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聲請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監宣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633號 聲 請 人 張世璋 特別代理人 李孟聰律師(法扶律師) 關 係 人 新竹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邱臣遠 關 係 人 新竹市政府社會處 法定代理人 黃佳婷 關 係 人 張家瑞 黃美鑾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張世璋(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 二、選定新竹市政府法定代理人(市長)為受輔助宣告之人張世 璋之輔助人。 三、聲請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無訴訟能力人有為訴訟之必要,而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 理人不能行代理權者,其親屬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受訴法 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項定 有明文。上述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之,此觀之家事事 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11條規定即明。經查,聲請人為 為無程序能力之人,又其現已成年,無法定代理人,本院爰 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以113年度家聲字第428號裁定選任李 孟聰律師擔任聲請人之特別代理人,代理聲請人實施本件非 訟行為。 二、聲請意旨略以:因聲請人本身目前鑑定為輕度身心障礙者, 所有生活起居等均由翔安康復之家護理員協助照料,聲請人 近日發生眼神呆滯、混亂行為,於113年8月13日送新竹地區 國軍醫院治療,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及語言理解跟表達功能受 損,有被害妄想、幻聽干擾,答非所問,評估思考及認知功 能出現明顯障礙,已符合因精神疾病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之情形, 聲請人目前無法獨立處理日常事務,亦無謀生能力,且其日 後有財務決定及生活經濟支持等相關權益,需有人代理協助 把關,實有受輔助宣告之必要。又聲請人家中其他成員皆有 身心障礙情事,無能力照顧或辦理與聲請人有關事務,為此 法請求選定由新竹市政府為聲請人之輔助人,以維其權益等 語,並提出親屬系統表、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新竹分會 准予扶助證明書(全部扶助)、聲請人及關係人黃美鑾、張 家瑞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翻攝照片(含聲請人及黃美鑾 等兩人之身分證、張家瑞之健保卡及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 免自行部分負擔證明卡)、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附設民 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戶籍謄本等件為證(原聲請為監 護宣告,嗣依鑑定結果認為聲請人僅達輔助宣告程度,本件 即改為聲請輔助宣告)。 三、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 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 助之宣告,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 四、查本件聲請人經由其特別代理人提岀聲請,有上開本院113 年度家聲字第428號民事裁定可依,是聲請人為有權提起本 件聲請之人,堪可認定。又本院於113年12月10日會同鑑定 人即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王韋力醫師於該醫院精神科會 議室就現況為鑑定時勘驗精神狀況、詢問事項及聲請人、鑑 定人陳述內容,經本院以視訊方式於鑑定人面前訊問精神狀 況,應答其姓名及年籍資料、聲請人有回應,並回答稱身上 有穿尿布等情,此有同日精神鑑定調查筆錄在卷可佐。且參 酌鑑定人就聲請人所為之鑑定結果認略以:就精神醫學專業 觀點而言,聲請人之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聲請人近年來受 症狀干擾,其工作持續度及表現、人際適應上均不佳。目前 雖具日常生活自我照顧(可自己吃飯、可勉強完成洗澡,但 仍有穿尿布),但仍欠缺處理一般基本事務能力(不會使用 金錢及手機),仍殘存被害妄想、或幻聽干擾。但由過去的 症狀看來,發病時其人際關係、情緒調節和自我功能表現皆 有困擾,心智功能缺乏彈性,難以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做調整 ,其現實檢視的能力下降,且其目前缺乏病識感,對於自己 所罹患之精神疾病及規律服藥之必要性認知有限,倘若未來 未能規則就醫配合服藥,則疾病復發之可能性極高。故經評 估後:雖未達到「因前述精神疾病致其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程度;但其前述 精神疾病發作時,已達「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 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之程度,雖未達監 護宣告之標準,但可考慮輔助宣告以協助其金錢管理等情, 有該醫院114年2月4日桃竹醫行字第1130006208號函暨所附 鑑定報告書在卷足憑,並有聲請人所提出之上開診斷證明書 及身心障礙證明可稽。綜上,堪認因精神障礙之影響,致其 為意思表示、受意思表示及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應 均顯有不足,而有輔助宣告之原因,聲請人特別代理人改聲 請對聲請人為輔助宣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按受輔助宣告之人,應置輔助人;法院為輔助之宣告時,應 依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 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 一人 或數人為輔助人;法院選定輔助人時,應依受輔助宣 告之人 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輔助宣告之人之意見,審 酌一切情 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身 心狀態與生 活及財產狀況。二、受輔助宣告之人與其配偶 、子女或其他 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輔助人之 職業、經歷、意 見及其與受輔助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 、法人為輔助人時 ,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 人與受輔助宣告之人 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3條之1第1項 及同條第2項準用第111 1條、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聲請人本身未婚、無子女,其父張進財已歿,其母為 關係人黃美鑾,兄弟姐妹方面僅有一位弟弟即關係人張家瑞 ,聲請人特別代理人到庭並稱:因要處理聲請人照顧事宜而 為本件之聲請,並請求選定新竹市政府市長擔任輔助人等語 ,以上有本院114年3月21日訊問筆錄在卷可稽,復以關係人 新竹市政府亦來函陳稱:本案聲請人全家皆為身心障礙者且 安置於機構中,基於本府為身心障礙者之主管機關,能統籌 提供身心障礙者之保護、服務及照顧等各項資源,爰同意由 本府擔任聲請人之監護(輔助)人等語,此有其114年3月20 日府社障字第1140052274號函在卷可稽監宣字第630號。本 院參酌上情,認聲請人之母親及胞弟均為身心障礙者,分別 經本院113年度監宣字第630、555號等裁定均為監護之宣告 ,是以聲請人已無合適之親屬資源,並審酌關係人新竹市政 府設有職司身心障礙者之權益維護、福利服務及相關機構之 監督與輔導等事項之專責單位,並有眾多學有專精之社會工 作人員從事相關業務,對身心障礙之人提供保護、服務及照 顧等事務最為熟悉,且同意擔任本件輔助人,故基於受輔助 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考量,認由關係人新竹市政府法定代理 人擔任受輔助宣告人之輔助人為宜,爰選定新竹市政府法定 代理人為本件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輔助人。 六、依民法第1113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1111條規定,法院為輔 助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惟 受輔助宣告之人並不因輔助宣告而喪失行為能力,僅於 其為 民法第15條之2列舉之法律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 且參酌民法第1113條之1第2項規定,亦未準用同法第1099條 、第 1099條之1、第1101及第1103條第1項之規定,顯見受 輔助宣 告之人之財產,不由輔助人管理,自毋庸宥於準用 之規定而 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本件之心智狀況經 本院對為輔助之宣告,就輔助宣告之設置目的、輔助人之性 質及職務範圍綜觀,本件並無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必 要。又依民法第15條之2第1項規定,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 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 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一)、為獨資、 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 託、保證、贈與或信託;(三)、為訴訟行為;(四)、為 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五)、為不動產、船 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擔、買賣 、租賃或借貸;(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 其他相關權利;(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 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均此附敘。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177條第2項、第164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林建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需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依113年 12月30日發布、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 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抗告 裁判費提高為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 記 官 鄭筑尹       附錄法條: 民法第15條之2: 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 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一、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 三、為訴訟行為。 四、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 五、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 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 第78條至第83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 用之。 第85條規定,於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1項第1款行為時 ,準用之。 第1項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而輔助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可後為之。

2025-03-24

SCDV-113-監宣-633-20250324-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4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刑人 高子翔 上列聲明人異議人即受刑人請求合併定執行刑,對檢察官於民國 113年11月29日之執行指揮(113年度執聲他字第2827號)聲明異 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高子翔(簡稱:受 刑人)所犯數罪,分別經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聲字 第505號裁定合併應執行有期徒刑15年6月(簡稱:高雄高分 院A裁定),及經台灣高雄地方法院108年聲字第904號裁定 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6年10月(簡稱:高雄地院B裁定)確定 。受刑人具狀向台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主張:㈠高雄高分院A裁 定之附表編號1至3所示肇事逃逸、過失傷害罪,應與高雄地 院B裁定之附表編號1至2所示施用第二級毒品、持有第二級 毒品罪,合併定應執行刑。㈡高雄高分院A裁定之附表編號4 至9所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各罪,應與高雄地院B裁定之 附表編號3至5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合 併定應執行刑。經高雄地檢署113年11月29日雄檢信屹113執 聲他2827字第1139100006號函覆略以:台端所犯後案之罪, 係在前案毒品罪判決確定後所犯,與數罪併罰之規定不合, 所請於法無據,礙難准許等語(簡稱:高雄地檢11   3年11月29日113執聲他2827處分),為此依法對執行檢察官 之上開處分聲明異議(詳聲明異議狀)。 二、按:   ㈠、刑法第50條第1項第1款及第2項、第53條規定,裁判確定前犯 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 。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 ㈡、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 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 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 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於接受繕本後,應將繕本送達 於受刑人。」,同條第2項規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   、配偶,亦得請求檢察官為前項之聲請。」。是以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僅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有聲請權,受刑人不得為之。倘 受刑人誤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自有不合(最高 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782號裁定意旨參照)。    ㈢、又倘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該數罪併罰案件,係 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時,究應由何法院管轄聲明異議案件   ,刑事訴訟法現制漏未規定,係屬法律漏洞。參諸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 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因受刑 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目的在聲請法院將各罪 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則其對檢察官消極 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與檢察官積極行使聲請 權具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本於相同法理,自應類推適用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 院管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80號刑事裁定意旨)   。 三、經查: ㈠、高雄高分院A裁定附表編號1至3所示肇事逃逸、過失傷害罪( 共3罪),暨高雄地院B裁定附表編號1至2所示施用第二級毒 品罪、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共2罪),最早判決確定之事實 審案號及日期為105年12月29日判決確定之高雄地院105年審 訴字第2052號判決(即高雄地院B裁定附表編號1至2)   。然高雄高分院A裁定附表編號1至3所示肇事逃逸、過失傷 害罪(共三罪)之犯罪日期分別為106年7月6日、106年3月1 8日、106年3月18日(詳本案聲卷46、50、51頁A裁定附表   、B裁定附表)。是以,上開高雄高分院A裁定編號1至3所示 三罪,並非於高雄地院B裁定編號1至2所示判決確定前所犯 。上開A裁定編號1至3所示三罪不能與B裁定編號1至2所示二 罪合併定執行刑,高雄地檢署113年11月29日113執聲他2827 處分駁回受刑人就上開五罪合併定執行刑之請求,並無違誤 。 ㈡、高雄高分院A裁定附表編號4至9所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各罪(共12罪),暨高雄地院B裁定之附表編號3至5所示販   賣第二級毒品、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共三罪),最早判決確   定之事實審案號及日期為106年3月2日判決確定之高雄地院1 05年訴字第885號判決(即高雄地院B裁定附表編號3至4所示 二罪)。然高雄高分院A裁定附表編號4至9所示十二罪之犯 罪日期為106年3月13日至106年10月2日(詳本案聲卷47、48 、50至52頁A裁定附表、B裁定附表)。是以上開高雄高分院 A裁定編號4至9所示十二罪,並非於高雄地院B裁定編號3至5 所示各罪最早判決確定前所犯,上開A裁定編號4至9所示十 二罪不能與B裁定編號3至5所示三罪合併定執行刑。高雄地 檢署113年11月29日113執聲他2827處分駁回受刑人就上開各 罪定執行刑之請求,並無違誤。況且,上開A、B裁定最後判 決之事實審法院為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即B裁定編號4至 9;最後事實審判決日期為108年1月3日),若對執行檢察官 駁回上開定刑之請求不服,亦應向高雄高分院異議。 四、綜上所述,受刑人本件聲明異議,於法未合,應予駁回,依 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洪碩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江俐陵

2025-03-24

KSDM-114-聲-184-20250324-1

監宣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732號 聲 請 人 翁嘉慧 相 對 人 王芯蕙(原名王芯慈) 關 係 人 翁誜隆 兼上一人之 代 理 人 翁潁霖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王芯蕙(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 二、選定翁嘉慧(女,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輔助人。 三、上開受輔助宣告之人為民法第十五條之二第一項第一款至第 六款所定之行為,以及為下列所示之行為,均應經輔助人同 意。 (一)、申辦電信門號、申辦及購買手機、電話,申辦及處理銀行 或郵局等金融帳戶(含金融數位帳戶)及提領款項,以及 申辦信用卡及金融卡、提款卡(以上並均由聲請人代為保 管及處理)。 (二)、相對人單次處分金錢數額在新臺幣伍仟元以上之行為。 (三)、辦理及處理網路購物。    四、聲請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女兒,相對人自民國93年 1月1日起,因躁鬱症之原因,雖就醫診治仍不見起色,近日 甚且已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顯有不足,爰依民法第 15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准予對相對人為輔助宣告,並請指 定聲請人為相對人之輔助人,且提出同意書、親屬系統表、 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 戶籍謄本、身分證影本等件為憑(聲請人原聲請為監護宣告 ,嗣依鑑定結果認為聲請人僅達輔助宣告程斟酌度,本件即 改為聲請輔助宣告)。 二、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 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 助之宣告,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聲請人為相對人之長女,有聲請人提出之戶籍謄本及 親屬系統表附卷可憑,是聲請人為有權提起本件聲請之人, 堪可認定。又本院於114年1月17日會同鑑定人即林正修診所 精神科林正修醫師於竹安康復之家就相對人現況為鑑定時勘 驗相對人精神狀況、詢問事項及兩造、鑑定人陳述內容,經 本院以視訊方式於鑑定人面前訊問相對人精神狀況,相對人 應答其姓名及年籍資料、並回答稱身上無管線及未穿尿布, 其同意由聲請人擔任其之輔助人;聲請人並稱:媽媽的判斷 能力有點障礙,怕她被詐騙集團騙,已經有被騙過而為本件 聲請等情,此有同日精神鑑定調查筆錄在卷可佐。且參酌鑑 定人就聲請人所為之鑑定結果認略以:相對人為雙相情緒障 礙症。相對人於鑑定中,意識清醒,對於鑑定人員的問題, 可以有語言回答,知道自己的名字、生日、年齡及身分證字 號,也認得家人,問答尚稱合宜,相對人認知及判斷能力有 部分退化。綜合相對人的精神狀態,日常生活功能,家庭事 務及財務處理能力,研判目前相對人因精神障礙(雙相情緒 障礙症),致辨識意思表示之效果有部分障礙,建議為輔助 之宣告等情,有該診所114年1月23日家鑑114011號函暨所附 鑑定報告在卷足憑,並有聲請人所提出相對人之上開診斷證 明書可稽。綜上,堪認相對人因精神障礙之影響,致其為意 思表示、受意思表示及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應均顯 有不足,而有輔助宣告之原因,聲請人改聲請對聲請人為輔 助宣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按受輔助宣告之人,應置輔助人;法院為輔助之宣告時,應 依職權就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 他親屬、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 一人 或數人為輔助人;法院選定輔助人時,應依受輔助宣 告之人 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輔助宣告之人之意見,審 酌一切情 狀,並注意下列事項:一、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身 心狀態與生 活及財產狀況。二、受輔助宣告之人與其配偶 、子女或其他 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三、輔助人之 職業、經歷、意 見及其與受輔助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四 、法人為輔助人時 ,其事業之種類與內容,法人及其代表 人與受輔助宣告之人 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3條之1第1項 及同條第2項準用第111 1條、第1111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相對人已離異,其有3名子女即聲請人(長女)、關 係人翁誜隆(長男)、翁潁霖(次男),聲請人到庭並稱: 要處理相對人亂用金錢,相對人已經被詐騙,要處理後續及 預防的事情,而為本件聲請;未到庭之關係人翁誜隆亦同意 本件之聲請等語;聲請人願任本件輔助人之職責,而兩造、 關係人翁誜隆、翁潁霖等人亦均為同意之意各情,業據兩造 及關係人翁潁霖等人到庭陳述明確,以上有本院114年3月21 日訊問筆錄在卷可稽,復有上揭同意書在卷可考。是認由聲 請人擔任輔助人,應最能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益,爰選定聲 請人為相對人之輔助人;並參酌兩造之意見,以及相對人之 精神現況,以及為保護相對人及交易安全起見,及兩造及上 開關係人所陳各情(見同上筆錄),併酌定相對人為主文第 三項所示行為時,均應經輔助人之同意,俾保護相對人。 五、依民法第1113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1111條規定,法院為輔 助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同時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惟 受輔助宣告之人並不因輔助宣告而喪失行為能力,僅於 其為 民法第15條之2列舉之法律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 且參酌民法第1113條之1第2項規定,亦未準用同法第1099條 、第 1099條之1、第1101及第1103條第1項之規定,顯見受 輔助宣 告之人之財產,不由輔助人管理,自毋庸宥於準用 之規定而 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本件相對人之心智 狀況經本院 對相對人為輔助之宣告,就輔助宣告之設置目 的、輔助人之 性質及職務範圍綜觀,本件並無指定會同開 具財產清冊之人 必要。又依民法第15條之2第1項規定,受 輔助宣告之人為下 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 律上利益,或依其年 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 此限:(一)、為獨資 、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二)、為消費借貸、消費 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三 )、為訴訟行為;(四)、 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 裁契約;(五)、為不動產、 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 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擔、買 賣、租賃或借貸;(六) 、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 或其他相關權利;(七 )、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 聲請,所指定之其他 行為,均此附敘。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177條第2項、第164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林建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需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依113年 12月30日發布、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 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抗告 裁判費提高為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 記 官 鄭筑尹   附錄法條: 民法第15條之2: 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 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一、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 三、為訴訟行為。 四、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 五、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 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 第78條至第83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 用之。 第85條規定,於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1項第1款行為時 ,準用之。 第1項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而輔助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可後為之。

2025-03-24

SCDV-113-監宣-732-20250324-1

監宣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522號 聲 請 人 李泰衛 代 理 人 張玉琳律師 相 對 人 李煌 關 係 人 李麗金 代 理 人 彭志煊律師 關 係 人 李振忠 李麗娟 李麗慎 李麗慧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李煌(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 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 二、選定李振忠(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0000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輔助人。 三、其餘聲請駁回。   四、程序費用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子,相對人因失智之原因 ,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 之效果,為此聲請對其為監護之宣告。然因本件鑑定結果尚 未達可監護宣告之程度,故改為輔助宣告之聲請,並聲請選 任關係人李振忠為相對人之輔助人等語。 二、本院審酌下列證據:  ㈠聲請人及相對人之陳述。  ㈡親屬系統表、戶籍謄本及戶政查詢資料。  ㈢訊問筆錄及委託書:關係人李麗金、李麗娟、李麗慎、李麗 慧均同意選定關係人李振忠為輔助人。  ㈣關係人李振忠同意擔任輔助人之訊問筆錄。  ㈤相對人病歷摘要。  ㈥林正修診所精神鑑定報告書。          認相對人因精神障礙(疑似失智症),致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已達輔助宣 告之程度,准依聲請人之聲請,對相對人為輔助宣告,並認 選定關係人李振忠為相對人之輔助人,符合相對人之最佳利 益。 三、聲請人另主張相對人為金融機構之信用卡、金融卡及其相關 金融帳戶之申辦、變更或管理事宜、申辦行動電話門號、網 際網路付款帳號、電子支付、行動支付及簽訂電信通訊契約 及其相關事宜、單次處分現金超過新臺幣5,000元以上之法 律行為等,均應經輔助人同意。然申辦信用卡性質上屬於與 金融機購訂立消費借貸契約;申辦金融帳戶行為性質上則屬 於與金融機構訂立消費寄託契約,依民法第15條之2第1項第 2款規定,本應經輔助人同意,是無庸另行指定相對人為申 辦信用卡及金融帳戶等行為,應經由輔助人之同意。至其餘 聲請部分,聲請人均未釋明聲請之原因,亦未提出相關證據 證明相對人為前開行為有經輔助人同意之必要,即不得無正 當理由而過當限制相對人權利,故本院認聲請人此部分之聲 請,尚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按法院為輔助宣告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對其財產仍具處分權 能,輔助人僅於民法第15條之2第1項等事件對於輔助宣告之 人之行為具有同意與否之權限。從而,本件輔助人無須開具 財產清冊陳報法院,本院自亦無依法另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 冊之人,附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2項、第177項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徐婉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毓青 附錄法條: 民法第15條之2: 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 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一、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 三、為訴訟行為。 四、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 五、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 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 第78條至第83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 用之。 第85條規定,於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1項第1款行為時 ,準用之。 第1項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 而輔助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可後 為之。

2025-03-24

SCDV-113-監宣-522-20250324-1

司催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催字第7號 聲 請 人 蔡政宏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公示催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之公示催告,聲請人應開示證券要旨及 足以辨認證券之事項,並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證 券被盜、遺失或滅失,及有聲請權之原因、事實,民事訴訟 第559條定有明文。又聲請人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者,其情形可以補正者,經定期間命補正而逾期仍不為補 正,法院應以裁定駁回,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 有明定。 二、查本件聲請人陳稱遺失支票(票據號碼:SD0861622)1紙, 故聲請公示催告事件,而依聲請人聲請狀所附之票據掛失止 付通知書上所記載,該張支票之發票人為「方哲誠」,掛失 止付通知人為「李承宥」,則聲請人主張其為票據權利人之 依據為何尚無從得知。嗣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7日裁定命 聲請人應陳明其為票據權利人之依據,或更正本件聲請人為 「李承宥」。如聲請人欲主張票據權利,應提出通知人為「 蔡政宏」之票據掛失止付通知書。聲請人於114年2月10日收 受前項裁定,惟逾期迄今仍未補正,有收文、收狀資料查詢 清單及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是本件無從認定聲請人即為票據 權利人而有聲請權,聲請人之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依首揭規定及民事訴訟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2025-03-21

PTDV-114-司催-7-20250321-2

輔宣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輔助宣告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34號 聲 請 人 趙逸萍 相 對 人 趙長清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為輔助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宣告趙長清(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 二、選定趙逸萍(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輔助人。 三、聲請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受輔助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妹,相對人於民國11 2年5月19日,因身心障礙之原因,現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 示之能力顯有不足,依民法第14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宣告 相對人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並選定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輔助 人。 二、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 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 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1 年有同居事實之 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 助之宣告,民法第15條之1 第1 項定有明文。次按受輔助宣 告之人,應置輔助人。法院為輔助之宣告時,應依職權就配 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主 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一人或數人為輔 助人。法院為前項選定前,得命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進 行訪視,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輔助之聲請人或利害關係人 亦得提出相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民法第1113條之1 第1 項、第1113條之1 第2 項準用同法第1111條分別定有明 文。 三、本院審酌下列證據,認相對人應受輔助宣告,並選定聲請人 為輔助人:  ㈠戶籍謄本、親屬系統表。  ㈡親屬同意書:相對人最近親屬均同意選定聲請人為輔助人。  ㈢相對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影本。  ㈣依訪視調查表,可認定選任聲請人擔任相對人之輔助人,符 合相對人之最佳利益。  ㈤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精神鑑定報告書:在思覺失調症 影響下,目前相對人之辨別行為是非及依辨別而為行為之能 力較差,未來改善之機會不高,故符合輔助宣告之標準等語 。 四、又依民法第15條之2 第1 項規定,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 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 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一)為獨資、合夥 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 證、贈與或信託;(三)為訴訟行為;(四)為和解、調解 、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五)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 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 行為,附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77條第2項準用第164 條第2 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蓓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蔡旻言

2025-03-21

MLDV-113-輔宣-34-20250321-1

交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交聲再字第5號 再審聲請人 即 告訴人 曾霈軒 受 判決人 即 被 告 張竣旗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受判決人所涉過失傷害案件,對於本 院113年度交上易字第186號,中華民國114年2月12日第二審確定 判決(原審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交易字第27號,起 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4934號),聲請再 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意旨略以:再審聲請人即告訴人(下稱聲請人)曾 霈軒近日接獲車禍事故之鑑定報告,證明聲請人並無肇事因 素,受判決人即被告(下稱被告)張竣旗有全部肇責,該車 禍鑑定報告為發現確實之新證據,足認受判決人有受重刑判 決之犯罪事實,為此依刑事訴訟法第422條第2款之規定聲請 再審等語。 二、按為受判決人之不利益聲請再審,得由管轄法院對應之檢察 署檢察官及自訴人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28條第1項前段定有 明文。是告訴人、告發人既非自訴人,即無為受判決人不利 益提起再審之權,其再審聲請程式顯屬違背規定(最高法院 104年度台抗字第699號、105年度台抗字第913號裁定意旨參 照)。又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 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3 年度交易字第27號判處拘役20日在案;被告不服提起上訴, 經本院以113年度交上易字第186號判處拘役15日確定(下稱 原確定判決),有上開判決書影本及本院前案紀錄表可按。 聲請人固為被告之不利益,對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然聲請 人係該案之告訴人,並非檢察官或自訴人,依上述說明,即 無對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之權,其聲請再審之程序顯然違背 規定,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四、本件係非聲請權人聲請再審,其聲請顯屬程序上不合法,應 逕予駁回,即無依刑事訴訟法第429條之2規定通知聲請人到 場陳述意見之必要,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呈樵                    法 官 文家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翁伶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TPHM-114-交聲再-5-2025032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2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吳柏諺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對臺灣新北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民國114年2月10日新北檢永戊114執聲 他728字第1149013212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吳柏諺(下稱受刑 人)前就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各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 8年度聲字第2545號定其應執行刑有期徒刑5年2月確定、就 附表二(編號4至6)所示各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聲 字第2391號定其應執行刑有期徒刑4年2月確定、就附表三( 編號7至10)所示各罪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聲字第2325 號定其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1年確定。附表一編號2、3、附表 二及附表三之案件符合定刑要件,故請求檢察官聲請法院就 上開案件重新定應執行刑,卻遭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 新北地檢署)以民國114年2月10日新北檢永戊114執聲他728 字第1149013212號函(下稱本案函文)否准,因而對該執行 指揮聲明異議,請求撤銷該處分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明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 偶得請求檢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若經檢察官否准,乃 檢察官拒絕受刑人對於指揮執行之請求,自須有救濟之途, 應許聲明異議。於此,倘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之 該數罪併罰案件,係各由不同法院判決確定時,究應由何法 院管轄聲明異議案件?刑事訴訟法現制漏未規定,係屬法律 漏洞。參諸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 院裁定之。」因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目 的在聲請法院將各罪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 ,則其對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與 檢察官積極行使聲請權具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本於相同法 理,自應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由該案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管轄(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8 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係就附表一編號2、3、附表二及附表三之案件,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並經檢察官以本案函文否准其聲請 等情,有其刑事聲請狀、本案函文各1份在卷可稽,並經本 院依職權調閱新北地檢署114年度執聲他字第728號卷宗核閱 無誤。故受刑人乃係對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 聲明異議,揆諸前揭說明,應由受刑人請求定刑之案件中,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管轄。  ㈡又受刑人請求定刑之案件中,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為 附表三編號10之臺灣高等法院於110年9月30日所為110年度 上訴字第1109號判決,故本件聲明異議案件自應由臺灣高等 法院管轄,且聲明異議亦無移轉管轄之規定,受刑人向無管 轄權之本院聲明異議,顯不合法且無從補正,故本件聲明異 議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八庭 法 官 溫家緯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筱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表一: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聲字第2545號(A裁定)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年6月,併科新臺幣30萬元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103年5月23日 104年4月12日至104年4月23日 104年4月23日前為警查獲前一星期某時許至104年4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5年度撤緩毒偵字第18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4年度毒偵字第908號 同左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同左 案 號 105年度簡字第1868號 105年度上訴字第3033號 同左 判 決日 期 105年5月20日 107年7月10日 同左 確定 判決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 同左 案 號 105年度簡字第1868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828號 同左 判決確 定日期 105年6月20日 108年3月28日 同左 備 註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執更丙字第1046號指揮執行 附表二: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聲字第2391號(B裁定)附表 編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 罪 日 期 107年12月19日採尿前2日內之某時 107年7月13日下午5時許 107年5月2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8年度毒偵字第918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7年度毒偵字第4851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13623號等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 號 108年度審易字第998號 108年度審簡字第770號 109年度上訴字第4454號 判 決日 期 108年7月10日 108年10月4日 110年3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同上 同上 最高法院 案 號 同上 同上 110年度台上字第5769號 判決確 定日期 108年9月30日 108年10月28日 111年6月1日 備  註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更助丙字第350號指揮執行 附表三: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聲字第2325號(C裁定)附表 編   號 7 8 9 10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0年 犯 罪 日 期 106年7月12採尿前96小時內之某時 106年8月1日 107年1月25日 105年7月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6年度毒偵字第9504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6年度偵字第20016號等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7年度毒偵字第1993號等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6180號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 號 106年度簡字第8280號 107年度審訴字第323號 108年度上訴 字第2140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1109號 判 決日 期 107年1月5日 108年8月26日 108年12月19日 110年9月30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同上 同上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同上 同上 109年度台上字第1441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1222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7年1月29日 108年9月23日 109年3月18日 111年5月18日   備  註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更助丙字第336號指揮執行

2025-03-20

PCDM-114-聲-552-20250320-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0號 聲 請 人 即 受刑人 吳偉欽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對於臺灣雲林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113年度執聲他字第857號執行指揮,聲明異議,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刑人吳偉欽(下稱聲請人) 向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下稱雲林地檢署)聲請將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107年度聲字第1154號裁定之案 件(下稱A裁定)與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下稱臺南高分 院)107年度聲字第51號之案件(下稱B裁定)合併定應執行 刑,遭雲林地檢署以B裁定之案件犯罪日期分別為民國104年 8月21日、99年2、3月間之某日至100年9月22日,係在A裁定 最早確定日100年1月7日確定後所犯,認不符合併定應執行 之規定駁回聲請人之聲請,惟A裁定之罪係罰金執行完畢, 並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而B裁定確不符合數罪併罰之規定 ,然依據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44、662、679、775號意旨, 二裁定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 行完畢,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規定,定其應執行,A裁定是 判決確定後所犯,依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意旨,顯 有一罪兩罰之情事,如此定刑方式,聲請人認為違法憲法基 本原則及法條依據,遂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因而聲明 異議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 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 異議。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諭知檢察官指揮執 行所憑裁判,且於其主文宣示主刑、從刑或沒收之法院而言 。於依刑法第53條、第54條裁定定應執行刑之情形,則指裁 定定其應執行刑之法院。而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 定,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係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定其應執行刑,且為維護受刑 人之權益,同條第2項亦明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 得請求檢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是若檢察官否准或拒絕 受刑人等前述指揮執行之請求,自應許之聲明異議,資為救 濟。而此種情形,因檢察官拒不聲請法院定其應執行刑,致 形式上欠缺前述定管轄之「諭知定應執行刑裁判主文之法院 」,惟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目的既在使法 院將數罪併罰之各罪刑合併斟酌,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 ,且對於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與 檢察官積極聲請法院定應執行刑者,既有法律上之同一事由 ,本於相同法理,自應類推適用前述同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 定,由請求人向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明異議,完 備其救濟程序(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826號裁定意旨可 資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法院判決有 罪確定、並經士林地院以A裁定及臺南高分院以B裁定分別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4年3月及有期徒刑12年確定,並後 經士林地檢署分別以107年度執更字第1157號及雲林地檢 署107年度執更字第107號執行之。聲請人遂於113年12月2 7日具狀向雲林地檢署聲請將A、B裁定所示之罪合併定應 執行刑,然經雲林地檢署以雲檢智金113執聲他857字第11 49003007號函回覆聲請人略以:台端所犯B裁定之案件犯 罪日期分別為104年8月21日、99年2、3月間之某日至100 年9月22日,係在A裁定最早確定日100年1月7日確定後所 犯,認不符合併定應執行之規定駁回聲請人之聲請,並有 雲林地檢署114年1月24日雲檢智金113執聲他857字第1149 003007號函、A、B裁定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揆諸 上開判決意旨,雲林地檢署以雲檢智金113執聲他857字第 1149003007號函函覆,自係檢察官消極不行使聲請權之執 行指揮,聲請人自得對此聲明異議,先予說明。   ㈡惟查,觀諸A、B裁定附表所示之罪,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分別為士林地院及臺南高分院,而均非本院,則聲請 人若請求將A、B裁定附表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而經 否准,而欲聲明異議,應向該聲請案中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為之,揆諸上開規定及判決意旨,聲請人既遭檢察 官否准合併定應執行刑,而欲對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聲明異 議,自應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由聲 請人向該聲請案中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明異議,完 備其救濟程序,本院非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自無本 案之管轄權,聲請人誤向本院提起聲明異議,於法不合, 應予駁回。   ㈢刑事訴訟法關於無管轄權案件,僅於同法第304條規定:「 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 送於管轄法院。」是上述規定僅針對「判決」而設,對於 「裁定」則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本院尚無從逕以管轄錯 誤為由裁定移送他院,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欣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馬嘉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2025-03-19

ULDM-114-聲-200-20250319-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付與卷宗證物影本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8號 告 訴 人 方英宏 告訴代理人 吳安安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894號傷害案件,聲請付與卷 宗證物影本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告訴人方英宏姊妹二人飽受113年度上訴字 第894號被告一家人侮辱,需要聲請電子卷證,給律師過目 後處理云云。 二、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 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聲 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 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法庭 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之裁定 ,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項前段、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 保存辦法第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惟刑事訴訟法稱當事人 者,謂檢察官、自訴人及被告,同法第3條定有明文;又除 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3項規範被告之檢閱卷證權外,同法第3 3條第1項、第38條、第271條之1、第429條之1、第455條之2 1、第455條之42等亦僅規定辯護人、被告或自訴人之代理人 、告訴代理人為律師者、再審聲請權人、沒收程序參與人之 代理人、訴訟參與人之代理人為律師者,有聲請檢閱卷宗及 證物並抄錄、重製或攝影之權利。   三、經查:本案具狀人即告訴代理人吳安安非本院113年度上訴 字第894號傷害案件之當事人,且亦非上開案件之辯護人、 被告或自訴人之代理人、具律師資格之告訴代理人(具狀人 吳安安無律師資格,有法務部律師查詢系統可證,見本院卷 第13頁)或訴訟參與人之代理人、再審聲請權人、沒收程序 參與人之代理人,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894號傷害案件之告 訴人方英宏僅委任吳安安為偵查中之告訴代理人,有刑事委 任狀可證(見本院卷第5頁),依前揭說明,即無聲請就上 開案件檢閱卷宗及證物並抄錄、重製或攝影之權。是聲請人 既非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項所定得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內 容之「當事人」或「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其聲請交 付上開案件之電子卷證光碟,於法顯有未合,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鍾佩真                    法 官 石家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家煜

2025-03-19

KSHM-114-聲-208-202503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