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上訴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3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何晉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24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何晉德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聲請 定其應執行之刑(按原聲請書附表編號4最後事實審法院、 案號、判決日期欄分別誤載為「臺灣高院、113年度上訴字 第2125號,113/05/29」,應更正為「桃園地院、112年度審 訴字第1267號,113/2/22」,業經更正如本裁定附表)。 二、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 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 明文。而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 審理事實諭知罪刑之第一、二審法院而言;如案件上訴於第 二審法院,因上訴不合法而駁回,或未及判決即撤回上訴者 ,因第二審法院並未就該案犯罪事實為判決,自以原第一審 法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 第671號、102年度台抗字第465號裁定意旨參照)。若檢察 官所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法院並非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該法院本無管轄權,即應從程序上駁回檢察官之聲請,始為 適法(最高法院88年度台非字第32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施用第一級毒品、施用第二級毒品等罪, 均經確定在案,各罪中最早確定者為民國112年10月12日, 而各罪之犯罪行為時間均在該裁判確定日期前所犯,且受刑 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 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5日修正施行之刑法第50 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惟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4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部分,經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2月22日以112年度審訴字第1267號判 決判處罪刑,嗣經被告提起上訴,雖由本院於113年5月29日 以113年上訴字第2125號判決駁回上訴並確定,然本院係以 被告上訴未敘明理由而不合法定程式,依刑事訴訟法第367 條、第372條規定不經言詞辯論為程序判決駁回上訴等情, 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上開刑事判決可稽。是附表編號4 所示之罪,本院既以受刑人上訴不合法律上程式為由予以駁 回,依據上開規定及說明,則該部分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 院應為第一審之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即應以該院為本件管轄 法院,本院並無管轄權,是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本件定其應執 行刑,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 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雪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4-聲-434-20250331-1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42號 上 訴 人 吳承鴻 被 上訴人 劉睿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31 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小字第4020號第一審小額民事判決 提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第二審(含追加之訴)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肆佰肆拾伍元由上訴 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 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 不當、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 。故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同法第468條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之 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 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方法表 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 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 第988號、111年度台上字第1361號裁定意旨參照)。再依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 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 準用,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 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 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而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 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 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之。另按當事人於第二審 程序不得為訴之變更、追加或提起反訴。當事人於第二審程 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但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 提出者,不在此限,同法第436條之27、第436條之28分別定 有明文。 二、上訴意旨略以:原審法官於原審審理期間未充分聽取伊完整 陳述意見,亦未給予補充關鍵證據之機會,即迅速言詞辯論 終結,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08條保障當事人辯論權之規定, 而有判決違背法令之情。又原審判決未審酌伊提出之照片, 亦未充分考量本件係因被上訴人未具備冷凍空調裝修及空調 維護之專業資格,導致伊因冷氣安裝不當受有冷氣漏水、牆 面及手工木作損壞及營業損失等實際損害,顯就侵權行為因 果關係認定不足,未依法作合理裁量,違反民法第184條規 定及相關損害賠償原則;且原審法官要求伊就營業損失及其 他損害負舉證責任,然剝奪伊陳述權,致伊未能及時提交補 充證據,而有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之錯誤。伊另於本件上訴 程序補充冷氣漏水導致損壞之照片及報價單等證據證明損害 範圍及因果關係,爰依法提起本件上訴,請求廢棄原判決不 利於伊部分等語。 三、經查:  ㈠上訴人於原審起訴主張伊因被上訴人於臺北市○○區○○○路00巷 00號1樓(下稱系爭建物)清洗及安裝冷氣不當,受有冷氣 無法使用、漏水致木作脫皮腐爛、牆面壁癌及無法營業之損 害,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冷氣清洗安裝費新臺幣(下同)7,00 0元、隔間牆2萬元、壁癌清除油漆1萬元、營業損失30天共3 萬元及木作桌子1萬5,000元,合計8萬2,000元。原審本於其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審酌兩造均不爭執系爭建 物因被上訴人清洗及安裝冷氣致生漏水問題,且被上訴人已 同意返還清洗安裝費,另上訴人非系爭建物所有權人,且其 就所主張之營業損失及木作桌子費用未能舉證等情,為其得 心證之理由,認定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應給付冷氣清洗安裝 費7,0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而為上訴人一部勝 訴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於法尚無違誤。綜觀上訴 人所執上訴理由,雖記載原判決違背民事訴訟法第208條及 民法第184條規定,然究其內容無非係就被上訴人是否應就 其主張之隔間牆、木作桌子、壁癌油漆及營業損失等損害負 賠償責任等情為爭執並加以說明,核屬對原審所為事實認定 及證據斟酌、取捨之當否加以指摘,並未具體表明原審判決 違背上開法規之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審判決有違 背上開法令之具體事實,且就整體訴訟資料亦無從認定原判 決有何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自難認上訴人對原判決之如何 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本院無從認定其已合法表明上訴 理由,揆諸前開說明,其上訴自非合法。  ㈡又上訴人於原審僅聲明請求被上訴人給付8萬2,000元,其提 起本件上訴後,始追加請求金額為10萬6,000元,其追加2萬 4,000元(106,000-82,000=24,000)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27規定,不得為之,是上訴人所為訴之追加,亦不 合法。  ㈢另上訴人於本件上訴始提出之照片(本院卷第25至61頁), 係上訴人於原審未提出之攻擊防禦方法,上訴人於原審業經 合法通知並到庭辯論且提出書狀,其未能適時提出前開新攻 擊防禦方法,顯非原審違背法令所致,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8規定,其於第二審程序即不得提出,本院亦不得就此 部分加以審酌。  ㈣綜上,上訴人之上訴及追加之訴均不合法,均應予駁回。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定為2,445元,應由上訴人負擔, 爰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及追加之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 第436條之32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 19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蕭清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蔡沂倢

2025-03-31

TPDV-114-小上-42-20250331-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上字第131號 上 訴 人 曾玉李 被上訴人 陳品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 年1月15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10664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 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上訴不合法之情形,已經原第一審法院定期間命其補 正而未補正者,得不行前項但書之程序,民事訴訟法第444 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準用之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原 審法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以113年度北簡字第10664號裁定 ,限上訴人於收受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該裁定已於114 年2月17日送達上訴人,有該裁定、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 院卷第21至23頁)。惟上訴人迄今仍未繳納裁判費,亦有多 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附卷可憑(本院第33至 35頁),揆諸首揭說明,本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蕭清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蔡沂倢

2025-03-31

TPDV-114-簡上-131-20250331-1

勞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簡上字第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絲碧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禎豐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劉惠誼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上訴人 不服本院民國114年1月14日所為第一審簡易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正民國114年2月8日上訴狀 及114年2月20日答辯狀上之簽名用印,並補繳不足之第二審裁判 費新臺幣陸仟零伍拾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納 第二審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當事人或代理人 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其以指印代簽名者,應由他人代書 姓名,記明其事由並簽名,民事訴訟法第117條亦有明文。 再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444 條第1項亦有明定。前揭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 對於簡易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及抗告程序,均準用之。 二、經查: (一)上訴人不服本院民國114年1月14日所為判決,於114年2月8 日提出「民事答辯狀」,再於114年2月20日以「民事答辯狀 」補陳「訴之聲明」,書狀名稱雖有誤繕,核其內容係為表 明上訴之意並補陳「上訴聲明」,惟上訴人於前開書狀內均 未依民事訴訟法第117條之規定簽名或蓋章,其程序尚有不 備,應予補正。 (二)上訴人上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上訴人之部分廢棄。㈡前項 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於原審之訴駁回。」原審判決命上訴人 應給付被上訴人新臺幣(下同)34萬6,063元及法定遲延利 息,並命上訴人應提繳10萬711元至被上訴人之勞工退休金 專戶。是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44萬6,774元(計算式:34萬6 ,063元+10萬711元=44萬6,774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9,07 5元,扣除上訴人已繳納之3,025元,尚欠6,050元(上訴人 身分並非勞工,並無適用勞動事件法第12條暫免徵收之規定 ,併予敘明)。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之規定,限上 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即駁回其 上訴。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薛嘉珩                 法 官 林詩瑜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3-31

TPDV-114-勞簡上-5-20250331-1

小上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4號 上 訴 人 宋青赫 被上訴人 華南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文智 上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3年12月20日本院花蓮簡易庭113年度花小字第616號宣示判決 筆錄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得上訴於管轄之地方法院; 對於前項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 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又民事訴訟法第468條及 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之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436條之25及第436條之32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468條規定 以第二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者為上訴理由時 ,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 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 倘為司法院之解釋或本院之判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 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各款事由提起第三審 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顯與上 開法條規定之情形不相合時,即難認為已對第二審判決之違 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院71年 台上字第314號判例著有明文。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 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然 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事件中 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 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 由情形。而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依同法第436條之3 2第2項準用第444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理由略以:①我是被撞上的,對方未注意路口減速而導 致我的腳踝嚴重扭傷、頭暈、胸痛,還影響我的耳朵聽力, 卻要我賠錢太不公平。對方從未慰問過我,也沒有傷害賠償 。原審卻同意原告(被上訴人)所提出70%之車損賠償,我不 服,應該要做肇責鑑定。②原告提出浮報高價的估價單,沒 受損沒必要維修的也列單。③我還在就讀大學沒有收入,無 力賠償這種灌水的價格,也無法承擔利息百分之5。並聲明 :原判決廢棄,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 三、綜觀上訴人所執之上訴理由,並未指出原判決依何訴訟資料 有何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僅係就原審法院取捨證據、認定 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並未具體說明原審判決有 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亦未揭示違背之該法 規之條項或其內容,及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各款之 事實,難認對原審判決有如何違背法令情事已為具體之指摘 ,自不得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據前揭規定及說明,應 認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未具備上訴之合法程式,本院即毋 庸命其補正,爰逕以裁定駁回其上訴。 四、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   、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78條、第436條之   19,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陳雅敏             法   官 施孟弦             法   官 楊碧惠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 記 官 汪郁棨

2025-03-31

HLDV-114-小上-4-20250331-1

簡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醫療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上字第50號 上 訴 人 新鮮人氫氧館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主臨 被 上訴 人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代 表 人 黃志中 上列當事人間醫療法事件,上訴人不服中華民國113年8月13日本 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簡字第88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同法第242條定 有明文。當事人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判決上訴,如依同法第 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 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 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為揭示該解釋之字號或其內容。 如以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 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簡易訴訟程序判決之違背法令 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二、被上訴人於民國112年7月7日因他案派員至訴外人張民傑醫 師位於高雄市橋頭區新興路95號之張民傑診所稽查,發現上 訴人位於該診所隔壁即同區新興路93號1樓供民眾吸氫氧氣 之營業場所,桌上放置有關「氫氧氣療法」之文章,及於牆 面張貼心得分享海報等,以前開「氫氧氣療法」醫療廣告, 宣稱療效。上訴人非屬醫療機構,卻於上述營業場所放置及 張貼宣稱療效之醫療廣告,違反醫療法第84條規定之事實明 確。被上訴人爰依同法第104條規定,以112年10月18日高市 衛醫字第11240833900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裁處新臺 幣(下同)5萬元罰鍰。上訴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 經原審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簡字第88號判決(下稱 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仍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原審當庭勘驗影帶及被上訴人提出正確格式 之稽查證後,已證實被上訴人112年7月7日執行稽查時,所 屬人員所配戴之稽查證未記載機關名銜、證件編號及高雄市 市徽,不足供上訴人辨別其身分,屬擅自進入上述營業場所 之違法稽查。詎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憑證據,逕認稽查程序合 法,屬違背證據法則之違背法令,應予廢棄,原處分亦應撤 銷等語。 四、經核上訴人前揭上訴理由,無非重申於原審所提出與裁罰要 件無關而為原判決所不採之主張,就原判決所為證據取捨及 事實認定之職權行使指摘為不當,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 其內容,及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 列各款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其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 具體之指摘。依首揭規定及說明,其上訴為不合法,應以裁 定駁回。 五、結論:上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邱 政 強  法官 孫 奇 芳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祝 語 萱

2025-03-31

KSBA-113-簡上-50-20250331-1

交上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28號 上 訴 人 劉翌威 被 上訴 人 臺南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王銘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3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778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之事由,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 2條及第244條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 第1、2項規定,倘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 令;而判決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 背法令。是以,當事人對於地方行政法院交通裁決事件之判 決上訴,如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 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 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如以同法第263條之5準 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為理由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若未依上開 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決事件判決之違背法令有 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依同法第263條之5準用 第249條第1項規定,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人於民國112年8月21日22時28分許,駕駛其所有車牌號 碼BJS-9377號自用小客貨車,行經臺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 時,因行車速度超過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 行為經警舉發。被上訴人於113年5月17日依道路交通管理處 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開立南市交裁字第78-SZ1 045326號裁決書,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2,000元並應參加 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依處罰條例第43條第4項開立南市交 裁字第78-SZ1049031號裁決書,裁處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 上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 原審法院)以113年度交字第778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 ,上訴人仍表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㈠上訴人於113年12月16日在原審法院開庭時 ,上訴人有附上證物,顯示在車內視角辨識度較低,再加上 夜間車輛行駛中辨識標線更為困難,容易與限速60之字樣混 淆,使駕駛人超過速限。㈡上訴人駕駛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94條「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 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 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規定,在未變換車道的狀況下,基 本上會注意車前狀況及地上標線,並不會注意到外側車道之 「地上」標示。㈢又上訴人駕駛車輛行經取締路段時,保持 注意車前狀況並無危險駕駛之意圖,因道路標示辨識不清而 收到交通裁決有所疑惑,請求本院能斟酌原判決之矛盾點等 語。 四、經核上訴人前開上訴意旨,無非係重述其於原審已提出而為 原判決所不採之事實主張,再為爭執原處分之適法性,並執 其主觀歧異見解,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而未具體 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並揭示 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及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 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其對原判決之如 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從而,依首揭規定及說明,其 上訴為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 五、上訴審訴訟費用(裁判費)7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 六、結論:上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審判長法官 李 協 明 法官 孫 奇 芳 法官 邱 政 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 佳 芮

2025-03-31

KSBA-114-交上-28-20250331-1

小上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4號 上 訴 人 明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松延洋介 被 上訴人 張永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31日本院北港簡易庭113年度港小字第189號第一審小額民事判 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所承保之車牌號碼4528-NX號車輛( 下稱系爭車輛),因被上訴人之過失發生交通事故,撞擊部 分為系爭車輛之左側,依事故現場照片可證系爭車輛左側車 門明顯有刮痕,且估價單上亦確實有就車身左側受損部分「 烤漆」。按一般常理來說,民間私人維修廠所開立之發票只 是籠統之名目,實際維修項目應以估價單為主,系爭車輛之 維修估價單既已詳列系爭車輛必要維修項目包括「烤漆」, 原判決未就其項目細審,逕以發票認定系爭車輛並無「烤漆 」,僅有維修「零件」及「工資」,有認定事實不憑證據, 以及認定事實違反經驗法則,而有判決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等語。並聲明:㈠原判決不利上訴人部分廢棄。㈡被上訴人應 再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下同)1萬4,311元,及自民國113年11 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並應於上訴狀內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 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 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故當 事人提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 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之 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 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方法表 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 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 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 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 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 不備理由情形。而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 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 ,應逕以裁定駁回之。 三、經查,上訴人於原審所提出之勇伯汽車材料行估價單上僅記 載:「I:18900」、「P:12000」、「另:37390」、「批 以50000元承修」(原審卷第45頁),而上訴人於原審所提出 之112年2月3日統一發票「品名欄」及「金額欄」亦僅記載 :「零件33333」、「工資14286」,「營業稅欄」記載「23 81」(原審卷第61頁),上訴人並於原審言詞辯論期日陳稱 :「本件維修金額高於5萬元,但是保險契約理賠上限為5萬 元,因此本件僅賠償5萬元,依據本院卷第45頁估價單工資 為18900元、烤漆為12000元,剩餘部分為零件費用,但本院 卷第61頁發票項目及金額與估價單所載不符合,請庭上斟酌 。」等語,是依卷內事證,客觀上並不能排除前揭修復廠商 最終僅有收取零件、工資費用之可能性。原審本於調查證據 之結果及全辯論意旨,基於保險代位及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認定上訴人已實際支出之修復費用,其中零件部分3萬5,0 00元(3萬3,333元加計5%營業稅)予以折舊計算,即扣除零 件費用經折舊後價值應為資產成本額1/10(計算式:3萬5,0 00元÷10=3,500元);另工資費用1萬5,000元(1萬4,286元 加計5%營業稅),無須折舊,合計認定上訴人得代位之金額 共計1萬8,500元(計算式:3,500元+1萬5,000元=1萬8,500 元),核與經驗原則尚不相違。且綜觀上訴人所執前開上訴 理由,亦顯然僅屬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 指摘其為不當,惟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 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 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是上訴意旨所指之 事由並非屬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中所謂「違背法令」之情形 ,自不能據以為小額程序之上訴理由。揆諸前揭說明,其上 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 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上訴人之上訴既經駁回,則第二審裁 判費用2,2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爰併為裁定如主文第2項 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秋如                   法 官 吳福森                   法 官 李承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廖千慧

2025-03-31

ULDV-114-小上-4-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上字第267號 上 訴 人 林素貞 被 上訴人 黃銘祥 訴訟代理人 王靖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1月1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663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二審上訴,應於第一審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 內為之;又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440條、第444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 度訴字第1663號第一審判決(下稱原判決)提起上訴,自陳 住所地為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5樓(本院卷第13頁); 另於原審113年10月14日最後言詞辯論期日自陳仍居住於○市 區○○路000號(原審卷第151至153頁)。而原判決送達上開 二址,均因未獲會晤上訴人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 僱人,於113年11月11日分別寄存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 分局新海派出所及江翠派出所,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原審 卷第171、169頁),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2項規定,原判 決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於同年11月21日發生送達上訴人之 效力,其上訴期間應自送達翌日即同年11月22日起算20日, 加計在途期間2日,至同年12月13日屆滿。上訴人遲至同年 月18日始具狀提起上訴,有民事上訴狀之收文日期戳記可憑 (本院卷第13頁),其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至上訴人 於112年11月28日另至法院親自領取原判決正本1件(原審卷 第193至195頁),不影響原判決已於同年11月21日發生送達 上訴人效力之認定,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饒金鳳               法 官 藍家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黃立馨

2025-03-31

TPHV-114-上-267-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93號 抗 告 人 黃忠律師(即翁高牽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王貴暖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4年2月1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訴字第5052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之 規定徵收裁判費,此為上訴必須具備之程式,當事人提起第 二審上訴,若未依上開規定繳納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 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此 觀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即明。再按送達於住居所、 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 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此為同法第137條第1項明文 規定。受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僱用之管理員,其所服勞務包 括為公寓大廈住戶接收文件者,性質上應屬全體住戶之受僱 人,即與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1項規定之受僱人相當。郵政 機關之郵差送達文書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 應受送達人,而將文書付與上開公寓大廈管理員者,為合法 送達。至該管理員何時將文書轉交應受送達人,對已生之合 法送達效力不受影響(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287號民事 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㈠、抗告人不服原法院民國113年12月25日113年度訴字第50 52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前經原 法院於114年2月3日裁命抗告人在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繳裁判費,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下稱系爭補 費裁定),而系爭補費裁定已於同年月6日送達抗告人 ,抗告人卻逾期未予補繳;經原法院以抗告人提起上 訴,未依規定繳納裁判費,雖定期間命補正仍未繳付 ,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應認上訴不合法為 由,裁定駁回其上訴,於法核無不當。    ㈡、抗告人之抗告意旨雖略以:伊係於114年2月19日始至大 廈管理室簽收系爭補費裁定,並於隔日前往繳費,故 伊補繳上訴費用並未逾期,原裁定有所違誤云云。惟 查,抗告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原法院於114 年2月3日以系爭補費裁定命抗告人應在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即駁回上訴(見原審卷第229、230頁) ,系爭補費裁定並於同年月6日送達抗告人陳報處所之 大廈管理員,此有卷附送達證書可佐(見原審卷第231 頁),對照抗告人提出之各類掛號郵件登記簿亦足印 證其情(見本院卷第15、17頁),揆諸首揭說明,系 爭補費裁定之送達自合於民事訴訟法第137條第1項規 定無誤,至該管理員何時將之轉交,又抗告人何時正 式收得,均無足影響已生送達之效力。則系爭補費裁 定於114年2月6日合法送達後,至同月18日仍未見抗告 人遵期繳費(見原審卷第235、237頁多元化案件繳費 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其所提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    ㈢、從而,原法院認抗告人提起上訴,未按規定繳納裁判費 而欠缺法定程式,經命補正仍未依限繳足,遂依民事 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以其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 於法核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謫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絮雲               法 官 徐雍甯               法 官 盧軍傑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佳姿

2025-03-31

TPHV-114-抗-393-202503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