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慈傳

共找到 95 筆結果(第 71-80 筆)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16號 原 告 張麗娟 被 告 張卜文 林雨萱 林庭旭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101號) ,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被告張卜文部分:  ㈠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 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調解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和解成立者 ,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除別有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 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判力;原告之訴,其訴訟標的 為確定判決之效力所及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416條第1項後段、第380條第1項、第400條第1項、第24 9條第1項第7款亦規定甚明。而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7款規 定民事訴訟法關於和解事項之規定,於附帶民事訴訟準用之 。  ㈡經查,原告在原審即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字第1282號加重詐欺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張卜文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移付調解後,業於113年6月20日調解成立,有調解筆錄在卷可憑(見原審113年度金訴字第1282號刑事卷宗第65至66頁)。揆諸上開法律規定,該調解筆錄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是原告就同一基礎事實所生同一法律關係,再行向同一當事人即被告張卜文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係就業經判決確定之訴訟標的再行起訴,依上說明,其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則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㈢至於原告訴之聲明第四項所載「是否撤回張卜文和解82500要 求被告張卜文一併連帶賠償33萬元整」,聲明並不明確;另 倘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 項及同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500條之規定,原告得於法定期間 內向原法院(即原審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 或撤銷調解之訴,故原告就調解部分逕向本院起訴為不合法 ,亦應駁回。      二、被告林雨萱、林庭旭部分:  ㈠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則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合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附字第5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查,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101號加重詐欺等案件,檢察 官並未起訴被告林雨萱、林庭旭有何單獨或與其他共犯對原 告犯罪,而經原審及本院審理結果,亦未認定被告林雨萱、 林庭旭有夥同其他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對原告犯罪,而係共同 侵權行為之人,依上開說明,原告對被告林雨萱、林庭旭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則其假執行之 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按刑事訴訟之第二審判決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者,對於其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第二審判決,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但 應受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限制,為刑事訴訟法第506條第1 項所明定;前開所指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附帶民事訴訟第二 審判決,除應受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限制外,解釋上應以 第二審之附帶民事訴訟之判決屬實體上判決者為限,程序判 決不在上開得上訴之範圍內,以符立法本旨(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既依刑事訴訟法第 502條第1項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又不符合得上訴第三審法院 之特別規定,自不得上訴第三審,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2024-11-19

TCHM-113-附民-316-20241119-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侵占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67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施若喬 選任辯護人 陳頂新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侵占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 易字第3776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4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5801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刑及沒收部分均撤銷。 施若喬所犯之侵占罪,處有期徒刑拾月。緩刑伍年,並應依附件 所示本院113年度刑上移調字第542號調解筆錄支付損害賠償。   理 由 一、審判範圍:   刑事訴訟法第348 條第3 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原審判決後,上訴人即被 告施若喬(下稱被告)提起上訴,且於本院審理時明示僅對 於原判決之刑及沒收部分提起上訴,對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 實、論斷罪名均未上訴(見本院卷第86頁),故依前揭規定 ,本院應僅就原判決量刑及沒收部分進行審理,其他部分非 本院之審判範圍。至於本案之犯罪事實、認定犯罪事實所憑 之證據及理由、論斷罪名部分,均詳如原判決所載。 二、本院之判斷:  ㈠原審審理後認被告罪證明確,而量處有期徒刑1年,並沒收未 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120萬元,固非無見。惟刑 法第57條第9 款、第10款所規定之「犯罪所生之危險或損害 」、「犯罪後之態度」為法院科刑時應審酌事項之一,其就 被告犯罪後悔悟之程度而言,包括被告行為後,有無與被害 人和解、賠償損害,此並包括和解之努力在內,國家更有義 務於責令被告接受國家刑罰權制裁,與確保被害人損害填補 兩種目的之實現中,在法理上謀求最適當之衡平關係,從而 被告積極填補損害之作為,當然列為有利之科刑因素(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965號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於 本院審理期間與告訴人楊章君調解成立,並獲得告訴人之原 諒、同意法院對被告從輕量刑,原審未及審酌此有利於被告 之量刑因子,且亦未及審酌此情而就犯罪所得諭知沒收、追 徵,均有未洽(沒收部分詳後述),則被告以有與告訴人調 解之意願、請求從輕量刑並就刑及沒收部分提起上訴,為有 理由,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刑及沒收部分撤銷改判。  ㈡爰審酌被告不思循正途獲取財物,利用告訴人對其信任,侵 占告訴人交付之預售屋訂金120萬元,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法 益之觀念,應予非難;惟被告犯後始終坦承犯行,並與告訴 人調解成立,獲得告訴人之原諒、同意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 、同意法院對被告從輕量刑,犯後態度良好,兼衡被告之素 行、犯罪動機、目的、手段、被告於本院自陳之教育程度、 職業、收入、家庭生活及經濟狀況(見本院卷第90頁)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刑。  ㈢被告因本案所侵占之犯罪所得120萬元,原應依刑法第38條之 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追徵。然考量被告已於 本院審理期間與告訴人以215萬元調解成立,已逾本案之犯 罪所得,雖該等款項因約定分期給付之時間未屆期而尚未給 付,難謂已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但若被告日後能依該等調 解條件履行,已足以剝奪其犯罪所得,被告未能切實履行, 告訴人亦得以該調解筆錄為民事強制執行名義,並經本院納 入後述緩刑之負擔,故本院認該調解內容,已達到沒收制度 剝奪被告犯罪所得之立法目的,倘再宣告沒收或追徵犯罪所 得,剝奪被告分期履行之期限利益,將使被告承受過度不利 益,而有過苛之虞,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裁量不 予宣告沒收、追徵。原審未及審酌上情,而就被告之犯罪所 得120萬元宣告沒收及追徵,難認允當。故被告指摘原判決 此部分不當,非無理由,應由本院將原判決關於沒收、追徵 犯罪所得部分撤銷。 三、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其另涉犯洗 錢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242 43號提起公訴,目前由原審以113年度金訴字第3098號審理 中,尚未判決),有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 其因一時短於思慮,致觸犯本案罪刑,且其犯後坦承犯行, 亦與告訴人調解成立,俱如前述,被告歷經本案偵審程序及 罪刑宣告之教訓,應足使其心生警惕,尚無令其入監以監禁 方式加以矯正之必要,並參酌告訴人前述意見,因認其上開 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 之規定,併予宣告緩刑5年;復斟酌告訴人之權益,為確保 被告於緩刑期間,就尚未履行部分,能按調解筆錄所承諾之 賠償金額以及付款方式履行,以確實收緩刑之功效,爰併依 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之規定,命被告應依與告訴人調解筆 錄內容支付如附件所示之損害賠償。末依刑法第74條第4項 規定,上開本院命被告支付予告訴人之損害賠償,得為民事 強制執行名義,且依同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被告 違反本院所定上開命其履行之事項情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 緩刑難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緩刑 宣告,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 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佞如提起公訴,檢察官郭靜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2024-11-19

TCHM-113-上易-677-20241119-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9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盧柏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9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盧柏豪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叁月,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盧柏豪因犯妨害自由數罪,先後經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及依刑法第41條第1項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2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嗣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並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各罪 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相異,及各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 、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 等整體非難評價,復參酌受刑人表示其自民國112年後未再 犯任何刑案、深有悔改之意,請求准予易科罰金等意見,爰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至於附表編號1之罪所處之有期徒刑2月,經本院查詢並無易 科罰金執行完畢之紀錄,受刑人稱已有繳納易科罰金,尚有 誤會,另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不在檢察 官聲請範圍,自亦非本件所得審究,均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恐嚇危害安全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2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8月2日 109年10月6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1774號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0819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交簡字第2040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494號 判 決 日 期 112年9月5日 113年7月30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交簡字第2040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49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10月12日 113年7月30日(註)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備      註 高雄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997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514號 註: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3/09/04」,應予更正。

2024-11-18

TCHM-113-聲-1290-2024111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5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毛鴻麒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96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壹月,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犯傷害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及依刑法第41條第1項、第8項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2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 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 告者,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 。刑法第41條第1項至第4項及第7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 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 ,亦適用之,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亦規定甚明。   而執行刑之量定,事實審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然法律上屬 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 無拘束,必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第5款 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法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 有違反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法律內部性界限, 始得認為適法;且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3項,已針對第 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 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 ,曾經定其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應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應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後裁 判宣告之刑或所定應執行刑之總和。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嗣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並審酌受刑人附表所示之罪,其 中部分曾經定應執行刑確定(詳如附表「備註」欄所載), 是以本件所定應執行刑即不得重於前開經定應執行刑部分與 其他部分加總之刑期(即有期徒刑1年),並考量受刑人所 犯附表所示各罪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相異,及受刑人 整體犯行之應罰適當性、所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體危害程度 、各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 、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整體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刑 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交通過失傷害 妨害秩序 (攜帶兇器在公共場所聚集三人以上施強暴之首謀罪) 傷害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5月 犯 罪 日  期 110年5月29日 111年8月2日 110年12月22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1444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少連偵字第358號等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3447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1年度交簡字第819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3017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543號等 判 決 日 期 111年12月22日 113年4月11日 113年7月16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1年度交簡字第819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3017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543號等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4月24日 113年5月15日 113年8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備      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1261號(已執畢)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592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358號 編號1至2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

2024-11-15

TCHM-113-聲-1358-20241115-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616號 抗告人 即 受 刑 人 TONG ANH TRUNG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2679號中華民國113年9月26日裁定( 聲請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342號),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TONG ANH TRUNG(下稱抗告 人)為北越人,會來臺灣工作係因家裡沒有錢供父親換心臟 ,所以即便是犯法的事情也沒辦法不做,抗告人很後悔;上 個月颱風襲擊北越,抗告人很擔心父母親之安危;又參照各 個法院的判決,有犯5次販賣毒品各處有期徒刑15年計75年 ,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8年6月,有犯6件普通強盜案件各 處有期徒刑5年6月計33年,定應執行刑為6年6月,故懇請給 予抗告人改過向善之機會,讓抗告人早日服刑返家;而9年 和9年以下監獄的計分方式完全不一樣,請將抗告人定應執 行刑有期徒刑8年6月至8年11月之間,從輕量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 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 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 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 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 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 ,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 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 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 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 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 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平等、責罰相當及重複 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 ,以求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予裁量權之目的 ,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 而個案之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 顯然有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否則縱屬 犯罪類型雷同,仍不得將不同案件裁量之行使比附援引為本 案之量刑輕重比較,以視為判斷法官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授 權所為之量刑裁奪有否裁量濫用之情事,此與所謂相同事務 應為相同處理,始符合比例與平等原則之概念,迥然有別(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99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抗告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本院及原審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嗣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而原審法院經審核後認聲請為 正當,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之規定,裁定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9年,係在抗告人 所犯各罪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期徒刑7年4月以上,亦未逾 越附表編號1至3及附表編號4分別經定應執行刑部分加總之 刑期即有期徒刑9年8月,合於法律所定之外部性界限,亦未 違反刑事訴訟法第370條所定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而原裁 定具體審酌抗告人所犯各罪之犯罪態樣、侵犯法益、犯罪時 間前後歷時僅約2個月、抗告人就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之意 見等情,而為整體之非難評價後而為裁定,給予抗告人適度 之刑罰折扣,未違反內部性界限而有何明顯過重致違背比例 原則或公平正義之情形,核屬法院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並 無違誤。  ㈡又監獄行刑等監所矯正業務,係由法務部矯正署指揮及監督 ,為促使受刑人悔改向上並培養適應社會生活之能力,規範 目的不同。且監獄依法辦理受刑人刑罰執行業務,除採依受 刑人之刑期及犯次實施分級與分類之累進制(亦稱階級制) 處遇外,兼採激勵受刑人在監服刑表現良好者,可依法縮短 刑期之善時制(亦稱縮刑制),並與假釋之考評機制連結, 相關措施無非均係為達矯正受刑人更生俾盡早復歸社會之監 獄行刑目的,其各級別累進處遇所要求之責任分數負擔,雖 與受刑人經確定裁判所諭知定量刑期之多寡成正比,然其實 際在監執行期間之長短,仍繫諸受刑人日後服刑表現良窳之 不確定因素,揆其本質屬性,核非法院裁判酌定應執行刑時 絕對應預慮考量之範疇(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158號 刑事裁定意旨參照)。原審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雖已 達行刑累進處遇條例第19條第1項所定第5類別「有期徒刑9 年以上12年未滿」之責任分數,然依上說明,應執行刑之量 刑與行刑處遇之規範目的並不相同,累進處遇分數如何計算 ,與原裁定適法與否本屬無涉,況抗告人實際在監執行期間 之長短,除與所定刑期有關外,另亦繫於抗告人在監所之表 現,尚非僅以刑期為計算之標準。抗告人執此累進處遇事項 指摘原裁定不當,亦難憑採。     ㈢而抗告人空言以其一己自述之實務其他案例定應執行刑之情 形,據以指摘原裁定所定應執行刑過重云云,然個案情節不 一,尚無從比附援引,亦無拘束本件之效力;至於抗告意旨 所述抗告人之犯後態度及其家庭狀況,請求從輕酌定執行刑 云云,惟此屬酌定宣告刑時審酌之事由,不在本件定應執行 刑再行斟酌。   四、綜上所述,原裁定並無違法或不當,抗告意旨請求撤銷原裁 定,重新定較輕之應執行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書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強盜 傷害 恐嚇取財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年4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10/10/27 110/12/23 110/12/26至110/12/27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及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0616號等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770、1909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770、1909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811、812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203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203號 判決日期 112/06/14 112/09/21 112/09/21 確定判決 法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811、812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203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20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09/14(註) 112/09/21 112/10/2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均否 均否 均否 備   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529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4245號 (編號2至3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 (編號1至3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6月,臺中地檢113年度執更字第335號,刑期起算日112/09/14) 註: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3508號上訴不合法判決駁回 上訴而確定。 編   號      4 罪   名 恐嚇取財 宣 告 刑 ①有期徒刑7月 ②有期徒刑10月 犯罪日期 ①110/10/15 ②110/11/10至110/11/12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及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1555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1237號 判決日期 113/04/23 確定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1237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05/2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均否 備   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607號 (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2024-11-15

TCHM-113-抗-616-20241115-1

侵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妨害性自主罪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10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AB000-A112576A 選任辯護人 趙彥榕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等案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AB000-A112576A之羈押期間,自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延 長貳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AB000-A112576A因涉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 條例第36條第3項以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兒童被拍攝、製 造性影像罪、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2、9款之加重強制性交罪 、刑法第224條之1之加重強制猥褻罪、刑法第315條之1第2 款之無故以錄影竊錄他人非公開活動及身體隱私部位罪、兒 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15 條之1第2款之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無故以錄影竊錄他人非公 開活動及身體隱私部位罪,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犯罪嫌疑 重大,且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同法第101條之 1第1項第2款之羈押原因及必要,而於民國113年8月15日執 行羈押,該案嗣經本院審理後,於113年10月29日以113年度 侵上訴字第104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10月在案(尚未確 定)。   二、茲因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被告後,參酌目前 審理之結果,其涉犯上開罪嫌,嫌疑重大,且被告所犯上開 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兒童被拍攝、製造性影像及加重強制 性交部分,所犯為最輕本刑5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復經 本案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10月之重刑,事理上確有逃亡 避責之高度可能性,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之 羈押原因;又被告對於本案被害人共犯3次加重強制性交、8 次加重強制猥褻犯行,有事實足認有反覆實施該同一犯罪之 虞,亦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2款之羈押事由;再 斟酌本案情節、被告犯行所生之危害、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 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等公益考量,與被告人身自由 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程度,認若命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或 限制出境等其他對被告自由權侵害較輕微之強制處分措施, 均不足以確保後續審判及來可能刑罰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 國家刑罰權有難以實現之危險,亦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性,爰 裁定被告應自113年11月15日起第1次延長羈押2月。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2024-11-07

TCHM-113-侵上訴-104-20241107-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9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青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97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犯詐欺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而數罪中雖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列情形,惟 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應依刑法第50條第2 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2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 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第1項)裁判確定前犯 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 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第2項)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 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同法第50條 亦規定甚明。而執行刑之量定,事實審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 ,然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必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法 第51條第5款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法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 濫用裁量權而有違反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法律 內部性界限,始得認為適法;且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3 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 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 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 定其應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 定之應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應執 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應執行刑之總和。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嗣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而附表中有得易刑及不得易刑 處分之罪(詳如附表「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 之案件」欄所載),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情形,茲檢 察官依受刑人之請求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有臺灣南 投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 刑調查表附卷可證,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並審酌受刑人 附表所示之罪,其中部分曾經定應執行刑確定(詳如附表「 備註」欄所載),是以本件所定應執行刑即不得重於前開經 定應執行刑部分加總之刑期(即有期徒刑5年),並考量受 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中,編號3、6均係犯竊盜罪,且 時間密接,而編號3②與編號6均係持兇器破壞娃娃機及兌幣 機而犯加重竊盜罪,犯罪手法相同,再編號7亦係於同日對 同一被害人犯罪,至於編號9則係於密接時間內用相同方式 犯加重詐欺罪,該等部分之責任非難之重複程度較高,然與 其餘所犯各罪則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相異,並考量各 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對 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一切情狀,爰定 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又附表編號1至編號8所示之罪,雖經執行完畢,惟因定應執 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 法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 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 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 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88號、88年度 台抗字第325號裁定意旨參照),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傷害 ①竊盜 ②攜帶兇器竊盜未遂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①有期徒刑3月 ②有期徒刑5月 犯 罪 日  期 108年12月14日 109年1月1日 ①108年10月31日 ②108年10月3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08年度速偵字第6988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速偵字第3號 南投地檢108年度偵字第5000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中交簡字第27號 109年度投簡字第41號 109年度投簡字第84號 判 決 日 期 109年2月26日 109年3月13日 109年3月13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    號 109年度中交簡字第27號 109年度投簡字第41號 109年度投簡字第8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9年4月14日 109年4月25日 109年4月2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備      註 臺中地檢109年度執字第6141號(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助字第213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字第1040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字第1041號 編號1至8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已執畢)(南投地檢110年度執更字第485號) 編      號 4 5 6 罪      名 藥事法 (明知為禁藥而轉讓) 妨害性自主 (對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女子為性交) 攜帶兇器竊盜 宣   告  刑 各有期徒刑3月,共2罪 各有期徒刑3月,共10罪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①108年3月24日 ②108年5月10日 108年5月11日起至108年6月15日止(註) 108年10月25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南投地檢108年度偵字第3738號 南投地檢108年度偵字第3738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調偵字第112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侵訴字第25號 108年度侵訴字第25號 109年度審易字第276號 判 決 日 期 109年3月31日 109年3月31日 109年8月17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    號 108年度侵訴字第25號 108年度侵訴字第25號 109年度審易字第27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9年5月12日 109年5月12日 109年9月2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得社勞 不得易科、得社勞 不得易科、社勞 備      註 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字第1146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字第2191號 編號1至8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已執畢)(南投地檢110年度執更字第485號) 註: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05年5月11日起至108年6月15日止」, 應予更正。 編      號 7 8 9 罪      名 ①恐嚇取財 ②恐嚇取財未遂 偽造署押 詐欺 (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得利罪、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 宣   告  刑 ①有期徒刑7月 ②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2月 各有期徒刑1年1月,共3罪 犯 罪 日  期 ①108年4月23日 ②108年4月23日 109年2月14日 ①109年1月8日 ②109年1月10日,共2次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南投地檢108年度少連偵字第35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偵字第4087號 南投地檢109年度偵字第3029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09年度易字第87號 109年度重訴字第3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287號 判 決 日 期 109年10月15日 110年4月12日 113年5月15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09年度易字第87號 109年度重訴字第3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287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9年11月25日 110年5月12日 113年6月1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①不得易科、社勞 ②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不得易科、社勞 備      註 南投地檢109年度執字第2592、2593號 南投地檢110年度執字第1121號 南投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597號 編號1至8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已執畢)(南投地檢110年度執更字第485號) 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

2024-11-05

TCHM-113-聲-1393-20241105-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00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羅書佳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 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313號民國112年8月16日第二審確定判決 (第一審案號: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113號;起訴案號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768、1769、2711、2713 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原確定判決係以證人莊○○之證詞及通訊監聽 紀錄而認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羅書佳(下稱聲請人)有販 賣毒品之實,然證人莊○○證詞不僅前後不一,聲請人更曾對 證人莊○○有妨害自由、毆打之行為,並經證人莊○○提起妨害 自由之告訴,此有2段影像檔案可證,可知聲請人確有與證 人莊○○結怨及利害衝突,惟該影像檔案係儲存於另案即臺灣 南投地方法院(下稱南投地院)112年度訴字第242號刑事案 件所扣案之手機內,聲請人雖已具狀向南投地院聲請發還, 然目前尚未取回該扣案手機,故無法提出此影像檔案,且依 證人莊○○之供述內容亦可知其從未有吸食甲基安非他命之行 為,亦無吸食毒品之習慣與前科,故無購買毒品之可能及必 要,又衡諸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得減免罪責之優 遇規定,可見毒品案件之上、下游間存有對立之利害關係, 下游之供述是否可信,應有補強證據予以參佐,再觀之通訊 監聽紀錄只是通常話語,而非曖昧暗語,然原確定判決均未 予詳查,亦未記載有利於聲請人之證人供述,僅以證人莊○○ 之證詞及通訊監聽紀錄即為聲請人有罪之認定,且無提出其 他補強證據佐證,聲請人不願甘服,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項第6款之規定聲請再審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規定聲請再審之「新事實 」、「新證據」,固不以有罪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 及調查斟酌者為限,其在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 證據,亦屬之;然該事實、證據,仍須於單獨觀察,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後,得以合理相信其足以動搖原確定之有 罪判決,使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 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始足當之;聲請再審之理由,如僅 係對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再行爭辯,或對原確定判決採 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或對法院依職權取捨證 據持相異評價,而原審法院即使審酌上開證據,亦無法動搖 原確定判決之結果者,即不符合此條款所定提起再審之要件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70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案件,經臺灣南投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南投地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13號 判處罪刑後,聲請人提起上訴,本院依憑聲請人供述案發當 日確有與證人莊○○電話聯絡並見面之事實、證人莊○○之證述 、2人間相關之通訊監察譯文、扣案聲請人手機等證據資料 ,且證人莊○○施用甲基安非他命犯行業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 分確定,無證據顯示證人莊○○所指證有為邀得減刑寬典之動 機,另聲請人與證人莊○○間雖有其他糾紛,然經檢察官偵查 後以證人莊○○未驗傷及報案,遂以聲請人罪嫌不足而為不起 訴處分,並非證人莊○○有何不實誣指聲請人之情,及證人莊 ○○之經濟狀況與其有無向聲請人購買甲基安非他命並無關連 等情,而認定證人莊○○證述向聲請人購買甲基安非他命確屬 實情,且有相關補強證據可佐,於民國112年8月16日以112 年上訴字第1313號判處聲請人有期徒刑10年4月(下稱原確 定判決),聲請人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以其上訴違背法律 上程式,而於113年4月11日以112年度台上字第5070號判決 駁回上訴而確定,有上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稽,經核原確定判決已就聲請人犯罪事實及證據取 捨,詳述所憑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  ㈡又就聲請人與證人莊○○之通訊監察譯文,如何認定係毒品交 易之對話,業經原確定判決於理由欄二、㈢敘明:「證人莊○ ○確有於111年2月15日23時20分許與被告羅書佳聯繫後,前 往被告羅書佳之住處見面,而證人莊○○與被告羅書佳見面之 目的,依其在偵查及原審時證述之情節,是要向被告羅書佳 購買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雖證人莊○○與被告羅書佳於 上揭通話之內容,僅稱『我等一下抱酒過去你家歐』,然被告 羅書佳隨即稱『好啦,快點』等語,而未明確提及交易毒品名 稱、金額及數量等情;然查一般合法物品之交易,買賣雙方 於電話聯繫之間,固會就標的物、價金、交付方式等事項為 約定;然有關毒品之交易,誠難期待買賣雙方以同樣標準為 聯繫,尤其,在現行通訊監察制度之下,若於通話間言明具 體之標的物或以暗語代之,無異自曝於被查獲之風險中。再 者,關於毒品之買賣,其以電話聯繫交易者,買賣雙方多係 相識之人,其等或僅粗略表明見面時、地,甚或僅以電話鈴 聲加上來電顯示作為提醒即足。是並非不得依通聯之情形及 通話內容之真意,作為判斷可否採為買賣雙方所供述交易情 節之佐證。由上證人莊○○打電話予被告羅書佳時除稱『我等 一下抱酒過去你家歐』,被告羅書佳即回稱『好啦,快點』外 ,於證人莊○○欲進一步說話時稱『我跟你說我跟你說』,被告 羅書佳馬上打斷證人莊○○要說之內容,並責以『你娘機掰, 你打電話在講甚麼啦,來再說啦..靠爸阿』,可見雙方有相 當之默契,於證人莊○○說要抱酒去找被告羅書佳時,被告羅 書佳即已知悉證人莊○○是要向其購買毒品,才會在證人莊○○ 要進一歩說話時馬上打斷,要求證人莊○○不可以在電話中講 ,而是要求『來再說啦』;果如被告羅書佳於警詢及檢察官訊 問時所辯當日證人莊○○是要拿酒去賣給被告羅書佳,有何不 可在電話中說明之事,被告羅書佳何必急忙以三字經辱罵證 人莊○○而打斷其發言,所辯證人莊○○是要拿酒去賣被告羅書 佳等語,顯與常情有違,並不可採;足認證人莊○○證述當時 用『酒』當成暗語,但是被告羅書佳叫伊不要在電話中講等情 ,確與事實相符;而被告羅書佳對於證人莊○○欲要求何物顯 已知悉,並刻意隱諱談論內容,與一般毒品交易為逃避查緝 ,於聯繫時刻意隱諱談論交易情節,進行毒品交易之情形相 同;之後於第2次通話證人莊○○向被告羅書佳表示已經在被 告羅書佳之住處樓下後,被告羅書佳仍再要求證人莊○○『賣 擱講啊』等語,凡此等情均與證人莊○○在偵查及原審時所證 當時與被告羅書佳電話聯繫的目的,是要向被告羅書佳購買 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且於聯絡後才去被告羅書佳住處 之情節相符,此部分通訊監察譯文可供證人莊○○所為關於此 部分事實證述之佐證」甚明。  ㈢綜上所述,聲請意旨所為之各項主張,無非係就原確定判決 證據之取捨及論斷理由,徒憑己見再事爭執,縱使有如聲請 意旨所指之聲請人對證人莊○○有妨害自由、毆打行為之影像 檔案存在,然無論單獨或與原確定判決之卷存證據綜合判斷 ,均不足以使本院獲致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產生合 理懷疑,而存在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而為有利於聲請人之蓋 然性,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所執前詞非適法之再審事由, 其聲請再審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聲請再審之案件,除顯無必要者外,應通知聲請人及其代理 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及受判決人之意見,刑事訴訟法第42 9條之2前段固定有明文。然所稱「顯無必要者」,係指聲請 顯屬程序上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或顯無理由而應逕予駁回。故 有關於必要性之判斷,則應視踐行該法定程序是否有助於釐 清聲請意旨及所主張之再審事由,自未排除法院於認有程序 上不合法、顯無理由或應逕予開啟再審程序時,得不經踐行 該法定程序並逕為裁定,故基於立法者就聽審權保障與考量 司法資源有限性之合理分配,法院自得依據個案情節考量其 必要性而有判斷餘地(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471號裁 定意旨參照)。本件自形式觀察,即可認聲請人係就卷存業 經法院取捨論斷之證據再事爭辯,不符刑事訴訟法第420條 第1項第6款所稱「新事實或新證據」之要件,已如前述,自 無再通知聲請人到場之必要,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2024-11-04

TCHM-113-聲再-200-20241104-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2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宏佑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3年度執聲字第9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宏佑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宏佑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及依刑法第41條第1項、第8項規定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2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 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 告者,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 。刑法第41條第1項至第4項及第7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 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 ,亦適用之,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亦規定甚明。   而執行刑之量定,事實審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然法律上屬 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 無拘束,必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第5款 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法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 有違反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法律內部性界限, 始得認為適法;且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3項,已針對第 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 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 ,曾經定其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應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應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後裁 判宣告之刑或所定應執行刑之總和。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嗣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並審酌受刑人附表所示之罪,其 中部分曾經定應執行刑確定(詳如附表「備註」欄所載), 是以本件所定應執行刑即不得重於前開經定應執行刑部分與 其他部分加總之刑期(即有期徒刑1年10月),並考量受刑 人所犯附表編號2至6所示之罪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相 同,責任非難之重複程度較高,然與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則 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益相異,責任非難之重複程度較低 ,及各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 果、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整體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 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 犯 罪 日  期 111年12月26日 112年4月11日 112年1月14日回溯96小時前某時許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5672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604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394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中交簡字第1142號 112年度簡字第1137號 112年度簡字第1836號 判 決 日 期 112年7月24日 112年9月7日 112年12月31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中交簡字第1142號 112年度簡字第1137號 112年度簡字第183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9月25日 112年10月17日 113年1月3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備      註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612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225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706號 編號1至5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編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5月 各有期徒刑4月,共2罪 犯 罪 日  期 112年5月22日 112年4月3日 ①112年7月25日回溯96小時前某時許 ②112年8月8日回溯96小時前某時許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2562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865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3382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45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27號 113年度易字第655號 判 決 日 期 113年3月20日 113年6月25日 113年6月18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145號 113年度上易字第327號 113年度易字第65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3月20日 113年6月25日 113年7月1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得易科、社勞 備      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022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982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500號 編號1至5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2024-11-04

TCHM-113-聲-1326-2024110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69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謝神男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傷害案件(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634號) ,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因警察做偽聲請人即告訴人謝神男(下稱聲 請人)坦承是他打的,密錄器完全沒有,請求聲請交付本院 113年度上易字第634號之113年10月15日之法庭錄音光碟等 語。   二、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當事人及依法得聲 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法 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之裁 定,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項前段、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 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得依上開規定聲請 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光碟者,限於「當事人」及「依法得 聲請閱覽卷宗之人」。而依刑事訴訟法第3條規定,當事人 為「檢察官、自訴人及被告」,不包括「告訴人」;另刑事 訴訟法第33條第1項有關辯護人於審判中得檢閱卷宗及證物 ,並得抄錄或攝影之規定,依同法第38條、第271條之1、第 455條之21規定,於被告或自訴人之代理人、具有律師身分 之告訴代理人、沒收程序參與人之代理人,始有準用之;再 訴訟參與人之代理人於審判中亦得檢閱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 、重製或攝影,但代理人為非律師者,於審判中對於卷宗及 證物不得檢閱、抄錄、重製或攝影,無代理人或代理人為非 律師之訴訟參與人於審判中得預納費用請求付與卷宗及證物 之影本,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2第1項、第2項前段亦規定 甚明。據此,得聲請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者,限於檢察 官、辯護人、被告或自訴人之代理人、具律師身分之告訴代 理人、沒收程序參與人之代理人、訴訟參與人之代理人,並 不及於告訴人「本人」,用意在於憑藉專門職業人員的執業 倫理素養與遵守,以擔保卷證的完整性(最高法院105年台 抗字第10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聲請人係本案之告訴人,依上開法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 並非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自不得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 碟,是其聲請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2024-10-30

TCHM-113-聲-1369-202410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