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聲請迴避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家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字第34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就本院1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號監護宣告事件,聲 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就本院112年度監宣字第61號監護宣 告事件提起抗告,經本院112年度家聲抗字第37號案件審理 ,承審法官游育倫為不利於聲請人之判斷。上開案件經聲請 人提起再抗告後,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81號廢棄 原裁定,發回本院審理,改分本院1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 號,竟仍由承審法官游育倫審理,已屬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 7款所稱之前審裁判,自難期待能為公平裁判,承審法官游 育倫已不適合擔任本案審判業務。且本院家事法庭法官人數 配置共6股,應不致生審判上之困難。故為保障聲請人受公 平審判之權利,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第33條第1、 2款規定,聲請承審法官游育倫迴避,倘合議法官中有重疊 之法官,亦一併聲請迴避等語。 二、按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 定;民事訴訟法有關法院職員迴避之規定,於非訟事件準用 之,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9條定有明文。次按 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裁判或仲裁者,應自行迴避, 不得執行職務,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定有明文。前揭規 定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前審裁判者之迴避,係用以保障當 事人審級之利益,如參與一審判決之法官復參與二審判決, 或參與二審判決之法官復參與三審判決,則當事人對於審級 之利益即有欠缺,但如判決業經上級法院廢棄,則該判決已 失其存在,為該判決之法官更無迴避可言(最高法院113年 度台抗字第219號、106年度台抗字第78號裁定意旨均可參照 )。又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規定與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8 款規定之用語雖略有差異但規範意旨相同,而刑事訴訟法第 17 條第 8 款業經憲法法庭 112 年憲判字第 14 號判決宣 告法官「曾參與前審之裁判者」,係指法官就同一案件之審 級救濟程序,「曾參與下級審之裁判」而言,不包括「曾參 與發回更審前同審級法院之裁判」之情形(憲法法庭112年 憲裁字第122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按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 項第2款所謂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法官對於訴訟 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 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而言。 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不滿意法官進行訴訟遲緩、不 就當事人聲明之證據為調查,或認法官行使闡明權、指揮訴 訟失當,則不得謂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且上開迴避之原 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 查之證據釋明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904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就本院112年度監宣字第61號監護宣告事件提起抗告 ,經本院112年度家聲抗字第37號受理,並由法官許育菱 、葉惠玲、游育倫組成合議審理,嗣合議庭審理結果為裁 定抗告駁回,聲請人提起再抗告後,經最高法院113年度 台簡抗字第281號廢棄原裁定,發回本院審理,改分本院1 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號,仍分由法官游育倫為承審法 官審理等情,業經本院調閱本院112年度監宣字第61號、1 12年度家聲抗字第37號、1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號;最 高法院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81號等案卷宗核閱屬實。   ㈡惟本院112年度家聲抗字第37號及1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 號之承審法官雖為法官游育倫,然上開二案件均同為本院 第二審之案件,揆諸首揭裁判意旨,上開二案件並非同一 案件之下上審級案件,非屬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所定 法官應自行迴避之事由。是以,下級審裁判經上級審廢棄 發回更審者,參與該下級審裁判之法官於更為審判之程序 ,不得謂為參與前審判決之法官。準此,更審後本案仍由 同一承審法官審理,或組成合議庭三位法官均與更審前之 法官相同,亦均無違反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規定之情 事可言。   ㈢再者,聲請人並未提出任何能即時調查之證據,釋明更審 前裁判之合議庭法官對於本案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 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 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自不得僅以發回更審前 合議庭法官與更審後組成合議庭法官均相同,即指為審理 之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四、綜上所述,本院114年度家聲抗更一字第2號並無民事訴訟法 第32條第7款之法官應自行迴避之原因,聲請人主張聲請承 審法官游育倫迴避,倘合議法官中有重疊之法官,亦一併聲 請迴避,於法未合;另聲請人僅以發回更審前合議庭法官與 更審後組成合議庭法官均相同為由,遽以主張審理之法官執 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聲請合議庭法官迴避,亦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許嘉容                  法 官 王鍾湄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18

TNDV-114-家聲-34-2025031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58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李劼洪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法官迴避 ,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5日裁定(113年度聲 字第4237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本件抗告人即被告李劼洪(下稱抗告人)前 因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 原審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454號行準備程序時,經承審法 官方星淵(下稱承審法官)表達之個人立場、態度及用詞, 充分顯示其對案件已有預斷,無法使法院成為公正第三方以 進行後續實體審判;承審法官於當事人未做任何陳述前便詢 問是否考慮提供上手、多次告知偵審自白可以減刑等語,強 調認罪可減少司法資源之浪費、可以刑法59條減刑等方式誘 導抗告人認罪,其所述均已錄音,顯示承審法官花大量時間 重述減刑,對抗告人已具有罪之心證,承審法官更補充「我 59就沒辦法幫你」、「你認為你能夠說服另外二位法官」、 「要不要都是你的權利」,牽強合理化法官之所謂提醒當事 人等言詞,使抗告人感受強烈壓力,令人無法接受;再承審 法官不斷強調當事人之犯罪構成要件,與檢方立場相同,實 難令人相信承審法官會以公正立場審理案件。綜上所述,承 審法官既然無法公平公正,原裁定對其誇張行為做出過度善 意之解讀,請法院撤銷原裁定,使抗告人能獲得公平審判之 機會云云。 二、按司法審判必須獨立,為免外力干涉或介入,設有法官法定 原則;復為期審判能夠客觀、公正,創有法官迴避制度。而 當事人聲請法官迴避,以有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1款、第2款 所列情形之一者為限,亦即,法官須有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 款所列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或 除該等情形以外,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始 得聲請法官迴避。若僅以己意揣測,或對法官之指揮訴訟或 訊問方式不滿,均不得據為聲請之正當理由。其中「足認其 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乃係指法官與訴訟關係人具有故 舊、恩怨等關係,其審判恐有不公平而言,一般係以第三人 所具備之客觀、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是否能為公平裁 判,足以產生懷疑,作為判斷標準,而非僅依當事人片面、 主觀作判斷。至於訴訟上指揮,乃專屬法院職權,當事人之 主張、聲請,祇供法院判斷參考,尚無從完全以此憑為聲請 法官迴避之依據,合先敘明。 三、經查:  ㈠抗告意旨雖執前詞指摘原裁定,惟依原審法院調閱該案準備 程序之錄音光碟所製作之勘驗筆錄全文內容,經本院審閱結 果,上開案件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進行準備程序,抗告人 主張該案係屬誘捕偵查、陷害教唆而應為無罪,承審法官除 向抗告人曉諭可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關於供出上手、刑法上 自白認罪等相關減刑規定外,並向其解釋關於陷害教唆之構 成要件及最高法院關於類似案件之法律見解等情,且亦有詢 問抗告人為何認為該案屬於陷害教唆,並讓其完整陳述意見 ,公設辯護人亦在庭為其辯護,就系爭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案件,為實質否認犯行之無罪答辯,有前揭勘驗筆錄全文 在卷可佐(原審卷第17至30頁),足徵抗告人之辯護權已受 合法程序保障無疑,並未有藉勢要脅強逼抗告人認罪之舉, 更難謂承審法官有何偏頗之虞。  ㈡抗告意旨另以承審法官開庭時表示「我59就沒辦法幫你」、 「你認為你能夠說服另外二位法官」、「要不要都是你的權 利」,造成抗告人心理壓力云云。惟查法官依職權本應就卷 內證據認事用法、依法審判,並依當事人於法定程序上所應 有之權益如實曉諭,尚無從因承審法官依法告知抗告人之權 益後,因抗告人之主觀誤認法官要其認罪,即任意指摘承審 法官有所不公,且開庭之訊問進度、方式,乃法官於開庭時 之訴訟指揮權,除有重大明顯瑕疵之情事,足認法官開庭時 確有偏頗之虞,否則無從就法官關於訴訟指揮權之行使不合 己意,即遽認法官有偏頗之虞。經核本案抗告人既有公設辯 護人在場為其辯護,且有前揭勘驗筆錄全文可參,難認承審 法官就其執行職務上,有何損害抗告人之權益或客觀上有何 偏頗之虞。  ㈢綜上,抗告人據以主張聲請法官迴避之事由,均未達足認法 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其聲請法官迴避所執各項,無非係 其對法官之指揮訴訟程序不滿,或屬其個人主觀感受及無端 臆測,均難認屬具體事實,無從證明法官執行職務有何不公 之處。抗告意旨所指摘之事項,均已經原裁定善盡訴訟調查 義務,並於理由中逐一論述綦詳,抗告人復未提出其他具體 事證釋明承審法官確有不能公平審判而應迴避之情形,從而 原裁定駁回其聲請,經核並無違誤。抗告意旨徒憑己見,猶 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仍認承審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云云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簡 源 希                法 官 林 美 玲                法 官 楊 文 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翁 淑 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CHM-114-抗-158-20250317-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9號 聲 請 人 吳定豐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吳金慶等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 113年度訴更一字第1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訴更一字第1號返還不當得利事 件(下稱系爭事件)原承審法官張軒豪因嫌隙舊怨,重複審理 本院102年度簡上字第30號、104年度訴字第326號、106年度 訴字422號,今再度審理系爭事件,張軒豪、伍偉華法官已 違反不得重複審理之法律規定,涉及圖利明確。而張軒豪法 官前已裁定系爭事件應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 管轄,相對人吳金慶等人又在桃園地院提起不當得利訴訟, 暴露本院給予相對人吳金慶等人若干壓力,其為恐東窗事發 ,不得不異地提告。再者,相對人吳金慶等人根本提不出證 據,本院毫無查察,張軒豪、伍偉華法官皆不調查證據,只 圖草率結案,張軒豪法官明確捨棄應為之準備庭,直接裁定 移轉管轄,伍偉華法官亦捨棄準備庭,直接以辯論庭囫圇吞 棗,就聲請人所提之反訴亦無端裁定命聲請人補正,及不當 駁回反訴,顯護航相對人吳金慶等人。另聲請人、相對人吳 金慶等人至桃園地方法院訴訟較為方便,何以本院要包攬訴 訟,更未依法更換他股法官承辦。爰依法聲請承審法官迴避 等語。 二、按「法官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 務:七、法官曾參與該訴訟事件之前審裁判或仲裁者。」民 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雖定有明文。所謂法官參與前審裁判 ,係指法官就同一事件已參與下級審之裁判者,嗣後不得再 參與上級審之裁判而言(最高法院109年度台聲字第710 號 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按「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 聲請法官迴避:一、法官有前條所定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 。二、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 之虞者。」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法官執 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 ,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 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 臆測,或認法官就當事人聲明之證據不為調查,或法官指揮 訴訟欠當,則不得謂其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 字第836號裁定意旨參照)。又上開迴避之原因,依民事訴 訟法第34條第1項、第2項及第284條規定,聲請迴避之當事 人應於聲請之日起3日內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為釋明。 三、經查:  ㈠聲請人與相對人吳金慶等人間之系爭事件,前為本院112年度 訴字第505號審理,由承辦法官張軒豪獨任審理,張軒豪法 官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505號裁定移送桃園地院,嗣相對人 吳金慶等人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抗字第225 號裁定廢棄本院前開裁定,發回本院審理,現為本院113年 度訴更一字第1號審理中,依據本院民事事件分案要點第4條 第5項規定,系爭事件仍由原承辦股張軒豪法官獨任審理, 現則由伍偉華法官獨任審理,並無程序違誤之處,先予敘明 。  ㈡系爭事件並非行合議審判之訴訟事件,自無依民事訴訟法第2 70條第1項規定指定受命法官於言詞辯論期日前闡明訴訟關 係或調查證據,踐行準備程序之必要,故聲請人主張伍偉華 法官未召開準備程序及依法調查證據,而與程序有違等語, 並非可採。至聲請人主張原承辦法官張軒豪重複審理相同事 件,然張軒豪法官現已非系爭事件之承辦法官,況系爭事件 為第一審管轄之事件,並無上級審與下級審之審級存在,張 軒豪法官縱曾參與聲請人與相對人吳金慶等人間之本院其他 相關裁判,亦不合於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款法官應自行迴 避之規定,併此說明。  ㈢聲請人僅以上情臆測伍偉華法官於審理系爭事件有偏頗之虞,未具體指明伍偉華法官對於系爭事件之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有何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有何在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審判之情事,並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為釋明,其聲請法官迴避,於法自有不合,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庭審判長法 官 謝佩玲                法 官 張文愷                法 官 高羽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欣宜

2025-03-17

ILDV-113-聲-49-2025031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87號 聲 請 人 周淑惠 黃琳婷 黃奕銘 共 同 代 理 人 林慶雲律師 陳鵬翔律師 聲請人與相對人永茂貿易有限公司等間聲請迴避事件(113年度 重訴字第173號),聲請人聲請未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聲請人聲 請法官迴避,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2項第1款規定,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展榮

2025-03-17

KSDV-114-補-287-20250317-1

板聲
板橋簡易庭

聲請迴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聲字第258號 聲 請 人 張美雪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楓林社區管理委員會間本院113年度板小 字第1734號給付管理費事件,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其與相對人間給付管理費事件,由鈞院以11 3年度板小字第1734號案件(下稱本案)繫屬並由本院簡易 庭仁股法官沈易(下稱承審法官)審理,然聲請人前於鈞院 112年度板小字第2917號案件(下稱前案),亦係由同一承 審法官審理,而承審法官於前案審理過程中,對聲請人之言 詞態度不當,且以嚴厲語氣責備聲請人,使其感受不公正對 待;又承審法官未充分聆聽聲請人之陳述,對於聲請人提出 之證據亦未詳加審酌,致影響其訴訟權益;另承審法官於庭 審中未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理,未提供足夠時間讓聲請人準 備辯論,甚至逕行判決,違反程序正義,並嚴重損及聲請人 之訴訟權益,是本案承審法官在審理本案時,已無法保持公 正客觀的立場,並有違反審判中立原則之情事,致使聲請人 之訴訟權益受損,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 聲請該法官迴避等語。 二、按法官有應自行迴避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 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所謂足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法官 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 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 者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不滿法官以前參與之 裁判,均不能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三、經查:  ㈠聲請人曾因以承審法官審理前案案件有違失事實而請求個案 評鑑,而經法官評鑑委員會以113年度審評字第159號決議不 付評鑑等情,有上開評鑑決議書在卷可憑,而就聲請人本件 聲請迴避事由中所指:⒈承審法官於前案對聲請人語氣極其 嚴厲、且多次無理指責聲請人;⒉前案未提供充足時間讓聲 請人準備辯論及庭審過程中未給予聲請人足夠時間閱讀他造 訴狀及相關證據;⒊前案判決中錯誤記載聲請人陳述內容;⒋ 承審法官未依法定程序主動調查證據等節,經該評鑑委員會 調查結果略以:「經調取前案開庭錄音檔案並進行勘驗,核 對該次言詞辯論筆錄所載內容,大致相符,且承審法官於前 案審理過程中,態度、語氣平順堅定,並無大聲斥責、辱罵 在場當事人情形;又前案承審法官就此部分所為訴訟指揮並 未違反相關辦案程序規定,亦符合就審期間規定,聲請人此 部分所指,係對現行法律條文適用有所誤解。」等語,而經 本院調閱前案全卷及歷次開庭錄音,亦均與前開評鑑委員會 調查結果相符,已難認承審法官有何聲請人前開指摘之情事 ,且足認承審法官於本案審理有偏頗之虞。  ㈡是聲請人僅單憑其主觀上認承審法官於前案態度不友善,即 臆測承審法官於本案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但未釋明承審法 官與本案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 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 之審判,已難認承審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四、依前開說明,聲請人聲請承審法官迴避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白承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祐安

2025-03-14

PCEV-113-板聲-258-20250314-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號 聲 請 人 曾永宏 相 對 人 李密 代 理 人 凃成樞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遷讓房屋事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 806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遷讓房屋事件, 由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2806號審理中,承審法官定於民國1 14年1月21日下午3時15分開庭辯論,聲請人因同日下午3時 另有離婚官司需要在板橋地方法院(應係本院板橋院區)調 解,法官要求聲請人同時在兩個不同地方出庭,顯不合理。 聲請人遂於113年12月23日遞狀要求變更開庭日期,惟並無 收到任何訊息,直至114年1月15日下午致電書記官才知道不 予核准,聲請人並未收到任何書信通知,聲請人聲請人變更 期日非無理由,上開所為已經損害聲請人權益。聲請人認為 承審法官已經違反法官倫理規範,損及人民對於司法的信任 ,執行職務顯有偏頗之虞。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規定聲請承審法官迴避等語。 二、按法官有民事訴訟法第32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 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33 條第1項第2款固定有明文。惟按法官有應自行迴避而不自行 迴避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據而聲請法 官迴避者,應以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 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 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 臆測,或不滿意法官進行訴訟遲緩,或認法官指揮訴訟欠當 ,則不得謂其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69年度台抗字第457號 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為 聲請迴避原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及第284條之規定,應自 為聲請之日起3日內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所謂 因釋明而應提出之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係指當事人於釋明其 事實上之主張時,應同時提出可供法院得隨時進行調查之證 據而言,故當事人如未同時提出供釋明用之證據,法院自無 裁定限期命其補正之必要。 三、經查:  ㈠變更期日,除別有規定外,屬於審判長之職權,當事人無變 更之聲請權,其為此聲請者,審判長如認為無重大理由,不 予容納,自無庸為駁回之裁定;審判長所定之言詞辯論期日 ,不因當事人聲請變更而失其效力,故當事人一造雖聲請變 更期日,但在未經審判長裁定變更前,仍須於原定期日到場 ,否則仍應認為遲誤期日。茲本件聲請人聲請迴避所舉之原 因,係指承審法官即審判長不准其請假,且未通知聲請人等 語。惟依前揭說明,變更或延展期日核屬審判長職權之範疇 ,應否變更或延展,及如何處置自應由承審該案之審判長依 職權所認定,尚無從以該案承審法官否准其請假,即認有偏 頗之虞。  ㈡又聲請人雖稱承審法官定114年1月21日下午3時15分開庭辯論,而同日下午3時其另有離婚官司需要至本院板橋院區調解等語,然聲請人並未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主張,本院無從審酌。況且,聲請人於114年1月16日具狀聲請本件迴避,承審法官於收到該書狀後隨即依民事訴訟法第37條第1項停止訴訟程序,並取消114年1月21日下午3時15分庭期,足見承審法官行使職權恪遵法律規定,尚無違法之處,本件無從僅憑聲請人主觀臆測之詞,率而遽認該案承審法官有偏頗、不公正、不客觀、不中立,聲請人認為承審法官所為損及人民對於司法之信賴,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顯有誤會,其據此聲請法官迴避,難認有據。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陳幽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2025-03-14

PCDV-114-聲-27-20250314-2

聲國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國字第3號 聲 請 人 謝旻修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衛生局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 114年度上國易字第1號),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官有應自行迴避而不自行迴避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 職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 33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所謂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係指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 有密切之交誼或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 而言。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認法官行使闡明權、指 揮訴訟欠當,或法官就當事人聲明之證據不為調查,則不得 謂其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111年度台聲字第1779號裁定參 照)。又上開迴避之原因,依同法第34條第2項、第284條之 規定,應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釋明之。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與相對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下稱臺北市 衛生局)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現繫屬本院114年度上國易 字第1號事件審理中(下稱系爭事件)。承審法官楊舒嵐於 民國114年2月7日行準備程序時,指揮訴訟失當,除於準備 程序筆錄中將伊援引之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請求權基礎限 縮為後段、未將訴之聲明「訴訟費用由對造負擔」載入外, 復將伊聲請向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資通安全中心函調電子陳情 紀錄之承辦路徑,改為由臺北市衛生局自行答辯,於整理並 協議簡化爭點時,自問自答要求臺北市衛生局複誦並重複抄 錄原審筆錄,伊要求以立法院公報來確認法規立法理由及適 用範圍、提供病歷及診所內與醫師對話錄音請求釐清伊原審 敗訴理由,均遭拒絕,甚至在臺北市衛生局未答辯及確認事 證情形下即終結並拒絕再開準備程序,明顯違背當事人進行 主義,有不公正審理情事,爰依民事訟訴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規定,聲請承審法官迴避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伊至御瑞牙醫診所進行為期1年療程,因 發生醫療糾紛而向臺北市衛生局陳情,詎臺北市衛生局未遵 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療爭議案件處理流程辦法」,於陳 情9個多月期間未有任何作為,並認為無處理民眾陳情與解 釋責任,於市議會協調時要伊自行解決,造成伊權利受損, 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前段及後段規定,請求臺北市衛生 局賠償損害(見本院卷第9頁)。承審法官於準備程序闡明 詢問聲請人請求權基礎,並依其陳述記載為「國家賠償法第 2條第2項前、後段」,並無聲請意旨所指限縮請求權基礎情 事(見本院卷第22頁)。另按法院為終局判決時,應依職權 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定有明文,職 是,訴訟費用之裁判不待當事人聲明而為法院應判決事項, 聲請人以承審法官未將其促請法院行使訴訟費用裁判之職權 事項記載於筆錄,係不公正審理,均有誤解。至於聲請人其 餘所述,無非對承審法官行使闡明權、指揮訴訟、調查證據 等職權之行使有所不滿,而主觀臆測其有偏頗之虞,難認係 承審法官與本件訴訟標的有何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 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 不公平之審判。聲請人未釋明系爭事件承審法官執行職務有 偏頗之虞,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魏麗娟                法 官 林哲賢               法 官 吳靜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黃麗玲

2025-03-13

TPHV-114-聲國-3-20250313-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7號 聲 請 人 陳茂松 上列聲請人於民國114年2月7日具狀聲請迴避。查,本件依112年 11月29日修正公布、同年12月1日施行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 第2項第1款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500元,未據聲 請人繳納;又聲請人所提出之前開書狀,關於聲請迴避之對象、 事由及其原因事實,尚未具體明確,則無由確定聲請人之主張。 茲限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裁判費500元,及 確認所欲聲請迴避之對象、聲請迴避之事由及其法律規定,並詳 為說明迴避事由所涉之相關事實,提出書狀到院,逾期不補正, 即駁回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唐敏寶 法 官 蔡嘉裕 法 官 王金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黃昱程

2025-03-12

TCDV-114-聲-47-20250312-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99號 聲 請 人 西班牙商卡夫交通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Javier Martinez Ojinaga 訴訟代理人 陳昶安律師 黃祈綾律師 相 對 人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法定代理人 吳嘉昌 訴訟代理人 吳小燕律師 吳文賓律師 朱雅蘭律師 黃家豪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就本院111 年度建字第42號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 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本件相對人前曾以與本件同一工程(下稱系爭工程)之逾期 違約金應為新臺幣(下同)1,135,800,000元,於扣抵聲請 人得請領之工程款1,072,823,546元後,仍不足62,976,454 元為由,向本院提起請求聲請人給付逾期違約金之訴,由本 院以106 年度建字第34號(下稱前案)受理,而前案承審法 官以相對人之逾期違約金債權應為826,213,286元,故相對 人請求聲請人再給付逾期違約金62,976,454元無理由而駁回 相對人之請求,惟前案承審法官於前案判決理由中認定系爭 工程之逾期違約金為826,213,286元,此認定不利於聲請人 之實體利益,經聲請人提起上訴後,更以欠缺上訴利益為由 裁定駁回聲請人上訴,後經聲請人抗告後,始經上級審法院 廢棄該裁定確定,現前案業已上訴至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審理,尚未確定。又在前案訴訟審理過程中,聲請人以相對 人於聲請人所得請領之工程款中扣抵逾期違約金1,072,823, 546元無理由為由,以相對人為被告向本院訴請返還工程款   ,由本院以111 年度建字第42號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下稱 本案)受理,而本案本由信股法官承辦,後因職務調動,聲 請人始知本案承審法官改為澈股法官即前案承審法官(下稱 澈股法官)承辦。然而,前案判決理由中關於系爭工程逾期 違約金之數額認定,與本案聲請人得請求返還之工程款數額   ,具有直接且實質關連,此將直接影響本案判決結果,既然 澈股法官對於系爭工程逾期違約金之數額已有定見,如續由 其承辦本案,以一般通常之人具有之合理觀點,實難期待其 能保持客觀中立與公證並做出不同認定,其對於本案重要爭 點之預斷,客觀上已足認有難以公正執行職務之虞,勢必將 剝奪聲請人本件訴訟之審級利益,並損及本案裁判公平性、 獨立性,爰以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 款、第33條第1 項第1 、2 款規定聲請法官迴避。  ㈡本案屬工程案件,屬於本院民事庭分案規則所稱「專股案件   」,本由信股法官進行審理,因信股法官調任,依本院民事 庭分案規則第貳條第三項第3 款規定,應由接辦信股案件之 法官審理,而非由澈股法官承辦;退步言,本案權值比為3 ,依本院分案規則第伍條第5 款規定,本案亦應由第三庭庭 長審理,現本案由澈股法官承辦似與本院民事庭分案規則有 所違背。 二、按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 款所謂前審裁判,固不以下級審裁 判為限,除權判決對於撤銷除權判決之訴,宣告禁治產之裁 定對於撤銷禁治產宣告之訴,亦為同款所謂前審裁判,然除 有此種特殊情形外,恆指同一訴訟事件之下級審裁判而言, 法官不得於上級審復行審判該事件,並不及於曾審理相關連 事件(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50 號、114 年度台抗字 第111 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經查:  ㈠前案乃相對人針對系爭工程,依兩造及訴外人長鴻營造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長鴻公司)於民國102 年1 月30日所簽訂之 工程契約(下稱系爭契約)第19條第㈠、㈣項之約定,對聲請 人所提起請求給付逾期違約金之訴,並由澈股法官承辦並業 已於112 年12月26日宣判,目前刻正上訴中,此有前案判決 在卷可查;又本案係由聲請人針對系爭工程,依系爭契約第 5 條第1 項第6 款約定、系爭契約第21條第1 項約定、民法 第490 條、第491 條及第227 條之2 等規定,對相對人所提 起請求給付工程款之訴,原由本院信股法官承辦,嗣因法官 調任、事務分配等因素,改分由澈股法官承辦,此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本案卷宗核閱無訛。  ㈡比較前案與本案可知,聲請人與相對人雖同為兩案當事人(   僅係立於相反地位,另前案當事人尚包含長鴻公司),然兩 案之訴訟標的各異,訴之聲明亦非相同、相反或可以代用,   顯非同一事件,且澈股法官所參與者為前案第一審裁判,並 非本案之前審案件,亦非澈股法官於下級審所為之裁判,尤 與審級利益無關,即核與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7 款所謂前審 裁判指同一訴訟事件下級審裁判之要件有間甚明,至多僅能 認定澈股法官曾審理相關連事件,惟此亦與上開規定之情形 不符,揆諸上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主張以民事訴訟法第32 條第7 款、第33條第1 項第1 款規定聲請澈股法官迴避,顯 屬無稽。 三、次按當事人如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固得依民事訴訟 法第33條第1 項第2 款之規定聲請迴避,惟所謂法官執行職 務有偏頗之虞,應以法官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 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有其他情形客觀上 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者,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 主觀臆測,或不滿意法官進行訴訟遲緩、不就當事人聲明之 證據為調查,或認法官行使闡明權、指揮訴訟失當,則不得 謂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114 年度台抗字第111 號、113年度台抗字第954 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法官參與 別一訴訟事件之裁判,於理由項下表示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 之意見及法律上之意見,對於現尚繫屬之訴訟事件當事人一 造,縱有不利,並不能認有偏頗之虞(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 抗字第376 號、109 年度台抗字第217 號、103 年度台抗字 第75號、101 年度台抗字第1027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   聲請人聲請意旨無非係以澈股法官於前案擔任承審法官時, 曾為聲請人不利之裁判,據此主張澈股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 之虞云云,惟澈股法官於前案之判決結論,乃澈股法官根據 前案證據調查之結果,依其自由心證與經驗、論理法則,本 於確信所為之事實認定與法律上判斷,縱對聲請人有不利之 情,揆諸前揭說明,亦不能因此即認其在本案執行職務有偏 頗之虞;又聲請人復未釋明澈股法官對本案之訴訟標的有何 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 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有為不公平審判之情事發生,僅 執前詞聲請法官迴避,自與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 項第2款 規定不符,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按本院民事庭分案規則貳、三、⒊規定「專股案件由接辦專 股之異動股法官承辦,惟各異動股分受之專股案件權值比點 數,以異動前三個月該類專股案件權值比點數總和平均值1. 2倍為原則,其餘則由該類專股之其他承辦股抽籤分受,並 按所收舊案之點數折抵。如無接辦專股之異動股,則由未異 動之專股均分,並按所收舊案之點數折抵。」,由上開規定 可見,專股案件於法院內部法官事務調動時在異動股法官間 如何分案,尚涉及各異動股分受之專股案件權值比點數之問 題,並非由承辦原先股別之法官完全分受原先股別之全部案 件,並可能因此須另進行抽籤而改分。因此,本案雖前由信 股法官承辦,嗣信股法官調任,亦非當然由承辦信股業務之 法官接續審理,本案既已依本院民事庭分案規則並斟酌各異 動股之專股案件權值比點數,分由澈股法官承辦,並無與本 院民事庭分案規則有所違背之情,併予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秦慧君                法   官 呂致和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 記 官 陳仙宜

2025-03-12

KSDV-113-聲-199-20250312-1

竹北小聲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聲請迴避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竹北小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劉恕民 相 對 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法定代理人 梁玉芬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臺灣新竹地方法院間國家賠償事件(本院11 3年度竹北國小字第4號),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遇有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 之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法官被聲請迴避者,在該 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但其聲請因違背第三十 三條第二項,或第三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或顯係 意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分別於民事訴訟法第33條 第1項第2款及第37條第1項定有明文。復依民事訴訟法第32 條第1項聲請法官迴避,應以其訴訟事件仍繫屬於法院,尚 由該法官審理為要件。倘該事件已終結,不再繫屬於管轄之 法院,或已非由當事人所指之法官所審理,即不得聲請該法 官迴避(最高法院97年度台聲字第40號裁定要旨、105年度 台聲字第1158號裁定要旨及107年度台聲字第749號裁定要旨 參照)。又所謂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係指法官 對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 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 者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認法官就其 聲明之證據不為調查鑑定或指揮訴訟欠當,則不得謂其有偏 頗之虞(最高法院22年抗字第2346號、27年抗字第304號、2 9年抗字第56號及69年台抗字第457號裁判要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新竹地方法院間請求國家賠 償訴訟事件(本院113年度竹北國小字第4號,下稱本案訴訟 ),承審法官張詠晶對相對人新竹地方法院梁玉芬院長無正 當理由不於調解期日到場,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09條裁處罰 鍰。顯見其因顧忌上級主管而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為此依 民事訟訴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規定,聲請張詠晶法官迴避等 語。 三、查本案訴訟固於民國(下同)113年7月3日分由張詠晶法官 審理,惟本院因法官異動及法官年度事務分配,依新年度之 事務分配規定,本案訴訟自113年8月下旬起,已非由聲請人 所指之張詠晶法官審理,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即不得聲請 張詠晶法官迴避。況依民事訴訟法第409條之規定,當事人 無正當理由不於調解期日到場者,法院「得」以裁定處新臺 幣3千元以下之罰鍰;其有代理人到場而本人無正當理由不 從前條之命者亦同。則是否裁處罰鍰,實乃屬承辦法官之裁 量權,尚難執此逕認受命法官與相對人法定代理人間有密切 之交誼或嫌怨,或不公平之情形。從而,本件聲請人聲請張 詠晶法官迴避,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35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竹北簡易庭審判長法 官 蔡孟芳                    法 官 林麗玉                    法 官 楊明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郭家慧

2025-03-12

CPEV-114-竹北小聲-1-20250312-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