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在途期間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1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黃升宏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4年1 月9日所為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18號),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原審法院認為上訴 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 ,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84條前段 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法第62條規定,送達文書除本法 有特別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而依民事訴訟法第 138條規定,不能依前2條規定為送達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 地之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2份,一份黏貼於應 受送達人住居所等處所門首,另一份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 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此即所謂寄存送達,自寄存之日 起,經10日發生送達效力。依上開規定,黏貼通知書後,即 以黏貼通知書時,為送達之時,應受送達人究於何時前往領 取應送達文書,或並未前往領取,於送達之效力並無影響(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76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黃升宏(下稱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 經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18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該 判決書正本已於民國114年1月21日送達被告位於新北市○○區 ○○里00鄰○○街00巷00號2樓之住所,因未獲會晤本人及受領 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寄存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 新海派出所,有送達證書可憑(見本院卷一第81頁),依法 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加計20日上訴期間,及在 途期間8日,本件上訴期間應至同年3月3日(原末日同年2月 28日為星期五,係國定假日,同年3月1、2日為例假日,順 延3日)屆滿。詎被告遲至同年3月19日始具狀向本院提起上 訴,有刑事上訴狀所蓋本院收狀章戳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 89頁),是本件被告提起第三審上訴,已逾法定上訴期間, 且無可補正,揆諸上開規定,其上訴顯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 ,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84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進發                    法 官 尚安雅                    法 官 許冰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黃粟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CHM-113-金上訴-1318-20250324-2

執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16號 異 議 人 鄭家豪 相 對 人 陳敦厚 上列當事人間拍賣抵押物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23日本 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132668號裁定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強制執行 程序之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 之處分,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此異議之性質與抗 告類似,如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不合法者,得依強制執行 法第30條之1規定,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再準 用同法第442條第2項之規定,逕以裁定駁回其異議,如司法 事務官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為上開異議為不合法者,亦 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規定,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 1第1項,再準用同法第444條第1項本文之規定,以裁定駁回 其異議(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抗字第741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查本院司法事務官前於民國113年9月23日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132668號裁定,駁回異議人拍賣抵押物強制執行之聲請, 該裁定並於113年9月27日送達至異議人,此有送達證書在卷 可佐。是以,加計在途期間2日,異議人至遲應於113年10月 9日前聲明異議,然異議人遲至113年12月18日始向本院聲明 異議(見本院卷第13頁),顯已逾期。揆諸首揭說明,本件 異議已逾法定不變期間,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明異議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毛崑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瓊華

2025-03-24

PCDV-114-執事聲-16-20250324-1

簡再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使用補償金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簡再字第2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趙深漢 相 對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代 表 人 趙子賢 上列當事人間使用補償金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 4日本院113年度簡再字第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訟程序準用關於各該審級訴訟程序之規定,而對 於簡易訴訟程序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81條、第268條前段分別 明文。又原第一審法院認抗告已逾抗告期間者,應為駁回抗 告之裁定,行政訴訟法第272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1項及第442條第1項規定甚明。 二、經查,抗告人前對本院113年度簡字第78號裁定聲請再審, 經本院於113年12月24日以113年度簡再字第2號裁定駁回, 並於113年12月30日送達至抗告人所陳報之住所,由受僱人 即建成園景管理委員會代為受領,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119頁),是依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113年12 月30日即生合法送達效力;則抗告人提起抗告之10日法定不 變期間,自送達翌日即113年12月31日起算,又抗告人住所 於臺中市南區,依行政法院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第2條 規定,無需加計在途期間,故算至114年1月9日(星期四)即 已屆滿。惟抗告人遲至114年3月3日(本院收文日)始提起抗 告,有抗告人書狀上之本院收文戳章可憑,顯已逾前述法定 不變期間,依首揭規定,抗告人提起抗告即非合法,應予駁 回。 三、結論:本件抗告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法 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 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告狀(需按他造人數 附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月     日 書記官

2025-03-24

TCTA-113-簡再-2-20250324-2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85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韓東蒼 選任辯護人 孫安妮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上 訴字第851號),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第二審判決(臺灣屏東 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51號、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 字第3729、5812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自判決送達後20日內為之;又原審法院認為 上訴不合法律上程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序可補正者,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49條、第384條分別定有明 文。 二、本院對於上訴人韓東蒼之本院判決送達,係於民國114年2月 17日送達同居人即其母收受,有送達證書在本院卷可查,而 被告住居在屏東縣,在途期間為8日,其上訴期間至114年3 月17日(20+8日),上訴人竟遲至民國114年3月18日始提起 上訴,已逾20日上訴期間。揆諸上開規定,顯屬違背法律上 之程式,且無從命補正,應由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384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進寶                    法 官 呂明燕                    法 官 邱明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旻萱

2025-03-24

KSHM-113-上訴-851-20250324-2

壢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家暴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壢簡字第66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玟瑞 上列被告因家暴傷害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26日113 年度壢簡字第662號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2年度偵字 第48416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又原審法院認為上 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 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前段、第362條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對於簡易判決之上訴,依刑事訴訟法第 455之1第3項規定,準用上揭上訴逾期而駁回之規定,故對 於簡易判決倘逾期提起上訴,原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先 予敘明。 二、經查,本件被告即上訴人(下稱被告)因犯家暴傷害案件, 經本院於113年6月26日以113年度壢簡字第662號判決處拘役 50日,該判決正本經按被告之住所地即桃園市○○區○○○街00 巷00號5樓寄送,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 受僱人,而於113年8月14日寄存於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園分 局草漯派出所,而於113年8月24日已生送達之效力等情,有 前揭送達證書等件可佐,另加計在途期間1日,以及末日為 假日順延後,本案上訴期間應至遲於113年9月16日即已屆滿 。惟被告於114年2月10日始具狀提出予監獄長官就本案原審 判決聲明不服,有刑事抗告狀上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義一 舍收狀登記章足稽,依前揭說明,其上訴顯已逾越上訴期間 ,而違背法律上之法律之程式,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第362條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何信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涵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YDM-113-壢簡-662-20250324-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8號 抗 告 人 沈宜萱 相 對 人 創鉅有限合夥 法定代理人 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本 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481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受裁定送達之人提起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 間內為之;提起抗告如逾抗告期間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非訟事件法第42條第1項前段、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 非訟事件抗告程序準用之,非訟事件法第46條亦有明定。是 對屬非訟事件之本票裁定提起抗告,自應於10日之不變期間 內為之,逾期即應由原第一審法院裁定駁回之,縱未予以駁 回,而逕送抗告法院裁判時,自仍應由抗告法院以其抗告不 合法,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原裁定業於113年11月25日送達至抗告人之住所即「 臺北市○○區○○路○段000號11樓」,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 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4811號卷第19頁),抗告之不變期間 自原裁定送達翌日起算10日,而依法院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 第3條第1項第2款除外規定,當事人居住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所轄臺北市各區,而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為訴訟行為,或當 事人居住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所轄臺北市各區,而向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為訴訟行為者,均不計在途期間外,已於同年12月 5日即已屆滿。抗告人遲至113年12月6日始提起抗告,有民 事抗告狀上之本院收文章戳足憑(見本院114年度抗字第58號 卷第14頁),依上開說明,其抗告已逾不變期間而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方鴻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再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傅郁翔

2025-03-21

SLDV-114-抗-58-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27號 抗 告 人 阮氏水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0 日本院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1980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如逾 抗告期間者,原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87條 第1項前段、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非訟事件法第46條之規定,非訟事件之抗告及再抗告 ,除非訟事件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程序 之規定。是對屬非訟事件之本票裁定提起抗告,自應於10日 之不變期間內為之。逾期即應由原第一審法院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其持有抗告人簽發之本票,聲請本票裁定,經本 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月2日以113年度司票字第19803 號裁定准許(下稱系爭裁定),該裁定於113年8月15日寄存 於抗告人住所地之警察機關即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秀 朗派出所,抗告人遲至113年9月9日提出抗告,本院司法事 務官乃於113年9月18日以抗告已逾抗告不變期間,抗告不合 法,裁定駁回其抗告(見原審卷第127頁)。嗣抗告人提出 抗告,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1月15日以抗告人以與113 年9月9日抗告狀之同一理由提出抗告狀為由,裁定駁回抗告 (見原審卷第247頁),抗告人又提出抗告,本院司法事務 官於113年12月10日以抗告人以與113年9月9日抗告狀之同一 理由提出抗告狀為由,裁定駁回抗告(見原審卷第263頁) ,抗告人再於113年12月24日提起本件抗告(見本院卷第17 頁)。  ㈡系爭裁定既於113年8月15日寄存於抗告人住所地之警察機關 即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秀朗派出所,有送達證書可稽 (見原審卷第15頁),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及最 高法院94年度第1次庭長、法官會議決議意旨,此寄存送達 於113年8月25日發生效力,自翌日即113年8月26日起算抗告 期間10日,加計在途期間2日,抗告不變期間於113年9月6日 (星期五)屆滿,則本院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18日以 抗告人之抗告已逾抗告不變期間,抗告不合法,裁定駁回其 抗告,並無違誤。而抗告人於113年10月7日、113年12月2日 、113年12月24日重覆就系爭裁定再次提起抗告(見原審卷 第131至243頁、第251至259頁及本院卷第17至25頁),惟未 據聲請回復原狀並釋明其遲誤不變期間有何不應歸責於己之 事由,其本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不合法,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條 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 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瑋桓                   法 官 石珉千                   法 官 林春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廖昱侖

2025-03-21

TPDV-114-抗-127-202503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聲字第255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抗 告人即 受 刑 人 王音之喆女 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 112年12月28日所為之112年度聲字第2557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詳如抗告狀所載(如附件)。 二、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10日,自送達裁定後起算 。但裁定經宣示者,宣示後送達前之抗告,亦有效力;原審 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抗 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 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408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即受刑人王音之(下稱抗告人)因違反貪 污治罪條例等數罪,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2月28日以112年度 聲字第2557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7年2月,嗣該裁 定經囑託斯時抗告人所在之法務部○○○○○○○○○長官送達,業 於113年1月5日由抗告人親自簽名收受,有送達證書可稽, 而合法送達於抗告人。又本案裁定抗告期間既無特別規定, 依照上開說明,抗告期間應為10日,且無需扣除在途期間, 是抗告人提起抗告之合法期間,即應自本案裁定合法送達翌 日起算10日,於113年1月15日屆滿。惟抗告人卻遲至114年3 月14日始提出抗告書狀,此有本院收文戳在卷可憑,堪認抗 告人提起本件抗告逾期,不合法律上程式,且無從補正,應 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四庭 法 官  趙書郁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珈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1

TPDM-112-聲-2557-20250321-2

湖簡聲
內湖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湖簡聲字第13號 聲 請 人 陳懋煜 張家偉 共同代理人 徐睿謙律師 黃云宣律師 相 對 人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證明 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但得 依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執行,亦得依 發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發票人主 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1項之規定者, 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 制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2、3項分別定有明文。依 上開規定,發票人證明已於准予本票強制執行之裁定送達後 20日內,以本票係偽造、變造為由而提起確認之訴者,執行 法院即應停止強制執行,無待發票人另行聲請民事法院裁定 停止執行。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以其業已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 經本院以113年度湖簡字第1497號事件(下稱本案)繫屬在 案為由,聲請本院裁定停止執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114年度司執字第20743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然查,相對人前執本院113年度司票 字第19834號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主文所示之本票( 下稱系爭本票)向本院對聲請人聲請本票裁定,經本院以系 爭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後,系爭本票裁定分別於民國113 年9月25日合法送達聲請人張家偉(下與聲請人陳懋煜合稱 聲請人,如個別指稱則省略稱呼)、113年9月27日寄存送達 陳懋煜住所地之警察機關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大直派 出所以為送達,並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即000年00月0日生送 達之效力,此有系爭本票裁定、各該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嗣 聲請人於113年10月18日向本院提起本件確認本票債權不存 在之訴,陳懋煜部分自系爭本票裁定合法送達至提起本案訴 訟未逾20日,張家偉部分其住所位於桃園市龜山區,依法加 計3日在途期間,算至本案起訴之日亦未逾20日。是聲請人 提起本案訴訟,形式上均合於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之要 件。又聲請人起訴所執之事實及理由,乃系爭本票遭他人偽 造等語(見本案卷第8至9頁),是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2 項之規定,聲請人僅須向執行法院即臺北地院提出已起訴之 證明,執行法院即應停止執行,無另行聲請本案承審之民事 法院即本院裁定停止執行之必要。 三、至聲請人雖另主張:其前已向臺北地院請執行法院停止執行 ,惟遭該院以114年度聲字第95號裁定(下稱移轉管轄裁定 )移轉管轄至本院等語。觀諸移轉管轄裁定,該案聲請意旨 係聲請人請求臺北地院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見移轉管轄裁定第2頁第2至3行),該案法院並引用非訟事 件法第195條第3項認為聲請人應向本案民事法院聲請停止執 行等語(見移轉管轄裁定第1頁第1段倒數2行),惟依上開 說明,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2項所指之法院係「執行法院」 而非「本案民事法院」,本件自始無「聲請本案民事法院裁 定停止執行」之必要性,聲請人僅須向執行法院即臺北地院 民事執行處提出已於收受系爭本票裁定20日內起訴之證明後 ,執行法院即「應」依法停止執行,而無聲請由本案民事法 院另行裁定之必要。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欠缺必要性,應予駁回,並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許凱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許慈翎

2025-03-21

NHEV-114-湖簡聲-13-20250321-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交字第122號 原 告 程臆蓁 住彰化縣○○鄉○○路00號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楊聰賢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11月20日 彰監四字第00-0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為之。又 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 不變期間內為之;交通裁決事件起訴逾越法定期間者,行政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行政程序法第72條第1項前段、行政 訴訟法第237條之3第2項,及同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6 條,並適用第107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因有「於1年內記違規點數每達12點者(記點起迄 日0000000~0000000)」之違規,經被告於113年11月20日依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第3項規定,以彰監四字第00- 000000000號裁決,裁處原告:「一、吊扣駕駛執照12個月 ,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駕駛執照限於113年12月20 日繳送,講習日期由辦理講習機關另行通知。二、上開駕駛 執照逾期不繳送者:㈠自113年12月21日起吊扣駕駛執照4個 月,並限於111年01月04日前繳送。㈡114年01月04日前未繳 送駕駛執照者,自114年01月05日起吊銷駕駛執照,並逕行 註銷駕駛執照。㈢駕駛執照經吊(註)銷後,自114年01月05 日起1年內不得重新考領駕駛執照。」(下稱原處分)。 三、原告不服原處分,起訴請求撤銷。惟查:原告設籍彰化縣○○ 鄉○○路00號,原處分作成後,業於113年11月26日依該址送 達,因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受雇人或應受 送達處所接收郵件人員,於同日寄存於芬園郵局,並製作送 達通知書2份,1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 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1份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 當位置,此有送達證書附卷可證(見本院卷第59頁)。業已 符合行政程序法第74條:「(第1項)送達,不能依前2條規 定為之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或警察機關,並 作送達通知書兩份,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 、營業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一份交由鄰居轉交或置於該 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第2項)前項 情形,由郵政機關為送達者,得將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郵政 機關。(第3項)寄存機關自收受寄存文書之日起,應保存3 個月。」之程式規定,是該裁決處分於寄存送達之日起即發 生效力。又原告設籍彰化縣,依行政訴訟法第89條第1項本 文、行政法院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之規定,應加計在途 期間5日。據此,本件原告不服原處分,提起撤銷訴訟,應 自113年12月1日起算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始為適法。然 原告逾期遲至114年2月13日始提起本訴,有行政訴訟起訴狀 上本院收件章戳可憑(見本院卷第11頁),顯已逾起訴之法定 不變期間,且不可補正,依首開規定,原告之訴即屬不合法 ,應予駁回。原告起訴逾期,應予程序駁回,既欠缺實體判 決要件,其所為主張實體上有無理由,本院即不得予以審究 ,併此敘明。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第236條、第107條第1項第6款、 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法 官 李嘉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 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地 方行政訴訟庭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告狀(需按他造人數 附具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俐婷

2025-03-21

TCTA-114-交-122-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