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心怡

共找到 131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8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上揚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69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上揚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伍年拾壹月(5年11 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 二、本院審核卷附相關判決後,認為聲請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 整體犯罪情節(均是暴力犯罪,罪質不同,犯罪時間相隔1 年6月左右)、犯後態度(編號1犯行坦承傷害犯行,否認致 被害人重傷。編號2犯行於二審才坦承犯罪)、智識程度及 生活狀況(本院卷第31頁判決書所載),受刑人函覆本院對 於定刑並無意見(本院卷第71頁),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 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TNHM-113-聲-1186-202412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6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宜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68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宜諺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 二、本院審核卷附相關判決後,認為聲請為正當,爰審酌:  ㈠受刑人整體犯罪情節:編號1、2是擔任詐欺集團中向車手收 款的收水工作(本院卷第14頁判決書參照),編號3至6則是 邀請朋友加入詐欺集團擔任車手而共同犯案(第141頁判決 書參照)。   本案被害人總共6人,被害金額最高者為編號1的將近100萬 元。全部總被害金額大概170萬元左右(第165頁本院審查表 參照)。   受刑人觸犯附表各罪的時間相近、罪名相同,重複可歸責性 較高。  ㈡犯後態度:受刑人於編號1、2中坦承犯行(第20頁);於編 號3至6中否認犯行(第142頁)。  ㈢年齡、智識程度及生活狀況:受刑人行為時年僅20餘歲。  ㈣受刑人函覆本院對於定刑並無意見(本院卷第163頁)。  ㈤受刑人為附表各該犯罪時,年僅約20餘歲,未來人生尚長, 希望能確實改過,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TNHM-113-聲-1160-20241223-1

單禁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76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心怡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毒偵字第957號、第1869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5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1—4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扣案如【附表】編號5—10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黃心怡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 度毒偵字第957號、113年度毒偵字第1869號為不起訴處分確 定,而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物、【附表】編號2—4所 示之物(詳113年度毒偵字第957號卷第101頁之113年度毒保 字第246號扣押物品清單),經送驗結果,分別檢出含有第 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有臺北榮 民總醫院毒品成分鑑定書、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鑑驗書可 稽,分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所定之 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爰依同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 定聲請沒收銷燬。另扣案如【附表】編號5—10所示之物(詳 113年度毒偵字第957號卷第79頁,113年度保管字第2935號 扣押物品清單),係供犯罪所用之物,且為被告所有,爰依 法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而查獲之第一級 毒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 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復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 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亦有規定。 而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 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1第1項、第 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 59條之1亦有明文。 三、經查: (一)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中地檢署檢察官113 年度毒偵字第957號、113年度毒偵字第1869號為不起訴處分 ,有該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參。 (二)扣案如【附表】編號1—4所示之物,經送鑑驗結果,分別檢 出含有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有臺北榮民總醫院113年1月3日北榮毒鑑字第C0000000號毒 品成分鑑定書(見第5165號毒偵卷第145頁)、衛生福利部 草屯療養院113年5月13日草療鑑字第1130500298號鑑驗書( 見第957號毒偵卷第107—108頁)在卷可憑,而海洛因、甲基 安非他命分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所 規定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均屬違禁物無訛。 (三)扣案如【附表】編號2、4所示之毒品包裝袋、【附表】編號 1、3所示之香菸,依現今科技水準,尚難將其上沾黏之微量 毒品完全析離,均應整體視之為毒品。是【附表】編號1—4 所示之物,分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1款、第2款 所定之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應依同條例第18條第1項 前段規定予以沒收銷燬。 (四)扣案如【附表】編號5—10所示之物,為被告所有且係供其本 案施用毒品之用,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中供承明確(見第 1869號毒偵卷第43、138頁),為防止日後再犯,爰依刑法 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是本件聲請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55條之36第2項、第259條之1,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11條、第38條 第2項前段、第40條第2項、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盈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顏嘉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名稱及數量 鑑驗內容 備  註 1 含海洛因香菸1支(毛重0.5810公克) 經送驗,鑑驗結果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臺北榮民總醫院113年1月3日北榮毒鑑字第C0000000號毒品成分鑑定書副本(第5165號毒偵卷第145頁) 2 海洛因2包(驗餘淨重0.2436公克、0.0499公克) 送驗白色碎塊、白色粉末各1包,經檢驗均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驗餘淨重各為0.2436公克、0.0499公克。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3年5月13日草療鑑字第1130500298號鑑驗書(第957號毒偵卷第107—108頁) ‧臺中地檢113年度毒保字第246號扣押物品清單(第957號毒偵卷第101頁) 3 摻有海洛因香菸1支(驗餘淨重0.3906公克) 經送驗,鑑驗結果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4 安非他命3包(毛重16.72公克,驗餘淨重13.7764公克) 送驗晶體3包,送驗單位指定鑑驗1包,經檢驗含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驗餘淨重13.7764公克。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3年5月13日草療鑑字第1130500298號鑑驗書(第957號毒偵卷第107—108頁) ‧臺中地檢113年度安保字第683號扣押物品清單(第957號毒偵卷第87頁)  5 已使用之針頭1支 ‧臺中地檢113年度保管字第1847號扣押物品清單(第957號毒偵卷第67頁)  6 安非他命吸食器1組 ‧臺中地檢113年度保管字第2935號扣押物品清單(第957號毒偵卷第79頁)  7 玻璃球1個 8 塑膠鏟管1支 9 鼻管1支 10 殘渣袋1個

2024-12-20

TCDM-113-單禁沒-761-20241220-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31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 刑 人 劉泓志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詐欺等案件,對於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民國112年11月3日否准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執行指揮(10 7年度執更字第2629號,本院卷第7頁),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本案案件歷程:  ㈠本案案件歷程,均經本院前案以112年聲字第107號審理時, 於該案依職權調取相關判決、執行卷宗核閱無誤,本院援引 之(如附件)。  ㈡異議人又向臺南地檢署聲請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經臺 南地檢署檢察官民國112年11月3日函覆「台端已多次對於檢 察官不准易科罰金及易服社會勞動之命令向法院聲明異議, 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聲字第107號等裁定聲明異 議駁回。經再次審核後,台端因先後多次犯健保詐欺案,詐 取高額健保給付,仍認有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 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事由」,而否准其聲請易科罰金、 易服社會勞動,有該函在卷可參(本院卷第7頁)。 二、異議人本次聲明異議意旨略以:檢察官沒有法律授權的不准 易科罰金,為違憲違法行為,必須裁定為違法等語(本院卷 第73、101、117頁)。 三、經查:  ㈠異議人歷來多次就同一事件,針對執行檢察官否准其聲請易 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均經本院裁定駁回確定,有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卷第70頁被告前案紀錄表參照), 合先敘明。  ㈡異議人本次雖再執上開情詞聲明異議,然本院認為臺南地檢 署的上開執行指揮,與111年12月23日否准易科罰金之理由 相同,經核並無違法不當之處,理由同本院前案以112年聲 字第107號裁定,本院援引之(如附件)。 四、異議人本次聲明異議,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2024-12-20

TNHM-113-聲-931-20241220-1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72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呂友義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408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5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142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經查:  ㈠本案原審判決被告:「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 徒刑1年3月」後,僅有被告提起上訴,被告表明對於原審認 定的犯罪事實、罪名均不爭執,僅針對原審宣告之「量刑」 提起上訴,請求本院從輕量刑(本院卷第47頁審理筆錄參照 )。  ㈡被告與其他集團成員3人以上共同詐欺被害人超過500萬元以 上,被告於偵查、歷次審理中均自白犯罪。被告行為後,詐 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洗錢防制法均有修法,並於113年8月 2日修正生效,詳如附表所示。如果適用新法,被告犯行將 適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3條前段規定(法定本刑為3 年以上10年以下),再依同條例第47條減輕其刑,本院將於 「1年6月至9年11月」之間量刑,高於被告行為時應適用刑 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加重詐欺取財罪的「1年以上7 年以下」,因此,修正後的法律並未較有利於被告,依據刑 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整體適用被告行為時法。  ㈢原審於113年8月5日宣判時,雖漏未為上開新舊法的整體比較 ,然原審最終仍適用被告行為時的法律,結論與本院上開新 舊法比較結果相同,核屬無害瑕疵。此外,本案亦無最高法 院112年度台上大字第991號裁定意旨所指不適合僅針對「量 刑上訴」進行審理的情形,因此,本案審判範圍即僅就原判 決「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理。 二、被告並「無」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減刑的適用 :   被告雖然於偵查及歷次審理中坦承犯罪,且因原審已經相信 被告所稱其尚未收到犯罪所得(原審判決書第6頁),即無 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之問題。惟誠如上述,被告本案犯行應 整體適用被告行為時的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而非適 用被告行為後的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相關法律,被告自無 上開條例第47條減刑適用。 三、被告雖上訴主張:其已於113年12月12日支付被害人6000元 (並提出轉帳證明),原審量刑過重,並請求給予緩刑等語 。然查:  ㈠量刑之輕重,係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茍已 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且符合罪 刑相當原則,則不得遽指為違法。原審判決就被告量刑部分 ,已審酌刑法第57條規定之多款量刑事由,並未逾越法定刑 度,亦無濫用裁量之情事,且與被告犯行的情節相當,並無 過重之虞。  ㈡被告於原審即與被害人達成調解,同意清償被害人新台幣47 萬元,自113年9月15日起按月清償6000元(原審卷第59頁調 解筆錄參照),然被告並未按期清償,遲於本院審理期間, 經本院督促後,方於113年12月12日給付被害人一期款項600 0元,業據被告自承在卷,並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可參(本 院卷第48、51頁);參以:被告與被害人達成調解乙情,業 經原審於量刑時予以審酌(原審判決第6頁),被害人被害 的金額非輕,原審的量刑已與被告犯行相當,本院自無再調 降刑度的必要。  ㈢本案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共同詐欺被害人的金額非輕,且被 告自陳還有參與別件案件(原審卷第45頁、本院卷第48頁) ,被告參與的另案其中一件業經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判處罪刑 ,目前繫屬於二審中審理。因此,本院認為被告並不適宜宣 告緩刑,被告請求本院宣告緩刑,亦無理由。 四、綜上,被告的上訴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二審檢察官林志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附表 被告行為時條文 (犯罪時間:112年3月初) 中間法 現行法 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Ⅰ犯第三百三十九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無。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3條 (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 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之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五百萬元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億元以下罰金。 無。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 (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 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察機關或檢察官得以扣押全部犯罪所得,或查獲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詐欺犯罪組織之人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Ⅰ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洗錢防制法第19條 (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 Ⅰ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洗錢防制法第16條 Ⅱ犯前二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 洗錢防制法第16條 (000年0月00日生效施行) Ⅱ犯前四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洗錢防制法第23條 (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 Ⅲ犯前四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察機關或檢察官得以扣押全部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或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2024-12-18

TNHM-113-金上訴-1720-20241218-1

交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上易字第640號 上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林豐正 被 告 蔡秉霖 選任辯護人 李育禹律師 曾靖雯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過失傷害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 度交易字第466號中華民國113年9月27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2221號),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蔡秉霖緩刑貳年,應按期履行本院113年度交附民字第657號調解 筆錄的賠償義務。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本案原審認定被告犯過失傷 害罪,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 日,檢察官提起上訴,明示對於原審認定的犯罪事實、罪名 均不爭執,僅針對原審宣告之量刑,提起上訴等語(本院審 理筆錄參照),因此,本案審判範圍僅就原判決的量刑妥適 與否進行審理。 二、檢察官雖上訴主張原審量刑過輕等語,惟查:量刑之輕重, 係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茍已斟酌刑法第57 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且符合罪刑相當原則, 則不得遽指為違法。原審判決就被告量刑部分,已審酌刑法 第57條規定之多款量刑事由,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濫用 裁量之情事,且被告與告訴人於本院已經達成調解,因此, 原審已無過重之虞,檢察官上訴主張原審量刑過輕云云,並 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而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其本次一時過失犯罪,犯後坦承犯罪, 且於本院與告訴人達成調解,被告經此偵、審程序後,應知 所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本院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 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宣告緩刑2年。另為保障告 訴人之債權,並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於緩刑期間諭知 被告應負擔之義務如主文所示(被告如未履行分期付款義務 ,情節重大者,告訴人得請求執行科檢察官,向法院聲請撤 銷緩刑宣告。被告於本院業經本院告知上開得撤銷緩刑的規 定,並承諾屆期不會藉故延遲賠償,見本院卷第64頁審理筆 錄)。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二審檢察官林志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2024-12-18

TNHM-113-交上易-640-20241218-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詐欺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65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李安倫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7 92號中華民國113年9月20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嘉義地 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826號。移送原審併辦案號:同署113年 度偵字第841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㈠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本案原審認定被告:「犯幫 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 0元折算1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2萬2000元沒收,如 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僅 有被告提起上訴,被告表明其對於原審認定的「犯罪事實、 罪名及沒收」均不爭執,明白表示僅針對原審宣告之「量刑 」提起上訴,請求本院從輕量刑(本院卷第97頁審理筆錄參 照),本案審判範圍即僅就原判決「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 理。  ㈡另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雖主張:被告提供手機門號000 0000000給來路不明的犯罪人士,除幫助詐欺集團對原審認 定的被害人楊芳月、梁瑛娟詐欺取財以外,尚同時幫助詐欺 集團對被害人蔡聖源、邱虺叡實施詐欺取財罪,此部分與原 審認定的犯罪事實有想像競合犯的裁判上一罪關係,而以11 3年度偵字第13526、13527號移送本院請求併辦審理(本院 卷第79頁)。然查:倘若僅被告為自己之利益對第一審判決 之科刑不服提起上訴,但檢察官並未上訴者,上訴審法院自 僅能由被告聲明上訴之具體理由所界定之範圍,就第一審判 決之科刑是否妥適進行審判。即令檢察官於被告上訴第二審 後,另行主張與起訴事實有裁判上一罪關係而不利被告之犯 罪事實移送第二審法院併辦,促請法院注意,上訴審仍無從 逕行擴充其審查範圍至裁判上一罪之其他犯罪事實而為更不 利被告之事實認定(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287號、第2 322號判決意旨參照)。因此,本院即沒有就檢察官移送本 院請求併辦的事實進行審理。 二、被告上訴雖主張:伊願意承認犯罪,但伊沒有參與詐騙集團 的詐騙行為(並非共同正犯),伊因之前沉迷網路賭博而一 時失慮犯罪,原審量刑過重,請求從輕量刑等語。然查:  ㈠量刑之輕重,係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茍已 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且符合罪 刑相當原則,則不得遽指為違法。原審判決就被告量刑部分 ,已審酌刑法第57條規定之多款量刑事由,並未逾越法定刑 度,亦無濫用裁量,且與被告犯行的情節相當。  ㈡被告為清償自己的債務,提供手機門號幫助詐騙集團對被害 人詐欺取財,造成被害人蒙受鉅額財產損害,也使司法機關 難以追查幕後集團正犯,被告犯罪情節非輕。又被告違法事 證明確,被告到案後雖坦承透過親友介紹而任意提供手機門 號出去,但於警詢、偵查、原審仍否認犯罪,表示不知道這 樣違法(偵826號卷第4頁、第40頁反面、移送原審併辦警卷 第3頁反面、原審卷第37頁),於原審判決有罪後,延於本 院才承認犯罪,未見其勇於改過,因為原審的量刑已屬適當 ,本院認為也無從再調降被告的刑度。  ㈢綜上,被告上訴主張原審量刑過重云云,並無理由,應予駁 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二審檢察官林志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2024-12-18

TNHM-113-上易-652-20241218-1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73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胡宬瑋 選任辯護人 張蓁騏律師 沈伯謙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 金訴字第348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485號、第5293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胡宬瑋的「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各處如附表「本院判決結果欄」所示之刑。應執 行有期徒刑貳年參月。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2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經查:  ㈠本案原審認定被告觸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共五罪, 各處如附表原審判決結果欄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有期徒 刑2年6月,並就犯罪所用之物為相關沒收。原審判決後,僅 有被告提起上訴,被告表明對於原審認定的「犯罪事實、罪 名、罪數、沒收」均不爭執,明白表示僅針對原審宣告之「 量刑」提起上訴,請求本院從輕量刑,因此本院審判範圍即 僅就原判決「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理。  ㈡被告除了觸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三人以上共同犯詐 欺取財罪以外,同時觸犯的輕罪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規 定,雖於113年8月2日修正生效(改為第19條後段),然因 被告遭依想像競合犯處斷的重罪仍為上開「三人以上共同犯 詐欺取財罪」,洗錢防制法的修正,經核對於被告最終處斷 法條不生影響,本院自仍尊重被告的量刑上訴聲明,附此敘 明。 二、被告有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減刑的適用:   被告行為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業於113年7月31日公布 ,並於113年8月2日施行(以下或稱新法)。本案被告觸犯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各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 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500萬元,則被告觸犯「三人以上共同 犯詐欺取財罪」的構成要件、刑度,雖未修正(詐欺犯罪危 害防制條例第43條參照)。然新法增列第47條前段規定:「 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 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對被告較為有利,依 據刑法第2條第1項但書規定,應適用新法減刑之規定。本案 被告於偵查末期、原審及本院審理中均自白犯罪(偵1485號 卷第332頁。原審卷第56頁、第63頁、第169頁、第184頁、 第187頁。本院卷第119頁),因原審認定被告尚未收到犯罪 所得(原審判決書第6頁),被告即無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 之問題,被告各罪乃均符合新法第47條前段減刑規定,應減 輕之。 三、本院撤銷原審「量刑」的理由:  ㈠原審未及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減輕被告刑度 ,認事用法乃有違誤。  ㈡原審就被告所犯附表5罪的量刑,相對於同犯行中、觸犯相同 罪名的共同被告李秉辰均輕1個月,然而定應執行刑時卻與 李秉辰同樣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則原審就被告所定的 應執行刑,亦有違反公平原則的瑕疵。  ㈢被告提起上訴,主張原審有上開量刑瑕疵,量刑過重等語, 為有理由,原審的量刑(包括應執行刑)即屬無可維持,應 由本院予以撤銷改判。      ㈤爰審酌被告前有毀棄損壞、妨害秩序犯罪前科(被告前案紀 錄表參照),不知警惕改過,本次為求自身利益,即參與詐 欺犯罪組織,並且在集團內擔任收水層(向第一線車手收款 )再往上交贓款之角色,造成如附表所示之被害人王馨玉等 5人之財產損害,嚴重影響社會治安,並破壞交易秩序及信 任關係,所為實無足取;惟念被告犯後坦承犯行(符合想像 競合犯中輕罪的減刑規定者,兼於此考量),在原審與被害 人連桂櫻、王馨玉、林秀敏、陳亭聿4人成立調解,有原審 調解筆錄可參(原審卷第204頁),被告目前勉力按期清償 中,目前賠償每個被害人各約2萬5千元,業據被告提出LINE 對話紀錄、匯款資料可參(本院卷第125頁以下),兼衡被 告在原審、本院自陳之智識程度、太太甫懷孕的生活狀況等 一切情狀(原審卷第187頁、本院卷第123頁),分別量處如 附表「本院判決結果」欄所示之刑。  ㈥本院並審酌被告所犯上開5罪,均係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犯 行,犯罪手段、情節及侵害法益具有類似性,且犯罪時間相 近,綜合被告全部犯罪情節,兼衡刑法第51條所定限制加重 原則,及多數犯罪責任遞減原則,爰定被告應執行之刑如主 文所示。  四、被告依法不能宣告緩刑:   被告業經本院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3月,且被告於112年 間甫因妨害秩序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本院卷 第48頁被告前案紀錄參照),依據刑法第74條規定,被告依 法不能宣告緩刑,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 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二審檢察官林志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附表: 編號 告訴人/被害人 詐騙方式 匯款時間(以帳戶明細記載交易時間為主)、金額(新臺幣)、匯入帳戶   證 據    宣 告 刑 1 王馨玉 於112年9月5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佯裝長欣投資顧問,向王馨玉佯稱:依指示入金、操作投資,獲利穩定等語,致其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而為右列匯款行為。 112年11月8日10時24分許,匯款28萬5,000元至本案帳戶。 ⒈王馨玉於警詢之指述(警字第576號卷第161至162頁) ⒉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各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163頁、第165頁)。 原審判決結果: 胡宬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本院判決結果: 原審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2 林靈均 於112年9月12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佯裝泰賀投資顧問,向林靈均佯稱:依指示入金、操作投資,獲利穩定等語,致其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為右列多筆轉帳行為。 ⒈於112年11月8日12時13、14、15、16分許,各轉帳10萬元至本案帳戶,共4筆,合計40萬元。 ⒉於112年11月8日12時26分許,轉帳20萬元至本案帳戶。 ⒊於112年11月8日12時42分許,轉帳3萬元至本案帳戶。 ⒈林靈均於警詢之指述(警字第576號卷第169至174頁)。 ⒉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175至176頁)。 原審判決結果: 胡宬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本院判決結果: 原審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3 林秀敏 於112年11月8日前某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佯裝長欣投資顧問,向林秀敏佯稱:依指示入金、操作投資,獲利穩定等語,致其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為右列匯款行為。 於112年11月8日12時45分許,匯款51萬元至本案帳戶。 ⒈林秀敏於警詢之指述(警字第576號卷第179至180頁)。 ⒉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各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181至183頁)。 原審判決結果: 胡宬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本院判決結果: 原審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4 陳亭聿 112年11月8日前某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佯裝陳亭聿前同事,向其佯稱:願出售名錶等語,致其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以無折存款方式,將為右列匯款行為。 於112年11月8日14時14分許,匯款36萬元至本案帳戶。 ⒈陳亭聿於警詢之指述(警字576號卷第189至192頁)。 ⒉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各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193至194頁、第197頁)。 ⒊玉山銀行新臺幣匯款申請書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199頁)。 原審判決結果: 胡宬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本院判決結果: 原審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5 連桂櫻 於112年7月10日起,詐欺集團成員佯裝匯豐證券人員,向連桂櫻佯稱:依指示入金、操作投資,獲利穩定等語,致其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指示為右列匯款行為。 於112年11月8日15時2分許,匯款20萬元至本案帳戶。 ⒈連桂櫻於警詢之指述(警字第576號卷第201至202頁、第207至209頁) ⒉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便格式表各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211至213頁)。 ⒊LINE對話內容翻拍截圖14張(警字第929號卷第115至128頁)。 ⒋國姓鄉農會匯款申請書1份(警字第576號卷第214頁)。 原審判決結果: 胡宬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本院判決結果: 原審量刑撤銷。 上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2024-12-18

TNHM-113-金上訴-1733-20241218-1

原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157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楊玉惠 選任辯護人 法扶律師呂宗燁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原金 訴字第18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 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9850號、第14247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楊玉惠緩刑貳年,並應按期履行其與鄭雅慧、徐仁宗在臺灣嘉義 地方法院成立的調解筆錄的給付義務。   理 由 一、程序方面:  ㈠本案原審認定被告共同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 罪,共2罪,各處有期徒刑5月,均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 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應執行有期 徒刑7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4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 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原審判決後,僅有被告提起上訴, 被告表明其對於原審認定的犯罪事實、罪名、罪數均不爭執 ,明白表示僅針對原審宣告之「量刑」提起上訴,請求本院 從輕量刑(本院卷第101頁審理筆錄參照)。  ㈡本院審酌: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相關條文,雖於113年8 月2日修正生效施行,詳如附表所示。經整體適用比較結果 ,被告行為後的現行法並未較有利於被告,依據刑法第2條 第1項前段規定,本案應整體適用被告行為時的洗錢防制法 。原審雖未及為新舊法比較,然最終適用法條結果並無違誤 ,乃屬無害瑕疵。此外,本案亦無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大 字第991號裁定意旨所指不適合僅針對「量刑上訴」進行審 理的情形,因此,本案審判範圍即僅就原判決「量刑」妥適 與否進行審理。 二、被告於偵查、原審否認犯罪,經核並無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   16條減刑適用。 三、被告上訴雖主張:其已與告訴人2人在原審法院達成調解(1 13年度嘉原簡移調字第8號、第9號,本院卷第85頁調解筆錄 參照),正分期賠償告訴人2人,原審量刑過重等語。然查 :量刑之輕重,係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茍 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且符合 罪刑相當原則,則不得遽指為違法。原審判決就被告量刑部 分,已審酌刑法第57條規定之多款量刑事由,並未逾越法定 刑度,亦無濫用裁量之情事,且與被告犯行的情節相當,並 無過重之虞,被告上訴主張原審量刑過重云云,並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惟被告未曾因任何犯罪而受有期徒刑宣告,有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參,其本次一時失慮犯罪,犯後業已坦承犯罪,且 與告訴人2人達成調解,目前均有按期賠償告訴人2人,有其 陳報之給款證明可參,被告經此偵、審程序後,應知所警惕 ,而無再犯之虞,本院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 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宣告緩刑2年,另為保障被害人的 債權,並警惕被告不可再犯,並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 款 ,諭知被告於緩刑期內應負擔之義務如主文所示,以期自新 (被告如未切實履行分期付款義務,情節重大者,被害人可 以請檢察官向法院聲請撤銷緩刑宣告,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 第2項第3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二審檢察官林志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附表:洗錢防制法異動條文 被告行為時的條文 被告行為後的條文 第14條 Ⅰ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Ⅱ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Ⅲ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第19條 (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113年8月2日施行) Ⅰ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一億元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Ⅱ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第16條 (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112年6月16日施行) Ⅱ犯前四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第23條 (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113年8月2日施行) Ⅲ犯前四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察機關或檢察官得以扣押全部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或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2024-12-18

TNHM-113-原金上訴-1574-20241218-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限制出境出海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586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蔡定庭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案件(臺灣雲林地方 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218號),不服原審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1 月21日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被告涉嫌非法經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等罪 ,犯罪嫌疑重大,被告經合法通知,在明知有庭期的情況下 出國,無故缺席原審定於民國113年11月21日的審判期日; 又被告日後若遭判決有罪,可能會受長期自由刑之宣告,被 告極有可能畏罪逃避司法而躲避出國,有事實足認被告有逃 亡之虞,爰依據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規定,自 民國113年11月21日起限制被告出境、出海8月。 二、抗告意旨略以:被告在大陸地區福建省工作,歷次均有按期 出庭,於113年11月21日審判期日之前,從大陸福建省出差 到大陸天津市,因罹患流行感冒就診住院,未及趕回臺灣, 方缺席原審上開審判期日,伊嗣後仍回國接受審判,並無逃 亡之虞,伊目前仍須趕回大陸地區繼續上班,請求撤銷原審 裁定。 三、限制出境、出海既僅在保全刑事偵查、審判、執行之順利進 行,非為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或科處刑罰,有 關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是否具備、有無限制必要性之審酌 ,並毋須如同本案判決應採嚴格證明法則,將所有犯罪事實 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僅須依自由證明,對前 揭要件事實證明致讓法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可 。倘依卷內證據,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出境滯留他國不歸 而逃亡之可能性存在,足以影響偵查、審判之進行或刑罰之 執行,於必要時法院當得基於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犯 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審慎斟酌有無上開保全或預防 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限制其出境、出海,俾能兼顧國家刑 事追訴、刑罰權之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最高法院109年度 台抗字第541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原審因認為被告無正當理由缺席113年11月21日的審 判期日,為確保後續審判程序的進行,而限制被告出境、出 海,雖有其依據,然本院基於下列理由,認為目前已無庸再 對被告限制出境、出海,理由如下:  ㈠被告缺席原審上開審判期日,遲於當日才委託其父親以在大 陸生病為由向原審遞狀聲請改期(原審卷二第385頁,未提 出相關佐證文件),雖非屬正當理由,然仍可見被告在意原 審的庭期。被告本次抗告,已經說明其是因為工作緣故前往 大陸,原已預定113年11月18日班機回臺灣出庭,因在大陸 地區出差罹患流行性感冒,出現嚴重症狀而住院治療,方來 不及趕回臺灣出席本次庭期,並據被告提出工作證明書、診 斷證明書、大陸地區通行證、預訂機票證明在卷可參(本院 卷第11頁、第53頁)。參以:被告於113年11月21日經原審 裁定限制出境、出海後,仍趕回臺灣出庭原審於113年11月2 8日的審判期日(原審卷一第399頁),並無逃亡之跡象。   ㈡被告雖因工作緣故往返臺灣、大陸,但除上開缺席1次開庭以 外,被告於原審歷次開庭均有準時出庭(編號⒉則經原審准 假):  ⒈被告涉嫌非法經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等罪,經原審於111年10 月13日收案開始審理後,被告聘請律師,遵期於111年11月1 6日、111年12月20日、112年1月12日準備程序出庭(原審卷 一第73、135、195頁)。  ⒉嗣被告於112年2月26日因工作因素出境前往大陸(原審卷二 第349頁出入境紀錄參照),後經原審合法通知定於112年4 月25日進行準備程序(原審卷一第273頁,被告母親收受, 下同),被告乃委請律師提出相關證明,向原審法院請假並 聲請改期在112年7月之後(原審卷一第309、327頁),原審 乃取消該次庭期(原審卷一第309頁)。  ⒊嗣原審合法通知被告定於113年5月16日進行準備程序(原審 卷一第393頁),被告雖於113年4月14日出境,然仍於113年 4月25日入境(原審卷二第349頁),並遵期出庭(原審卷一 第425頁)。  ⒋嗣原審於113年6月合法通知被告定於113年8月20日進行準備 程序(原審卷二第39頁),被告因早於113年5月即前往大陸 地區工作,乃委請律師請假並請求改期至113年10月以後( 原審卷二第43頁),原審因訴訟進行需要,不准被告請假( 原審卷二第51頁),被告即於113年8月19日趕回臺灣遵期出 庭(原審卷二第349頁、第61頁),被告出庭完畢即於113年 8月24日出境。  ⒌嗣原審於113年8月合法通知被告定於113年11月7日、11月21 日、11月28日進行審理程序(原審卷二第169頁),被告於1 13年11月6日趕回臺灣(原審卷二第349頁),遵期於113年1 1月7日出庭(原審卷二第209頁)。再於113年11月13日出境 。  ㈢本案原審已於113年12月13日進行最後一次審理程序,被告乃 有出庭,原審並已辯論終結,定期宣判,有本院公務電話紀 錄可參(本院卷第65頁)。 五、綜上,本院認為目前已無對被告繼續限制出境、出海的必要 ,原審裁定即無可維持,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撤銷。又原裁定 係原審依職權所為之,非依當事人聲請,並無發回之問題, 爰裁定如主文。 六、因本案是原審發函通知內政部移民署、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偵防分署限制被告出境、出海,本院撤銷原審上開裁定,原審收受本案裁定後,應向上開機構辦理後續通知事宜,本院不另行通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黃心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2024-12-16

TNHM-113-抗-586-2024121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