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桃園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32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漢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2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漢龍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拘役120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理 由 一、受刑人林漢龍因犯檢察官聲請書所附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經本院函詢,檢察官函覆表示,本件聲請定刑之範圍僅及 於拘役刑,而不及於罰金刑,則因該一覽表編號2之判決, 判拘役之罪數為6罪,非該一覽表所載之9罪,是就屬於本件 範圍之該6罪,應更正罪數、刑度、犯罪日期等如附表所示 )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 ,各罪犯罪日期皆在附表編號1之判決確定日即民國112年8 月29日前,而為裁判確定前犯數罪,本院並為犯罪事實最後 裁判之法院。又附表編號1至2之罪刑雖曾先後經法院定刑, 但於本件聲請並未拆分,則參酌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 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附表各該編號所示之罪刑, 仍得合而更定其應執行之刑。從而,檢察官就受刑人上開罪 刑,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經本院核閱卷附各該裁判書、前 案紀錄表等文件,認有理由,應予准許。 二、茲審酌受刑人上開犯罪之類型、手段及犯罪時間之間隔,兼 衡其責任非難程度、人格特質、矯正效益與其下述意見等情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其經本院函詢,已以書面表示「無意見」到院(故已保障 其程序權);附表編號2之判決對於屬本件聲請範圍之上開6 罪,已於該判決定刑為拘役100日,該定刑結果復經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393號定刑裁定,與附表編號1 所示之3罪刑之定刑結果,再定刑為拘役120日,依檢察官上 開函覆,應可確認本件聲請並無將定刑結果拆分而為聲請之 情,本院仍得定刑如上;附表編號2之判決所諭知之罰金刑 部分,均不在本件範圍,本院無從審究,均併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徐漢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政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10日(1次) 拘役20日(1次) 拘役30日(1次) 拘役10日(1次) 拘役40日(1次) 拘役30日(1次) 拘役25日(1次) 拘役20日(1次) 拘役10日(1次) 拘役30日 定刑為拘役50日 定刑為拘役100日 犯罪日期 111/6/29、111/8/22、111/8/24 111/10/27、112/7/2、112/7/25、112/8/4、112/8/12、112/8/22 112/8/20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1311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1043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偵字第749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414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091號、3275號 113年度桃簡字第880號 判決日期 112年06月02日 112年12月27日 113年07月3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414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091號、第3275號 113年度桃簡字第880號 判決日期 112年8月29日 113年2月7日 114年1月10日 備註 與附表編號2所示之6罪,已由新北地院113聲字第1393號定刑為拘役120日。 此編號所載上開6次犯罪,係此編號判決之附表1、4、6至9。 以上之拘役宣告刑,均得易科罰金。

2025-03-27

TYDM-114-聲-532-202503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2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申永平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24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申永平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叁月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申永平(下稱受刑人)因偽證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定 其應執行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 其應執行者: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刑法 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據此,本院已函詢受刑人 ,詢問其對本件之意見,並請其於文到後5日內表示意見, 前開函文業於民國114年3月19日送達至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 獄由受刑人親自簽收,惟受刑人迄今仍未表示意見等節,有 本院函、送達證書、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及收文資料查詢清單 在卷足憑(見本院卷第123至131頁),合先敘明之。  ㈡本件受刑人因偽證等罪,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經臺灣桃 園地方法院判處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刑,嗣經本院及最高 法院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經臺灣 新竹地方法院判處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刑,嗣經本院判決上 訴駁回確定在案;附表編號4所示之罪,經本院撤銷原審判 決,改判處如附表編號4所示之刑,並確定在案,俱有各該 刑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3 至59、62至69頁)。  ㈢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 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 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 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 。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 ,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院 94年度台非字第233 號判決意旨參照)。附表編號1至2所示 之罪,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6年度審訴字第1560號、1 07年度審訴字第20號判決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1年11 月乙情,有上開刑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按 (見本院卷第21、69頁),爰審酌該內部性及外部性界限, 並考量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之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等 情狀,及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案件未表示意見,復就其所 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並兼衡刑罰經濟 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古瑞君                    法 官 黃翰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董佳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06/04/05 106/07/10 106/07/03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06年度毒偵字第4337號等 桃園地檢106年度毒偵字第4337號 新竹地檢107年度偵字第576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1632號 107年度上訴字第1632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33號 判決日期 107/07/31 107/07/31 108/05/14 確定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本院 案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1429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1429號 108年度上訴字第333號 確定日期 108/05/03 108/05/03 108/05/31                編號 4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名 偽證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6月 犯罪日期 107/06/20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0359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案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842號 判決日期 110/08/18 確定判決 法院 本院 案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842號 確定日期 110/09/23

2025-03-27

TPHM-114-聲-420-202503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0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秋竹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7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秋竹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4年6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秋竹因竊盜案件,先後經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確定,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及第50條 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惟如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 定應執行刑者,仍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之,此觀刑法第50條 第1項但書第1款、第2項規定自明。次按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 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同有明定。又數罪併罰中之 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 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亦無 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第6 79號解釋意旨參照)。另有二裁判以上,經定其執行刑後又 與其他裁判併合更定其執行刑者,前所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 ,仍應以原來宣告之數個刑罰計算,而不以當時該數罪所定 應執行刑為計算之基準(最高法院57年度台抗字第198號裁 定意旨參照);而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 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 及法律目的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 字第19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受刑人林秋竹因竊盜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處如附表編號1 至9所示之刑,且均確定在案,此有各該裁判書及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而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年2月13日,如附表編號2至9所示之 罪犯罪日期均在112年2月13日之前,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又 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前經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以112年 度聲字第399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如附表8所示之 罪,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易字第18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 1年2月確定,依上開說明,前所定之應執行刑當然失效,本 院自應以其各罪宣告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之刑。另如附表編 號2、5、7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與如附表編號1、3 、4、6、8、9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 但書第1款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惟本件聲請人係依受刑人 請求而提出聲請,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 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等 附卷為憑,是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均為竊盜罪,同種類犯罪之態樣、手法 及所侵害法益均相類似,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兼衡受刑 人之意見及所犯各罪情節、行為人預防需求、法律目的之內 部界限及相關刑事政策等一切情狀為整體非難評價,依刑法 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2項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鄭朝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淑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111年10月21日 111年10月28日 110年4月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宜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455號 宜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455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9779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 第474號 111年度易字 第474號 112年度上易字 第171號 判決日期 111年12月30日 111年12月30日 112年5月3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 第474號 111年度易字 第474號 112年度上易字 第171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2月13日 112年2月13日 112年5月31日 備註 宜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57號 宜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58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9385號 編號1、2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仟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11年3月16日 111年9月11日 110年8月2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1535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1571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02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 第277號 112年度審簡字 第1393號 111年度易字 第705號 判決日期 112年10月6日 112年10月31日 113年1月1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 第277號 112年度審簡字 第1393號 111年度易字 第70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11月7日 112年11月29日 113年2月21日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649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6570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245號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仟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9月、8月,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2年 犯罪日期 111年1月17日 111年5月13日 111年4月24日 111年7月9日至111年8月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02號等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7393號等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056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 第705號 112年度易字 182號 112年度易字 第854號 判決日期 113年1月19日 113年1月30日 113年2月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 第705號 112年度易字 第182號 112年度易字 第85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2月21日 113年3月13日 113年3月22日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6246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884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493號

2025-03-27

TYDM-114-聲-900-202503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6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徐菘鴻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7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菘鴻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徒刑部 分,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壹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徐菘鴻因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及第50條第2項規定(聲請書漏載第50條第2項,應予補充)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 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 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又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 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對 於第1項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外,於裁定前應 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前段、第3項亦有明文。而所謂「裁判確定前」,應 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準, 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均在最先一罪判決 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 第178號裁定意旨參照);至所謂「最後判決之法院」,係 指最後審理事實之法院而言,且以判決日期為準,並不問其 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93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是以,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 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437號裁定意 旨參照)。再按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 ,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 原可易科罰金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意旨參照)。又裁 判確定前犯數罪而併合處罰之案件,有二以上之裁判,應依 法定應執行之刑時,縱數罪中之一部分犯罪之刑業經執行完 畢,亦僅係檢察官指揮執行時,應如何予以扣抵之問題,要 與定應執行刑無涉,是法院仍應依檢察官之聲請,以裁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213號裁定意旨 參照)。 四、本案援引檢察官聲請書所附「受刑人徐菘鴻定應執行刑案件 一覽表」為附表(其中附表編號1「偵查(自訴)機關年度 案號」欄內所記載:「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3035號」 ,補充為「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3035號、第3036號」 ;附表編號2「犯罪日期」欄內所記載:「111/04/20- 111/ 05/03」,更正為「111/04/19-111/05/03」、「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欄內所記載:「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 9194號」,補充為「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194號、112 年度偵緝字第2451號、112年度偵字第20744號」)。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並分別確定在案,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 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即民國112年4月1日) 前為之,核屬裁判確定前所犯數罪,且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等情,有各該判決 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再者,其中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編號2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附表編號1、3所 示之罪所處之刑均得易科罰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然 本案係聲請人依受刑人請求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 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卷足憑,自合於刑法第50條 第2項規定。是以,聲請人就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向本院聲 請合併定應執行之刑,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綜合斟酌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 次犯行之犯罪類型、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犯罪行為 態樣、應受非難責任程度、犯罪時間間隔,與前科之關聯性 、所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及犯罪傾向等因素,對於受刑人 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並兼衡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 性,復參酌如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各刑中最長 期者之外部界限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內部界限,暨本院 於裁定前,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本案定應執行刑之意 見,經受刑人表示:「沒有意見」(見本院卷第31頁)等一 切情狀,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之刑。  ㈢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雖經法院判處得易 科罰金之刑,但因與如附表編號2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合 併定應執行刑,依上揭說明,自無庸再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之諭知。至於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刑,前固已執行完畢 ,然參諸上揭說明可知,本院仍應依法就受刑人判決確定前 所犯之數罪,定應執行之刑,俟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時 ,再就形式上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並無所謂重覆執行之不 利益,附此敘明。  ㈣此外,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經判處併科罰金部 分,因其所犯其餘附表所示之罪並無罰金刑之宣告,而無多 數罰金刑需定其應執行之刑,自無併定應執行刑之問題,是 本院僅就如附表所示之各罪,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 ,併此說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莊劍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渝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受刑人徐菘鴻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偽造文書等 洗錢防制法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判2次) 有期徒刑4月 (併科新臺幣1萬元) 有期徒刑3月 犯 罪 日 期 110/12/03-111/02/23 110/10/02-111/02/06 111/04/19-111/05/03 111/05/27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 第3035號、第3036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194號、112年度偵緝字第2451號、112年度偵字第20744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 偵緝字第2450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743號 112年度金簡字 第234號 113年度簡字 第101號 判決日期 112/02/15 112/12/05 113/03/29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743號 112年度金簡字 第234號 113年度簡字 第101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12/04/01 113/01/19 113/07/17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  註 ⒈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553號 ⒉應執行有期徒刑5月 ⒈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  第1983號 ⒉併科罰金不在定刑範圍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868號

2025-03-27

TYDM-114-聲-206-202503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6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徐柏棟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2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柏棟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徐柏棟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應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 50條、同法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中之一罪, 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 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 毋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解 釋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據此,本院業將檢察官聲 請書、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及陳述意見狀送達本件 受刑人,並經其表示意見,此有陳述意見狀1份在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105頁)。  ㈡本件受刑人因詐欺等罪,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分別經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判處如附表編號1至3所 示之刑,並經本院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附表編號4所示 之罪,經本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處如附表編號4所示之刑 ,並確定在案;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經本院撤銷原審判決 ,改判處如附表編號5所示之刑,並經最高法院判決上訴駁 回確定在案,俱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 憑(見本院卷第19至88、89至94頁)。  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均得易科罰金 ,如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則均不得易科罰金,核 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情形,依同條第2項規定,須 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者,始得全部依第51 條規定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茲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聲請 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此有受刑人簽署之「定刑聲請切結書 」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頁),故經本院審核,認聲請為 正當。  ㈣而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 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 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 院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決意旨參照)。⑴附表編號1至2所 示之罪,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1年度易字第488號判決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⑵附表編號4至5所示之罪,亦經本院 以113年度上訴字第1391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等情, 分別有上開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按(見本院 卷第25、57、63、90、94頁),爰審酌該內部性及外部性界 限,並考量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之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 益等情狀,及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案件之意見(見本院卷 第105頁),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 程度,並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定其應執行之 刑如主文所示。  ㈤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刑,雖原均得易科罰 金,但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如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罪併合處 罰結果,已不得易科罰金,揆諸前揭解釋意旨,無再諭知易 科罰金折算標準之必要,併予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50條第2項、第53條、第5 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古瑞君                    法 官 黃翰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董佳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妨害自由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年6月 犯罪日期 109.12.12 109.12.12 110.06.26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緝字第2432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緝字第2432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緝字第3906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119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11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404號 判決日期 113/01/25 113/01/25 113/05/16 確定判決 法院 本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119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119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404號 確定日期 113/01/25 113/01/25 113/06/14             編號 4 5 (以下空白) 罪名 詐欺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6月 犯罪日期 112.02.28 111.09.26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2032、2033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2032、2033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本院 本院 案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1391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1391號 判決日期 113/05/23 113/05/23 確定判決 法院 本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1391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4337號 確定日期 113/05/23 113/10/04

2025-03-27

TPHM-114-聲-365-202503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5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金田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巷0號0樓 居桃園市○○區○○街000巷00號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5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金田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拾壹月。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金田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 裁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 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 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 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 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 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 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 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 法院91年度台非字第32號、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旨 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許金田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且各該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 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並以本院為其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是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本院審核 認其聲請為正當。再者,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 罪,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694號裁定定 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新台幣(下同)5萬元確 定,有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則參照前揭說明,本院就 附表所示各罪再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上開裁判所定應執行 刑總和之內部界限所拘束。  ㈡受刑人就本件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表示:同意聲請定刑( 見受刑人113年12月25日定刑聲請切結書)。 四、綜上,依前揭法條規定及實務見解,並參酌上開各罪宣告刑 總和上限、各刑中最長期,審酌受刑人犯罪情節、行為次數 及表示之意見,就其所犯前揭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如主 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又數罪併罰中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 金者,若因與不得易科罰金之他罪併合處罰而結果不得易科 罰金,原得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意 旨參照),準此,本件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2、5與編號3 、4所示之罪,雖係分屬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惟經 合併處罰結果,本院於定其應執行刑時,自無庸為易科罰金 折算標準之記載,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 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廣于霙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魏妏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偽造文書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併科新臺幣40000元 犯罪日期 109年5月2日 109年6月4日 110年5月27日至110年6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09年度偵字第28313號 桃園地檢109年度偵字第33422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524號、第1632號、橋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508號、新竹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306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0年度壢簡字第312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873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56號 判 決日 期 110年7月12日 111年1月27日 112年12月29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0年度壢簡字第312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873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56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1年1月3日 111年4月7日 112年12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註 編號1至4所示之罪,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694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 桃園地檢111年執字第1310號 桃園地檢111年執字第4473號 臺中地檢113年執字第2528號 編號 4 5 罪名 洗錢防制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併科新臺幣20000元 有期徒刑2月 犯罪日期 110年6月22日至110年6月24日 110年9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2267號、第2269號、第2960號、第3112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7875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74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3257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12月29日 113年10月8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金簡上字第74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3257號 判 決 確 定日 期 112年12月29日 113年12月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備註 編號1至4所示之罪,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694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257號 桃園地檢113年執字第4753號

2025-03-27

PCDM-114-聲-155-2025032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426號 原 告 葉春傑 被 告 吳宏章 洪楷楙 林哲鋐 邱彥傑 吳李仁 江詠綺 黃智群 張謹安 黎佩玲 吳家佑 張達緯 滕俊諺 古年文 曾元 鄭品辰 杜順興 林子綺 吳碩瑍(原名:吳囿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113年度重附民字第3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 ,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吳宏章、洪楷楙、林哲鋐、黃智群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17,200,000元,及被告吳宏章自民國113年1月13日、 洪楷楙自113年1月13日、林哲鋐自113年1月13日、黃智群自 113年1月27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於原告以1,720,000元供擔保後,得為 假執行。 四、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吳宏章、洪楷楙、林哲鋐、邱彥傑、吳李仁、江詠 綺、張謹安、黎佩玲、吳家佑、古年文、曾元、杜順興、林 子綺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請求被告給付1,71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嗣於114年2月20日言詞辯論期日,將聲明變更為被告應給 付1,7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核其性質為聲明之擴張,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 許。 三、原告起訴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7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主張略以:  ㈠被告吳宏章自民國111年5月起,發起組成三人以上、以實施 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性之水商詐欺犯罪 組織集團(下稱吳宏章水商集團),該集團以申辦或承接虛 設公司行號以取得人頭銀行帳戶後提供予詐欺機房,以負責 收取詐欺贓款及洗錢工作,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及共同掩飾或隱匿詐欺取財所得來 源及去向之犯意聯絡,與被告林哲鋐、吳李仁、黃智群、江 詠綺、林子綺於111年6月至8月間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 加入吳宏章水商集團後,吳宏章即與林哲鋐、洪楷楙、吳李 仁、黃智群、江詠綺、林子綺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林哲鋐 依吳宏章之指示,請黃智群提供帳戶作為詐欺所得洗錢之第 二層帳戶,並協助層轉或提領匯入之詐欺所得款項,黃智群 遂以不詳方式承接部分虛設公司負責人;洪楷楙則依吳李仁 指示,使江詠綺、林子綺、傅婷芳分別申辦及承接部分虛設 公司負責人,黃智群、江詠綺、林子綺、傅婷芳並分別提供 前開公司銀行帳戶之金融資料交與吳宏章水商集團使用。嗣 不詳詐欺集團成員遂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 同犯詐欺取財及掩飾或隱匿詐欺取財所得來源及去向之洗錢 犯意,向原告佯稱可加入投資平台教導投資「股票」賺錢等 語,致其陷於錯誤,於如附表所示時間匯款共1,720萬元至 吳宏章水商集團取得之帳戶,並由被告黃智群負責層轉款項 ,吳宏章再以不詳方式將所得贓款轉為虛擬貨幣層轉回不詳 詐欺集團,而以此方式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來源及去向。  ㈡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1,720萬元等語。 四、被告吳宏章、洪楷楙、林哲鋐、邱彥傑、吳李仁、江詠綺、 張謹安、黎佩玲、古年文、曾元、林子綺經合法通知,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五、被告吳家佑、鄭品辰、杜順興、吳碩瑍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六、被告黃智群聲明:原告之訴駁回。並答辯略以:我只是經營 虛擬貨幣,不清楚詐騙情形等語。 七、被告張達緯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提供擔 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並答辯略以:  ㈠本件原告所匯款項,並未匯入鈞院112年度金訴字第1160號刑 事判決認定與被告張達緯有關之帳戶,亦非自與被告張達緯 有關之分行提領之。況依上開刑事判決所載,被告張達緯遲 至112年4月6日始與被告吳宏章等人會面,可見原告受詐欺 所匯款並遭提領之款項,與被告張達緯於刑事判決被認定有 關之事實或行為,皆無相當因果關係。  ㈡被告張達緯於112年4月6日與被告吳宏章等人眾餐,惟遭被告 吳宏章等人欺騙,誤認渠等為合法經營虛擬貨幣之幣商,實 不知被告吳宏章等人涉及詐欺或其他犯罪,是以被告張達緯 並無詐欺與其他被告,一同詐欺原告、侵害原告財產權之故 意或過失。又解除聯邦帳戶控管並非被告張達緯指示,係因 為客戶有提相關憑證或單據,而由被告張達緯與刑事證人薛 宇承討論後,由薛宇承依其銀行職權認定可否放行,而非被 告張達緯配合被告吳宏章人之詐欺集團而指示之,是被告張 達緯並無原告所主張之侵權行為。  ㈢依原告匯款時點及刑事判決書之認定,應認本件原告匯款與 被告張達緯於刑事判決遭認定有罪之部分並無任何關連,且 被告張達緯並無侵害原告財產權利之故意或過失,對於被告 吳宏章等人之開戶、提領、風險控管等,被告張達緯亦有要 求行員詢問總行、檢視交易憑證後為之,而無侵害原告權利 之行為,是無從成立民法上侵權行為等語。 八、被告滕俊諺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提供擔 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並答辯略以:   縱認原告起訴之原因事實係引用刑事程序中的起訴書,惟本 案檢察官起訴書、刑事一審判決均未記載被告滕俊諺有何參 與原告受詐騙之犯罪事實。依刑事判決所載,乃認定被告滕 俊諺為聯邦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在ll2年4月7日後,通知洗 錢集團人員應到聯邦商業銀行何家分行取款、或陪同取款等 行為,然本件原告遭詐騙而匯款、款項遭提領之金錢損失過 程均發生在1l2年4月6日前,且原告匯出款項後經層層轉匯 所涉及之最末層銀行帳戶(第三層或第四層)並非聯邦商業 鋹行帳戶,可知原告本件金錢損失與被告滕俊諺並無關聯, 自欠缺相當因果關係。亦即依檢察官起訴書、刑事一審判決 記載被告滕俊諺所為犯罪事實,與原告本件受詐騙所受損害 無涉,是被告滕俊諺就原告受金錢損失之過程均未參與,自 非原告財產權受侵害之共同侵權行為人,被告滕俊諺毋庸負 共同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 九、本院之判斷:  ㈠就原告請求被告吳宏章、洪楷楙、林哲鋐、黃智群部分,本 院認定如下:   ⒈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 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 有明文。   ⒉本件原告主張因吳宏章水商集團與被告吳宏章、洪楷楙、 林哲鋐、黃智群詐欺行為,詐騙其294萬元部分,案經本 院刑事庭以112年度金訴字第1160號判決判處:⑴吳宏章犯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2年2月;⑵洪楷楙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2年;⑶林哲鋐犯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2年1月;⑷黃智群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2年,此有刑事 判決書一份在卷可按,並有如附表所示之證據在卷可稽, 自堪信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實。是前開犯罪行為不法侵害 原告之權利,原告請求其賠償1,720萬元,自屬於法有據 。   ⒊被告黃智群雖於本院辯稱:其只是經營虛擬貨幣,不清楚 詐騙情形云云。然查,被告黃智群於刑事案件中供述買虛 擬貨幣是其自行決定,賣出沒有特定對象,匯入公司帳戶 之款項都是網路上找到的客戶匯到這個帳戶,再把現金轉 成虛擬貨幣匯給他們等詞,可知被告黃智群是否與特定賣 家交易之決定權,係取決於被告個人,在其「自行選擇交 易對象,且未告知匯款之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情形」下,均 能完整回流至同一詐欺集團之掌控下。若非被告黃智群確 實為吳宏章水商集團之成員,該集團並能明確指示被告黃 智群收受、轉匯至特定帳戶或提領,實難想像吳宏章水商 集團有何甘冒損失詐得款項、身分遭暴露之風險,將數十 萬、甚至百萬元之鉅額金錢,反覆匯入被告黃智群所掌控 之公司銀行帳戶,任被告黃智群自由發揮、隨意向他人購 買虛擬貨幣賺取價差,仍能確保提領款項均會回流至吳宏 章水商集團及其所合作之不詳詐欺集團之理。足證被告黃 智群實係在受吳宏章水商集團指示之情況下轉匯、提款及 購買虛擬貨幣層轉回吳宏章水商集團及其所合作之不詳詐 欺集團,並因此知悉此行為可能係參與詐欺集團之詐欺取 財犯行,會製造金流之斷點後,仍選擇分擔轉匯、提款及 購買虛擬貨幣之工作,共同完成吳宏章水商集團及其所合 作之詐欺集團之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犯行,且此節業經刑 事法庭調查明確並判決被告黃智群有罪確定,今被告再辯 稱其本人只是買賣虛擬貨幣,對原告毋庸負本件侵權責任 云云,實難採認。   ⒋被告吳宏章、洪楷楙、林哲鋐經合法通知均未到庭,亦均 未提出任何書狀為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1項、第 280條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   ⒌本件刑事案件(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1160號判決)固僅認 定原告受詐欺損害金額為145萬元(如附表編號13)。然 原告主張其係於同一時間段受同一詐欺集團陸續詐騙達1, 720萬元等情,經本院審酌原告所提出及依職權調取如附 表所示之相關卷宗事證,堪認原告主張屬實。本院刑事判 決應係漏載原告受上開詐騙集團詐騙之全部金額,併此說 明。   ⒍從而,本院依上述證據調查之結果,堪認原告之主張與事 實相符,可堪採信。  ㈡就原告請求被告邱彥傑、吳李仁、江詠綺、張謹安、黎佩玲 、吳家佑、張達緯、滕俊諺、古年文、曾元、鄭品辰、杜順 興、林子綺、吳碩瑍(下稱被告邱彥傑等十四人)賠償部分 ,本院認定如下:   ⒈按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 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 為與損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 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 責任(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1452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原告雖稱被告被告邱彥傑等十四人與其他被告、詐欺集團 成員間,有共同或幫助詐取原告金錢之行為,致原告因彼 等共同侵權行為受有財産上損害,被告邱彥傑等十四人與 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均須對原告同負賠償責任等語。惟查, 被告邱彥傑等十四人於本案刑事判決中,並未因詐騙原告 部分被判處罪刑(渠等所犯罪名係涉及其他被害人遭詐騙 部分),本院審酌本件刑事案卷中之事證,被告邱彥傑等 十四人雖就吳宏章水商集團所為之詐欺行為在犯罪的不同 階段有不同程度之參與或幫助行為,惟就本件原告遭詐騙 1,720萬元部分,經刑事偵審調查之結果及附表所示之資 料,均無法認定被告邱彥傑等十四人有涉及詐騙原告部分 之犯行。原告亦未提出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被告邱彥傑等十 四人確有參與到詐騙原告之行為。是以,原告請求被告邱 彥傑等十四人亦應賠償其遭詐騙所損失之金額,尚難遽予 採認。    ㈢又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 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 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 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 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 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 告給付1,720萬元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被告對原告所負 之上開給付義務,未經兩造特約而無確定清償期限或特定 利率,是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被告吳宏 章、洪楷楙、林哲鋐、黃智群應給付1,720萬元,及自刑 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吳宏章自113年1月13日 、洪楷楙自113年1月13日、林哲鋐自113年1月13日、黃智 群自113年1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等 語,為有理由。 十、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吳宏章、 洪楷楙、林哲鋐、黃智群給付原告1,720萬元,及被告吳宏 章自113年1月13日、洪楷楙自113年1月13日、林哲鋐自113 年1月13日、黃智群自113年1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核屬有據,應予准許。原告逾此部分之請求則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於原告勝訴部分,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 准許,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其依附,應併予 駁回。 十一、本件原告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 送前來,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未徵收裁判 費,附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附表:(原告受詐騙時、地、金額及證據列表) 編號  涉案人 相關起訴書、不起訴處分書、判決書及其他證據(地檢署及地方法院名稱均簡稱地檢、地院) 原告受騙時間及金額 1 黃昱勛 臺南地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78號刑事判決(於111年11月16日前交付帳戶) 111年11月17日匯款40萬元 2 戴瓊惠 屏東地院113年度金簡字第367號刑事判決(於112年1月6日交付帳戶) 112年1月10日匯款150萬元 3 黃銘輝(明輝商行) 宜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677號不起訴處分書(於111年12月某日提供帳戶) 111年12月27日匯款300萬元 國內匯款申請書(明輝商行) 4 莊家豪(豪家工程行) 宜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888號不起訴處分書(111年12月22日前提供帳戶) 111年12月26日匯款100萬元 5 謝慧明 臺東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726號併辦意旨書(於111年6月提供帳戶) 112年1月10日匯款150萬元 6 李博聖 宜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863號移送併辦意旨書(於111年12月5日前交付帳戶) 111年12月26日匯款230萬元 7 王政修 臺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8287號併辦意旨書(於111年11月25日提供帳戶) 111年11月29日匯款125萬元 8 邱靖茹 橋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098號2不起訴處分書(於111年11月25日前交付帳戶) 111年11月25日匯款110萬元 9 楊惠如 桃園地檢113偵32973、113偵33661移送併辦意旨書,自111年10月某日起加入林瑋婕等人所組成之詐欺集團並提供帳戶 111年12月12日匯款105萬元 10 游子力(力勤國際生鮮有限公司) 匯款申請書(見本院卷二第45頁) 111年12月13日匯款145萬元(與本院112金訴1160判決為同一筆匯款)、111年12月14日匯款50萬元 11 劉宥助 匯款申請書(見本院卷二第39頁) 111年12月1日匯款55萬元 12 郝郁文 匯款申請書(見本院卷二第41頁) 111年12月2日匯款160萬元 13 吳宏章、 洪楷楙、林哲鋐、黃智群 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1160號刑事判決 111年12月13日匯款145萬 合計:1,720萬元

2025-03-27

PCDV-113-金-426-20250327-2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7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柏毅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460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李柏毅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 徒刑拾壹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柏毅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聲請意旨漏未記載,應予 補充)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 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分別定有明文。準此,如受刑人所犯之數罪中有原得易科罰 金之罪者,因與他罪合併定執行刑,於裁判前所犯數罪兼有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混合之情形時,應繫乎 受刑人之請求與否,而非不問被告之利益與意願,一律併合 處罰之。復按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 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 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有 司法院釋字第144號解釋意旨可參。末按定應執行之刑,應 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依上開規定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 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 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 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540號 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6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且附表編號2至5所示 之罪,其犯罪時間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 即民國111年12月6日)之前,而本院確為本件之最後事實審 法院等情,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稽。其中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均得 易科罰金,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則不得易科罰金( 但得易服社會勞動)、附表編號4、5所示之3罪所處之刑則 均不得易科罰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然受刑人業已請 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 受刑人114年2月18日親簽捺印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 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 刑調查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頁),合於刑法第50條 第2項之規定,檢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聲請合併定應 執行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另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經判處6月以下之有期 徒刑,並合於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得易科罰金之規定,惟 因本案合併定應執行刑之附表編號3至5所示之罪屬不得易科 罰金者,則上開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之結果,自亦不得易科 罰金,而無須再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又附表編號1、2 所示之罪雖均業已執行完畢,但因與附表其餘所示執行中及 未執行之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則此部分屬日後執行檢察 官就本件所定應執行刑裁定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應如何扣 抵之問題,核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不影響本件定應執 行刑之聲請,併此敘明。   ㈢綜上,本院參酌上開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各刑中之最長 期暨審酌受刑人所犯之罪犯罪情節、侵害法益、行為次數等 情狀,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並 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復參以受刑人於本院定 應執行刑陳述意見查詢表勾選無意見等情(見本院卷第171 頁),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附表編號3之罪另有 併科罰金刑部分,非本件聲請範圍,此由聲請書所載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規定自明,且僅一罪宣告併科罰金,是罰金刑 部分不生定執行刑之問題,應依原判決宣告之刑併執行之, 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第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王耀興                    法 官 古瑞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君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受刑人李柏毅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以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簡稱「桃園地檢」、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簡稱「桃園地院」) 編號 1 2 3 罪名 交通過失傷害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5月 併科新臺幣20000元 犯罪日期 110年6月3日 111年9月22日 110年5月22、2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471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毒偵字第7263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6412號、111年度偵字第483、175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交簡字第337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44號 112年度金簡字177號 判決 日期 111/10/27 112/02/14 112/09/05 確定 判決 法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交簡字第337號 112年度桃簡字第244號 112年度金簡字177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1/12/06 112/04/07 112/10/12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緝字第1544號 (已執畢)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977號 (已執畢)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775號 編號 4 5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2月 有期徒刑6年6月 (2罪、尚未定刑) 犯罪日期 109年10月12日 110年12月13日 110年12月19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09年度偵字第31842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329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24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644號 判決 日期 112/07/20 113/11/26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台上字第5105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4644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01/03 113/12/2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535號 桃園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932號

2025-03-26

TPHM-114-聲-670-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2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簡水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簡水德犯如附表所示參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年陸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拾伍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簡水德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聲請書漏載)、第53條、第51條第5、7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第53條分別訂有明文。 三、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3罪,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 有相關裁判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檢察官就 上開3罪聲請定應執行刑,於法尚無不合。經審酌附表所示3 罪之犯罪類型、手法及侵害法益雖然相似,然其犯罪時間確 有相當間隔,且所犯對社會安全秩序之危害較高,並考量其 屢經查獲仍一再犯案之人格特性等一切情狀,依刑法第51條 第5、7款所定外部性界限,在各刑中最長期(有期徒刑部分 為3年6月,併科罰金部分為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上、各 刑之合併刑期(有期徒刑部分為7年4月,併科罰金部分為21 萬元)以下,參以附表編號1、3所示之刑曾經本院以113年 度聲字第1067號裁定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3年,併科罰 金12萬元,經加計附表編號2所示之刑後為有期徒刑6年6月 ,併科罰金18萬元,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就併科罰 金部分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 第51條第5、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潘怡華                    法 官 楊明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尤朝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2年10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0萬元 有期徒刑3年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6萬元 有期徒刑1年,併科罰金新臺幣5萬元 犯罪日期 110年4月中旬至110年5月6日 106年9月初某日製106年10月2日 111年8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年度偵字第20945號 桃園地檢106年度偵字第26160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415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院 桃園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076號 110年度訴緝字43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4828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28日 112年11月29日 112年12月28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高院 桃園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076號 110年度訴緝字43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4828號 判 決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0日 113年1月2日 113年1月25日

2025-03-26

TPHM-114-聲-623-20250326-1

聲更一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1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晟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029號),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 以113年度聲字第1245號裁定後,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 高等法院於113年12月31日以113年度抗字第2706號將原裁定撤銷 發回,本院更為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拾壹年捌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列受刑人甲○○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 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刑;數罪併罰,宣告多 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 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 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法第51條就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採行加重單一刑之方式,除著眼於緩和多數 有期徒刑合併執行所造成之苛酷外,更重在避免責任非難之 重複,蓋有期徒刑之科處,不僅在於懲罰犯罪行為,更重在 矯治犯罪行為人、提升其規範意識、回復社會對於法律規範 之信賴,是應併合處罰之複數有期徒刑,倘一律合併執行, 將造成責任重複非難。具體言之,行為人所犯數罪倘屬相同 之犯罪類型者(如:複數竊盜犯行或複數施用毒品犯行), 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自應酌定較低之 應執行刑;然行為人所犯數罪雖屬相同之犯罪類型,但所侵 犯者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如殺人、 妨害性自主)時,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則 較低,而可酌定較高之應執行刑。另行為人所犯數罪,其犯 罪類型相同,且行為態樣、手段、動機均相似者,於併合處 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更高,更應酌定較低之應執行刑 ;反之,行為人所犯數罪各屬不同之犯罪類型者,於併合處 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低,當可酌定較高之應執行刑 。 三、經查,受刑人甲○○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且附表編號2至22所示案件犯罪 日期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案件判決確定日期之前。其中附 表編號6、9、16所示之罪所處之有期徒刑均係得易科罰金之 刑,附表編號1至5、7、8、10至15、17至22所示之罪所處之 有期徒刑均係不得易科罰金之刑,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規定原不得就附表所示之罪刑定應執行刑,然受刑人已於民 國113年6月6日在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受刑人定執行刑或易 科罰金意願表勾選「是(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亦不撤回聲請;1.不聲請易科罰金2.不聲請易服社會勞動」 ,並於其上簽名、捺印,此有上開意願表1紙附卷可參,是 受刑人已向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 規定,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審酌 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之各罪,犯罪類型皆為侵害他人財產法 益之竊盜罪,且行為態樣、手段、情節、共犯均相同,犯罪 時間亦相近,僅被害人不相同,是於併合處罰時,因其責任 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揆諸前揭說明,應於酌定應執行刑之 際,考量上情並反映於所定刑度,俾貫徹罪刑相當原則,以 維護公平正義、法律秩序之理念及目的等總體情狀;又本院 曾委由法務部○○○○○○○徵詢受刑人之書面意見,受刑人表示 「所犯皆為5年以下之輕罪,對所犯之罪深具悔意,且都認 罪,罪質相同,請酌減刑度,方符比例原則,以利受刑人早 日回歸社會,照顧家中雙親」,及於本院訊問時表示「希望 酌減刑度到六、七年以下」等語,亦有本院定應執行刑案件 受刑人意見調查表、本院訊問筆錄在卷為憑。又附表所示罪 數共計高達34罪,附表編號1至編號4、編號7、編號12、編 號15所示各罪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附表編號5、6至11、13至 14、16至22所處刑期,實係長達19年7月,倘依受刑人之主 張,僅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6年至7年,則受刑人所犯 各罪平均刑期將僅約為2月至3月,顯有罪刑失衡而違反比例 原則之情。復審酌受刑人歷次犯罪之動機、手段、次數、情 節、罪質、所犯數罪整體之非難評價及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 念等情,裁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曾耀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鍾佩芳                 附表: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1月 有期徒刑1年1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 犯 罪 日 期 111/01/10(2次) 111/04/27 111/08/12 111/08/16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99號 嘉義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880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743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高分院 嘉義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594號 111年度易字第504號 111年度易字第2231號 判決 日期 111/08/30 111/11/08 111/11/29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高分院 嘉義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594號 111年度易字第504號 111年度易字第2231號 確定 日期 111/08/30 111/12/12 111/12/27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中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1374號 嘉義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4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423號 編號1至4所示之罪,前經最高法院112年度台非字第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5月確定。 編     號 4 5 6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4罪)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6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犯 罪 日 期 111/05/12 111/01/16 111/05/09 111/05/29 111/04/05 111/06/09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1977號等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8134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9817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易字第1870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968號 111年度簡字第5088號 判決 日期 111/12/12 111/12/28 112/01/03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易字第1870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968號 111年度簡字第5088號 確定 日期 112/01/30 112/02/07 112/02/2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220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3236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3250號 編號1至4所示之罪,前經最高法院112年度台非字第57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5月確定。 編     號 7 8 9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6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 犯 罪 日 期 111/01/03(2次) 111/05/03 111/05/03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5176號 雲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070號 雲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070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士林地院 雲林地院 雲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402號 111年度易字第576號 111年度易字第576號 判決 日期 111/12/13 112/02/14 112/02/14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士林地院 雲林地院 雲林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易字第1402號 111年度易字第576號 111年度易字第576號 確定 日期 112/01/30 112/03/20 112/03/20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士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694號 雲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66號 雲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67號 編     號 10 11 12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7月(2罪) 有期徒刑8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3月 犯 罪 日 期 111/07/21 111/07/24 111/06/02 111/05/28 111/05/11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彰化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4926號 基隆地檢111年度偵字第7983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282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高分院 基隆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67號 112年度易字第9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258號 判決 日期 112/03/16 112/03/09 112/05/29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高分院 基隆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167號 112年度易字第9號 112年度上易字第258號 確定 日期 112/03/16 112/04/17 112/05/29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彰化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314號 基隆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70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661號 編     號 13 14 15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9月(2罪)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年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犯 罪 日 期 111/04/18 111/05/07 111/05/31 (2次) 111/07/23 111/04/07 111/06/17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5375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882號等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881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1年度易字第145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20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判決 日期 111/09/26 112/05/25 112/05/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1年度易字第145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20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確定 日期 112/05/22(撤回上訴) 112/07/11 112/06/27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9990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264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574號 編     號 16 17 18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0月 犯 罪 日 期 111/07/19 111/03/26 111/07/24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881號等 彰化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711號 宜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142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彰化地院 宜蘭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90號 112年度易字第140號 判決 日期 112/05/30 112/06/14 112/07/04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彰化地院 宜蘭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112年度易字第490號 112年度易字第140號 確定 日期 112/06/27 112/08/03 112/08/1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575號 彰化地檢112年度執字第4189號 宜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916號 編     號 19 20 21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111/07/28 111/07/18 111/07/10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2986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459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3436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125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871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077號 判決 日期 112/08/07 112/11/03 112/10/13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125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871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077號 確定 日期 112/09/05 112/12/06 112/11/2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140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6774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091號 編     號 22 (以下空白) (以下空白) 罪     名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111/04/14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新竹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245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新竹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934號 判決 日期 113/01/05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新竹地院 案 號 112年度易字第934號 確定 日期 113/02/15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備註 新竹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49號

2025-03-26

SCDM-114-聲更一-1-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