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刑事訴訟法第376條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851號 上 訴 人 魏均達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 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1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82 0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9052號,1 12年度偵字第631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且必須依據卷內訴訟資 料為具體之指摘,並足據以辨認原判決已具備違背法令之形 式,始屬相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魏均達有如其犯罪事 實欄即其附表一編號1至5所載之犯行,經依想像競合犯關係 從一重論處共同一般洗錢共5罪刑(各該兼論以共同普通詐 欺取財罪),且合併酌定應執行刑,並諭知併科罰金、應執 行罰金之易服勞役折算標準。上訴人明示僅就上開判決之量 刑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原審乃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之犯罪 事實及論罪作為審查之基礎,認為其就上揭附表編號1、4所 示部分之量刑尚有不當,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此部分科刑之 判決,改判量處各該有期徒刑及併科罰金,並諭知罰金易服 勞役之折算標準;另認為其就上揭附表編號2、3、5所示部 分之量刑並無違法或不當,因而予以維持,駁回上訴人對於 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復就上揭撤銷改判與上訴駁回部分 所處之刑,合併酌定應執行刑,且諭知應執行罰金之易服勞 役折算標準,已詳敘其理由。 二、上訴人上訴意旨略以:伊已盡力對部分告訴人和解並予賠償 ,至其餘告訴人因未到場協商賠償之故,伊始未能與之和解 ,尚不可歸責於伊,以致原判決之量刑過重。又原審於判決 時,伊因另案被法院判處徒刑之判決猶未確定,應有一併諭 知緩刑之空間,乃原判決未為緩刑之宣告,亦有不當云云。 三、惟刑罰之量定及緩刑之宣告,均係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為自 由裁量之事項,其科刑輕重暨宜否暫緩執行之審斷,倘符合 規範體系及目的,於裁量權之行使無所逾越或濫用,且無明 顯違背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者,即不得任意指摘而執 為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原判決就第一審判決論罪所處之 科刑應予撤銷改判及應予維持部分,於科刑時如何係以上訴 人之責任為基礎,並依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審酌相關情 狀,而分別量處不等宣告刑,並酌定應執行刑,已於其理由 內詳予說明;復敘明略以:緩刑之諭知,依刑法第74條第1 項規定,除須受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 有該條項第1款或第2款所列情形之形式要件外,尚須具備認 以暫不執行為適當之實質要件,始克當之。經審酌本案情節 ,上訴人與部分告訴人並未達成和解獲得其等之原諒,有使 知所警惕之必要,因認上訴人所受宣告之刑,尚無以暫不執 行為適當之情形,乃不為緩刑之諭知等旨。核原判決就科刑 裁量暨不宜宣告緩刑之論斷,並未逾越法律授權之界限與範 圍,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之情形,自不 能任意指摘為違法。上訴人上訴意旨並非依據卷內資料具體 指摘原判決究有如何違法或明顯不當之情形,徒執前揭泛詞 ,就原審刑罰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以及原判決已詳細說明 之事項,任意指摘,顯不足據以辨認原判決已具備違背法令 之形式。揆諸首揭規定及說明,本件關於共同一般洗錢罪部 分之上訴均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併予駁回。又上訴人前 揭共同一般洗錢重罪部分之上訴既皆從程序上駁回,則與之 具有想像競合犯關係之各該共同普通詐欺取財輕罪部分,本 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修正前為第4款)所列不 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復無同條項但書規定之例外情 形,自無從適用審判不可分原則併為實體之審理,該部分之 上訴同非合法,亦俱應從程序上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林恆吉 法 官 林靜芬 法 官 吳冠霆 法 官 許辰舟 法 官 蔡憲德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石于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3

TPSM-114-台上-851-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90號 上 訴 人 丁浩偉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中華民國113年9月12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44號, 起訴案號: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5576、6123、643 7、915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丁浩偉 有如其事實欄所載交付將來商業銀行、第一商業銀行等金融 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之幫助洗錢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 之科刑判決,改判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上訴人幫 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刑(下稱 幫助洗錢罪,又上訴人尚犯幫助詐欺取財罪),並諭知罰金 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就幫助洗錢罪部分,已詳敘調查、取 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 二、本院為法律審,僅以審核下級審法院裁判有無違背法令為職 責,故當事人不得向本院提出新證據。上訴人向本院提起第 三審上訴時,一併提出其與告訴人爐國杉之調解筆錄,及與 告訴人廖淑盈之和解筆錄,依上揭說明,即非適法之第三審 上訴事由。又上開調解筆錄及和解筆錄之證據資料係原審辯 論終結後所達成,上訴人復未於原審宣判前提出請求審酌, 則原審於量刑時,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具體審酌刑法第 57條科刑等相關一切情狀後,撤銷第一審判決,並重為量刑 ,乃合法行使其量刑裁量權,於客觀上未逾越法定刑度,無 悖於罪刑相當原則,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範圍,或濫用裁量 權限之違法情形。上訴意旨以其在原審開庭後,有另與爐國 杉、廖淑盈和解,如有前案紀錄,會失去工作且無法還款給 被害人,而不服原判決之刑期云云,係對原審量刑裁量權之 適法行使,而為指摘,並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三、綜上所述,本件幫助洗錢罪部分之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 應予駁回。另本院既從程序上駁回其上訴,上訴人請求宣告 緩刑,無從審酌。上訴人上開得上訴第三審部分,既從程序 上予以駁回,則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幫助詐欺取財部分 ,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民國112年6月21日 修正公布、同年月23日施行前之條文為第4款)不得上訴第 三審法院之罪,且無同條項但書例外得上訴第三審之情形, 亦應從程序上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林恆吉 法 官 林靜芬 法 官 蔡憲德 法 官 許辰舟 法 官 吳冠霆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宜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3

TPSM-114-台上-190-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26號 上 訴 人 涂宇皓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 華民國113年8月28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396號,起 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4841號,112年度 少連偵字第19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 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 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 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 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 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又上訴第三審法院之案件,是否 以判決違背法令為上訴理由,應就上訴人之上訴理由書狀加 以審查。至原判決究有無違法,與上訴是否以違法為理由為 兩事。如上訴理由書狀非以判決違法為上訴理由,其上訴第 三審之程式即有欠缺,應認上訴為不合法,依刑事訴訟法第 395條前段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涂宇皓有原判決援引之第一 審判決事實(下稱事實)一㈠至㈢所載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 一審均依想像競合犯從一重論處上訴人犯3人以上共同冒用 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罪刑(共3罪,各處有期徒 刑1年8月、1年6月、1年4月,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及相 關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稱:㈠證人劉庭佑(由第一審法院另案112年度金 訴字第236號審理)與上訴人為共同被告,有藉指證他人卸 責,其警詢陳述不能排除虛偽指證之可能性;而刑事訴訟賦 予被告詰問權,本質上即有透過被告在場對證人施加壓力, 防止證人虛偽陳述,而證人復可拒絕證言,並有具結制度威 懾防免說謊,在此三重制度保障,證人審判中之陳述,其可 信性應高於警詢之陳述。而證人於審判中與警詢陳述不符時 ,法院當然無法於審判中取得同一證人如同其於警詢之陳述 ,且本案除劉庭佑外,尚有何胤翔(由第一審法院另案112 年度金訴字第236號審理)、洪0晉、謝0翌(2人名字均詳卷 ,均經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少年法庭裁定交付保護管束 )之證詞及相關對話紀錄,可資證明犯罪事實存否,原判決 認劉庭佑警詢時之陳述具特信性及必要性,有證據能力,並 採為判決基礎,於法未合。㈡互核洪0晉、謝0翌、何胤翔、 劉庭佑之證詞,可知以蔡合原(由檢察官另案偵查)為首之 詐欺集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諸如提供資金、謀劃詐術、 架設水房、蒐集被害人資料、提供工作機、對被害人施詐、 指揮車手、收受贓款、蒐集人頭帳戶、轉交贓款、建立金流 斷點等,上訴人均未參與,僅是劉庭佑與蔡合原間聯繫之橋 樑,且上訴人替蔡合原傳話時並未討論報酬,其報酬及金額 全是蔡合原一人事後說的算,上訴人確未參與本案詐欺集團 ,難認為共同正犯。㈢參與犯罪組織與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 織,係各自獨立之犯罪行為;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並非詐 欺取財、洗錢犯罪之構成要件行為。退步言之,上訴人縱有 招募劉庭佑加入本案詐欺集團,至多僅得認係以幫助詐欺取 財、洗錢之意思,而該當幫助犯,原判決論處共同正犯,適 用法則顯有錯誤等語。 四、原判決認定上訴人有事實一㈠至㈢所載之犯3人以上共同冒用 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犯行,已詳敘認定事實所憑 證據及認定理由。並對如何認定:上訴人有介紹劉庭佑加入 本案詐欺集團;本案詐欺集團為犯罪組織;本案詐欺集團有 為事實一㈠至㈢犯行;上訴人雖未參與本案詐欺集團各階段犯 行,但係以自己犯罪之意思參與本案詐欺集團,並與集團成 員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應為共同正犯;上訴人否認犯 罪辯解:係介紹劉庭佑收取博奕金錢而獲取介紹費、僅係劉 庭佑與蔡合原聯繫的橋樑、並未參與本案詐欺集團、縱有介 紹劉庭佑加入亦僅構成詐欺取財、洗錢之幫助犯云云,均不 足採信。已詳敘所憑之證據及論罪之理由,並依卷內資料指 駁說明,所為論斷,俱有卷內證據資料可資覆按,自形式上 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上訴意旨 ㈡㈢係對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及原判決已明白論斷 事項,猶執陳詞,再為爭執,並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2基於證據具有外在特別可信性及證據 之必要性,賦予警詢之審判外陳述有證據能力。此所謂「為 證明犯罪事實存否所必要者」,既必須達不可或缺之程度, 自係指就具體個案案情及相關卷證判斷,為發現實質真實目 的,認為除該項審判外之陳述外,已無從再就同一供述者, 取得與其上開審判外陳述之相同供述內容,倘以其他證據代 替,亦無從達到同一目的之情形而言。凡與待證事實有關聯 而有助於判斷待證事實存否之證據,於欠缺其他可替代證據 之情形下,均屬有證據之必要性。證人洪0晉、謝0翌、何胤 翔固均證述上訴人有參與本案詐欺集團而為集團成員之一, 且有卷內相關對話紀錄佐證其等證詞之真實性,而可採為認 定上訴人犯罪之證據,惟洪0晉等人各別證詞之內容,與劉 庭佑警詢陳述之內容並非一致,且卷內復無劉庭佑於偵審程 序之其他陳述,足取代劉庭佑警詢陳述之內容,原判決說明 劉庭佑警詢之陳述與其審判中之陳述不符部分,其警詢之陳 述如何具有特信性、必要性要件,而有證據能力(見原判決 第3頁第14列至第4頁第27列),並無不合。上訴意旨㈠係對 原判決已明白論斷說明事項,仍憑己意再為爭執,並非上訴 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五、綜合前旨及其餘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 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 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應認上訴人關於得上訴第三審之 加重詐欺、一般洗錢、參與犯罪組織、行使偽造(準)公文 書罪名之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其想像競 合犯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名部分,係屬刑事訴 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亦應 從程序上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勤純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蔡廣昇 法 官 陳德民 法 官 黃斯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鄭淑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2025-02-13

TPSM-114-台上-226-20250213-1

台抗
最高法院

偽造文書等罪定應執行刑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86號 再 抗告 人 林佑儒            上列再抗告人因偽造文書等罪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11日駁回其抗告之裁定(113年度抗字第25 71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 不得抗告,刑事訴訟法第405條定有明文。而對於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定刑之裁定抗告者,雖得提起再抗告,但於依同 法第405條規定不得抗告之裁定,不適用之,同法第415條第 1項但書及同條第2項亦有明文。 二、本件第一審依檢察官之聲請,就再抗告人林佑儒所犯如其裁 定附表(下稱附表)㈠編號1至3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 期徒刑8月;所犯如附表㈡編號1至3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為 拘役70日;並均諭知有期徒刑、拘役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再抗告人提起抗告後,原審認第一審裁定於法並無不合, 予以維持,而駁回其抗告。再抗告人雖提起再抗告,然其所 犯如附表㈠、㈡所示行使偽造特種文書、毀損他人物品、違反 保護令等罪,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之案件, 且無同條項但書規定之例外情形,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既經原審裁定,依前述說明,已不得再抗告。再抗告人猶 向本院提起再抗告,自非適法,應予駁回。又上開不得再抗 告之規定乃法律之明文,不因原裁定正本誤載「如不服本裁 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指原審法院)提出抗告 狀」之旨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3

TPSM-114-台抗-186-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57號 上 訴 人 蘇新富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9月24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3515號,起訴案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940號),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蘇新富有如其事實欄(包含其附表) 所載之犯行,因而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之規定,從一重 論處上訴人犯一般洗錢罪刑(想像競合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 之詐欺取財罪),以及諭知併科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與相關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 敘明所憑之證據及得心證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前涉犯一般洗錢罪嫌,經臺灣士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111年度偵字第20535號不起訴處分書為不起 訴處分確定,依不起訴處分書理由所載:上訴人於社群網站 臉書得知領取愛情包裹之工作,且其所領取包裹外觀係不透 明之包裝,一般人無法得知內容物為何,難認上訴人有一般 洗錢之故意等情。而本件上訴人領取包裹之原因及情形,與 上開不起訴案件相類,可見上訴人不知領取包裹涉及不法, 故不得以上訴人有領取包裹之客觀行為,遽認其主觀上知悉 包裹內容物係不法,而具有一般洗錢之不確定故意。又依臺 灣新竹地方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237號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 判決書所載,上訴人於民國111年3月間,因其金融帳戶遭詐 欺集團利用,而配合警方查獲詐欺集團之成員等情。益顯上 訴人知悉如有違法行為,不會參與其事。再者,本件上訴人 於警詢時供出所謂詐欺集團係以無摺存款方式,將款項存入 上訴人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戶內等情,請求調閱相關監視 器錄影畫面,以查明詐欺集團成員之真實身分。惟警方及檢 察官怠於調查,致監視器之錄影資料逾保存期限,而不能還 原真相。原判決未詳加調查、審酌上情,遽認上訴人有一般 洗錢犯行,其採證認事違反證據法則,並有調查職責未盡及 理由不備之違法。 四、經查:  證據之取捨與證據之證明力如何,均屬事實審法院得裁量、 判斷之職權,苟其裁量、判斷,並不悖乎經驗法則或論理法 則,且已於判決內論敘其何以作此判斷之心證理由者,即無 違法可言。  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 意。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 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刑法第13條定有明文。是故意之 成立,不以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為必 要,僅需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結果,預見其發生,而其發 生並不違背其本意即為已足。亦即倘行為人認識或預見其行 為會導致某構成要件實現(結果發生),縱其並非積極欲求 該構成要件實現(結果發生),惟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仍容任 該結果發生,亦屬法律意義上之容任或接受結果發生之「不 確定故意」。   原判決係依憑上訴人所為不利於己部分之供述,佐以告訴人 即被害人沈耘伊、證人陳永裕之證詞,並參酌卷附交易明細 及監視器錄影翻拍照片等證據資料,相互比對、勾稽,而為 前揭事實認定。並對上訴人所辯:其係應徵工作而受騙,主 觀上並無一般洗錢故意云云,經綜合調查證據結果,認係飾 卸之詞,不足採信,亦已依據卷內資料,詳加指駁。且進一 步說明:上訴人有與詐欺集團成員接觸之經驗,而本件收受 及轉交包裹之工作內容與報酬不符常情,參以上訴人於第一 審審理時供稱:其領取本件包裹之報酬比較高,其係以「他 人名義及電話號碼」領取包裹等語。可見上訴人對於所領取 之包裹內之物品可能為人頭帳戶之存摺、金融卡等資料,而 以之作為洗錢工具使用等情,有所預見。上訴人仍以他人名 義及電話號碼,從事領取本件裝有被害人遭騙取金融卡之包 裹,以逃避追緝,可徵上訴人主觀上有共同一般洗錢之不確 定故意等旨。原判決所為論斷說明,尚與經驗法則、論理法 則不悖,揆之上開說明,自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又相異個案 之具體案情不同,不能逕以另案之偵查、判決結果,據以指 摘原判決採證認事違法。至於詐欺集團成員之真實姓名及身 分,與上訴人犯共同一般洗錢犯行間,係屬二事,並不影響 上訴人犯共同一般洗錢犯行之認定。原審未贅予調查詐欺集 團成員之姓名及身分,難認有調查職責未盡之違法。上訴意 旨任意指摘:原判決認定上訴人有一般洗錢之不確定故意違 法云云,置原判決明白論敘於不顧,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 ,具體指明原判決所為論斷說明,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與 法律所規定得上訴第三審之理由不相適合。 五、綜上,上訴意旨或係就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或 原判決已明白論斷說明之事項,仍持己見,漫為指摘違法, 而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明原判決所為論斷說明有何 違背法令之情形,難認已符合首揭法定之第三審上訴要件。 本件關於一般洗錢罪部分之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 予駁回。   原判決認定上訴人想像競合犯詐欺取財罪(刑法第339條第1 項),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修正前第4款) 所定經第二審判決者,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罪,且無例外 得提起第三審上訴之情形。上訴人關於一般洗錢罪之上訴, 既不合法,而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所犯詐欺取財罪,即無 從併為實體審理,應從程序上逕予駁回。又本件既應從程序 上駁回上訴,則上訴人請求從輕量刑,並宣告緩刑一節,即 無從審酌,附此說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周政達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3

TPSM-114-台上-257-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傷害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76號 上 訴 人 林璟翔 潘韋勳 上列上訴人等因傷害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 113年8月27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786號,起訴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34140號,112年度偵緝字第 26、15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於原判決究竟有無違法,與 上訴是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本件原判決綜合全案證據資料,本於事實審法院之推理作用 ,認定上訴人林璟翔、潘韋勳(以下合稱上訴人等)有犯罪 事實欄所載共同傷害人之身體罪(均尚同時觸犯私行拘禁罪 )之犯行,因而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重論處上 訴人等共同傷害人之身體罪刑,林璟翔部分併諭知相關沒收 、追徵之判決,駁回林璟翔在第二審之上訴、潘韋勳明示單 就第一審判決關於量刑部分之上訴,已詳述憑以認定犯罪事 實之依據及如何審酌量刑之理由。上訴人等不服,提起第三 審上訴。 三、上訴人等上訴意旨: ㈠、林璟翔上訴意旨略稱:⒈告訴人林沅泓(原名林晉宇)前後所 為之證詞並非一致存有諸多瑕疵,乃原審未予明辨,遽予採 信而為不利於上訴人等之認定,非無可議。⒉原審置同案被 告潘韋勳於偵、審所為有利於其之證詞而不採,復未進一步 調查證據,遽而論處其共同傷害人之身體罪刑,亦有未當云 云。 ㈡、潘韋勳上訴意旨略稱:原審於審酌量刑時,誤認其尚未獲得 告訴人之諒解,所為量刑過苛,殊有不當云云。 四、惟查: ㈠、按第三審為法律審,應以第二審所確定之事實為判決基礎。 又取捨證據及認定事實,乃事實審法院職權之行使,倘其採 證認事暨對證據證明力所為之判斷,不悖於通常一般人日常 生活之經驗,又未違背客觀上所認為確實之定則,並已敘明 其何以為此判斷之心證理由者,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原判 決依據上訴人等之供述,稽以告訴人、證人即告訴人之父母 林維新、魯雅芳及魯淑華、余芝綺、朱毅庭、廖政捷之證詞 ,參酌卷附林維新、魯雅芳、余芝綺與告訴人間LINE對話紀 錄擷圖、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診斷證 明書、相關病況及就診紀錄,徵引相關金融機構函文暨所檢 附之上訴人等、告訴人、證人等帳戶之開戶資料、交易明細 等證據資料,相互衡酌判斷,憑以認定林璟翔有本件共同傷 害罪(尚同時觸犯私行拘禁罪)之犯行,並就林璟翔否認犯 罪及所辯其未共同傷害告訴人,亦未私行拘禁告訴人云云之 辯解,何以與事實不符而不足以採信,依據卷內資料詳加指 駁及論述其取捨之理由綦詳,俱有卷附相關訴訟資料可資覆 按。核其所為之論斷,尚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無違。林璟 翔上訴意旨猶執於原審相同之陳詞,任意指摘原判決違法, 無非係對於原判決已詳加論敘說明之事項及屬原審採證認事 職權之適法行使,持憑己見而為不同之評價,且重為事實之 爭執,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 合,要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㈡、關於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 而為量刑,既未逾越法定刑度,且無違公平正義情形,或濫 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以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 。原判決已說明第一審係以潘韋勳之責任為基礎,並依刑法 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審酌其一切犯罪情狀後,而為量刑, 既未逾越法定刑度,並無違公平正義情形,又未濫用自由裁 量之權限,而予以維持,此乃屬原審刑罰裁量權之適法行使 ,自不容任意指為違法。 五、上訴人等上訴意旨置原判決所為明白論斷於不顧,林璟翔徒 謂:原判決認定事實有所違誤云云,潘韋勳則謂:原判決對 其所為量刑過苛云云。經核均無非係憑持己見,對於事實審 法院認事及刑罰裁量之適法職權行使,徒以自己之說詞,任 意指摘,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均不 相適合。揆諸首揭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人等關於私行拘禁 部分之上訴皆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俱應駁回。 六、依民國112年5月3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同年6月21日 總統公布施行(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3條規定,自公布之日 起算至第3日即同年6月23日起發生效力)之刑事訴訟法第37 6條第1項第2款增訂「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如無 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即第一審及第二審均 為有罪之判決者,經第二審判決後,原得上訴至第三審法院 改為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另配合亦於112年6月21日經總 統公布施行,同年6月23日生效之增訂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7 條之16第2項規定:「中華民國112年5月30日修正通過之刑 事訴訟法施行前,原得上訴於第三審之案件,已繫屬於各級 法院者,仍依施行前之法定程序終結之」。茲查,本件上訴 人等傷害案件,係於上揭刑事訴訟法及刑事訴訟法施行法規 定修正公布施行(112年6月21日)後之同年9月1日始繫屬於 第一審法院,有第一審法院刑事分案室收件之章戳記可憑, 依照上開規定,本件傷害罪部分,自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本件上訴人等對於犯私行拘禁罪部分之上訴,既屬不合法 律上之程式而應從程序上駁回,則與上開之罪具有想像競合 犯關係之重罪即傷害罪部分,本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 第2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第二審維持第一 審有罪之論斷),自無從適用審判不可分原則一併加以審理 ,該部分之上訴亦非合法,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梁宏哲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劉方慈 法 官 陳德民 法 官 周盈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李丹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2

TPSM-114-台上-276-202502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833號 上 訴 人 鍾惠有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中華民國113年11月13日第二審更審判決(113年度金上更一字第 18號,起訴案號: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944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以上訴人鍾惠有經第一審判決依想像競合犯,從 一重論處(修正前)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罪 刑後,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量刑部分不服而提起第二審上訴 ,經原審審理結果,撤銷第一審判決之宣告刑,改判量處有 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及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 之折算標準,已詳敘審酌裁量之依據及理由。而緩刑之諭知 ,除應具備一定之條件外,並須有可認為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之情形,始得為之,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 當事人自不得以未宣告緩刑,執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上訴 人與被害人等和(調)解與否,僅係量刑考量因素之一,原 判決就此部分,已列為量刑有利之審酌因素,並兼衡所犯情 狀、未與全部被害人和解,認不宜為緩刑宣告,已闡述理由 明確,未對上訴人諭知緩刑,並不違法。上訴意旨係就原審 前述量刑裁量權之合法行使,徒以自己說詞,任意指為違法 ,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其關於幫助洗錢部分之上訴自 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又上開得上訴第三審部分 ,既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刑法第 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部分之上訴 ,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 審法院之案件,且未合於同條項但書例外得上訴第三審之要 件,自亦無從為實體上之審判,應併從程序上駁回。另本院 為法律審,不調查新證據,本件既從程序上駁回上訴人之上 訴,其請求本院協助聯繫其餘被害人安排和解事宜,自無從 審酌,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洪兆隆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汪梅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珈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2

TPSM-114-台上-833-202502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828號 上 訴 人 陳國豐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17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3084號 ,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644、17567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販賣第二級毒品、轉讓第一級毒品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指摘原判決有何違法,自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 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以上訴人陳國豐經第一審判決部分依想像競合犯 ,論處或從一重論處單獨、共同犯販賣第二級毒品共6罪刑 、轉讓第一級毒品罪刑,並諭知相關沒收追徵後,明示僅就 第一審判決量刑部分不服而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審審理結 果,維持第一審科刑部分之判決,駁回其此部分在第二審關 於刑之上訴,已載敘審酌裁量之依據及理由。上訴意旨僅泛 謂其無法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減刑,卻因 揭露藥頭資訊害怕被報復,現在工地操作升降機,並取得總 幹事證照,非無所事事之人等語為唯一理由,對於原判決之 量刑究竟如何違背法令,並無一語涉及,其關於販賣第二級 毒品、轉讓第一級毒品部分之上訴自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 應予駁回。另本院為法律審,不調查新證據,本件既從程序 上駁回上訴人之上訴,其於原審判決後主張可向星辰聊天室 調閱其與藥頭王源洪之聊天紀錄,或聲請傳喚曾怡瑩、周弘 偉,欲證明王源洪為本件毒品來源,或附診斷證明書,以家 庭情狀,期予早日返家盡孝,請求本院從輕量刑等旨,自均 無從審酌,併此敘明。 貳、持有第二級毒品部分 一、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決 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受 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並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告 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 為該條項所明定。 二、本件上訴人所犯持有第二級毒品案件,原審係維持第一審論 處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2項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其 宣告刑部分之判決,駁回其該部分在第二審關於刑之上訴, 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 案件,既經第二審判決,此部分自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上訴人一併提起上訴(未聲明一部上訴),顯為法所不許, 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洪兆隆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汪梅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珈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2

TPSM-114-台上-828-202502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829號 上 訴 人 劉世明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 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22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 訴字第507號,起訴案號: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7 3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未經許可持有非制式手槍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以上訴人劉世明經第一審判決變更檢察官起訴法 條,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其犯未經許可持有非制 式手槍罪刑並為沒收諭知後,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量刑部分   不服而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科刑   部分之判決,駁回其此部分在第二審關於刑之上訴,已載敘   審酌裁量之依據及理由。而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 於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之同情,認為即予 宣告法定最低度刑,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又應否依刑 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法院本屬有權斟酌決定,故未酌減 其刑,既不違背法令,自不得執為提起第三審上訴之理由。   原判決審酌上訴人所犯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之犯罪情狀,以 其持有時間甚長,修法後非但未主動報繳持有之槍彈,反持 以另犯他案,所生危害非輕,迄未取得被害人原諒等各情, 認無可憫恕之事由,已闡述理由明確,未依該條規定酌減其 刑,並不違法。至於他案被告,因所犯情節或量刑審酌條件 有別,基於個案拘束原則,自不得比附援引他案被告之量刑 執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論據。上訴意旨猶執前詞指摘原判 決裁量失當,無非單純就原審前述量刑裁量權之合法行使, 徒以自己說詞,任意指為違法,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應認其關於未經許可持有非制式手槍部分之上訴違背法律上 之程式,予以駁回。又本院就本部分既從程序上駁回上訴人 之上訴,其以犯罪後態度良好等情詞,請求本院依刑法第59 條規定酌減其刑,自無從審酌,附此敘明。 貳、恐嚇危害安全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 決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 受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並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 告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 院,為該法條所明定。 二、上訴人另犯恐嚇危害安全部分,原判決係維持第一審依刑法 第305條論處恐嚇危害安全罪,其刑部分之判決,核屬刑事 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之案件,依上開說明,既經第二 審判決,自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上訴人猶提起上訴(未 聲明一部上訴),顯為法所不許,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洪兆隆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汪梅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珈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2

TPSM-114-台上-829-202502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公司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97號 上 訴 人 謝榮隆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公司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 民國113年10月30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964號,起訴 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15260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謝榮隆為九豪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九豪公司)之負責人,於民國102年10月間為辦理九 豪公司之增資變更登記,明知其本身及其股東均未實際繳納 增資股款,與蔡淑敏基於違反公司法、商業會計法及使公務 員登載不實之犯意聯絡,先向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下稱合作 金庫)逢甲分行申設帳戶,並由共犯蔡淑敏利用不知情之蔡 福仁申設之合作金庫逢甲分行帳戶提領新臺幣(下同)2千 萬元匯入謝榮隆前開申設之合作金庫帳戶內,隨即再轉入九 豪公司帳戶內,並製作不實之股東繳納股款明細表及資產負 債表,連同九豪公司帳戶存摺影本交付不知情之會計師,致 該會計師查核簽證並出具報告後,推由蔡淑敏持向臺中市政 府辦理申請增加資本變更登記,使該管公務員為形式審查後 ,登記於職務上所掌之公司變更登記表,足生損害於主管機 關對於公司管理之正確性等犯行,因而認上訴人共同犯公司 法第9條第1項前段之股東未實際繳納股款而以申請文件表明 收足罪、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5款之商業負責人利用不正當 方法致使財務報表發生不實結果罪以及刑法第214條之使公 務員登載不實罪,依想像競合犯之例,從一重論以公司法第 9條第1項前段之股東未實際繳納股款而以文件表明收足罪。 上訴人僅就量刑部分提起第二審之上訴,原審審理後撤銷第 一審關於刑部分,改判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1千 元折算1日,已詳述其憑以量刑之依據及理由。 三、經核原判決之所為之科刑,未逾法定刑度,無濫用量刑職權 情事,自難率指為違法。 四、上訴人之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有何 違背法令之情形,僅泛稱:上訴人目前無任何收入,生活陷 入困頓,目前在區公所拾荒,自113年5月起接受區公所之低 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每月領取4164元,此為受親友接濟溫飽 外之唯一收入,考量上訴人年邁且體弱多病、妻離子散且身 無分文,無力易科罰金,希望可以給上訴人緩刑或易服社會 勞動之機會等語,對原審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爭執, 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 應認上訴人對得上訴第三審之股東未實際繳納股款而以文件 表明收足、利用不正當方法致使財務報表發生不實結果之罪 名部分之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上訴人所 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名部分,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 第1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縱與前述公司 法、商業會計法所示之罪名有想像競合之裁判上一罪關係, 但上訴人對前述公司法、商業會計法罪名之上訴,既屬不合 法而應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所犯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名部 分,亦無從適用審判不可分原則而為實體上裁判,應併予駁 回。又本院為法律審,而本件為程序判決,上訴人請求宣告 緩刑機會,本院尚無從審酌。至本案原判決既諭知6月以下 有期徒刑,倘案經確定且經執行檢察官准許,自亦得易服社 會勞動,惟是否准許易服社會勞動,係執行檢察官之職權, 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王敏慧 法 官 莊松泉 法 官 李麗珠 法 官 陳如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游巧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2025-02-12

TPSM-114-台上-297-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