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再執行羈押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33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李國華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 2年度重訴字第16號),聲請返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李國華(下稱被告)前因112 年度重訴字第16號案件(下稱本案),保釋金新臺幣(下同 )5萬元是由被告母親張玉春交保,而本案已判決確定,故 懇請發回保釋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 院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 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 發還;前三項規定,於受責付者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119 條第1至4項定有明文。再按原保證金如由被告繳納,應由被 告本人以自己名義聲請發還,如由第三人繳納保證金,應由 第三人聲請發還(最高法院93年度台聲字第49號裁定意旨參 照)。又按另案經羈押或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因與「 本案」無涉,不應免除具保責任(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103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臨時提案第2號研討結果參照) 。  三、經查,被告因本案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 署)檢察官指定保證金5萬元,由具保人即第三人張玉春於 民國111年9月24日向該署繳納後,將被告釋放等情,有桃園 地檢署點名單、收受訴訟案款通知、張玉春之身分證正反面 影本、國庫存款繳款書等件附卷可稽,足徵被告並非繳納保 證金之人,揆諸前揭說明,繳納保證金之具保人既係張玉春 ,自應由張玉春聲請發還,是本件被告以其名義聲請發還保 證金,於法不合,應予駁回。況且,本案雖經本院於113年7 月24日判決確定,惟尚未執行,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稽,是本案仍有刑罰執行之必要,依上述說明, 本件亦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所定免除具保責任之 要件,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鄧瑋琪                     法 官 侯景勻                     法 官 蔡逸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秋慧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26

TYDM-113-聲-4336-20241226-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689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明樑 具 保 人 陳慧君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發還具保 人繳納之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慧君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5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均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被告陳明樑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411號案件指定保證金新臺 幣(下同)5萬元,由具保人陳慧君於民國111年7月28日以刑 保工字第92號收據繳納後將被告釋放,嗣本案被告業經入監 執行,保證金應予發還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 之保證金發還;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 息,並於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 併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指定保 證金5萬元,由具保人於111年7月28日繳納保證金5萬元後將 被告釋放;而被告所涉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金訴字 第411號判決判處被告有期徒刑2年,上訴後,經臺灣高等法 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2905號判決改判為有期徒刑1年6月, 上訴後,經最高法院以113年度台上字第1351號判決駁回上 訴確定,而被告於113年10月19日入監執行中等節,有本院 刑保工字第92號國庫存款收款書、上開刑事判決書、法院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上開保證金尚未發還一事,有本院公 務電話紀錄存卷可參。是被告既已本案入監執行,具保人具 保之責任依法免除,揆諸上開說明,聲請人前揭聲請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正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尚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SLDM-113-聲-1689-202412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65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榮凱 選任辯護人 周復興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聲請人)黃榮凱因販賣第一級毒品 既、未遂案件,前經本院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3款之情形,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者,而有羈押之必要 ,於民國113年11月17日執行羈押。 二、聲請意旨略以:本案查獲之初,檢察官於112年4月7日(按 應係17日)訊問被告後,雖認被告有犯罪嫌疑但無羈押必要 ,諭令提出保證金新臺幣(下同)5萬元後交保,被告交保 後,於偵審歷次訊問始終遵期到庭,從無遲誤,並無任何事 證顯示其有逃亡之跡象,且被告於本院審理時已對全部犯行 自白認罪,堪認其勇於認錯,有面對司法制裁之決心,更難 認有逃亡之虞,本案並無新發生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 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而得依同法第117條第 1項第1至3款規定命再執行羈押,故本案實無羈押之必要。 被告因一時思慮未周而犯錯,縱受重刑之諭知,難認逕為推 論其會逃匿,被告雙親均已年邁,父親罹患口腔癌第四期, 又因虛弱跌倒導致骨折,經手術及高壓氧治療,目前仍復健 中,行動不便,母親則因本態性(原發性)高血壓,健康狀 況不佳,被告為家中獨子,平日事親至孝,絕無可能拋棄雙 親逃亡勿顧,家中經濟亦有困難,年關將屆,亟待被告回家 幫忙,並返家團圓,本件羈押確實對被告個人及家庭造成莫 大影響,如以提供相當保證金以替代羈押之執行,並限制出 境、出海、限制住居等處分,再命其定期向轄區派出所報到 ,甚至輔以科技監控等措施,應足以擔保本案後續偵查及審 判程序之進行而無羈押之必要,為此請求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並提出戶口名簿、診斷證明書、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等 件(見本院卷第7至15頁)為據。 三、經查:  ㈠羈押被告乃刑事訴訟上不得已之措施,法院於認定羈押被告 之原因是否存在時,僅就被告是否犯罪嫌疑重大,有無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01條之1所定情形為必要之審酌,本案 聲請人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6項、第1項之販 賣第一級毒品既、未遂罪,已經其自白不諱,復有卷內供述 證據及非供述證據在卷可按,堪認聲請人本案犯罪嫌疑重大 ;而聲請人所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6項、第1 項之販賣第一級毒品既、未遂罪,屬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重罪,本常伴隨有逃亡、滅證之高度可能,此係趨利 避害之基本人性使然,依客觀、正常之社會通念,足認聲請 人已有逃亡之相當或然率存在,且聲請人已經本院判決處應 執行有期徒刑12年8月之重刑,則其可預期必須入監服刑之 可能性大增,聲請人逃亡之誘因也隨之增加,聲請人確實符 合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羈押原因;再者,聲請 人所犯之販賣毒品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惡性不可謂不重 大,為規避刑罰之執行而伴隨有逃亡之高度可能,將妨礙訴 訟程序之進行,致使國家刑罰權有難以實現之危險,實有羈 押之必要。是其羈押原因尚未消滅,且為確保日後審判程序 之進行及判決確定後之執行,仍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  ㈡至停止羈押後有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各款情形之一者, 得命再執行羈押,其所謂停止羈押,係指經法院裁定羈押之 被告,嗣後經同一法院改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或釋放而停 止羈押而言,亦即上開法條之「再執行羈押」,以經同一法 院裁定執行羈押後,又改命停止羈押為前提。因之,其自始 未受羈押,而係由法院或檢察官逕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而 釋放,或由各審級法院就繫屬案件之被告所為新的羈押或新 的免於羈押之裁定,均無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再 執行羈押」之問題(最高法院91年度台非字第193號判決意 旨參照)。是以,聲請人於112年4月17日雖經檢察官訊問後 諭知交保5萬元(翌日即112年4月18日起執行毒品另案之7月 徒刑至113年11月17日止),然此並非係本院諭知具保而停 止羈押,基於法院訴訟程序中,因權利義務之訴訟關係,所 獨立行使之訴訟指揮權,自不受檢察官先前諭令交保之影響 ,本院自得重新審酌聲請人本案符合刑事訴訟法有關羈押之 規定,而予羈押,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17條再執行羈押之限 制,聲請人此部分聲請意旨亦有誤會,不足採信。  ㈢另者,聲請人雖表示其家庭成員身體及家中經濟狀況等節, 固值同情,惟本院考量是否羈押聲請人本即經權衡「比例原 則」及「必要性原則」後,始認定聲請人係有羈押之必要, 故聲請人上揭所舉,尚不能作為具保停止羈押之理由。此外 ,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不得羈押之情形,是本件聲請人 羈押之原因仍然存在,亦不因具保使羈押原因消滅,本件聲 請具保停止羈押,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石 馨 文                法 官 陳 茂 榮                法 官 賴 妙 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黃 湘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TCHM-113-聲-1651-202412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發還保證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673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具 保 人 即 被 告 黃麒文 上列聲請人因具保人即被告違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聲請發 還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麒文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貳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具保人即被告黃麒文(下稱被告)因違 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業經本院判決緩刑確定,就被告 前所繳納之刑事保證金新臺幣(下同)2萬元,應發還繳款 人具領,爰聲請發還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 之保證金發還;以現金繳納保證金具保者,保證金應給付利 息,並於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3項規定發還時,實收利息 併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 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包 括經諭知無罪、免訴、免刑、緩刑、罰金、易以訓誡或刑事 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4款不受理之判決,即同法第316條 所列之擬制撤銷羈押之原因,凡經發生此等免除具保責任之 事由者,具保人即不再負保證之責。 三、經查,本案被告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前經本院於 審理期間指定2萬元保證金,並由被告出具同額現金繳納後 ,將被告釋放,而被告所涉上開案件,業經本院以113年度 簡字第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緩刑2年,且全案已於民 國113年4月15日判決確定等情,有國庫存款收款書及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是本案被告既經判決緩刑確定,具 保責任即已免除,被告所繳納之保證金應予發還,從而聲請 人之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3項、第119條之1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李東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瀚章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SLDM-113-聲-1673-20241224-1

侵抗
臺灣高等法院

不服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抗字第13號 抗 告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毅鎮 原 審 指定辯護人 公設辯護人周凱珍 上列抗告人因不服具保停止羈押案件,不服臺灣新竹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1月21日裁定(113年度侵訴字第51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被告黃毅鎮前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因羈 押期間將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屆滿,前經原審於113年10月 23日訊問,並聽取辯護人、檢察官之意見後,認被告羈押原 因仍未消滅,然考量被告所犯之罪造成危害情節,及本案業 已審結並定期宣判之訴訟進行程度,兼衡被告除本案外尚無 其他妨害性自主經判刑確定,且執行完畢之前科素行,國家 刑罰權遂行之公益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並顧及被告因本 案遭羈押已近約3個月,堪認已對其產生相當之警惕作用, 如對被告採具保,同時限制住居之方式,應足以對被告形成 相當拘束力,且可確保日後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從 而,被告如能履行如主文所示之條件,即無延長羈押之必要 (然如被告無法於113年11月27日下午4時前提出保證金即新 臺幣【下同】8萬元,即認覓保無著,為擔保日後審理及執 行程序順利進行,即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自113年11月2 9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復酌以被告本案犯 罪情節,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認有於被告停止 羈押期間,命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本案被害人BG000-A113 051、BG000-A113054、BG000-A113051B、BG000-A113056、B G000-A113055、BG000-A113057及BG000-A113046(姓名年籍 資料均詳卷)之身體或財產實施危害、恐嚇、騷擾、接觸、 跟蹤等行為之必要。從而,被告如有違反前開條件時,亦得 依刑事訴訟法第117條第1項第4款再執行羈押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具保及限制住居並非串供之替代處分,亦無 法防止被告再犯,原裁定未敘及具保及限制住居如何防免被 告勾串、再犯,更難認原裁定命與所涉罪嫌刑度顯不相當之 具保金額,足以達成嚇阻被告將不會勾串、再犯等目的。綜 上,被告仍具羈押原因及必要性,原裁定尚有違誤,難認適 法,爰依法提起抗告,請撤銷原裁定,更為適當合法之裁定 等語。 三、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或第10 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 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依同法規定得命具保、責付或限 制住居者,亦得命限制出境、出海;同法第101條之2前段、 第93條之6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原裁定以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前經原審於113年10月23 日訊問,並聽取辯護人及檢察官等意見後,認被告涉犯刑法 第224條之1、同法第222條第1項第2款之對未滿14歲之女子 犯強制猥褻罪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 前段、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第1項後段之成年人利用權勢故 意對少年犯性騷擾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有勾串 證人、反覆實施同一犯行之虞,而有羈押之原因,然考量被 告所犯之罪造成危害情節,及本案業已審結並定期宣判之訴 訟進行程度,並衡以被告除本案外尚無其他妨害性自主經判 刑確定,而執行完畢之前科素行,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及 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並顧及被告因本案遭羈押已近約3個 月,堪認已對其產生相當之警惕作用,若被告得提出8萬元 之保證金為具保,並同時限制其住居,應足以對被告產生相 當拘束力,且可確保日後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並命 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本案前開被害人等之身體或財產實施 危害、恐嚇、騷擾、接觸、跟蹤等行為。從而,自無羈押之 必要,於原裁定准許被告提出8萬元之保證金後,停止羈押 ,並限制住居在其現居所(即新竹縣○○市○○街0巷00號), 且於停止羈押期間,應遵守下列事項: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本 案被害人BG000-A113051、BG000-A113054、BG000-A113051B 、BG000-A113056、BG000-A113055、BG000-A113057及BG000 -A113046之身體或財產實施危害、恐嚇、騷擾、接觸、跟蹤 之行為。如未能於113年11月27日下午4時前提出上開保證金 ,則自113年11月29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接見通信等旨 。經核與卷內訴訟資料尚無不合,亦無違誤或不當,應予維 持。  ㈡抗告人即檢察官(下稱檢察官)雖執以前詞提起抗告,惟查 :  1.被告本件因犯妨害性自主等案件,業經原審於113年11月25 日審結後宣判被告就不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4 年,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等情(見本院卷 第19至20頁),足認其犯罪嫌疑重大。又本件被害人等均為 被告之學生,被告與學生及家長關係密切,足認有勾串證人 之虞,且被告於短時間內為本案數次犯行,足認有反覆實施 同一犯罪之虞,固堪認被告羈押原因仍屬存在。惟其停止羈 押與否,尚須以是否仍有羈押必要為斷,不得僅以羈押原因 存在,即謂應予繼續羈押。  2.被告於偵查及原審審理時均能坦承犯行,僅因被害人等家屬 均拒絕和解,致未能達成和解,且其為本案犯行外,確無其 他妨害性自主經判刑確定並執行完畢或尚未執行之前案紀錄 ,此有本院前案紀錄表可證(見本院卷第19至23頁),而被 告自偵查中即執行羈押迄今,已確有相當時日,復綜合本案 業經宣判有期徒刑在案,而確定在即之訴訟進行程度,以及 本案所致法益侵害程度及其生活經濟狀況(見侵訴字第51號 影卷第235頁)乙節,併權衡國家司法權對犯罪之追訴遂行 之公益、羈押對聲請人人身自由之限制等情,原審裁定以具 保8萬元、限制住居及命被告不得直接或間接對本案前開被 害人之身體或財產實施危害、恐嚇、騷擾、接觸、跟蹤之行 為等手段以替代羈押,對於防止被告勾串證人或防止其再犯 妨害性自主案件,實已產生相當程度之拘束力,並足以確保 日後審判程序(如上訴程序)或執行程序之順遂進行。又被 告及其辯護人於原審訊問時均陳稱:本案審結後會照時間服 刑,已離開學校,並未擔任教練工作,不會與學校有所往來 ,而再有騷擾學生行為等語(見侵訴字第51號影卷第235頁 ),益徵其再犯之危險性已大幅降低,衡以被告現今環境及 經濟生活能力,前開替代措施已足管束其行止而為擔保明確 。至抗告意旨固指摘具保及限制住居並非串供之替代處分, 亦無法防止被告再犯等情,然本案之證人尚有數人(見侵訴 字第51號影卷第295至296頁),被告究係與何證人或特定之 證人勾串,均未見抗告意旨有所具體指明,又抗告意旨亦未 說明原裁定以具保、限制住居及命被告遵守相關事項,如何 無法防免被告勾串、再犯之理由,其指摘自難憑採。 五、綜上,原審以被告雖具繼續羈押之原因,然無繼續羈押之必 要,裁定命被告具保、限制住居後停止羈押,於法有據。檢 察官徒以被告有勾串證人等羈押原因,即謂被告仍有羈押必 要,進而指摘原裁定違法或不當,尚未可採。是檢察官執前 詞所提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呈樵                    法 官 文家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翁伶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TPHM-113-侵抗-13-20241223-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570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陳永謙(原名陳國帥)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聲請發還保證金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 院113年9月20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281號),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陳永謙(下稱被告)因偽造 文書等案件,經原審法院裁定命被告以新臺幣(下同)200 萬元具保,由具保人朱克立(已歿)出具保證金200萬元後 具保釋放被告,嗣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經本院以112年度上 重更一字第4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6月,嗣經最高 法院以113年度台上字第2430號判決駁回上訴而確定,被告 已於民國112年11月25日入監執行,具保人之具保責任已免 除,檢察官聲請發還保證金,應予准許,爰裁定具保人朱克 立繳納之保證金200萬元及其實收利息,准予發還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本件案發時被告正被拘禁中,係被告委由公 司員工將現金交由友人朱克立攜往法院代為繳納之事實,有 員工江欣耘、銀行金流可證明該保證金確為被告所有,又朱 克立已歿,其繼承人聯絡無著,本件發還保證金應由被告領 取等語。 三、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 院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 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 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19條定有明文。次按許可停止羈押之 聲請,如由第三人繳納保證金而免予羈押,即無由被告聲請 發還之理(最高法院93年度台聲字第49號裁定參照)。 四、經查:  ㈠被告前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羈押,原審法院以1 04年度聲羈字第106號裁定命被告以200萬元具保,後經具保 人朱克立於104年6月11日提出200萬元刑事保證金在案,有 原審法院刑保工字第58號國庫存款收款書影本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5頁)。嗣該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經原審法院以1 06年度金重訴字第5號判決後,再經本院以112年度上重更一 字第4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6月,並經最高法院以1 13年度台上字第2430號判決駁回上訴而確定,被告並於112 年11月25日入監執行等情,亦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稽(見本院卷第31至35頁),是原審認被告此部分之具保目 的及原因已不存在,且符合具保人具保責任已免除,所繳納 之保證金未經沒收等情形,因而准許檢察官之聲請退保,經 核並無違誤。  ㈡被告固主張該保證金係其委由公司員工交由友人朱克立代為 繳納等語,然觀諸上開國庫存款收款書,其上所載之繳款人 為具保人朱克立而非被告,揆諸前揭要旨,被告自無權聲請 發還保證金,尚難僅憑被告片面之陳述,即認該保證金係被 告繳納。抗告意旨主張該保證金係被告委由具保人代為繳納 ,此核屬被告與具保人或其繼承人間民事關係,應另尋民事 途徑主張。是被告對原裁定提起抗告,請求發還於被告,其 抗告顯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連育群                    法 官 陳思帆                    法 官 劉為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林鈺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TPHM-113-抗-2570-2024122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保證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6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鍾文盛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00年度訴字 第1979號),聲請發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鍾文盛(下稱聲請人)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00年度訴字第1979號),經 具保人黃秋萍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50萬元,本案業經 本院判決確定,並已發監執行,請求還保證金等語。 二、按具保停止(替代)羈押所繳納之保證金,在司法機關解免 具保責任或准許具保人退保時,始得請求發還保證金;此際 ,原保證金如由被告繳納,應由被告本人以自己名義聲請發 還,如由第三人繳納保證金,應由第三人聲請發還(最高法 院93年度台聲字第49號裁定意旨參照)。另按撤銷羈押、再 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或因裁 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被告及具保證 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院或檢察官得准 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 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還,刑事訴訟 法第119條第1項、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刑事被告 之具保人繳納保證金後,僅於具保責任在法律上已解免或已 獲准退保,始應將保證金發還予具保人。倘若具保人所繳納 之保證金業經沒入,則具保人不得再行聲請返還保證金,此 觀同法第119條第3項規定之反面解釋即明。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0 年度訴字第1979號案件審理時,指定保證金50萬元,由具保 人出具現金保證後,已將聲請人釋放,有本院100年刑保字 第336號刑事保證金收據、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附卷可稽, 則聲請人既非具保人,揆諸前揭說明,本無聲請發還保證金 之權。況該案經本院以100年度訴字第1979號判決有期徒刑9 年10月,嗣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1年度上訴字第452號判決上 訴駁回,再經最高法院以102年度台上字第2606號判決上訴 駁回確定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 而案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囑託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及臺灣 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聲請人之戶籍地及其所陳明之居所 傳喚,聲請人無正當理由而未到案執行,復經臺灣臺東地方 檢察署及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上開戶籍地及居所拘 提無著,致無法執行刑罰;又具保人經檢察官依其戶籍址( 即於100年12月8日刑事保證金收據上所記載之住所)通知, 亦未遵期帶同或轉知聲請人到案接受執行,且聲請人當時仍 逃匿中未到案執行,經本院以102年度聲字第4311號裁定沒 入上開保證金等節,經本院調閱本院102年度聲字第4311號 沒入保證金案件卷宗核閱無訛,則具保人原所繳納之保證金 既已因聲請人逃匿而經本院裁定沒入確定,自無從再予發還 。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具保人上開保證金,於法無據,應 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施吟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 泠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PCDM-113-聲-3964-2024122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保證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753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蔡順冬 被 告 粟開宏 上列聲請人即具保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0 6年度訴字第808號),聲請返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粟開宏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指定繳納保證金,由聲請人即具保人蔡順冬(下稱聲請人 )繳納在案,茲因於被告保釋後,拒與聲請人聯繫,又經常 離家數日不歸,且聲請人並無管理被告之責任與義務,爰依 法請求發還前揭保證金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 院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但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免除具 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 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 文。是以刑事被告之具保人繳納保證金後,僅於具保責任在 法律上已解免或已獲准退保,始應將保證金發還予具保人; 倘若具保人所繳納之保證金已因被告逃匿,而經法院裁定沒 入確定,則具保人不得再行聲請返還保證金。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 察署(下稱新北地檢)檢察官指定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 10萬元,由聲請人於民國106年2月23日繳納後,將被告釋放 ,上開案件經新北地檢檢察官以106年度偵字第7018號提起 公訴,經本院以106年度訴字第80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年2 月確定,經移送新北地檢執行。嗣新北地檢檢察官依被告陳 明之住所,傳喚被告於107年4月16日下午3時到案接受執行 ,並依聲請人陳明之住所函知聲請人通知(或帶同)被告遵 期於上開時間到案接受執行,詎被告無正當理由不到案執行 ,復經新北地檢檢察官拘提被告無著,足認被告已逃匿,而 經新北地檢向本院聲請沒入前揭保證金,由本院於107年6月 22日以107年度聲字第2564號裁定准許沒入前揭保證金,上 開裁定正本已於107年7月2日寄存送達至聲請人位於新北市○ ○區○○路0段000號7樓之住所,並於107年7月12日發生送達效 力,有本院送達證書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107年度聲字第25 64號卷第25頁),其後因聲請人及被告均未於法定期間內提 出抗告,該案於107年8月16日確定,且已執行完畢,嗣被告 經通緝於107年7月11日緝獲到案等情,有被告之臺灣高等法 院前案紀錄表、本院107年度聲字第2564號裁定附卷可稽, 並經本院調閱本院107年度聲字第2564號卷、本院106年度訴 字第808號歷審及執行案卷核閱無訛。  ㈡綜上,本院107年度聲字第2564號沒入保證金案件既已與107 年8月16日確定,並已執行完畢,因聲請人所繳納之保證金 已因被告逃匿,而經法院裁定沒入確定,則聲請人不得再行 聲請返還保證金。  ㈢至聲請人辯稱:被告拒與聲請人聯繫,且聲請人並無管理被 告之責任與義務云云,然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 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 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前項規定,於檢察官依第93條第3 項但書及第228條第4項命具保者,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11 8條定有明文。查,聲請人既已同意替被告出具保證金,則 依前揭規定,負具保人之責,於被告逃匿時,具保人所繳納 之保證金即應沒入之,本院依法沒入前開保證金,並已執行 完畢,業如前述,尚無違誤,至聲請人與被告之情誼是否有 變,雙方聯繫狀況為何,則非所問,是聲請人所辯,應不足 採。聲請人聲請發還保證金,洵屬無據,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廣于霙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沁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PCDM-113-聲-2753-202412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保證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035號 聲 請 人 即 具保人 王新發 被 告 劉偉元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即具保人因被告預備殺人案件(111年度易字第668號 ),聲請返還保證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劉偉元因本院111年度易字第668號預備 殺人案件,聲請人即具保人王新發於民國111年10月11日為 被告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3萬元,因被告因另案入監 執行,本案已無具保停押之必要,故請本院准予發還保證金 等語。 二、按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判決確定而 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者,免除具保之責任 ;被告及具保證書或繳納保證金之第三人,得聲請退保,法 院或檢察官得准其退保;免除具保之責任或經退保者,應將 保證書註銷或將未沒入之保證金發還;第119條第2項之退保 ,以法院之裁定行之;案件在第三審上訴中,而卷宗及證物 已送交該法院者,前項處分、羈押、其他關於羈押事項及第 93條之2至第93條之5關於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由第二審 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21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從而,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2項所指之法院, 除同法第121條第2項就上訴第三審案件特別規定應由第二審 法院裁定外,即應視該案件目前繫屬於第一審法院或第二審 法院而定其受理之權限,是案件若已上訴第二審法院,則第 一審法院就聲請人發還保證金之聲請即無管轄權。   三、經查,被告因本院111年度易字第668號預備殺人案件,前經 聲請人向本院提出3萬元保證金在案等節,有國庫存款收款 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5頁);惟該案於本院判決後,案 經上訴,現由臺灣高等法院審理中,此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 卷足憑(見本院卷第22頁)。依上揭說明,關於聲請人依刑 事訴訟法第119條第2項退保之聲請,本院即無管轄權,而無 從受理。是以,聲請人逕向本院提出本件聲請,於法不合,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筑萱                   法 官 王沛元                   法 官 蘇宏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徐鶯尹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TPDM-113-聲-3035-20241223-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沒入保證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98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具 保 人 麥玉煒 受 刑 人 黃冠鈞 上列具保人因受刑人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沒入保證金(113 年度執聲沒字第1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麥玉煒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麥玉煒因受刑人黃冠鈞犯詐欺案件, 經依本院指定之保證金額新臺幣(下同)5萬元,出具現金 保證後,將受刑人釋放。茲因該受刑人逃匿,依刑事訴訟法 第118條之規定,應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含利息), 爰依同法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規定,聲請沒入 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含利息)等語。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第118條 第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第118 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及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詐欺案件,經本院指定保證金額5萬元,由具保人 繳納上開保證金後,即釋放受刑人等情,有國庫存款收款書 1份在卷可稽。嗣該案業經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329號判 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有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首堪認定。  ㈡上開案件確定後,由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執 助字第2755號指揮執行,惟經檢察官合法傳喚受刑人於民國 113年8月7日到案接受執行,並合法通知具保人應通知或帶 同受刑人到案,然受刑人未依時到案,後檢察官再囑警至受 刑人住居所拘提受刑人,員警按址前往拘提亦未能拘獲,迄 今被告亦無羈押或在監執行情形,復無刑事訴訟法第119條 第1項所列「撤銷羈押、再執行羈押、受不起訴處分、有罪 判決確定而入監執行或因裁判而致羈押之效力消滅」之免除 具保責任情形等節,有執行傳票之送達證書、拘票及報告書 影本、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等資料在卷可佐。從而,受刑人逃匿之事實堪 以認定,揆諸首揭規定,檢察官聲請將具保人繳納之上開保 證金及利息沒入,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洪士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玫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2024-12-23

TNDM-113-聲-1981-202412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