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序欠缺

共找到 28 筆結果(第 11-20 筆)

聲自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11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英屬開曼群島商維登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伯全 被 告 林家億 (年籍、住所均詳卷) 李明和 (年籍、住所均詳卷) 陳俐君 (年籍、住所均詳卷) 楊人榛 (年籍、住所均詳卷) 朱紫林 (年籍、住所均詳卷)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等人妨害電腦使用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 智慧財產檢察分署檢察長民國113年7月23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 14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7082號、113年度偵字第920號),聲請准 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如聲請人即告訴人英屬開曼群島商維登牙業集 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聲請人)「聲請法院准許提起自訴狀 」、「聲請法院准許提起自訴補充狀(一)」、「聲請法院 准許提起自訴陳述意見狀」所載。 二、按選任辯護人,應提出委任書狀;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 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 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 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准許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 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 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告訴人於聲請再議經駁回後欲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者,應於收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需同時檢具委任書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之 ,此乃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如告訴人未委任律師而逕自提出 聲請,即不合法律上之程序。究其立法意旨,係參考德國刑 事訴訟法規定,為防止濫行提出聲請,虛耗訴訟資源而設, 解釋上應嚴格遵守上開規定,且上開程序欠缺,並非得補正 之事項,若不符上開程序,即為聲請不合法,應逕予駁回(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1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27號 研討結論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前以被告林家億、李明和、陳俐君、楊人 榛、朱紫林等人涉犯刑法第317條、第358條、第359條等罪 嫌,向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下稱新北市調查處)提 出告訴,經新北市調查處將本案移送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偵 辦,嗣經該署檢察官偵查結果,認被告等人犯罪嫌疑不足, 而於民國113年3月22日以112年度偵字第7082號、113年度偵 字第920號為不起訴處分,聲請人因不服該不起訴處分聲請 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檢察分署檢察長審核後, 認其再議之聲請為無理由,復於113年7月23日以113年度上 聲議字第314號處分書駁回再議之聲請等情,有上開不起訴 處分書、處分書在卷可參。聲請人於113年8月8日具狀向本 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時,雖於第1頁載明代理人為孟令士律 師、胥博懷律師,並於第5頁蓋用前開2名律師之印鑑章,然 未提出委任狀,是難認其有委任律師代理提出本件准許提起 自訴之聲請,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聲請之程序自始即有欠缺 ,為不合法,自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梁智賢                    法 官 陳靚蓉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8

ULDM-113-聲自-11-20250218-1

家親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85號 聲 請 人 甲○○ 戊○○ 乙○○ 丙○○ 相 對 人 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聲請人聲請選任相 對人之特別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選任蔡翔安律師於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85號減輕或免除 扶養義務事件為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預納選定特別代理人 所需費用新臺幣15,000元。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但相 對人因罹患思覺失調症、帕金森氏症,領有重度身心障礙手 冊,應已無非訟能力,為恐程序無法進行,爰聲請法院為其 選任特別代理人等語。 二、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定 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法 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選任特別代理人所需費用, 及特別代理人代為訴訟所需費用,得命聲請人墊付;法院或 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人或訴訟 代理人者,其律師之酬金由法院酌定之,民事訴訟法第51條 第1、5項、第77條之25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條文依非 訟事件法第11條、家事事件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 用之。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相對人相對人因思覺失調症、帕金森氏症,領有 重度身心障礙手冊,應已無非訟能力等情,業據提出診斷證 明書、殘障手冊影本為證,且相對人本人於本院113年12月3 1日由社工陪同到場時完全無法回答問題,有筆錄之記載可 查,聲請人上開主張自堪信為真實。 ㈡、本院函詢嘉義律師公會推薦有意願擔任相對人特別代理人職 務之律師,該分會函覆蔡翔安律師等有意願擔任本件相對人 之特別代理人,有嘉義律師公會函文可查。並經本院電詢蔡 翔安律師願意,有公務電話紀錄可參。本院審酌蔡翔安律師 為執業律師,具法律專業智識及訴訟實務經驗,且與兩造無 任何利害關係,應足以保護相對人之最佳利益,足認由蔡翔 安律師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應屬適當。 ㈢、又特別代理人之報酬乃選定特別代理人所需費用,且選任特 別代理人乃相對人是否經合法代理而具備訴訟合法要件之前 提,可見特別代理人之報酬乃本件非訟行為所需支出之費用 ,如不預納該費用將致本件非訟程序欠缺合法要件而無從進 行,揆諸首揭說明,聲請人自應預納因本件非訟事件而應給 付特別代理人之報酬。本院參酌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法 律扶助酬金計付辦法所定,家事非訟程序之酬金為新臺幣( 下同)1萬5,000元至2萬元等標準,及本件目前聲請人所述 案情的繁簡程度,暫認本件選定相對人特別代理人之報酬為 1萬5,000元,爰命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預納上開金 額。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洪嘉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 記 官 曹瓊文

2025-02-04

CYDV-113-家親聲-185-2025020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毀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易字第38號 上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鍾侑霖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毀損案件,不服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3 年度易 字第1042號,中華民國113 年11月12日第一審判決(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案號: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1 年度偵字第11984 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鍾侑霖(下稱被告)與黃 鼎翔於民國111 年8 月8 日1 時30分許,雙方於打鬥過程中 (被告所涉傷害罪嫌以數罪聲請簡易判決處刑),黃鼎翔之 智慧型手機IPHONE7 不慎掉落,倪潔瑩誤以為係鍾侑霖之手 機,拾取後交付予被告(倪潔瑩所涉竊盜罪嫌經檢察官不起 訴處分確定),被告取得手機後,始發現是黃鼎翔的手機, 便基於毀棄損壞之犯意,於同日離開安泰醫院後之不詳時點 ,將黃鼎翔之智慧型手機丟入醫院旁水溝內,致令不堪使用 ,足以生損害於黃鼎翔,因認被告另行涉犯刑法第354 條之 毀損罪嫌。 二、原審判決意旨略以:黃鼎翔於111 年8 月10日前往警局報案 時,僅對被告提出竊盜、傷害等罪之告訴,嗣於偵查中亦未 表明訴追毀損罪之意等情,則黃鼎翔是否確有對被告提起毀 損罪之告訴,顯屬有疑。另自時序觀之,被告與黃鼎翔於11 1 年8 月8 日1 時30分許,在安泰醫院急診室外發生糾紛, 被告係於離開安泰醫院後,始發現手機非己所有,遂將黃鼎 翔手機丟入醫院旁水溝內毀損,從而黃鼎翔於111 年8 月10 日報案時,客觀上自無從知悉被告已將其手機毀損之事實, 足認黃鼎翔報案斯時所提之告訴,主觀上並無追訴被告毀損 部分罪刑之意思;此外,遍觀全卷,亦無黃鼎翔於告訴期間 內曾提出合法告訴之佐證,自應認本件毀損罪欠缺告訴權人 之合法告訴,本件既未經合法告訴,因而諭知被告公訴不受 理之判決。   三、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黃鼎翔於警詢時稱:我被被告打倒在 地上被控制住,手機就掉出來,倪潔瑩見狀就把我的手機拿 走,一直到我們打完結束後,她深知警方要來了就把手機拿 給鍾侑霖叫他趕快走。因為他們曖昧往來的情況被我蒐證, 所以惱羞成怒才打我。我要對鍾侑霖、倪潔瑩提起竊盜、傷 害告訴等語。於偵查中陳稱:當天手機掉在地上,倪潔瑩不 可能不知道手機不是我的,我當下在錄影蒐證,他們會把手 機拿去丟掉是要去滅證等語。細繹黃鼎翔真意,黃鼎翔所要 追究之重點應在於被告未經同意破壞告訴人對本案手機之持 有支配關係,至於被告主觀上係要竊盜抑或是毀損,應屬偵 審機關調查後認定評價之範疇。應認黃鼎翔已就毀損部分表 示訴究之意,已有合法之告訴。原審諭知被告被訴毀損部分 公訴不受理,是否允當,容有由上級審對此再予斟酌為妥, 原判決認事用法尚嫌未洽,爰提起上訴,請將原判決撤銷, 更為適當合法之判決。 四、本院查:  ㈠按告訴乃論之罪,未經告訴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檢察 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與起訴有同一之效力;檢察官聲請 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經法院認為有刑事訴訟法第451 條 之1 第4 項但書,應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者,應適用通常程 序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3 款、第451 條第3 項、 第452 條、第451 條之1 第4 項但書固分別定有明文。惟法 院以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有未經告訴人告訴之程序欠缺 者,若其應否受理尚屬不明,而有待於調查始能判斷者,自 仍應為必要之調查,殊不得逕予諭知公訴不受理;亦即,程 序判決事項仍應為必要之調查,而非僅以卷證作為裁判基礎 。次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之告訴,祇須指明所告訴之 犯罪事實及表示希望訴追之意思,即為已足。其所訴之罪名 是否正確或無遺漏,在所不問(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5222 號刑事判例)。  ㈡經查:黃鼎翔於111 年8 月8 日1 時30分許與被告發生糾紛 ,且其手機遭取走後,於合法告訴期間之8 月10日第一次警 詢時陳稱:「我遭人…偷竊所以至派出所報案」、「倪潔瑩 就把我的手機拿走,一直到我們打完結束後,她深知警方要 來了,就把手機拿給那個男生(即被告)叫他趕快走」「因 為他們曖昧往來的情況被我蒐證」、「我要對被告提出竊盜 告訴」;於9 月6 日第二次警詢時復稱:「(我有傳訊息給 倪潔瑩)因為我要叫他們把手機還我,因為他們偷我手機不 還我很過分」;於10月11日第一次偵查中陳稱:「我那邊( 安泰醫院)遇到被告,我問他要幹嘛,他說要去找我老婆 ( 倪潔瑩),發現我問他為何三更半夜的要來找我老婆, 接著我很不開心,我開始錄影蒐證」;再於112 年10月17日 第二次偵查中陳稱:「當天手機掉在地上,倪潔瑩不可能不 知道手機不是我的,我當下在錄影搜證,他們會把手機拿去 丟掉是要去滅證」等語(見偵卷第11至14、18、119 、169 頁) 。  ㈢依據黃鼎翔上述四次警詢及偵查中所指訴欲提起告訴之犯罪 事實,黃鼎翔於111 年8 月8 日發生本案手機遭取走後,自 111 年8 月10日起至同年10月11日合法告訴期間內之前三次 警偵陳述中,已指訴因為其有使用手機錄影蒐證,倪潔瑩與 被告因而取走其手機,則黃鼎翔主觀上有無認知被告取走手 機之目的是要銷燬手機內之錄影蒐證;而黃鼎翔於112 年10 月17日偵查中更明確陳稱,倪潔瑩與被告取走其手機是要拿 去丟掉滅證。依據最高法院上述判例要旨,如果黃鼎翔上開 指訴無訛,黃鼎翔初始雖僅對倪潔瑩及被告提出竊盜罪告訴 ,但黃鼎翔已具體表明其手機內有蒐證錄影,倪潔瑩及被 告拿去丟掉是要去滅證,其不諳刑事法律規定,能否謂其提 起竊盜罪名之告訴時,全無提出毀損告訴之意,上開待證事 實有待於調查始能判斷,自仍應為必要之調查,然原審受理 後僅出具程序轉換簽呈(見原審卷第5 頁),卷內查無對於 黃鼎翔行訊問情事,即有程式不備之未洽。 五、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有理由,或上訴雖無理由,而原判不當 或違法者,應將原審判決經上訴之部分撤銷,就該案件自為 判決。但因原審判決諭知管轄錯誤、免訴、不受理係不當而 撤銷之者,得以判決將該案件發回原審法院。對於原審諭知 管轄錯誤、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上訴時,第二審法院認其為 無理由而駁回上訴,或認為有理由而發回該案件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69 條第1 項、第372 條 定有明文。綜上,檢察官上訴意旨,主張原審遽為不受理之 判決有誤,本院審核後,事屬存於原審卷證且應依職權調查 之事項,原審未予詳查,檢察官提起上訴,為有理由,自應 由本院將原審判決撤銷。另因本件係原審判決諭知不受理不 當,如原審調查後認黃鼎翔未有提起毀損告訴之意,仍應諭 知不受理判決;如認黃鼎翔確有提起毀損告訴之意,因黃鼎 翔於原審仍可試行調解及撤回告訴,被告核有審級利益及程 序判決利益,爰發回由原審法院更為調查、審理,並為適法 之判決,並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369 條第1 項但書、第372 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石家禎                    法 官 李東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黃瓊芳

2025-02-03

KSHM-114-上易-38-20250203-1

聲自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2號 聲 請 人 華煜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昱陽 代 理 人 陳佳鴻律師 被 告 吳清豪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涉犯偽造文書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高 雄檢察分署檢察長民國113年11月6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2785號 駁回再議處分(原不起訴案號: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 字第867、868號),聲請裁定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准 許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 法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而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之立法理由,係為防止濫行提出聲 請,虛耗訴訟資源,如未委任律師代理或委任律師而未提出 故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係告訴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必備 之要件,程序始稱合法,此乃強制律師代理制度,如未委任 律師代理或委任律師而未提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理由狀者 ,其聲請均難認為合法,以防止濫行提出聲請,而虛耗訴訟 資源。又上開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之規定,乃為防止濫行 提出聲請,虛耗訴訟資源而設,解釋上應嚴格遵守上開規定 ,且上開程序欠缺,並非得補正之事項,若不符上開程序, 即為聲請不合法,應予駁回。 二、查聲請人即告訴人以被告涉犯偽造文書等罪嫌,向臺灣澎湖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出告訴,經該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 第867、868號為不起訴處分後,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經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長認再議為無理由,以11 3年度上聲議字第2785號為駁回再議之處分,並於民國113年 11月8日送達聲請人,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駁回再議處分 書、送達證書等件在卷可憑。聲請人雖委任律師於113年11 月22日具狀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然迄未提出理由狀,而未具 備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程序要件,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本 件聲請即屬違背規定而不合法,且無從補正,自應由本院逕 以裁定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陳立祥                 法 官 陳順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洪鈺筑

2025-01-22

PHDM-113-聲自-2-20250122-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號 抗 告 人 賀登科 相 對 人 陳建彰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2 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1671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下同)1,0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於民國113年5月3日向抗告人借 款40萬元,並簽立金錢借貸契約,約定還款日為同年11月6 日及可隨時終止契約,相對人另簽發附表之本票予抗告人。 抗告人分別於113年8月6日、27日向相對人催收本票借款, 相對人於同年8月8日、10月22日以電話表示會還款,然抗告 人迄今未收到任何款項。抗告人已向相對人催討本票債權, 相對人亦知悉何時還款,且附表之本票已記載「免除作成拒 絕證書」,爰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 行,並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票據法第124條準用同法第95條規定,本票雖有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仍應於所定期限內為付款之提示。 如未踐行付款之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第85條第1項規 定,其行使追索權之形式要件未備,即不得聲請裁定准就本 票票款為強制執行。次按,本票為完全而絕對之有價證券, 具無因性、提示性及繳回性,該權利之行使與本票之占有, 有不可分離之關係。所謂提示,係指現實提出本票原本請求 付款之意。以銀行軋票為例,票據權利人必須持有票據原本 以表彰其為權利人,進而執該票據原本向銀行為現實提示請 求付款始足當之。是票據上縱有免除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 人仍應踐行提示之程序,此觀諸票據法第69條、第86條分別 就「付款之提示」及「拒絕證書之作成」規定即明。又雖有 免除拒絕證書之記載,執票人僅於聲請裁定本票准予強制執 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最高法院84年度臺抗 字第22號裁判要旨參照),然仍應踐行「提示票據原本」之 程序,以表彰其確為票據權利人,兩者概念不容混淆。 三、經查:抗告人執有相對人所簽發附表之本票,並免除作成拒 絕證書之事實,已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堪予認定。惟依抗告 人所提與相對人之對話照片(本院卷第19至23頁),抗告人 係以通訊軟體向相對人催討借款,並無現實提示票據予相對 人請求付款,未踐行提示票據原本之程序,欠缺行使追索權 之付款提示要件,自不得聲請裁定准許本票票款強制執行。 本院司法事務官裁定駁回抗告人許可強制執行之聲請,於法 核屬無誤,抗告人仍執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自屬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莉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謝儀潔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西元)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期日 (民國) 票號 1 113年5月3日 40萬元 未記載 WG0000000 2 113年5月18日 15萬元 未記載 WG0000000

2025-01-21

CHDV-114-抗-5-20250121-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教保服務人員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339號 原 告 陳葳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 上列當事人間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事件,原告不服教育部民國113 年5月6日臺教法(三)字第1130018718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情形者,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 期間命補正,行政訴訟法第236條、第107條第1項第10款定 有明文。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 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 ,或提起訴願逾3個月不為決定,或延長訴願決定期間逾2個 月不為決定者,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同法第4條第1 項定有明文。準此,原告提起撤銷訴訟,應先經合法之訴願 程序,乃起訴必須具備要件,倘未踐行合法之訴願程序,即 逕行提起撤銷訴訟,自屬起訴不備其他要件,且無從補正, 行政法院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裁定駁回 其訴(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08年度訴字第815號裁定意旨參 照)。 二、次按訴願事件,提起訴願逾法定期間或未於訴願法第57條但 書所定期間內補送訴願書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訴願法第 77條第2款定有明文。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 告期滿之次日起30日內為之,同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 準此,當事人提起訴願,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之次日起 30日內為之,倘逾越前開法定期間,始提起訴願,訴願機關 應依訴願法第77條第2款規定為不受理決定,其所提起撤銷 訴訟,自屬未經合法之訴願程序,不符應先經合法訴願程序 之前置要件,且無從補正,行政法院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裁定駁回其訴(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 年度訴字第30號、113年度原訴字第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再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為之,但 在行政機關辦公處所或他處會晤應受送達人時,得於會晤處 所為之;且應受送達人有就業處所者,亦得向該處所為送達 ,行政程序法第72條第1、3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被告於民國112年9月28日至新北市私立兆元幼兒園(地址為新 北市○○區○○路000巷00弄0○0○0號1樓;下稱兆元幼兒園)稽查 後,於112年10月16日以新北府教幼字第11219995901號函, 認原告未具教保服務人員資格,卻在兆元幼兒園從事教保服 務,已違反教保服務人員條例第32條第2項規定,爰依同條 例第44條規定,處原告法定最低罰鍰額新臺幣3萬元(下稱 原處分)。  ㈡原處分經郵政機關於112年10月17日送達至兆元幼兒園,經原 告本人簽收(見本院卷第87、89頁),而於當日發生送達效 力,並於翌日112年10月18日起算前開30日訴願法定期間, 經扣除訴願法第16條及訴願扣除在途期間辦法第2條所定2日 在途期間暨考量期間末日為平假日等節後,於112年11月20 日(星期一)屆至前開期限。  ㈢惟原告於113年2月19日始向訴願機關提起訴願(見訴願卷第1 頁),顯已逾越前開訴願法定期間,訴願機關教育部於113 年5月6日以臺教法(三)字第1130018718號訴願決定書,依訴 願法第77條第2款規定決定訴願不受理,自無不合。原告於1 13年7月3日向本院提起本件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原處分及訴 願決定(見本院卷第11、15至17頁),未經合法訴願程序, 欠缺起訴必備要件,且無從補正,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36條 、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以裁定駁回其訴。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法 官 葉峻石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彭宏達

2024-12-24

TPTA-113-簡-339-20241224-2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偽證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6532號 上 訴 人 即 自訴人 林美宏 被 告 林莅群 李羿伸 李智源 賴文東 蕭詠勵 李嘉明 李辛茹 陳雅玲 賴賢隆 (住不詳) 游勝豐 (住不詳) 上列上訴人因自訴被告偽證等案件,不服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3 年度自字第3號,中華民國113年10月25日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自訴之提起,應委任律師行之;選任辯護人,應提出委任 書狀,並於自訴人之代理人準用之;自訴狀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被告之姓名、性別、年齡、住所或居所,或其他足資 辨別之特徵。二、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前項犯罪事 實,應記載構成犯罪之具體事實及其犯罪之日、時、處所、 方法。自訴狀應按被告之人數,提出繕本,刑事訴訟法第31 9條第2項、第30條第1項、第38條、第320條第2項、第3項、 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對於原審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上訴時 ,第二審法院認其為無理由而駁回上訴,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72條亦有明文。 二、經查,上訴人即自訴人甲○○(下稱自訴人)提起本件自訴, 因未委任律師為代理人,亦未記載被告丙○○、乙○○之年籍資 料、性別及住居所,經原審於民國113年9月26日裁定命自訴 人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委任律師為自訴代理人,並提 出委任狀到院,以及應補充被告丙○○、乙○○之性別、年齡、 住所或居所、或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該裁定送達於自訴人 之住所,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乃於113年10月8日寄存送達自訴人住所地之新北市政府警 察局瑞芳分局雙溪分駐所,自訴人嗣於同年月9日至該派出 所親自簽收領取等情,有上開裁定書、送達證書、受理訴訟 文書寄存登記簿影本附卷可佐(見原審卷第63-66之1頁), 是其所提自訴顯不合法律上之程序,又未依期限補正此程序 欠缺事項,原審據此諭知自訴不受理,於法並無不合。觀諸 自訴人於113年11月19日所提上訴狀(見本院卷第59頁), 均係就被告等人犯罪事實之指摘,然其提起自訴程序於法未 合,已如前述,其上訴所指摘之實體事項,自無從審理。又 自訴人自訴程序既已違背上開法律程序,自訴即屬不合法, 本院毋庸在第二審程序令其補正委任律師為代理人,併此敘 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72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泰誠                    法 官 施育傑                    法 官 魏俊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頤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2024-12-17

TPHM-113-上訴-6532-202412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就業服務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2年度簡字第174號 113年11月1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曹策宏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 訴訟代理人 謝育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就業服務法事件,原告不服勞動部中華民國112年7 月11日勞動法訴二字第1120005382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概要:   原告前申請印尼籍外國人YULIATMI DWI(以下稱Y君)從事 家庭看護工作,於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屆滿前之民國108年7月 3日申請期滿續聘,經許可繼續聘僱(起訖期間為「108年10 月17日至110年10月17日」,於聘期屆滿時,累計在我國境 內工作期間已屆滿14年);嗣於COVID-19疫情期間之110年 、111年間,勞動部為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稱疫 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宣布之相關檢疫措施,推動「鼓勵期滿 續聘、國內承接、暫不返國」等因應措施,以110年6月15日 勞動發管字第1100507689號函(下稱110年6月15日函)、11 1年5月31日勞動發管字第1110508891號函(下稱111年5月31 日函)知相關單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 特別條例(下稱特別條例)施行期間,從事家庭看護工作之 移工,累計在我國境內工作期間將屆滿14年,且剩餘期間不 足4個月者,雇主得依前揭函文說明事項申請延長聘僱許可 。原告即分別於110年、111年申請Y君之延長聘僱,經勞動 部分別各延長1年之聘僱許可(起訖期間分別為「110年10月 17日至111年10月17日」、「111年10月17日至112年10月17 日」);而Y君前次健康檢查之日期為110年4月21日,距111 年10月17日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原告至111年12月20日 始為Y君辦理健康檢查,被告認依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管 理辦法(下稱健檢辦法)第11條第1項規定,原告應自上開 聘僱許可生效日(即111年10月17日)之次日起7日內安排Y 君接受健康檢查,卻遲至111年12月20日始為Y君辦理健康檢 查,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規定,依同法第67條第1項 、行政罰法第8條但書及第18條第3項規定,以112年2月24日 新北府勞外字第1120295961號就業服務法罰鍰裁處書(下稱 原處分),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3萬元。原告不服, 循序提起行政爭訟。  二、原告主張略以: ㈠、原告自97年起即聘僱Y君從事家庭看護工作,期間完全遵守相 關規定安排Y君接受健康檢查,本件係因111年間受COVID-19 疫情影響,原告依主管機關相關規定申請Y君之延長聘僱許 可,方才衍生本件補充健檢事宜。惟申請延長聘僱許可所衍 生之健康檢查,雖可比照補充健檢之相關規定辦理,然違反 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仍應依行為時法律有明文規定為限, 就上述「申請延長聘僱許可」與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 辦法(下稱聘僱辦法)第26條第1項第3款所稱之「期滿續聘 」實質上並不相同,亦與健檢辦法第11條第1項所謂之「重 新核發聘僱許可」情形有別,被告認定本件係屬期滿聘僱, 並援引上開健檢辦法等規定予以裁處,於法無據,實有違誤 。 ㈡、再者,原告及家人於000年00月下旬陸續確診COVID-19,Y君 亦遭感染確診而無法外出至醫院辦理健康檢查,原告直至同 年12月20日上午接獲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告知Y君逾期未辦理 健康檢查,當日即安排其至醫院辦理健康檢查,故Y君實係 因不可抗力之客觀事實,而無法於期限內至醫院辦理健檢, 原告應無可歸責。 ㈢、並聲明: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三、被告答辯略以: ㈠、原告於111年10月17日期滿續聘Y君,距Y君前次健康檢查日期 即110年4月21日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依健檢辦法第11 條第1項規定,原告應自聘僱許可生效日之次日起7日內(11 1年10月18日至同年月24日)期間安排Y君辦理健康檢查,惟 原告遲至111年12月20日始為Y君辦理健康檢查,未善盡雇主 之注意義務及管理外國人之責任,縱非故意對於違規情節仍 有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原告若因故未能於期限 內為Y君辦理健康檢查,亦應依健檢辦法第12條之規定,檢 具相關證明文件,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並提前於7日內或事 由消失後7日內辦理健康檢查,然原告直至接獲新北市衛生 局通知後,方才依規定為Y君安排健康檢查,顯見其違反就 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之規定,仍具有可歸責性,應可認定 。是原告主張因家人確診COVID-19,而無法依規定安排Y君 之健康檢查云云,並不可採。 ㈡、另就原告雖主張本件之延長聘僱許可與健檢辦法第11條第1項 所謂之重新核發聘僱許可不同,然依本件勞動部之延長聘僱 許可函說明項下第五點清楚載明,原告應於聘僱許可生效日 之次日起7日內安排Y君辦理健康檢查,原告應可知悉其身為 雇主之權利義務,卻仍疏未依規定辦理,自難執前詞認被告 有何裁罰不當。被告審酌因COVID-19疫情關係,及原告應受 責難程度及不諳法令等情形,依行政罰法第8條但書及第18 條第3項規定,以法定罰鍰最低額之二分之一減輕裁處原告3 萬元罰鍰,於法並無不合。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前提事實:   前開事實概要欄之事實,除後述爭點外,有勞動部110年6月 15日函(本院卷第115至116頁)、111年5月31日函(本院卷 第117至118頁)、112年11月29日勞動發管字第1120518424 號函暨檢附之相關聘僱申請文件(本院卷第77至98頁)、新 北市政府衛生局112年1月4日新北衛疾字第1120012364號函 (本院卷第23至25頁)、Y君健檢紀錄、基本資料、聘僱紀 錄等(訴願卷第33至36頁、第40頁)、原處分(新北院卷第 19至21頁)及訴願決定(新北院卷第25至30頁)附卷可稽, 且為兩造陳述是認在卷,堪認屬實。 ㈡、應適用之法規及法理說明:   1、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規定:「雇主聘僱外國人不得有下列 情事:……五、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或 未依規定將健康檢查結果函報衛生主管機關。……」第67條第 1項規定:「違反第五條第二項第二款、第三款、第六款、 第十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九條、第 四十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第六款、第十款至 第十七款、第十九款、第二十款、第五十七條第五款、第八 款、第九款或第六十二條第二項規定,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 三十萬元以下罰鍰。」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規定:「 雇主聘僱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之工作,除本法另有規 定外,以下列各款為限:……八、海洋漁撈工作。九、家庭幫 傭及看護工作。十、為因應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或經濟社會發 展需要,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工作。十一、其他因工作性 質特殊,國內缺乏該項人才,在業務上確有聘僱外國人從事 工作之必要,經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 2、依就業服務法第48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聘僱辦法第26條第1項 第3款規定:「雇主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重新申請第二類外 國人,於原聘僱第二類外國人出國前,不得引進或聘僱第二 類外國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三、外國人 於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屆滿,原雇主經許可繼續聘僱(以下簡 稱期滿續聘)。……」第39條規定:「第二類外國人之聘僱許 可有效期間屆滿日前二個月至四個月內,雇主有繼續聘僱該 外國人之必要者,於該期限內應備下列文件,向中央主管機 關申請期滿續聘許可:一、申請書。二、勞雇雙方已合意期 滿續聘之證明。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文件。」 3、依就業服務法第48條第3項授權訂定之健檢辦法第2條第2款、 第3款規定:「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二、第二類外國 人:指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款規 定工作之外國人。三、第三類外國人:指受聘僱從事本法第 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一款規定工作之外國人,且從事雇主聘 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款之工作。……」第11條 第1項規定:「受聘僱外國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已逾一 年未接受健康檢查者,雇主應自聘僱許可生效日之次日起七 日內,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一、第二類及第三 類外國人轉換雇主或工作。二、第二類及第三類外國人依本 法重新核發聘僱許可。三、第三類外國人依本法重新核發展 延聘僱許可。」第12條規定:「第二類及第三類外國人因故 未能於規定期限內辦理第五條第一項第三款或前條第一項健 康檢查時,雇主得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報直轄市、縣(市) 衛生主管機關備查,並得提前於七日內或事由消失後七日內 ,辦理上開健康檢查。」 4、依上開說明,受聘僱第二類及第三類外國人依就業服務法重 新核發聘僱許可,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者,雇主應自聘 僱許可生效日之次日起7日內,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健康 檢查。旨在因應勞動部核發之聘僱許可態樣種類,除初次聘 僱、期滿聘僱、期滿轉換及未期滿轉換外,尚有需依就業服 務法或勞動部其他規定再次向該部申請核發聘僱許可之情形 ,致移工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為免造成防疫缺口,爰訂 有上開規定;而前述「期滿聘僱」,依聘僱辦法第26條第3 款之規定,係指外國人於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屆滿,原雇主經 許可繼續聘僱。準此可知,為平衡保障受聘僱外國人之權益 、我國就業市場之健全發展,及促進公共衛生安全,以增進 社會及經濟發展,雇主就所聘僱之第二類及第三類外國人, 於前述情形向勞動部申請發聘僱許可,而該受聘僱之外國人 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者,即應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健 康檢查,如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而 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規定,則依同法第67條第1項規 定處置。 ㈢、原告確有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之行為 事實: 1、承前所述,原告前申請Y君從事家庭看護工作,於聘期屆滿之 110年10月17日,Y君累計在我國境內工作期間已屆滿14年, 原告遂分別於110年、111年,依勞動部110年6月15日函、11 1年5月31日函說明事項申請延長聘僱許可,經勞動部分別以 110年9月17日勞動發事字第1101989829號函、111年9月30日 勞動發事字第1112017465號函核發聘僱許可,起訖期間分別 為「110年10月17日至111年10月17日」、「111年10月17日 至112年10月17日」等節,此有勞動部112年11月29日勞動發 管字第1120518424號函暨檢附之相關聘僱申請文件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77至98頁)。而上開疫情期間之申請延長聘僱許 可,固係勞動部於特別條例施行期間,就從事家庭看護工作 之移工聘僱年限將屆之因應措施,然事實上與前述外國人之 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屆滿,原雇主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期滿續 聘許可,經許可繼續聘僱之情形並無二致,此觀諸原告於Y 君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屆滿前之108年7月3日申請期滿續聘, 經勞動部於108年7月12日以勞動發事字第1080544709號函核 發聘僱許可(本院卷第81至82頁),與本件原告於聘僱許可 有效期間屆滿前之111年9月19日申請延長聘僱許可1年,經 勞動部於111年9月30日以勞動發事字第1112017465號函同意 延長聘僱許可(本院卷第94頁、第96至97頁),均係由原告 向勞動部提出書面申請,經勞動部以前揭聘僱文號核發聘僱 許可(訴願卷第36頁、第40頁),則如前述,為免造成防疫 缺口,自應同有健檢辦法第11條第1項第2款規定之適用。 2、Y君前次健康檢查之日期為110年4月21日,距111年10月17日 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查,依健檢辦法第11條第1項第2款之 規定,原告應自上開聘僱許可生效日(即111年10月17日) 之次日起7日內安排Y君接受健康檢查,卻遲至111年12月20 日始為Y君辦理健康檢查等情,業如前述。以原告自陳自97 年起即聘僱Y君從事家庭看護工作,對於其身為雇主所應遵 循之相關法令應無諉無不知之理,則原告對於Y君前次健康 檢查距聘僱許可生效日之111年10月17日已逾1年,未安排Y 君接受健康檢查,將會違反相關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應有認 識,在主觀上即具有可非難性及可歸責性。況且,以原告本 件申請延長聘僱許可,經勞動部於111年9月30日以勞動發事 字第1112017465號函同意延長聘僱許可,該函文說明五亦有 敘明:「外國人經核發聘僱許可時,已逾1年未接受健康檢 查者,依據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管理辦法(以下稱本辦法 )第11條規定,雇主應自聘僱許可生效日之次日起7日內, 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以下簡稱補充健檢)。另 外國人除依本辦法第11條規定辦理補充健檢外,聘僱期間亦 需依本辦法第5條規定,辦理自聘僱許可生效日起滿6個月之 前後30日內,安排其至指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本院卷 第94頁),益見原告就此等違反相關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在 主觀上縱無故意,亦有未盡注意之過失甚明。被告據上認定 ,原告確有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之違 規事實,並無違誤。 ㈣、原處分對原告裁處3萬元罰鍰,應屬合法有據:   按行政罰法第7條第1項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 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亦即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 行為,除法律別有規定外,不問行為人係出於故意或過失, 均應處罰。同法第8條規定:「不得因不知法規而免除行政 處罰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第18條第 3項本文規定:「依本法規定減輕處罰時,裁處之罰鍰不得 逾法定罰鍰最高額之二分之一,亦不得低於法定罰鍰最低額 之二分之一;同時有免除處罰之規定者,不得逾法定罰鍰最 高額之三分之一,亦不得低於法定罰鍰最低額之三分之一。 ……」被告認原告有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 查之行為事實,且主觀上具有可非難性及可歸責性,業如前 述,復以原告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規定,依就業服 務法第67條第1項、行政罰法第8條但書、第18條第3項等規 定,審酌本件為COVID-19疫情期間,而原告為直聘雇主,其 上開違規情節、應受責難程度及不諳法令等情形,減輕處罰 以法定罰鍰最低額之二分之一,裁處原告3萬元罰鍰,即屬 合法有據,難認有違比例原則、平等原則或構成裁量瑕疵之 情事。 ㈤、就兩造下列主張並不足採: 1、至原告雖主張係因包括其本人、家人、Y君等陸續確診COVID- 19,屬不可抗力、不可歸責未能依限安排健檢云云。原告本 應自上開聘僱許可生效日(即111年10月17日)之次日起7日 內安排Y君接受健康檢查,如有因故未能於規定期限內辦理 者,依健檢辦法第12條之規定,亦得檢具相關證明文件,報 請衛生主管機關備查,並得提前於7日內或事由消失後7日內 辦理上開健康檢查,然原告並未依上開規定辦理,並自陳至 111年12月20日接獲新北市衛生局來電告知,方才於當日安 排Y君前往醫院接受健康檢查,距離原告所稱之確診期間實 已有相當之時日,是原告其開主張,尚不足採。 2、至被告訴訟代理人固主張疫情指揮中心109年10月12日肺中指 字第1093600382號函亦為本件原告應辦理健康檢查及裁罰之 依據等語,然以該函文之內容,性質上核屬行政程序法第15 0條第1項規定之法規命令,卻僅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置 於該署全球資訊網外國人健康管理之「外國人健檢相關法規 」專區,供民眾下載參閱,未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業據 衛生福利部以113年5月14日衛授疾字第1130006290號函復在 卷(本院卷第191頁、第195至198頁),不能認已踐行發布 程序,欠缺法規命令之生效要件,尚未發生效力,是被告訴 訟代理人上開主張尚不足採。惟對於前述被告係依法以原處 分對原告裁處罰鍰3萬元,於法無誤之判斷,並不生影響, 附此敘明。 ㈥、綜上,原告前揭各節主張,均無可採。原處分於法洵屬有據 ,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並無違誤。原告執前詞訴請判決如其 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證據,均無礙本 院前開論斷結果,爰不予一一論述,併予指明。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 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法 官 郭 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2024-11-26

TPTA-112-簡-174-20241126-1

地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訴訟救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地救字第31號 聲 請 人 廖美惠 上列聲請人因與新北市新莊地政事務所有關土地登記事務事件(1 13年度簡字第438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 (第1 項)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行政法院為之。(第2 項)聲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釋明之。」行政訴 訟法第101 條、第102 條第1 項、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人雖主張前因時效超過故遭駁回,其具有113年度低收 入戶資格,聲請訴訟救助等語。惟查,聲請人因不服新北市 新莊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7月2日113北莊罰字第113020162 號土地登記罰鍰裁處書(下稱系爭裁處書)及113年8月29日新 北莊地登字第1136058020號函(下稱系爭函文),向新北市政 府提起訴願。經新北市政府於113年10月13日以第113206115 5號訴願決定(下稱系爭訴願決定),認定聲請人就系爭裁 處書逾法定期間提起訴願,故系爭裁處書業已確定,訴願人 之訴願,程序不合法,不應受理;另關於系爭函文則認定性 質屬觀念通知,而非行政處分,故聲請人所提訴願均應為訴 願不受理等情,有系爭訴願決定在卷可參,並經調閱本院11 3年度簡字第438號(下稱系爭訴訟案件)案卷核閱無誤。衡 以系爭訴訟案件,聲請人訴之聲明為「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 撤銷」,核屬撤銷之訴,依行政訴訟法第4條規定,自以經 合法訴願程序為前提要件,然聲請人未經合法訴願程序,欠 缺起訴必備要件,且無從補正,系爭訴訟案件之起訴難認合 法。另觀以系爭函文之內容,僅臚列系爭裁處書之相關法令 規定及裁處事實,並載明:「…倘臺端對土地登記罰鍰有所請 求事項,請檢附相關不可歸責於臺端之期間證明文件並敘明 請求事項,俾憑續辦。」,核其内容僅屬單純之事實敘述及 理由說明,性質上為觀念通知,非有何准駁之意思,尚無對 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自難謂屬行政處分,聲請人亦無由對 之提起行政爭訟。綜上,聲請人所提起之系爭訴訟案件,其 訴不合法,顯無勝訴之望,有行政訴訟法第101條但書情事 ;故聲請人聲請法院准予訴訟救助,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法 官 陳宣每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洪啟瑞

2024-11-25

TPTA-113-地救-31-20241125-1

簡更一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醫療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2年度簡更一字第1號 113年10月29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陳道實 被 告 金門縣政府 代 表 人 陳福海 訴訟代理人 蔡其衡 陳家悌 上列當事人間醫療法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0年5月4日府衛 醫字第11000187671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及衛生福利部110年 12月6日衛部法字第1103160533號訴願決定書(下稱訴願決定) ,提起行政訴訟,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下稱金門地院)111年 度簡字第1號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復經臺北高等行政法 院111年度簡上字第101號判決廢棄發回更為審理,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摘要:   原告係私立醫療機構愛私醫診所之負責醫師,於該診所臉書 粉私專頁刊載「愛私醫診所在金門當地的醫療服務,提供了 親切且貼心的交通接駁服務:凡每日上午8~12點門診時間內 搭車至金城公車站欲至愛私醫診所就醫時,請電話或line私 訊診所服務人員,即立刻提供免費的接送服務,約5分以內 的行程時間,請鄉親好朋友們多加利用。……」之訊息(下稱 系爭訊息,本院卷第75頁),經人陳情檢舉後(本院卷第73 頁),金門縣衛生局於110年3月5日稽查屬實(本院卷第77 頁),認違反醫療法第61條第1項規定及改制前行政院衛生 署94年3月17日衛部醫字第0940203047號公告(下稱系爭公 告,本院卷第89頁),被告爰依醫療法第103條第1項第1款 、第115條第1項規定,以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5萬元 (本院卷第80頁)。原告不服,其訴願經訴願決定駁回後( 金門地院卷第19頁),提起本件行政訴訟,聲明:訴願決定 及原處分均撤銷,被告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本院卷第 240頁)。 二、本件應適用法令: (一)醫療法第61條第1項:「醫療機構,不得以中央主管機關公 告禁止之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 (二)醫療法第103條第1項第1款:「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 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十五條第一 項、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二十二條第二項、第二十三條第四 項、第五項、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三條 第一項、第六十四條、第七十二條、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 條規定或擅自變更核准之廣告內容。」 (三)醫療法第115條第1項:「本法所定之罰鍰,於私立醫療機構 ,處罰其負責醫師。」 (四)系爭公告:「主旨:公告醫療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所稱禁止 之不正當方法。依據:醫療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公告事項 :一、醫療機構禁止以下列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一)公 開宣稱就醫即贈送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彩券、健康禮券 、醫療服務,或於醫療機構慶祝活動贈送免費兌換券等情形 。(二)以多層次傳銷或仲介之方式。(三)未經主管機關 核備,擅自派員外出辦理義診、巡迴醫療、健康檢查或勞工 健檢等情形。(四)宣傳優惠付款方式,如:無息貸款、分 期付款、低自備款、治療完成後再繳費等。二、違反前項規 定者,依醫療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處罰。」 (五)行政程序法第150條第1項:「本法所稱法規命令,係指行政 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 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 (六)行政程序法第157條第3項:「法規命令之發布,應刊登政府 公報或新聞紙。」 三、本院判斷: (一)按主管機關依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 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具有法規命令之性質。 法規命令應發布,且依90年1月1日起施行之行政程序法第15 7條第3項規定,應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此為法規命令之 生效要件。又政府公報或新聞紙,係屬文書(紙本),網際 網路並非文書(紙本),自非屬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是僅以 網際網路公布,未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之法規命令,不能 認已踐行發布程序,欠缺法規命令之生效要件,尚未發生效 力(最高行政法院104年度4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 一)決議意旨參照)。 (二)醫療法第61條第1項所定「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係依法律 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 律效果之規定,核屬法規命令。得以違反醫療法第61條第1 項規定處罰者,前提係存在合法有效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 」。經本院向醫療法中央主管機關即衛生福利部函查,原告 遭被告認定違規時點即110年3月5日(本院卷第240頁),所 適用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即系爭公告,惟系爭公告並 未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本院卷第119頁)。依上說明, 乃欠缺法規命令之生效要件,並未發生效力。 (三)衛生福利部雖稱系爭公告已於94年3月23日刊登並長期置放 於94年3月改制前行政院衛生署網站焦點新聞項下,實質已 具公告周知作用,且自101年9月起,系爭公告同時置放於本 部法規檢索系統至今,參酌司法院106年5月23日院台廳民一 字第1060014105號函就民事訴訟法第151條第2項公示送達張 貼公告規定,認為亦可於司法院及所屬法院網站公告代之, 民事訴訟法該規定亦於107年5月22日修改明定得公告於法院 網站,應認系爭公告公布於其官網之效果與刊登新聞紙相同 而生效力等語(本院卷第179至181頁)。惟公示送達僅係針 對特定受送達人為之,未若法規命令係針對多數不特定人民 為規範,具有一般性、廣泛性,兩者本質迥異,自未可等而 視之。法規命令既在規制多數不特定人之行為,進而產生拘 束力及法律效果,本應嚴守法定程序以為發布,使人民得以 信賴這是合法的法規命令。若中央主管機關自己可以不遵守 法律所定發布程序,又有何立場可以要求多數不特定人應該 遵守該法規命令?!是衛生福利部上開主張並不足採。 (四)綜上,系爭公告並未發生效力,被告不能以原告違反醫療法 第61條第1項規定而依同法第103條第1項第1款、第115條第1 項規定為處罰,原處分核有違誤,應予撤銷,訴願決定未予 糾正,亦有未合,並應撤銷。 四、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之結果不 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 五、結論:原告之訴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法 官 劉家昆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 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的具體事實   ),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 20 日內向本院 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書記官 張育誠

2024-11-08

TPTA-112-簡更一-1-202411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