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郭子竣

共找到 248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266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毛鼎盛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66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毛鼎盛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拾壹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毛鼎盛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應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 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分別定有明文。又被告犯應併合處罰之數罪,嗣後與 他罪合併定應執行刑,已執行部分,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 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 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505號裁定意旨參照)。而刑事訴 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 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分屬不同案 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 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 原則之拘束,即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 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 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103年度第14次 刑事庭會議決議、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可資 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毛鼎盛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本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至4所示 之罪,係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且以本院 為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另受 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之罪,雖曾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 654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9月確定,然依上開說明, 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本院自應以其各罪宣告刑為基礎, 定其執行刑。是檢察官據此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洵屬有據 。 四、爰審酌本件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及受刑人其所犯如附表所 示各罪之犯罪類型、動機、態樣、侵害法益、行為次數等情 狀,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並 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且本院已合法通知受刑 人而保障其陳述意見之機會(見本院卷第27頁),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又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處有期徒刑2月部分,雖已執行 完畢,惟依上揭說明,本院仍應依法就受刑人判決確定前所 犯之數罪定其應執行刑,僅於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 時,再就上開形式上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併予敘明。 五、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2024-10-17

TYDM-113-聲-3266-20241017-1

桃交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交簡字第1054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沈家豪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 年度調院偵字第35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沈家豪犯過失傷害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沈家豪於本院 訊問時之自白(見本院卷第28頁)。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書所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㈡本案事故發生後,肇事人親自或託人電話報警,並已報明肇 事人姓名、地點、請警方前往處理等情,有道路交通事故肇 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附卷可憑(見偵卷第57頁),嗣被告接 受裁判,所為合於自首之要件,爰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 ,減輕其刑。  ㈢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疏未注意操作貨車升降板 時應遵守之交通法規而貿然降下升降板卸貨,致發生本案事 故,造成告訴人潘建廷受有左側前胸壁挫傷之傷害,實有不 該,兼衡其坦承犯行,尚未與告訴人達成調解,致未賠償告 訴人所受損害之犯後態度、被告於警詢時自陳之智識程度、 職業、家庭經濟生活狀況、其犯罪手段暨素行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呂象吾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2年度調院偵字第358號   被   告 沈家豪 男 42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沈家豪於民國111年12月7日上午10時28分許,將車號000-00 00號營業小貨車停放在桃園市○○區○○路00號前之私人土地( 車尾橫向朝道路方向停放),本應注意操作貨車升降板時, 應在車尾處設置警告標示或警示燈,並注意往來人車,而依 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未設置 任何警告標示,即貿然將上開車輛之升降板降下卸貨,使升 降板橫置於道路上,適潘建廷駕駛車號000-0000號自用小客 車沿桃園市中壢區同慶路往仁德街方向行駛而來,見狀不及 閃避,遂撞擊沈家豪所駕駛車輛之升降板,致潘建廷因車輛 強烈晃動而撞擊方向盤,因此受有左側前胸壁挫傷之傷害。 沈家豪在有偵查犯罪職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發覺其犯罪前,主 動向到場處理之警員表明其係肇事車輛之駕駛人,自首並接 受裁判。 二、案經潘建廷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訊據被告沈家豪固不否認自身行為具有過失,惟矢口否認其 行為導致告訴人潘建廷受有傷害,辯稱:車禍發生當時警察 有詢問告訴人有沒有受傷,告訴人說沒有云云。然查: ㈠告訴人於偵查中陳稱:發生車禍時,我的身體往前傾撞到方 向盤…但是車禍當下比較急忙慌亂,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受 傷,車禍發生2、3個小時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胸口悶悶的, 用手摸還會痛,這時候我才知道自己受傷了,因此我後來去 醫院就醫,醫師有幫我擦藥,並用紗布包紮等語。又觀諸告 訴人提出之龍岡聯合診所診斷證明書,可知告訴人於車禍發 生當天即前往龍岡聯合診所就診,並經周維白醫師開立「左 側前胸壁挫傷」之診斷證明書;再經本署就「如何判斷病患 受有挫傷之傷勢」函詢周維白醫師,周維白醫師亦函復表示 「病患主訴左前胸挫傷,症狀為紅腫」,並提供當日開立之 藥品單據予本署,是綜合告訴人陳述之受傷及就診過程,以 及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之緣由,均足以認定告訴人確實因本 件車禍受有傷害,故被告辯稱其過失行為並未造成告訴人受 傷云云,應不足採。 ㈡此外,復有證人即告訴人潘建廷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道 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行車記錄 器畫面暨翻拍照片、事故現場照片、車籍資料在卷可稽,被 告犯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害罪嫌。又本件 車禍發生後,被告於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未發覺為犯嫌 前,主動向前來處理之警員坦承其為肇事之人,有桃園市政 府警察局中壢分局中壢交通中隊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 形紀錄表在卷可查,被告於犯罪未發覺前自首而接受裁判, 符合自首之規定,請審酌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 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7   日               檢 察 官 呂象吾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6 日 書 記 官 姚柏璋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參考法條:刑法第284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4-10-14

TYDM-113-桃交簡-1054-20241014-1

聲簡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簡再字第10號 聲 請 人 即受判決人 陳契宏 上列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竊盜等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3年4 月17日113年度審簡字第37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陳契宏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正原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 提出原判決之正當理由,及提出再審之證據,逾期不補正或釋明 ,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的「敘述理由」, 係指具體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證據 ,係指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再審 事由,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 事由不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 應認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以聲請不合法,依同法第43 3條規定裁定駁回(最高法院109年度台 抗字第1223號裁定 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人陳契宏於聲請再審狀中,主張其經本院113年度 簡字第37號判決確定後,聲請再審乙節。惟聲請人未檢具原 判決之繕本或釋明有何無法提出原判決繕本之正當理由,亦 未提出再審之證據,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應命聲請人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逾期仍不補正,即駁回再審之聲請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不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4

TYDM-113-聲簡再-10-20241014-1

壢交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交簡字第433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杜進雄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調院偵字第117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杜進雄犯過失傷害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杜進雄於本院 訊問時坦承有過失之供述(見本院卷第56、80頁),及補充 理由如下。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如附 件)。 二、被告固坦承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時間、地點,駕駛BK A-8959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與告訴人李杰達駕駛之BBJ-2 500自用小客車(下稱B車)發生碰撞且有過失,惟否認告訴 人有因此受傷,辯稱:案發時係以時速不到5公里之速度擦 撞B車右後車門,撞擊力道不至於造成告訴人受傷;告訴人 於案發後向警方及保險公司均表示沒有受傷;醫生是依據告 訴人主述所為判斷,不代表告訴人確有受傷,且告訴人後續 沒有任何就醫或復建等語,惟查:  ㈠被告於警詢時自承:「我的車輛警方到場拍照後才移動,對 方碰撞後就衝到遠處才停止」等語(見偵卷第10頁),另證 人李思霖於本院證稱:「(問:當時兩車子碰撞力道為何? )碰撞的聲音滿大聲的」等語,足見B車遭A車撞擊後,未立 即停止,碰撞時B車具有相當之速度。而碰撞力道之大小除 需考量A車車速,亦與A車之質量、B車之車速與質量、碰撞 之接觸面積等有關,尚難僅憑被告辯稱A車車速不到5公里等 語,逕認兩車碰撞之程度輕微。  ㈡告訴人於碰撞時有繫安全帶等情,業經證人李思霖證述在卷 (見本院卷第57頁),是B車遭撞擊時,告訴人之身體因慣 性作用,突然承受安全帶之拉力非難以想像,並因此受有右 側頸部及肩部損傷之傷害,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12年5月10 日診斷證明書在卷可憑。又告訴人於本案事故發生之隔日, 因肩頸酸痛才到醫院急診,業經告訴人於本院準備程序陳述 在案(見本院卷第28頁),復無其他證據證明有其他原因造 成告訴人之傷害,應認確係因被告之過失行為所致。況本案 兩車撞擊程度非輕,已如前述,因碰撞造成告訴人受有頸部 損傷,且相關傷害於事發時未發現,遲於隔日加劇後始就醫 ,亦與常情無違。又告訴人之傷勢是否需持續就醫或復建, 尚需經醫療專業判斷,不能僅因告訴人未為復建即認其並未 因此受傷。是被告辯稱告訴人於案發後向警方及保險公司均 表示沒有受傷,醫生是依據告訴人主述所為判斷,不代表告 訴人確有受傷,且告訴人後續沒有任何就醫或復建等語,主 張告訴人未受有診斷證明書所載之傷害,均難憑採。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㈡被告於肇事後留在現場,在未經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發 覺為犯嫌前,向前往現場處理之警員承認肇事,自首而願接 受裁判乙節,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 情形紀錄表在卷可查(見偵卷第31頁),足認被告在其所為 過失傷害犯行被發覺之前,即主動向處理員警自首而接受裁 判,已符合自首要件,爰依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    ㈢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疏未注意汽車駕駛人駕車 上路時應遵守之交通法規而行駛,致發生本案事故,造成告 訴人受有相關傷害,實有不該,兼衡其坦承過失,且已賠償 告訴人部分費用(見本院卷第81頁),及否認告訴人受有相 關傷害,致未賠償告訴人所受損害之犯後態度、被告自陳之 智識程度、職業、家庭經濟生活狀況、其犯罪手段暨素行、 告訴人之意見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李允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1172號   被   告 杜進雄 男 59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號15樓             居桃園市○○區○○路0段000巷00弄              00號2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杜進雄於民國000年0月0日下午5時15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自桃園市○○區○○路0段0巷00號停車場 起駛,左轉彎欲駛入南山路2段5巷車道內時,本應注意車輛 起駛前應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行人,並應讓行進中 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 ,貿然自上址停車場駛出,適有李杰達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0號自用小客車,沿南山路2段5巷往巷尾方向直行駛至,閃 避不及,兩車發生碰撞,致李杰達受有右側頸部損傷、右側 肩部損害之傷害。 二、案經李杰達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杜進雄於警詢及本署偵查中坦承不 諱,核與證人即告訴人李杰達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相符, 並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診斷證明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 道路交通事故調查表㈠、㈡、行車紀錄器畫面截圖照片4張、現 場暨車損照片16張及行車紀錄器影像光碟1片在卷可稽。且 按車輛起駛前應顯示方向燈,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行 人,並應讓行進中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9 條第1項第7款定有明文,被告駕駛車輛本應注意上開規定, 而依當時路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被告卻未能確實注意, 自有過失,且其過失與告訴人之受傷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又被 告於肇事後,犯罪偵查機關未發覺前,即主動向到場處理之 警員自承其為肇事者,並願接受裁判,此有道路交通事故肇 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紙在卷可按,核與自首要件相符,請 審酌依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3  日 檢 察 官 李允煉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5  日 書 記 官 朱佩璇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參考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4-10-14

TYDM-113-壢交簡-433-20241014-1

桃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41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瓅文 (另案在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竊盜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字第2120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瓅文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又犯詐欺取財未遂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柒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4行「內有」二 字刪除;第6行「新臺幣7,000餘元」更正為「新臺幣(下同 )7,000元」,另補充理由如下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 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聲請意旨雖認被告張瓅文所竊財物包含告訴人所有之現金7, 000餘元,惟所依憑之證據僅有告訴人蕭湘昀於警詢時之證 述:「有7張新臺幣一千元的紙鈔跟些許紙鈔與零錢」(見 偵卷第32頁),另被告於檢察事務官訊問時則稱:(問:是 否於000年00月00日下午3時30分許,在桃園市○○區○○街○○○ 路0段000號全家桃園市國店內,竊取告訴人蕭湘昀所有之白 色手工長夾(內含身分證、健保卡、中國信託簽帳卡、兆豐 信用卡、學生證及現金7,000餘元)應該是。是就被告所竊 取之現金總額,依卷內事證,至多僅能確定為7,000元,依 罪疑惟輕原則,難認被告所竊取之現金超過7,000元,是聲 請意旨認有7,000「餘元」容有誤會,應予更正。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張瓅文所為,分別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及 同法第339條第3項、第1項之詐欺取財未遂罪。  ㈡被告就上開犯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㈢詐欺取財部分之犯行,被告已著手於詐欺取財行為之實施, 惟因故交易失敗(見偵卷第121頁),未生詐得財物之結果 ,為未遂犯,依刑法第25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㈣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僅為圖一己私利,恣意 拿取告訴人之物品而竊取之,又持所竊得之信用卡佯裝為持 卡人本人消費,顯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且竊取之 7,000元並未返還被害人;惟坦承犯行,且手段尚屬和平, 所竊得之財物非鉅,兼衡被告之教育程度、動機、目的、素 行及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刑 ,並均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及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 文第1項所示,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㈠被告所竊得告訴人蕭湘昀所有皮夾內之7,000元遭被告花用殆 盡(見偵卷第8頁),屬被告之犯罪所得,應依刑法第38條 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㈡另上開皮夾及內含之身分證、健保卡、中國信託簽帳卡、兆 豐信用卡、學生證等物品,已經被告丟棄而滅失(見偵卷第 8、101頁),且欠缺刑上之重要性,為免將來執行上之困難 ,均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價額。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蔡沛珊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 百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占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1204號   被   告 張瓅文 女 26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住○○市○里區○○街00號             (另案在法務部○○○○○○○○○ 執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張瓅文分別為下列犯行: (一)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000年00 月00日下午2時53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全家桃 園帝國店內,乘店員蕭湘昀未注意之際,進入員工休息室內 ,徒手竊取蕭湘昀所有之皮夾1個(內有內含身分證、健保 卡、中國信託簽帳卡、兆豐信用卡、學生證及現金新臺幣7, 000餘元),得手後旋即逃逸。 (二)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000年0 0月00日下午3時42分許,在地址不詳之科信通訊行動手機館 內,持上開信用卡並已著手消費1萬1,025元之際,卻因交易 失敗而未遂。 二、案經蕭湘昀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張瓅文於警詢及本署偵查中坦承不 諱,復經證人即告訴人蕭湘昀於警詢中證述明確,並有監視 器截圖8張、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偽冒暨安控規劃科簡便行文 表所附簽帳金融卡消費明細及監視器光碟1片在卷足稽,是 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就犯罪事實一(一)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 竊盜罪嫌;就犯罪事實一(二)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3 項、第1項詐欺取財未遂罪嫌。被告所犯之竊盜與詐欺罪嫌 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分論併罰。至被告之犯罪所得 ,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沒收之,於全部或 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31  日                檢 察 官 蔡沛珊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3   日 書 記 官 吳文惠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所犯法條:刑法第320條、刑法第339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0-14

TYDM-113-桃簡-1418-2024101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71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勝達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王暐凱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黃勝達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依通 常程序起訴,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 由受命法官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美香                   法 官 葉宇修                   法 官 陳藝文 不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2024-10-14

TYDM-113-易-712-20241014-1

桃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34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PHAN HOANG GIANG(中文名:范皇江,越南籍)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速偵字第133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PHAN HOANG GIANG犯未經許可入國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並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 驅逐出境。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被告PHAN HOANG GIANG行為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業於 民國112年6月28日修正公布,自113年3月1日起施行,修正 前原規定:「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 國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9萬元以 下罰金。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十條第一 項或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 臺灣地區者,亦同。」,修正後將原條文移列於第1項,並 修正為:「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境)處分 而出國(境)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 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 例第十條第一項或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 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亦同。」經比較新舊法,修正後 之規定對被告並未較為有利,應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之規 定,適用被告行為時即修正前之法律。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未經 許可入國罪。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已被遣返回越南,而 於民國109年6月26日離台等情,業經被告於警詢及偵查時自 承,並有移民署入出境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竟仍違反規 定自越南搭船偷渡入境,嚴重危害我國政府對入出境外國人 身分管理之正確性與國家安全之維護,應予非難,兼衡被告 犯罪之動機、目的、以偷渡方式入境之手段、於警詢時自陳 之智識程度、經濟狀況,及被告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㈣被告係越南籍之外國人,以上開非法方式未經許可入境,而 受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宣告,本院認其已造成我國治安隱憂 ,不宜繼續居留國內,爰依刑法第95條規定,諭知於刑之執 行完畢或赦免後,驅逐出境。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賴瀅羽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修正前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 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 3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9 萬元以下罰金。違反臺 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10 條第 1 項或香港澳門關 係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亦同 。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速偵字第1330號   被   告 PHAN HOANG GIANG (越南籍)             男 35歲(民國77【西元1988】                  年00月00日生)             在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桃園市○             ○區○○路0號10樓之5、桃園市○○             區○○路0段00號20樓之3             (現於內政部移民署臺北收容中心收             容中)             護照號碼:M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 請以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PHAN HOANG GIANG(中文姓名:范皇江)為越南籍人士,其 明知未經許可不得入境我國,竟為來臺工作,與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之人蛇集團共同基於未經許可入境我國之犯意聯絡, 於民國111年初之某日,由該人蛇集團安排自越南搭乘船隻 之偷渡方式,至臺灣地區某不詳地點偷渡上岸,以此方式未 經許可入境我國。嗣於113年5月5日上午6時50分許,因范皇 江所搭乘之車輛於桃園市○○區○○路00號前違反交通規則,警 方上前盤查,范皇江隨即企圖逃逸,然未久即為警方逮捕, 始悉上情。 二、案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范皇江於警詢及本署偵查中坦承不 諱,並有被告之居留外僑動態管理系統、內政部移民署外人 居停留資料查詢(外勞)明細內容、指紋卡片等資料各1份 在卷可佐,被告犯嫌已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前段之未經許可入 國罪嫌。被告與不明人蛇集團間就所犯之罪有犯意聯絡及行 為分擔,請論以共同正犯。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9   日              檢 察 官 吳一凡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0  日 書 記 官 施宇哲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所犯法條: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 入出國及移民法第74條 違反本法未經許可入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 3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 9 萬元以下罰金。違反臺 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10 條第 1 項或香港澳門關 係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規定,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亦同 。

2024-10-13

TYDM-113-桃簡-1348-20241013-1

聲保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267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曾威舜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受刑人 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113年度執聲付字第255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曾威舜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曾威舜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於民國109年2月29日送監執行,嗣於113年10月4日經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假釋中應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 裁定之,刑法第9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院以11 0年度聲字第50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本院為上揭案 件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受刑人於109年2月29日入監執 行,並於113年10月4日經法務部核准假釋在案,有法務部矯 正署113年10月4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749921號函暨法務部○ ○○○○○○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1紙在卷可憑。又受刑 人縮短刑期後刑期終結日期原為114年12月29日,現尚未執 行完畢,是聲請人聲請於受刑人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經本院 審核後,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3

TYDM-113-聲保-267-20241013-1

金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金簡字第16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富曾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 度偵緝字第1054號),嗣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2 年度金訴字第40號),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簡易程 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李富曾幫助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十四條第一項之一般洗錢罪, 處有期徒刑參月,併科罰金新臺幣貳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 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李富曾可預見將金融機構帳戶(含存摺、金融卡、密碼等物 )提供他人,可能供詐欺集團將詐欺犯罪所得款項匯入,並 藉此達到掩飾詐欺犯罪所得去向之目的,仍基於幫助他人詐 欺取財、掩飾犯罪所得去向之洗錢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0 年8月4日前某時許,在高雄市○鎮區○○○路000號5樓之2,將 其申辦之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本案郵局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密碼,交付予「簡 慧心」之成年人收受後,藉此幫助其與所屬之詐欺集團(下 稱本案詐欺集團)成員達到向他人詐取財物及藉由提領帳戶 內款項產生遮斷資金流動軌跡以規避偵查機關追查犯罪所得 走向之目的。嗣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取得李富曾所交付之本案 郵局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密碼後,即與本案詐欺集團其他 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於000年0月0日下午2時 41分前某時許,於社群軟體FACEBOOK(下稱臉書)社團「ip hone 二手手機買賣專區」以暱稱「Jying Tseng」張貼貼 文佯稱欲販賣二手iphone12pro云云,致陳思卉陷於錯誤, 而同意以新臺幣(下同)1萬6,000元購買,並於依其指示於 000年0月0日下午3時2分許匯款1萬6,000元至李富曾所提供 之本案郵局帳戶內。旋遭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持金融卡提領或 以轉帳方式轉出自他人帳戶,李富曾提供上開帳戶予本案詐 欺集團成員使用之行為,並已掩飾上述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 。嗣因附表所示之人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獲,始悉上情。 二、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李富曾於本院準備程序坦承不諱, 核與證人即同案被告簡慧心於偵查中之證述、證人即告訴人 陳思卉於警詢時之證述大致相符,並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 司客戶歷史交易清單、告訴人與詐欺集團之LINE及臉書私訊 對話紀錄截圖、網路銀行交易紀錄截圖附卷可稽,堪認被告 之自白有相當之證據可佐,堪信為真實。被告已預見交付金 融帳戶予他人使用,可能是作為遂行詐欺取財犯罪及掩飾犯 罪所得之人頭帳戶,仍輕率將帳戶交予他人使用,有容任不 法結果發生之不確定故意。從而,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 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罪科刑。 三、論罪科刑:  ㈠新舊法比較:  1.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 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除構成要件 之擴張、限縮或法定刑度之增減外,尚包括累犯加重、自首 減輕暨其他法定加減原因與加減例之變更(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上字第1611號判決要旨參照)。換言之,比較時應就罪刑 有關之共犯、未遂犯、想像競合犯、牽連犯、連續犯、結合 犯,以及累犯加重、自首減輕暨其他法定加減原因(如身分 加減)與加減例等一切情形,綜其全部罪刑之結果而為比較 (最高法院95年度第8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2.經查:  ⑴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分別於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第15 條之1、第15條之2及16條,自000年0月00日生效施行;於11 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全文,自113年8月2日起生效施行。其 中,民國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之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1及 第15條之2,其構成要件與幫助詐欺罪、幫助洗錢罪無涉, 且其性質非特別規定,亦無優先適用關係,保護法益無可取 代性,非行為後法律有變更之情形,自無比較新舊法或刑罰 廢止之問題,合先敘明。  ⑵有關洗錢行為之處罰規定,修正前該法第14條規定:「有第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 百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前二項情形,不得科 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現行法則移列為 第19條規定:「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 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 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依此修正,倘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1億元, 其法定刑由「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百萬元以下罰金」修 正為「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千萬元以下罰金」 。另該法關於自白減輕其刑之規定,112年6月14日修正前第 16條第2項原規定:「犯前二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 者,減輕其刑。」,112年6月14日修正為:「犯前四條之罪 ,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現行法再 修正移列為第23條第3項前段規定:「犯前四條之罪,在偵 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 物者,減輕其刑」。依上開修法歷程,先將自白減輕其刑之 適用範圍,由「偵查或審判中自白」修正為「偵查及歷次審 判中均自白」,現行法再進一步修正為「偵查及歷次審判中 均自白」及「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之雙重要 件,而限縮適用之範圍。核屬刑法第2條第1項所指法律有變 更,而有新舊法比較規定之適用。依上開說明,自應就上開 法定刑與減輕其刑之修正情形而為整體比較,並適用最有利 於行為人之法律。  ⑶本件被告所犯洗錢之特定犯罪為詐欺取財罪,依修正前第14 條第3項規定之旨,有期徒刑之科刑不得逾5年。且被告於本 院審理時始自白犯罪,依113年7月31日修正前之規定,其科 刑範圍為有期徒刑2月以上、5年以下,且得再依112年6月14 日修正前第16條第2項減輕其刑;依現行法之規定,其科刑 範圍則為有期徒刑6月以上、5年以下,且不得再依第23條第 3項前段減輕其刑。是整體比較結果,以112年6月14日修正 前之規定最有利於被告,應適用112年6月14日修正前之規定 論處。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 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被告以提供本案帳戶之存 摺、金融卡及密碼之一行為,幫助他人詐取被害人之財物及 幫助詐欺集團於提領後遮斷金流以逃避國家追訴、處罰,係 一行為觸犯上述二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規 定從一重論以幫助一般洗錢罪。  ㈢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白犯行,合於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前 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自白減刑之規定,應予減輕其刑。 又被告係基於幫助犯意為上開犯行,為幫助犯,爰依刑法第 30條第2項之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並依法遞減之。  ㈣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交付前開金融帳戶之存 摺、金融卡、密碼予他人使用,幫助上開正犯用以作為詐欺 犯罪之匯款工具,助長不法份子之訛詐歪風,使執法人員難 以追查詐欺集團成員之真實身分,所為應予非難,惟其犯後 坦承犯行,尚有悔意,然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兼衡其犯罪 之動機、目的、手段,及於本院自述之工作及家庭生活、經 濟狀況、智識程度與素行等一切情狀(見本院金訴卷第416 至417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併科罰金部分諭知 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   被告所有並提供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使用之本案郵局帳戶金融 卡,未經扣案,是否尚存在不明,且上開物品單獨存在不具 刑法上之非難性,倘予追徵,除另使刑事執行程序開啟外, 對於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罪責評價並無影響,且就沒收制 度所欲達成之社會防衛目的亦無任何助益,欠缺刑法上重要 性,是本院認上開物品均無沒收或追徵之必要,爰依刑法第 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此外,依卷內證據無從 認定被告有何因提供帳戶而取得對價之情形,則被告既無任 何犯罪所得,亦毋庸宣告沒收。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 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0條 (幫助犯及其處罰) 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 亦同。 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

2024-10-11

TYDM-113-金簡-167-20241011-1

單聲沒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沒收(智慧財產案件)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127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彤恩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商標法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1年 度聲沒字第11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24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蔡彤恩違反商標權案件,業以112年度 調偵字第1880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並於民國110年12月31 日期滿未經撤銷。而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24所示之物屬侵害 商標權之物品,爰依法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侵害商標權、證 明標章權或團體商標權之物品或文書,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 與否,沒收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及商標法第98條分別定有 明文。是就侵害商標權之物品,為刑法絕對義務沒收之物, 屬刑法第40條第2項所稱「專科沒收之物」,檢察官得依法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三、本件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24所示之物,屬仿冒CHANEL、HERME S、PEPPA PIG、GUCCI、ADIDAS、HELLO KITTY、CHAMPIONS 、FILA、NIKE等註冊商標圖樣之商品,為專科沒收之物,有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資料檢索服務列印資料、鑑定報告書 、扣案物照片及扣押物品清單在卷為憑,依前揭規定,聲請 意旨核無不合,應准予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藝文 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附表: 編號 仿冒商品 數量 1 仿冒CHANEL衣服 27件 2 仿冒CHANEL圍巾 1件 3 仿冒CHANEL外套 1件 4 仿冒CHANEL褲子 30件 5 仿冒HERMES衣服 19件 6 仿冒PEPPA PIG裙子 2件 7 仿冒PEPPA PIG褲子 1件 8 仿冒PEPPA PIG衣服 10件 9 仿冒GUCCI衣服 2件 10 仿冒GUCCI圍巾 2件 11 仿冒GUCCI褲子 7件 12 仿冒GUCCI外套 5件 13 仿冒ADIDAS褲子 47件 14 仿冒ADIDAS衣服 131件 15 仿冒HELLO KITTY衣服 80件 16 仿冒HELLO KITTY褲子 31件 17 仿冒HELLO KITTY外套 24件 18 仿冒CHAMPIONS衣服 8件 19 仿冒CHAMPIONS褲子 10件 20 仿冒FILA衣服 2件 21 仿冒FILA褲子 4件 22 仿冒NIKE褲子 37件 23 仿冒NIKE衣服 20件 24 仿冒NIKE外套 3件

2024-10-11

TYDM-113-單聲沒-127-202410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