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文輝

共找到 98 筆結果(第 51-60 筆)

全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劉炎宗 劉陳淑惠 相 對 人 林盈旭 上列當事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即債權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院於民國112年10月18日所為之112年度刑全字第6號假扣 押裁定撤銷之。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前項聲請,向命假 扣押之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4項前段定 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對相對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 害賠償,聲請假扣押相對人財產,業經本院以112年度刑全 字第6號民事裁定准許在案,聲請人據以提存擔保金及聲請 假扣押強制執行,亦經本院以112年度執全字第121號准許執 行在案。現因兩造成立調解筆錄,相對人業已依照調解筆錄 ㈢約定之內容為清償,並同意聲請人取回擔保金,本件已無 假扣押之實益,故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聲請撤銷前述 假扣押裁定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對相對人聲請假扣押,經本院以112年度刑 全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准予假扣押,兩造已達成 調解,有本院112年度刑全字第6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聲請人之聲請假扣押強制執行狀、112年度存字第341號提存 書、調解筆錄及本院嘉院弘民圓113司聲字第47號函(以上均 為影本)附卷可查,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2年度執全字 第121號、112年度刑全字第6號、112年度重附民字第12號、 113年度重訴字第5號、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移 調字第180號、113年度重上字第52號卷宗核閱無誤。茲聲請 人聲請撤銷假扣押之裁定,核與前述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95條、第83條第1項前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2-17

CYDV-113-全聲-2-20241217-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2號 原 告 陳仁德 訴訟代理人 湯光民律師 陳亭方律師 被 告 陳維德 陳羿瑾 陳慧華 陳家萱 兼上列一人 訴訟代理人 陳家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所共有如附表一所示建物及土地,由被告陳維德單獨取 得;被告陳維德應依附表三所示,分別補償原告陳仁德、被 告陳羿瑾、陳慧華各新臺幣100萬元;被告陳家珊、陳家萱 各新臺幣996,425元。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陳羿瑾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之規定,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如附表一所示不動產(下分稱系爭建物、系爭土 地,合稱系爭房地)為兩造所共有,其應有部分如附表二所 示。系爭房地未定有不可分割之特約,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 ,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或法令限制而不能分割之情事,依民 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3項請求分割系爭房地 。又系爭土地面積呈狹長形,如採原物分割,每人分得之使 用面積更小,系爭建物則有重新配置水電管線等問題,系爭 房地依應有部分,以原物分配給各共有人顯有困難。因系爭 房地目前由被告陳維德居住,由被告陳維德單獨取得系爭房 地之全部,並以如附表三所示金額找補其他共有人,應屬有 利於全體共有人之方案等語,並聲明:兩造共有之系爭房地 ,全部均歸於被告陳維德取得;被告陳維德應按附表三所示 金額補償原告及各被告。 三、被告方面:  ㈠被告陳維德則陳稱:系爭建物不是我在居住,但都是我在整 理,同意原告前述方案,由我取得系爭房地全部等語。  ㈡被告陳慧華則陳稱:系爭房地前為父母居住,父母過世後, 均係被告陳維德在整理,同意系爭房地均歸由被告陳維德單 獨取得,並以附表三所示金額找補,其毋庸依據亞聯不動產 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出具估價報告書(下稱估價報告書)之鑑 價結果之金額為找補,同意以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受補償 等語。  ㈢被告陳家萱、陳家珊則陳稱:同意原告之方案,並以估價報 告書鑑定之金額補償等語。  ㈣被告陳羿瑾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或委任他人 到場,惟提出同意書及表示:同意系爭房地均歸由被告陳維 德單獨取得,並以附表三所示金額找補100萬元補償,毋庸 依據估價報告書之鑑價結果為找補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㈠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 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 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以原物分 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 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 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第3項分別有明文 規定。又裁判分割共有物,屬形成判決,法院定共有物之分 割方法,固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利 用價值與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而本裁量權為公 平合理之分配,但並不受當事人聲明、主張或分管約定之拘 束(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797號裁判意旨可供參照)。 因此,法院裁判分割前,應審酌當事人之聲明、應有部分之 比例、共有物之客觀情狀、性質、價格與經濟價值、共有利 益、各共有人之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利害關係等因素維持 全體共有人之公平為綜合判斷。經本院調查:    ⒈原告主張如附表一系爭房地為兩造所分別共有,兩造之權利 範圍如附表二所示, 及兩造並無不分割之約定,亦無因物 之使用目的而不能分割之情事,惟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等 事實,此有原告提出嘉義市政府財政稅務局113年房屋稅繳 款書、系爭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系爭建物登記第三類謄本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空拍圖附卷為證(本院卷第15、17至 21、23至25、27頁),並有本院函查系爭房地土地建物查詢 資料附卷可憑(本院卷第31至35頁),自可信為真實。   因此,原告依照前揭規定,本於系爭房地共有人地位訴請裁 判分割,就有法律上依據。  ⒉又系爭土地坐落嘉義市安和街東側,地形呈長方形,地勢平 坦,單面臨寬8公尺之道路,土地寬度約4.2公尺、最大深度 約20公尺,建物外觀為3層樓層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建物、 屋齡約49.8年,目前閒置等情,亦有勘估標的物位置圖、土 地個別條件及建物概況資料、現場照片附於估價報告書可佐 。是依系爭房地現況及兩造之權利範圍、系爭房地面積整體 觀察,實有不適於原物分割之情形,亦可信為真實。  ⒊則依前述說明,斟酌系爭房地共有人之利益、目前使用狀態 、兩造之意願、系爭共有物之性質與地形、建物現況、分割 後之經濟效用、兩造前述權利範圍,及系爭房地之整理者等 情狀,本院因認由被告陳維德取得系爭房地之全部所有權, 再由被告陳維德以價金補償原告及其餘被告之分割方案為適 當。而經本院依聲請囑託前述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就取得所 有權之共有人補償其他共有人之分割方案為鑑價,經對勘估 標的進行產權、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 場現況及勘估標的依最有效使用情況下,採用比較法及收益 法二種估價方法進行評估結果,認被告陳維德應分別補償原 告及其餘被告如附表三備註欄所示,此亦有前述估價報告書 在卷(外放)可憑。本院審酌前述鑑定機關據以鑑定之參酌數 據尚屬明確,前述鑑定並未發現有何違反技術法規,或與經 驗法則相違背之情事,並為兩造所不爭執,故前述估價報告 書鑑定結論,應屬可採。準此,因原告及其餘被告有無法按 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情形,依前述說明,自有以金錢補償必要 ,並審酌兩造前述具體意願之尊重。是依前述說明,系爭房 地應由被告陳維德單獨取得,並由陳維德依附表三所示以金 錢補償其他共有人。  ㈡綜上所述,原告本於共有人之地位,訴請分割系爭房地,應 予准許。本院審酌前揭情形,認系爭房地由被告陳維德單獨 取得,並由陳維德依附表三所示以金錢補償其他共有人為適 當,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五、又因共有物分割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 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 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本件係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共有 物之協議,原告始提起本件訴訟,且法院決定共有物分割之 方法時,應斟酌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尚 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兩造亦因本件訴訟而各蒙其利。故 本件原告訴請裁判分割系爭房地雖有理由,惟關於訴訟費用 則應由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始符公平,並判決如主文 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因此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依 對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依民事訴訟法施 行法第9 條規定,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補正 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附表一:建物及土地標示 編號 分割標的 面積 1 嘉義市○○段○○段000地號土地 84平方公尺 2 嘉義市○○段○○段000○號建物(門牌號碼:嘉義市○區○○街000號之3) 共3層,總面積192.36平方公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 附表二: 編號 共有人姓名 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原告 5分之1 5分之1 2 被告陳維德 5分之1 5分之1 3 被告陳羿瑾 5分之1 5分之1 4 被告陳慧華 5分之1 5分之1 5 被告陳家萱 10分之1 10分之1 6 被告陳家珊 10分之1 10分之1 附表三:找補金額(本院卷第117頁、估價報告書第3頁) 單位:新臺幣 應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 被告陳維德 應受補償人 原告 1,000,000元 1,000,000元 被告陳羿瑾 1,000,000元 1,000,000元 被告陳慧華 1,000,000元 1,000,000元 被告陳家珊 996,425元 996,425元 被告陳家萱 996,425元 996,425元 應提供補償金 4,992,850元 4,992,850元 備註:依估價報告書補償金額:原告陳仁德、被告陳羿瑾、陳慧華各受補償金額分別為1,992,850元,其三人均出具同意書或及到庭陳述同意受補償金額為各100萬元:被告陳家珊、陳家萱各受補償金額為996,424元(原告聲明狀各增加1元,本院卷第111至123頁)。

2024-12-16

CYDV-113-訴-682-2024121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53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蔡文健律師 複代理人 黃信豪律師 訴訟代理人 楊家瑋律師 被 告 郭春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將坐落嘉義市○○市○○段000 地號土地上如嘉義市地政 事務所民國113年10月23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所示編號A 部分、面積662平方公尺之土地騰空返還原告。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502元,及其中新臺幣2,989元,自 民國113年6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暨被告應給付原告自民國113年6月3日起至返還第一項 土地之日止,每年按第一項土地占用面積乘以當期甘藷之正 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之250計算之金額(未 滿一年者按實際占用日數依比例計算之)。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 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⒈被告應將 坐落嘉義市○○市○○段000 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占用面 積614平方公尺部分騰空返還原告;⒉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2,989元,及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應另給付自113 年2月1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每年按系爭土地占用面 積乘以當期甘藷之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之 250計算之金額(未滿一年者按實際占用日數依比例計算之 )(本院卷第7頁)。嗣具狀變更訴之聲明為:㈠被告應將系 爭土地如嘉義市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10月23日土地複丈成 果圖即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合計662平方公尺部分土地 騰空返還原告;㈡被告應給付原告3,502元,及其中2,989元 ,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被告應給付原告自113 年6月3日起至 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每年按系爭土地占用面積乘以當期甘 藷之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之250計算之金 額(未滿一年者按實際占用日數依比例計算之)(本院卷第 129頁)。經核原告所為擴張或減縮,與前述法律規定相符 ,應予准許,先為說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系爭土地為中華民國所有、面積1,857平方公尺,原告為系爭 土地之管理者。被告未得原告同意無權占用系爭土地種植蔬 菜等作物,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訴請被告騰空 並返還系爭占有土地。又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無法律上 原因而受有利益,致原告受有不能使用系爭土地之損害,依 民法第179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第7點規定 ,占用期間使用補償金,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 利。  ㈡又前述不當得利之計算基準為:每年按當地地方政府公告當 期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總量乘以千分之250,即正產 物單價×單位面積正產物收穫量×占用面積×年息率千分之250 ÷12個月,而系爭土地正產物單價每公斤5元,單位面積正產 物收穫量為每公頃9,580元,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使用補償 金計收基準表項次二、㈠農作及畜牧,以土地登記簿最後記 載之地目非為田、旱,按旱地目中間等則,以甘藷價格計算 ,而當地政府即嘉義市政府未公告田、旱地目收穫總量表者 ,參照鄰接縣市之基準辦理,以嘉義縣政產物收穫總量表, 系爭土地占用面積662平方公尺,故每月租金應為66元,日 租金2元【計算式:5元×9,580公斤×0.0662公頃×250/10001 2月=66元,66元÷30日=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故原告請 求被告給付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3年6月2日止之不當得利共 3,502元(計算式:66元×53個月),及其中2,989元,自民 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暨被告應給付原告自113年6月3日起至返還前 項土地之日止,依前揭計算方式給付不當得利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請求騰空返還土地部分: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者,得請求 返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 條第1項前段、中段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中華民 國國有,原告為系爭土地之管理者,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 種植作物等情,已據提出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地籍圖資料、 原告嘉義辦事處土地勘查表(勘查後)及使用現況略圖、現場 照片為證(本院卷第17至29頁),並經本院勘驗現場查明屬 實,有勘驗筆錄及前述複丈成果圖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77 至85、97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無正當理 由未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依民事訴訟 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視同自認 。又系爭土地為國有土地,而原告為管理機關等事實,亦為 被告所未爭執,並有前述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在卷可證,均可 信為真實。則依前揭說明,原告自得代國家主張所有權人之 權利,而被告使用系爭土地既無合法使用權源,而占有使用 系爭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662平方公尺,屬無權 占有,應可採認。因此,原告本於民法第767條所有物返還 請求權的法律關係,訴請被告應將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土 地騰空返還予原告,為有理由。  ㈡請求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  ⒈無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 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至其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 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無權 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致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 念(最高法院61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裁判意旨參照)。被告 所有地上物作物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 獲有相當於租金的利益,並導致原告受有相當於租金之損害 ,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自屬有據。  ⒉按「占用期間使用補償金,按占用情形依附表基準向實際占 用人追收。」、「二、農作、畜牧、養殖及造林:每年按當 地地方政府公告當期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總量乘以千 分之二百五十計收。正產物單價及收穫總量計算基準如下: …㈠農作及畜牧、⑵土地登記簿最後記載之地目非為田、旱, 或無地目之記載者,比照前述⑴旱地目無等則者之計算方式 ,即按旱地目中間等則,以甘藷價格計算。⑷當地政府未公 告田、旱地目收穫總量表者或正產物折收代金基準者,參照 鄰接縣(市)之基準辦理」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 第7點第1項前段及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使用補償金計收基準表 項次二、㈠、⑴後段、⑵、⑷前段亦有明定(本院卷第31至35頁 )。  ⒊原告主張系爭土地之地目未載列(空白),惟被告種植作物為 蔬菜,依前揭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使用補償金計收基準表項次 二、㈠、⑵之規定,比照旱地目中間等則以甘藷價格計算。本 院審酌系爭土地坐落嘉義市邊郊區,尚非工商業繁榮之地, 被告利用系爭土地現場有樹叢,樹叢後方有民宅,曾有種植 蔬菜,及另有雜木林,占用範圍旁另有棚架等使用情況及經 濟價值與所受利益程度等情,此有勘驗筆錄及前述土地勘查 表、照片在卷可佐,並參照前述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占用處 理要點及國有非公用不動產使用補償金計收基準表之規定, 認本件依前述標準計算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應屬妥適。依 此計算,參酌卷附嘉義縣政府109年至112年公告本縣公有出 租耕地109年期至112年期地租課徵實物折收代金標準及嘉義 縣公有耕地全年正產物收穫量及佃租標準表(本院卷第37至4 5頁),以嘉義縣政府正產物收穫總量表,系爭土地占用面積 662平方公尺,故每月租金應為66元,日租金2元【計算式: 5元×9,580公斤×0.0662公頃×250/100012月=66元,66元÷30 日=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故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109年1 月1日起至113年6月2日止之不當得利共3,502元(計算式:6 6元×53個月),及其中2,989元,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 告翌日即113年6月28日(送達證書,本院卷第63頁)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被告應給付原告自113 年6月3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每年按第一項土地占用 面積乘以當期甘藷之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 之250計算之金額(未滿一年者按實際占用日數依比例計算 之),為有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及第179條 前段之規定,請求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均有理由,應 予准許。 五、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因此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附 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依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 條 規定,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補正逕行駁回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2-16

CYDV-113-訴-353-2024121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700號 原 告 楊雯瑛 訴訟代理人 劉烱意律師 被 告 羅元鴻(即羅楊琴珠之繼承人) 蔡楊琴慧 楊哲雄 謝慧如 楊友仁 楊友忠 上六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文彬律師 被 告 楊廷儇 訴訟代理人 王明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如附表一、二所示土地,應分割為如附圖即嘉義縣 水上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6月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表三 所示,並由被告謝慧如、揚哲雄依附表四所示金額補償原告 及被告羅元鴻、蔡楊琴慧、楊友忠、楊友仁、楊延儇。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一、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 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不在此限。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 一部,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第5款、第2 6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原訴請分割嘉義縣○○鄉○○段0 000地號土地,因前述土地已於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91號案 件審理中,故撤回對前述土地分割之請求;又原告原列共有 人羅楊琴珠(下稱羅楊琴珠)為被告,羅楊琴珠於起訴前即 民國112年2月12日死亡,原告於112年6月17日具狀並追加羅 楊琴珠之繼承人羅元鴻、蕭羅丰珣、羅丰英為被告,並撤回 對羅楊琴珠之起訴,嗣因羅揚琴珠之持分由被告羅元鴻單獨 繼承,並分別撤回對被告蕭羅丰珣、羅丰英之起訴。符合前 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  ㈠坐落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1214地號土地), 面積5,509.02平方公尺,同段1239地號土地(下稱1239地號 土地),面積12,662.05平方公尺(下合稱系爭土地)之共 有人及權利範圍分別如附表一、二所示。系爭土地共有人均 相同,且系爭土地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兩 造亦無不分割之約定,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依民法第 823條、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5項及土地登記規則第106 條規定訴請分割。  ㈡又系爭土地使用地類別均為農牧用地,如以原物分割,共有 人所分得土地將過於狹長零碎,有損土地完整性及系爭土地 的經濟價值,且有耕地三七五租約關係,將散存於各細分土 地上,將更趨繁雜,亦不利於土地之利用,造成日後使用困 難,價值將有相當之減損,無法充分發揮其經濟上之效用及 價值。若予以變價分割,第三人及各共有人皆可應買整筆土 地,且土地變賣後之價金,亦可由兩造依原有應有部分比例 分配,對共有人並無不利之處。惟若系爭土地可原物分割, 原告同意依羅元鴻、蔡楊琴慧、楊哲雄、謝慧如、楊友仁、 楊友忠(下稱被告羅元鴻等6人)提出如嘉義縣水上地政事 務所113年6月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表三所示之分割方案( 下稱系爭分割方案),又有關系爭分割方案之金錢找補同意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之估價報告書(下稱估價報告 書)所為鑑價找補金額等語,並聲明:兩造共有系爭土地, 准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按附表一、二應有部分比例分配。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羅元鴻等6人則以: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及土地使用分區均 相同,應可合併分割,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24條與民法第8 24條第5、6項所規定之合併分割並不相同,除法令有不得合 併分割之限制外,不相鄰之兩筆建地雖不得合併為一宗土地 予以複丈、測量而分割,然如合併分割之方法係將兩人共有 之土地各分配於一共有人取得,性質上屬共有人應有部分土 地之交換,且無關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24條第1項所規定不 得合併申請複丈之範疇,應無不得合併分割之理,請求依系 爭分割方案分割,及依估價報告書即附表四所示補償金額找 補等語,並聲明:系爭土地應分割如附表三所示,及依附表 四所示金額找補方案互為金錢找補。  ㈡被告楊廷儇則以:  ⒈民法第824條第5項規定係為促進土地利用,避免土地細分而 設,除法令有不得合併之限制外,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是否 相同、是否相鄰,均非所問。故不相鄰之兩筆建地雖不得合 併為一宗土地予以複丈、測量而分割,然如合併分割之方法 係將兩人共有之建地各分配於1共有人取得性質上屬共有人 應有部分土地之交換,且無關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24條第1 項所規定不得合併申請複丈範疇,應無不得合併分割之理。 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112年10月26日函覆系爭土地不相鄰 ,與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24條規定不符,不得辦理合併分 割,與前述規定及說明不合。故系爭2筆土地中間雖有水溝 相隔,但本件兩造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在該2筆土地均為相 同,依前述規定及說明應得予以合併分割。  ⒉其不同意變價分割,應予原物分割,並同意系爭分割方案, 及依估價報告書之金錢找補金額等語,並聲明:系爭土地應 分割如附表三所示,及依附表四所示金額找補方案互為金錢 找補。 三、本院之判斷:  ㈠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共有人與應有部分如附表一、二所示,而系爭土地未有約定不分割之協議,兩造無法達成協議分割登記,已據提出系爭土地登記第一、二類謄本、土地共有人、抵押權人戶籍謄本、系爭土地現場照片,及被告楊廷儇提出之地籍圖謄本附卷可憑(本院卷一第13至17、19至23、47至61、63至77、95至116、147、191至195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執,應可採信。又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為特定農業區及使用類別為農牧用地,有前述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憑。雖因土地不相鄰,不得辦理合併分割,然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3、4款規定,可分割為各8筆土地,至於系爭土地有三七五租約之註記,得依同條例第5款規定,租佃雙方協議以分割方式終止租約,得分割為租佃雙方單獨所有,分割後土地宗數不得超過租佃雙方人數等情,亦有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112年10月26嘉上地測字第1120007431號函可證(本院卷一第177頁)。是系爭土地無因使用目的不分割之情形,且各共有人間亦無不能分割之契約,兩造對此均未為爭執。雖系爭土地存有耕地三七五租約,然該租約之存在並不影響共有土地之分割,系爭土地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兩造亦未定有不分割之約定,且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間就分割方法又無法達成協議,原告本於系爭土地共有人地位,訴請各為分割並合併裁判,核與前述規定相符,自屬有據。 ㈡又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1、2、3、4項分別定有明文。經調查:  ⒈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雖屬於法有據,應予准許。惟關於 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法院固有自 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人之 聲明、共有物之性質、價格、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 ,公平裁量,以謀分割方法之公平適當。必於原物分配有困 難者,始予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且就原物分配時 ,如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亦得以金錢補 償之。尤其共有人就共有物在感情上或生活上有密不可分之 依存關係,倘法院全然不顧遽命變價分割,則其所定之分割 方法,是否適當,有無符合公平原則,即值推求(最高法院 96年度台上字第108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本院審酌1239地號土地屬長條形狀,土地旁有私設道路可供 通行,南側鄰排水溝,私設道路西側有他人土地網室種植石 蓮花,北側與1214地號土地間隔有同段1231地號、918地號 土地(現為溝渠,寬約1公尺餘),1239地號土地上有水井、 電線桿設置,現場部分雜草叢生,部分種植香蕉,並無建物 ;1214地號土地地形較為方正,現場雜草叢生、無建物,最 北側毗鄰同段1215、1230地號土地(現為溝渠,寬度約有1公 尺),東側鄰地現況為雜草,無道路可供通行,再往東側有 馬場、雜草及種植鳳梨,而1239地號土地旁道路上有前述電 桿,該電桿電線有跨越1239地號土地上空至毗鄰土地之馬場 等情,有本院112年10月17日勘驗筆錄、地籍圖謄本、系爭 土地現場相片可佐(本院卷一第169至173、147、191至195 頁)。是依前述情況,系爭土地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自應 以原物分割為宜。原告主張應予以變價分割,難認妥適。  ⒊又分割共有物雖以消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惟其分割方法,倘 部分共有人曾明示就其分得部分,仍願維持共有關係,或有 民法第824條第4項規定情形,非不得將共有物之一部分歸部 分共有人共有(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143號判決意旨 參照)。本院考量系爭土地共有人之意願,及被告羅元鴻等 6人提出系爭分割方案即如附表三所示,以及如附表四所示 金錢補償方式等,均為原告及其餘被告所同意,1214地號土 地分歸被告謝慧如、揚哲雄各取得如附表三即附圖編號1、2 部分,編號A部分由全體共有人依其等權利範圍各保持分別 共有;1239地號土地則分配如附表三所示,其中編號B部分 則由全體共有人保持分別共有,均以供兩造通行道路之便利 ;至於兩造間各應補償或受補償金額部分,審酌兩造因分得 之面積、位置、臨路情形不同,仍有價值差距,而本件經囑 託前述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鑑定,該所估價師針對系爭 土地進行產權、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 場現況、最有效使用分析及專業意見分析後,採用比較法估 價方法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計算共有人就系爭土地分割前 後土地價值差異,勘估標的使用分區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 ,現況為農業使用,依市場性、法規面、財務面綜合衡量後 已達最有效使用,鑑估結果分割後各筆宗地價格及找補計算 ,詳如附表四所示,並有前述估價報告在卷可憑(估價報告 書第25、37至41頁)。本院審酌前述事務所估價師持有專業 不動產估價師證照,並具多年不動產估價經驗,依其專業估 價方法及原則為本件之鑑定,於估價報告詳為記載估價之參 考及依據,應屬客觀可採,並為兩造所不爭執。故本院參酌 前述估價報告,及依前述說明,認兩造依附表四所示金額互 為補償,應屬合理公平。  ⒋綜上,考量系爭土地各別之位置、性質、臨路狀況、使用現 狀、整體利用之效益、兩造應有部分比例所占之面積,分割 後土地之地形,並兼顧兩造分得部分之通行便利及土地整體 利用經濟效益,兩造之意願及金錢找補等各情,認依如附表 三及附圖所示方案分割,各筆均符合土地分割之經濟效用, 及共有人之利益,可認係適當、公允之分割方法,並合併判 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㈢再者,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原 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且 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實質上並無所謂何造勝訴 敗訴之問題,如將訴訟費用完全命形式上敗訴之被告負擔, 實欠公允。是以,本院認本件訴訟費用,應參酌兩造於分割 所得利益之多寡及兩造就系爭土地各自享有權利範圍之比例 等情事。又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造依附表一、二訴訟費用負 擔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並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四、又應有部分有抵押權,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 之部分:㈠權利人同意分割;㈡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 ;㈢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前項但書情形,於 以價金分配或以金錢補償者,準用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 第899條第1項之規定;再者,訴訟之結果,於第三人有法律 上利害關係者,法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相 當時期,將訴訟事件及進行程度以書面通知該第三人,民法 第824條之1第2項、第3項、民事訴訟法第67條之1第1項亦各 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楊延儇就系爭土地有如附表一、二備註 欄所示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予受告知訴訟人杜葉滿足、邱馨 誼、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此有前述土地第一類登記謄本可佐(本院卷一第51至61 、67至77頁),本院業已依前述規定對該抵押權人等告知本 件訴訟,而其等經本院告知訴訟後,並未表示意見或表明參 加訴訟之意旨,則依前揭說明,其等之抵押權移存於楊延儇 所分得部分,附此說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不逐一論 列,亦併此說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因此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依 對造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依民事訴訟法施 行法第9 條規定,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補正 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附表一: 坐落: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使用地類別:農牧用地;面積5509.02平方公尺。 編號 共有人姓名 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原告 21分之1 21分之1 2 被告羅元鴻 7分之1 7分之1 3 被告蔡楊琴慧 7分之1 7分之1 4 被告楊哲雄 7分之1 7分之1 5 被告謝慧如 7分之1 7分之1 6 被告楊廷儇 7分之2 7分之2 7 被告楊友仁 21分之1 21分之1 8 被告楊友忠 21分之1 21分之1 備註:被告楊延儇就其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有抵押權人杜葉滿足、邱馨誼、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院卷一第51至61頁)。 附表二: 坐落: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使用地類別:農牧用地;面積12662.05平方公尺。 編號 共有人姓名 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原告 21分之1 21分之1 2 被告羅元鴻 7分之1 7分之1 3 被告蔡楊琴慧 7分之1 7分之1 4 被告楊哲雄 7分之1 7分之1 5 被告謝慧如 7分之1 7分之1 6 被告楊廷儇 7分之2 7分之2 7 被告楊友仁 21分之1 21分之1 8 被告楊友忠 21分之1 21分之1 備註:被告楊延儇就其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有抵押權人杜葉滿足、邱馨誼、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院卷一第67至77頁)。 附表三:被告羅元鴻等6人分割方案(即附圖土地複丈成果圖) 暫編地號 編號 面積(平方公尺) 分歸者 權利範圍 1214 A 192.07 被告蔡楊琴慧 7分之1 被告楊哲維 7分之1 被告謝慧如 7分之1 被告楊廷儇 7分之2 原告 21分之1 被告楊友仁 21分之1 被告楊友忠 21分之1 被告羅元鴻 7分之1 1214⑴ 1 2658.48 被告謝慧如 全部 1214⑵ 2 2658.47 被告楊哲雄 全部 1239 B 1051.82 被告蔡楊琴慧 7分之1 被告楊哲維 7分之1 被告謝慧如 7分之1 被告楊廷儇 7分之2 原告 21分之1 被告楊友仁 21分之1 被告楊友忠 21分之1 被告羅元鴻 7分之1 1239⑴ 3 2207.92 被告羅元鴻 全部 1239⑵ 4 2350.58 被告蔡楊琴慧 全部 1239⑶ 5 1567.05 被告楊友忠 2分之1 被告楊友仁 2分之1 1239⑷ 6 783.52 原告 全部 1239⑸ 7 4701.16 被告楊廷儇 全部 備註: 一、編號A、B寬度保持三公尺,由兩造依照附表一、二應有部分比例繼續維持共有,作為通道。 二、編號5被告楊友忠、楊友仁分得部分,依其應有部分各2分之1維持共有。 附表四:相互金錢找補金額(估價報告書第41頁) 單位:新臺幣 應提供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 被告謝慧如 被告楊哲雄 應受補償人 被告羅元鴻 60,572元 60,569元 121,141元 被告蔡楊琴慧 11,923元 11,923元 23,846元 被告楊友忠 6,722元 6,721元 13,443元 被告楊友仁 6,722元 6,721元 13,443元 原告 6,726元 6,725元 13,451元 被告楊廷儇 40,307元 40,306元 80,613元 應提供補償金 132,972元 132,965元 265,937元

2024-12-16

CYDV-112-訴-700-20241216-1

司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13362號 聲 請 人 新鑫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相 對 人 穩德利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峟縢(原名:李後俊) 相 對 人 李峟縢(原名:李後俊) 相 對 人 李文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對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六月八日共同簽發本票內載憑票於民 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十二日無條件支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壹 佰柒拾柒萬壹仟貳佰元,其中之壹佰零參萬參仟貳佰元及自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 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貳仟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等共同簽發如主文所示 之本票,經提示未獲清償,為此提出本票一件,聲請裁定准 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 2 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 六、發票人已提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 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聲請。 二、事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2-09

PCDV-113-司票-13362-20241209-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修復漏水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51號 原 告 陳慧菁 被 告 蔡蕭珍鳳 訴訟代理人 劉烱意律師 歐陽圓圓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修復漏水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5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 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 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原聲明:㈠被告應修復門口樑上 的積滯漏水狀況及鐵門的修復;㈡侵占共用天井的使用空間 堆於大型器物影響逃生出入,即刻清除乾淨,並將私自搭設 之採光罩拆除;㈢門口外的棟距請勿將盆栽、機車、腳踏車 堆放在原告嘉義市○區○○路00號門柱方;㈣漏水修繕費新臺幣 (下同)20萬元;㈤7年的租金損失(空屋)100萬8,000元。 ㈥精神賠償(往返、交通、工作等)20萬元;原告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嗣於民國113年1 1月25日詞辯論期日兩造就㈡、㈢部分已達成辦理之約定,原 告減縮此部分不再聲明、主張(本院卷第263、291頁)。核原 告所為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先予說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為門牌號碼嘉義市○○路00號之房屋(下稱52號房屋或原 告房屋)所有權人,被告為門牌號碼嘉義市○○路00號之房屋 (下稱50號房屋或被告房屋,兩房屋合稱系爭房屋)所有權 人。被告於102年間在系爭房屋之共同壁即原告房屋鐵門旁 處施工鑿孔,嗣後原告發現因前施工所鑿孔洞使系爭房屋間 之共同壁有漏水情形,且因前述孔洞使漏水流向原告家中鐵 門致鐵門因而受損,原告將前述情形告知被告,於112年雙 方經本院核定嘉義市西區調解委員會調解書及原告聲請強制 執行後,被告僅於50號房屋內自接水管將水導出,並未將漏 水原因完全修復,原告始雇工堵起共同壁於52號房屋側之孔 洞。  ㈡因被告未完全修復漏水之原因,導致共同壁上之方樑於113年 1月13日再有滲漏水情形,並因而使原告房屋之鐵門再次受 損,原告隨即通知被告並請求其檢查、修繕,但被告均不予 理會或要求原告自行處理,依民法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及民 法第19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應將樑上漏水原因修復至不漏 水狀態,並防止漏水再度發生,及賠償原告房屋因前述滲漏 水情形,致原告無法將52號房屋出租之7年租金損失100萬8, 000元(計算式:每月12,000元×12個月×7年),以及因漏水 而支出相關修繕費用20萬元,與處理漏水之精神賠償20萬元 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修復門口樑上的積滯漏水狀況及鐵 門的修復。⒉給付原告漏水修繕費20萬元、租金損失100萬8, 000元、精神賠償20萬元;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訴訟費 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則以:  ㈠兩造為系爭房屋緊鄰之一樓住戶,被告因原告住家漏水而與 其調解,且已履行調解内容,但原告仍聲請強制執行,由本 院112年12月14日執行筆錄之記載:「債務人(即被告)到場 ,經現場檢視50、52號(房屋)共壁處已無漏水,債權人債務 人均同意。債權人當場聲請12月15日閱卷。」等語,可知已 無漏水情事,且該執行名義之標的與本案之標的如屬相同, 即有一事不再理之適用。  ㈡依原告起訴狀所述,所謂漏水應是從樓上其他住戶漏水,更 可能是共同管線漏水,並不知漏水之原因,亦無法得知從何 處漏水,水非被告家所流漏,與被告無關。又依民事訴訟法 第277條之規定,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證明原告因漏水受有 損害,且其損害原因即漏水係被告所為等語,並聲明:原告 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訴訟 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本院之判斷:   民法第184條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 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 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始能成立;又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最 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裁判意旨參照)。再者,當事 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 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是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 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 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 ,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 100年度台上字第415號裁判意旨參照)。本件兩造各為系爭 房屋之所有權人,系爭房屋相毗鄰,原告主張被告房屋有漏 水之情形,導致共同壁上之方樑於113年1月13日再有滲漏水 ,致原告房屋受有如聲明所示損害,依民法侵權行為之法律 關係等規定,請求被告修復漏水部分及賠償損害、租金損失 等情形,惟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依前揭規定 及說明,自應由原告就其前述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經調 查:  ㈠原告、被告各為52號房屋、50號房屋所有權人,系爭房屋為 坐落於嘉義市德明路之明揚富貴大廈7層樓房,此有嘉義市○ ○○段000000地號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同段3241建號建物登 記第一類謄本附卷、建物照片可憑(本院卷第189至191、19 3至195、15頁),並為兩造所不爭執,已可採認;又兩造約 於102年間,因被告在其自有房屋施工在與原告房屋之共壁 處,該處有漏水情形(被告在被告房屋外牆挖設排水管洞), 致兩造發生糾紛,經本院核定嘉義市○區○○○○○○000○○○○○000 號調解成立,調解內容為被告願於112年9月10日前將共壁漏 水處修復等語,嗣經原告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 經本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43202號建物漏水強制執行事件, 被告到場,經現場檢視系爭房屋共壁處已無漏水,兩造均同 意等情而執行完畢,此有前述112年12月14日執行筆錄、現 場照片及本院調取前述執行卷宗影本附卷可憑(本院卷第57 至59、123至146、158、161頁)。可見兩造就被告施工挖設 排水管洞及所致共同壁漏水部分,當時業已將該排水管洞塞 填改善及修繕執行完畢,則原告另主張被告房屋有漏水情形 ,顯與前述執行終結事件之標的不同,聲明範圍亦屬有異, 自難認有一事不再理之適用,原告自仍應就其於本件主張被 告房屋有漏水部分,負舉證責任。  ㈡又原告主張被告房屋有滲漏水,致原告房屋受有損害,此為 被告所否認,原告即應就此負舉證責任。原告就此固提出大 樓外觀及房屋、現場照片、一樓平面建築圖與前述執行筆錄 影本與LINE通訊截圖影本、光碟等件為證(本院卷第15至98 、157至170、227頁及存置袋)。然參以該等照片雖顯示壁 柱或牆壁留有水痕,但無法證明該等漏水或受損之情形,係 因被告房屋漏水所致;再參以原告與註記為「江小姐」之訴 外人於112年6月10日、113年1月1日、1月7日的通訊內容等 ,就確實漏水源頭、地點或是從4樓找尋、或是樓上、4樓以 上漏水問題等各說各話乙節,亦無從以原告提出照片或前述 通訊截圖,而可認定係被告房屋有滲漏水所導致之情形存在 ,均無法據以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㈢再者,本院為查明系爭房屋漏水及受有何損害之確實原因, 曾於113年4月12日當庭闡明是否聲請鑑定後,原告陳明1週 內陳報聲明及鑑定機關,若不願意鑑定,可能會撤回訴訟等 語。惟原告於同年4月18日具狀陳報,其不願負擔鑑定費用 等情,本院復於同年5月16日、8月29日各再闡明鑑定漏水原 因的必要性,被告亦表達不同意負擔鑑定費用,本院再請原 告2週內或兩造陳報是否同意鑑定及鑑定機關,然兩造於同 年9月23日到庭仍均拒絕聲請鑑定,嗣於同年11月25日兩造 到場均再拒絕聲請鑑定或繳納鑑定費用等情形,此有本院前 述歷次言詞辯論筆錄及陳報狀可佐(本院卷第211至212 、2 15至217、237至238、253、263、292頁)。是以,本院已多 次諭知何處漏水需委託專業人士勘查判斷,並詢問兩造是否 願意負擔費用鑑定,然因兩造均拒絕聲請鑑定及繳納鑑定費 用,以致無法進行鑑定。依上,顯見原告無意透過鑑定之方 式查明其原告房屋漏水或受損之真正原因,自未盡其舉證證 明被告房屋確有漏水並造成原告房屋受損原因之責任。原告 既未能證明系爭房屋有滲漏水,及因滲漏水之受損情形,自 難認被告應就原告所受損害,負修復漏水之修繕費用及其他 修復費用與租金損失,暨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是原告 請求尚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及民法第195條之規 定,請求被告應修復原告房屋門口樑上的積滯漏水狀況及鐵 門的修復,以及給付原告漏水修繕費20萬元、租金損失100 萬8,000元、精神賠償20萬元等,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 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 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審 酌均與本院前揭判斷無影響,毋庸一一論述,附此說明。 六、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因此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 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依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 條 規定,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命補正逕行駁回上 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2-09

CYDV-113-訴-151-20241209-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589號 原 告 林家秀 被 告 吳姿慧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原告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 命令,經被告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 之聲請視為起訴。又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 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 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再者,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 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因此,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其附帶請求 於起訴前所生部分,數額已可確定,應合併計算其價額。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735,333元【原告請求給付 之欠款1,520,242元,加上自民國105年12月16日起至113年10月2 3日(起訴前1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8計算之利息215,091 元】,有本院民事強制執行金額計算書附卷可憑,應徵收第一審 裁判費18,226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 尚應補繳17,726元。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補繳17,726元,逾期不 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2-05

CYDV-113-補-589-2024120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3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冠暐 呂如玲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3年度偵字第524 9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略以:被告李冠暐於民國112年11月加入劉葦 疄、李焌瑋、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老闆」等人所屬之以詐 術為手段、具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 「GOLDEN高登國際」,並基於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之犯意 ,於113年6月間,招募被告呂如玲加入本案組織,渠等共同 意圖為自己或他人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參與犯罪組 織之犯意聯絡,由被告李冠暐承租臺中市○區○○路00○00號4 樓房屋(下稱本案房屋)作為電信詐欺話務系統商機房(下 稱本案系統商機房)。劉葦疄分別向真實姓名年籍不詳詐欺 集團系統商「第一商業」、「Ap-ChT」,以每月人民幣3500 元、泰達幣562顆之價格承租名為「微笑自動」平臺、「VOS 」平臺之網路電話群呼系統(下稱本案群呼系統);劉葦疄 、李焌瑋復透過通訊軟體Telegram、SKYPE暱稱「GOLDEN高 登國際」帳號對外廣告本案群呼系統,並轉租本案群呼系統 予下游之詐欺話務機房,供詐欺集團話務機房撥打跨境落地 電話,用以規避警方查緝;劉葦疄、李焌瑋負責指示承租本 案群呼系統之詐欺集團一線話務機房「41-永利國際1F」、 「23/46勞力士1F」、「黑曼巴」、「事事順心」、「龍形 」,詐欺集團二線話務機房「2F43/78-龍躍金山」、詐欺集 團三線話務機房「順鑫(強)僅此一號」、詐欺集團電腦機房 「79-控台鑫胜利」、「76-萬里山河PC(老佛爺)」如何使 用本案群呼系統、排除前開詐欺話務機房之線路問題、為前 開詐欺話務機房上傳預錄之詐欺音檔、為前開詐欺話務機房 下載詐欺被害人之通話過程錄音檔等;被告李冠暐負責向不 詳虛擬貨幣出售商收取下游詐欺話務機房支付之本案系統租 金;被告呂如玲則依劉葦疄、李焌瑋指示,統計本案系統商 機房之營收及支出,製作相關財務報表。嗣下游詐欺話務機 房,復於不詳時間,使用本案群呼系統撥打網路電話,以【 附表】所示方式,詐騙【附表】所示中國大陸地區之李文輝 等5人未遂。嗣因員警另案偵辦詐欺話務機房時,循線查獲 本案系統商機房,經警持本院核發之搜索票,於113年6月25 日11時38分許至本案房屋搜索,並扣得筆記本、筆記型電腦 (含電源線)、數據機2台、IPAD(含鍵盤)1台、手機8支 、監視器主機(含螢幕)1台、筆記型電腦2台、新臺幣(下 同)6萬6000元等物;復經警於113年10月15日,持本院核發 之搜索票,至被告李冠暐位於臺中市○○區○○○路0段00號之住 處搜索,並扣得手機1支、筆記型電腦1臺,並至被告呂如玲 位於臺中市○○區○○街00號12樓之2之住處搜索,扣得15萬元 、手機2支、筆記型電腦1臺,始悉上情。因認被告李冠暐涉 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之招募他人加入犯罪組織罪 嫌、同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嫌、刑法第33 9條之4第2項、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犯詐欺未遂罪嫌; 被告呂如玲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 罪組織罪嫌、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 上共犯詐欺未遂罪嫌。 二、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 誣告罪,追加起訴;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情形者,應諭知 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65 條第1項、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檢察官 以追加起訴之犯罪事實與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262號詐欺等 案件(下稱本訴)屬於相牽連案件為由,向本院追加起訴, 追加起訴繫屬日期為113年11月26日,有本院收件戳章為憑 ,然上開本訴已於113年11月21日改行簡式審判程序並辯論 終結,定於113年12月19日宣判,有本院113年11月21日簡式 審判筆錄附卷可參,是依上述說明,本案追加起訴之程序違 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逵追加起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靖茹                   法 官 陳怡瑾                   法 官 陳盈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顏嘉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假冒對象 詐欺方式 1 不詳男子 騰訊微保客服中心 曾訂閱騰訊微保,因未取消,每月需扣款720元人民幣,需依指示操作取消。 2 不詳男子 騰訊工作人員 曾訂閱騰訊資金安全保險業務,因未取消,每月需扣款2000元人民幣,需依指示操作取消。 3 李文輝 湖北省委網信辦 佯稱其身分證於大陸地區福建省福州市之中國移動電信商辦理手機門號,並涉及詐欺案件,需聯繫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 4 不詳男子 台信理財通工作人員 曾訂閱資金安全性業務,因未取消,每月需扣款2000元人民幣,需依指示操作取消。 5 不詳男子 騰訊微保客服人員 曾訂閱騰訊微保全面型保障業務,因未取消,每年需扣款8640元人民幣,需依指示操作取消。

2024-12-03

TCDM-113-訴-1735-20241203-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55號 上 訴人 即被告 周沛琳 被上訴人 即原告 羅文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7日 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第二審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 為之,提起上訴如逾上訴期間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0條、第44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於民國113年10月11日送達上訴人,有卷附 送達證書可憑(本院卷第71頁),而上訴人延至113年11月7日 始行提起上訴,已逾上訴期間,依前述規定,自應予以駁回 。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1-29

CYDV-113-訴-555-20241129-2

聲再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再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號 再審聲請人 高進登 再審相對人 簡芷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再審聲請人對於民國113年1月 24日本院113年度小上字第2號確定裁定及113年5月29日本院113 年度聲再字第1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裁定已經確定,而有496條第1項或第497條之情形者,得準 用民事訴訟法關於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民事訴訟法 第507條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 起。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 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 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同法第500 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本件依再審聲請人之民事訴訟聲 請再審書狀所載原審113年度小上字第2號及113年度聲再字 第1號案號及理由說明,可認再審聲請人係就本院民國113年 1月24日113年度小上字第2號(下稱原確定裁定)及同年5月29 日113年度聲再字第1號確定裁定(下稱原再審確定裁定)聲 請再審,而該兩裁定業已確定,自得依前述規定準用民事訴 訟法關於再審程序之規定聲請再審。又參照前述民事卷宗所 附之送達證書及收狀戳章日期,關於原再審確定裁定,再審 聲請人係於113年6月4日收受原再審確定裁定後,即於同年6 月7日聲請本件再審,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合於前述規定 ,先均為說明。至於再審聲請人就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部分 ,該裁定已於113年1月29日送達再審聲請人收受,聲請人復 於同年6月7日具狀對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此有送達證書及 收狀戳章日期附於前述民事卷宗可憑。再審聲請人此部分聲 請再審,顯已逾前述30日不變期間,難認合法。   二、聲請意旨係以:再審相對人提供其彰化商業銀行之帳戶000- 00000000000000號暨密碼(下稱系爭帳戶)交予詐騙集團成 員使用,以詐騙方式向再審聲請人施詐,致再審聲請人陷於 錯誤,將新臺幣3萬元轉帳至系爭帳戶內,因認再審相對人 涉有觸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 ,以及違反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2款、第14條第1款(已於113 年7月31日修訂為第19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嫌,再審聲請 人依侵權行為法律,聲請再審請求再審相對人賠償3萬元及 自111年8月17日起至清償日之法定遲延利息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對於確定判決或裁定提起再審之訴或聲請再審,應符合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所列各款事由;再者,再審之訴不合法 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50 2條第1項亦有規定。又提起再審之訴或聲請再審,應依民事 訴訟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 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而所謂「表 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 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 具體情事者,仍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事由。既未合法表明再 審事由,即為無再審之事由,性質上無庸命其補正,逕行駁 回之(最高法院61年台再字137號裁判意旨參照)。再者, 當事人聲請再審,聲明係對某件裁定為再審,但其聲請再審 訴狀理由,實為指摘該確定裁定以前之再審裁判如何違法, 不能認係對所聲請再審裁定之再審理由,可認為未合法表明 再審理由(最高法院86年度台聲字第172號裁定、69年度第3 次民事庭會議決定㈠意旨參照)。 ㈡經查,再審聲請人對原再審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細繹 其再審理由,再審聲請人僅泛稱其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 項第4款、第496條至第498條之規定,表明再審理由之具體 情事,惟僅係陳稱再審相對人有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罪 嫌之事實過程或事證資料等情節,並未依前述規定,具體指 明原再審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情形,亦非屬 對原再審確定裁定以其聲請再審不合法,而駁回再審聲請之 理由。依前揭說明,應認再審聲請人之再審聲請未合法表明 再審理由,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  ㈢綜上,再審聲請人對於該兩裁定聲請再審,就原確定裁定聲 請再審,顯已逾前述30日不變期間,難認合法;又對於原再 審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僅泛稱再審相對人有幫助詐欺取財及 幫助洗錢罪嫌等情節,並未指明原再審確定裁定究有何合於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497條之再審事由,其聲請再 審自非合法,應均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因此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望民                   法 官 陳思睿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1-29

CYDV-113-聲再-2-202411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