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桂英

共找到 243 筆結果(第 61-7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價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119號 原 告 真哪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賈自功 訴訟代理人 涂文勳律師 被 告 德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梁迺鼎 訴訟代理人 陳威駿律師 石永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拾伍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一月二十 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四分之三,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伍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柒拾伍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第 一項原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49,190元, 及其中778,350元自民國113年1月22日起,及其中270,840元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嗣於113年11月18日當庭將該項聲明變 更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049,190元,及其中778,350元自民 國113年1月22日起,及其中270,840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核 屬就利息部分為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上揭規定, 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為圖書出版和銷售業者,計劃出版書側 燙金之聖經(下稱刷金邊聖經),遂向被告購買相關設備。 原告於112年8月24日向被告買受如原證6「訂單確認書」所 示之物(札書機、磨平機、刷金邊機、拇指孔打孔機各1台 ,以下合稱原證6設備),約定價金874,650元,被告並於11 2年10月6日將原證6設備交付原告。嗣原告又於112年11月16 日向被告買受如原證7「報價單」所示之物(集塵機1台及夾 書塊9套,以下合稱原證7設備),約定價金28,350元,被告 於同日交付原告。然而,原告操作原證6設備及原證7設備( 以下合稱系爭設備),製作出之聖經均會發生側邊金色膠漆 脫落、掉粉等問題,系爭設備有無法製作刷金邊聖經之瑕疵 及不合乎債之本旨情事,原告遂於113年6月12日向被告表示 解除系爭設備之買賣契約,而被告業已受領共計778,350元 之價金(計算式:750,000+28,350=778,350)。另原告為操 作系爭設備,另花費27,840元向被告購買原證13所示配件, 又為放置系爭設備已支出廠房租金及水電費共計243,000元 ,此支出均屬原告所受損害。爰依民法第259條第2款、第22 6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 告1,049,190元,及其中778,350元自113年1月22日起,及其 中270,840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系爭設備具備兩造所約定可供印製刷金邊聖經之 效用,並無瑕疵,被告提出系爭設備已屬依債之本旨履行。 原告無法成功印製刷金邊聖經,係因原告欠缺適當之裁切設 備及操作技術所致。縱認被告提出系爭設備有瑕疵或給付不 能問題,原告亦僅得解除刷金邊機部分之買賣契約。原告請 求損害賠償部分,與被告行為欠缺因果關係等語置辯,並聲 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若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78頁至第179頁,另依本判決 論述之需要,略作文字修正及順序調整):  ㈠兩造於112年8月24日成立由被告出售如原證6設備之買賣契約 ,約定價金874,650元。兩造於締約時已約定原告買受設備 應可供以聖經紙印製聖經使用。  ㈡兩造於112年11月16日成立由被告出售原證7設備之買賣契約 ,約定價金28,350元。  ㈢被告於112年10月6日將原證6設備交付原告,於112年11月16 日將原證7設備交付原告。  ㈣截至113年1月22日止,原告已給付系爭設備價金共計778,350 元。  ㈤原告於112年11月28日向被告購買如原證13所示之物,並已全 部給付27,840元價金。  ㈥原告自112年10月6日迄113年12月23日,經實驗各種操作條件 ,皆無法以系爭設備製作出側邊金色膠漆不會脫落掉粉的刷 金邊聖經。  ㈧兩造於112年11月28日成立「聖經後製群組」,由被告協助指 導原告如何製作側邊金色膠漆不會脫落掉粉的刷金邊聖經, 被告人員也曾數次親赴原告處所操作,但迄無成功製作出側 邊金色膠漆不會脫落掉粉的刷金邊聖經。  ㈨原告已於113年6月12日,對被告為解除系爭設備買賣契約之 意思表示。  ㈩原告放置系爭設備之廠房,係以每月25,000元租金及2,000元 水電費向第三人承租,自112年10月起至起訴前,共已支出2 43,000元。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解除契約及回復原狀部分:  ⒈按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完全給付者,債權人得依 關於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之規定行使其權利。因可歸責於債 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債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債權人 於有第226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民法第227條第1項 、第226條第1項及第256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債務人應依 債之本旨為給付,僅在特別情事下始得免責,乃債法之大原 則;茍債務人之給付與債之內容不符,而主張免責者,自應 就其歸責事由不存在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第20 97號判決參照)。經查:  ⑴兩造於成立原證6設備之買賣契約時,即已約定其設備應具備 可供以聖經紙印製刷金邊聖經使用之效用(見兩造不爭執事 項㈠、本院卷第108頁準備程序筆錄),可知被告應提出可供 印製刷金邊聖經使用之機器設備,始屬合乎債務本旨。然原 告自112年10月6日迄今,經實驗各種操作條件,皆無法以系 爭設備製作出側邊金色膠漆不會脫落掉粉的聖經,且兩造於 112年11月28日成立「聖經後製群組」,由被告協助指導原 告如何製作側邊金色膠漆不會脫落掉粉的聖經,被告人員也 曾數次親赴原告處所操作,但迄無成功製作出側邊金色膠漆 不會脫落掉粉的刷金邊聖經(參兩造不爭執事項㈦、㈧),本院 復當庭勘驗原告以原證6設備製作之刷金邊聖經,其金邊色 澤不均,明顯有脫落或斑駁情形,其中數本之部分書頁沾黏 ,需另以手撥開才能逐頁翻閱,且經翻閱內頁,頁面邊緣處 有些許金粉,翻閱後雙手及上半身都會沾滿金粉(參本院卷 第176頁),對於閱讀者造成困擾,不具有通常供人翻閱書 籍應有之品質,足徵原證6設備確有不能製作出刷金邊聖經 之情事。被告僅提出原證6設備,顯未依債之本旨而為給付 ,被告復未能補正,就上述給付不能情事有何不可歸責情形 ,亦未為任何主張舉證,則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應依給付不能 規定負相關責任,核屬有據。  ⑵被告雖辯稱原告未能成功製作刷金邊聖經,係因欠缺裁切設 備及技術,並非原證6設備有功能或效用欠缺云云,觀以本 院留存之證物即原告以原證6設備製作之聖經2本,側邊固有 斜痕數條,然金粉脫落情事並非僅出現於有斜痕之部分,無 明顯斜痕部分亦有金粉脫落,金粉脫落情形亦非在斜痕處尤 為嚴重,已難認金粉脫落係因原告裁切設備或技術欠缺所致 。再者,被告代表人梁迺鼎曾傳訊向原告代表人賈立功(兩 造代表人,以下均逕稱其名)稱:「拍給我看,因為你們那 沒裁刀」,經賈立功回傳數本裁妥之空白書冊,被梁迺鼎尚 稱:「可以很好(大拇指表情符號)」,有LINE對話紀錄存 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61頁至第263頁),益見原告人員裁切 書本之設備及技術前經梁迺鼎審視確認,應非無法製成刷金 邊聖經之癥結所在。況且,被告人員也曾數次親赴原告處所 操作系爭機器(參兩造不爭執事項㈧),倘若原告裁切設備及 技術有所欠缺,則被告人員理當當場提醒並指正,或由被告 人員以正確技術操作,即可解決上述製作問題。然被告先前 協同或指導原告操作時未曾指出上述設備或技術欠缺疑慮, 迄本件訴訟進行中始為如此之指摘及抗辯,即難憑採。  ⒉按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一部不能者,若其他部分之履行,於債權人無利益時,債權人始得拒絕該部之給付,請求全部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觀諸民法第226條第2項之規定自明。依此規定,則給付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一部不能者,債權人僅得就該不能部分,解除契約之一部,惟若給付因一部不能,致其他部分之履行,於債權人無利益時,債權人得拒絕該部分之給付而解除契約之全部。至數個內容不同之契約,如解除其一,其他契約是否併同解除,則應視該數個契約間是否具有相互結合、高度依存、彼此具有不可分離而應同其命運之關係而定(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779號、86年度台上字第2665號、86年度台上字第2278號判決、108年度台上字第2171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  ⑴原證6設備部分:   原證6設備包含札書機、磨平機、刷金邊機、拇指孔打孔機 等,其功能顧名思義無非札書、磨平、刷金邊(燙金)、拇 指孔打孔。觀諸被告提出之原證6設備之「製作流程」說明 (見本院卷第217頁),其製作流程包含紮書、磨書、圓角 、手握式拋光、噴膠水、燙金、打指姆孔等,須依序操作上 述各階段,欠缺其一即無法印製出成冊之刷金邊聖經,可徵 原證6設備彼此顯有相互搭配為用之關係,屬成套之設備。 縱使原證6設備僅有燙金功能欠缺,然空有其他應搭配成套 之設備,對原告而言,仍無從印製成冊之刷金邊聖經,對原 告並無利益。是原告主張其得解除原證6設備買賣契約之全 部,核屬有理。  ⑵原證7部分:   原證7設備之買賣契約,係兩造於112年11月16日成立者(參 兩造不爭執事項㈡),與112年8月24日成立之原證6設備買賣 契約顯然分屬不同之契約,則原告得否一併解除原證7設備 之買賣契約,揆諸前開說明,應視兩契約間有無不可分離或 應同其命運之高度依存關係而定。首先,上開二契約成立時 間相隔約二月,並非同時成立者,且原證7設備之買賣契約 ,係在112年10月6日被告交付原證6設備後一個月始成立者 ,由此時間間隔,已難認原證7設備係原證6設備不可或缺之 配件。其次,集塵機部分,參以集塵機通常功能為攔截、濾 除或吸附塵埃或物料碎屑,其用途應在於維護印刷環境,而 非印刷書籍製程中之必要設備。夾書塊部分,梁迺鼎於112 年11月2日尚傳訊催促賈立功確認訂製尺寸為何,有LINE對 話紀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41頁),可知夾書塊之尺寸 規格實僅繫諸原告之需求,並非需與原證6設備規格相互配 合之零件。綜上,由卷內事證觀之,原證7設備之買賣契約 ,既係原證6設備買賣及交付一段時日後始另行成立之交易 ,且原證7設備有其獨立性,無事證足認原證7設備必然需與 原證6設備搭配為用,則兩契約間即無高度依存、不可分離 之關係可言。準此,原告主張其得一併解除原證7設備之買 賣契約,尚非可取。  ⒋按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 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應附加自受領 時起之利息償還之,民法第259條第2款定有明文。次按應付 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 為百分之5,民法第203條亦有明定。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提 出原證6設備係屬給付不能,業於113年6月12日對被告為解 除契約意思表示,並依前開規定請求被告返還受領原證6設 備價金750,000元,核屬有據,應予准許。又被告係於113年 1月22日前已受領上開給付(參兩造不爭執事項㈤),則原告 訴請被告返還自113年1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之法定遲延利 息,亦屬有據。至被告受領原證7設備價金28,350部分,因 原告主張解除原證7設備之買賣契約尚屬無據,應駁回原告 有關被告返還此部分價金及遲延利息之請求。  ⒌原告係同時主張民法第359條及第256條為其解除契約之依據 ,並請求本院擇一審酌(見本院卷第252頁),而本院係認 定原告主張依第256條解除契約為有理由,則兩造有關原告 是否違反民法第356條檢查通知義務、解除權行使是否逾越 民法第365條第1項除斥期間之爭點,即於本件結論不生影響 ,爰不予贅述。  ㈡損害賠償部分:   廠房租金及水電費部分,查賈立功於LINE訊息中提及該廠房 面積約45坪(見本院卷第243頁),且觀諸該廠房相片確實 面積甚大(見本院卷第137頁),除放置原證6設備外尚有其 他諸多空間可供利用,另參賈立功曾傳訊稱「這個場地我們 也可以把在大溪分倉的貨集運在此,空間應足夠了」,有LI NE對話紀錄存卷可考(見本院卷第243頁),難認上開廠房 係專為保管原證6設備所承租,上開租金及水電費應非必要 支出,且非屬因本件被告給付不能所生損害。又原證13所示 之物價金部分,原告雖主張原證13所示之物係試驗操作原證 6設備所必要,然未據提出任何佐證,亦難認原告有因支付 原證13所示之物價金而受有損害。綜上,原告請求上開損害 賠償,尚有不合,無從准許。  五、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民法第259條第2款請求被告給付750, 000元及自113年1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原 告勝訴部分與法律規定相符,爰分別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 宣告。至原告敗訴部分,假執行聲請因訴之駁回而失所依據 ,應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核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6

TPDV-113-訴-5119-20250226-2

再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48號 再審 原告 瑞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理彬 再審 被告 李易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 月17日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373號確定判決及113年11月4日本院 113年度再易字第14號確定再審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不經 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再審原告主張:再審原告前起訴請求再審被告損害賠償,經 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373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之請求確 定(下稱原確定判決),嗣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 之訴,復經本院以113年度再易字第14號判決駁回再審之訴 (下稱原確定再審判決)。然原確定判決在認定「SIP 通話 功能之正確施工順序」時,未依專業技術標準判斷,更以再 審被告業已自承並未完成約定規格、功能應用程式之開發設 計工作為由,駁回再審原告所提出鑑定之聲請,原確定再審 判決亦重蹈覆轍。是原確定判決及原確定再審判決均違背最 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800號判決所揭「依當事人聲明之 意旨,某證據方法與待證之事項有關聯性者,不得預斷為縱 予調查亦不影響事實真偽之認定,認無必要而不予調查」見 解,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 再審事由,爰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二、本件未行言詞辯論,故無再審被告之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再審不合法(即關於原確定判決)部分: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 第500條第1項、第2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確定判 決於民國113年4月17日確定,再審原告於114年4月23日收受 原確定判決送達,至遲於斯時即知悉原確定判決所持理由。 是再審原告於113年11月22日始以第496條第1項第1款為再審 事由,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已逾30日之不變期 間。此部分再審之訴顯不合法,應逕予駁回。  ㈡再審顯無理由(即關於原確定再審判決)部分:  ⒈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查原 確定再審判決於113年11月4日確定,再審原告於113年11月2 2日對原確定再審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未逾30日之法定 不變期間,先予敘明。  ⒉惟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大法 官解釋或憲法法庭判決有違,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 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判決理由不備、理由矛盾、取捨證據 失當、調查證據欠周、漏未斟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及在學 說上諸說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異等情形在內(最高法院 104年度台聲字第1206號、100年度台再字第33號裁判意旨參 照)。經查: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再審判決違背最高法院10 0年度台上字第2800號判決上揭意旨,究其真意,無非指摘 原確定再審判決有「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周、漏未斟 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之不當,揆諸前開見解,此顯非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之適用範疇。遑論,原確定再審 判決既為再審判決,旨在審查原確定判決有無再審原告於該 程序中所指摘之再審事由而已。原確定再審判決理由固有論 及原確定判決未行鑑定之事,然細繹其相關論述為「原確定 判決已敘明……亦於原確定判決理由中敘明駁回再審原告聲請 鑑定之理由……足認再審原告所指上開事由均為其於原確定判 決審理中執為抗辯之事由,業經原確定判決審認各節後依卷 內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得出判決結論,並已於原確定判決 理由中就上開各節認定事實後適用法律之結果詳述甚明」, 亦即僅旨在審查原確定判決有無說明證據評價及證據調查取 捨之理由而已,並非於該再審程序中再自為斟酌是否調查證 據之取捨。準此,再審原告指摘原再審確定判決違背最高法 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800號判決意旨而有調查證據欠周之失 ,實屬誤解。綜上,再審原告指摘原確定再審判決有上述適 用法規錯誤,不經調查即可認定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一部不合法,一部顯無理由,爰 判決如主文。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6

TPDV-113-再易-48-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971號 原 告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瑞斌 訴訟代理人 羅建興 被 告 羅天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肆萬參仟柒佰玖拾貳元,及其中 新臺幣捌拾參萬伍仟壹佰玖拾參元自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九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玖仟貳佰伍拾元由被告負擔,並自本判決確 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捌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拾肆萬參仟柒佰玖拾貳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 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90萬194元,及其中89萬1,480 元部分自民國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 之利息(見本院卷第7頁),嗣於113年11月5日具狀變更聲 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84萬3,792元,及其中83萬5,193元自 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19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前揭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0年1月間線上向原告申請信用卡使用, 依約得於各特約商店記帳消費或預借現金,但應於繳款截止 日前清償帳款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未 清償部分,依信用卡約定條款第16條第3項約定,按年息15% 計算利息。詎被告未依約清償,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截至11 3年10月8日止,尚積欠84萬3,792元(含本金83萬5,193元、 利息5,733元、雜項手續費〈海外簽帳手續費1,150元〉),及 其中83萬5,193元自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 計算之利息未清償。爰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線上申請信用卡申請書、 信用卡約定條款、非商務卡之電催資料、交易暨繳款歷史明 細表等件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1至15頁、第21至25頁), 互核相符,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 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之本金、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390條第2項之規定並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 另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 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9,250元應由被告負擔,並依民事訴訟 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爰確定如主文第二項所載。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6

TPDV-113-訴-5971-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8號 原 告 涂紀玉美 被 告 紘琦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定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十日內,補正附表所列之事項,並按 附表編號二之訴訟標的價額加計租金請求新臺幣壹拾參萬伍仟元 後,自行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十三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 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第2條第1項所定費率繳 納第一審裁判費,逾期未補正或未繳費,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 併計算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 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 、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房 屋及土地為各別之不動產,各得單獨為交易之標的,故房屋 所有人對無權占有人請求遷讓交還房屋之訴,應以房屋起訴 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不得併將房屋坐落 土地之價額計算在內。而房屋所有人倘附帶請求給付相當於 租金之不當得利,亦不得併算其價額(最高法院102年度台 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另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 式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如不於 期間內補正,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原告聲明 請求被告應將坐落於臺北市○○區○○路000巷00號1樓之房屋( 下稱系爭房屋)全部遷讓返還原告,及給付租金新臺幣(下 同)13萬5,000元,並自民國114年2月11日起至遷讓之日止 按月賠償(未載明按月賠償金額)。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 本件聲明前段關於請求被告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訴訟標的價 額部分,應以系爭房屋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聲明中段 訴請被告給付積欠租金13萬5,000元部分,即應與前述訴請 返還系爭房屋部分合併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惟原告並未於 起訴狀陳明系爭房屋於本件起訴時之客觀交易價額為何,使 本院無法核定訴訟標的價額,茲命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 10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之事項,並以附表編號2所查報之系 爭房屋於起訴時之客觀交易價額,加計請求欠租13萬5,000 元後,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及113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 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 收額數標準第2條第1項規定自行計算補繳裁判費,如逾期未 補正或未繳裁判費,即駁回其訴。至原告聲明後段請求被告 按月給付租金額為「空白」,其請求尚不明確,且似為聲明 前段請求之附隨義務,爰暫不徵收裁判費,待原告確認聲明 內容後,如有必要再行補徵,附予敘明。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1 提出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00巷00號1樓房屋之建物第一類登記謄本。 2 查報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00巷00號1樓房屋房屋(不含坐落土地)於本件起訴時即民國114年1月14日之市場買賣客觀交易價值,及所憑之相關證據資料(包括但不限於:該房屋鑑價報告、最新市場買賣交易行情資料或房屋鄰近交易成交價證明等)。

2025-02-26

TPDV-114-補-248-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03號 原 告 蔣惟綱 上列原告與被告徐旭東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當 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並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書狀及其附屬 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 繕本或影本,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16條第1項第1 款、第11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即原告請求法院應為如何判決之聲明,如原告獲勝訴判決, 該聲明即為判決主文,故該聲明之記載亦應具體、明確,且 適於執行,方屬依法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次按因財產 權而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上 開事項均屬起訴必備之程式。末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 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 款亦有明定。 二、經查,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另起訴狀當事人欄關於被告 部分,書狀記載「被告遠傳公司總經理井琪」、「連坐董事 長徐旭東」,所訴對象欠明確,原告應確認:1、「被告遠 傳公司」其全銜是否為「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請 求連坐之對象是否只有「董事長徐旭東」1人;3、「總經理 井琪」是否非本件被告?另,關於被告住所部分,書狀僅記 載「被告遠傳公司」設在臺北市○○路000號,但未記載被告 徐旭東之住所;如「總經理井琪」為本件被告,亦未記載其 住所。再,原告僅提出起訴狀繕本乙份,故尚應補提按所訴 被告之人數減1之繕本(含證據影本)。此外,關於訴之聲 明部分,書狀記載「查該被告連契約法屬私法;而刑法等屬 公司都不知,自然會犯下侵權」等內容,其聲明之記載不具 體、明確(若原告係請求給付金錢,聲明可記載:「被告應 給付(如有其他給付方法,並應予載明)原告○○○...」), 致本院無從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暨核算第一審裁判費之數 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 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之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 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1  被告遠傳公司之全銜。 2 被告徐旭東之住所(如與被告遠傳公司相同,可記載「住同上」)。 3 請確認「總經理井琪」是否為本件被告? 如是,併應記載其住所(如與被告遠傳公司相同,可記載「住同上」) 4  訴之聲明(應具體、明確,且適於執行)。 5 按被告人數減1之起訴狀繕本(含證據影本)。

2025-02-25

TPDV-114-補-503-202502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5814號 原 告 宜萌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廖寶春 訴訟代理人 鄭皓軒律師 李臻雅律師 被 告 瓦城泰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承義 訴訟代理人 張菀萱律師 複 代 理人 黃筱涵律師 王莉雅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黃廖寶春為原告宜萌國際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之承受訴 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法第170條定有明文;惟此規定 於有訴訟代理人時不適用之,同法第173條前段亦有明文。 次按,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後當然停止者,其承受訴訟之聲 明,由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同法第177條第3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原告起訴時之法定代理人為李振仲,並已合法委任訴訟 代理人,故訴訟程序不因法定代理人死亡或代理權消滅而當 然停止。而查,該公司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之民國113年3 月21日變更法定代理人為黃富昌,惟黃富昌未依法聲明承受 訴訟前,復於113年6月26日死亡;嗣經改選由黃廖寶春接任 ,原告於依法辦理變更登記前之113年12月5日先行具狀聲明 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二第383頁),並於114年2月21日具狀 陳報該公司已於114年2月14日完成公司代表人變更登記事宜 等節,亦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資料可參,揆諸前 揭規定,其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25

TPDV-112-訴-5814-20250225-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5814號 上 訴 人 宜萌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廖寶春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瓦城泰統股份有限公司間因112年度訴字 第5814號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事件,上訴人於民國114年1月8日提 起上訴到院;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641,554元 ,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2,975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 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25

TPDV-112-訴-5814-20250225-4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325號 原 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訴訟代理人 曾郁軒 吳金城 被 告 邱健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89,807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7 日起至民國113年9月17日止,按週年利率3.87%計算之利息 ,暨自民國113年9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9個月以內 部分,按週年利率4.644%計算之遲延利息、逾期超過9個月 部分,按週年利率3.87%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364,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089,80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予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依兩造簽訂之信用借款約定書第30 條約定,雙方合意以原告總行或有業務來往之分行所在地管 轄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原告總行所在地設於臺北市中山 區,位於本院轄區,故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透過原告之MMA金融交易網之網路銀行申辦 信用貸款,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350,000元,約定 借款期間7年,自實際撥款日起按月平均攤還本息;利息按 原告個人金融放款產品指標利率(月調)加碼年息2.16%機 動計算(被告逾期時之個人金融放款產品指標利率為1.71% ,故利息利率為3.87%);如遲延還本繳息時,應按原借款 利率1.2倍計付遲延利息,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9期, 自第10期後回復原借款利率計收遲延期間之利息。原告已於 民國112年2月17日撥付上開款項予被告。詎被告僅繳納本息 至113年8月17日,迄今尚欠本金1,089,807元及其利息未清 償,依約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被告應清償全部款項,爰依消 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給 付原告1,089,807元,及自113年8月17日起至113年9月17日 止,按週年利率3.87%之利息,並自113年9月18日起至114年 6月17日止,按週年利率4.644%計算之遲延利息,及自114年 6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87%計算之利息。⒉原 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 4年1月13日金管銀國字第10300348710號函、線上成立契約 文件、永豐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線上申請專用)、信用借 款約定書、網路銀行服務條款、放款往來明細查詢、放款利 率查詢、開立帳戶申請書、國民身分證影本、國民身分證領 補換資料查詢結果、客戶基本資料、基本資料變更申請書、 申請紀錄、線上成立契約、永豐銀行個人金融徵信報告書、 帳號000-000-0000000-0帳戶往來明細、撥款申請單、台幣 匯出匯款交易狀態查詢(見本院卷第13-35、55-93頁)等件 為證,核屬相符。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主張為 實。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利息及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與規定相符,爰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另併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 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24

TPDV-113-訴-7325-202502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198號 聲 請 人 陳美珠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814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1月14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198號 編號 發行公司 受益憑證名稱 受益憑證號碼 張數 單位數 001 元大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元大店頭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05-D0-00-0000000-0 1 10,000

2025-02-24

TPDV-114-除-198-202502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435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游豐維 被 告 余翰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0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7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2.4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 年6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 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 違約金。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3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83%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 6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1 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 約金。 三、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18,264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7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6.53%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年 6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1 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 約金。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簽訂之貸款契約書3紙(下 分別稱系爭契約A、B、C)第10條約定,均合意以本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故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權。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原係原告存款戶,於民國110年4月14日另向原告申設數 位存款帳戶(帳號:000000000000號,下稱系爭數位帳戶) ,並據此於111年10月7日經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49.216 .235.165)及OTP(一次性動態密碼裝置)手機簡訊密碼認 證,線上向原告申辦貸款,與原告簽訂系爭契約A,向原告 借款新臺幣(下同)200,000元,後於112年1月3日再與原告 簽訂貸款契約變更同意書,變更借款金額為400,000元,上 開借款依約得循環動撥至系爭數位帳戶內,被告已分次動撥 存入。雙方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10月7日起至112年10月7日 止,為期1年,利息按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季變動)加 碼年利率10.710%浮動計算(被告逾期時之定儲利率指數為 年利率1.74%,故利息利率為年利率12.45%),嗣後原告調 整利率時,自調整生效日後第一個繳款日起,按新利率加原 碼距計算;以1個月為1期,自首次動撥日後,每期付息乙次 ,到期還清本金全部。倘遲延還本或付息,即喪失期限利益 ,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按原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及遲延利 息外,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10%,逾期超 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 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㈡被告原係原告存款戶,於110年4月14日另向原告申設系爭數 位帳戶,並據此於112年1月3日經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 01.12.102.147)及OTP(一次性動態密碼裝置)手機簡訊密 碼認證,線上向原告申辦貸款,與原告簽訂系爭契約B,向 原告借款500,000元,上開借款依約得循環動撥至系爭數位 帳戶內,被告已分次動撥存入。雙方約定借款期間自112年1 月3日起至117年1月3日止,為期5年,利息按原告公告定儲 利率指數(季變動)加碼年利率5.090%浮動計算(被告逾期 時之定儲利率指數為年利率1.74%,故利息利率為年利率6.8 3%),嗣後原告調整利率時,自調整生效日後第一個繳款日 起,按新利率加原碼距計算;以1個月為1期,按年金法計算 期付金,按期攤還本息。倘遲延還本或付息,即喪失期限利 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按原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及遲延 利息外,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10%,逾期 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約定利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 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㈢被告於112年4月7日經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49.216.190.1 92)線上向原告申辦貸款,與原告簽訂系爭契約C,向原告 借款250,000元,該款已匯入被告指定之系爭數位帳戶內。 雙方約定借款期間自112年4月7日起至119年4月7日止,為期 7年,利息按原告公告定儲利率指數(季變動)加碼年利率4 .790%浮動計算(被告逾期時之定儲利率指數為年利率1.74% ,故利息利率為年利率6.53%),嗣後原告調整利率時,自 調整生效日後第一個繳款日起,按新利率加原碼距計算;以 1個月為1期,按年金法計算期付金,按期攤還本息。倘遲延 還本或付息,即喪失期限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按 原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及遲延利息外,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 ,按上開約定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約定利 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㈣詎被告未依約還本付息,現仍積欠本金1,118,264元,及如主 文第1、2、3項所示之利息及違約金,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 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2、3項所示 。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貸款契 約書(消費借款專用借據)3紙、貸款契約變更同意書(線 上專用)、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帳務資料3紙、對帳單3份 、登錄單3份、放款利率查詢表、被告存款帳戶開戶申請書 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1-75、93頁)。被告已於相當時期 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 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 自認,自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2、3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 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24

TPDV-113-訴-7435-20250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