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動產所有權移轉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74號 原 告 李清池 訴訟代理人 粘舜權律師 被 告 李建榮 上列當事人間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 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告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應將名下所有 之林口區東林段123地號、面積648.56㎡及同地段29地號、面積28 42.61㎡土地(以下合稱系爭土地)分別辦理權利範圍2分之1之所有 權移轉登記於原告名下。依上開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 爭土地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而系爭土地之土地公告現值均為 新臺幣(下同)8,600元/㎡,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附卷可稽,是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501萬2,031元【計算式:(648.56㎡× 8,600元/㎡+2842.61㎡×8,600元/㎡)×1/2=1,501萬2,031元】,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14萬4,17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古秋菊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劉馥瑄

2025-03-10

PCDV-114-補-174-2025031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0號 上 訴 人 鄒惠如 鄒惠君 居新北市○○區○○路00○00號0樓 共同送達代收人 陳郁婷律師 被 上訴人 錢品妤 訴訟代理人 馬翠吟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 ,查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價額應按新北市○○區○○段0000地號土 地(權利範圍共2012/100000)及其上同段2836建號即門牌號碼 同區保安街2段107巷30號6樓建物(權利範圍全部,下稱系爭房 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定之,而經本院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 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系爭房地於民國112年9月起訴時鄰近房地 交易價格約新臺幣(下同)10.1萬元/㎡,系爭房地總面積則為46 .57㎡(計算式:主建物面積42.99㎡+陽臺3.58㎡),有系爭房地謄 本、權狀可考,則系爭房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約4,703,570元 (計算式:101,000元/㎡×46.57㎡ ),應以此據為核定本件上訴 利益標的價額,而各共同訴訟人間之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 各自獨立,亦得合併加計總額核定訴訟費用,予共同訴訟人選擇 ,避免有因其一人不分擔訴訟費用而生不當限制他共同訴訟人訴 訟權之虞,並與普通共同訴訟之獨立原則有違(最高法院110年 度台抗字第194號裁定參照),且主觀之訴之合併,如各被告一 起一起上訴,並一起繳交裁判費,縱為普通之共同訴訟,法並無 禁止合併計算訴訟標的價額及訴訟費用之規定。況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3規定,訴訟標的金額愈大,繳交之費用比例愈低,則 合併計算訴訟標的價額及訴訟費用對於上訴人並無不利情形(最 高法院98年度台聲字第1196號裁定參照),是若上訴人選擇各上 訴人之上訴利益標的價額各自獨立,且各自繳交第二審裁判費, 則上訴人各自獨立之上訴利益標的價額各核定為2,351,785元, 應各自補繳第二審裁判費43,668元;倘上訴人選擇本件上訴利益 標的價額以各上訴人之上訴利益標的價額合併加總核定之,且一 起繳交第二審裁判費,則本件上訴利益標的價額核定為4,703,57 0元,應徵收第二審裁判費84,9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 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 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佳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8 日 書記官 林正薇

2025-03-07

PCDV-113-訴-40-20250307-2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40號 原 告 鄭春暉 訴訟代理人 李詩皓律師 被 告 屏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周春米 訴訟代理人 魏妙芳 陳有勝 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為屏東縣○○市○○○段○○段00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 人,被告則為同段122-18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合併畸零地)之 所有權人,上開土地依屏東縣畸零地使用規則第3條規定均 屬畸零地,原告因有合併使用需求依法向被告申請畸零地合 併使用證明書,並經被告核准發放。嗣系爭合併畸零地於民 國110年12月15日經屏東縣議會同意財產處分,復於111年1 月10日經內政部准予被告依屏東縣縣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 下稱屏東縣財產管理條例)予以標售辦理。惟依屏東縣財產 管理條例第50條第5款、屏東縣縣有畸零地處理作業要點( 下稱屏東縣畸零地處理要點)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被告 於系爭合併畸零地出售時,應先依建築法第45、46條規定辦 理,且於原告申購時被告無自由裁量是否讓售之餘地,僅於 「鄰地所有權人不願申購或有數人爭購」之情形下,地方政 府無法認定時始得為標售。本件被告於將系爭合併畸零地出 售前,未審查是否有鄰地所有權人願意申購,即違法標售, 則其標售行為應屬無效。又原告已於112年11月8日向被告提 出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申購系爭合併畸零地,屬為投標應 買之要約,被告有義務為讓售承諾,兩造就系爭合併畸零地 之買賣契約即為成立生效。退步言之,縱認被告將系爭合併 畸零地予以標售為有效,依建築法第45條之立法意旨,為實 現增進土地使用、健全都市發展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公產 主管機關應將公有畸零地優先讓售予鄰地有合併使用必要之 所有權人,無自由裁量之餘地。為此,爰依建築法第45、46 條、屏東縣財產管理條例第50條第5款、屏東縣畸零地處理 要點第3條第1款、民法第348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訴。並聲明 :被告於原告給付系爭合併畸零地之專案提估售價價款後, 應將系爭合併畸零地所有權移轉原告。 二、被告則以: ㈠、屏東縣畸零地處理要點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乃縣有畸零地「 予以讓售」而非「應予讓售」,故被告對畸零地之處分方式 具有一定之裁量權,並非強制性規定。此外,符合屏東縣財 產管理條例第50條第5款規定固應予標售,但不得反面推論 不符合該規定時,被告有義務讓售,被告仍可依職權選擇標 售或讓售。原告提出之其餘法規及函釋亦並未強制要求被告 必須讓售。被告考量公共利益等眾多因素,依據法定程序進 行標售並無不當,亦無權利濫用之情事。 ㈡、公有不動產讓售屬私經濟行為,上開規定僅係規定得申請讓 售不動產之條件、資格,使符合條件、資格之人,取得請求 讓售公有不動產要約之地位而已,至於是否讓售,管理機關 仍有審酌及決定之權限,始符契約自由原則。縱認被告標售 程序不當,被告就系爭合併畸零地辦理標售,並未就標售者 之身份予以限制,原告仍得以標售之方式申購,並未損及原 告利益。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0頁) ㈠、原告同段122-5、122-44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被告為系爭合 併畸零地之所有權人,且上開土地均屬屏東縣畸零地使用規 則第3條之畸零地。 ㈡、被告於112年7月24日核發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予原告。 ㈢、系爭合併畸零地於110年12月15日經屏東縣議會同意財產處分 ,並於111年1月10日經內政部准予被告依屏東縣財產管理條 例予以標售處理。 ㈣、原告於112年11月8日向被告提出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申購 系爭合併畸零地,被告則於112年11月23日財稅公字第11205 81030號函覆略以「數人表達承購」為由,否准原告申購。 ㈤、原告於111年3月間方取得同段122-4、122-5地號土地之所有 權,而被告於110年12月開始處分系爭合併畸零地時,原告 尚非系爭合併畸零地相鄰地所有權人。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應讓售系爭合併畸零地給原告,被告以前揭情 詞置辯,是本件爭點厥為: 原告依⑴建築法第45條、46條、 屏東縣縣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第50條第5 款規定;或依⑵屏 東縣縣有畸零地處理作業要點第3 條第1 款,及民法第348 條第1 項之規定,請求被告於其給付專案提供之估價價款後 ,將系爭合併畸零地所有權移轉原告,是否有理由?茲分敘 如下: ㈠、原告依建築法第45條、46條、屏東縣財產管理自治條例第50 條第5 款規定,請求被告讓售系爭合併畸零地,並於原告給 付系爭合併畸零地之專案提估售價價款後,移轉所有權予原 告,有無理由?  ⒈按直轄市、縣(市)(局)政府應視當地實際情形,規定建 築基地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建築基地面積畸零狹小不合 規定者,非與鄰接土地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使用,達到規定 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不得建築。前條基地所有權人與鄰 接土地所有權人於不能達成協議時,得申請調處,直轄市、 縣(市)(局)政府應於收到申請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調處 ;調處不成時,基地所有權人或鄰接土地所有權人得就規定 最小面積之寬度及深度範圍內之土地按徵收補償金額預繳承 買價款申請該管地方政府徵收後辦理出售。徵收之補償,土 地以市價為準,建築物以重建價格為準,所有權人如有爭議 ,由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之。第一項範圍內之土地,屬 於公有者,准照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期土地公告現值讓售 鄰接土地所有權人。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應依照 前二條規定,並視當地實際情形,訂定畸零地使用規則,報 經內政部核定後發布實施。建築法第44條、45條第1項、第3 項及、第46條固定有明文。然查:  ⑴原告主張之請求權基礎為建築法45條第1項、第3項、46條, 惟上開法令係授權縣市政府制定該縣得建築基地之最小面積 、深度,不合規定不得建築之法源,及建築基地面積畸零與 鄰接土地之人無法協議調整合併使用時,可申請調處,調處 不成,得徵收辦理出售,並規定徵收補償之標準,暨鄰接土 地屬公有,可以依照該土地或鄰接土地當期公告現值讓售, 並未課予本件被告有將系爭合併畸零地出售予原告之義務等 情,是原告據此主張被告應將系爭合併畸零地讓售原告一節 ,自乏所據。  ⑵原告復主張其已取得被告核發之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足 認其有取得系爭合併畸零地之必要,被告應讓售系爭合併畸 零地予原告云云。惟由上開規定互相參照以觀,可知凡合於 建築法第44條、第46條之規定,且經當地主管建築機關依法 核發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者,該鄰接土地之所有權人申請 購買公有土地時,除公產管理機關同意讓售者外,仍須經協 議、調處及審議之程序。建築法第45條第3項規定:「第一 項範圍內之土地,屬於公有者,准照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 期土地公告現值讓售鄰接土地所有權人」。其修正理由記載 :「公有畸零地以該宗土地或相鄰土地當期土地公告現值讓 售鄰接土地所有權人,以示公私有畸零地處理方式並無二致 」,而內政部87年1月11日台78內營字第662422號函亦謂: 公地管理機關自應「依程序」辦理讓售,其地價依第45條第 3項之規定,准照當期公告現值計算云云,益見建築法第45 條第3項之規定非即賦予取得公私有畸零土地合併使用證明 書之鄰地所有權人,有請求公產管理機關讓售公有土地之權 利;公產管理機關於該鄰地所有權人申購時,亦不負有與其 訂立買賣契約,讓售公有土地之義務(最高法院81台上字14 79號判決意旨參照)。揆諸上開判決意旨,本件原告持有畸 零地合併使用證明書,僅係證明原告所有同段112-5、112-4 4地號土地若與系爭合併畸零地合併使用,符合屏東縣畸零 地使用規則,取得據以向被告申請讓售縣有非公用不動產之 資格,其功能僅係促使被告依職權發動縣有財產讓售程序而 已,至於被告於受理申請後,對於申請讓售縣有土地具有審 核及決定權。準此,原告持被告核發之畸零地合併使用證明 書申請被告讓售系爭合併畸零地,而該出售行為屬私經濟行 為,被告仍有依相關規定,為通盤考量後,決定讓售與否之 自由,並非原告提出專案讓售之申請,被告即有承諾出售之 強制締約義務。  ⑶次按畸零空地依建築法有關規定辦理,鄰地所有權人不願申 購或有數人爭購,地方政府無法認定時,應予標售。屏東縣 財產管理條例第50條第5款雖有明文。惟此規定係指符合「 鄰地所有權人不願申購」或「有數人爭購」之要件,地方政 府無法認定時,應予標售。細鐸此條文內容僅係列舉該當此 情形,課予地方政府應予採行標售之法定程序,不得反面推 論,不符合上開要件時,原告即可申請讓售系爭合併畸零地 ,被告當然必須讓售予原告,是原告此部分主張恐有誤解, 而非可取。又原告主張被告於標售前,未依法審查鄰地所有 權人有無意願申購,該標售程序違法無效。惟系爭合併畸零 地於110年12月15日經屏東縣議會同意財產處分,並於111年 1月10日經內政部准予被告依屏東縣財產管理條例予以標售 處理,原告於111年3月間方取得同段122-4、122-5地號土地 之所有權,而被告於110年12月開始處分系爭合併畸零地時 ,原告尚非系爭合併畸零地相鄰地所有權人等情,為兩造所 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㈢),是被告開始處分系爭合併畸零 地為調查時,原告非相鄰地所有權人,自無向其為調查之可 能,原告之主張,亦非有理。   ⒉基上,原告主張被告應依上開建築法45、46條、屏東縣財產 管理條例第50條第5款規為讓售之承諾,並於原告給付系爭 合併畸零地之專案提估售價價款後,移轉所有權予原告,乃 曲解法令,委無可取。 ㈡、原告依屏東縣縣有畸零地處理作業要點第3 條第1 款,及民 法第348 條第1 項之規定,請求被告於其給付專案提供之估 價價款後,將系爭合併畸零地所有權移轉原告,是否有理由 ?   ⒈按以非公用財產類之不動產,於民國35年12月31日以前已供 建築、居住使用至今者,其直接使用人得於民國104年1月13 日前,檢具有關證明文件,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或所屬分支 機構申請讓售。經核准者,其土地面積在五百平方公尺以內 部分,得按第一次公告土地現值計價。國有財產法第 52之2 條固定有明文。惟國有土地之出售屬私經濟行為,上開條 文僅係規定得申請讓售土地之資格、要件,使符合資格、要 件之人,取得請求讓售國有土地之地位(即為要約)而已, 至是否讓售,管理機關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或所屬分支機構仍 有審酌及決定之權限,得自行決定是否為承諾之意思表示, 並不負有應與申購人訂立買賣契約,讓售國有土地之義務( 最高法院102年台上字第630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縣有土地屬畸零地範圍,除有保留必要者外,依下列規定辦 理出售:擬合併部分土地在縣畸零地使用規則規定最小建築 基地面積內,經申購人承諾願照專案提估售價承購者,予以 讓售。屏東縣畸零地處理要點第3條第1項第1款雖有明文。 而前揭規定係被告機關辦理畸零地出售時,於申購人同意照 專案提估售價承購,得予採取讓售方式,然並非課予地方機 關必須有讓售之義務。換言之,若縣有土地出售,申購人願 照專案提估售價承購,地方政府可以考慮依此讓售,但非一 經申購人提出照專案提估售價承購,地方機關即需讓售,否 則即有違私經濟之性質。  ⒊本件系爭合併畸零地雖為屏東縣縣有土地,惟其性質與國有 土地類似,自應採與國有土地相同處理之方式。是以,本件 系爭合併畸零地讓售時,依上開102年度台上630號判決要旨 ,具申請讓售土地之資格要件之原告亦僅得請求讓售之地位 ,被告仍保有決定是否出售之權利,非因具取得讓售之資格 ,被告即當然負有訂約義務,而本件原告未說明其依據何規 定符合讓售之要件,又縱認其符合讓售資格,而被告仍有審 酌、決定之權;況且,本件屏東縣畸零地處理要點係被告對 於出售土地之要件或程序,所頒發予之應行注意之內部規範 ,此係因讓售縣有非公用財產類之土地有其特殊性、或一致 性之需求,為使執行單位有依法行政之準則規定,並非原告 得據以主張被告負擔出賣義務之民法上請求權基礎,是原告 主張被告有讓售之義務,亦非有理。  ⒋至於原告主張若被告就系爭合併畸零地採行標售程序為合法 ,然依照行政院、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財政部等函令解釋, 辦理標售國有不動產尚未脫標前,如符合依法得出租、讓售 或其他處理者,免予逐案陳報。本件系爭合併畸零地尚未脫 標,被告自應先審查辦理原告之讓售,且應讓售予原告,並 無裁量權云云。然查:  ⑴已奉准辦理標售尚未脫標之國有不動產,如其符合依法得予 出租、讓售或其他處理方式之規定者,同意逕依規定另予處 理,免予逐案陳報變更處理方式。爰尚未公告標售之國有非 公用不動產案件,經受理民眾申購,先審辦理申購案件,俟 經審查不符讓售規定或申購人未繳款註銷申購案件後,再續 處標售案件,固有行政院93年6月17日院授人住字第0930304 589號函、財政部國有財產局90年50月2日臺財產局管字第09 00010907號函、財政部110年3月8日台財產管字第109004086 00號函文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81、83頁、85頁)。而上開 函文揭釋之重點在於,機關辦理申購及標售同一範圍之國有 非公用不動產審核之順序,及機關已進行標售之國有非公用 不動產若認有其它合法處理方式者,勿庸再向上級主管機關 變更處理方式,僅係免除機關再次向上級主管機關陳報之程 序,並未剝奪地方機關之裁量權,此由函釋明文揭示「經審 查不符讓受規定」即知。  ⑵本件系爭合併畸零地已進入標售程序,原告申請讓售,被告 亦已先行審查原告之申請,並於112年11月23日屏東縣政府 屏府財稅公字第1120581030號否准(見屏東縣政府訴願卷宗 第43頁),是被告有先行審查原告申請系爭合併畸零地,並 認定不符合規定予以否准,繼續進行標售程序,本院認已符 合上開函釋先審理申購案件之程序。再觀之屏東縣財產管理 條例第50條第1款本文規定空屋、空地應予標售。但國營事 業機構或地方公營事業機構因業務上所必需者,「得予讓售 」、 第2款出租土地承租人建有房屋者,「讓售」與承租人 …未建有房屋者,一律標售、第6款則規定依其他法令「得辦 理讓售」之土地,其餘各款均規定應予標售。由此可知,屏 東縣財產管理條例係明確例舉應標售、得讓售之要件,全然 未有「應予讓售」之規定。此外,原告未提出其有符合上開 第6款得辦理讓售之情形,則被告以有數人表示承購意願否 准原告申請讓售,乃於法有據,自屬適法。否則,依原告所 主張,其申請讓售,被告即應承諾,顯係強制要求被告締約 ,與出售土地屬私經濟性質有違。  ⑶本件系爭合併畸零地之標售程序,被告並未就標售者之身分 予以限制,原告仍得以標售之方式申購,未損及原告權益, 併予敘明。  ⒌原告再主張被告否准其讓售之申請,係故意不當阻止契約條 件成就,符合民法第101條之規定,視為買賣契約於112年11 月23日屏東縣政府屏府財稅公字第1120581030號否准時即成 立,兩造間就系爭合併畸零地已成立買賣契約,被告應予履 行云云。惟被告就本件系爭合併畸零地是否讓售予原告有裁 量權,業經認定如上,自無故意不當阻止買賣契約條件成就 ,自無原告所述兩造間已就系爭合併畸零地成立買賣契約, 被告應負移轉所有權之義務,是原告此部分主張,亦非有理 ,洵無足取。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⑴建築法第45條、46條、屏東縣縣有財產 管理自治條例第50條第5 款規定;⑵屏東縣縣有畸零地處理 作業要點第3 條第1 款,及民法第348 條第1 項之規定被告 讓售系爭土地,及其給付專案提供之估價價款後,將系爭合 併畸零地所有權移轉原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實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援用 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與判決基礎之事實並無影響, 均不足以影響本裁判之結果,自無庸一一詳予論駁之必要, 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怡先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 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鍾小屏

2025-03-07

PTDV-113-訴-540-20250307-1

重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1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廖伯君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呂鳳嬌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 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 二審上訴。經查,本件上訴標的金額即編號2不動產交易價值為 新臺幣(下同)8,238,565元(卷第114頁),應徵第二審裁判費 146,862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 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10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可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 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 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莊鈞安

2025-03-07

HLDV-113-重訴-12-20250307-2

板簡
板橋簡易庭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簡字第3213號 原 告 陳墀信 訴訟代理人 陰正邦律師(兼送達代收人) 被 告 蘇吳信美 劉吳齡美 蔡志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604,237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6, 939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 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訴之聲明請求:被告蘇吳信美、劉吳齡 美、王素雲繼承人蔡志信應將坐落於新北市○○區○○段000地 號土地及同市區段000○號建物之所有權應有部分各1/52、1/ 52、1/39,分別移轉於原告。故訴訟標的價額即為原告主張 應登記之土地及建物按其權利範圍比例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 。本院參酌鄰近房地之實價登錄資料,知悉該地段每平方公 尺之交易價格約為新臺幣(下同)178,988元(計算式:112 年8月間資料,總價16,100,000元除以總面積89.95平方公尺 =178,98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佐以原告請求登記之土地 面積(因土地面積小於建物面積,以土地面積計算)139.82 平方公尺及權利範圍為65/1014(計算式:1/52+1/52+1/39= 65/1014),為8.000000000000000平方公尺(計算式:139. 82*65/1014),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604,237元( 計算式:8.000000000000000平方公尺乘以178,988元=1,604 ,23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6,939元( 以起訴時為準)。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 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時瑋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部分得抗告,餘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詹昕容

2025-03-06

PCEV-113-板簡-3213-2025030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102號 原 告 林瑞德 被 告 周基煌 王宇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原告起訴 未據繳納裁判費。 ㈠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 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 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 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又以 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 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分別 定有明文。而預備合併之訴,係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請求法 院就備位之訴為判決所合併提起之訴訟,自係以一訴主張數項 標的而應為選擇情形,其訴訟標的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又按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 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 中價額較高者定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64號裁定、102 年度台抗字第458號裁定意旨參照)。 ㈡查原告先位聲明係請求:⒈被告周基煌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0 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全部面積1070.28平方公尺曁其 上同段156建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全部,以買賣為原因, 於民國113年7月26日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及其於113年9月 4日以分割為登記原因,就上開系爭土地及因分割增加之1203- 1、1203-2、1203-3、1203-4、1203-5、1203-6、1203-7、120 3-8、1203-9、1203-10、1203-11、1203-12、1203-13、1203- 14、1203-15、1203-16、1203-17、1203-18、1203-19等地號 土地(下稱系爭1203-1至1203-19地號土地)全部,曁其於113 年9月4日以基地號變更為登記原因,就坐落同段1203-2、1203 -3、1203-4、1203-5、1203-8、1203-10、1203-11等土地上系 爭建物全部所為之基地號變更登記,均應予塗銷;⒉被告王宇 宸就坐落系爭土地全部面積1070.28平方公尺曁其上系爭建物 全部,以買賣為原因,原因發生日期:113年3月28日、登記日 期113年5月20日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均應予塗銷。又備位 聲明一係請求:⒈被告周基煌與王宇宸間就系爭土地全部面積1 070.28平方公尺曁其上系爭建物全部所為之買賣債權行為及所 有權移轉登記之物權行為均應撤銷;⒉被告周基煌就系爭土地 全部面積1070.28平方公尺曁其上系爭建物全部,以買賣為原 因,於113年7月26日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及其於113年9月 4日以分割為登記原因,就上開系爭土地及因分割增加之地號 即系爭1203-1至1203-19等土地全部,曁其於113年9月4日以基 地號變更為登記原因,就坐落於同段1203-2、1203-3、1203-4 、1203-5、1203-8、1203-10、1203-11等土地上系爭建物全部 ,所為之基地號變更登記,均應予塗銷;⒊被告王宇宸就系爭 土地全部面積1070.28平方公尺曁其上系爭建物全部,以買賣 為原因、原因發生日期:113年3月28日、登記日期:113年5月 20日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均應予塗銷。備位聲明二係請求 :被告等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800萬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原告先位聲明1、2係依代位之法律關係及民法第767條 之規定請求被告撤銷就系爭土地及建物(下稱系爭不動產)所為 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分割登記、基地號變更登記,上開2聲明 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各該部分訴訟之最終目 的均為一致,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系爭不動產起訴時之 交易價額為據,則先位聲明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7,725,132元 【計算式:(系爭土地面積1,070.28平方公尺×民國113年1月 公告土地現值6,900元/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1)+(系爭建物1 13年房屋課稅現值340,200元)=7,725,132】;原告備位聲明 一係依民法第244條規定,請求撤銷被告間就系爭不動產買賣 之債權行為及所有權移轉之物權行為,併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 登記、分割登記、基地號變更登記,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亦應 以系爭不動產價額7,725,132元為據;另原告備位聲明二之訴 訟標的金額則為1,800萬元。經核,原告先、備位聲明因具預 備合併之關係,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擇較高之 備位聲明二核定為1,80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0,400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雅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部分,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理由(須附抗告狀繕本),並依臺 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 準第4條之規定,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繳裁 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丁于真

2025-03-06

TCDV-113-補-3102-20250306-2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字第918號 上 訴 人 王玲吟 訴訟代理人 黃啟倫律師 複 代理 人 盧盈君 被 上訴 人 趙建台 趙沛婷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冠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 114年3月4日所為判決,其原本及正本均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主文欄第二項關於「被上訴人趙建台應將新北 市○○區○○段○○○○○號(即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段○○○巷○弄○○ 號七樓,權利範圍全部)建物,於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以 買賣為原因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以塗銷。」之記載,應更正 為「被上訴人趙建台應將新北市○○區○○段○○○○○號(即門牌號碼 新北市○○區○○路○段○○○巷○弄○○號七樓,權利範圍全部)建物, 於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買賣為原因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 記予以塗銷。」。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 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原本及正本主文欄第2項有如本裁定主文欄 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萍               法 官 吳若萍               法 官 潘曉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但如對本件判決已合法上訴,則本裁定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賴竺君

2025-03-05

TPHV-113-上-918-20250305-2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630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呂葉阿雪 被 上訴人 即 被 告 呂文玲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630號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 轉登記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經查,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 新臺幣(下同)2453萬155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6萬9678元, 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該上訴 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 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郭思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謝達人

2025-03-05

TPDV-112-重訴-630-20250305-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97號 原 告 王東足 訴訟代理人 許俊明律師 被 告 謝琬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3,354,215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236,068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 。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 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第1項、第2項、第3項定有明文。此所謂交易價額,係指客 觀之市場交易價格而言(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88號裁定 意旨參照),倘訴訟標的物無實際交易價額,當事人復未能 釋明訴訟標的物之市價時,法院本得依職權調查審認。地政 機關現就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已採實價登錄制度,故鄰近房地 於一定期間內所登錄之交易價格,應趨近於客觀之市場交易 價格,而可作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基準。又訴訟標的之價 額,乃法院應依職權調查核定之事項,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 束(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45號裁定意旨參照)。另原 告起訴不合程式,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亦有 明定。 二、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原告起訴聲明:「被告應 將臺北市○○區○○段○○段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2分之3) ,及其上同段459建號建物即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 0巷0號2樓房屋(權利範圍:全部,下稱系爭房屋,與土地 持分合稱系爭不動產,詳如附表)之所有權移轉登記為原告 所有」,並主張兩造間就系爭不動產有借名登記關係,其為 系爭不動產之實際所有權人,故訴請被告將系爭不動產移轉 登記為原告所有,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以系爭不動產於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而依原告提出建物所有權狀、建物 及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所示,系爭房屋為4層鋼筋混凝土造 建物之2樓,總面積為82.80平方公尺(即附表「面積」欄所 示),約25.05坪(四捨五入至小數點以下第二位),依本 院職權調查之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公告資料觀 之,鄰近系爭不動產且同類型建物型態(公寓,5樓含以下 無電梯)之3樓房地,於民國113年2月至113年12月期間之交 易價格平均每坪約為新臺幣932,304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下同),與原告起訴時點相近,且上開交易價額係政府官方 所公布之實際交易價額,應得作為本件系爭不動產價額核定 之依據,故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系爭不動產交易價額23 ,354,215元(計算式:25.05坪×932,304元=23,354,215元) 。又原告係於114年2月27日提起本件訴訟,依現行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236,06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 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附表: 編號 建物門牌號碼 地號/建號 面積 1 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2樓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地號(權利範圍:3/12) 總面積82.80平方公尺(含陽台10.33平方公尺)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2025-03-05

TPDV-114-補-597-202503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98號 原 告 黃國章 訴訟代理人 郭守鉦律師 被 告 黃家榮 兼 訴訟代理人 黃蕙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又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 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第1至2項、第77條之2第1至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 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 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最高法院104年度第8次民事庭會議決議要旨參照)。查本件原 告起訴,先位聲明請求:被告應將坐落於新北市○○區○○段000○00 000地號(下稱系爭土地)及其上同段1955建號建物即門牌號碼新 北市○○區○○路000號整棟建物(下稱系爭房屋,與系爭土地合稱系 爭房地)於民國111年2月18日向新北市新莊地政事務所以42760號 收件,依買賣為原因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以塗銷,並回復登 記為原告所有;備位聲明一請求:被告應將系爭房地返還並登記 予原告所有;備位聲明二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 同)1,300萬元,及自起訴狀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經核原告前開先位聲明及備位聲明一之經濟目的均 係回復系爭房地為其所有,則先位聲明及備位聲明一之訴訟標的 價額均應為系爭房地之交易價值,而依原告民事起訴暨調查證據 聲請狀所檢附之系爭房地實價登錄資料截圖所示,可知系爭房地 之交易價值為1,300萬元,故先位聲明及備位聲明一之訴訟標的 價額均核定為1,300萬元。又原告備位聲明二係請求系爭房地之 買賣價金1,300萬元,則此部分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3 00萬元,另附帶請求起訴後之利息則不併算訴訟標的之價額。從 而,本件先、備位聲明一及二之請求應為選擇之情形,依前述規 定,本件訴訟標的即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應核定為1300萬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萬6,4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 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古秋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劉馥瑄

2025-03-05

PCDV-114-補-98-202503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