 述。 三、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 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第474條第1項、第478條前段、第229 條第1項、第23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繼承人自繼承 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 利、義務。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 為限,負清償責任;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 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民法第1148條、第1153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個 人信用貸款申請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查詢、產品利率查詢 、放款帳戶利率查詢、繳款計算式、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 、除戶資料、繼承系統表、澎湖地方法院函文及家事事件公 告查詢等件影本為證,核屬相符。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之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書狀爭 執供本院斟酌,本院審酌上開證物,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 真正。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本件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就原告勝訴部分, 核無不合,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規定,酌定相當之 擔保金額予以宣告;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 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戴 寧

2025-02-07

TPDV-113-訴-7082-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