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曾羽薇

共找到 188 筆結果(第 51-60 筆)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變更子女姓氏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657號 聲 請 人 A01 代 理 人 吳存富律師 洪御展律師 相 對 人 A02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變更子女姓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未成年子女甲○○(男,民國0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之姓氏准予變更為母姓之「○」姓。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係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甲○○( 民國000年00月0日生),嗣兩造於111年12月5日協議離婚, 並約定甲○○之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單獨任之。兩 造離婚後,甲○○均與聲請人同住,並由聲請人獨自照顧扶養 ,彼此感情依附關係密切,而相對人離婚至今對甲○○不聞不 問,亦未曾給付任何扶養費,實有未盡扶養義務之情事,為 未成年子女甲○○之利益,爰依民法第1059條第1、4款規定, 擇一請求變更未成年子女甲○○之姓氏從母姓「○」等語。 二、相對人經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按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 ,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㈠父 母離婚者。㈡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㈢父母之一方或雙方 生死不明滿三年者。㈣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護或教養義務 之情事者,民法第1059條第5項定有明文。又民法規範父母 子女間之法律關係,向以追求與維護子女之最佳利益為最優 先考量,藉以實現憲法保障子女人格權益之價值,故法院為 變更子女姓氏之裁定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 狀為之,至於如何以子女最佳利益為考量,必須綜合家庭狀 況、親權行使、子女人格成長等整體情狀予以審酌。 四、經查,兩造原係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甲○○,嗣於111 年12月5日協議離婚,並約定甲○○之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由聲請人單獨任之等情,有戶籍謄本、兩願離婚協議書、個 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稽,堪認屬實。又為查明聲請人 之姓氏變更是否合乎其利益,本院爰囑請映晟社會工作師事 務所對相對人進行訪視,經聯繫相對人約訪,相對人表示同 意未成年子女變更姓氏等情,有監護案調查訪視工作紀錄摘 要表在卷可查。本院又囑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 對於聲請人及未成年子女甲○○進行訪視,經該等訪視單位就 變更子女姓氏動機與意願、探視意願及想法、親職功能等面 向為整體性評估後,結果認聲請人適任為未成年子女監護人 ,相對人顯無心盡父職且為行蹤不明之狀態;未成年子女由 父姓○改為母姓○乙案,評估認為應無不利於未成年子女權益 之處等情,有社工訪視調查報告在卷可參。本院審酌上開各 情,認甲○○若仍保有父姓,將使實際照顧、生活情形與表徵 家族身分之姓氏未盡一致,並將使甲○○產生身分認同之混淆 ,為避免日後因姓氏產生隔閡,並促進家庭生活和諧美滿, 提升甲○○之家族認同感與歸屬感,因認甲○○改從母姓「○」 ,實與其最佳利益相符。從而,聲請人提出本件聲請,與本 院前開證據調查後所為認定相符,並與民法第1059條第5項 第1款規定相合,應有理由,當予准許。至聲請人主張另有 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4款事由,而請求裁定變更子女姓氏等 節,因聲請人已表明就其所主張變更子女姓氏事由中,只要 其中之一有理由,即請求本院擇一裁定准予變更子女姓氏, 因本院已依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1款規定准予變更姓氏,是 以就其他事由即無庸再予審認,附此說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裁判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3-家親聲-657-20250205-1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變更子女姓氏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610號 聲 請 人 A01 相 對 人 A2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變更子女姓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未成年子女甲○○(女,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之姓氏准予變更為母姓之「○」姓。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係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甲○○( 民國000年0月00日生),嗣兩造於103年7月4日協議離婚, 並約定甲○○之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單獨任之。兩 造離婚後,甲○○均由聲請人獨自照顧扶養,並由聲請人家族 協助照顧,甲○○與聲請人家族關係親密,而相對人未曾扶養 與教育甲○○,且自甲○○國小四年級後即未再探視,又甲○○國 中七年級時因被霸凌排擠而拒學、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時曾 試圖聯繫相對人,亦遭已讀不回,相對人實有未盡扶養義務 之情事,且與相對人家族已無聯繫,為未成年子女甲○○之利 益,爰依民法第1059條第1、4款規定,擇一請求變更未成年 子女甲○○之姓氏從母姓「○」等語。 二、相對人經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按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 ,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㈠父 母離婚者。㈡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㈢父母之一方或雙方 生死不明滿三年者。㈣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護或教養義務 之情事者,民法第1059條第5項定有明文。又民法規範父母 子女間之法律關係,向以追求與維護子女之最佳利益為最優 先考量,藉以實現憲法保障子女人格權益之價值,故法院為 變更子女姓氏之裁定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 狀為之,至於如何以子女最佳利益為考量,必須綜合家庭狀 況、親權行使、子女人格成長等整體情狀予以審酌。 四、經查,兩造原係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甲○○,嗣於103 年7月4日協議離婚,並約定甲○○之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 聲請人單獨任之等情,有戶籍謄本、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 為證,且有新北○○○○○○○○113年11月1日新北核戶字第113579 0475號函暨離婚登記申請書、離婚協議書附卷可參,堪認屬 實。復聲請人主張前揭事實,亦據其提有衛生福利部八里療 養院醫療費用收據、診斷證明書、照片為證,且經未成年子 女甲○○到庭陳述相符,亦堪信為真實。又為查明未成年子女 甲○○之姓氏變更是否合乎其利益,本院爰囑請社團法人中華 民國兒童人權協會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甲○○進行訪視,經該 訪視單位就變更子女姓氏動機與意願、探視意願及想法、親 職功能等面向為整體性評估後,認聲請人適任為未成年子女 監護人,而未成年子女由父姓○改為母姓○乙案,評估認為應 無不利於未成年子女權益之處等情,有該協會社工訪視調查 報告在卷可參。本院審酌上開各情,認甲○○若仍保有父姓, 將使實際照顧、生活情形與表徵家族身分之姓氏未盡一致, 並將使甲○○產生身分認同之混淆,為避免日後因姓氏產生隔 閡,並促進家庭生活和諧美滿,提升甲○○之家族認同感與歸 屬感,應認甲○○改從母姓「○」,實與其最佳利益相符;且 未成年子女甲○○亦到庭陳明其意願稱:本件是伊向聲請人提 起想要改姓,小時候都是媽媽照顧伊,爸爸那裡都沒有照顧 伊,而且都只有媽媽賺錢養伊等語。從而,聲請人提出本件 聲請,與本院前開證據調查後所為認定相符,並與民法第10 59條第5項第1款規定相合,應有理由,當予准許。至聲請人 主張另有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4款事由,而請求裁定變更子 女姓氏等節,因聲請人已表明就其所主張變更子女姓氏事由 中,只要其中之一有理由,即請求本院擇一裁定准予變更子 女姓氏,因本院已依民法第1059條第5項第1款規定准予變更 姓氏,是以就其他事由即無庸再予審認,附此說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裁判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3-家親聲-610-20250205-1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722號 聲 請 人 乙○○○ 代 理 人 謝憲愷律師 李家豪律師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聲請費用新臺幣2,000元, 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其標的之金額或價額為新臺幣( 下同)100萬元以上未滿1,000萬元者,徵收費用2,000元; 第13條、第14條、第15條及第17條規定之費用,關係人未預 納者,法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不預納者,應駁回其聲 請或抗告,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3款、第26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之。 二、查兩造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係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又 屬因定期給付涉訟,財產利益應以聲請人請求相對人按期給 付之扶養費用為計算標準,查聲請人乙○○○為女性、係民國0 0年00月0日出生,現年77歲,依內政部公布之112年臺灣地 區簡易生命表所載,該年齡女性之平均餘命為12.28年,復 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19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0之規定,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其期 間超過10年者,以10年計算,再參酌聲請人請求相對人每月 給付39,360元之扶養費,是本件聲請標的價額為4,723,200 元(計算式:39,360元×12月×10年=4,723,200元),依家事 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3款之規定,應徵收 聲請費用2,000元。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 第26條第1項之規定,限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3-家親聲-722-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繼續安置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37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 安置人 A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B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C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上三人共同 法定代理人 D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繼續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A、B、C(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詳卷)繼續 安置3個月至民國114年4月11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A、B、C(下合稱受安置人3人)因 遭其父親D疏忽照顧,影響其等身心甚鉅,為維護兒少之最 佳利益,聲請人已於民國114年1月9日12時41分將受安置人3 人予以緊急安置保護,考量受安置人3人自我保護能力有限 ,家中亦無適當成員予以協助及提供保護,為維護受安置人 3人之人身安全及相關權益,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 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鈞院裁定准予繼續安置3個月等 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少 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遭受 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 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 以有效保護。又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 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 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或通知顯有困難 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 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 。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 ,每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 6條第1項、第5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安置人3人之父D未能適當照顧其等,且自新北市政 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開案服務至今,D對於受安置 人3人之基本生理需求無法滿足,評估D對受安置人3人嚴重 疏忽照顧,對其等身心狀況有嚴重影響,其等祖母及叔叔保 護功能有限,考量受安置人3人年幼,無自我保護之能力, 評估受安置人3人暫不宜返家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新北市 政府兒少保護案件緊急暨繼續安置法庭報告書、受傷照片、 環境照片為證,堪信為真實。本院審酌上開資料,並衡酌現 階段受安置人3人之最佳利益等情,認受安置人3人確有未受 適當養育、照顧之情事,如不予繼續安置,顯不足以保護受 安置人3人,是本件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受安置人3人,核與 首揭法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4-護-37-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繼續安置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59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 安置人 A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法定代理人 B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關 係 人 C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繼續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A(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詳卷)繼續安置3個 月至民國114年4月17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接獲通報,稱 照顧受安置人之保母準備餵食受安置人時,受安置人出現眼 神上吊及抽搐現象,保母隨即帶受安置人就醫,經醫院診斷 受安置人額頭、臉部、耳朵有多處瘀青且有顱骨骨折、腦出 血現象,且腦出血之傷勢應為近1至2週前發生,故此期間接 觸受安置人之照顧者即其父母B、C、保母均難以排除為施虐 者之可能,評估受安置人傷勢嚴重,於既有照顧環境中有再 受暴之虞,為維護其人身安全,聲請人已自114年1月15日12 時0分起予以緊急安置,聲請人將持續評估監護人親職功能 ,並提供相關協助,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 條第2項規定,聲請鈞院裁定准予繼續安置3個月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少 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遭受 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 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 以有效保護。又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 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 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或通知顯有困難 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 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 。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 ,每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 6條第1項、第5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安置人經醫院診療後發現有顱骨骨折及腦出血狀況 ,臉部有多處瘀傷,據醫生評估受安置人傷勢為近1至2週前 發生,所以經歷的照顧者都有可能,但無法判定追溯到多久 之前,目前受安置人仍住院持續追蹤觀察中,考量受安置人 傷勢嚴重,聲請人已報請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啟動偵查程序 ,亦會知會其母後續需配合偵辦調查及提供法律諮詢及相關 資源,本案將追蹤司法調查情形及受安置人復原狀況,適切 提供其家協助,為維護受安置人權益與身心安全,並執行上 述處遇計畫,有繼續安置以利後續處遇之必要等情,業據聲 請人提出新北市政府兒少保護案件緊急暨繼續安置法庭報告 書為證,堪信為真實。本院審酌上開資料,並衡酌現階段受 安置人之最佳利益等情,認受安置人確有未受適當養育、照 顧之情事,如不予繼續安置,顯不足以保護受安置人,是本 件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受安置人,核與首揭法律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4-護-59-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78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 安置人 A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B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C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上三人共同 法定代理人 D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關 係 人 E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均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A(男,民國000年生,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 詳卷)、B(男,民國000年生,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詳卷 )、C(男,民國000年生,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詳卷)延 長安置3個月分別至民國114年5月13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A、B、C(真實姓名及完整年籍資 料均詳卷,以下合稱受安置人,單指其一以代號稱謂)均為 未滿6歲之兒童,受安置人法定代理人即其等生父D(真實姓 名及完整年籍資料均詳卷)與其等生母E(真實姓名及完整 年籍資料均詳卷)因受安置人之監護權發生口角衝突,D情 緒失控以棉被悶住C口鼻,致其有生命安全之虞。聲請人評 估D與E離異,近期因財務議題致親密關係緊張且衝突,E亦 無法提出維護受安置人安全之計畫,考量受安置人皆年幼, 無自我保護與生活自理能力,返家恐有安全之虞,其家又暫 無替代照顧資源,D之親職功能尚待評估,聲請人於民國113 年11月11日18時30分起將受安置人予以緊急安置,並經鈞院 裁定繼續安置在案,考量受安置人父母親職功能皆尚待提升 ,且受安置人均未成年,無自我保護能力,評估受安置人不 宜返家,將持續評估其等家庭之親職功能及親屬照顧資源, 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 裁定准予延長安置3個月至114年5月13日,以維護受安置人 之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 辦理家庭寄養,或交付適當之親屬、第三人、兒童及少年福 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關 ,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 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 ,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 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 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項、第57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安置人A、B、C分別為0歲、0歲、0歲之幼兒,前經 本院以113年度護字第712號裁定准將受安置人繼續安置至11 4年2月13日止,此有聲請人所提出之新北市政府兒童少年保 護案件緊急暨繼續安置法庭報告書及本院113年度護字第712 號裁定及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等件為證,自堪認定。而受 安置人現與照顧者依附關係皆尚屬良好,受安置人之父母D 、E會主動致電關心受安置人受安置情形,且會自行申請探 視。經評估受安置人父母親職功能尚待提升,又無替代照顧 資源,後續相關處遇尚進行中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新北市 政府兒童保護案件第1次延長安置法庭報告書為證。本院審 酌上開事證,考量受安置人尚屬年幼,欠缺充足之自我保護 能力,仍須穩定、安全之照顧環境,而親職者生活未穩定, 親職及教養能力有待提升,亦無其他親屬資源得以協助照顧 ,為維護受安置人身心發展及安全,基於其最佳利益,認非 延長安置不足以保護受安置人,本件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 許,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以利後續處遇工作之進行。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4-護-78-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51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 安置人 A 真實姓名年籍資料及送達處所詳卷 法定代理人 B 真實姓名年籍資料及送達處所詳卷 C 真實姓名年籍資料及送達處所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A(真實姓名及年籍資料均詳卷)延長安置3個月至 民國114年5月15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 辦理家庭寄養,或交付適當之親屬、第三人、兒童及少年福 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關 ,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護人 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 ,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 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 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項、第57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A因行為議題屢與其父母B、C發生 親子衝突,經警方聯繫其父母後,B、C皆不願將受安置人接 回,又其家無其他親屬可提供替代照顧,經考量無法確認受 安置人返家照顧及安全性,為維護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聲 請人已於民國113年11月13日20時34分許將受安置人予以緊 急安置保護,並經鈞院裁定繼續安置至114年2月15日止,聲 請人將持續評估法定代理人之親職照顧能力,並提供相關協 助,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 聲請裁定准予延長安置3個月至114年5月15日,以維護受安 置人之利益等語。 三、經查,受安置人A現年00歲,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護字第717 號裁定准將受安置人繼續安置至114年2月15日止,此有聲請 人所提出之新北市政府兒童少年保護案件第1次延長安置法 庭報告書及本院113年度護字第717號裁定等件為證,自堪認 定。而受安置人安置後適應情形良好,考量受安置人未成年 ,國中畢業,現未繼續升學,過往多因行為及交友議題屢與 其父母發生親子衝突,致本次於受安置人失蹤尋獲後拒絕將 受安置人接回,且其家暫無合適親屬替代照顧資源,聲請人 需持續評估其家親職教養與照顧功能,受安置人尚不適宜返 家,現階段實有安置保護之必要等情,有上開法庭報告書存 卷可查。本院審酌上開事證,考量受安置人年紀尚幼,缺乏 自我保護能力,仍須穩定、安全之照顧環境,而親職者親職 及教養能力有待提升,亦無其他親屬資源得以協助照顧,為 維護受安置人身心發展及安全,基於其最佳利益,認非延長 安置不足以保護受安置人,本件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以利後續處遇工作之進行。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2-05

PCDV-114-護-51-20250205-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親字第22號 原 告 A01 A02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吳嘉瑜律師 被 告 A03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3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A01(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A02(女,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與被告A03(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間親子關係不存在。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就法律所定親子關係有爭執,而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 利益者,得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家事事件 法第6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 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而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 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故確認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 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本 件原告A01、A02(下合稱原告2人,分別逕稱其名)主張其 等與被告之間並無真實血緣關係存在,然戶籍資料錯誤登記 兩造間有親子關係,與真實自然血緣親子關係不符,致兩造 間私法上之身分關係陷於不明確,而此項不安之狀態,得以 本件確認判決除去之,是原告2人提起本件訴訟,具有確認 之法律上利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2人之聲請,由其等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2人起訴主張:原告2人於民國84年2月5日結婚,因婚後 遲無子女,遂於85年11月間經友人介紹,得知新北市○○區○○ 助產所內有一名林姓女子於00年00月00日產下一名男嬰即被 告且欲將其送養,原告2人爰與被告之生母達成合意,由原 告2人抱養被告,並經○○助產所交付被告之出生證明與原告2 人至戶政機關辦理出生登記,並經原告2人將被告登記為原 告2人之親生子女,然被告實非原告2人於婚姻關係中受胎分 娩所生子女,兩造間並無真實血緣關係,而兩造該等不明確 且名實不符之親子關係得以本件確認之訴予以除去,是原告 2人提起本件訴訟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爰依家事 事件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以確認兩造間親子 關係不存在等語。並聲明:確認原告2人與被告間親子關係 不存在。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然前曾 到庭答辯稱:伊都沒意見,都不爭執等語。 三、按民法第1063條第1項規定,妻在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而生 之子女,推定為夫之婚生子女,係以該子女由妻分娩為前提 ,如該子女非妻所生,自不受婚生子女之推定。亦即妻若無 分娩之事實,僅於戶籍資料上登載為該夫妻之婚生子女,自 不受婚生之推定,而得依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之規定, 提起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次按未成年子女為當事人之 親子關係事件,就血緣關係存否有爭執,法院認有必要時, 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當事人或關係人限期接受血型、去氧核 醣核酸或其他醫學上之檢驗。但為聲請之當事人應釋明有事 實足以懷疑血緣關係存否者,始得為之,家事事件法第68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家事事件,舉證之當事人聲請勘驗,法 院認應證之事實重要,且舉證人之聲請正當,有命行勘驗之 必要,而勘驗物係由他造占有者,法院得依聲請以裁定命他 造提出勘驗物,他造無正當理由不從法院之命提出者,法院 得審酌情形認舉證之當事人關於該勘驗物之主張或依該勘驗 物應證之事實為真實,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367條、第343條、第345條亦定有明文。則當事人對於有無 真實之血緣關係存在,如生爭執,自不能僅因一方當事人不 配合為血緣鑑定,即使他方受不利之判決。然當事人一造聲 明為血緣鑑定,如就其主張之事實已為相當之證明,法院因 認其聲明為正當,而命為血緣鑑定時,他造縱不負舉證責任 ,亦有協力之義務,倘無正當理由而拒絕,法院自得以之為 全辯論意旨之一部分,於斟酌其他相關事證後,為該他造不 利之判斷(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034號、106年度台上 字第296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原告2人於84年2月5日結婚,被告則於85年11月17日在 ○○助產所出生,並於85年11月30日登記為原告2人之子女等 情,有戶籍謄本、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出生登記申請書 、出生證明書在卷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是此部分之事實 ,首堪信為真實。  ㈡次查,依民法第1062條第1項之規定,被告之受胎期間應為85 年1月21日至同年5月21日間,然自85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 日間,原告A02皆未曾至婦產科就診等情,有原告2人提出原 告A02之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屬保險對象門診申報記錄 明細表附卷可證,又訴外人即經營○○助產所之助產士乙○○曾 另案因開立不實之出生證明,供人抱養無血緣關係之嬰兒申 報戶口,經本院判刑確定,且被告亦係由乙○○在○○助產所接 生並開立出生證明書等節,亦有本院88年度訴字第774號判 決、出生證明書附卷可佐。而證人即原告A01之姪子甲○○到 庭具結證稱:原告2人婚後大概一年間一直不孕,於85年左 右,原告2人就有想去抱養男孩回來當親生兒子,伊當時有 建議原告2人先去做健康檢查排除不孕原因,伊聽外祖母跟 伊母親轉述,當時在臺北有一個女孩生下一個男孩,無力扶 養,經由診所護士介紹要給原告2人抱養,伊確定抱養之孩 子係被告,整個家族都知道,伊85年間見到原告A023到5次 ,確定其並未懷孕等語,亦已就被告係原告2人自生母抱養 而來,兩造間並無真實血緣關係之情事證述明確。  ㈢又被告前曾到庭表示:同意進行血緣鑑定等語,經本院認原 告2人已釋明有事實足以懷疑兩造血緣關係存否,而依原告2 人之聲請,裁定命兩造應接受血緣鑑定,囑託法務部調查局 鑑定兩造間有無親子血緣關係,並通知被告於113年9月12日 10時前往鑑定,原告2人已遵期前往,然被告卻未前往接受 鑑定等情,有本院113年8月26日民事裁定、法務部調查局11 3年9月23日函文暨鑑定報告書附卷可參,而因血緣鑑定屬於 法院勘驗之範圍,得適用民事訴訟法第367條準用同法第345 條關於勘驗之規定,依上說明,被告經通知而未配合前往鑑 定,佐以前開事證及證人證述後,足認為原告2人主張被告 非原告2人之親生子女,兩造間並無真實血緣關係等情,應 屬實在,堪可憑採,是原告2人請求確認其等與被告間之親 子關係不存在,自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2人依家事事件法第67條之規定,請求確認 兩造間之親子關係不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家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美燕                                      法 官 謝茵絜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1-24

PCDV-113-親-22-20250124-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377號 原 告 A01 被 告 A02 訴訟代理人 蔡宜臻律師 林意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0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被告於期日到 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日起;其未於期日到場 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回書狀送達之日起,十 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民事訴訟法第262條第1 項、第4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 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是以,原告於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 辯論後撤回其訴者,如未得被告同意,訴訟繫屬自不因原告 訴之撤回而歸消滅。次按準備程序因係言詞辯論之準備,實 質上為言詞辯論之一部,若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原告所主 張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已為本案之陳述,即應與民事訴訟法 第262條第1項但書所定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辯論相當。是原 告於被告在準備程序已為本案之陳述後撤回其訴者,如未得 被告同意,前此因原告起訴而生之訴訟繫屬,自不因其訴之 撤回而歸消滅(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89號裁定意旨參 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後,本院曾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行準 備程序,兩造並已就本案為陳述,與言詞辯論相當,嗣原告 雖於113年12月13日具狀撤回起訴,惟被告已為本案言詞辯 論,經本院於113年12月20日將撤回狀繕本送達被告,被告 於收受撤回書狀送達之日起10日內之113年12月27日具狀表 示不同意原告撤回訴訟等情,有本院送達證書、家事撤回起 訴異議狀在卷可憑,依前揭說明,本件離婚訴訟尚不因原告 撤回而消滅,本院自應繼續審判,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兩造為夫妻,因被告自110年起就無故不履 行夫妻義務,導致伊長期時間身心痛苦難耐不堪,兩造自10 8年就分房,現在分居,已經6、7年之久,雖在同房屋內居 住,但被告10年間連手都不給原告碰一下,因此依民法第10 52條第1項第5款、第2項規定擇一請求離婚。並聲明:請准 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則答辯以:認諾並同意原告請求離婚之主張,並請求為 離婚之判決。 三、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兩造於71年12月11日結婚,現兩造婚姻關係存續中等 情,有兩造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為憑,堪以認定。  ㈡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期日就離婚之得處分事項,為捨棄或認 諾者,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法院應本於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 事人敗訴之判決,家事事件法第4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查本件被告於審理期日已明確陳述其同意原告之離婚請求, 亦即已認諾原告之請求,是本件基於被告之認諾及上開規定 ,應為被告敗訴之判決。 四、綜上所述,原告本件請求准兩造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此敘 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家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美燕                                      法 官 薛巧翊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1-24

PCDV-113-婚-377-20250124-1

監宣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報告或陳報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1700號 聲 請 人 甲○○ 乙○○ 相 對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報告或陳報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依規定會同 遺囑指定、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指派或法院指定之人 ,於二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民法第1099條第 1項定有明文。而此等規定於成年人之監護亦準用之,此觀 民法第1113條規定即明。次按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又家事非訟事件, 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非訟事件法第 30條之1本文、家事事件法第97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甲○○會同乙○○向本院開具113年度監宣字 第612號裁定受監護宣告人丙○○之財產清冊,本應翔實陳報 受監護宣告人丙○○之財產清冊,然其等僅就提出受監護宣告 人丙○○之全國財產稅總歸戶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並未陳報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清冊,且自上開綜 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觀之,受監護宣告人丙○○應有存 款、有價證券等動產或其他財產,聲請人並未殷實陳報此等 資料,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函請聲請人於文到5日內補 正財產清冊到院,函文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 居人或受僱人,故於113年12月20日寄存送達於錦和派出所 ,並已於113年12月30日對聲請人合法生送達效力,然聲請 人迄今均未補正,是以,本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又本件聲請雖經駁回,惟聲請人仍可將相關資料齊備後依法 再行向法院重新陳報受監護宣告人財產清冊,然在此之前聲 請人甲○○僅得為管理上必要之行為,併此敘明。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俞兆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曾羽薇

2025-01-20

PCDV-113-監宣-1700-202501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