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廖昱侖

共找到 152 筆結果(第 61-7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10號 原 告 蔡月娥 訴訟代理人 蘇芳儀 被 告 李牧耘 張弘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於本院108年度 金重訴字第12號刑事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於民 國113年5月31日以109年度附民字第224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依其 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次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李牧耘、張弘毅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 件,因原告並非本院108年度金重訴字第12號刑事判決所認 被告2人違反銀行法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之直接被害人,縱 有損害,亦僅屬間接被害人,非屬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規定(得免繳裁判費)之範疇,仍應由原 告繳納裁判費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本院乃於民國113年12 月10日裁定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12萬7,100 元,應徵裁判費1萬2,187元,並命原告應於裁定送達翌日起 5日內繳納,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 17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及受理訴訟文書寄存登記簿影本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27、229頁),惟原告逾期迄今仍未 補繳裁判費,亦有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 明細、本院答詢表查詢列印資料等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3 5至239頁),是依首揭說明,原告之訴欠缺訴訟要件,為不 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 失所附麗,併駁回之。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3

TPDV-113-金-110-20250113-2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塗銷地上權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993號 原 告 魏于晴 被 告 詹清山(已死亡) 林天德(已死亡) 吳美好(已死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地上權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 當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原告之訴,為民法第6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及同法 第249條第1項第3款所明定。準此,可知原告起訴時,如以 已死亡之自然人為被告,因無從命補正,法院即應逕以裁定 駁回之(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70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於民國113年3月14日起訴,係以詹清山、林天德、 吳美好、吳好等4人為被告,然查被告詹清山、林天德、吳 美好分別於56年2月16日、51年2月3日、42年2月1日死亡, 有該3名被告之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72、269、2 74頁),足見該3名被告均已在原告起訴前死亡,揆諸前揭 法條規定及說明意旨,原告以已死亡之自然人為被告,其訴 顯難認為合法,且無從命其補正,應予裁定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3

TPDV-113-重訴-993-202501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9號 聲 請 人 俋拓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德明 代 理 人 徐台華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如附表所示之證券,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670號民 事裁定公示催告,因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1 8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與法 相符,應予准許。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支票號碼 1 俋拓企業有限公司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城中分行 113年8月15日 54,092元 CA3467896 本判決不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3

TPDV-114-除-29-202501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30號 聲 請 人 陳文欽(即陳文聰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如附表所示之證券,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439號民 事裁定公示催告,因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2 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與法相 符,應予准許。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26452-3 1 500 002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7NX0101531-0 1 19 003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8NX0178818-0 1 88 004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9NX0256590-1 1 109 005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0NX0333566-0 1 100 006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1NX0410542-0 1 122 007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2NX0487519-3 1 89 008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3NX0564912-0 1 87 本判決不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3

TPDV-114-除-30-202501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31號 聲 請 人 陳文欽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如附表所示之證券,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440號民 事裁定公示催告,因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2 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與法相 符,應予准許。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26451-1 1 500 002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7NX0101530-8 1 19 本判決不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3

TPDV-114-除-31-202501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37號 原 告 曹樂智Peggy Lochin Tsao 上列原告與被告圓山新城管理委員會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原 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提起訴訟者,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應以訴 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24 4條第1項定有明文。再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復有明文。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 ,訴之聲明僅記載:「被告應付原告頂樓滲水修繕支付。原告請 求賠償精神慰撫金。訴訟費用之由被告負擔。」,並未具體表明 聲明請求之金額,致本件訴訟標的金額不明,本院無從核定訴訟 標的價額,且起訴狀記載「被告圓山新城管委會」、「代表人管 委會主任委員」,未表明被告法定代理人之姓名,是本件起訴顯 有不合程式之情形。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正訴之聲明(應具體明確) ,並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所定費率補繳裁判費,及補正被告 法定代理人之姓名、住址,如未依期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0

TPDV-114-補-137-202501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無效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91號 原 告 張重遠 被 告 磊園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戴招立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65萬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五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1萬7,335元,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 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 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 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 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 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第1、2項、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12定有 明文。又請求確認住戶代表會議決議無效及管理委員當選無 效之訴,屬於財產權訴訟,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如獲 勝訴判決所得受之客觀利益定之,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 319號裁定意旨可參。末按原告之訴,有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依其情形可以補正,審判長應定 期間命其補正,亦為同條第1項但書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原告先位聲明為「㈠確認 磊園大廈於民國113年8月29日召開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 不存在、無效。㈡確認磊園大廈於113年8月29日召開之區分 所有權人會議改選管理委員決議無效。」;備位聲明為「㈠ 磊園大廈於113年8月29日召開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有關討論 事項及決議第一案至第三案之決議應予撤銷。㈡磊園大廈於1 13年8月29日召開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改選管理委員決議應 予撤銷。」,核其性質,顯非基於人格、親屬關係及身分上 權利有所主張,自屬因財產權而涉訟,並應就前開先備位訴 訟標的擇一價額最高者徵收第一審裁判費。惟本件原告倘獲 勝訴判決,其所受利益之客觀價值尚無從衡量,依卷內資料 亦難以估算,故應認前開訴訟標的之價額均不能核定,是依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本件先備位訴訟標的應同以不 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計10分之1即新臺幣(下同 )165萬元定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65萬元 。又因本件係於113年11月25日起訴繫屬(見113年度北司調 字第1158號卷第7頁),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113年12月 30日修正公布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 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7,335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 送達翌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若經合法抗告,命補繳裁判費 之裁定,併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10

TPDV-114-補-91-202501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373號 原 告 徐有田 被 告 鄭聿堤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 他要件之情形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 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未據繳納裁判費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0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翌日 起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27日送達原告,有送達 證書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山分局中崙派出所寄存司法文書 登記及具領登記簿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25、27頁)。惟原告 逾期迄未補正,亦有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 、繳費資料明細等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7至41頁),依前 說明,其訴不能認為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併駁回之。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09

TPDV-114-訴-373-2025010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50號 原 告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訴訟代理人 歐昭廷 陳姵璇 被 告 劉思達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88,622元,及其中新臺幣183,121元 自民國113年11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 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查被告與訴外人即原債權人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聯邦銀行)間之信用卡約定條款第26條約定,合意以本院 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9頁),原告以其受讓聯邦 銀行對被告之信用卡債權而提起本件訴訟,本院就本件訴訟 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向聯邦銀行請領信用卡使用,依約被告得於 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中心等之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應於次 月繳款截止日清償,逾期應給付按週年利率19.71%計算之利 息(銀行法第47之1條修正後,按週年利率15%計算),詎被 告未依約清償消費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嗣聯邦銀行於民 國95年6月28日將上開對被告之信用卡消費款債權讓與予原 告,並以登報公告方式為債權讓與通知,故被告自應對原告 為全數清償。截至113年11月22日止,被告尚積欠新臺幣( 下同)788,622元(含本金183,121元,利息600,020元、違 約金5,481元),爰依信用卡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訴請被告給付788,622元及自113年11月23日起算之利息,並 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債權讓 與證明書、債權讓與公告、信用卡申請書、信用卡約定條款 、卡戶本金利息及相關費用查詢及分期未入帳查詢、歷史帳 單查詢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1至27頁),互核相符,堪信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使用契約及債權讓 與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欠款及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訴訟費用應由被告負擔。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 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1-09

TPDV-113-訴-6850-2025010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011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林志淵 被 告 黃小珊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 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12,46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205,000元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612,469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當事人得以文書合意定 第一審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兩造已於 信用卡約定條款第28條及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貳、特別約定 條款第10條第2項約定,就該契約所載之法律關係涉訟時, 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31、77、93頁) ,故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二、被告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09年8月4日向原告請領信用卡使用,兩造約定被 告得持卡至特約商店記帳消費,由原告先代為清償,被告則 應於每月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繳付最低應繳金額,並就其 餘未足額繳納之消費金額給付循環信用利息,利率最高為週 年利率15%,由原告依被告之信用狀況,考量銀行營運成本 或風險損失成本等因素後通知被告調整之。至112年5月23日 結算時止,被告持卡消費尚有新臺幣(下同)30,077元(含 消費款29,757元、其他費用320元)未據清償。爰依信用卡 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0,077元,及其中29,757元 自結算之翌日即112年5月24日起,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 即附表編號1)。  ㈡被告於111年5月11日透過網路電子授權驗證方式向原告申請 信用貸款,借款金額為41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間自同 年5月11日起至118年5月11日止,利息採定儲利率指數0.79% 加碼年息10.99%計息(違約時利率為12.47%),並約定自實 際撥款日起,以每個月為1期,被告應按月於每月11日攤還 本息。原告於111年5月11日將被告貸款之410,000元撥入被 告指定之新光商業銀行新埔分行帳戶,然被告僅繳納本息至 112年4月10日,其後應付之本息均未按時繳納,依約已喪失 期限利益,迄今尚欠374,136元未為清償,其所欠款項依約 視為全部到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7 4,136元及自112年4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2.47 %計算之利息。  ㈢被告另於112年2月14日透過網路電子授權驗證方式向原告申 請信用貸款,借款金額為21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間自 同年2月14日起至119年2月14日止,利息採定儲利率指數1.3 6%加碼年息10.99%計息(違約時利率為12.47%),並約定自 實際撥款日起,以每個月為1期,被告應按月於每月14日攤 還本息。原告於112年2月14日將被告貸款之210,000元撥入 被告指定之新光商業銀行新埔分行帳戶,然被告僅繳納本息 至112年3月13日,其後應付之本息均未按時繳納,依約已喪 失期限利益,迄今尚欠208,256元未為清償,其所欠款項依 約視為全部到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208,256元及自112年3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2. 47%計算之利息。  ㈣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及聲請供擔保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就所主張之事實㈠部分,業據提出信用卡申請書 、信用卡約定條款、帳務明細、客戶消費明細表等件為證( 見本院卷第19至69頁);就所主張之事實㈡、㈢部分,業據提 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 放款帳戶利率查詢、繳款計算式、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 件為證(見本院卷第71至99頁),互核相符,且被告經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 提出書狀作何有利於己之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審酌,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是堪信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契 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既已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准為假執行,核無不合, 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至被告雖未請求宣告免為 假執行,惟為兼顧兩造之公平,仍依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 額宣告之。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 第1項前段、第78條、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林春鈴 附表 編號 請求金額 (新臺幣)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 週年利率 利息請求期間 1 30,077元 29,757元 15% 112年5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 2 374,136元 374,136元 12.47% 112年4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 3 208,256元 208,256元 12.47% 112年3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4-12-30

TPDV-113-訴-7011-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