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共找到 46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277號 原 告 黃清晏 被 告 和旺聯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靖齊(即日恆興業有限公司之指定代表人) 住○○市○○區○○路0段00號00樓之0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 據繳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 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 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 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 定者,以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 定之,同法第77條之12亦定有明文。原告訴之聲明為:㈠確認兩 造間自民國108年9月1日起之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㈡被告應向經 濟部商業發展署辦理塗銷原告為董事之變更登記。原告訴之聲明 第一項及第二項部分,均屬財產權訴訟,而其標的價額不能核定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新臺幣( 下同)165萬元定之。又原告訴之聲明第一項及第二項部分,經 濟目的同一,其訴之聲明第二項部分應不另徵裁判費。是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65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335元。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世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若經合法抗告,命 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廖珍綾

2024-12-13

SLDV-113-補-1277-2024121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2號 原 告 吳詩婷 訴訟代理人 陳彥潔(法扶律師) 被 告 鑫錸實業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陳敬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於民國113 年11 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無訴訟能力人有為訴訟之必要,而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 理人不能行代理權者,其親屬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受訴法 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本法關於法定代理之規定, 於法人之代表人、第40條第3項之代表人或管理人、第4項機 關之代表人及依法令得為訴訟上行為之代理人準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51條第2項、第52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法定代理 人不能行代理權,不僅指法律上不能(如經法院宣告停止其 權利)而言,並包括事實上之不能(如心神喪失、利害衝突 等)在內。又有限公司有與代表公司之董事訴訟之必要,倘 該公司僅置董事一人,且全體股東不能決議另行推選有行為 能力之股東代表公司,則利害關係人自得依首揭規定聲請受 訴法院之審判長為之選任特別代理人(最高法院90年度台抗 字第233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本件原告為被告公司登記 之唯一董事,有公司變更登記表在卷可佐,而原告提起本件 訴訟確認其與被告間之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被告於本件訴 訟中並無適宜之法定代理人可合法應訴,故本院前依原告之 聲請,於113年8月21日裁定選任陳敬豐律師於本件訴訟為被 告公司之特別代理人,先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僅請求確認兩造間董事委任關 係不存在(聲明第一項),並請求被告應向經濟部商業司辦 理原告所任被告公司董事之解任變更登記(聲明第二項)。 嗣113年10月9日具狀將聲明更正為:「確認原告與被告間股 東關係及董事委任關係不存。被告應向主管機關辦理註銷原 告股東之登記。被告應向主管機關辦理註銷原告董事之登記 」(見本院卷第97頁),核其所為上開訴之聲明變更,係本 於同一基礎事實,且就原請求之訴訟及證據資料,於審理繼 續進行在相當程度範圍內具有一體性,亦不甚妨礙被告之防 禦及訴訟之終結,符合上揭規定,應予准許。 三、原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被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否認曾經同意擔任被告公司董事,被告應就原告曾經同 意擔任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且原告是為借款擔任被告公司人 頭董事,並無實際參與被告公司任何經營,亦未到過被告公 司,與被告間實無任何委任之合意,自不成立委任關係。退 步言之,原告已以律師函對被告終止委任關係,原告起訴請 求確認兩造間董事之委任關係不存在應有理由。又兩造間委 任關係終止後,因原告無從自行辦理董事解任之變更登記, 故得請求被告向主管機關辦理董事解任之變更登記。 ㈡、原告遭登記為被告公司董事及被告公司股東,然原告係於不 知情之情況下遭登記為股東及董事,難認原告有出資成為被 告公司股東或擔任董事之意思或事實,應由被告舉證原告有 入股之事實存在,否則應認原告所述為真。且原告斯時尚有 借款需求,自不可能尚有資力出資300萬元,故公司資料記 載顯悖於常理,而屬被告公司虛偽登記。原告既係遭虛偽入 股而未同意列為被告公司股東,兩造間股東關係自不存在。 又依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之規定,有限公司之董事應具有股 東身分,原告自不可能擔任被告公司之董事,故兩造間之董 事關係亦不存在。 ㈢、聲明:確認原告與被告間股東關係及董事之委任關係不存在 。被告應向主管機關辦理註銷原告股東之登記。被告應向主 管機關辦理註銷原告董事之登記。^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則以: ㈠、原告是否取得股東地位與取得董事地位係屬二事。股東地位 係取得股份而取得,董事地位係經股東選任<而取得。本件 原告係單一股東,因此為必然董事,故原告主張董事不合法 選任無理由。 ㈡、原告自承與訴外人與有金錢借貸且自認同意擔任被告之人頭 董事等情,並稱無參與經營之事實(本院卷第6頁第15至17 行),顯見原告與訴外人有使用借貸契約附條件同意擔任被 告股東及董事之真意。因此原告同意取得被告之股東與董事 地位時即將被告之經營權力授權給他人,不能再以無參與經 營之事實作為抗辯。縱如原告主張未以對價取得股份,惟股 份取得亦非必有金錢之對價,可能是贈與或其他法律關係( 此部分經原告自認與訴外人合意)而經同意代填寫文書而為 公司資料登記及股份移轉登記等,基於原告上開自認,原告 顯為被告之董事及唯一股東無疑,因此原告主張無理由。 ㈢、原告稱早以存證信函送達被告以解除委任關係,惟原告送達 之日時原告仍為被告之法定代理人,因此所謂存證信函之收 受送達行為係自己代理,顯然違反民法第106條之規定而不 合法。被告既無監察人,委任終止日應自送達被告之特別代 理人起算,又原告之終止委任之意思表示充其量只能於本件 準備程序之日向被告之特別代理人以口頭言詞為之,因此原 告所主張終止委任之日至多僅能自113年9月23日起算。然本 件被告公司因只有原告一人股東而原告即為當然董事,此非 原告得僅以解除或終止委任之方式即可處理,因原告之一人 股東地位仍然存在,依公司法即為當然董事及法定代理人, 惟原告縱令於本訴以信函或言詞等終止董事職務,其股東身 分仍然存在,依公司法規定仍為當然之法定董事,是本件原 告請求確認與被告公司股東及董事關係不存在,並請求被告 向主管機關為變更登記,均無理由。 ㈣、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 條定有明文。所謂即受 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原告 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狀 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 1240號裁判意旨可參)。原告主張其經登記為被告之股東及 董事,然其無擔任被告股東及受被告委任擔任董事之意等語 ,故兩造間股東及董事委任關係之存否不明,使原告之法律 上地位有不安狀態,而此種不安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除去 ,是原告所提確認之訴有確認利益。 四、次按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代表公司,最多置董 事三人,應經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就有行為能 力之股東中選任之。公司法第108 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 又如有限公司係屬一人公司時,則該一人股東依法即為公司 董事。經查: ㈠、原告起訴時自承其因借貸原因而擔任被告公司董事(見本院 卷第6頁),核與其於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 署)109年度偵字第21167號被告曹毓庭因涉嫌違反公司法案 件偵查中證稱,係自稱「柯齡蘭」之人於105年間表示要幫 忙伊貸款,伊交付身分證與印章予「柯齡蘭」並將印章蓋用 於不詳文件上等語,其嗣後雖否認有同意擔任被告公司股東 或董事,然審諸被告公司設立時,因訴外人曹毓庭提供資金 匯款入原告所開設之聯邦銀行帳戶配合不實驗資,涉嫌違反 公司法之事實,為曹毓庭於前開新北地檢反公司法案件偵查 中所自承(見本院卷第161頁),苟原告對於自己交付身分 證、印章係作為公司設立之用全然不知情,為何又提供自己 申設之聯邦銀行帳戶供作被告公司設立時驗資款項匯入之用 ?又若實際執行被告公司設立登記事務之人未與原告就前開 帳戶匯入款項之用途確認並為約定,如何避免原告逕自領取 匯入供作驗資之款項遭原告領取?是原告嗣後翻易前詞陳稱 不知自己擔任被告股東及董事等情,與常情不符,難認可採 ,其稱自己為借款之故而同意擔任被告人頭股東及董事,應 屬可信。 ㈡、原告又稱本院110年度審訴字第221號違反公司法等案件刑事 判決犯罪事實欄記載原告為「不知情之吳詩婷」固然屬實, 然該「不知情」應指原告對被告公司成歷時不實驗資之事實 並不知情,而非認原告對於其擔任被告公司股東或董事一事 不知情,此觀諸前開刑事案件上訴後,臺灣高等法院110年 度上訴字第2761號刑事判決之犯罪事實欄即記載原告為被告 「公司之負責人即商業會計法所稱之負責人」至明(見本院 卷第103頁),是原告以前開刑事一審判決犯罪事實欄之記 載,主張其對於自己擔任被告股東及董事一事並不知情,難 認可採。至原告又主張其未實際出資足見並無擔任被告股東 之意等語。然原告並未實際出資乙節縱然屬實,惟其係出於 自由意志而同意擔任並登記為被告公司之股東,復有出資額 之約定,自已取得股東身分,並應就其出資額對被告公司負 其責任,至其擔任股東之原因為何、出資額之資金來源為何 ,亦均在所不問,自不影響兩造間股東關係之存在。況公司 股東以現金繳納認股或增資股款,本非必本人親為,其上開 所述僅涉其與訴外人關於公司設立外約定之其他原因關係, 不因該訴外人未請求原告實際履行其出資義務,即得以否認 其股東身分。原告迄今既然無為股權移轉之退股程序,兩造 間又無其他法定或約定事由而喪失股東身分之情事存在,則 在原告將其代表之股分讓與他人而為退股程序,並經變更股 東名簿登記前,尚難認原告不具被告公司股東身分。是原告 前開主張,亦非可採。 ㈢、又原告既允為擔任被告股東及董事,不論實際上有否參與公 司營運,均堪認被告公司設立登記時,原告係自願擔任股東 及董事。次依卷附被告105 年4 月29日之有限公司變更登記 表(見本院卷第119至121頁),可知被告資本額新台幣(下 同)3,000,000元,原告出資額亦為3,000,000元,足見被告 為「一人」有限公司,依前開公司法意旨,原告為被告唯一 股東,依法毋庸經選任即為當然董事,是縱原告主觀上曾為 辭任董事之意思表示,然原告允為登記為被告公司股東既如 前述,則原告因唯一股東身分而成為被告當然董事是屬必然 ,是原告請求確認兩造間股東及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為無 理由。 五、綜上所述,原告確實曾答應擔任被告公司之股東,並交付國 民身分證、印章以辦理股東登記,甚至申設帳戶供曹毓庭匯 入驗資款項,又因其為被告唯一股東而為當然董事,故原告 請求確認兩造間股東及董事之委任關係不存在,並請求被告 向主管關機關辦理變更登記,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方法及所提證據,於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卓立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書記官 謝宛橙

2024-12-11

TYDV-113-訴-52-20241211-3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7號 原 告 倪君耀 訴訟代理人 吳榮昌律師 被 告 金門景緻綠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即監察人 林嘉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 3年11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與被告間董事之委任關係自民國一一二年三月三日起不 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股份有限公司應由董事長對外代表公司,惟公司與董事間 訴訟,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則由監察人或股東會所選任之人 代表公司為訴訟,公司法第208條第3項、第213條定有明文 。查本件原告向被告訴請確認兩造間之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乃屬公司與董事間之訴訟,揆諸上開說明,應以被告之監 察人即林嘉宗代表被告為本件訴訟,合先敘明。 二、次按確認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 提起。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 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 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若 縱經法院判決確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難認有 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 裁判意旨參照)。原告主張就兩造間是否仍存有董事之委任 關係有不明確情形,且攸關原告對被告是否有身為董事之權 利義務關係,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而此 種法律上地位不安之狀態,得以確認判決加以除去,經核無 不合,是本件訴訟具確認利益,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06年2月間擔任被告之董事,因原告 與被告之經營者理念不合,且被告已辦理停業,故原告於11 2年3月2日以金門郵局第18號存證信函,向被告及其法定代 理人洪晨淯為辭去董事職務及終止董事委任關係之意思表示 ,112年3月3日經洪晨淯之妻子林姿君代為收受,則原告即 已失去董事身分而無為被告處理事務之義務,詎料原告分別 於110年5月28日及113年4月12日收到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北 分署北執甲108年營所稅執特專字第00000000號執行命令, 命被告清償欠費並得依行政執行法第17條第1項、第24條第1 項對負責人即列為董事之原告限制住居,使原告在法律上地 位處於不安之狀態,爰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 第一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對原告主張沒有意見等語。 三、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者,應本於其認諾 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定有明文。故 被告既於言詞辯論法院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應不調 查原告所主張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而以認 諾為該被告敗訴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1 7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本件原告訴請確認兩造間之董 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經被告於本院113年11月26日言詞辯論 時表示沒有意見(本院卷第138-139頁),顯係對於原告關 於訴訟標的之主張逕行而為認諾,揆諸前揭法條規定及判決 意旨,本院自應本於其認諾為被告敗訴之判決。從而,原告 請求確認與被告間之董事委任關係自112年3月3日起不存在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魏玉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書記官 蔡翔雲

2024-12-10

KMDV-113-訴-27-20241210-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救字第110號 聲 請 人 葉永文 代 理 人 蔡兆禎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岡燕服飾有限公司間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 存在事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924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且非顯無勝訴之望者,法院應 依聲請,以裁定准予訴訟救助。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 ,應釋明之。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9條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指窘於生活,且缺 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之信用技能者而 言。又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稱法扶會)分會准予 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 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此觀法律扶助法 第63條規定自明。   二、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924號事件,向本院聲請訴訟 救助,並向法扶會桃園分會(下稱桃園分會)申請法律扶助 ,經該分會審查結果,認聲請人符合受法律扶助者無資力認 定標準而准予法律扶助等情,有法扶會專用委任狀、桃園分 會准予扶助證明書、審查表在卷可稽。聲請人既經桃園分會 認定為無資力而准予扶助,依上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應予 准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張世聰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4-12-06

TYDV-113-救-110-2024120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924號 原 告 葉永文 訴訟代理人 蔡兆禎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岡燕服飾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 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被告岡燕服飾有限公司合法之 法定代理人,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訴訟能力,未由法定代理人合 法代理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 第1 項第4 款定有明文。又按有限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 行業務並代表公司,公司法第108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 而有限公司有與代表公司之董事訴訟之必要,倘該公司僅置 董事一人,且全體股東不能決議另行推選有行為能力之股東 代表公司,即屬上開未由法定代理人合法代理之情事(司法 院72年第3期司法業務研究會意見可茲參照)。 二、原告主張其以起訴狀繕本送達為終止兩造間董事委任關係之 意思表示,而訴請確認兩造間董事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 核其性質應屬公司與董事間之訴訟。惟被告公司僅置董事一 人即原告等情,有被告公司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 服務列印資料附卷可考。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原告以自身 列為被告公司之法定代理人,應認法定代理權尚有欠缺,原 告應於收受該裁定之日起10日內,補正被告公司合法之法定 代理人,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張世聰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4-12-06

TYDV-113-訴-2924-2024120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021號 原 告 梁佳音 訴訟代理人 許宜嫺律師 被 告 天捷實業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梁逸祥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 3年11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被告梁逸祥與被告天捷實業有限公司間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均受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壹、原告主張: 一、原告原為被告天捷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天捷公司,與梁逸祥 合稱被告,個別被告逕以姓名稱之)股東及原董事,且被告 梁逸祥為原告之胞弟,另訴外人周若美為原告母親,亦為股 東之一。周若美於民國110年5月13日腦中風致右側肢體偏癱 ,並因此罹患失語症,故周若美迄今右手仍無法施力握筆, 且難以正常言語,並領有極重度身心障礙證明,已無識別能 力。不料,於原告擬為周若美聲請監護宣告之際,梁逸祥竟 未依法通知原告,且違反周若美之本意,擅自製作「天捷實 業有限公司股東同意書」(下稱系爭股東同意書),以於系 爭股東同意書上偽造周若美之簽名,或由梁逸祥刻意握住周 若美之右手書寫之方式,表示同意改推梁逸祥為董事,對外 代表天捷公司。因周若美已無辨識能力,系爭股東同意書上 周若美之簽名,所形成之意思表示應屬無效,故梁逸祥改選 自己為天捷公司董事之程序違法,亦屬無效,其與天捷公司 間應不具董事委任關係。爰依民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訴請確 認被告間之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二、並聲明:確認梁逸祥與天捷公司間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貳、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參、本院之判斷: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 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故確認法律關係成 立或不成立之訴,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認判決 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031號判決先例意旨 參照)。經查,原告主張伊為天捷公司股東及原董事,梁逸 祥以系爭股東同意書改選梁逸祥為天捷公司董事之程序違法 ,應屬無效等語,因被告間之委任關係是否存在,攸關原告 對天捷公司是否有身為董事之權利義務關係,即原告在法律 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致其私法上地位有受侵害之危 險,其提起本件訴訟,應認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二、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亦同,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情節相符之天捷 公司登記資料、戶籍謄本、周若美診斷證明書、身心障礙證 明、系爭股東同意書、周若美中風前簽名筆跡照片等件為證 (本院卷第19-39頁),而被告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前開法律規定,對於原 告所主張之前揭事實應視同自認,故原告上開主張堪信為真 實。 三、綜上所述,原告主張應屬有據。從而,原告請求確認被告間 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肆、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 伍、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堯讚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三、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㈠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 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㈡上訴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41 條第1項第3款、第4款),提出於第一審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盈萩

2024-11-28

CHDV-113-訴-1021-20241128-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字第26號 聲 請 人 梁佳音 代 理 人 許宜嫺律師 相 對 人 天捷實業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梁逸祥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間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聲請定 暫時狀態之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18萬元為相對人梁逸祥供擔保後,相對人梁逸祥 於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21號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終結 或判決確定前,不得行使相對人天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職權。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護人原為相對人天捷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天捷公司,與梁 逸祥合稱相對人,個別相對人逕以姓名稱之)股東及原董事 ,且相對人梁逸祥為聲請人之胞弟,另訴外人周若美為原告 母親,亦為股東之一。周若美於民國110年5月13日腦中風致 右側肢體偏癱,並因此罹患失語症,故周若美迄今右手仍無 法施力握筆,且難以正常言語,並領有極重度身心障礙證明 ,已無識別能力。不料,於原告擬為周若美聲請監護宣告之 際,梁逸祥竟未依法通知原告,且違反周若美之本意,擅自 製作「天捷實業有限公司股東同意書」(下稱系爭股東同意 書),以於系爭股東同意書上偽造周若美之簽名,或由梁逸 祥刻意握住周若美之右手書寫之方式,表示同意改推梁逸祥 為董事,對外代表天捷公司。因周若美已無辨識能力,系爭 股東同意書上周若美之簽名,所形成之意思表示應屬無效, 故梁逸祥改選自己為天捷公司董事之程序違法,亦屬無效, 其與天捷公司間應不具董事委任關係。聲請人業已提起董事 委任關係不存在之訴,經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021號確認董 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下稱本案)審理中。 ㈡、因本案訴訟曠日廢時,於此期間,倘任由梁逸祥違法擔任天 捷公司董事,並對外代表公司執行職務或為相關營業行為, 將衍生交易風險與糾紛,嚴重影響天捷公司往來行庫、廠商 之交易安全,損及天捷公司之商譽等,為防止發生上開重大 損害及急迫危險,有於本案訴訟終結前,禁止相對人梁逸祥 行使相對人天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職權之必要。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538條第1項、第526條第2項之規定,願供擔保,聲請 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等語。並聲明:請准於聲請人提供擔保後 ,於本案訴訟終結或判決確定前,禁止相對人梁逸祥行使相 對人天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職權。 二、相對人經本院通知後,並未到庭亦未提出書狀表示意見。  三、按於爭執之法律關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 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以其本案訴訟能確定 該爭執之法律關係者為限,得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為 民事訴訟法第538條第1項、第2項所明定。依上開規定,聲 請定暫時狀態處分,必須有爭執之法律關係,財產上或身分 上之法律關係均屬之;該法律關係,須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 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且得 以本案訴訟確定者為限。上開規定之必要情事,乃定暫時狀 態處分之原因,依同法第538條之4準用第533條本文準用第5 26條第1項規定應由聲請人釋明之。倘聲請人不能釋明必要 情事存在,即無就爭執之法律關係定暫時狀態之必要(最高 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497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之主張梁逸祥偽造股東周若美之簽名,或使陷於 無行為能力之周若美於系爭股東同意書上簽名,改選梁逸祥 為公司董事等情,業據其提出公司登記資料、戶籍謄本、周 若美診斷證明書、身心障礙證明、系爭股東同意書、周若美 中風前之簽名筆跡照片、經濟部函等資料(本院卷第17-39 、63頁)等件以為釋明,且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1021號事件卷宗審閱無訛,應認其就假處分之請求已 為釋明。 ㈡、另就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原因,梁逸祥以系爭股東同意書向 經濟部申請變更登記天捷公司之董事,及變更留存之公司印 鑑,此有經濟部113年9月10日經授商字第11330795600號函 、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在可參(本院卷第63、73頁), 可知梁逸祥已處於隨時可以天捷公司董事身分行使公司董事 職權,極有可能造成公司及股東之損害,並影響社會公益, 故自有即時禁止其行使董事職權之必要,以避免續生之潛存 危害。故應認聲請人亦已就假處分原因有所釋明;又縱認其 釋明尚有未足,聲請人既已陳明願供擔保以補其釋明之不足 ,應無不適當之情形。則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同法第5 26條第2項規定,聲請人聲請裁定准供擔保後禁止梁逸祥行 使公司董事職權,應予准許。 ㈢、按法院定擔保金額而為准許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裁定,其擔保 係供債務人因該處分所受損害之賠償,其金額應以債務人因 定暫時狀態處分可能受到之損害,或因供擔保所受損害額為 衡量標準(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619號民事裁定意旨參 照)。比較本件准予定暫時狀態處分,或不准定暫時狀態處 分之利益,相對人於本案訴訟期間無法行使天捷公司法定代 理人職權,應係不能行使源自其出資額而來之經營權損失, 數額約為目前登記於相對人名下之出資額價額即新臺幣(下 同)60萬元,而本案訴訟為得上訴第三審之事件,依各級法 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點,預估本案訴訟之辦案期限為6年 (第一審2年、第二審2年6個月、第三審1年6個月)之遲延 利息損害約為18萬元【計算式:60萬元×6年×5%=18萬元】。 爰酌定聲請人就本件聲請應供擔保金額為18萬元。 五、綜上所述,本件應認聲請人已就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請 求及原因為釋明,且其亦陳明願供擔保以補釋明之不足,是 其聲請定暫時狀態假處分,核無不合,應予准許。本院並審 酌本案情形、目前社會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酌定相當之擔 保金額,裁定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依民事訴訟法538條第1項、第538條之4、第533條前段、第9 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堯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盈萩

2024-11-28

CHDV-113-全-26-20241128-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125號 原 告 陳鴻國 被 告 穩穩全球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文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 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與被告間董事長之委任關係不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確認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 提起。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 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 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 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查本件原告 雖登記為被告之董事長,然其主張與被告間未曾有受委任擔 任董事長之事實,並否認曾同意擔任被告董事長,是兩造間 是否有董事長之委任關係即屬不明確,且民眾申請被告之公 司登記資料時,均可能誤認原告仍為被告之董事長,造成原 告法律上地位之不安定,且該不安定之法律上地位,得以本 件確認判決除去。準此,原告自有提起本件確認訴訟之法律 上利益,合先敘明。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 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伊未曾參與被告之經營及改選董事長之過程,詎 日前接獲財政部國稅局民國109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核定書 、110年度營利事業所稅結算申報核定通知書,始知伊竟成 為被告之董事長。而被告章程修訂時間為112年11月14日, 登記日期為112年11月20日,伊因此登記成為被告董事長。 然伊因涉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於112年3月10日入監執行, 至112年12月1日始出監,是被告改選董事長、伊登記成為被 告董事長之際,伊仍在入監執行中,並未參加改選董事長之 過程,縱執行完畢出監後,亦未簽署董事長、董事願任同意 書(下統稱系爭同意書)。伊僅同意出監後方至被告看看可 否擔任被告之董事,故兩造間並無董事長委任關係存在,伊 係冒名登記為被告之董事長,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確認原告與被告間之董事長委 任關係不存在。 二、被告則以:訴外人即伊之員工胡宗爰於112年11月10日至法 務部○○○○○○○與原告會面,當面徵得原告之同意擔任伊董事 ,原告遂委由訴外人即原告胞姊陳菊萍於112年11月10日提 供原告之身分證影本予胡宗爰,並授權陳菊萍於系爭同意書 上簽名、用印,以資確認原告願意擔任伊之董事,堪認兩造 間確有董事長委任關係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件不爭執之事實:(見本院卷第56至58頁、76至78頁、第1 06至107頁) (一)被告於112年11月14日上午10時召開股東臨時會,當日選任 原告為董事及董事長,章程修訂時間為112年11月14日,登 記日期為112年11月20日,原告因此登記成為被告之董事長 。 (二)原告因涉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於112年3月10日入監執行, 至112年12月1日始出監,是被告改選董事長、上開股東會開 會及原告登記成為被告董事長之際,原告仍在入監執行中, 並未出席或委由他人代理出席改選董事長之股東臨時會。 (三)原告有於112年11月10日在法務部○○○○○○○與胡宗爰會客。    四、本件爭點: (一)胡宗爰是否有於112年11月10日在監所接見原告時,當場徵 得原告之同意擔任被告之董事及董事長? (二)原告是否授權原告之胞姊陳菊萍拿取原告之身分證正反面影 本,及授權姊陳菊萍在董事長願任同意書上簽名及用印?  五、本院之判斷 (一)依照卷內事證,難認胡宗爰已於112年11月10日在監所接見 原告時,當場徵得原告之同意,於112年11月14日至115年11 月14日擔任被告之董事及董事長:   經查,證人胡宗爰固到庭證稱其於112年11月10日在臺中監 獄接見原告時,原告曾向其表示同意擔任被告之董事長(見 本院卷第102頁),然此為原告所否認,並辯稱其僅係同意 出監後會至被告看看後再決定等語,可認2人各執一詞。觀 諸系爭同意書之簽署,並非原告當場所簽名及用印,且於證 人胡宗爰在監所於原告會客時,其尚未取得系爭同意書,故 胡宗爰斯時未曾提及簽署系爭同意書之事,且胡宗爰亦無法 明確說明原告實際擔任被告之董事長期間之起迄日,亦自承 未曾任職於被告等情,為證人胡宗爰所證述明確(見本院卷 第103至105頁)。則胡宗爰既非被告之員工,已難認其對於 被告之各項業務,包括被告之營業項目、實際擔任董事、董 事長之期間等內容均不知悉,而董事及董事長之任期等事項 ,應為考量是否任職之重要因素,即難認2人就被告擔任被 告之董事及董事長一事達成合意;參以系爭同意書明確載明 應由本人親自簽名等語(見本院卷第66至68頁),應係意指 簽署之人於詳閱該同意書之內容,包括任期自112年11月14 日至115年11月13日等事簽名、用印於後,以此表明同意擔 任被告董事長、董事之意思,但系爭同意書既非原告所簽名 、用印,已如上所述,即難認原告對此均屬同意;佐以原告 於112年11月14日上午10時召開臨時股東會之時,尚未出監 ,為上開所不爭執,則原告對於股東會決議之內容,暨擔任 被告董事長、董事之任期等情既未參與,亦無同意之可能, 自難認原告於112年11月10日在監所與證人胡宗爰會客時, 已當場同意擔任被告三年任期之董事及董事長一事為真。 (二)卷內查無原告授權原告之胞姊陳菊萍拿取原告之身分證正反 面影本,及授權姊陳菊萍在董事長願任同意書上簽名及用印 之佐證:   證人胡宗爰固到庭證稱原告有於視訊及會客時,同意陳菊萍 拿取原告之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及授權姊陳菊萍在系爭同意 書上簽名及用印等語(見本院卷第103頁)。然證人胡宗爰 既證稱與原告會客當時,尚未有系爭同意書之存在,原告對 此自無同意之可能;另細譯被告所提出之對話紀錄(見本院 卷第62至64頁),僅為胡宗爰與陳菊萍間之對話內容,被告 並未參與其中,而胡宗爰所謂轉達原告同意擔任被告董事長 與陳菊萍之意旨,既難認已完整向原告傳達系爭同意書之意 旨,則原告是否同意擔任被告為期3年之董事長、董事一事 ,已有疑問,理由已如上(一)所述。則縱使胡宗爰向陳菊 萍拿取原告之身分證資料,並由陳菊萍代原告簽名、用印於 系爭同意書上,仍無法排除陳菊萍僅單憑胡宗爰上開單方面 之告知,進而誤以為原告對於系爭同意書之內容均表同意, 方代原告簽名、用印之可能。又卷內查無原告曾有明確授權 陳菊萍於系爭同意書簽名、用印之佐證,難認原告確有授權 陳菊萍拿取原告之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及授權姊陳菊萍在系 爭同意書上簽名及用印之真意。 (三)從而,原告主張被告未經其同意即將其列為董事及董事長乙 情,堪予採信。 六、綜上,原告並未同意受委任擔任被告之董事及董事長意思, 其與被告間並無董事長委任關係存在,卻遭登記為被告之董 事長。從而,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請求確認兩造間之董事長 委任關係不存在,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七、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哲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洪忠改

2024-11-28

SLDV-113-訴-1125-2024112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關係不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778號 原 告 莊志清 訴訟代理人 蘇錦霞律師 趙偉傑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清隆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董事關係 不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之聲明係請 求確認兩造間股東、董事、清算人關係不存在。關於確認董事委 任關係不存在,因董事身分係基於與所屬法人間之委任關係而生 ,而委任關係依其權利義務之內涵,仍屬財產權之性質,顯非對 於親屬關係及身份上之權利有所主張,是原告起訴請求確認董事 委任關係不存在,性質上屬因財產權而起訴,惟因原告倘獲勝訴 判決,其所得受之客觀上利益不能核定,故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2之規定,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6 5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33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 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五日內補繳,逾期不 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宣玉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怡秀

2024-11-26

TPDV-113-補-2778-2024112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077號 原 告 蕭春美 被 告 東道林園景觀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榮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 3年10月2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兩造間之董事委任關係自民國一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起不存 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須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 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始為存在(最高法院27年 上字第316號判例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前已寄發存證信 函,向被告為辭去董事職務之意思表示,被告迄今仍未辦理 變更登記,原告目前仍登記被告之董事,有經濟部商工登記 公示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3頁),足見被告於本件訴 訟程序外仍主張兩造間之董事委任關係存在,是兩造間就 董事委任關係存在與否即屬不明確,涉及原告是否仍有執行 董事職務之義務,已致原告於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 ,而此項危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故原告 提 起本件確認之訴,核無不合。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伊於民國113年3月26日寄發存證信函,向被告為 辭去董事職務之意思表示,並請求被告辦理公司變更登記, 經被告於同年月28日收受,而已依民法第549條規定,終止 兩造間董事之委任關係,然被告迄今仍未辦理變更登記,爰 訴請確認兩造間董事之委任關係自113年3月28日起不存在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參、得心證之理由: 一、本件原告主張其原任被告之董事,於113年3月26日寄發存證 信函,向被告終止兩造間董事之委任關係,經被告於同年月 28日收受等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社頭湳雅郵局00 004號存證信函、董事辭任書、中華郵政掛號郵件收件回執 、經濟部函及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等件為證(見本院卷 第13至24頁)。而被告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辯 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 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故應認原告 主張之事實為真正。 二、按股份有限公司與董事間之關係,除公司法另有規定外,依 民法關於委任之規定,公司法第192條第4項定有明文。又委 任契約依民法第549條第1項規定,當事人之任何一方既得隨 時終止,則當事人為終止之意思表示時,不論其所持理由為 何,均應發生終止之效力(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864號 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乃有限公司,原告為其董事, 揆諸前揭說明,兩造間董事之聘任關係,除公司法另有規定 外,自應適用民法關於委任契約之規定。原告既已於113年3 月28日通知被告辭去董事職務,足認已向被告為終止兩造間 委任關係之意思表示,是兩造間董事委任契約於原告前揭意 思表示到達被告時,即生終止之效力。從而,原告訴請確認 兩造間之董事委任關係自113年3月28日起不存在,洵屬有據 ,應予准許。 三、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與攻擊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 併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4-11-14

CHDV-113-訴-1077-202411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