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澤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家暴傷害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207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麗美 林梅玉 上列被告等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偵字第9 22號、113年度偵字第2859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即告訴人林麗美與被告即告訴人林梅玉 為姊妹,兩人間具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4款所定之家庭 成員關係。林麗美、林梅玉於民國113年3月30日12時30分許 ,在臺南市○里區○○000號,因細故發生口角糾紛,林麗美竟 基於傷害之犯意,以徒手及以嘴咬之方式攻擊林梅玉,致林 梅玉受有前額疼痛、前胸壁疼痛、後背疼痛、左手無名指開 放性傷口1.5公分、右手淺層開放性傷口之傷害;林梅玉亦 基於傷害之犯意,以徒手攻擊林麗美,致其受有左側臉部抓 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林麗美、林梅玉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7 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 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告訴人林麗美告訴被告林梅玉、告訴人林梅玉告訴被 告林麗美部分,起訴書意旨認被告等均係涉犯刑法第277條 第1項之傷害罪嫌,經本院審酌起訴書及全案卷證之結果後 亦同此認定,依刑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經 被告即告訴人二人在本院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當庭撤回 告訴,有其等出具之撤回告訴狀2紙在卷可查(見本院卷39 、41頁),揆諸前開說明,自應均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騏璋提起公訴,檢察官莊立鈞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陳澤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陳慧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13

TNDM-113-易-2074-20250113-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侵占遺失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6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高超 上列被告因侵占遺失物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 3年度偵字第3257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高超犯侵占遺失物罪,處罰金新臺幣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仟伍佰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第337條所謂遺失物,係指本人無拋棄意思,而偶然 喪失、脫離其持有之物;所稱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係指 除遺失物、漂流物外,其他非基於本人之意思,而脫離其 持有之物。查告訴人陳氏惠固認被告高超係竊取其所有之錢 包(下稱本案錢包),惟為被告所否認,復無其他證據足以 證明被告有竊取本案錢包之行為,檢察官亦係就被告涉犯侵 占遺失物罪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則本案錢包為告訴人無拋棄 意思而偶然脫離其持有之物,應屬遺失物無疑。核被告所為 ,係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遺失物罪。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拾獲告訴人遺失之本案 錢包,未將本案錢包送還告訴人或送交警察機關處理,反心 起貪念將本案錢包內之現金新臺幣(下同)1500元據為己有 ,所為實不足取;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堪可,於本院 判決前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或賠償其損害,兼衡被告之犯罪 動機、手段、素行、國小畢業之智識程度暨家庭經濟貧寒等 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 ㈢、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未扣案之現金1500元,為被 告之犯罪所得,屬被告所有,被告未返還告訴人,爰依上開 刑法規定諭知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四、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胡晟榮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陳澤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慧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1萬5千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2575號   被   告 高超  男 0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00號             居臺南市○○區○○街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侵占遺失物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述如下:     犯罪事實 一、高超於民國113年10月5日下午2時30分許,在臺南市○○區○○ 路0段000號家樂福股份有限公司新仁店內,拾獲陳氏惠所有 並遺失在該處之錢包1個(下稱本件錢包),竟意圖為自己 不法之所有,基於侵占遺失物之犯意,將本件錢包侵占入己 ,並自該錢包中抽取現金新臺幣1500元後,將之丟棄在該店1 樓某男廁隔間內,旋即離開現場。嗣陳氏惠發覺上開錢包遺 失後報警處理,始為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陳氏惠訴請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歸仁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高超於警詢及偵訊時供認不諱,並 經告訴人陳氏惠於警詢時指訴明確,復有監視器影像擷取畫 面在卷可稽,被告之自白經核與事實相符,是渠犯嫌應堪認 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遺失物罪嫌。至告訴 暨報告意旨雖認被告涉有竊盜罪嫌云云,然此節為被告所否 認,且本案監視器影像並未攝得被告取得本件錢包之過程, 自難以肯認被告確有竊取本件錢包之行為,是應認被告竊盜 罪嫌尚有不足,惟此部分與前揭侵占遺失物犯行間,係屬同 一社會事實,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檢 察 官 胡 晟 榮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 記 官 李 俊 頴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 1 萬 5 千元以下罰金。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5-01-13

TNDM-114-簡-62-20250113-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42號 上 訴 人 劉聰明 即 被 告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9 月30日113年度簡字第3222號第一審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案號:113年度毒偵字第1611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 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劉聰明施用第二級毒品,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劉聰明曾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施用毒 品傾向,於民國110年10月13日執行完畢釋放出所,由臺灣 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0年度毒偵字第111號為不起訴處 分確定。詎其仍未戒除毒癮,猶基於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意 ,於前開釋放日3年內之113年4月21日19時許,在臺南市安 南區城中街某媽祖廟厠所旁,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 1次。嗣於113年4月23日13時45分許,在其上揭居所經警對 其另案執行未到場案件執行拘提,劉聰明於員警並未知悉其 有施用甲基安非他命行為前,主動向承辦員警供承於前日即 同年月21日有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而自首, 並經其同意採驗尿液,結果呈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 反應,始悉上情。 二、案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報告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以下所引用具傳聞證據性質之供述證據,被告劉聰明及 檢察官於本院審理程序進行時,均不爭執前開言詞或書面陳 述之證據能力(見本院簡上卷第77頁、89頁),且迄至本案 言詞辯論終結前亦均未聲明異議,應視為已同意援引作為證 據,又本院審酌該等言詞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及證據取 得過程等節,並無非出於任意性、不正取供或其他違法不當 情事,且客觀上亦無顯不可信之情況,依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5規定,均有證據能力。另本件以下所引用卷內各項非 供述證據性質之證據資料,均無違反法定程序取得之情形, 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之反面解釋,亦有證據能力。 二、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及審理中均坦承不諱,且有臺 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偵辦毒品案件經過情形紀錄表、臺 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偵辦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送驗尿液 編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表編號名冊1份、被告自願接受採尿同 意書1紙、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113年5月17日 尿液檢驗報告1份、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尿液檢驗結果影像 記錄黏貼表1份附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堪 予採信,本案事證明確,被告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堪以認定 。又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裁定送觀察、勒戒後, 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0年10月13日釋放出所,由 檢察官以110年度毒偵字第111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被告於觀察、勒戒執行 完畢釋放後3年內,再犯本件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檢察官 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規定予以追訴,自屬適法 。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 二級毒品罪。其於施用前持有第二級毒品行為為施用行為吸 收,不另論處。再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得減輕 其刑,刑法第62條前段定有明文。另按所謂發覺,係指有偵 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已知悉犯罪事實與犯罪之人而言,而所 謂知悉,固不以確知其為犯罪之人為必要,但必其犯罪事實 ,確實存在,且為該管公務員所確知,始屬相當。如犯罪事 實並不存在而懷疑其已發生,或雖已發生,而為該管公務員 所不知,僅係推測其已發生而與事實巧合,均與已發覺之情 形有別(最高法院75年台上字第163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查被告雖係另案毒品執行案件(臺南地檢113年執字第200 3號,本院112年度簡字第4323號被告因施用第二級毒品經判 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遭警於113年4月23日拘提到案,有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60頁、第66 頁)。惟被告於警方拘提到案,在警方未掌握任何其施用毒 品跡證前,即主動向警方坦承其於拘提前二日即本件案發日 ,在臺南市安南區城中街某媽祖廟厠所旁,施用第二級毒品 甲基安非他命1次,且接受之後之偵審程序,有被告113年4 月23日警詢筆錄、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偵辦毒品案件 經過情形紀錄表在卷可稽(警卷第7、11頁、第3頁),並有 本院電話紀錄1紙在卷可參,應認被告符合自首規定,爰依 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四、原審就被告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部分,以其犯罪事證明確, 予以論罪科刑,固非無見。然被告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 裁判之情事,符合刑法第62條減刑規定,已說明如前,原審 未依該規定減輕被告之刑,此部分量刑基礎已有變更,原先 所為刑之酌定已非妥適,被告上訴主張原審未依此減刑等語 ,為有理由,本院自應撤銷原判決並自為判決。 五、爰審酌被告前於109年、113年間分別因施用第二級毒品等案 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前案紀錄,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參(本院卷第57頁、第60頁), 其未積極戒毒,復施用第二級毒品,所為漠視毒品對自身及 他人健康,亦足以助長毒品流通,危害社會秩序。惟念其施 用第二級毒品僅1次,被告犯後自首坦承犯行,兼衡其自承 為國小畢業之教育程度,未婚,無小孩,無需要扶養父母, 目前以跑廟會為業之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第2項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9條 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文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莊立鈞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附錄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1-10

TNDM-113-簡上-342-20250110-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1號 原 告 洪清城 被 告 蔣舜宸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易字第2283號恐嚇案件(後改分為114年 度簡字第13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查 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10

TNDM-114-附民-21-20250110-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68號 原 告 洪嘉蓮 被 告 黃向榕 上列被告因刑事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給付損害 賠償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以已有刑事案件繫屬法院為 前提要件,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 二、查原告起訴主張本件被告涉犯刑事案件,原告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請求給付損害賠償。然經本院查詢後,被告並無原告 為被害人或告訴人之刑事案件,在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 訟前繫屬於本院,從而,原告本件起訴時,被告既尚未有原 告所稱之刑事案件繫屬本院,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本件起訴即於法不合,應予駁回,其假執行聲請,失 所依附,應一併駁回。原告應待被告之刑事案件確實繫屬本 院後,再重新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併此敘明。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陳澤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慧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TNDM-114-附民-68-20250110-1

附民緝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緝字第51號 原 告 李鎧安 送達代收人 林靜宜 被 告 王鋐霖 上列被告王鋐霖因詐欺案件(113年度易緝字第43號),經原告 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10

TNDM-113-附民緝-51-20250110-1

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66號 原 告 孔維慶 被 告 謝金純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 求給付損害賠償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以已有刑事案件繫屬法院為 前提要件,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 二、查原告起訴主張本件被告涉犯洗錢防制法案件,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請求給付損害賠償。然經本院查詢後,被告並 無前揭刑事案件在本件起訴前繫屬於本院,從而,原告本件 起訴時,被告既尚未有原告所稱前揭之刑事案件繫屬本院, 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本件起訴即於法不合, 應予駁回,其假執行聲請,失所依附,應一併駁回。原告應 待被告之刑事案件確實繫屬本院後,再重新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併此敘明。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陳澤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慧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TNDM-114-附民-66-20250110-1

員簡
員林簡易庭

給付貨款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員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員簡字第247號 原 告 洪珮紋(即栢䒩美顏坊) 訴訟代理人 唐建智 被 告 施展源 訴訟代理人 張佳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民國102年間成為訴外人麗富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之會員,且為原告之下線, 因被告未設立為消費者提供美容課程服務之營業場所,故 被告會將其向麗富康公司進貨之美容護膚品(下稱商品) 寄放在原告經營之栢䒩美顏坊(下稱員林店)內以供被告 之消費者使用,若商品數量不足,原告則會以自己所購入 之商品先為被告墊支,之後再與被告核算;又屬原告下線 之被告本應是向原告取貨,但若原告無被告所需之商品, 依直銷體系之合作模式,原告會請被告至其他店家取貨, 取貨之貨款再由原告與其他店家彙算,並由原告負責清償 ,因此,被告向臺中西屯店(下稱西屯店)取貨之貨款本 就應由原告負責清償,而非原告承擔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 款債務,換言之,取貨之契約關係原本就是存在於原告與 西屯店間,而非被告與西屯店間。 (二)迄至109年12月25日,被告在原告經營之員林店及訴外人 陳澤曜經營之西屯店均有消費超支商品之情形,經被告同 意後,兩造即進行核算,於扣除被告先前放置於西屯店之 商品貨款新臺幣(下同)37萬5,000元後,被告尚積欠原 告貨款34萬558元,兩造遂簽立112司促13718卷第6頁所示 之產品清償切結書(下稱切結書),約定被告應自110年4 月30日起,於每月30日前清償2,700元;嗣被告於110年4 月30日起至111年12月24日止,即依切結書之約定,陸續 償還貨款共計5萬6,700元給原告,但之後就未再依切結書 履行,而尚積欠原告28萬3,858元(即:34萬558元-5萬6, 700元=28萬3,858元)。因此,原告依切結書之約定,請 求被告給付4萬8,600元,及就餘額23萬5,258元(即:28 萬3,858元-4萬8,600元=23萬5,258元),請求被告自113 年7月30日起至120年9月30日止於每月30日給付2,700元, 並於120年10月30日給付358元。 (三)原告是依既往交易模式,以原告為被告之上線身分,與被 告彙算被告在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內之店家全部儲值及消 費金額,才簽立切結書,且員林店與西屯店之負責人本不 相同,此亦為被告早已知悉之事實,故被告自不得抗辯切 結書是遭詐欺才簽立。 (四)並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4萬8,600元,及自113年6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被告應自113年7月30日起至120年9月30日止於每月30日給 付原告2,700元,及於120年10月30日給付原告358元,並 均自每期給付期限屆至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     3、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抗辯: (一)被告加入麗富康公司後,即在西屯店從事直銷業務,且被 告從事直銷期間,西屯店有為被告墊支商品,嗣被告於10 7年離開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後,原告突於109年12月向被 告表示「原告受到經營西屯店之訴外人陳澤曜授權,要與 被告結算客戶超支使用之商品數量及金額,因被告現已不 在直銷產業,原告是代替陳澤曜與被告結算超支金額,並 且只要將超支金額給付予原告即可,原告會協助被告償還 於西屯店超支之貨款」,被告乃基於信任原告會幫忙被告 與西屯店對帳及清償貨款,遂與原告簽訂切結書;然訴外 人高鈺涵嗣於113年1月告知被告「原告未曾與經營西屯店 之陳澤曜結算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且陳澤曜未曾委託 、授權原告收取被告所積欠之貨款,亦未從原告獲得被告 所應償還之商品或貨款」後,被告才知上情,若被告知悉 上情當不可能為與原告簽訂切結書之意思表示,且原告僅 提示手機內之簡表給被告閱覽,並未曾提出相關單據、明 細予被告,導致被告陷於錯誤而簽立切結書,因此,被告 依民法第88條第1項、第92條第1項之規定,以民事答辯( 二)狀繕本之送達,撤銷被告於切結書所為給付貨款之意 思表示。 (二)被告於113年9月9日以台中北屯郵局存證號碼第589號存證 信函,催告陳澤曜在5日內表示是否承認兩造間之債務承 擔關係,然陳澤曜並未於113年9月10日收受該存證信函後 5日答覆被告,則依民法第302條第1項之規定,應視為陳 澤曜拒絕承認,且被告依民法第302條第2項之規定,以民 事答辯(三)狀繕本之送達,對原告撤銷兩造間之債務承 擔關係。    (三)被告於107年2月即離開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然原告卻至 109年12月才向被告請求給付切結書所載之貨款,依民法 第127條之規定,原告之貨款給付請求權應已罹於時效。 (四)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319、320頁): (一)被告於102年2月間,以客人之身分前往陳澤曜經營之西屯 店進行保養課程、購買商品等消費行為,並於102年4月間 成為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下之會員,因被告未設立為下線 會員或消費者提供美容課程服務之營業場所,故被告向麗 富康公司進貨商品後會將商品寄放在有開設店面之麗富康 公司會員處(被告曾於102年4月向麗富康公司進貨價值37 萬5,000元之商品,並將之寄放在西屯店),並供被告之 下線會員或經被告介紹前來之消費者使用,若被告存放於 店家之商品數量不足,各店家會先提供其等庫存之商品給 被告之客戶使用,嗣後再與被告結算,而於102年至107年 間,被告從事直銷業務之地區僅有陳澤曜經營之西屯店、 原告經營之員林店曾為被告墊支過商品。 (二)於被告加入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時,被告之總監為訴外人 鄭翰霖,原告則為協理,嗣於103年6月26日原告所經營之 員林店經核准設立,原告並於104年4月間成為麗富康公司 之總監。 (三)因被告從事直銷期間,西屯店、員林店曾有為被告墊支商 品之情形,故經兩造結算時,原告曾向被告表示「其可代 替被告跟其他店家結算超支金額,並且只要將超支金額給 付予原告即可,其會協助被告償還被告對其他店家超支之 商品金額」,兩造因此簽立切結書。 (四)被告自110年4月30日起至111年12月24日止,陸續依切結 書償還貨款共計5萬6,700元給原告。 (五)本院卷第87至135頁所示之LINE紀錄為原告(暱稱:妞) 與被告間之對話內容;本院卷第157至167、235至263頁所 示之LINE紀錄為高鈺涵與被告間之對話內容。   四、兩造之爭點(見本院卷第320、321頁):  (一)被告抗辯陳澤曜未曾委託、授權原告收取被告所積欠陳澤 曜之貨款,且陳澤曜亦未曾與原告結算被告所積欠陳澤曜 之貨款,導致被告陷於錯誤,而在切結書上簽名,因此請 求撤銷受詐欺之意思表示,有無理由? (二)原告依切結書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4萬8,600元,自113 年7月30日起至120年9月30日止於每月30日給付2,700元, 及於120年10月30日給付358元,有無理由? 五、得心證之理由: (一)就爭點一:       1、按因被詐欺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民法第92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而所稱詐欺,係指對於 表意人意思形成過程屬於重要而有影響之不真實事實,表 示其為真實,而使他人陷於錯誤、加深錯誤或保持錯誤者 而言。是項規定所欲保護之法益,為表意人意思表示形成 過程之自由(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480號判決意旨 參照)。    2、依前所述,被告會與原告簽訂切結書之緣由乃是因西屯店 、員林店曾有為被告墊支商品,原告乃向被告表示「其可 代替被告跟其他店家結算超支金額,並且只要將超支金額 給付予原告即可,其會協助被告償還被告對其他店家超支 之商品金額」所致(見本院卷第320頁),且原告亦已陳 稱:切結書上結算餘額34萬558元是有包含被告在西屯店 與員林店之超支金額等語(見本院卷第210頁),可見被 告之所以會與原告簽訂切結書,除是為清償其積欠原告所 經營之員林店貨款債務外,亦是因原告允諾會幫被告承擔 及償還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   3、證人陳澤曜已具結證稱:其自101年起開始經營西屯店, 原是西屯店之負責人,而被告成為麗富康公司會員後曾將 向麗富康公司購買之商品寄放在西屯店進行銷貨,但時間 一久,被告之銷貨就會大於被告之原本寄貨,所以西屯店 就會先拿取西屯店自己之商品讓被告之客人使用,之後再 將客人交給西屯店之消費金額給麗富康公司之總監或協理 ,讓總監或協理去分配給被告,故被告就會有積欠西屯店 貨款之情形,至於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金額,其並無與 兩造核算,但之前西屯店內部有自己結算,其已無法確定 具體之貨款結算金額,只記得大約是20萬元、30萬元,其 結算後有製作整區會員積欠西屯店貨款與否之清單1張( 包含被告積欠西屯店部分)交給原告,但其並無與原告講 過被告應如何還款,也無要求原告須償還被告所積欠之西 屯店貨款,就只是製作該清單交給原告看而已;又其之前 並無看過切結書,且其不同意原告承擔被告積欠西屯店之 貨款債務,也不同意原告代其向被告收取、催討積欠西屯 店之貨款;另其與原告已經很久沒聯絡,原告不曾對其表 示要將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或商品償還給其等語明確( 見本院卷第276至283頁),可見原告從未與陳澤曜協商、 償還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且陳澤曜亦拒絕承認由 原告承擔被告所積欠之西屯店貨款債務,也無同意原告代 其向被告催討積欠西屯店之貨款。   4、依前所述,被告之所以會與原告簽訂切結書,除是為清償 其積欠原告所經營之員林店貨款債務外,亦是因原告允諾 會幫被告承擔及償還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然原告 卻於109年12月25日兩造結算(見112司促13718卷第6頁; 本院卷第83頁)後迄今已長達4年之久的期間內都未曾替 被告償還其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亦未曾取得陳澤曜之 承認而由原告承擔被告所積欠之西屯店貨款債務,足見原 告對被告所表示之「其可代替被告跟其他店家結算超支金 額,並且只要將超支金額給付予原告即可,其會協助被告 償還被告對其他店家超支之商品金額」(見本院卷第320 頁),已屬不實陳述,並顯已對本僅希望單獨對原告清償 西屯店之貨款債務就好且認為不會再遭陳澤曜催討西屯店 貨款債務之被告於決定是否簽訂切結書之意思表示形成過 程產生重大錯誤認知,導致被告須同時對原告與陳澤曜負 清償西屯店貨款債務之責任,故堪認原告有對被告以不實 陳述之方式施以詐術,而使被告陷於錯誤,誤信原告會代 其承擔及償還其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遂才與原告簽訂 切結書。   5、原告雖主張:麗富康公司直銷體系之合作模式,是會員向 麗富康公司購入商品後存放於店家,之後再由店家與總監 彙算,最終再由總監對直屬下線會員直接結算,而其既身 為被告之直屬總監,被告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本就應由 其概括承受等語(見本院卷第175、177頁),並提出原告 與訴外人邱盈毓、吳沛純所簽訂之調解筆錄為證(見本院 卷第223、225頁),惟查: (1)原告上開主張,核與陳澤曜證稱:基於使用者付費,且因 被告與其屬於同一條直銷體系,其可以認識、找到被告, 所以被告之客人拿西屯店之商品使用,就應該由被告對其 負責清償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且其未曾要求過原告須 償還被告所積欠之西屯店貨款債務,就只是製作清單交給 原告看而已;又其之前雖曾遭旁線總監要求償還其下線會 員所積欠之商品後有予以部分清償,但只有其自己願意而 已,很多其他總監遭旁線總監要求償還下線會員所積欠之 商品時都是拒絕清償的等語不符(見本院卷第278至280、 283、284頁),則是否確有原告所主張之上開合作模式, 誠有疑義。 (2)原告提出之上開調解筆錄並未記載原告所謂之總監邱盈毓 應對同屬於總監之原告負給付積欠貨款之義務與具體貨款 金額(見本院卷第208、223、225頁),而是只記載由邱 盈毓讓與邱盈毓對吳沛純之商品債權給原告及吳沛純因此 應對原告履行之內容而已,則是否真有原告所謂應由總監 邱盈毓與原告直接彙算貨款及就積欠之貨款互負債權債務 之上開合作模式(見本院卷第208、219、221頁),容有 疑問;再者,上開調解筆錄內容於實質上是由原告所謂之 邱盈毓下線會員即吳沛純對原告履行債務,則依此推論, 於本件訴訟亦應是由原告之下線會員即被告對陳澤曜履行 積欠西屯店之貨款債務才是;況且,原告於該案之第一審 訴訟結果,是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09年度訴字第2819 號判決原告敗訴,有該案民事判決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 213、214頁),故尚難僅據上開調解筆錄,即遽認存有原 告所主張之上開合作模式,而是應認上開調解筆錄僅為原 告與邱盈毓、吳沛純間之個案爭執而已,並無從拘束本院 於本件訴訟之判斷。 (3)何況,倘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原告又何須再向被告表示「 其可代替被告跟其他店家結算超支金額,並且只要將超支 金額給付予原告即可,其會協助被告償還被告對其他店家 超支之商品金額」!(見本院卷第320頁)。 (4)綜上,原告上開主張,不足採信。 (二)就爭點二:    原告有對被告施以詐術,而使被告陷於錯誤,誤信原告會 代其承擔及償還其積欠西屯店之全部貨款債務,遂才與原 告簽訂切結書一節,業經本院認定如上,而被告既已於11 3年8月15日本院審理時對原告行使民法第92第1項前段規 定之撤銷權,請求撤銷其於切結書所為之意思表示(見本 院卷第147、151、171頁),則原告依切結書所取得對被 告之債權自因被告之合法撤銷而自始歸於無效,故原告依 切結書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4萬8,600元,自113年7月30 日起至120年9月30日止於每月30日給付2,700元,及於120 年10月30日給付358元,並非有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切結書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4萬8,600元 及自113年6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 之法定遲延利息,暨請求被告自113年7月30日起至120年9月 30日止於每月30日給付2,700元及於120年10月30日給付358 元,並均自每期給付期限屆至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至原告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駁回而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員林簡易庭 法 官 許嘉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 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火典

2025-01-10

OLEV-113-員簡-247-20250110-2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97號 上 訴 人 謝宗男 即 被 告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7 月31日113年度簡字第2525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案號:113年度營毒偵字第161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 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 ,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71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於113 年11月25日親自簽收本院傳票,未向本院陳報無法到場之正 當事由,於同年12月26日之審理期日未到場(本院卷第97頁 、第101頁)。本院認其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 ,爰不待其陳述,依法行一造辯論後逕行判決,先此敘明。 二、刑事訴訟法第348條規定:「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 第1項)。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關係之部分,視為 亦已上訴。但有關係之部分為無罪、免訴或不受理者,不在 此限(第2項)。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 分一部為之(第3項)。」又對於簡易判決處刑不服而上訴 者,得準用上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定有明 文。查,被告於上訴狀,明示僅就原判決關於量刑部分提起 上訴,有上訴狀在卷可參(本院卷第7頁)。依前揭說明, 本院僅就原判決量刑妥適與否予以審理,至於犯罪事實及罪 名部分,則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三、因被告僅就原判決量刑部分提起上訴,故本案犯罪事實、證 據及論罪部分,均引用原判決之記載(如附件)。 四、上訴意旨略以:被告因家中發生重大事故,遭受嚴重打擊, 為逃避現實和痛苦才施用毒品,且被告坦承犯行,有悔意又 無傷害他人,為使被告改過向善,請依刑法第59條酌減刑度 為有期徒刑2月,以勵自新等語。經查:  ㈠原審以本案事證明確,認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被告為施用而持有第二 級毒品之低度行為,應為施用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另被告警詢時同意警方對其採尿,且主動供稱本案施用毒 品犯行,斯時尚未有驗尿報告,亦無任何可疑跡證得合理懷 疑被告有施用毒品犯行,則被告在有偵查犯罪權限之員警獲 悉尿液檢驗結果、發覺其施用毒品犯罪嫌疑前,即自首犯罪 並接受裁判,爰依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並審酌被 告施用毒品,足以戕害其身心,滋生其他犯罪,惡化治安, 嚴重損及公益,且被告前曾犯施用毒品經觀察勒戒完畢釋放 ,竟再為本件施用毒品犯行,顯見其不思悔改,自制力亦顯 不佳;惟另考量其施用毒品行為於本質上係屬自我戕害行為 ,反社會性之程度應屬較低等一切情狀,量處被告有期徒刑 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千元折算1日,核其 認事用法均無違誤,量刑亦就全案情節及刑法第57條所列各 款事由詳為斟酌,並已酌被告合於自首並依法減輕,查無何 違法不當之處。  ㈡按量刑係法院就繫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為事實審法院得 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故判斷量刑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 為整體觀察及綜合考量,不可摭拾其中片段予以評斷,苟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 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 ,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6170號 判決參照)。且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 減輕之原因,下級審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 ,則上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4333號判決參照)。依前揭二 則最高法院裁判意旨,關於原審刑罰裁量權之行使,如無明 顯輕重失衡或加減不當等情形,本院即應予尊重。  ㈢被告前於108年間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判處有期徒 刑5月,得易科罰金確定,於108年8月4日入監服刑執行完。 復於110年間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裁定應送勒戒處所觀 察勒戒,於111年9月14日執行完畢。再於112年間因施用第 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於113年4月26日(本件原審判決日之 前)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有其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被 告於本件施用第二級毒品犯行之前及之後,均有因施用毒品 犯行經判處有期徒刑5月之紀錄。原審以被告「不思悔改, 自制力不佳」,並綜合考量刑法第57條所列量刑事由,詳如 上述,量處被告有期徒刑4月,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即無被告上訴意旨所指量刑過重情形。被告屢犯施用第二 級毒品罪,無戒除毒癮決心,其施用第二級毒品行為,難認 有何「顯可憫恕」之具體情狀,原審未依刑法第59條酌減其 刑,亦無何違誤。上訴意旨請求依刑法第59條酌減後量處有 期徒刑2月,於法難認有據,自難採憑。 五、綜上所述,本件原審量刑並無違法不當,被告上訴意旨以上 開事由指摘原審量刑過重,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73條 、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駿逸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莊立鈞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附錄論罪法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1-10

TNDM-113-簡上-297-20250110-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581號 聲 請 人 薛麗香 相 對 人 陳威銘 陳澤虎 陳得寶 林光慕 陳明進 陳明福 廖桂嬋 李春惠 郭清淋 郭清籐 陳根柳 陳中山 陳绣鳳 陳鎮洋 陳彥蓁 陳金榜 郭川田 郭金山 郭怡秀 郭瓊月 張鄭冬秋 張珠蘭 張桂月 陳智仁 陳冠良 林陳美玉 陳麗華 陳武祥 謝寶珠 汪順德 鄭惠陽 徐昕沂 陳汪秀華即陳良宇之繼承人 陳勇仁即陳良宇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司法事務官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間應各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二所示之金 額,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陳汪秀華即陳良宇之繼承人、 陳勇仁即陳良宇之繼承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三所示之金 額,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陳智仁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 附表四所示之金額,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陳威銘、陳明進、陳明福、李 春惠、陳根柳等5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五所示之金額, 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林陳美玉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 如附表六所示之金額,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林光慕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 附表七所示之金額,並自本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聲請人及相對人間應各給付相對人郭川田、郭金山、郭怡秀、郭 瓊月等4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八所示之金額,並自本裁 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一項及其他 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 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應於裁判前命 令他造於一定期間內,提出費用計算書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 ;他造遲誤前項期間者,法院得僅就聲請人一造之費用裁判 之,但他造嗣後仍得聲請確定其訴訟費用額;當事人分擔訴 訟費用者,法院為確定費用額之裁判時,除前條第二項情形 外,應視為各當事人應負擔之費用,已就相等之額抵銷,而 確定其一造應賠償他造之差額,民事訴訟法第92條、第93條 亦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費用之範圍,除裁判費外,尚包括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所定進行訴訟之必要費 用;而所謂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以該等費用如無人預納, 將致訴訟程序難以續行,且經法院命當事人預納者為限。 二、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等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業經本院108 年度新訴字第7號民事判決分割,並諭知本訴及反訴訴訟費 用由反訴原告與反訴被告依如附表一所示比例負擔;嗣相對 人林光慕、郭川田、郭金山、郭怡秀、郭瓊月、林陳美玉不 服提起上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09年度上易字 第297號民事判決確定,另諭知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兩 造依附表四所示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前述事實業經本院司法 事務官調閱上開民事卷宗查核無誤。次查,相對人陳良宇已 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為陳汪秀華、陳 勇仁,依法應於繼承所得遺產範圍內承受被繼承人陳良宇前 開應負擔之訴訟費用。而依聲請人及相對人提出之費用計算 書、單據並調閱前述卷宗審查後,計得本件之訴訟費用共為 新臺幣(下同)605,640元。(詳「附表一:訴訟費用計算 書」),其中由聲請人預納120,000元,被繼承人陳良宇預 納41,280元,相對人林陳美玉預納307,720元,相對人林光 慕預納12,720元,相對人陳智仁預納55,200元,相對人陳威 銘、陳明進、陳明福、李春惠、陳根柳等5人共預納56,000 元,相對人郭川田、郭金山、郭怡秀、郭瓊月等4人共預納1 2,720元。則依第一審及第二審判決關於訴訟費用負擔之諭 知內容計算,就聲請人、相對人所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別 負擔之金額即如「附表二:各各當事人就聲請人預納之訴訟 費用應分擔之金額」、「附表三:各當事人就被繼承人陳良 宇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附表四:各當事人就 相對人陳智仁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附表五: 各當事人就相對人陳威銘、陳明進、陳明福、李春惠、陳根 柳等5人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附表六:各當 事人就相對人林陳美玉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 附表七:各當事人就相對人林光慕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 金額」、「附表八:各當事人就相對人郭川田、郭金山、郭 怡秀、郭瓊月等4人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所示。 爰依前開規定,加給自裁定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後,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 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蔡明賢 附表一: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 (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反訴) 8,480元 由被繼承人陳良宇預納。 複丈費及建物 測量費(一) 32,800元 由被繼承人陳良宇向地政事務所繳納。 複丈費及建物 測量費(二) 55,200元 由相對人陳智仁向地政事務所繳納。 複丈費及建物 測量費(三) 56,000元 由相對人陳威銘、陳明進、陳明福、李春惠、陳根柳等5人向地政事務所繳納。 第一審裁判費 (本訴) 1,000元 由相對人林陳美玉預納。 複丈費及建物 測量費(四) 44,000元 由相對人林陳美玉於107年10月16日向地政事務所繳納4,000元;於107年12月13日向地政事務所繳納36,000元;於110年3月3日向地政事務所繳納4,000元。 鑑定費 250,000元 由相對人林陳美玉於108年10月24日向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繳納100,000元;於111年7月8日向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繳納150,000元。 第二審裁判費 12,720元 由相對人林陳美玉預納。 第二審裁判費 12,720元 由相對人林光慕預納。 第二審裁判費 12,720元 由相對人郭川田、郭金山、郭怡秀、郭瓊月等4人預納。 鑑定費 120,000元 由聲請人向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繳納。 合計:605,640元。 附表二:各當事人就聲請人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 18 陳绣鳳 1% 1,200元 2 陳威銘 1% 1,200元 19 郭川田 2% 2,400元 3 陳澤虎 9% 10,800元 20 郭金山 1% 1,200元 4 陳得寶 8% 9,600元 21 郭怡秀 1% 1,200元 5 林光慕 5% 6,000元 22 郭瓊月 1% 1,200元 6 陳明進 5% 6,000元 23 陳智仁 2% 2,400元 7 陳明福 5% 6,000元 24 陳冠良 2% 2,400元 8 廖桂嬋 2% 2,400元 25 林陳美玉 1% 1,200元 9 李春惠 1% 1,200元 26 陳麗華 8% 9,600元 10 郭清淋 3% 3,600元 27 陳武祥 1% 1,200元 11 郭清籐 3% 3,600元 28 謝寶珠 7% 8,400元 12 陳根柳 10% 12,000元 29 汪順德 2% 2,400元 13 陳中山 1% 1,200元 30 鄭惠陽 1% 1,200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1,200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2,400元 15 陳鎮洋 1% 1,200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2,400元 16 陳彥蓁 1% 1,200元 33 陳金榜 2% 2,400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2,400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2,400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三:各當事人就被繼承人陳良宇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 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1,651元 18 陳绣鳳 1% 413元 2 陳威銘 1% 413元 19 郭川田 2% 826元 3 陳澤虎 9% 3,715元 20 郭金山 1% 413元 4 陳得寶 8% 3,302元 21 郭怡秀 1% 413元 5 林光慕 5% 2,064元 22 郭瓊月 1% 413元 6 陳明進 5% 2,064元 23 陳智仁 2% 826元 7 陳明福 5% 2,064元 24 陳冠良 2% 826元 8 廖桂嬋 2% 826元 25 林陳美玉 1% 413元 9 李春惠 1% 413元 26 陳麗華 8% 3,302元 10 郭清淋 3% 1,238元 27 陳武祥 1% 413元 11 郭清籐 3% 1,238元 28 謝寶珠 7% 2,890元 12 陳根柳 10% 4,128元 29 汪順德 2% 826元 13 陳中山 1% 413元 30 鄭惠陽 1% 413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413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826元 15 陳鎮洋 1% 413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826元 16 陳彥蓁 1% 413元 33 陳金榜 2% 826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826元(註1) 註1: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四:各當事人就相對人陳智仁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 (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2,208元 18 陳绣鳳 1% 552元 2 陳威銘 1% 552元 19 郭川田 2% 1,104元 3 陳澤虎 9% 4,968元 20 郭金山 1% 552元 4 陳得寶 8% 4,416元 21 郭怡秀 1% 552元 5 林光慕 5% 2,760元 22 郭瓊月 1% 552元 6 陳明進 5% 2,760元 23 陳智仁 2% ------- 7 陳明福 5% 2,760元 24 陳冠良 2% 1,104元 8 廖桂嬋 2% 1,104元 25 林陳美玉 1% 552元 9 李春惠 1% 552元 26 陳麗華 8% 4,416元 10 郭清淋 3% 1,656元 27 陳武祥 1% 1,104元 11 郭清籐 3% 1,656元 28 謝寶珠 7% 3,864元 12 陳根柳 10% 5,520元 29 汪順德 2% 1,104元 13 陳中山 1% 552元 30 鄭惠陽 1% 552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552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1,104元 15 陳鎮洋 1% 552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1,104元 16 陳彥蓁 1% 552元 33 陳金榜 2% 1,104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1,104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1,104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五:各當事人就相對人陳威銘、陳明進、陳明福、李春惠、 陳根柳等5人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2,240元 18 陳绣鳳 1% 560元 2 陳威銘 1% ------- 19 郭川田 2% 1,120元 3 陳澤虎 9% 5,040元 20 郭金山 1% 560元 4 陳得寶 8% 4,480元 21 郭怡秀 1% 560元 5 林光慕 5% 2,800元 22 郭瓊月 1% 560元 6 陳明進 5% ------- 23 陳智仁 2% 1,120元 7 陳明福 5% ------- 24 陳冠良 2% 1,120元 8 廖桂嬋 2% 1,120元 25 林陳美玉 1% 560元 9 李春惠 1% ------- 26 陳麗華 8% 4,480元 10 郭清淋 3% 1,680元 27 陳武祥 1% 560元 11 郭清籐 3% 1,680元 28 謝寶珠 7% 3,920元 12 陳根柳 10% ------- 29 汪順德 2% 1,120元 13 陳中山 1% 560元 30 鄭惠陽 1% 560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1,120元 15 陳鎮洋 1% 560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1,120元 16 陳彥蓁 1% 560元 33 陳金榜 2% 1,120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1,120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1,120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六:各當事人就相對人林陳美玉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 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12,309元 18 陳绣鳳 1% 3,077元 2 陳威銘 1% 3,077元 19 郭川田 2% 6,154元 3 陳澤虎 9% 27,695元 20 郭金山 1% 3,077元 4 陳得寶 8% 24,618元 21 郭怡秀 1% 3,077元 5 林光慕 5% 15,386元 22 郭瓊月 1% 3,077元 6 陳明進 5% 15,386元 23 陳智仁 2% 6,154元 7 陳明福 5% 15,386元 24 陳冠良 2% 6,154元 8 廖桂嬋 2% 6,154元 25 林陳美玉 1% ------- 9 李春惠 1% 3,077元 26 陳麗華 8% 24,618元 10 郭清淋 3% 9,232元 27 陳武祥 1% 3,077元 11 郭清籐 3% 9,232元 28 謝寶珠 7% 21,540元 12 陳根柳 10% 30,772元 29 汪順德 2% 6,154元 13 陳中山 1% 3,077元 30 鄭惠陽 1% 3,077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3,077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6,154元 15 陳鎮洋 1% 3,077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6,154元 16 陳彥蓁 1% 3,077元 33 陳金榜 2% 6,154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6,154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6,154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七:各當事人就相對人林光慕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 (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509元 18 陳绣鳳 1% 127元 2 陳威銘 1% 127元 19 郭川田 2% 254元 3 陳澤虎 9% 1,145元 20 郭金山 1% 127元 4 陳得寶 8% 1,018元 21 郭怡秀 1% 127元 5 林光慕 5% ------- 22 郭瓊月 1% 127元 6 陳明進 5% 636元 23 陳智仁 2% 254元 7 陳明福 5% 636元 24 陳冠良 2% 254元 8 廖桂嬋 2% 254元 25 林陳美玉 1% 127元 9 李春惠 1% 127元 26 陳麗華 8% 1,018元 10 郭清淋 3% 382元 27 陳武祥 1% 127元 11 郭清籐 3% 382元 28 謝寶珠 7% 890元 12 陳根柳 10% 1,272元 29 汪順德 2% 254元 13 陳中山 1% 127元 30 鄭惠陽 1% 127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127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254元 15 陳鎮洋 1% 127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254元 16 陳彥蓁 1% 127元 33 陳金榜 2% 254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254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254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附表八:各當事人就相對人郭川田、郭金山、郭怡秀、郭瓊月等 4人預納之訴訟費用應分擔之金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 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編 號 當事人 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金額 (新臺幣) 1 薛麗香 4% 509元 18 陳绣鳳 1% 127元 2 陳威銘 1% 127元 19 郭川田 2% ------- 3 陳澤虎 9% 1,145元 20 郭金山 1% ------- 4 陳得寶 8% 1,018元 21 郭怡秀 1% ------- 5 林光慕 5% 636元 22 郭瓊月 1% ------- 6 陳明進 5% 636元 23 陳智仁 2% 254元 7 陳明福 5% 636元 24 陳冠良 2% 254元 8 廖桂嬋 2% 254元 25 林陳美玉 1% 127元 9 李春惠 1% 127元 26 陳麗華 8% 1,018元 10 郭清淋 3% 382元 27 陳武祥 1% 127元 11 郭清籐 3% 382元 28 謝寶珠 7% 890元 12 陳根柳 10% 1,272元 29 汪順德 2% 254元 13 陳中山 1% 127元 30 鄭惠陽 1% 127元 14 陳威銘(原為陳諺炫) 1% 127元 31 徐昕沂 (原為陳金刐) 2% 254元 15 陳鎮洋 1% 127元 32 陳金榜、徐昕沂 (原為陳金强) 2% 254元 16 陳彥蓁 1% 127元 33 陳金榜 2% 254元 17 陳汪秀華、陳勇仁 2% 254元(註1) 34 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 2% 254元(註2) 註1:陳汪秀華、陳勇仁為陳良宇之繼承人,故應於繼承陳良宇之遺產範圍內連帶負擔。 註2:張鄭冬秋、張珠蘭、張桂月為公同共有人,故應連帶負擔費用。

2025-01-09

TNDV-113-司聲-581-2025010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