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催告返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桃簡
桃園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桃簡字第152號 原 告 劉妙雯 寄臺北市○○區○○○路00巷00○0號5 訴訟代理人 沈柏亘律師 被 告 宋圻騏(原名宋霽恩) 訴訟代理人 陳盈君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9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7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9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此於簡易訴訟程序 適用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 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於起訴時原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 新臺幣(下同)299,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月25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司促卷第2頁),嗣 於114年3月11日本院言詞辯論期日變更聲明:被告應給付原 告29萬元,及自113年8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見桃簡卷第41頁反面),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113年1月17日成立消費借貸契約(下稱系 爭契約),約定由被告向伊借款29萬元(下稱系爭款項), 伊並於同日分別以LINE Pay轉帳98,000元、銀行帳戶線上轉 帳10萬元及將現金92,000元交予證人即被告之同居人王仕豪 之方式,將系爭款項交付予被告。嗣被告遲未還款,伊遂於 同年7月17日透過通訊軟體LINE催告被告返還借款,被告應 自受催告滿1個月即同年8月16日之翌日(即17日)起付遲延 責任,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29萬元,及自113年8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系爭契約係存在於原告與訴外人何明妃之間,並 非存在於兩造之間,伊無庸清償系爭款項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 三、經查,原告主張其於113年1月17日分別以LINE Pay及銀行帳 戶各轉帳98,000元、10萬元予被告,並於同日將現金92,000 元透過王仕豪轉交予被告,又被告迄今未將系爭款項返還予 原告等情,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 、帳戶交易明細為證(見司促卷第5頁至第8頁、桃簡卷第54 頁至第56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桃簡卷第41頁及反面 ),自堪信為真實。 四、至原告主張兩造間成立系爭契約,被告應返還系爭款項等節 ,則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是本件爭點厥為:系爭 契約係存在於原告與何人之間?茲論述如下:  ㈠觀諸兩造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被告於113年1月17日傳 送訊息予原告表示「你今天有30借我嗎?下周三還你,我連 利息給你好嗎」、「對不起,我真的沒辦法才跟你開口」等 語,原告回以「我剩29萬元可以嗎」等語,被告則回覆「可 以」等語,原告遂於確認如何交付系爭款項後,旋以LINE P ay及銀行帳戶各轉帳98,000元、10萬元予被告,被告並表示 其餘款項請原告以現金提領之方式透過王仕豪轉交等語,此 有上開對話紀錄在卷可稽(見司促卷第4頁至第6頁、第8頁 ),足見被告確曾於113年1月17日以個人名義向原告借款, 且明確表示由被告連本帶利清償借款,堪認兩造間已就系爭 款項達成消費借貸合意,又原告已於同日以前揭方式交付系 爭款項予被告,業如前述,堪認系爭契約應係存在於兩造之 間。  ㈡至被告辯稱:有資金需求者為何明妃,原告自始即知悉並非 伊向原告借款等語,無非以其與何明妃間、兩造間、群組對 話紀錄及王仕豪之證述為其主要論據,惟查,觀諸被告與何 明妃間對話紀錄,何明妃於113年1月17日先傳送其與「楊成 」間之對話紀錄截圖予被告,截圖之對話內容則為何明妃向 「楊成」借款50(按:應為50萬)元,對方表示須等待至下 週,何明妃則向被告表示「有辦法接(按:應為「借」之誤 繕)到嗎」等語(見桃簡卷第33頁至第34頁),而被告亦曾 於同年2月8日傳送「妙(按:指原告)29萬回9000」等語予 何明妃(見司促卷第10頁);參諸王仕豪於本院審理中證稱 :伊認為原告知悉借款人係何明妃,因為伊曾聽聞被告於通 話中向原告表示何明妃請被告幫忙借錢等語(見桃簡卷第42 頁);而觀諸被告所提出兩造間及群組對話紀錄,原告曾於 同年月18日向被告表示「我真的也不想一直逼妃姐,我知道 她一定壓力很大」等語(見桃簡卷第35頁),何明妃亦曾於 同年4月3日表示「如果要還我會從妙雯…(略)先還」、「 這幾個人我急用借我的」、「我應該是要給他們」等語(見 桃簡卷第36頁至第37頁);然綜觀上開證據,至多僅能證明 被告與何明妃曾於113年1月17日共同商討並籌措資金、被告 曾向原告表示其係因何明妃有資金需求始向原告借款、何明 妃曾表示其因急需用錢而借款,且願將系爭款項返還予原告 等情,尚無從據此推論原告與何明妃間對系爭款項有達成消 費借貸之合意,況依前揭兩造間113年1月17日對話紀錄,被 告於透過通訊軟體LINE向原告借款時,既對於借貸系爭款項 之用途隻字未提,甚且係使用「借『我』」、「『我』連利息給 你」、「『我』真的沒辦法才跟你開口」等文句,以其個人名 義向原告借款,並表示將由其負清償之責,而原告亦係於此 情形下即立刻答允出借系爭款項予被告,則本件消費借貸合 意即已因兩造間就借款金額、借款人為被告等必要之點互為 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於兩造之間,縱被告嗣又向原告表示 其借貸系爭款項之緣由係何明妃有資金需求,亦僅屬被告成 立系爭契約之動機,核與系爭契約係存在於兩造之間及被告 依約負有返還借款之義務,係屬二事。至何明妃雖曾表示系 爭款項係因其有急用而由原告貸予自己,及其願返還系爭款 項予原告等語,然於交易實務上,債務人於三方關係中選擇 以指示給付之方式,指示次債務人直接向債權人為給付之情 形,並非罕見,本件被告於收受系爭款項後,倘將之轉貸予 何明妃,而與何明妃間成立另一消費借貸關係,於此情形下 ,被告為簡化還款金流而指示何明妃直接將系爭款項返還予 原告,核與常情並無相悖,而原告及何明妃倘非孰悉法律之 人,對於上開情形下之消費借貸關係係分別存在於原告及被 告間、被告及何明妃間一事未必能清楚明悉,是其等於前揭 對話紀錄中縱有提及系爭款項似係由原告貸與何明妃之話語 ,亦難排除係因不諳法律而未能正確使用精準用語,尚難憑 此即遽認系爭契約係存在於原告及何明妃間,被告此部分所 辯,實難憑採。 五、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 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條定有 明文。所謂貸與人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 謂貸與人之催告必須定有期限,祇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 而催告後已逾1個月以上相當期限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 用物之義務。次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 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3 3條第1項本文、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系爭契約係 存在於兩造之間,被告依約負有清償系爭款項之義務等節, 業經本院認定如前,又依兩造間對話紀錄,原告曾於113年2 月8日向被告表示「你需要錢,我那29萬下來,你先拿去, 我的錢沒關係」等語(見本院卷第32頁),堪認兩造間之借 款應屬未定返還期限之消費借貸,此亦為原告於本院審理中 所是認(見桃簡卷第41頁),而原告主張其已於同年7月17 日透過通訊軟體LINE催告被告返還借款,業據其提出與所述 相符之群組對話紀錄附卷可查(見司促卷第13頁),堪信可 採,是被告應係於同年8月16日受催屆滿1個月時負遲延責任 ,則原告併請求自113年8月17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洵屬 有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又被告聲 明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之宣告,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金額 准許之。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高廷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王帆芝

2025-03-28

TYEV-114-桃簡-152-20250328-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3688號 原 告 李易凰 被 告 侯柱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0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以投資為由於民國112年10月2日、5日 分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20萬元、30萬元,共計為50 萬元,約定清償期分別為113年4月1日、5日,被告並書立借 據2紙交予原告收執。詎被告屆期未依約還款,屢經催告仍 未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借據2紙為證(本院卷第21、2 3頁),且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為何爭執,是本院依調查證據之 結果,堪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正。 四、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條 第1項、第47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利息或其他報償,應於 契約所定期限支付之;未定期限者,應於借貸關係終止時支 付之。民法第477條前段定有明文。而給付無確定期限者, 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 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 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 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 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 5,民法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亦有明文。是原告請求被告 返還借款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4年2 月10日(本院卷第73-75頁之公示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0萬 元,及自114年2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 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雖陳明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然此屬促使法院依職權發動假執 行之宣告,法院毋庸另為准駁之判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林俊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辜莉雰

2025-03-28

TCEV-113-中簡-3688-2025032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290號 原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國忠 訴訟代理人 蔡宗翰 被 告 童毓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捌拾捌萬陸仟陸佰零壹元;及自民國 一一三年五月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三點四九 計算之利息;暨逾期在六個月以内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 期超過六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玖萬陸仟陸佰捌拾貳元;及自民國一一三 年五月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三點四九計算之 利息;暨逾期在六個月以内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 六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原告之法定代理人於本院審理中變更為李國忠,有財政部函 、原告董事會會議紀錄可稽,是其具狀承受訴訟,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1年1月5日向伊借款2筆各新臺幣( 下同)2,600,000元、140,000元,嗣未按期繳納本息,依約 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尚分別積欠如主文第1、2項所示本金及 約定之利息、違約金。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求為命被 告如數給付之判決等語。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條 第1項、第478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向伊借款2筆 ,嗣未按期繳納本息,依約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尚欠如主文 第1、2項所示本金及約定之利息、違約金等節,業據提出房 貸契約書、綜合契約書、撥還款明細查詢單、放款利率歷史 資料表為憑(見本院卷第15至31頁)。被告對於上開事實, 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且 未提出書狀為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本文、第3 項本文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從而, 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2項 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譚德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欣汝

2025-03-28

TYDV-114-訴-290-2025032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29號 原 告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訴訟代理人 馮慧芬 被 告 劉冠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6日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伍萬伍仟肆佰柒拾伍元;及自民國一 一三年五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點零九計算 之利息;暨自民國一一三年六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六個 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部分,按上開 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每次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 九期)。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0年4月7日向伊借款新臺幣(下同 )93萬元,嗣未按期繳付本息,依約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尚 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本金及約定之利息、違約金。爰依消費 借貸之法律關係,求為命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判決 等語。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四、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 條第1項、第478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被告向伊借得 93萬元,惟嗣未按期繳付本息,依約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尚 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本金及約定之利息、違約金等節,業據 提出第一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第一銀行借據、放款授信明 細查詢單、利率查詢(見本院卷第9至19頁)。被告已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且未提出 書狀爭執上開事實,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本文、第3 項本文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從而, 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 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譚德周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欣汝

2025-03-28

TYDV-114-訴-429-20250328-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78號 上 訴 人 鍾瑞鸞 被上訴人 施梅櫻 訴訟代理人 謝銘仁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5日本院 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2042號第一審簡易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上訴人鍾瑞鸞因有資金需求,於民國10 8年11月21日向被上訴人施梅櫻借款新臺幣(下同)38萬元 ,並訂立「借款承諾書」(下稱系爭承諾書),被上訴人已 於同日匯款38萬元至上訴人所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000-0000 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嗣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催 討還款38萬元未果,自得依系爭承諾書約定及消費借貸法律 關係,請求上訴人清償。爰聲明: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38 萬元等語。 二、上訴人答辯則以:被上訴人想投資訴外人聶貞琦之二手汽車 生意,但不認識聶貞琦,而借用系爭帳戶匯款給聶貞琦投資 ,並非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而系爭承諾書是因為被上訴 人匯款到系爭帳戶,怕上訴人不認帳,要求預防萬一之保證 ,所以上訴人才依被上訴人要求寫下系爭承諾書,另口頭約 定聶貞琦收到38萬元時,被上訴人應返還系爭承諾書。上訴 人收受38萬元後馬上轉交聶貞琦,聶貞琦亦承認有收到38萬 元,被上訴人應即返還上開借款承諾書予上訴人,不能再請 求被上訴人還款。況聶貞琦也與被上訴人訂立投資契約書, 承諾會返還38萬元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不能以同一債權, 再向上訴人重複求償等語,並聲明:被上訴人之訴駁回。 三、原審就被上訴人上開請求,為其勝訴之判決,並依職權為假 執行及供擔保免假執行之諭知。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上訴 聲明:(一)原判決廢棄;(二)被上訴人第一審之訴駁回。被 上訴人之上訴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 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條定有 明文。 (二)被上訴人主張兩造間有消費借貸契約,上訴人否認之,並以 前詞置辯。經查,  1.被上訴人主張兩造訂立「借款承諾書」,內容記載:「茲向 施梅櫻借到投資款參拾捌萬元正,本人鍾艾鈴承諾參拾捌萬 元酬勞,特立此據為憑。本金+利息(潤)奉還共760,000元 整(獲利+本金)P.S若今天項目有任何更改本人保證還回38 0,000元整給施梅櫻以3天內為主,立書人:鍾艾鈴108/11/2 1中午」等詞,立書人「鍾艾鈴」即上訴人,且被上訴人已 將38萬元以匯款方式交付予上訴人等語,上訴人並不爭執, 且有系爭承諾書、中國信託銀行108年11月21日新臺幣存提 款交易憑證在卷可稽(司促卷第11、13頁),堪信為實。  2.次查,上訴人在系爭承諾書表示「向施梅櫻借到投資款參拾 捌萬元正,本人鍾艾鈴承諾參拾捌萬元酬勞,特立此據為憑 。(略)本人保證還回380,000元整給施梅櫻(即被上訴人 )」,堪認上訴人承認自己借款38萬元,同時答應由自己清 償,而與被上訴人成立消費借貸契約。則被上訴人依系爭承 諾書約定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清償借款,應認 有據。  3.雖上訴人辯稱並無向被上訴人借款之意思,只是借帳戶給被 上訴人匯款以便投資聶貞琦,聶貞琦也有與被上訴人訂立投 資契約,應由聶貞琦負責清償38萬元等語(本院卷第108、10 9頁),惟被上訴人否認之,主張上訴人應依系爭承諾書還款 ,且與被上訴人投聶貞琦無涉等語(原審卷第68頁、本院卷 第109頁)。查系爭承諾書除上揭文詞表示上訴人自己要負責 清償外,並無其他得由聶貞琦負責清償38萬元之約定。而證 人聶貞琦到庭結稱,系爭承諾書不是伊叫上訴人寫的,伊沒 有要求上訴人代表伊承諾什麼事等語(本院卷第105至110頁) ,有本院113年10月8日筆錄在卷可稽,堪認聶貞琦否認授權 上訴人代其向被上訴人借款及還款,則系爭承諾書所生消費 借貸法律關係之當事人仍為兩造,並無聶貞琦。至於上訴人 辯稱錢已交給聶貞琦投資,嗣聶貞琦與被上訴人訂立投資契 約,出具切結書說要還款,如被上訴人再向上訴人請求,是 重複受償部分,查聶貞琦二次到庭均陳述其尚未給付任何金 錢給被上訴人之情明確(本院卷第111、165頁),可見被上訴 人未曾受償,該38萬元債務也未消滅,上訴人仍有履行義務 ,所辯並無還款義務,應由聶貞琦負責云云,並不可取。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系爭承諾書約定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請求上訴人給付38萬元,為有理由,應予許可。原審為被 上訴人勝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匡 偉                   法 官 何佳蓉                   法 官 林修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宇美璇

2025-03-28

TPDV-113-簡上-378-20250328-1

竹東簡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返還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東簡字第301號 原 告 甘必沐 被 告 鍾祥進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7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25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分別於民國112年6月12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 (下同)250,000元、112年7月20日向原告借款50,000元, 迄今未還,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借據、支票存根為證,被告經合 法通知,既未到庭,亦未提出書狀為何陳述及主張以供本院 斟酌,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斟酌全辯論意旨,自堪認原 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民法第478條規定:消費借貸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 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所 謂貸與人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謂貸與人 之催告必須定有期限,祇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而催告後 已逾1個月以上相當期限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用物之義 務。又上開規定所謂返還,係指「終止契約之意思表示」而 言,即貸與人一經向借用人催告(或起訴),其消費借貸關 係即行終止,惟法律為使借用人便於準備起見,特設「1個 月以上相當期限」之恩惠期間,借用人須俟該期限屆滿,始 負遲延責任,貸與人方有請求之權利(最高法院73年度台抗 字第413號裁定、107年度台上字第2227號判決參照)。另按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 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 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2項規定甚 明。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 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 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亦有明 文。  ㈢查本件消費借貸,固未定有返還期限,然依上開說明,原告 起訴請求被告給付,依民法第229條第2項規定,起訴狀於11 3年8月24日送達被告生效(見本院卷第31頁),與催告有同 一效力,被告應於催告後1個月期限屆滿之翌日,即113年9 月25日負返還借用物之義務,是原告請求被告清償300,000 元借款,及自113年9月25日起,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當屬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00,000 元借款,及自113年9月25日起,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而應准許。 五、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竹東簡易庭 法 官 楊祐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范欣蘋

2025-03-28

CPEV-113-竹東簡-301-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06號 原 告 王孟姿 被 告 吳祐銘 張緹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吳祐銘、張緹汝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0萬元,及自民國1 14年1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50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吳祐銘、張緹汝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吳祐銘、張緹汝於民國113年9月27日向 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50萬元,並簽立借款契約書,並 開立懋帆企業社吳祐銘之支票乙紙作為擔保,然懋帆企業社 已於113年9月25日停業,上開支票經提示,竟存款不足遭銀 行退票,而未獲兌現,被告甚至當原告面前搬家,毫無還款 誠意。為此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請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四、原告主張被告吳祐銘、張緹汝於上開時間曾向原告所借貸, 且系爭借款均未清償,並以系爭支票作為擔保,嗣後系爭支 票遭退票等情,業據其提出借款契約書(借據)、系爭支票 影本、退票理由單影本等件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書狀爭執, 本院審酌上開證物,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 五、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 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條 第1項、第47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民法第478條規定:消費 借貸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1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所謂貸與人得定1個月以上 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謂貸與人之催告必須定有期限,祇 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而催告後已逾1個月以上相當期限 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用物之義務(最高法院73年台抗字 第413 號判例參照)。再按,貸與人如已對借用人起訴,而 起訴狀繕本業已送達借用人,可認貸與人已對借用人為催告 ,且截至言詞辯論之日止,為時已逾1個月以上,亦可認貸 與人之請求與民法第478條規定相符(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 第2011號判例意旨參照)。本件被告向原告借貸,既未約定 清償期,可見本件兩造間之借款,乃係未定返還期限之消費 借貸關係。茲因原告以起訴狀繕本送達作為還款催告,請求 被告於收受催告翌日起算一個月後還款,本院已向被告寄送 本件原告之起訴狀繕本,此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 卷第27至33頁,113年11月27日寄存送達),自可認原告應 已對被告為合法之催告,且自上開起訴狀送達生效起,迄今 又已逾一個月,揆諸前開說明,被告自負有返還上開借款之 義務。依前揭規定,被告應自催告期滿即114年1月7日之翌 日起負遲延責任。從而,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自114年1月8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 部分,並未逾上開得請求之範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兩造間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起訴請 求被告應給付原告150萬元,及自114年1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又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合於法律規定, 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僑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2025-03-28

TCDV-113-訴-3306-2025032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消費借貸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837號 原 告 陳昱璁 被 告 陳俞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消費借貸款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壹萬伍仟貳佰捌拾元,及自民國一一 三年九月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九十九,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 。經查,本件原告起訴之聲明原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 幣(下同)515,280元及自民國110年5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11頁)。嗣於114 年1月21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變更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 付原告515,280元及自111年5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51至52頁)。經核原告上開 所為訴之變更乃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合於前揭法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被告前向訴外人力匯公司購買7套產品經營資格,因被告沒 錢,表示先向原告借錢來買產品,故原告將自己在力匯公司 登記經營權之7套產品轉登記至被告名下,被告可以直接到 力匯公司領貨,上開產品價值為515,280元,原告當初也是 用51萬多購買這7套產品。兩造約定清償期限為111年5月13 日,基於互相信任故沒特別約定還款方式,後來被告沒有再 到公司上課,手機也不接。被告並未償還向原告所借來買產 品的錢515,280元,故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應給 付原告515,280元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15,280元 及自111年5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原告為力匯公司資深分享會員,負責拉人入會消費,說服新 進會員購買鹿胎盤素增加業務銷售,被告於110年5月13日下 午4時許路過新北市○○區○○路00○0號,被原告及其團隊強拉 至良師塾人文食飲參加力匯公司鹿胎盤素產品說明會,原告 利用被告之輕率、無經驗逼被告簽力匯公司入會申請。於11 0年6月,原告屢屢逼迫被告到桃園參與見證分享會及購買6 套加1套鹿胎盤素,每套鹿胎盤素85,880元,總價515,280元 ,被告在網路上查得力匯鹿胎盤素許多負面消息,故遲遲不 敢答應購買。原告見被告遲未購買鹿胎盤素,命令被告每月 預繳5,000元,繳至515,280元再考慮給貨。原告於某次在桃 園的課程說明會硬塞1套快過期的鹿胎盤素給被告,命令被 告幫原告拿給客戶免費試用,事後原告堅持向被告收取85,8 80元,分期付款每月5,000元。112年9月,原告至被告家索 要上開85,880元,並稱只要被告賠85,880元就不再追究。被 告係力匯公司新進會員,從未向原告借款,也未答應購買6 套加1套之鹿胎盤素,原告只有代墊入會款1,000元,兩造無 訂定合約,原告沒有交貨給被告,被告沒有收到貨,依照力 匯公司出貨規則,領貨人須持付款單據及力匯公司所開發票 至力匯公司窗口領貨,被告手上沒有付款單據或力匯公司所 開發票,力匯公司也沒有開發票紀錄,兩造間無買賣或消費 借貸法律關係等語。並聲明:㈠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 聲請。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利息或其他報償,應於契約所定期限支付之。借用 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 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1 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4 條第1 項、第 477 條前段、第478 條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貸與人得定1 個 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謂貸與人之催告必須定有期 限,祇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而催告後已逾1 個月以上相 當期限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用物之義務(最高法院73年 度台抗字第413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復按給付無確定期 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 者,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 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 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 為5%,民法第229 條第2 項前段、第233 條第1 項前段、第 203 條分別著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主張與被告間有成立消費借貸關係,為被告所否 認,針對兩造間是否就購買產品所需費用部分有成立消費借 貸之合意,此部分業據證人王品涵到庭證稱:我認識兩造, 之前有工作上的關係。因為我跟兩造都在同一個團隊,當初 被告有參加公司的座談會,之後被告有同意要購買幹細胞的 產品(鹿胎盤素),被告參加座談會後決定要買商品,當初 在分析評估後,被告決定要購買七套,商品七套總價是51萬 多元,我記得被告有先拿一套產品,我記得被告從頭到尾都 沒有把商品價金原告,我們都是要跟公司買產品,原告是我 們公司團隊的團隊長,我們這個團隊就是會舉辦一些座談會 分享產品的優點,來看加入我們公司的會員,有沒有意願跟 興趣來購買產品,我們這個團隊的會員就是公司的會員,公 司就是力匯公司。當初被告確實有同意要向力匯公司購買七 套產品,總價是515,280 元,被告有先請原告幫被告付錢, 當時被告有表示要先跟原告借款,之後她會再還原告這筆錢 ,因為當初在座談會的時候,被告有表達她有經濟上的困難 ,座談會時間有點久我忘記了,但因為當時我都有在場,所 以我有記得被告有提到她經濟上困難,要請原告先幫她付這 筆錢,這樣被告才能購買產品,才能夠開始運作跟加入團隊 的所有活動,後來被告確實也有加入團隊的活動,也有將近 一年的時間,當時被告拿了一套後也都沒有付錢,因為被告 當初表達母親身體狀況有問題,原告就有表示說先拿一套產 品給被告母親吃。我不清楚兩造當時有無約定這筆款項如何 償還,但我確實知道他們中間有這筆借款款項的約定。我知 道原告確實有把這筆51萬多元款項給付公司,因為如果有加 入會員的話,公司都會給單子,每個人有付多少錢買幾套產 品,公司都會有紀錄,下單可以用現金、匯款,一定要下單 ,公司的單子上的名字才會是你的,因為我確實有看到被告 的名字,被告有買七套,所以我知道原告這筆錢一定有給公 司,原告一定有付這7套的錢,不然沒有辦法下單。(被告問 :證人當初你有確定我有跟原告要向公司下七套的產品?) 我確定,我們大家都在場,當時原告都有跟被告評估買一套 與七套的分別獲利以及獎金,後來被告自己決定要買七套, 然後被告就請原告先幫他下單,之後被告就參加我們所有的 活動等語(見本院卷第104至106頁),衡諸證人王品涵與兩造 間並無損益同歸之利害關係,應無甘冒偽證罪之風險而為原 告利益捏造事實之可能,是應認證人王品涵前開所證述被告 向原告借款先購買7套產品,兩造間確有該預支費用之借貸 合意,且被告確實於公司有7套產品之經營資格可直接至公 司取貨等語,尚堪可信。況佐以原告所提出兩造之通訊軟體 往來訊息內容,原告曾於110年5月13日提及「為師力挺~昱 璁協助完成一星七套進場!因為買六送一!總共尚差6套的 金額!85880×6=515280」,被告就此則訊息回覆「謝謝恩師 的幫忙,我一定會加油一步一腳印的完成」、又提及「您救 我的這個幫忙,我永遠不會忘記,也會永遠的感謝在心裡」 ;原告復有於111年3月26日提及「好意讓你來,竟然不知感 恩…四月開始還款,一個月5000元,每月第一週繳給我!自 己自覺,不要讓我找妳討!」、「你記得每個月的工作同時 把每個月的還款計畫補上!謝謝」,被告同日所回覆之訊息 「我每個月第20號領薪水,能不能跟您協商,每個月先還您 2500」、「我真的很感激你有幫我留票…」等語(見本卷第61 至71頁),核與證人王品涵證述內容大致相符,足徵被告確 實有要購買產品並加入該產品直銷團隊之意思,且被告於對 話訊息中並未爭執原告所傳送其已協助被告購買7套產品, 被告確實積欠原告產品金額515,280元未給付之訊息內容, 甚至表示謝謝原告的幫忙,以及表示可否協商每月還款之數 額,是原告主張兩造間有就等值7套產品之515,280元有成立 借貸合意,應屬可採。  ㈢至被告固以前詞置辯,然被告於110年5月間即已同意要購買7 套產品(原告傳送訊息告知被告已協助購買7套產品,被告係 回以肯定之答覆,並且表示謝謝原告之幫忙,業如前述), 則依照證人證述、對話紀錄及相關照片可知,被告確有表示 同意購買產品(並請原告先幫忙預支產品費用)、加入團隊、 參與活動、簽立資格書等情(見本院卷第15、81至85頁),甚 至於近一年後(111年3月26日)原告提及被告尚未償還所積欠 購買產品金額515,280元,要求被告是否得分期償還,被告 亦未為爭執或表示反對之意思,甚至還自己表示希望可協商 每月還款之金額,自難認被告現臨訟空言辯稱其並未同意購 買產品、其並未向原告借貸等語為可採。另被告又辯稱其並 未拿到515,280元款項之交付或剩餘6套產品,然兩造間之消 費借貸關係成立內容乃係因被告經濟困難無力支付7套產品 費用,故向原告借支,請原告先幫忙墊付7套產品費用讓被 告得以取得7套產品,日後被告再返還7套產品之費用與原告 ,可知被告當時借貸費用的重點是拿到產品,此亦該當民法 第474條所規定之消費借貸「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 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 同之物返還之契約」之要件,倘被告已可直接拿到7套產品 ,自符合借貸規定之款項(或代替物)之交付要件。承前述, 除證人王品涵亦有證稱其於力匯公司有看到被告的下單名字 ,可知被告確實有購買七套產品之證明紀錄等語外,依據力 匯公司所回覆「被告可以提領自己的貨物,被告有在公司購 買7套產品,具有相對應7套產品的會員資格,被告可以自由 前往公司領取,因為該產品就屬於被告的」等語(見本院公 務電話紀錄所載),可徵被告確實已具有可直接領取該7套產 品之資格,即被告無論是否已支付原告515,280元,均可直 接、不受任何限制向力匯公司領取剩餘6套產品(蓋此為借貸 關係成立之前提事實,被告可直接取得產品始該當款項(或 其他代替物)之交付,此時借貸關係始成立,原告始得復基 於消費借貸關係請求被告返還當初借支款項),是被告既可 直接向力匯公司領取產品,現或因被告不願意再投入該產品 之直銷活動,或因無力返還先前向原告借貸之產品預支費用 等因素,而被告自己選擇不願前往公司領取剩餘產品,復於 訴訟中抗辯其未收取任何款項或產品,故否認成立借貸關係 ,顯悖於兩造間往來對話訊息內容及其他相關事證,尚難認 被告所為抗辯為可採。  ㈣是以,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尚未清償之5 15,280元,自屬有據。而查原告未能舉證證明本件借款約定 清償期為111年5月13日(綜觀兩造訊息內容並無就清償期為 約定),故僅能認本件屬未定清償期且未約定遲延利息之消 費借貸契約,又查原告於起訴前即已向被告催討清償系爭借 款仍催討未果(見前開對話紀錄),應認系爭借款早於原告起 訴前已屆清償期,是原告本於前述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即113年9月30日,見本院卷第25頁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法定遲延利息,自屬有據,應 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難認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尚未 清償之款項,自屬有據。從而,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515,28 0,及自113年9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惠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魏浚庭

2025-03-27

PCDV-113-訴-2837-20250327-1

苗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苗栗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苗小字第88號 原 告 范氏鶯 被 告 德葳(DEWI RAMA FITRI BT NASRUN)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叁仟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25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事人 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定有明文。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之情事,爰依原告之 聲請而為一造辯論之判決,先予敘明。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6月12日起至同年7月17日止, 先後5次向原告各借款新臺幣(下同)1萬元至1萬5000元不 等,共計借取7萬元款項(下稱系爭借款),並經原告如數 出借而匯款上開款項予被告;因被告其後轉換新雇主而失去 聯絡且未歸還系爭借款,故爰以本件起訴狀繕本之寄送催告 被告應返還系爭借款予原告;因被告迄今仍未歸還上開款項 ,為此請求被告返還如聲明所載之款項等語。並聲明:被告 應給付原告7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原告經當庭確認請求之 利息起息日,並非原起訴狀所載112年7月27日,應為起訴狀 勾選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見本院言詞辯論筆錄) 。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 何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查原告主張上情,業據原告提出與伊所述相符之郵局存款 人收執聯4紙及兩造LINE對話截圖1紙為證,而被告就原告 主張之上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於本院言 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準備書狀為爭執,依法 視同自認,是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堪信原告上開主張 ,洵屬真實。又查,原告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後之114年3 月26日另行具狀表示被告曾於113年4月19日、同年12月24 日及114年3月1日先後歸還7000元、5000元及5000元,合 計1萬7000元款項予原告,故被告尚餘之欠款應為5萬3000 元等情,有原告傳真資料在卷可參,是當認原告得請求被 告給付之欠款金額僅餘5萬3000元(計算式:7萬元-1萬70 00元=5萬3000元)甚明。 (二)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 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 返還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 、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 返還,貸與人亦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 民法第474條第1項及第478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出借 系爭7萬元借款予被告,未見原告主張兩造定有返還之期 限,而原告於113年10月14日對被告提起本件請求返還借 款之訴訟,並經本院於113年10月24日合法送達本件起訴 狀繕本予被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參(見調字卷第27 頁);而被告迄今尚有5萬3000元借款未償,已如前述, 則依上開規定,原告既已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被 告返還,惟仍未獲置理,是當認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 返還欠款5萬3000元予原告,核屬有據,為有理由;至原 告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難為准許。 (三)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 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者,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 ,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 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 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 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從而,原告本於借款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應就上開未償欠款5萬3000元加計給付自民事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0月25日起(113年10月24日合法送 達被告,見調字卷第27頁)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與前揭規定,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借款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萬3 000元,及自113年10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逾此範圍之請求 ,當嫌無據,應予駁回。 六、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並依同法第79條及第436條之19條第1項規定,確定其訴訟 費用額為1,000元(裁判費1,000元),命由被告全部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苗栗簡易庭                  法 官 許惠瑜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 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劉碧雯

2025-03-27

MLDV-114-苗小-88-20250327-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946號 上 訴 人 張榮兒 訴訟代理人 王志超律師 傅如君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永欽 訴訟代理人 曹哲瑋律師 蕭大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月 1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9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2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均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10年間向伊借款新臺幣(以 下未標明幣別者同)12萬元,以支付其保險費(即系爭借款 一),並約定每年給付美金100元之利息,未約定返還借款 之清償期;復於112年2月9日向伊借款100萬元(即系爭借款 二,與系爭借款一合稱系爭借款),約定利息每月應給付1 萬元、清償期為112年5月底。系爭借款均已如數交付,上訴 人迄今僅給付系爭借款二之2期利息共2萬元,系爭借款一業 經伊催告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給付,系爭借款二亦屆期 未清償,爰依民法第478條規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㈠12萬 元及自111年1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給付美金100元之利息 :㈡100萬元及自112年5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月給付1萬元之 利息之判決;併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原審為被上 訴人全部勝訴之判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答 辯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已免除系爭借款一之債務;另系爭借款二係伊之胞兄透過伊向被上訴人所借,伊之胞兄方為借款債務人,伊無須返還系爭借款二等語,資為抗辯。並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85頁至第86頁):  ㈠上訴人於110年間向被上訴人借款12萬元,以支付其保險費( 即系爭借款一),並約定每年給付美金100元之利息,未約 定返還借款之清償期。  ㈡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9日交付系爭借款二予上訴人。  ㈢系爭借款二之清償期為112年5月底。  ㈣原證1至3、上證1對話紀錄(完整對話紀錄為被上訴人於本院 所提之附件1至3)為兩造間之LINE對話,均為真正。 四、經查:  ㈠系爭借款一部分:  ⒈按債權人向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之意思者,債之關係消滅 ,民法第343條定有明文。復按債務免除係債權人向債務人 表示免除其債務之單獨行為,於債權人免除之意思表示到達 債務人或使債務人了解之時,即生免除效力,無待於債務人 之承諾或另與債務人為免除之協議,然必以債權人確有向債 務人為免除債務之意思表示為依歸(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 字第352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參諸兩造間之LINE對話紀錄(下稱系爭對話紀錄),被上訴 人於112年4月12日先向上訴人表示:「沛諺的21-22年算一 算直接扣一扣吧……另外妳哥那筆2/3號開始算3個月約5/3看 到時要用匯的還是什麼…」等語(見本院卷第140頁),上訴 人於同日回覆並表示:「另外保險12萬(加上說好的給100 美*2次)…這部份如果有急的話,我就先解約還你。」、「 另外我哥的100萬(加上說好的1萬元利息)…這部份記得是 跟你說借到5月底(看你方不方便)」(見本院卷第141頁) ,被上訴人於翌日回覆:「保險一樣不用還,你哥的部分就 按照妳說的就好了」,上訴人即表示:「好的,謝啦~利息1 萬元月底前轉給你,但是如果這筆錢假如你那不急著用的話 ,是不是能再多讓我延1-2個月(每個月給1萬元利息),我 知道你不差這利息錢,就看你方不方便延。如果不方便我就 再跟我哥說一樣5月底還你。」等語(見本院卷第142頁), 可見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提及有關上訴人經手之債務支付狀況 時,僅通知其兄所借之100萬元本息(即系爭借款二)應於1 12年5月3日清償一情,上訴人雖主動提及其向被上訴人借用 以支付保險費之12萬元(即系爭借款一)包含利息部分可解 約以清償該借款本息,然被上訴人業以明確之肯定句回覆上 訴人:「保險(即系爭借款一)一樣不用還」、「你哥的部 分(即系爭借款二)就按照妳說的就好了」,表明系爭借款 一無庸返還,系爭借款二則應依上訴人表示之時間、金額清 償之意,上訴人旋回稱:「好的,謝啦」以表達理解及感謝 。綜觀兩造談及系爭借款一、二返還之前後經過,被上訴人 僅向上訴人表示其兄所借之100萬元借款本息(即系爭借款 二)應負返還責任,並明確表示系爭借款一本息「一樣不用 還」,已足使受領該意思表示之相對人即上訴人,客觀上認 知上訴人如先前一樣無須負返還系爭借款一本息之責,堪認 被上訴人確已有向上訴人表示免除系爭借款一債務之意。從 而,上訴人就系爭借款一債務業經被上訴人免除之利己事實 ,已提出具有可能性之優勢之相當證明,應堪採認。  ⒊被上訴人雖泛稱系爭對話紀錄所提及「保險一樣不用還」真 意為「暫先不用清償」之意,無免除系爭借款一債務之意思 等語(見本院卷第55頁)。惟觀諸系爭對話紀錄前後文均未 見被上訴人提及系爭借款一「暫時」不用還款之相關討論。 「保險一樣不用還」依其文義,亦難謂有暫時不用清償之意 。被上訴人所提出於112年10月30日向上訴人催告返還系爭 借款之律師函(見原審卷第21頁至第22頁),亦僅係其於系 爭對話紀錄6個月後,委由律師單方面向上訴人催告返還借 款之表示,尚無法作為推翻系爭對話紀錄已生免除債務效力 之反證。  ⒋基上,系爭借款一債務業經被上訴人向上訴人為免除債務之 表示而消滅,被上訴人自不得請求上訴人返還該借款。  ㈡系爭借款二部分:  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是主張契約權利存在之 當事人,就該權利發生之利己事實應負舉證責任。是被上訴 人主張系爭借款二之消費借貸法律關係存在於兩造間,自應 就該事實舉證證明之。  ⒉被上訴人雖主張其於112年10月21日向上訴人傳訊表示:「所 以現在是100跟12都不打算拿出來還」、「而且公是公私是 私!借100跟12跟公有什麼關係……」等語(見本院卷第155頁 ),可見上訴人為系爭借款之債務人云云。然綜觀該對話紀 錄全文,被上訴人向上訴人以前開訊息催討系爭借款後,上 訴人僅於翌日回覆稱:「還要演多久」、「沒什麼公的,你 做這種事就也是私的!你把錢算一算,該我的就還我!」、 「還有欠什麼我不懂」等語(見本院卷第155頁至第158頁) 。足見上訴人收受被上訴人前開催討系爭借款之訊息後,即 明確否認有積欠被上訴人系爭借款債務,甚至認其尚對被上 訴人有其他債權可得行使,是難徒憑被上訴人單方面表示自 己對上訴人有系爭借款債權存在之對話紀錄,作為有利於其 主張之證明。  ⒊再觀諸系爭對話紀錄,被上訴人於112年4月12日向上訴人談 及系爭借款二時表示:「……妳哥那筆2/3號開始算3個月約5/ 3看到時要用匯的還是什麼…」等語(見本院卷第140頁), 上訴人於同日回覆「另外我哥的100萬(加上說好的1萬元利 息)……」(見本院卷第141頁),被上訴人於翌日回覆:「 你哥的部分就按照妳說的就好了」,上訴人即表示:「……如 果不方便我就再跟我哥說一樣5月底還你。」等語(見本院 卷第142頁);嗣於同年10月21日向上訴人傳訊催討債務時 亦陳明:「這100是我借你哥的」、「我就直接跟你哥或者 糖要……」等語(見本院卷第155頁),可見兩造談及有關系 爭借款二之借用人、返還義務人時均表明為上訴人之胞兄。 參以被上訴人陳稱其出借系爭借款一、二時,與上訴人為長 久工作伙伴交情,為助其渡過難關遂同意出借系爭借款一; 又因上訴人胞兄需周轉金,故出借系爭借款二等情(見本院 卷第126頁);而系爭借款一無約定清償期,利息亦僅以每 年美金100元計付(見不爭執事項㈠),被上訴人更陳稱上訴 人自110年借款後未付過任何利息等語(見本院卷第174頁) ;與系爭借款二係於112年2月9日出借後,約定應於同年5月 清償之短期借貸,且以較高之月息1萬元利率計息,被上訴 人猶於系爭對話紀錄中表明系爭借款一不用還、系爭借款二 應照上訴人所稱由其胞兄依約返還等情,可知系爭借款一、 二約定內容及履行情形顯有不同,足徵被上訴人確有依其借 款對象之親疏而異其借款約定之情。是上訴人辯稱系爭借款 二為其胞兄透過其向被上訴人借用,且為被上訴人所明知等 情,即非難予採信。  ⒋基上,被上訴人未舉證證明系爭借款二之消費借貸契約成立 於兩造間,上訴人辯稱系爭借款二乃其胞兄透過其向被上訴 人借用乙情,亦非無稽,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返還該借款, 即難認有據。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478條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 :㈠12萬元及自111年1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給付美金100 元之利息:㈡100萬元及自112年5月1日起至清價日止按月給 付1萬元之利息,均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 之判決,尚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 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原判決,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 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沈佳宜                 法 官 翁儀齡                 法 官 陳 瑜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韻雅

2025-03-27

TPHV-113-上易-946-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