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世璿

共找到 19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7號 抗 告 人 吳世璿(原名吳正明) 代 理 人 黃和協律師 抗 告 人 陳靖婷(即被繼承人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文(即被繼承人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淇(即被繼承人陳茂源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間清償借款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1 9日、同年11月27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法院於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所為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一四 一七號裁定廢棄。 其餘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二分之一,餘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伊於民國113年10月17日向原法院聲請(下稱系爭聲請)撤銷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決)之93年7月27日確定證明書(下稱7月27日確定證明書)、111年5月31日確定證明書(下稱5月31日確定證明書,與7月27日確定證明書合稱系爭確定證明書),原法院未分「聲」字案,逕行使用已報結之93年度訴字第1417號事件(下稱系爭事件)之案號及案由,更由系爭事件之原承辦股法官處理,嚴重影響伊救濟權益;又系爭判決有直式打字、橫式打字之不同版本,判決所載日期不同,系爭確定證明書所載確定日期亦不同,已違反「一事不二理」、「一案一判決」原則,更系爭判決迄未確定,相對人前僅聲請再開系爭事件之言詞辯論,原法院逕自誤發5月31日確定證明書,就系爭聲請,更未調卷審查系爭確定證明書有無撤銷事由,即於113年10月22日以北院英民火93訴1417字第1130022038號函覆礙難辦理等語(下稱10月22日函),該函覆文字蘊含「聲請駁回」法律意義,竟未以處分書或裁定書為准駁,而確定證明書之核發、變更、撤銷或廢止本非事實通知而已,原法院以系爭確定證明書之核發非書記官之處分,且僅具通知性質,系爭聲請係主張書記官核發系爭確定證明書為處分而據以聲明異議,於法不合,以113年11月19日裁定(下稱11月19日裁定)駁回,自有違誤;另11月19日裁定就系爭確定證明書有無撤銷法定事由,當事人就核發確定證明書如何救濟等項均未論及,顯有漏未裁判,伊於113年11月22日聲請補充裁定,原法院未調閱卷宗審閱,即以未有漏判情事為由,於113年11月27日裁定(下稱11月27日裁定)駁回,亦有違誤;爰提起本件抗告,請求廢棄10月22日函、11月19日裁定及11月27日裁定等語。 二、查抗告人吳世璿於110年12月15日向原法院聲請撤銷7月27日 確定證明書(見原法院卷第20至22頁),原法院於111年1月 5日以北院忠民火93訴1417字第1110000274號函撤銷抗告人 吳世璿部分之上述確定證明書(見原法院卷第37頁),嗣原 法院於111年5月31日依相對人聲請核發抗告人吳世璿部分之 5月31日確定證明書(見原法院卷第61頁),抗告人則於113 年10月17日為系爭聲請(見原法院卷第63、64頁),原法院 以10月22日函回覆:「本件已逾保存年限,卷宗依法業已銷 燬,就被告陳茂源之部分已無從查復;另被告吳世璿(原名 :吳正明)之部分已重新送達,且併予公示送達,故台端所 請礙難辦理,請查照」(見原法院卷第79頁),抗告人則於 同年10月27日提出「民事異議兼抗告暨理由說明一狀」,聲 明撤銷10月22日函,另為適法之處置(見原法院卷第89至91 頁),原法院於同年10月30日以北院英民火93訴1417字第11 30022723號函覆:「本院民國113年10月22日北院英民火93 訴1417字第1130022038號函性質上僅係回復台端113年10月1 7日民事聲請撤銷狀所請事項,並非法官所為之裁定或書記 官之處分,故台端所請於法未合,請查照」(下稱10月30日 函,見原法院卷第113頁),抗告人於同年11月8日提出「民 事異議兼抗告暨理由說明二狀」,仍聲明撤銷10月22日函, 另為適法之處置(見原法院卷第129至131頁),原法院以11 月19日裁定駁回抗告人異議(見原法院卷第145、146頁), 抗告人則於同年11月22日提出「民事漏判補充裁定聲請狀」 (見原法院卷第159至161頁),原法院另以11月27日裁定駁 回抗告人聲請(見原法院卷第165、166頁),抗告人不服提 起本件抗告,合先敘明。 三、按裁判,除依本法應用判決者外,以裁定行之。民事訴訟法第220條定有明文。裁定為法院、審判長、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在訴訟中所為判決以外之意思表示,是法院所為之意思表示,除判決外,概稱裁定。又按駁回聲明或就有爭執之聲明所為裁定,應附理由。民事訴訟法第237條亦有規定。所謂駁回聲明所為裁定,凡認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明或聲請為不合法或無理由而駁回之裁定均屬之,所謂有爭執之聲明,係指聲明人之相對人曾以書狀或言語對其聲明提出反對之聲明而言。而駁回聲明或就有爭執之聲明所為裁定,應附理由,旨在使當事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知悉裁定之依據,以昭折服,且既「應附理由」,自有製作裁定書之必要,且若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不服該裁定時,即得提起抗告,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82條前段規定自明。另按判決確定證明書,依民事訴訟法第399條規定,係由法院付與之,發給與否,應由法院為之,並非法院書記官職務上為處分之事項(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328號裁定參照)。   四、經查:  ㈠抗告人係以系爭判決未合法送達尚未確定,向原法院「聲請」撤銷系爭確定證明書,非對原法院核發系爭確定證明書為異議,亦未主張核發確定證明書為書記官所為處分等情,有抗告人所提「民事聲請撤銷狀」(見原審卷第63、64頁)可據。原法院對系爭聲請先以10月22日函(見原法院卷第79頁)回覆抗告人,抗告人於113年10月27日提出「民事異議兼抗告暨理由說明一狀」,聲明撤銷10月22日函,另為適法之處置等語(見原法院卷第89至91頁),原法院再以10月30日函(見原法院卷第113頁)通知抗告人,抗告人則於同年11月8日提出「民事異議兼抗告暨理由說明二狀」,仍聲明撤銷10月22日函,另為適法之處置等語(見原法院卷第129至131頁),前述書狀亦未見抗告人主張原法院核發系爭確定證明書係書記官所為處分,其係對書記官核發系爭確定證明書之處分為異議等情。且10月22日函非民事訴訟法第237條所指駁回當事人聲請所為之附理由裁定,10月30日函僅係告知10月22日函非裁定或處分,可見抗告人所為撤銷系爭確定證明書之「聲請」,尚待原法院以裁定為實質准駁,原法院逕以抗告人所提「民事聲請撤銷狀」(見原審卷第63、64頁),係對書記官之處分為異議,而以11月19日裁定駁回抗告人異議(見原法院卷第145、146頁),自有誤認系爭聲請為對書記官之處分異議事項予以裁定之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自應由本院將11月19日裁定予以廢棄,發回原法院另為適當之處理。  ㈡抗告人另以11月19日裁定有漏未裁定情事,原法院以11月27 日裁定駁回伊之補充裁定聲請,有所違誤云云。然原法院以 11月19日裁定駁回系爭聲請,雖有誤認系爭聲請為對書記官 處分異議而予裁判之違誤,究與裁定有所脫漏者不同,是原 法院以11月27日裁定駁回抗告人所為補充裁定聲請,尚無違 誤,抗告人指摘11月27日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㈢至於抗告人另請求廢棄10月22日函云云。然10月22日函既非 民事訴訟法第237條所指駁回抗告人聲請之裁定,抗告人無 從對該函為抗告,且原法院以11月19日裁定駁回系爭聲請, 抗告人已提起本件抗告,10月22日函顯非本院應審認抗告標 的,抗告人請求廢棄10月22日函,自屬無據,在此敘明。  ㈣從而,抗告人抗告聲明請求廢棄11月19日裁定,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其餘抗告聲明,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萍                法 官 潘曉玫                法 官 陳杰正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雅瑩

2025-03-31

TPHV-114-抗-7-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79號 抗 告 人 吳世璿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9月12日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5號)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發回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廢棄原 判決,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制度認為必 要時為限,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 定,於抗告程序準用之,為同法第495條之1第1項所明定。 次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 生,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 提起異議之訴。如以裁判為執行名義時,其為異議原因之事 實發生在前訴訟言詞辯論終結後者,亦得主張之;有回復原 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 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 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 請定相當並確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制執行 法第14條第1項、第18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抗告人於原審提出「第三人執行異議之訴起訴狀」, 請求撤銷原審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執行事件(下稱 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由原審法院分為113年度 重訴字第75號「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審理,依抗告人之 起訴狀所載,固記載其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原審法院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卷第9頁),惟參考抗告人起訴狀第3 頁記載:「原告(按:即抗告人)並非被告之債務人,因被 告永豐商業銀行(按:即相對人)正在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聲 請就原告即第三人吳世璿之財產為強制執行中,原告在私法 上之地位即有受侵害之危險…」,起訴狀第4-5頁記載:第三 人異議之訴之請求權基礎1.實體法方面:…❷民法第125條前 段(主張債權罹於15年時效而消滅)等語(原審法院113年 度重訴字第75號卷第11-13頁),抗告人於起訴狀雖認自己 非債務人,故使用「第三人異議之訴」之文字,然抗告人既 然係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債務人,且主張債權不存在,以及 債權罹於時效而消滅等事由,自應認抗告人提起之訴訟實際 上仍為「債務人異議之訴」。原審法院未審酌抗告人所為聲 請是否符合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第18條第2項所定要件 ,而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係有效確定 判決,是抗告人為相對人之債務人,相對人對其財產聲請強 制執行,難認抗告人有何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存在,抗 告人援此事由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等,該訴訟顯然無理由」 為由,而駁回抗告人停止執行之聲請,依首揭說明,原審顯 然漏未就抗告人以「債權罹於時效消滅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而聲請停止執行部分」為審認,殊屬違誤,為維護當事人之 利益,應予廢棄發回,由原法院更為適法之處理。又本件既 經本院發回,原法院應就抗告人追加陳靖婷、陳靖文、陳靖 淇等人為聲請人部分(本院卷第81-83頁)併為處理,併予 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翁金緞                               法 官 黃義成                                        法 官 林福來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提起再抗告應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鄭鈺瓊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定 : ⑴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 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⑵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2第1項: 上訴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第三審法院為之選任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

2025-03-31

TNHV-113-抗-179-2025033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吳世璿 代 理 人 黃和協律師 聲 請 人 陳靖婷(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肆佰玖拾肆萬陸仟捌佰伍拾參元後,本院一 一三年度司執字第三二一九二號清償債務等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 程序,於本院一一三年度重訴字第七五號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 裁判確定,或因撤回、和解、調解而終結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項擔保係預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 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 物所受之損害額,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又 依通常社會觀念,使用金錢之對價即為利息,執行債權倘為 金錢債權,債權人因執行程序停止,致受償時間延後,通常 應可認係損失停止期間利用該債權總額所能取得之利息。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對聲請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 ,經鈞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執行中,惟聲請人就系爭執行事 件已分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及債務人異議之訴,倘不停止 執行,聲請人將受難以回復之損害,為此,聲請人願供擔保 ,請裁定系爭執行事件於本案訴訟判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 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以其等業已向本院分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 訴及債務人異議之訴(即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為由,聲 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對其等之強制執行程序,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案卷及該第三人異議之訴等卷宗查核 屬實,且系爭執行事件對於聲請人之執行程序尚未終結,是 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核與前開強制執行法規定相符,應予 准許。爰審酌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相當於相 對人就本件執行標的無法及時受償所受之利息損失。而本院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之訴訟標的價 額為新臺幣(下同)16,489,510元【即以相對人聲請強制執 行之本金2,015,307元,加計至本案訴訟繫屬前一日(即民 國113年9月8日)之利息、違約金,合計為16,489,510元】 ,該訴訟為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依司法院發布之各級法院 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條規定,民事通常程序案件一審辦案 期限為2年,第二審辦案期限為2年6個月,第三審辦案期限 為1年6個月,預計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63號確認抵押債權不 存在等事件之審理時間約為6年。依上開標準,按法定利率 年息百分之5計算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利息債權損 失約為4,946,853元(計算式:16,489,510元×5%×6年=4,946 ,853元)。準此,爰酌定如主文所示擔保金額准許之。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需附 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吳福森

2025-03-18

ULDV-114-聲-5-20250318-1

重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 抗 告 人 吳世璿 抗 告 人 陳靖婷 陳靖文 陳靖淇 抗告人就其與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 件,對於本院民國114 年2月25日裁定提起抗告,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8、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 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應繳納 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惟未據抗告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 定正本之日起5 日以內,如數補繳到院,逾限即認抗告為不合法 ,以裁定駁回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5

ULDV-113-重訴-75-20250305-4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司法事務官迴避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65號 聲 請 人 吳世璿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即債權人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因清 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聲請人 聲請司法事務官迴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遇有下列各款情形,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一法官有前 條所定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者。二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 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又聲請法官迴避,應舉 其原因,向法官所屬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1 款、第2款及第3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且此種迴避原因, 依同法第34條第2項及第284條之規定,應自為聲請之日起3 日內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 字第266號裁定意旨參照)。另上開有關法官迴避之規定, 於司法事務官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39條亦定有明文。次按 司法事務官辦理事務有應自行迴避而不自行迴避以外之情形 ,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當事人依司法院訂頒司法事 務官辦理事務規範要點第7點、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規定,固得據以聲請司法事務官迴避,惟應以該司法事務 官對於訴訟標的或執行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 一造有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有 不公平之處分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 不滿意司法事務官進行事務遲緩或欠當,則不得謂其有偏頗 之虞(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7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   ㈠貴院辦理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 爭執行事件)之司法事務官邱譯嬉(下稱本件承辦司法事 務官)明知債權人所持之債權憑證此一執行名義已經臺灣 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認定失效,仍憑失效之債 權憑證執行聲請人之財產,辦理強制執行事務有高度偏頗 債權人一方之具體事實。   ㈡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明知債權人所持之判決確定證明書已 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撤銷,仍憑被撤銷 而視為自始無效之判決確定證明書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 ,辦理強制執行事務有高度偏頗債權人一方之具體事實。   ㈢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明知債權人所持之債權憑證鬧雙胞, 故意不依職權向債權憑證持有人調查,諉稱債權憑證鬧雙 胞係民事法院的職權,並非執行法院的職權,其執行職務 確有偏頗之危害之具體事實。   ㈣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利用內部系統濫查聲請人坐落雲林縣 之不動產所有權資料,矇騙長官,然後通風報信,執行職 務有不合規,高度偏頗之具體事實。   ㈤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利用內部系統濫查聲請人遠雄人壽保 險資料,矇騙長官,藉此挾怨報復,執行職務有不合規、 高度偏頗之具體事實。   ㈥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明知執行程序尚未終局裁定確定,執 意過度查封聲請人對第三人的財產,合理懷疑有偏頗牟利 之實害及危險,法院必須即時制止或防止。   ㈦綜上,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於系爭執行事件有上開偏頗之 情形,符合民事訴訟法第34條第1項規定,為此聲請本件 承辦司法事務官迴避等語。 三、經查:   ㈠就聲請人所指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所據執行名義即臺 灣板橋地方法院93年度執字第27410號債權憑證暨繼續執 行紀錄表、臺北地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事判決暨確定 證明書已遭註銷為由,主張本件承辦執行司法事務官執行 職務有偏頗之情形部份。觀諸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中所 提出之上開債權憑證及判決暨確定證明書,該確定證明書 已經臺北地院於111年5月31日重新核發,而與臺北地方法 院111年1月13日北院忠文人字第1110000214號書函說明二 記載「…台端於110年12月15日具狀聲請撤銷本院93年度訴 字第1417號(下稱本件)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為避免台 端之上訴期間起算,承辦股需重新向台端送達本件判決正 本。…」等語相合,而依該確定證明書上之記載,就聲請 人部分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業於111年5月23日確定在案,則 上開判決正本既已重新送達聲請人,且已於111年5月23日 確定,有臺北地院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在卷可稽,對聲請 人而言自係有效確定判決,是聲請人既為相對人之債務人 ,相對人對其財產聲請強制執行,難認聲請人有何足以排 除強制執行之權利存在,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並無執業經 撤銷之債權憑證、判決確定證明書或鬧雙胞之債權憑證執 行聲請人之財產之情形,難認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有偏頗 之虞。   ㈡按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 債權人查報,或依職權調查之。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 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 況,受調查者不得拒絕。但受調查者為個人時,如有正當 理由,不在此限。強制執行法第19條定有明文,故即便本 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有調查聲請人坐落雲林縣之不動產所有 權資料、遠雄人壽保險資料,亦無濫權可言,更難認有何 矇騙長官,然後通風報信,藉此挾怨報復,執行職務有不 合規定之情形。   ㈢另,本件聲請意旨所指之事,皆屬本件承辦司法事務官所 為之執行命令或處分,有無違法或不當之處,或於強制執 行時有未遵守應遵守之程序,或有其他侵害聲請人利益之 情事,而得據此依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規定聲明異議 ,但無法據上開事實而認本件執行之承辦司法事務官對訴 訟標的或執行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 密切之交誼或嫌怨,或客觀上足疑其有不公平之處分。此 外,聲請人復未依民事訴訟法第284條規定提出足供本院 即時調查之證據,以供釋明本件執行之承辦司法事務官有 前述應予迴避之原因存在,本件聲請即與民事訴訟法第33 條第1項第2款所規定之要件不符,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碧蓉                 法 官 洪儀芳                 法 官 楊昱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王姵珺

2025-03-05

ULDV-113-聲-65-20250305-1

重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 原 告 吳世璿 訴訟代理人 黃和協律師 原 告 陳靖婷 陳靖文 陳靖淇 被 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當事人間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 壹拾伍萬柒仟壹佰壹拾貳元。如逾期未補繳,即以裁定駁回其訴 。   理 由 一、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另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 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1節、第2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 定必要之程式。次按第三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該第三人 之異議權,法院核定此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應以該第三 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除強制執行可獲得之利益為準, 亦即應以訴訟標的物之價值與執行名義所載債權額較低者為 準(最高法院107年度臺抗字第698號、111年度臺抗字第8號 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 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於法自有未合。查本件原告 訴之聲明如附表所示 ,此悉經本院核閱起訴狀、歷次追加 起訴狀並調取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強制執行事件卷 宗核閱無訛。次查: ㈠、關於第一項聲明請求,原告吳世璿既主張其請求權基礎為強 制執行法第15條規定,揆諸前開說明,其訴訟標的價額即應 以第三人本於此項異議權,請求排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為 準。又相對人於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聲請執行之債權額為新臺幣(下同) 7,344,776元(即本金加計算至系爭執行事件繫屬日前一日 即民國113年8月13日止之利息、違約金),而執行標的物之 價值合計為3,005,475元【計算式:土地價值2,722,500元+ 存款2,499元+保險金280,476元(即145,348元+126,730元+8 ,398元)】,是以,本件訴之聲明第一項請求之訴訟標的價 額應核定為3,005,475元。 ㈡、關於第二項聲明請求,原告並未具體確定,經本院於114年2 月3日以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通知,命原告遵期補正此項聲 明之債權額為何,原告迄未具狀說明。而本院依原告於113 年10月18日提出之民事狀事實及理由說明二㈠(見本院卷一 第62至64頁)記載事由,認此項聲明請求應係針對系爭執行 事件執行名義所表彰之債權。則本件訴之聲明第二項請求之 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為新臺幣(下同)16,489,510元(即 本金加計算至本件訴訟繫屬日前一日即113年9月8日止之利 息、違約金)。至於第三、四項聲明請求,雖為不同訴訟標 的,惟原告聲明之訴訟目的皆係為排除被告就上開債權對其 之權利,其請求訴訟目的同一,互有競合關係,應僅計為同 一訴訟標的價額。 ㈢、又原告上開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雖為複數,惟自經濟上利益 觀之,該聲明之訴訟目的均係為確認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名 義上所載之債權不存在,訴訟目的一致,互有競合關係,未 超出終局標的範圍,是本件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上開聲明 中價額最高之16,489,510元為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向原告 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57,112元。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於命 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附表: 項次 114年1月24日民事狀之聲明(本院卷二第17至19頁) 一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強制執行事件,對原告吳世璿所有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744平方公尺。權利範圍:4分之1)所為查封、拍賣處分,對於原告吳世璿於第三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三重中山郵局存款債權所為扣押、禁止及其他處分暨對於原告吳世璿於第三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解約金債權所為扣押、禁止及其他處分等之強制執行程序均應予撤銷。 二 確認原告吳世璿、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與被告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之債權債務關係不存在。 三 確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黃信樺法官民國93年9月1日核發之板院通93年度執辰字第27410號債權憑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傅小茹書記官民國93年11月17日核發之民執酉字第38417號債權憑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楊璧華書記官民國99年8月5日核發之司執衷字第66727號債權憑證、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呂炯昆書記官民國108年7月17日核發之108年度司執衷字第81892號債權憑證、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林恆如書記官民國110年9月10日核發之110年度司執卯字第28798號債權憑證均無效或不存在,應予收回、塗銷或公告宣示廢棄。 四 確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庭火股林桂玉書記官民國93年7月27日核發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國93年6月11日所為第一審判決業於93年7月21日確定之民事判決證明書、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庭火股王怡茹書記官民國111年5月31日核發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國93年6月11日所為第一審判決業於111年5月23日確定之民事判決證明書均不存在或無效,應予收回、塗銷或公告宣示廢棄。

2025-02-25

ULDV-113-重訴-75-20250225-3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858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順福 輔 佐 人 吳世璿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09 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附件起訴書所載(原起訴法條雖認被告丁○○就 犯罪事實欄一所載犯行,亦涉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嫌,惟此部分主張,業經公訴檢察官衡酌告訴人甲○○於本院 訊問時之供述,而認與該罪名之構成要件不符,當庭表示不 再主張)。 二、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 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第 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案被告被訴傷害等案件,公訴人認係觸犯刑法第309條第1 項之公然侮辱罪及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依同法第314條 、第287條前段之規定,均須告訴乃論。茲告訴人當庭已與 輔佐人丙○○就本件達成調解,並經告訴人撤回對被告之刑事 告訴,有本院民國114年2月18日訊問筆錄、告訴人刑事撤回 狀等件附卷可查。揆諸前揭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諭知 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乙○○提起公訴,檢察官王元隆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梁智賢                    法 官 陳靚蓉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附件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6090號   被   告 丁○○ 男 88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雲林縣○○市○○里○○路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丁○○基於妨害名譽、自由犯意,於民國113年4月26日7時許 ,在其雲林縣○○市○○路000號住所前道路,向其鄰居甲○○詈 罵並恫稱:土匪頭、幹你娘雞掰塞你娘、你臭到毛生豬、骯 髒妓、你毛生豬,你從我大門口過去我絕對沒再跟你客氣, 沒臉皮的不得好死等語,即以直接針對甲○○之性別身分方式 故意予以羞辱,而公然侮辱甲○○,由途經該處不特定人得共 見聞,並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之事恐嚇甲○○致生危害於 安全。 二、丁○○另基於傷害犯意,於113年5月4日7時許,在其上址住 所前,持四腳拐杖毆打甲○○,使甲○○受有左小腿、膝、 大 腿挫傷合併瘀傷等傷害。 三、案經甲○○訴由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暨待證事實: (一)被告丁○○之供述:自承有於上述時地傷害告訴人甲○○,否認 有何公然侮辱、恐嚇犯行,辯稱103年間隔壁告伊,難怪他 們家死兩個人等詞。 (二)告訴人甲○○之指訴:被告有於上述時地對其公然侮辱、死嚇 、傷害,乃於113年5月10日向警告訴上情。 (三)告訴人檢具之醫療診斷證明書:   告訴人於上述113年5月4日受有上述傷害。 (四)告訴人檢具之影音電磁紀錄:  1.被告於上述時地向告訴人揚言:土匪頭、幹你娘雞掰塞你娘 、你臭到毛生豬、骯髒妓、你毛生豬,你從我大門口過去我 絕對沒再跟你客氣,沒臉皮的不得好死等語。  2.被告於上述時地持四腳拐杖毆打告訴人。 二、核被告所為,係涉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罪嫌,及同 第305條恐嚇罪嫌,及同法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被告以一 行為觸犯上述公然侮辱及恐嚇罪嫌,請依刑法第55條從一重 處斷後再與被告上述傷害犯嫌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09  月  30   日                檢 察 官 乙 ○ ○

2025-02-20

ULDM-113-易-858-20250220-1

執事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9號 異 議 人 吳世璿 陳靖婷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11月12日所為之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裁定聲明 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或對 於執行法官、書記官、執達員實施強制執行之方法,強制執 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強制執行 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聲明異議。前項聲請或聲明異議,由 執行法院裁定之,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強制執行事件,由法官或司法事務官命書記官 督同執達員辦理之。本法所規定由法官辦理之事項,除拘提 、管收外,均得由司法事務官辦理之,強制執行法第3條及 法院組織法第17條之2第1項第2款亦有明定。次按司法事務 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效力。當事 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 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 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 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 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及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 國113年11月12以吳世璿、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上開4 人合稱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為聲明異議人所為之113年度司 執字第32192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於113年11月14日送達異 議人吳世璿,嗣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於113年11月15日共同具 狀提出「民事執行對司法事務官113/11/12裁定提出異議狀 」,有原裁定、送達證書、上開書狀在卷可稽,本院司法事 務官認異議人之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核與前揭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 二、異議意旨略以:  ㈠甲股司法事務官就同一聲請事項重複為三次之裁定,違反一 事不二理之執行原則,造成當事人3次繳交異議費每次1,000 元給甲股司法事務官收執,無謂的體力、勞力及時間的浪費 ,及裁定與裁定彼此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有礙法律之統一。  ㈡原裁定之附表,未確實將處分函或裁定的日期、處分函或裁 定的主旨或內容概要,列示製作成附表三,僅製作附表一、 附表二,無法從附表三國家侵害人民權利事項,與附表一、 附表二人民對國家侵害人民之權利救濟事項相互對照,正確 、具體而迅速的回應人民,人民自難心悅誠服。  ㈢舉例言之,原裁定未針對同一事件的系爭判決書、確定證明 書出現雙胞胎之情形精準、有效率的、具體且正確的下裁定 ,亦未命債權人提出另一份判決確定證明書以調查系爭判決 確定證明書是否有如異議人所說出現雙胞胎的情形,就逕行 認定系爭判決確定證明書只有一份,此為民事執行處之審查 責任?抑或為普通民事庭之審查責任?93年判決,於111年 確定,其原因為何,111年確定的人其中一人居然是105年11 月18日已經死亡的陳茂源,其原因又為何?就此觀之,為裁 定之司法事務官有調查職責義務未盡及裁定理由不備之多重 違背法令。  ㈣其餘理由,援用原裁定書附表一、二列舉之書狀內容所載。  ㈤為此不服原裁定,爰聲明異議,並聲明:原裁定應予廢棄, 請法院為有利異議人之裁定等語。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所定執行名義為之, 執行法院對於執行名義是否有效成立,固應加以審查,然 執 行法院僅得為形式上審查。強制執行事件之當事人,依 執行 名義之記載定之。應為如何之執行,則依執行名義之 內容定 之。至於執行事件之債權人有無執行名義所載之請 求權,執 行法院無審認判斷之權(最高法院63年度台抗字 第376號裁 定意旨參照)。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執行 法院強制執 行之命令,或對於執行法院、書記官、執達員 實施強制執行 之方法,強制執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 侵害利益之情 事,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 聲明異議,惟執 行法院專司民事強制執行事務,對於私權 之爭執,並無審認之權限。故在強制執行程序中,如涉及私 權之爭執,而其權 益關係未盡明確時,應由當事人另依民 事訴訟程序謀求救 濟,要非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聲明異 議所能解決(最高 法院79年度台抗字第326號、79年度台抗 字第310號裁定意旨 參照)。執行名義所載之請求權是否罹 於時效而消滅,係屬 於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並非執行 法院所得審究,債務人 有所爭執,應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 規定行之(最高法院99年 度台抗字第196號裁判意旨參照) 。 四、經查:  ㈠相對人持2件執行名義,分別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3年9月1 日板院通93執辰字第27410號債權憑證正本暨繼續執行紀錄 表正本(下稱系爭債權憑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93年6月11日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事判決正本、1 11年5月31日核發之判決確定證明書正本(下稱系爭判決、 系爭確定證明書),對異議人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 度司執字第32192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 事件)受理在案。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就系爭執行事件提出 如原裁定附表一所示書狀,嗣經原裁定駁回其異議,經本院 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核閱明確。  ㈡原裁定附表二編號1至6所示之聲明異議書狀,經司法事務官 於113年10月21日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裁定駁回其聲 明異議(下稱「前裁定」),經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以原裁 定附表一編號3、4、8所示之書狀對「前裁定」聲明異議, 嗣經本院民事庭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8號裁定異議駁回在 案,有上開書狀、司法事務官於113年10月21日以113年度司 執字第32192號裁定、本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8號裁定存卷 可稽,並經本院調閱系爭執行事件卷核閱無誤,故原裁定附 表二編號1至6、附表一編號3、4、8所示之聲明異議書狀, 已為另案處理,並非本件所應處理之範圍,合先序明。  ㈢原裁定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書狀,係以:⒈債權人開始執行行 為或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時效累計已罹於時效。⒉系爭判決 因未經合法送達而未判決確定,不因嗣後補行送達,而使未 有效成立之系爭判決執行名義變成有效成立。⒊債權人未提 出對債務人之債權讓與通知。並以上開理由,請求本院民事 執行處塗銷債權憑證云云。惟查:  ⒈關於債權人之債權是否已罹於時效,涉及私權之爭執,為實 體事項,自應由異議人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程序解決,故此部 分之異議,為無理由。  ⒉按執行法院就據以成立執行名義之系爭判決是否合法,得為 形式審查,查系爭判決於93年6月11日判決,並核發93年7月 27日確定證明書(下稱舊確定證明書)記載:「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就原告台北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陳茂源 、吳世璿(原名吳正明)間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一四一七號清 償借款事件,於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十一日所為之第一審 判決,於九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確定」,嗣臺北地院以111 年1月13日北院忠文人字第1110000214號函說明舊確定證明 書已經撤銷,且系爭判決卷宗業已逾保存期限而銷毀,已無 留存卷宗等情,有相對人強制執行聲請狀所附系爭判決正本 ,及異議人吳世璿於113年10月18日提出民事執行聲請塗銷 債權憑證狀(即原裁定附表一編號1)所附臺北地院111年1 月13日北院忠文人字第1110000214號函、舊確定證明書附於 執行卷可稽,是系爭判決卷宗已經逾保存期限而銷毀,本院 亦屬無從調取該卷宗。臺北地院又於111年5月31日核發系爭 確定證明書記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就原告永豐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原台北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 吳世璿(原名:吳正明)間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清償借款事 件,於中華民國93年6月11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業於111年 5月23日確定」,有相對人強制執行聲請狀所附系爭確定證 明書正本附卷可佐,準此形式以觀,系爭判決所核發舊確定 證明書已撤銷,另發給系爭確定證明書記載內容如上所述, 尚無執行名義無效或不合法情事,相對人持系爭判決暨系爭 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異議人吳世璿部分為強制執行,應 屬有據。至異議人異議意旨所指系爭判決書、確定證明書出 現雙胞胎之情形,異議人並未提出所稱之另一份系爭判決及 確定證明書供參,自屬空言主張,原裁定自無從調查審認, 故異議人此部分之指摘亦屬無據。  ⒊至異議人雖主張債權人未提出對債務人之債權讓與通知云云 ,然按金融機構合併法第11條規定於104年12月9日修正時, 雖基於保障債務人之權益及避免不良債權受讓人催討債務之 合法性遭受質疑,將債權讓與之通知回歸民法第297條規定 辦理,而刪除原條文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亦即受讓金融 機構不良債權時,不再適用同法第18條第3項規定以公告方 式辦理,惟依同法於104年12月9日修正前第18條第3項規定 (嗣已修正為同法第14條第3項),金融機構為概括承受、 概括讓與、分次讓與或讓與主要部分之營業及資產負債,或 依第11條至第13條規定辦理者,債權讓與之通知得以公告方 式代之,承擔債務時免經債權人之承認,不適用民法第297 條及第301條之規定。經查,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原債權人 ,即消滅銀行)與建華商業銀行(存續銀行)合併,並更名 為永豐商業銀行(即相對人),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 會核准及依金融機構合併法規定,依法合併並依規定登報公 告等情,有相對人113年11月6日之民事陳報狀暨檢附之行政 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5年9月8日金管銀(六)字第095003 46220號函影本、工商時報95年11月13日A1版影本在卷可考 ,是相對人承受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對異議人之債權,係源於 公司合併,而非受讓不良債權,得依修正前金融機構合併法 第18條第3項規定以公告方式辦理,而無依民法第297條規定 對債務人另為債權讓與通知之必要,是異議人以前揭情詞主 張其未收受債權讓與通知云云,並無可採。  ⒋從而,異議人之就原裁定附表一編號1書狀所為之上開主張, 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㈣原裁定附表一編號2所示之書狀,係以:異議人已於113年9月 24日對本院113年度聲字第45號駁回異議人停止執行聲請之 裁定提起抗告,請依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9點 第5款規定「當事人對於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 執行法院應注意本法第三十條之一準用民事訴訟法第四百九 十一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在有停止該裁定執行之裁定前 ,執行程序應停止進行。」,依法停止執行云云。惟查,上 開規定係針對當事人「對於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 時,所為之解釋,然本院113年度聲字第45號既已駁回異議 人停止執行聲請,自非「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已與上開 規定之適用不符,況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491條第2項規定,亦僅係法院「得」在抗告事件裁定前 ,停止原裁定之執行或為其他必要處分,故異議人此部分之 指摘,亦屬無據。  ㈤原裁定附表一編號5所示之書狀,係以:「為不服臺灣雲林地 方法院民事執行處(甲股)民國113年10月27日雲院仕113司 執甲字第32192號處分函,特具狀向甲股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事:一、貴院即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國113年10月27日雲 院仕113司執甲字第32192號(執行命令)函(具司法事務官 裁定性質)稱:『請於文到五日內具狀將聲明異議人陳靖婷 、聲明異議人陳靖文、聲明異議人陳靖淇、聲明異議人吳世 璿共四人,更正為聲明異議人吳世璿共一人。…』…」云云, 惟查,上開本院民事執行處(甲股)113年10月27日雲院仕1 13司執甲字第32192號函,內容為:「主旨:請於文到5日內 具狀更正聲明異議人,請查照。說明:一、…。二、本院113 年10月21日所為之裁定,當事人為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吳世璿,並無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等人,請台端具 狀更正113年10月25日之聲明異議狀之當事人。」等情,有 上開函文在卷可查,是該函文顯係因異議人吳世璿針對「前 裁定」聲明異議,惟「前裁定」僅係針對異議人吳世璿下裁 定,而無針對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下裁定,因此發函要 求異議人吳世璿更正異議狀之當事人欄,而異議人吳世璿等 4人遂提出原裁定附表一編號5之書狀對該函文聲明異議。然 查,就此部分之異議,係針對「前裁定」所為,且本院113 年度執事聲字第28號裁定業已駁回異議人陳靖婷、陳靖文、 陳靖淇等3人之異議,是此部分業已為另案處理,異議人並 已針對本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8號裁定提起抗告,並非本 件所應處理之範圍,併此敘明。  ㈥原裁定附表一編號6所示之書狀,係以:本院113年10月27日 雲院仕113司執甲字第32192號執行命令略以:「請於文到5 日內補繳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費用新臺幣1000元,逾期, 駁回其聲明異議」,惟此業經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於113年10 月24日以購買匯票之方式,向貴院繳納提出異議所需之裁判 費1,000元在案,貴院開單應向系統專責人員查詢,竟或疏 失不察,或故意以上開執行命令再次命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 補繳,故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又於113年10月29日再次繳納異 議費用1,000元,同一事件繳納兩次,請收回執行命令,並 退還上開其中的1,000元云云。惟查,就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 此部分退還溢繳裁判費之請求,業經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1 1月11日雲院仕113司執甲字第32192號函通知異議人吳世璿 將電匯溢繳之裁判費1,000元乙節,有上開函文在卷可稽, 嗣本院並已將款項發還等情,並有本院發還司法收入領款收 據在卷可參,從而,此部分異議之內容業經本院准許且予以 發還在案,併此敘明。至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另以:甲股司 法事務官就同一聲請事項重複為三次之裁定,違反一事不二 理之執行原則,造成當事人3次繳交異議費每次1,000元給甲 股司法事務官收執,無謂的體力、勞力及時間的浪費,及裁 定與裁定彼此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有礙法律之統一云云,惟 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並未具體指明究竟是何聲請事項重複為3 次裁定,且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所溢繳之異議費業經退還, 業如前述,是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此部分之指摘,亦屬無據 。  ㈦原裁定附表一編號7所示之書狀,係以:相對人原持確定判決 執行名義、換發之債權憑證執行名義,多次向臺北地方法院 民事執行處、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本院民事執行 處聲請對異議人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財產強制執行,上 開各法院執行處均未通知年幼之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到 場詢問,極度不重視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之程序正義, 嚴重違反強制執行法第20條之規定,即以查無債務人財產為 由濫發債權憑證予相對人,此為強制執行法第27條第2項之 漏洞,亦為執行公權力違法不當之濫觴。又本件確定判決書 正本竟鬧雙胞,同一事件93年6月11日版的確定判決書原本 及正本為直式,法官賴錦華、書記官林桂玉由上而下由右至 左書寫完成;110年12月27日版的確定判決書原本及正本則 為橫式,法官李慧兒(假冒賴錦華)、書記官王怡茹由左而 右由上而下虛偽製作完成。93年6月11日版的確定判決書暨 判決確定證明書早已經臺北地方法院依職權撤銷、其換發之 債權憑證並早已經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依職權註銷,93 年6月11日版的確定證明書經臺北地方法院撤銷,其效力應 及於當事人吳世璿及陳茂源二人,而非僅及於吳世璿一人, 陳茂源之繼承人陳靖婷、陳靖文、陳靖淇依法自得提出異議 人及異議事由之追加云云。經查:  ⒈按債權人聲請執行,而陳明債務人現無財產可供執行者,執 行法院得逕行發給憑證。強制執行法第27條第2項定有明文 。是債權人陳明債務人現無財產可供執行,執行法院逕行換 發債權憑證,符合上開規定。又之前所換發債權憑證之執行 程序,與本件執行程序無涉,並無從依強制執行法第12條聲 明異議,是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此部分之異議,顯無理由。  ⒉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僅空言本件確定判決書正本鬧雙胞,惟並 未提出所稱之雙胞判決,況其所稱之鬧雙胞,極有可能係因 原判決之法官及書記官或因調職、離職、退休等因素,而未 繼續在臺北地方法院任職,而經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或相對 人聲請補發判決書,因此臺灣臺北地方法院遂調閱之前之系 爭判決原本,重新製作補發判決書正本及確定證明書正本, 但因係其他法官或書記官製作,因此另外增加掛名而已,惟 判決書及確定證明書之內容應屬相同。倘若異議人吳世璿等 4人所稱之雙胞判決係屬內容相異之判決,對於如此有利之 事項,又豈會拒不提出所稱之「雙胞判決」,而僅口頭空言 指摘?是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此部分之異議,因未提出所稱 之「雙胞判決」,本院自無從審酌,此部分之異議,亦無理 由。  ⒊系爭判決所核發舊確定證明書已撤銷,另發給系爭確定證明 書,系爭確定證明書記載內容如上四、㈢、⒉所述,而系爭判 決所核發舊確定證明書之撤銷理由(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 年度司執字第119479號民事裁定,附於系爭執行事件卷宗) ,係因對異議人吳世璿未能合法送達之故,然對系爭判決之 另一被告陳茂源之送達並無問題,而經臺北地院重新送達異 議人吳世璿後,業已核發系爭確定證明書,顯見異議人吳世 璿於收受送達後亦未上訴,而告確定,故系爭判決、系爭確 定證明書對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同有判決拘束力,相對人自 得執系爭判決、系爭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異議人吳世 璿等4人聲請強制執行,況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僅依職 權註銷異議人吳世璿之債權憑證,並未註銷對異議人陳靖婷 、陳靖文、陳靖淇之債權憑證,故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此部 分之異議,亦無理由。  ㈧至異議意旨所稱:原裁定之附表,未確實將處分函或裁定的 日期、處分函或裁定的主旨或內容概要,列示製作成附表三 ,僅製作附表一、附表二,無法從附表三國家侵害人民權利 事項,與附表一、附表二人民對國家侵害人民之權利救濟事 項相互對照,正確、具體而迅速的回應人民,人民自難心悅 誠服云云,惟原裁定究竟要如何製作書類,是否增加附表三 ,為司法事務官製作書類之取捨,與執行程序或執行方法有 無不當或違法無涉,此部分之異議理由顯屬無稽。  ㈨綜上,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異議,核無不合。異議意旨指謫 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自非有據,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異議人吳世璿等4人之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偉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曾百慶

2025-02-19

ULDV-113-執事聲-29-202502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11號 再審原告 吳世璿(原名:吳正明) 訴訟代理人 黃和協律師 再審原告 陳靖婷(即陳茂源之承受訴訟人) 陳靖文(即陳茂源之承受訴訟人) 陳靖淇(即陳茂源之承受訴訟人) 再審被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即台北國際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之承受訴訟人)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訴訟代理人 蘇容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93年6月11 日本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法第170條定有明文。再審之訴 ,實質上為前訴訟程序之再開或續行,是得提起再審之訴者 ,僅前訴訟程序之當事人或得承受訴訟接替當事人之人始得 提起(最高法院96年度台聲字第446號裁定意旨參照)。查 本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判決(下稱原判決)當事人原為陳茂 源,陳茂源於民國105年11月18日死亡,再審原告陳靖婷、 陳靖文、陳靖淇(下稱再審原告陳靖婷等三人)為陳茂源之全 體繼承人,均未拋棄繼承等情,有陳茂源、再審原告陳靖婷 等三人戶籍資料、陳茂源親等關聯查詢資料、家事事件公告 查詢結果、陳茂源繼承系統表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145、14 7頁),並經再審原告陳靖婷等三人於114年2月9日具狀聲明 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141至142頁),其等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於法自無不合。又原判決所列原告台北國際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前於95年11月13日與建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合併,台北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消滅銀行,建華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存續銀行並更名為永豐商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永豐銀行),有永豐銀行95年11月13日之變更 登記表、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5年11月13日金管銀( 六)字第09500476730號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05至108、1 55頁),並經再審被告於114年2月12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 本院卷第153頁),是本件以永豐銀行為再審被告,核無不合 ,先予敘明。 二、本件再審意旨略以:再審原告吳世璿因案在監服刑,原判決 未注意及此,竟未囑託監所長官送達,遽依再審被告之聲請 ,准由再審被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其訴訟程序有重大瑕疵 ,基此所為之判決屬消極不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30條、第386 條第1款、第4款等規定。又再審原告吳世璿經臺灣雲林地方 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通知始知悉前情,而再審原告 陳靖婷等三人復因再審原告吳世璿通知而知悉原判決之存在 ,再審原告自得於知悉後30日內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另原判 決承辦股別法官已更換,竟未參與原判決審判,並明知原判 決被告陳茂源已死亡,未命繼承人承受訴訟,重新製作原判 決正本,交付再審被告作為強制執行名義,已違背民事訴訟 法第168條、第221條第2項、第386條第1款、第4款等規定,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2、3、5、6、12及13款 對原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等語,並聲明:(一)93年6月11日本 院火股法官賴錦華宣示、書記官林桂玉製作93年度訴字第14 17號民事確定終局判決暨判決確定證明書廢棄。(二)110年1 2月27日本院火股法官李家慧(代理賴錦華法官)、書記官王 怡茹製作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事確定終局判決暨判決確定 證明書廢棄。(三)第一、二項廢棄後,被告於前訴訟程序第 一審之訴駁回。 三、按再審之訴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502條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又提起再審之訴,必對於確定 判決始得為之,若判決並未確定,即不得對之提起再審之訴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抗字第921號、112年度台再字第25號裁定意旨參照)。 次按若其判決並未確定,則其提起再審,即不得謂為合法, 此項不合法之訴,不能因起訴後之原判決業已確定而使之變 為合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394號、70年度台抗字第 308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原判決於93年6月1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年月11日 宣判,其後於同年7月27日核發確定證明書等情,有上開判 決、確定證明書等件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5至58、115至12 1頁)。惟對於在監所人為送達者,應囑託該監所首長為之, 民事訴訟法第130條定有明文。再審原告吳世璿主張原判決 未經合法送達,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 卷宗,雖已逾保存年限業已銷毀,有本院檔案銷毀目錄在卷 可查(見本院卷第113頁),然原判決未及查知再審原告吳世 璿於93年1月9日至98年2月20日因偽造貨幣案件,陸續於臺 北監獄及嘉義監獄執行,即為一造辯論之判決,並認定再審 被告吳世璿應受送達處所不明,有原判決、再審原告吳世璿 在監押資料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原判決尚未合法送達 再審原告吳世璿,原判決即未確定,縱原審誤認未確定之裁 判為確定,依再審被告之聲請付與確定證明書,亦不生原判 決確定之效力,準此,本件再審原告對尚未確定之原判決提 起再審之訴,於法未合,自無從准許,本院自毋庸命其補正 ,應逕以裁定駁回之。另再審原告併請求廢棄93年7月27日 、110年12月27日確定證明書及當事人聲請補發之110年12月 27日判決書,然此亦非再審所得請求廢棄之標的即確定判決 ,自不得提起再審之訴,此部分請求亦非合法,併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2月14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陳筠諼                                  法 官 趙國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程省翰

2025-02-14

TPDV-113-再-11-20250214-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4號 聲 請 人 吳世璿(原名:吳正明) 代 理 人 黃和協律師 聲 請 人 陳靖婷(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陸拾萬肆仟伍佰玖拾貳元供擔保後,臺灣雲林地 方法院一一三年度司執字第三二一九二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一三年度再字第一一號再審之訴事件 判決確定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執本院93年度訴字第1417號民事判 決(下稱系爭判決)為執行名義,向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聲請 對伊之財產強制執行,該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清償 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程序)受理後,並於民國11 3年8月15日查封聲請人所有雲林縣○○鄉○○○段000地號,權利 範圍4分之1土地,聲請人已就系爭判決向本院提起113年度 再字第11號再審之訴,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 聲請停止系爭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 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 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 ,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86年度台 抗字第442號裁定意旨可供參酌)。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以向本院提起113年度再字第11號再審之 訴為由,聲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程序,合於前開法條規定。 又相對人聲請執行之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01萬5,307元, 及自88年1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8.89%計算之利息, 暨按上開利率20%計付之違約金,有相對人強制執行聲請狀 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3至29頁),而本件相對人因停止執行 可能遭受之損害,應為遲延受償之利息損失,即自停止執行 時起至本案訴訟即再審之訴訴訟終結止之利息損失,本院斟 酌相對人因本件停止強制執行程序,其可能因無法運用該筆 資金而發生相當於利息之損失,認該項損失之利率,以法定 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較為客觀,應屬核算相對人因停止執 行所受損害之最妥適標準。又聲請人提起再審之訴係由本院 辦理,因逾150萬元,為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參酌司法院 所頒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一、二、三審通常程序 審判案件之期限分別為2年、2年6月、1年6月,以上共計6年 ,據此預估聲請人提起再審之訴獲准停止強制執行,因而致 相對人之執行延宕期間約為6年。依前揭標準計算結果,故 相對人因停止執行而可能遭受之損害應為60萬4,592元【計 算式:201萬5,307×5%×6=60萬4,592,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是本院認本件聲請人聲請停止強制執行應供擔保之金額 以60萬4,592元為適當,爰酌定如主文所示之相當擔保金額 ,予以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陳筠諼                                  法 官 趙國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程省翰

2025-02-11

TPDV-114-聲-74-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