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移轉管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移轉管轄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7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沛蓉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6 33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黃沛蓉目前另案寄監在苗栗分 監,且尚有案件在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待審理,為免舟車勞頓 及節省司法資源,爰聲請將本案移轉管轄至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等語。 二、按聲請移轉或指定管轄,以有刑事訴訟法第9條或第10條所 定管轄權有爭議、不明或因法律、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 因特殊情形恐審判妨害公安或有不公平之虞等情形為限。又 指定或移轉管轄由當事人聲請者,應以書狀敘述理由向該管 法院為之,刑事訴訟法第11條亦有明定。所謂「該管法院」 ,係指有管轄權法院之直接上級法院而言(最高法院34年聲 字第11號參照)。查聲請人以免除舟車勞頓及節省司法資源 原因聲請移轉管轄,並非刑事訴訟法第9條或第10條事由, 且應向直接上級法院聲請,聲請人逕向本院聲請移轉管轄, 聲請程序即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華澹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書記官 陳家洋

2024-12-04

SCDM-113-聲-1273-20241204-1

勞抗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返還不當得利(移轉管轄)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抗字第11號 抗 告 人 皆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國展 代 理 人 江雍正律師 陶德斌律師 相 對 人 駱黔明 葉育馨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移轉管轄)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3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勞專調字第79 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發回原審法院。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駱黔明前以任職抗告人及員頂建設企業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員頂公司)處,訴請抗告人及員頂公司給付未付 獎金,經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重勞更一字第14號民事判決 駱黔明得請求之金額為新臺幣(下同)5093萬2805元,抗告 人及員頂公司已給付借款及獎金合計6438萬2633元,已逾駱 黔明請求金額,駁回駱黔明請求,並經最高法院111年度台 上字第2924號裁定駁回上訴而告確定(下稱前案判決)。抗 告人逾以上揭前案判決既已認定駱黔明溢領款項1344萬9828 元確定(計算式:6438萬2633元-5093萬2805元=1344萬9828 元,下稱系爭款項),受有不當得利,駱黔明將上該款項之 部分款項用以支付配偶即相對人葉育馨購買房地之價金,葉 育馨同受有不當得利為由,依民法第179條及不真正連帶債 務法律關係,以相對人為被告,對之提起本案訴訟。駱黔明 嗣以抗告人及員頂公司扣除前案所認定溢領款項外,尚有其 他未付專案獎金,而另案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 院)113年度重勞訴字第6號事件,請求抗告人及員頂公司給 付。後臺北地院認定定駱黔明之勞務提供地為員頂公司所在 址即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駁回抗告人及員頂公司聲 請另案移轉管轄。相對人即以抗告人在臺北地院所繫屬113 年度重勞訴字第6號事件,曾聲請移轉管轄被駁回即其住居 所均在臺北市為由,聲請將本案移轉臺北地院管轄。原法院 於民國113年9月3日以113年度勞專調字第79號裁定(下稱原 裁定)准許相對人之聲請,將本案訴訟移送臺北地院,抗告 人聲明不服,提起抗告。 二、抗告意旨略以:本案訴訟標的為民法第179條,並非抗告人 與駱黔明間因勞動契約衍生爭議,葉育馨亦非抗告人員工, 自無勞動事件法第2條規定適用。本案為一般民事案件,應 依「以原就被」原則定其管轄,相對人住居所均位於高雄市 ,原法院當有管轄權。雖駱黔明另案訴請抗告人及員頂公司 給付獎金,倘另案與本案具有牽連關係,依勞動事件法第2 條第2項亦係規定「得」而非「應」合併起訴、追加或提起 反訴。原裁定將本案移送於駱黔明所選定之管轄法院即臺北 地院,有所未洽,爰提起抗告,聲明廢棄原裁定。 三、按本法所稱勞動事件,係指下列事件:一、基於勞工法令、 團體協約、工作規則、勞資會議決議、勞動契約、勞動習慣 及其他勞動關係所生民事上權利義務之爭議。與前項事件相 牽連之民事事件,得與其合併起訴。勞動事件以雇主為原告 者,由被告住所、居所、現在或最後之勞務提供地法院管轄 。前項雇主為原告者,勞工得於為本案言詞辯論前,聲請將 該訴訟事件移送於其所選定有管轄權之法院。但經勞動調解 不成立而續行訴訟者,不得為之,為勞動事件法第2條第1項 第1款、第2項前段、第6條第1項後段及第2項定有明文。是 依該規定由勞工聲請移送其所選定有管轄權之法院,應限於 勞動事件案件涉訟,倘為非上開勞動事件所指民事事件,則 關於管轄法院之認定,當依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而不適用勞 動事件法前開規定。 四、經查:  ㈠抗告人本案主張:其與駱黔明原具有勞動關係,駱黔明溢領 款項,受有不當得利,駱黔明並將部分溢領款項用以支付葉 育馨購買房地之價金,葉育馨同受有不當得利,依民法第17 9條及不真正連帶債務法律關係,訴請相對人給付。相對人 則依勞動事件法第6條第2項規定,聲請將本案移轉管轄至其 居所地及駱黔明最後勞務提供地之臺北地院。原法院以駱黔 明與抗告人間原具有勞動關係,本案係基於勞動關係所生民 事上權利義務之爭議,屬上開第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所稱勞 動事件,因駱黔明居住於臺北,最後勞務提供地亦為臺北, 另抗告人請求葉育馨返還不當得利部分,則為與勞動事件相 牽連之民事事件,得與勞動事件合併起訴,依勞動事件法規 定定管轄法院,依相對人聲請將本案移送臺北地院。  ㈡本案依抗告人主張之原因事實及請求,抗告人係就前案已認 定駱黔明溢領獎金部分,依據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請求權 對駱黔明、葉育馨返還不當得利,本案係兩造是否存有抗告 人所主張並據而為請求之不當得利債權,屬於通常程序民事 事件,並非抗告人與駱黔明間基於績效獎金辦法所衍生民事 上權利義務之爭議,亦與駱黔明113年間另以抗告人等為被 告,向臺北地院另案所起訴事件係屬勞動事件有別。本案訴 訟並無其他特別審判籍管轄法院之適用,自應回歸民事訴訟 法第1條「以原就被原則」定管轄法院,而無前揭勞動事件 法選定管轄法院規定之適用。  ㈢相對人雖主張其均居住於台北市(原審卷第123頁),惟為抗 告人所否認,相對人並無提出任何證明,且依相對人所提出 之移轉管轄聲請狀、委任狀、另案民事起訴狀及本案答辯狀 ,乃至於本院提出民事陳述意見狀,均明載其住居所為「高 雄市○○區○○路0號13樓之1」(原審卷第119頁、第127頁、第 155頁、第193頁,本院卷第41頁),是相對人之住所地依卷 附資料,似在高雄市前金區,若此,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 項前段規定,高雄地院自有管轄。 五、綜上所述,依現有卷附資料,抗告人向原法院起訴,並無不 合,原法院以本件應適用勞動事件法第2條第1項、第2項規 定,依相對人聲請裁定將之移送臺北地院審理,適用法規即 有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至於相對人在原法院時主張其住居 所在臺北市,原法院未令其提出證明供查證,事涉是否真實 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管轄規定之審查,有發回原法院 為妥適處理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明進                   法 官 蔣志宗                   法 官 張維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如委任律師提起再抗告者,應一併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黃璽儒 附註: 再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再抗告 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再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4-11-28

KSHV-113-勞抗-11-20241128-1

台聲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聲請移轉管轄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255號 聲 請 人 林威豪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761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林威豪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現由臺 灣新竹地方法院審理中,惟聲請人現居高雄市,因經濟不佳, 無法長期支出高雄至新竹來回車資,且為免舟車勞頓,懇請將 本案移轉至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等語。 當事人聲請移轉管轄,應以書狀敘述理由向該管法院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11條定有明文。該條所謂該管法院,係指同法第10 條第1項所定之「直接上級法院」,是以如聲請移轉之法院, 與有管轄權法院,不隸屬於同一高等法院或分院者,本院即為 直接上級法院。又有管轄權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 權者,或因特別情形由有管轄權之法院審判,恐影響公安或難 期公平者,依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規定,固得聲請移轉管 轄,但所稱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諸如該法院之法官 員額不足,或有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之事由,或因天災、 人禍致該法院不能行使審判權等是;所謂因特別情形,審判恐 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則係指該法院依其環境上之特殊關係 ,如進行審判,有足以危及公安之虞,或有具體事實,足認該 法院之審判無法保持公平者而言。本件聲請人聲請移轉管轄, 無非以其個人現居地,不宜至異地應訊,依前開說明,尚與刑 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各款所定要件未合。 綜上,聲請人之聲請非有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徐昌錦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張永宏 法 官 江翠萍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游巧筠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2024-11-28

TPSM-113-台聲-255-2024112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移轉管轄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94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徐舶元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原 金訴字第158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徐舶元之案件現由本院審理中 ,因聲請人居所在臺北市○○區○○路0段000○0號11樓,為便於 出庭應訊,爰聲請裁定移轉至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辦等語 。 二、按案件由犯罪地或被告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刑事訴訟法第5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聲請移轉管轄,以有 刑事訴訟法第10條所定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因 特別情形恐審判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為限;又移轉管轄由 當事人聲請者,應以書狀敘述理由向該管法院為之,刑事訴 訟法第10條第1項、第11條亦分別定有明文。而此處所謂該 管法院,係指直接上級法院,亦即原繫屬之法院與所請移轉 之法院,同為該上級審之下級審而言。 三、經查,聲請人涉嫌於民國113年6月11日上午11時12分許,依 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暱稱「哈利波特」之詐欺集團成員指示 ,假冒某不詳資融股份公司名義,前往桃園市○○區○○路0段0 00號向告訴人邵光暐收取新臺幣(下同)41萬元後,再依指 示交付款項與其他詐欺集團成員,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13年度偵字41698、41699、43208、43209、45485號 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金訴字第158號案件審理中 ,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起訴書各1份附卷可查。依上開 規定及說明,本案檢察官既指稱聲請人犯罪地在本院轄區之 桃園市桃園區,本院即有管轄權,聲請人僅謂其住在臺北市 萬華區,為方便出庭應訊等語,並未具體敘明本案現由本院 管轄,有何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有何特別情形 恐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之理由,核與前開規定不符,再者 ,被告本應向本院與所請移轉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之直接上 級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聲請移轉管轄,而非向本院為之,誤 向本院提出此等聲請,於法未合,亦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順輝                   法 官 藍雅筠                   法 官 范振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鍾宜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2024-11-27

TYDM-113-聲-3944-20241127-1

台聲
最高法院

詐欺聲請移轉管轄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248號 聲 請 人 錢俐霖 選任辯護人 謝政恩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詐欺案件(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52 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錢俐霖因詐欺案件,現由臺灣臺東地 方法院(下稱臺東地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52號審理中。聲 請人之戶籍雖設於○○縣○○市○○路0段000巷00號,然其已移居 ○○市○○區多年,且案發地亦於○○市○○區,同案之關係人均處 於北部,告訴人現未居住於臺東縣,為便於本案之審理,爰 聲請將本案移轉至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審理 等語。 二、有管轄權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者,或因特別 情形由有管轄權之法院審判,恐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依 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固得聲請移轉管轄,但所稱因法律 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諸如該法院之法官員額不足,或有 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之事由,或因天災、人禍致該法院 不能行使審判權等是;所謂因特別情形,審判恐影響公安或 難期公平者,則係指該法院依其環境上之特殊關係,如進行 審判,有足以危及公安之虞,或有具體事實,足認該法院之 審判無法保持公平者而言。本件聲請人聲請將上開案件自現 繫屬之臺東地院移轉管轄至新北地院審理一節,依其所陳, 無非係基於個人訴訟上便利之因素,核與上開移轉管轄要件 規定未合。 三、揆諸上開規定及說明,本件聲請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梁宏哲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劉方慈 法 官 陳德民 法 官 周盈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李丹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0

TPSM-113-台聲-248-20241120-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請移轉管轄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514號 113年度聲字第620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林長泉律師 被 告 莊家岷 選任辯護人 林長泉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514號),聲 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於臺灣基隆地方法院,與該院113年度金訴字第394號刑 事案件合併審判。 理 由 一、一人犯數罪,為相牽連之案件。而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 牽連者,得合併由其中一法院管轄。如各案件已繫屬於數法 院者,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移送於一法院 合併審判之。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6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 文。相牽連刑事案件分別繫屬於有管轄權之不同法院時,得 合併由其中一法院管轄,旨在避免重複調查事證之勞費及裁 判之歧異,符合訴訟經濟及裁判一致性之要求。 二、被告莊家岷因涉犯詐欺等罪嫌,現於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3 年度金訴字第394號案件審理中,被告於本院本件被訴犯行 ,與前揭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審理中之案件核屬一人犯數罪之 相牽連案件。因被告之辯護人具狀聲請移轉管轄,經本院函 詢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已徵得同意將本件移送至該院一併審 判(承辦股別:禮股),此有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3年11月1 3日基院雅刑禮113金訴394字第17439號函附卷可佐。依前揭 規定,將本案移送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合併審判。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邁揚           法 官 廖允聖           法 官 陳韋綸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淑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2024-11-19

NTDM-113-聲-620-20241119-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等(移轉管轄)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12號 抗 告 人 邵佳芸 住○○市○○區○○街000巷00弄0號 相 對 人 張庭瑀 葉宛甯 謝承祐 陳秀儒 上列抗告人因與張庭瑀等人間損害賠償等(移轉管轄)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0月15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780號 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抗告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等既分別於LINE群組及Dcard社群網 站上公開發表或轉貼如原審起訴狀所示貶抑抗告人人格之言 論(下稱系爭言論),經抗告人於高雄市○○區住所地,以家 中電腦連線至Dcard網站而知悉,已侵害抗告人之名譽權, 又抗告人因相對人上揭侵權行為致身心受創而於高雄市○○區 之診所就診,是不論高雄市○○區或同市○○區,均為相對人所 為侵權行為之損害結果發生地,原法院自有管轄權。原裁定 所持侵權行為管轄地限於實行不法行為地,而不包括發生不 法行為結果地之見解,將使於網路世界被害人在對侵權行為 人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時,受到嚴重限制,容有未洽,為此 爰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 第15條第1 項定有明文。所謂行為地,非專指實施侵權行為 之處所而言,即侵權行為結果發生之處所,亦不失為行為地 (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369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實施 侵權行為及其結果發生之處所,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 依同法第21條規定,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對於同一被告之 數宗訴訟,除定有專屬管轄者外,得向就其中一訴訟有管轄 權之法院合併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8條亦定有明文。又 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 規定而為認定,與其請求之是否成立無涉(最高法院101年 度台抗字第529號號民事裁判意旨足參)。 三、經查,抗告人主張相對人分別於LINE群組及Dcard網站發表 或轉貼系爭言論侵害其名譽權等情,業據其提出LINE群組、 Dcard網站截圖內容等為證(原法院審訴卷41至109頁)。又抗 告人所在地即高雄市○○區亦為網路所及之地,任何人均得於 該區域連結網路後觀看相對人張貼之系爭言論,此並為相對 人於網路刊登系爭言論時即可預見,則相對人實施上開抗告 人所主張侵權行為之處所,除發表系爭言論所在地外,亦包 括抗告人所主張因連結網路後觀看相對人所發表系爭言論之 住所,是依上說明,原法院自有管轄權。又網路資訊之傳播 無遠弗屆,乃眾所周知之事實,相對人於Dcard網站發表或 轉貼系爭言論時,即應皆得預見系爭言論將因網路之傳播而 散布並擴及至抗告人所在地,是其行為時既可預見抗告人所 在地即為相對人上開行為之結果發生地,自難認抗告人向原 法院起訴,有何任意創設管轄權或過度擴張解釋結果發生地 之虞,有違民事訴訟法第1條之立法意旨。從而,原法院以 無管轄權為由,將本件訴訟裁定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即 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發回,由原法院更為適法之處理。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宜芳 法 官 徐彩芳 法 官 李怡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憲修

2024-11-13

KSHV-113-抗-312-20241113-1

家抗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移轉管轄)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抗字第28號 抗 告 人 洪俊任 相 對 人 吳曼毓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移轉管轄)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9月18日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113年度家調字第1 526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前因配偶即相對人與他人合意性交生女, 並持續遺棄伊,起訴請求離婚及損害賠償,經原法院以113 年度家調字第1526號受理,並定於民國113年7月31日進行調 解,嗣伊雖因離婚部分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 院)調解成立而予撤回,然基於管轄恆定原則及最高法院10 2年度台抗字第109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家上 字第73號裁判旨趣,原法院自不因伊撤回離婚部分之起訴而 喪失管轄權,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 二、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 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15條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受理家事事件之全部或一部不 屬其管轄者,除當事人有管轄之合意外,應依聲請或依職權 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但法院為統合處理事件認有必要 ,或當事人已就本案為陳述者,得裁定自行處理,家事事件 法第6條第1項定有明文。觀其立法理由,該條項但書乃因家 事事件較需求法官彈性處理而為合目的性之裁判,因此受理 法院雖無管轄權,在為統合處理事件認有必要時,賦予法院 有決定是否自行處理之裁量權。 三、抗告人固以其乃合併起訴請求離婚及損害賠償,基於管轄恆 定原則,原法院不因其撤回離婚部分之起訴而喪失管轄權云 云。惟抗告人於起訴時係主張相對人與他人合意性交生女, 且持續遺棄,請求離婚,並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賠償 ,嗣於原法院尚未開始審理前,即已撤回離婚部分之起訴。 則抗告人所提訴訟關於侵權行為損害賠償部分,並非家事事 件法第3條所列之各項家事事件,原法院於抗告人起訴時就 該部分本無管轄權,應由相對人住所地或侵權行為地普通法 院管轄。又家事事件法第6條第1項但書固規定例外於「為統 合處理事件認有必要」,家事及少年法院得就無管轄訴訟裁 定自行處理,但原法院就抗告人所提損害賠償訴訟未曾裁定 自行處理,且上開規定既是為使法官彈性處理而為合目的性 裁判,當事人在法院裁定自行處理前即已撤回之訴訟,顯不 得以之作為審酌有無統合處理必要之基礎,是原法院應無以 業經撤回之離婚訴訟審酌有無統合處理必要。再者,相對人 之住所地位於桃園市,業據其自陳在卷(原審卷第107頁) ,且有個人戶籍資料可稽(原審卷第27頁)。則原法院以該 院並無管轄權,且兩造間另關於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部分 ,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之基礎事實不同,並無牽連,亦 無統合處理之必要,而將本件移往相對人之住所地即臺灣桃 園地方法院管轄,自屬有據。原裁定尚無違誤,抗告人求予 廢棄,為無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宏欽 法 官 陳宛榆 法 官 楊淑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周青玉

2024-11-12

KSHV-113-家抗-28-202411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移轉管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60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張程彬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113年度附民字第1562號因詐欺案附帶民訴 等案件,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張程彬與原告國泰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間之定型化契約固合意管轄法院為本院,但因其 住在嘉義市,非本院轄區,且非法人或商人,應訴不便,故 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項聲請移轉管轄等語。 二、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係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而提起之民事訴 訟,是其管轄法院即應依其刑事訴訟管轄法院而定,且無民 事訴訟法有關管轄規定之準用,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 第489條、第491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原告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既係於112年度訴字第365號 詐欺案件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該附帶民事訴訟即係 依附在本件刑事案件,被告並無聲請移轉管轄之權利,是所 為聲請,於法無據,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曾名阜                   法 官 黃瑞成                   法 官 蔡宗儒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郅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2024-11-05

TPDM-113-聲-2601-20241105-1

台聲
最高法院

詐欺聲請移轉管轄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台聲字第222號 聲 請 人 吳俊源 上列聲請人因被訴詐欺案件(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3年度自字第1 號),聲請移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自訴人陽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向臺灣花蓮地 方法院(下稱花蓮地院)自訴聲請人吳俊源涉犯刑法第339 條第1項詐欺罪案件(113年度自字第1號,下稱本案)。惟 聲請人住所地在臺北市士林區(地址詳卷),自訴人公司設立 於臺北市內湖區(地址詳卷)。依自訴狀所述,本案犯罪地 為自訴人設立之公司地址。是本案應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下稱士林地院)管轄,自訴人卻向花蓮地院提起自訴,使聲 請人需奔波至花蓮應訴,顯有利用刑事訴訟程序折磨聲請人 之情形。爰聲請將本案移轉至有管轄權之士林地院審理等語 。 二、按當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第2項規定,於有管轄 權之法院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使審判權,或因特別情形由該 法院審判,恐影響公安或難期公平者,得聲請由直接上級法 院或再上級法院,以裁定將案件移轉於其管轄區域內與原法 院同級之他法院。該條第1項第1款所稱因法律或事實不能行 使審判權,例如該法院之法官員額不足或有應自行迴避不得 執行職務之事由,或因天災、人禍致該法院不能行使審判權 等是。至同條第1項第2款所謂因特別情形,審判恐影響公安 等移轉管轄原因,則係指該法院依其環境上之特殊關係,如 進行審判,有足以危及公安之虞,或有具體事實,足認該法 院之審判無法保持公平者而言。卷查:聲請人曾以同一事由 ,向承審本案之花蓮地院聲請移轉管轄,經該院以其聲請於 法不合,且本案涉及花蓮縣政府招標之工程,工程地點位於 花蓮市民孝、民政、民運、民樂里,自有管轄權等旨,裁定 駁回後,始向本院聲請移轉管轄。惟依其聲請意旨,無非係 基於個人訴訟上便利之考量,與上開移轉管轄之規定未合, 難認有據。 三、綜上,本件聲請無從准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庚棟 法 官 林怡秀 法 官 鄧振球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修弘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2024-10-30

TPSM-113-台聲-222-202410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