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有逃亡之虞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1188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CHAIYASAENG SONGCHAI(中譯名:送猜) 選任辯護人 王冠婷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CHAIYASAENG SONGCHAI羈押期間,自中華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 拾伍日起,延長貳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CHAIYASAENG SONGCHAI(中譯名:送猜,下稱 被告)前經本院認其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條第2項意 圖供製造毒品之用而栽種大麻罪,犯罪嫌疑重大,且該罪為 最輕本刑5年以上之重罪,被告係逃逸失聯移工,足見有逃 亡之虞,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情形,非予羈 押,顯難進行審判,有羈押之必要,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1 5日執行羈押,114年1月15日第1次延長羈押,至114年3月14 日,2個月羈押期間即將屆滿。 二、茲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前項原因依然存在,有繼續羈押之 必要,應自114年3月15日起,第2次延長羈押2月,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廖 慧 娟                 法 官 陳 淑 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孫 銘 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CHM-113-上訴-1188-20250306-2

金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銀行法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金訴字第841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峻暐 選任辯護人 沈孟賢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 字第10749號、112年度偵緝字第634號、第635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林峻暐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拾陸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又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又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 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 、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又限制出境、出海之強制處分,其目的在防阻被告擅自前往 我國司法權未及之境,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罰 之執行,被告於我國領土範圍內仍有行動自由,亦不影響其 日常工作及生活,干預人身自由之強度顯較羈押處分輕微, 故從一般、客觀角度觀之,苟以各項資訊及事實作為現實判 斷之基礎,而有相當理由認為被告涉嫌犯罪重大,具有逃匿 、規避偵審程序及刑罰執行之虞者即足。且是否採行限制出 境、出海之判斷,乃屬事實審法院職權裁量之事項,應由事 實審法院衡酌具體個案之訴訟程序進行程度、人權保障及公 共利益之均衡維護等一切情形,而為認定,其裁量職權之行 使苟無濫用權限之情形,即不得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抗字第24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一)被告林峻暐前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偵查中經臺灣士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予以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於審理中經 本院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違 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第29條之1,而涉犯銀行法第125條 第1項前段之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並有 相當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有限制其出境、出海之必要 ,而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規定,分別裁 定於民國112年11月16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113年7月 16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在案。 (二)茲因被告前揭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本院審 核相關卷證,並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 認依卷內被告之供述、證人即告訴人王盟方、李穎婷、蔡 宜臻、黃淑微、陳彥宇、蕭心怡、詹其叡、李奕穎、林菀 涓、金芸芝、陳亭宇之證述與其他如起訴書所記載之各項 證據,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違反 銀行法第29條第1項、第29條之1,而涉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 項前段之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且被告 僅坦承刑法之詐欺取財犯行,否認銀行法之非法經營銀行 業務犯行,又被告係於112年3月8日入境桃園機場因查驗 護照時遭通緝到案,並自承自111年7月起出國前往柬埔寨 應徵賭場工作,在柬埔寨有認識之友人,而後還隻身前往 新加坡、吉隆坡找機會等語(112偵緝634卷第9頁、第97 頁),是被告具有境外生活之能力,再參酌本件被害人高 達11人,受害總金額高達約新臺幣(下同)1,000餘萬元 ,而被告迄今雖有與全體告訴人達成和解或調解(即告訴 人王盟方、蔡宜臻、陳彥宇、蕭心怡、詹其叡、李穎婷、 黃淑微、李奕穎、林菀涓、金芸芝、陳亭宇等11人,見11 1偵10749卷第473頁至第475頁、第477頁至第479頁、第50 7頁、第537頁、第539頁、本院金訴卷第153頁至第163頁 、第221頁、第255頁至第263頁),但因調解筆錄之履行 期間尚未屆滿,被告仍有可能因面臨高額民事求償債務之 履行而潛逃出境,參以被訴重罪常伴有逃亡之高度可能, 此乃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而被告 所涉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前段犯行,為法定最輕本刑3年 以上之重罪,綜上,自有相當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是 足認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限制出 境、出海原因。兼衡本案訴訟進行之程度、本案法益侵害 大小、惡性程度,及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 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 ,並考量被告所涉本案犯罪情節與所犯罪名之輕重,與參 酌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之意見,就其目的與手段依比 例原則權衡後,認被告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 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16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 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蘇琬能                  法 官 江哲瑋                  法 官 劉正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君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SLDM-112-金訴-841-20250306-3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68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詹奇睿 陳冠文 共 同 指定辯護人 黃逸柔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11195號、113年度偵字第11336號、113年度偵字第1 1662號、113年度偵字第13998號、113年度偵字第13999號、113 年度偵字第14000號、113年度偵字第14001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詹奇睿、陳冠文均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十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 長羈押期間,偵查中不得逾2月,以延長1次為限。審判中每 次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 刑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 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定有明文。次按羈押之目的, 在於確保刑事偵查、審判程序之完成及刑事執行之保全。刑 事被告是否犯罪嫌疑重大、有無法定羈押事由及有無羈押之 必要,暨於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羈押必要之判斷,俱屬事實 審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 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 53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被告詹奇睿、陳冠文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有 起訴書所載相關卷證資料可資佐證,堪認其等涉犯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之罪犯罪嫌疑重大,又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4條第3項之最輕本刑為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刑度顯 然較重,重罪本即具有較高逃亡之可能性,參以被告詹奇睿 、陳冠文之工作羈絆力道均有所不足,有事實足認有逃亡之 虞;又被告詹奇睿、陳冠文均自民國113年4、5月間即開始 從事本案販賣毒品犯行,迄遭搜索之日方停止,其等顯有反 覆實施之虞,本院因此認被告詹奇睿、陳冠文2人均有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同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 款之羈押原因,且有羈押之必要,業於113年12月12日處分 執行羈押在案。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4年3月 3日開庭訊問被告詹奇睿、陳冠文2人後,認為前揭羈押原因 依然存在,斟酌仍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均自114年3月12日 起,延長羈押2月。縱被告詹奇睿、陳冠文均以已深自反省 不會再犯、家人因素等為由請求具保停止羈押,惟羈押被告 乃刑事訴訟上不得已之措施,法院於認定羈押被告之原因是 否存在時,僅就被告是否犯罪嫌疑重大,有無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第101條之1所定情形,及有無保全被告或證據使刑 事訴訟程序順利進行之必要為審酌,業如前述,至於被告之 家庭照顧等其他情形,則非在斟酌之列。況本件亦無刑事訴 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定法定不能羈押之事由,從而,本院認 被告詹奇睿、陳冠文2人羈押原因及必要仍然存在,上開具 保停止羈押之請求,無從准許,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1 項、第5 項,裁定如主文。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康敏郎                              法 官 何啓榮                              法 官 王榮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顏嘉宏

2025-03-06

CYDM-113-訴-468-20250306-1

原金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7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高斌祐 指定辯護人 邱銘峯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3年度偵字第28893號、113年度偵字第24628號、113年度偵字 第24931號、113年度偵字第25112號、113年度偵字第31464號、1 13年度偵字第33071號、113年度偵字第33420號),並經聲請人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斌祐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十六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左列情形之 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為 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三、所 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 ;又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 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2間,審判中每次 不得逾2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 者,第一審、第二審以3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 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法院究應否准許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首應審酌法院當初 羈押被告之理由是否仍繼續存在,次應檢視被告是否符合刑 事訴訟法第114條不得駁回聲請之情形,再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之2規定斟酌有無繼續羈押被告之必要性,以為論斷 。而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自許由法院按照訴訟 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聲請停止羈押,除有刑 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形之一,不得駁回者外,准許 與否,該管法院有裁量之權。 二、被告高斌祐因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發起 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項之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既遂及未遂等罪嫌,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提起公訴,前經本院受命法官訊問後,認被告涉前揭犯罪嫌 疑重大;又被告於112、113年間有4案件經院檢通緝,偵查 中自承沒有固定的住所,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又被 告短期內有本案的13次犯嫌,其為金錢而犯本案,足認被告 對於守法觀念薄弱,自我約束能力不高,易受金錢利誘而繼 續犯罪,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行同一之加重詐欺取財犯 罪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或執行之程序,乃認具有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 羈押原因及羈押之必要,裁定自民國113年12月16日起羈押 在案。 三、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在羈押這段期間,已深刻知道自己錯誤 ,也認罪,供出上游,家中狀況不好,奶奶有嚴重糖尿病, 希望可以具保,定期到派出所報到,也想跟所有被害人說聲 對不起,爰聲請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四、茲因前開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被告,並審酌卷內 全部事證,認被告發起本案犯罪組織,短期內有本案的13次 犯嫌,且其前另涉三人以上詐欺取財案件,經本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1024號判決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應執行有期徒刑 1年4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上開判決書各1 份在卷可憑,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加重詐 欺罪嫌重大,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事實同一犯罪之虞;再 者,被告於於112、113年間有4案件經法院或檢察署通緝, 被告於偵查中自承沒有固定的住所,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 之虞。本院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以及 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後, 認為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 足以確保日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本件仍有羈押之 必要性,應自114年3月16日起延長羈押2月。 五、至被告雖以前揭理由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本案原羈押之原 因及必要性俱仍存在,無從以具保或其他方式加以取代等情 ,已如前述。聲請意旨所陳被告家中狀況不好,奶奶有嚴重 糖尿病等事由,並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不得 駁回具保聲請之情形,非本院審酌停止羈押之原因,本院復 查無被告有符合該條各款所定不得駁回具保停止羈押聲請之 情事。從而,聲請人執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尚難准許, 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121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欽賢                  法 官 盧鳳田                  法 官 王惠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怡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6

TNDM-113-原金訴-72-20250306-2

易緝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緝字第6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韋霖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0年度偵緝字第2 333號、233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韋霖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九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或第101條之 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又延長羈押期間,審 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及第5項分別 定有明文。次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 有下列情形之一,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 ,得羈押之︰一、逃亡或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二、 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者。三、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 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 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亦規 定甚明。 二、經查  ㈠本案被告陳韋霖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於 民國113年12月9日訊問後,被告固否認全部犯行,然有起訴 書所載相關事證在卷可佐,足認被告犯罪嫌疑均為重大,且 被告前經本院先後於112年5月30日、112年8月10日及113年1 月3日通緝在案,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是認被告有 羈押之原因,且有羈押之必要,被告應自113年12月9日起予 以羈押3月在案。  ㈡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被告及之意見後,認被 告雖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程序均坦承全部犯行,惟被告自 113年12月9日羈押迄今,並無其他情事足認上述羈押之原因 及必要性有何消滅或變更之情形。而本案雖已於114年1月22 日辯論終結,並於114年2月20日宣判,然尚未確定,仍有確 保嗣後被告到案進行上訴審審理及執行程序之必要,苟予以 開釋被告,國家刑罰權即有難以實現之危險,亦難期被告日 後能到庭接受審判或執行,為確保後續程序之進行,是權衡 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私益 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等各情後,本院認仍有繼續羈押之必 要,爰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9日起,再予延長羈押2月。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龍輝                    法 官 郭于嘉                    法 官 朱家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政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YDM-113-易緝-62-20250306-2

國審軍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殺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審軍重訴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俊傑 選任辯護人 鄭成東律師(法扶律師) 王展星律師(法扶律師) 陳建廷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等案件(113年度國審軍重訴字第1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許俊傑之羈押期間,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拾陸日起,延長貳 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規定訊問被 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 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審 判中之延長羈押,如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逾有 期徒刑10年者,第一審、第二審以6次為限,第三審以1次為 限,刑事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項亦有明文。 二、被告許俊傑因涉犯殺人等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16 日訊問被告後,認被告涉犯陸海空軍刑法第76條第1項第5款 、刑法第271條第1項之現役軍人犯殺人罪、刑法第220條第2 項、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第247條第1 項之損壞、污辱屍體罪之嫌疑重大,所涉現役軍人殺人犯行 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之重罪,衡諸常情,面臨重罪追訴本即 存有逃亡之高度動機,此為趨吉避凶之基本人性,況被告於 案發後並未自行報警,反而持被害人手機假冒被害人身分傳 送訊息予被害人家屬,以拖延犯行遭發覺之時間,嗣後更於 被害人家屬撥打119通報後,隨即持刀自殘,堪認被告有畏 罪之心,有事實足認其有逃亡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 第1項第1款、第3款規定,有羈押之原因,且審酌本案為侵 害生命法益之重大犯行,犯罪情節極為嚴重,且被告在下手 殺害被害人後,仍持被害人手機冒用被害人名義傳訊息對外 聯繫,試圖證實其心中對被害人移情別戀之懷疑,進而以怪 罪被害人之方式合理化其犯罪動機,絲毫未見對於被害人生 命、身體法益之尊重,被告不僅欠缺控制自身情緒之能力, 更屬心態偏差,對於他人生命、社會治安均有重大危害,經 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有效行使、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 權受限制之程度,認若命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 之手段,尚不足確保本案後續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 有羈押之必要,於同日裁定羈押,並分別自113年11月16日 、114年1月16日起延長羈押2月在案。 三、經查:  ㈠茲因被告前揭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審理後,於114年3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又本案於同日宣判,認被告犯陸海空軍刑法第76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271條第1項之現役軍人犯殺人罪、刑法第247條第1項之損壞、污辱屍體罪、第220條第2項、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分別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4年、1年,應執行無期徒刑,足認被告涉犯上開犯行之事證明確。  ㈡又本案雖已於114年3月6日宣判,然後續尚有上訴審及判決確 定後刑之執行程序,被告在面臨將來須受長期監禁之可能性 甚高之情形下,基於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有相 當理由認被告有逃匿以規避將來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 虞,故前述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原羈押原因仍 然存在。  ㈢審酌本案情節、量處之刑度、被告之犯行對於被害人及社會 之危害性,並權衡公共利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及 被告人身自由、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後,認具保、責付、限 制住居或限制出境、出海等,尚不足以確保後續司法程序之 順利進行,而繼續羈押則符合比例原則,因認被告仍有羈押 之必要,復難認有何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形,經 本院合議庭於訊問被告後當庭評議,並依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2項之規定,當庭宣示被告應自114年3月16日起延長羈 押2月,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國民法官法第44條第1項、第4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 第108條第1項、第2項、第5項;刑事妥速審判法第5條第2項 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必奇                             法 官 梁世樺                                     法 官 鄧煜祥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6

PCDM-113-國審軍重訴-1-2025030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處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5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廖郁婷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4年度金訴字第432號),不 服本院受命法官於民國114年2月21日所為羈押處分,聲請撤銷處 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被告廖郁婷於警詢、偵查中雖稱只遭一個人指示,係因當時 上了黃永昌的車還有第一次見面雖是「王大明」介紹,但時 間也不久就叫黃永昌載伊回去;再者,因伊被逮捕之前因個 人關係已數日睡不到3小時,被逮捕時因昏沉、緊張才一直 說是一個人,並無維護其他人或串證之虞。  ㈡有關毒癮部分,伊先前已自行報名喝美沙冬,每月驗尿均正 常,可見伊有戒毒之決心,前案遭通緝係朋友幫忙簽收,交 付時已太晚超過開庭時間,並非故意未到庭,伊並無逃亡之 虞。  ㈢經濟上伊男友在工作,若順利出所,會帶伊一同去工作,不 會有反覆實施詐欺之虞,應無羈押之原因及必要,希望交保 、限制住居。 二、按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羈押處分 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第一項 聲請期間為10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 後起算,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本件 聲請人即被告係於民國114年2月21日經本院受命法官訊問後 當庭諭知羈押處分,並於同日送達押票,被告於114年3月3 日向本院聲請撤銷,有刑事聲請撤銷羈押狀、刑事聲請撤銷 處分狀上之本院收狀戳可查,其聲請未逾法定10日之不變期 間,聲請應屬合法,先予敘明。 三、按關於羈押與否之審查,其目的僅在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 處分之必要,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實體審判程序,故關 於羈押之要件,無須經嚴格證明,以經釋明得以自由證明為 已足。次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確 保證據之存在及真實,以及確保刑罰之執行,而被告有無羈 押之必要,法院自得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 觀情事觀察,羈押在目的與手段之間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 原則之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刑事被告是否犯罪嫌疑 重大、有無法定羈押事由及有無羈押之必要,又於執行羈押 後有無繼續羈押必要之判斷,乃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裁量 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 而為認定。 四、經查:  ㈠原羈押處分意旨略以:被告經訊問後坦承起訴之犯罪事實, 並有起訴書所載證據可證,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 2項、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同法第216條 、第210條行使偽造私文書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2項、 第1項後段之洗錢未遂等罪嫌重大,然被告於偵查中僅供稱 接觸黃永昌一人,於本院訊問程序始供稱經「王大明」指示 所為,已有維護「王大明」之疑,且本案尚有「王大明」、 「韓有錢」等共犯未到庭,足認有勾串共犯之虞,又本案被 告有多次毒品、詐欺前案紀錄,詐欺案件曾於113年遭通緝 到案,有逃亡之虞,恐有因購毒解癮或經濟因素而反覆實施 之虞,認有羈押之必要及必要。  ㈡經查:  1.被告於警詢、偵查時供稱其僅與同案被告黃永昌接觸,不知 「王大明」為何人,亦未與「王大明」見過面,然於本院訊 問程序中改供稱其係透過「王大明」進入本案詐欺集團,且 係經「王大明」指示擔任車手之工作,是被告供述前後矛盾 ,確有維護共犯之事實,且「王大明」尚未到案,故有事實 足認被告有勾串共犯之虞。  2.此外,被告確有因另案涉犯普通詐欺案件於113年遭通緝之 事實,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是被告本案涉犯加重詐 欺案件罪嫌,最重本刑較普通詐欺罪為重,是被告顯有高度 逃亡之可能性,致國家刑罰權有難以實現之危險,未予羈押 ,實難期待其能自動到庭接受審判及執行。至於被告雖辯稱 朋友太晚交付開庭通知致其未到庭云云,惟開庭傳票既經合 法送達,被告本應依按期前往開庭,自不得以上開理由託辭 ,足徵被告確有事實足認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之虞。  3.又被告除本案外,於另案經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以113年度 偵字第7147號起訴幫助詐欺、幫助洗錢之罪嫌,足見本案並 非被告第一次涉犯詐欺案件,認若讓被告交保在外,仍有反 覆實施同一犯罪之可能性,是為確保社會利益與公共安全, 認被告仍有羈押之必要性,應予羈押在案。被告雖辯稱其已 戒毒、男友有工作,倘交保可與男友一同工作云云,然被告 即便未有毒癮,仍可能因其他經濟困窘及暴利誘引之下而有 持續犯罪之可能。 五、綜上所述,原處分認被告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第1項第2款及同法第101條第1第1項之羈押原因及必要 ,而為羈押之處分,核其論斷及裁量並未違反經驗、論理法 則,亦無逾越比例原則或有恣意裁量之違法情形。被告復無 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不得駁回停止羈押聲請之情事 ,是被告猶執前詞,指摘原處分不當,聲請撤銷或變更羈押 之處分,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博然                              法 官 鄭芝宜                              法 官 洪韻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家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6

PCDM-114-聲-758-20250306-1

原金重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重訴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威良 選任辯護人 李明諭律師 蔡鈞如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 度偵字第12311號等),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威良自民國一一四年三月十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法院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限制出境、出海之目的在保全刑事訴訟程序之順利進行,非 為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刑罰,故 審酌是否該當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及必要性,毋須如同本 案有罪之判決採嚴格證明法則,僅須依自由證明法則,使法 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依法即得為必要之限制出境、出海強 制處分,以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 二、經查:  ㈠被告陳威良前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於偵查中由檢察官 聲請本院羈押獲准,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移審後由本院受 命法官以被告有羈押之原因,無羈押之必要,於民國113年7 月10日釋放被告,並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之處分,而 上開限制出境、出海處分,期間將於114年3月9日屆滿。  ㈡被告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給予當事人及 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檢察官表示:請繼續限制出境、出 海,以確保之後庭期及執行之進行等語;被告及其辯護人均 表示:有出國參加電信展之需要,希望不要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等語。  ㈢本院審酌被告經訊問後,雖然否認檢察官起訴之犯罪事實, 但檢察官已經提出卷內證據足資佐證,足認被告涉犯發起犯 罪組罪、加重詐欺罪、洗錢罪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 否認犯行,有可能存在逃避司法制裁之意思,且被告涉及的 犯罪事實甚多,被告可預期如果全部經有罪判決確定,將來 的量刑、定刑的刑期勢必非常的長,再加上被告的洗錢行為 也可能跟外國有相當聯繫,因此認為被告在趨吉避凶、畏罪 避罰的情形下,為了避免受到刑事制裁,被告有相當可能會 進行逃亡,有事實及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有羈押 之原因。經審酌當事人、辯護人對於是否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ㄧ事之意見,再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 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 ,認限制出境、出海為羈押之替代性手段,有其必要性,且 造成被告人身自由不便之程度尚屬有限,與限制所欲達成保 全審判、執行程序順利進行之公益目的相權衡,並非不合比 例之限制手段,是足認於審判中有對被告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10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 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㈣至於被告表示希望出國參加電信展一事,以現在資訊流通及 視訊系統的便利性,被告大可委派代理人前往參展並藉由相 關電子設備獲取相當資訊,限制被告出境、出海所欲保全的 公益,相較被告所受的短暫、部分影響,公益顯然更值得保 護,是被告意見本院不採。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廷恩                             法 官 張恂嘉                                    法 官 鄭苡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李沛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ULDM-113-原金重訴-1-20250305-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強盜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7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魏郡劭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強盜案件,不服臺灣花蓮地方法院中華民國 114年2月17日113年度原訴字第71號延長羈押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  ㈠抗告人即被告魏郡劭(以下稱被告)並無羈押原因:   1.被告前雖有幫助洗錢案件經通緝紀錄,惟該案嗣經判處得易 服社會勞動之有期徒刑6月,實無逃亡必要,當時僅係漏未 收到檢察官開庭通知所致,不能以此通緝紀錄,認被告有逃 亡之虞。  2.被告縱有戴口罩等行為,然案發當下未有記憶,且犯案後返 回租屋處,並無逃亡,未有規避查緝行為,並無任何具體事 實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自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 款之羈押原因。  3.原裁定雖認被告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加重強 盜罪,然其已坦承犯行,坦然面對司法訴追,應無逃亡藏匿 之可能,即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羈押原因。  ㈡被告並無羈押之必要性:       被告自偵查中即認罪,且已賠償被害人,知所警惕,本案已 完成精神鑑定,依病歷可知被告長期飽受精神疾病所苦,看 守所環境不利於病情,若停止羈押會與母親等家人同住,共 同督促監督被告定期回診服藥,且被告並無暴力犯罪前科, 足見本案之發生係屬偶然,依羈押之最後手段性原則,應可 選擇交保、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替代羈押。 二、按羈押被告之目的,係為使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或為保全 證據、或為保全對被告執行刑罰之目的,而對被告所實施剝 奪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是關於羈押與否之審查,其目的僅 在判斷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 罪之實體審判程序,不適用直接審理原則,相關證據只須達 釋明之程度即可,而不必至確信之程度;羈押原因是否存在 、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否延長羈押,則屬事實認定之問 題,法院有依法認定裁量之職權,自得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 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在目的 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 不當可言。所謂延長羈押,亦屬拘禁被告之強制處分,其目 的在保全證據、確保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刑罰權之執行。 是刑事被告經法官訊問後,究竟有無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 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情形,及應否依同 法第108條之規定予以延長羈押,均屬事實問題,法院應按 訴訟進行之程度、卷證資料及其他一切情事斟酌之。故受羈 押之被告除確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所列情形之一者外,其 應否羈押或延長羈押,事實審法院自有認定裁量之權,如無 濫用其權限情形,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 三、經查:  ㈠被告因涉犯刑法第330條第1項、第321條第1項第3款之攜帶兇 器加重強盜罪嫌,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原審訊問後,依被告 坦承客觀事實之陳述及起訴書所載證據,認有事實足認被告 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之羈 押原因及羈押之必要性,裁定自民國113年9月20日起執行羈 押,惟不禁止接見、通信。嗣經原審先後二次依刑事訴訟法 第108條規定分別裁定各自113年12月20日、114年2月20日起 延長羈押二月。  ㈡本案仍有繼續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  1.被告於原審準備程序時,坦承犯行,就起訴書記載犯罪事實 均不爭執,僅以其行為時有無刑法第19條第1、2項之情形置 辯;後於114年2月13日訊問時,亦明示認罪,且有告訴人林 易徹指證、證人何明正證述、監視錄影畫面翻拍照片等如起 訴書所載之各項證據佐證,有事實足認被告犯攜帶兇器加重 強盜罪之犯罪嫌疑重大。  2.被告所犯為最輕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刑責甚重,依 其供述、卷內其他各項證據,可預見被告可能遭判處相當程 度重刑,基於趨吉避凶、不甘受罰人性,逃亡可能性甚高, 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羈押原因。  3.查被告配戴頭巾及口罩遮住容貌,持美工刀從後方對適在提 款之告訴人實施強暴、脅迫,逼迫提款,且強取現金後逃逸 ,告訴人前頸處受有傷害,犯罪情節非輕,嚴重影響社會治 安,所涉罪名法定刑度甚重,為確保後續審理及執行程序   ,以實現國家刑罰權,權衡被告因本案而受羈押限制自由之 不利益,顯未高於上述各項公益,難以具保、責付、限制住 居、限制出境、出海等處分替代羈押,復查無刑事訴訟法第 114條各款所列情形,本案自有羈押必要性。 四、抗告意旨雖執上開理由,認被告並無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   然查:  ㈠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業於106年4月26日依 司法院釋字第665號解釋意旨,修正為「所犯為死刑、無期 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 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 所稱「相當理由」,與同條項第1款、第2款之「有事實足認 有…之虞」尚屬有間,其條件當較寬鬆,良以重罪常伴有逃 亡、滅證之高度可能,係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 基本人性,倘一般正常之人,依其合理判斷,可認為該犯重 罪嫌疑重大之人具有逃亡或滅證之相當或然率存在,即已該 當「相當理由」之認定標準。至於被告坦承犯行,與告訴人 和解,要屬「被告犯罪後」行為,法院為宣告刑諭知時,雖 或得援用作為量刑因子,然仍無法憑此否定被告涉犯最輕本 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本案加重強盜罪,且面臨被判處重刑 的蓋然性,加上被告前有因逃亡而經通緝他案紀錄(詳本院 卷第14頁),應認有相當理由足認為被告有逃亡之虞。又被 告犯後返回租屋處乙節,僅係被告犯後逃離案發現場的舉動 之一,非案發後向警局自首或投案的動作,更無法憑此否認 本案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  ㈡被告雖供稱其患有精神疾病,因工作太忙忘記服藥,致有本 案犯行等語,然其前於原審訊問時,自承不知其母親地址, 戶籍地無人居住,其母親不知其與友人同住軒轅路居所,亦 不會約其母親見面,僅偶爾與母親聯繫(詳原審院卷第27、 28頁),其發病時之言行舉止與平常不同,會變得更暴力, 之後會自傷等語(詳原審院卷第404頁),足徵被告服藥之 順從性堪慮,與家人關係亦非密切,即難以其所稱與家庭成 員關係,遽認可以其他方式替代而無羈押之必要,參以被告 自承係忘記服藥而有本案形同隨機犯罪對於社會治安之危害 ,足認前述對於社會秩序等公益目的之保障應顯然大於被告 人身自由之私益,益證被告確有羈押之必要性。又被告是否 罹患精神疾病,要屬經鑑定後,有無刑法第19條第1項、第2 項適用問題,無法因此否定本案的羈押原因,且本案亦無證 據足認被告有現罹疾病,非保外治療顯難痊癒之情,故尚難 以被告稱患有精神疾病,即應停止羈押。  五、綜上所述,原審尚無違法或不當。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信旭                法 官 顏維助                法 官 黃鴻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徐珮綾

2025-03-05

HLHM-114-抗-27-202503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133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慶欣 選任辯護人 詹雅婷律師 許玉娟律師 范振中律師 上列被告因貪污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425 32、47079、5236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及 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 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4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甲○○前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之違背職務 收賄罪、刑法第132條第1項之公務員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及 刑法第231條第2項公務員包庇他人圖利媒介性交罪等罪嫌, 經本院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湮滅證 據及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且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自 民國112年11月10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復經本院認仍有 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及必要,自113年7月10日起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8月在案。  ㈡茲被告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屆滿,本院審酌卷附事證 ,並當庭給予被告及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見本院卷三第 371至372頁)後,認被告所涉前開罪名之犯罪嫌疑仍屬重大 ,且被告所涉犯之貪污治罪條例第4條第1項第5款之違背職 務收賄罪,係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可預期將 來面臨之刑期非短,再輔以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 乃基本人性之常理,足信被告於重責加身之情形下,有為減 免刑責或規避後續審判、執行程序之進行,而逃亡、滅證或 與共犯、證人相互串證之高度動機及可能,有相當理由認為 被告有逃亡、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有刑事訴訟 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3款所定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 。是考量被告本案所涉犯罪情節、本案尚未完成審理程序之 訴訟進度,暨審酌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 公共利益之維護、被告遷徙自由之私益及其防禦權受限制之 程度等情,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有對被告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10日起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 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3款、第93條之3第2 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龍輝                    法 官 朱家翔                    法 官 郭于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智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TYDM-112-訴-1337-2025030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