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敏玲

共找到 233 筆結果(第 41-50 筆)

司促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098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蔡水枔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張敏玲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350,000元,及其中㈠新臺幣20 0,000元,自民國113年1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 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新臺幣150,000元,自113年2月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 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 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支付命令聲請狀繕本)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附記: 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 請勿庸另行聲請。 三、債務人如有戶籍地以外之其他可為送達之地址,請債權人 應於收受本命令後7日內向本院陳報,以利合法送達本命 令。

2025-02-24

NTDV-114-司促-1098-20250224-1

單聲沒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1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翁效威(已歿)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竊盜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 字第3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翁效威於民國113年9月22日死亡,經本 院於113年10月30日判決公訴不受理,惟其經警扣得之新臺 幣(下同)351元,依被害人劉百選所述遭竊之金額,應為 被告本案竊盜之犯罪所得,而被告因死亡而未能追訴,爰依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40條第3項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等語。 二、按法院認為單獨宣告沒收之聲請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 不應准許或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 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455條 之36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 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 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且扣押之贓物,依 第142條第1項應發還被害人者,應不待其請求即行發還,刑 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318條第1項亦有明定。是如犯罪 所得之贓物扣案,而被害人明確,又無第三人主張權利時, 自應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第318條第1項規定,不 待請求即行發還被害人(最高法院107年度台非字第142號裁 定意旨參照)。再按就已死亡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行為人 應沒收之犯罪所得,雖因繼承發生而歸屬於其等繼承人所有 ,然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仍得由檢察官依法向法院聲 請對繼承人宣告沒收,或法院於認有必要時,依職權裁定命 繼承人參與沒收程序;或若無從一併或附隨於本案訴訟裁判 ,而有沒收之必要時,亦可由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 之34、第455條之35、第455條之37 等規定,準用第七編之 二關於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向法院聲請對繼承人單獨宣告 沒收,以落實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修法意旨,以避免第三人 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對價取得犯罪行為人之 犯罪所得而坐收獲利(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089號裁 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因竊盜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113年9月3 0日以113年度偵字第31575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惟因被告 已於113年9月22日死亡,故本院於113年10月30日以113年度 易字第1350號判決公訴不受理在案,經核閱上開案件無誤。  ㈡被告於113年8月19日上午8時40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00 號前騎樓,竊得被害人所有置放於該處清潔用推車上之揹包 1只(內含現金2,851元、國民身分證、健保卡、敬老卡、提 款卡各1張、郵局存摺1本、印章1個、包包1只),均經警扣 押,然因被告供稱其僅竊取2,500元,故警方將上開扣案物 品除351元外,均發還被害人,而該筆351元之犯罪所得,既 以贓物扣案,且依卷附證據資料,確屬被害人遭竊之現金, 被害人明確,又無第三人主張權利,依前揭說明,自應依法 逕行發還被害人。  ㈢扣案之351元雖為被告本案竊盜之犯罪所得,惟被告死亡,因繼承發生而歸屬於其繼承人所有,檢察官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依前揭說明,須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7準用同法第七編之二關於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聲請對繼承人單獨宣告沒收,而非對已死亡之被告為之。聲請人誤對已死亡之被告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犯罪所得,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自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TPDM-114-單聲沒-19-202502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秩序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29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越閎 𨶒仲麟 蘇偉榮 湯皓倫 顏榮廷 上列被告因妨害秩序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631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案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 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 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 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本文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張越閎、𨶒仲麟、蘇偉榮、湯皓倫、顏榮廷(下合稱被 告5人)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提起公訴後,於本院準備程序 中均坦承全部犯罪事實(見本院訴字卷第156、167、200頁 ),且本案並無不宜改行簡易程序之情形,經本院審酌被告 5人犯罪動機、目的、所造成之危害、犯後態度及告訴人方 俊樹業於偵查中具狀撤回告訴(見偵卷第557至575頁)等情 ,認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 法 官 林虹翔                   法 官 張敏玲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TPDM-113-訴-1293-20250224-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25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宜豊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4081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王宜豊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尿液所含毒品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 濃度值以上,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王宜豊於民國113年10月4日17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0號 住處,施用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後,基於施用毒品後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之犯意,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租賃小客車上 路,嗣於113年10月8日15時許,在臺北市○○區○○街00號前, 適警員執行路檢勤務,經其同意受搜索,當場扣得第二級毒 品安非他命2包(總毛重2.3公克,總淨重1.86公克)、玻璃 球吸食器2組,又經其同意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現尿液所 含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濃度58520ng/mL,且其代謝物安 非他命濃度5360ng/mL,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證據:  ㈠被告王宜豊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㈡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 (檢體編號:0000000U1571號)、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 份有限公司113年10月29日濫用藥物檢驗報告。 三、論罪科刑:  ㈠行政院依刑法第185條之3規定,於113年3月29日以院臺法字 第1135005739號,公告訂定「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第1 項第3款尿液確認檢驗判定檢出毒品品項及濃度值」,並自 同日生效,依其中規定「一、安非他命類藥物: ㈠安非他命 :500ng/mL。㈡甲基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500ng/mL,且 其代謝物安非他命之濃度在100ng/mL 以上。(其餘省略) 」,被告之尿液檢出甲基安非他命濃度00000 ng/mL,且其 代謝物安非他命濃度5360 ng/mL,均達上開公告之濃度值。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之尿液所含毒 品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  ㈢本件檢察官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主張被告構成累犯,並請 求依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是否依刑法第47條 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查被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 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訴字第633號、第790 號判處有期徒刑8月、7月,嗣經同院以109年度聲字第3608 號裁定應執行1年2月確定,於110年9月17日縮短刑期假釋出 監,復於110年10月7日因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視為執 行完畢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被 告於受上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 期徒刑以上之罪,雖構成累犯,惟考量被告本案之罪質及情 節顯然較前案為輕,尚難率認被告就本案之犯行具有特別惡 性或對刑罰反應力薄弱之情形,爰裁量不予加重本刑。至被 告構成累犯之前科、素行資料,仍列為刑法第57條所定「犯 罪行為人之品行」之審酌事項。  ㈣爰審酌被告明知施用毒品對人之意識能力具有不良影響,服 用毒品後駕車對一般往來之公眾及駕駛人自身皆有高度危險 性,竟罔顧公眾安全、漠視自己安危,而於施用毒品後尿液 所含毒品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仍率爾駕駛汽 車行駛於市區道路,所為不該,惟念其坦承犯行,兼衡其犯 罪之動機、目的、手段、造成危害之程度及素行,暨其於警 詢中自述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至扣案之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2包及玻璃球吸食器2組,非被 告本案駕駛行為所用之物,且係被告另案涉犯施用或持有第 二級毒品之證物,爰不予宣告沒收銷燬或沒收。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應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李蕙如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3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百萬元 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 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54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緩起 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1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 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3百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百萬元以下罰金。

2025-02-19

TPDM-114-交簡-253-202502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03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PARK SOOJI(中文名:朴秀智,韓國籍)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調院偵字第2868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簡字第2921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PARK SOOJI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PARK SOOJI(中文名:朴秀智)於民國 112年12月11日9時5分許,在臺北市○○區○○街00○0號國立臺 灣大學太子學舍之洗衣間,見告訴人吳予瑭所有之洗衣網袋 (內含女性內衣3件【價值共計新台幣4,763元】)置放在其 原使用之洗衣機內,竟基於毀棄損壞之犯意,以右手拿取其 內洗衣網袋後,向左側拋擲,造成該洗衣網袋掉落至洗衣機 機身後方之地面,致其內之女性內衣汙穢而不堪使用,足生 損害於告訴人。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認被告涉有前揭毀棄損壞之犯行,無 非係以:告訴人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監視錄影光碟1片 、監視錄影器翻拍照片6張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 北地檢署)勘驗報告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堅詞否認有何毀棄損壞之犯行,辯稱:案發前稍早 我先將我的棉被1件及其他衣物拿到洗衣間洗滌,案發時要 去洗衣間將洗好的衣物拿去烘乾,但我發現我洗的被子被拿 出來,不在洗衣機裡面,因為我平常在洗衣服的時候會放洗 衣球以防止衣物打結,所以我要找洗衣球,才把告訴人的洗 衣網袋拿出來,後來我有發現我的洗衣球是卡在被子裡面; 我拿出告訴人的洗衣網袋時,是要放在旁邊的洗衣機,我沒 有發現洗衣網袋掉到洗衣機後面,如果我有發現的話,我就 會把它撿起來;即使掉到地上的洗衣網袋有弄髒,洗完還是 可以繼續使用等語。 五、經查:  ㈠被告於前揭時間至前揭洗衣間,欲取出洗衣機內洗好之衣物 時,發現其衣物被放置在旁,乃欲尋找洗衣機內之洗衣球, 故取出洗衣機內告訴人所有之洗衣網袋後,向左側拋擲,造 成該洗衣網袋掉落至洗衣機機身後方之地面之事實,經被告 坦認在卷(見本院易卷第42頁),核與告訴人之指述(見偵 卷第23至25頁,調院偵卷第19頁)相符,並有案發現場之監 視錄影器翻拍照片6張(見偵卷第33至35頁)、監視器錄影 光碟、臺北地檢署勘驗監視器錄影檔案之勘驗報告(見調院 偵卷第31至34頁)在卷可佐,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按刑法第354條之毀損罪,以使所毀損之物失其全部或一部之 效用為構成要件(最高法院47年台非字第34號判例意旨參照 ),所謂「毀棄」係指毀壞滅棄,使物之本體全部喪失其效 用者;「損壞」係指損傷破壞,使物之本體喪失部分效用者 ;「致令不堪用」係指除毀棄損壞物之本體外,以其他不損 及原物形式之方法,使物之一部或全部喪失其效用者而言。 從而,倘物之本體或物之主要效用並未因行為人之行為有所 喪失,而僅係造成他人之物使用上之一時不便者,其行為或 有民事上之侵權行為責任,然未該當刑事上之毀損罪,而令 其負刑事責任(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754號判決 意旨可供參考)。  ㈢告訴人雖於警詢中證稱:我將3件胸罩置入洗衣網袋內,放入 洗衣機清洗,遭被告丟棄在洗衣機後方,上面卡滿了灰塵、 毛髮及皮屑等髒汙,而胸罩屬於貼身衣物,已無法再穿著等 語(見偵卷第24頁)。惟查,縱使被告自洗衣機內取出該洗 衣網袋後,向左側拋擲,造成該洗衣網袋掉落地面而沾黏灰 塵、毛髮及皮屑等髒汙,然告訴人所有之胸罩3件既放在洗 衣網袋內,依卷內事證,尚無從認定告訴人所有之3件胸罩 均沾黏髒汙;況縱使告訴人所有之3件胸罩均沾黏髒汙,然 所沾黏之灰塵、毛髮及皮屑等髒汙,依吾人日常生活經驗, 該等髒汙應可輕易除去並清洗乾淨,胸罩之本體並無喪失, 且胸罩供穿著之效用,亦未喪失或減損,尚難認定告訴人之 3件胸罩已達於毀棄、損壞或不堪用,而喪失全部或一部之 原有效用,自無從認定被告拋擲洗衣網袋致掉落地面之行為 ,有何毀損告訴人3件胸罩之可言。  ㈣檢察官主張依臺北地檢察署勘驗監視器錄影畫面之結果,發 現被告確有刻意拋擲告訴人之洗衣網袋,可見被告辯稱:其 若發現告訴人洗衣網袋掉到洗衣機後面,就會把它撿起來等 語,應屬不實等語(見本院易卷第43頁),惟依上開勘驗結 果,雖無法排除被告係刻意拋擲告訴人之洗衣網袋,然縱被 告刻意拋擲告訴人之洗衣網袋,或發現其掉落後亦刻意不撿 起,仍無從認定告訴人所有3件胸罩或洗衣網袋喪失全部或 一部之原有效用,是縱被告所辯不實,仍無從作為被告不利 之認定。  ㈤檢察官雖聲請傳喚告訴人到庭作證,以證明其3件胸罩因掉落 在洗衣機後方地面而不堪使用等語(見本院易卷第39頁), 惟告訴人所有3件胸罩或洗衣網袋並未喪失全部或一部之原 有效用,業經本院認定如前,縱告訴人基於使用習慣,主觀 上認為該胸罩已無法穿著,仍無從作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是 本院認檢察官此部分調查證據之聲請,核無必要,附此敘明 。 六、綜上所述,公訴人所舉證據,無法證明被告有毀棄損壞之行 為,此外,復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證明被告有何公訴人所指 犯行,揆諸前開說明,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應為被告無罪之 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林黛利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2025-02-19

TPDM-113-易-1031-202502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45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豐旭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 1927號),因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4年度易字第38號 ),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主 文 李豐旭犯恐嚇危害安全罪,處拘役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李豐旭於民國113年5月16日凌晨,前往址設臺北巿大安區信 義路4段143號1樓之「The Public House」酒吧消費,與酒 吧員工發生爭執,遭酒吧負責人吳書維請出酒吧,李豐旭心 有不滿,遂在酒吧門口等待吳書維尾隨其返家,於同日凌晨 5時53分許,在臺北巿大安區安和路2段39號1樓即吳書維住 處附近,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以加害身體之言詞:知 道吳書維住處,要找人來處理吳書維,要給吳書維蓋布袋( 臺語)等語,恫嚇吳書維,使吳書維心生畏懼,致生危害於 吳書維之身體安全。案經吳書維訴由臺北巿政府警察局大安 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二、證據:    ㈠被告李豐旭於偵查中之供述,及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㈡證人即告訴人吳書維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述。  ㈢證人鄒年盛於偵查中之證述。  ㈣道路監視器錄影畫面截圖5張。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  ㈡爰審酌被告不思循理性方式處理糾紛,僅因消費過程引發之 爭執即以「蓋布袋」(臺語)之加害身體安全之言詞,恫嚇 告訴人,所為不該;惟念其於本院準備中坦承本案為飲酒後 之脫序行為(見本院易卷第28頁),已見其悔意;兼衡其犯 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素行,暨其自述高職畢業之智識程 度,目前無業,須扶養母親、家庭經濟狀況勉持(見本院易 卷第27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 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孫沛琦提起公訴,檢察官許佩霖、林黛利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2025-02-18

TPDM-114-簡-451-202502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承恩 選任辯護人 劉庭恩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訴字 第98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尚有扣押白色IPHONE XR手機一支,此 手機係於民國113年5月22日遭臺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博 愛路派出所扣押,且此手機與本案無關,懇請歸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 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 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 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 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 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扣押物除宣告沒收之物外,應 發還於權利人。所謂權利人即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固指扣 押物之所有人,及扣押時所取自之該物持有人,或保管人而 言。此於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管人相競合之情形,固無不同 ,但所有人與持有人或保管人分屬不同一人時,則應發還其 所有人(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138號裁定意旨參照)。 是扣押物無留存必要時,除經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外,僅扣押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得依刑事訴訟法 第142 條規定請求發還。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於113年5月22日遭臺 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下稱中正第一分局)搜索扣押, 先於113年5月22日9時許至9時10分許,在新北市○○區○○街00 0號前搜索聲請人,扣得IPHONE 12 藍色手機1支及其他扣押 物,此有中正第一分局搜索扣押筆錄及中正第一分局博愛路 派出所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稽(見偵22227號卷第163、16 7頁,此次扣押物品目錄表下稱目錄表1),嗣於同日9時15 分起至11時許,在新北市○○區○○街000號7樓搜索聲請人處所 後,扣得IPHONE 白色手機1支及其他扣押物,惟該IPHONE 白色手機未載型號,此有該次中正第一分局博愛路派出所搜 索扣押筆錄及中正第一分局博愛路派出所扣押物品目錄表附 卷可憑(見偵22227號卷第171、175頁,此次扣押物品目錄 表下稱目錄表2);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由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989號判決(下稱本案判決)被告犯販賣第二級毒品 罪共8罪,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合先敘明。  ㈡聲請人於114年1月23日收受本案判決後迄未上訴,然檢察官 於114年2月3日始收受本案判決,此有本院送達證書附卷可 憑(見本院訴989號卷二第155、161頁),是本案判決尚未 確定,尚有因檢察官上訴而於上訴審調查扣押物之可能,審 酌上情,認本案判決扣押之行動電話仍有繼續扣押留存之必 要,聲請人聲請發還行動電話,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㈢又聲請人請求返還IPHONE XR白色手機1支,惟查聲請人遭扣 案之手機共2支,其中目錄表1編號10之IPHONE 12藍色手機 業經宣告沒收,而目錄表2編號3之IPHONE 白色手機1支雖未 經宣告沒收但並未載明型號,且目錄表2編號8雖另載有IPHO NE XR白色手機1支,惟聲請人於警詢時稱目錄表2編號8之手 機為第三人曾俊興所有,目錄表2編號8「所有人/保管人/持 有人」欄簽名之人亦為曾俊興(見偵22227號卷第14頁、第1 75頁),是目錄表2編號8之IPHONE XR白色手機之返還權利 人應為曾俊興,而非聲請人,如聲請人請求應返還之IPHONE XR白色手機1支係指目錄表2編號8之手機,則聲請人既非權 利人,其請求返還自無理由,併此敘明。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林虹翔                  法 官 張敏玲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8

TPDM-114-聲-316-20250218-1

聲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自字第35號 聲 請 人 盛樂如 被 告 蘇品文 年籍詳卷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傷害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 民國114年1月20日114年度上聲議字第53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 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324 13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聲請狀所載。 二、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 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為准許 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 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 告訴人於聲請再議經駁回後欲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者,應於10 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之,如告訴 人未委任律師而逕自提出准許提起自訴之聲請,即不合法律 上之程序。究其立法意旨,無非在使經由具法律專業之律師 細研案情而認有聲請准許提起自訴之必要情形下,始由其代 理而提出聲請,以免發生濫訴而浪費國家訴訟資源之弊。從 而,此項律師強制代理之旨既係在避免濫訴,自須於提出之 時即已具備,倘僅於提出聲請後始補行委任,實僅徒具律師 代理之形式,而無法達成上開立法意旨,故此項程式上之欠 缺係屬不可補正之情形,告訴人未經委任律師代理提出理由 狀而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者,即屬聲請程序不合法,應予駁回 。 三、經查:  ㈠聲請人於民國114年2月13日向本院提出「台北地方法院自訴 案聲請立案(第一審)」之書狀,觀諸內容係不服臺灣高等 檢察署檢察長114年度上聲議字第53號駁回再議之處分而為 本件聲請,雖未敘明其法律依據,惟其上開書狀中稱「因時 間近迫10日收案期限」,堪認其真意應係依刑事訴訟法第25 8條之1第1項之規定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合先敘明。  ㈡復觀諸聲請人提出之書狀,全無委任律師為代理人之內容, 亦未隨狀檢附委任律師為代理人之委任狀,自難認本件准許 提起自訴之聲請符合法定程式,聲請人雖稱目前無法提出律 師委任簽名、嗣後再補正等語,惟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 請自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 法 官 林虹翔                   法 官 張敏玲                   法 官 林傳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楊文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件:聲請人「台北地方法院自訴案聲請立案(第一審)」之書 狀

2025-02-18

TPDM-114-聲自-35-20250218-1

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24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至偉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39929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交 簡字第29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114年度交訴字第5號),因 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經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主 文 李至偉犯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李至偉於民國113年11月10日18時20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 -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行經新北市○○區○○路0段○ ○道0號交流道路口時,違規迴轉,適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 店分局江陵派出所警員鄭翔友、許程畯及林譽展駕駛警車在 李至偉後方執行巡邏勤務,見狀即示意李至偉停靠路旁接受 檢查,李至偉因車內乘客謝欣璋經通緝在案,為逃避警方查 緝,竟基於妨害公眾往來安全之犯意,沿途接續以恣意變換 車道蛇行、闖越數個紅燈、違規穿越槽化線變換車道、逆向 行駛,並將A車開上人行道行駛等危險駕駛行為,致生陸路 往來之危險,時間約達3分鐘。嗣李至偉駛至新北市新店區 中興路2段與中正路路口欲迴轉時,遭前揭警車撞擊A車左側 車門阻擋其前進,李至偉始停下並由警方當場逮捕。案經新 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 二、證據:  ㈠被告李至偉於警詢、偵查及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㈡證人謝欣璋於警詢中之證述。  ㈢警員鄭翔友職務報告書、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交通分 隊事故現場草圖、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江陵派出所11 3年11月10日勤務分配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影本3張、現場照片2張、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勘驗筆錄。 三、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第185條第1項「以他法致生往來之危險」,其中「他 法」,乃係指除損壞、壅塞以外,凡足以妨害公眾往來通行 之方法,皆屬之。上訴人罔顧市區道路其他用路人之往來安 全,接續以超速、逆向、違規迴轉、違規行駛於快車道、人 行道等危險駕駛方式,致生陸路往來之危險,自符合刑法第 185條第1項以他法致生往來之危險之要件(最高法院104年 度台上字第1101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沿途恣意變換車 道蛇行、闖越數個紅燈、違規穿越槽化線變換車道、逆向行 駛,並將A車開上人行道行駛,時間約達3分鐘,時值晚間, 且其危險駕駛之路段為市區道路,依警車行車紀錄器錄影畫 面翻拍照片所示,路上有人車往來,被告無視於此,仍為脫 免警方追捕而為上開危險駕駛行為,危害其他人車往來之安 全,客觀上顯足生道路上人車往來之危險。是核被告所為, 係犯刑法第185條第1項之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  ㈡被告在密接之時間,為數個危險駕駛行為,侵害同一法益, 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概念,在時間差 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 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應論以接 續犯之一罪。  ㈢本件檢察官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主張被告構成累犯,並請 求依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是否依刑法第47條 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查被告前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 本院以112年度審簡字第251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 新臺幣1萬元罰金確定,於113年9月10日執行完畢,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見本院交訴卷第16至17 頁)。被告於受上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 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雖構成累犯,惟考量被告本案之 罪質與前案不同,尚難率認被告就本案之犯行具有特別惡性 或對刑罰反應力薄弱之情形,爰裁量不予加重本刑。至被告 構成累犯之前科、素行資料,仍列為刑法第57條所定「犯罪 行為人之品行」之審酌事項。  ㈣爰審酌被告為逃避員警追查,在市區道路上為前述危險駕駛 行為,危害公眾往來安全,所為不該,惟念其始終坦承犯行 ,已見悔意,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對公眾往來 安全危害之程度及素行,暨其自述國中肄業之智識程度,從 事廚師工作,需扶養母親及未成年女兒,家庭經濟狀況勉持 (見本院交訴卷第73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不予沒收之說明:   依卷內事證,扣案之物品與被告本案犯行無關,即不予宣告 沒收。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 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應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周芳怡、吳啟維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林黛 利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 損壞或壅塞陸路、水路、橋樑或其他公眾往來之設備或以他法致 生往來之危險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 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2-18

TPDM-114-交簡-244-202502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60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奕笙 劉世偉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567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簡 字第4159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楊奕笙於民國113年6月15日下午5時52 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前,因不滿被告劉世偉臨 時停放機車,阻礙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垃圾車行進、停靠 及影響該處民眾倒垃圾,而與被告劉世偉發生爭執。詎被告 楊奕笙竟基於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以徒手方式掌摑被告劉 世偉臉部,致被告劉世偉受有鼻部挫傷、鼻血、上頷與上排 牙齒挫傷及甲狀腺亢進等傷害;被告劉世偉不甘受辱,亦基 於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持辣椒水攻擊被告楊奕笙眼部,使 被告楊奕笙受有淺層點狀角膜炎之傷害。因認被告楊奕笙、 劉世偉(下合稱被告2人)均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 嫌。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 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告2人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認被告2人均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依同法 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被告2人兼告訴人互相 撤回告訴,有本院準備程序筆錄、刑事撤回告訴狀2份在卷 可憑(見本院易卷第31至37頁),揆諸上開說明,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敏玲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劉俊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7

TPDM-113-易-1606-20250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