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抗告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家暫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暫時處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暫字第8號 聲 請 人 A01 相 對 人 A02 上列當事人間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本院依職 權為暫時處分,裁定如下:   主 文 於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27號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 擔等事件撤回、調(和)解成立、裁判確定或終結前,聲請人得 依附表所示時間、方式與未成年長女甲○○(民國0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會面交往,兩造並應遵守附 表所列事項(實際進行的時間、場所及方式,得由新北市家庭暴 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託機構,視人力需求、場地狀況及其他情 形,為適當之安排及調整)。   理 由 一、查兩造所生未成年未成年長女甲○○與聲請人之會面交往有不 順利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經轉介本院家事中心,進展有 限,兩造溝通仍有困難等情,亦為兩造所知悉。 二、參酌全卷事證及兩造陳述後,認為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的會 面交往應酌定如附表所示,以利培養親情維繫,減少兩造對 於「審理期間會面交往」可能因認知不同而發生的糾紛,期 能增進子女的最佳利益。 三、兩造於審理時表示希望由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之同心園進行會面交往,但兩造之地址均非上開中心管理事務之轄區範圍內,尚難准許,應改由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下稱新北家防中心)協助進行,又兩造陳明可以從114年4月開始等語,惟考量新北家防中心尚需作業等流程,為避免過於倉促致準備不及,故改由5月開始,並由本院將兩造原先合意的9次增加為15次,為免兩造因討論具體時間難有共識致延誤進行,爰由本院指定時間以利進行,但新北家防中心得視人力需求、場地狀況及其他情形,為適當之安排及調整,併予敘明。 四、提醒注意事項: (一)兩造均應遵守及配合社工的指示:   ⒈本件前已讓未成年子女進行諮商(本院後續會商請醫院繼 續協助諮商),本院亦與未成年子女見面及詢問,依實際 觀察及談話經驗,認為未成年子女得在社工協助下,與聲 請人試行會面交往,故請相對人勿向社工提出須全程在場 旁同、觀看或就近監督等,應遵守社工指示,如社工請相 對人暫時離開場所至外面等候或其他指示,相對人均應遵 守。   ⒉在會面交往的過程中,如遇有不順利或其他情事,兩造均應尊重社工之專業判斷,如有不尊重或不遵守、消極不配合等情形,都會視具體情形納入本件審理的參考,到時候可能會受有不利益之認定,請特別注意。 (三)不得以提起抗告為由,拒絕促成會面交往:   ⒈依家事事件法第91條本文規定:「暫時處分之裁定,除法 律別有規定外,僅對准許本案請求之裁定有抗告權之人得 為抗告;抗告中不停止執行」可知,即使聲請人因不服本 裁定而提起抗告,亦不能以抗告為由拒絕依附表所示內容 讓聲請人進行會面交往,如果有此情形,將可能會受有不 利益之認定,請特別注意。   ⒉同時,聲請人也不得以提起抗告為由(例如:因為不滿意 本件的會面交往方式及期間,僅為舉例),就不遵守或放 棄會面交往的機會,如果有此情形,將可能會受有不利益 之認定,亦請注意 。 (四)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9條、第10條及第18條揭示了父 母共同參與兒童成長的責任、孩子有權與未同住的父母保 持聯繫與互動的重要性。又父母即使離婚或分居,但若能 保持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助 益。另經研究指出現為成人,在未成年期間經歷父母離婚 的事件中,約有75%的子女,渴望當時能有更多時間與未 同住的父或母接觸與相處,部分的孩子甚至有強烈感覺遭 受「遺棄」之痛苦;兩造若能捐棄成見,暫時放下心結, 共同為促成會面交往而努力,這無疑就是孩子最想要的幸 福,雖然其可能無法理解,也還不太會表達,盼兩造共勉 之。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第一庭法 官 王昌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哲玄 ◎附表:聲請人與未成年長女甲○○(下合稱子女)會面交往之方 式、時間及兩造應遵守事項: 壹、因本件係請第三方協助會面交往,故實際起迄時點,應注意 :自本裁定寄送至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下稱家防中心)之日,且聲請人已主動聯繫家防中心,表明 依本裁定聲請進行會面交往,本階段才開始起算,如其不主 動聯繫聲請會面交往,縱使家防中心已收到本裁定,亦無需 協助進行會面交往。 貳、總共進行15次(於結束後若要繼續聲請會面交往,請聲請人 或相對人重新具狀提出聲請): 一、時間: (一)民國114年5至7月,共3次:   ⒈每月1次,每次1小時,均為下午3時30分起至下午4時30分 止。   ⒉進行月份:    ⑴5月22日。    ⑵6月26日。    ⑶7月10日。   (二)114年8至12月,共10次:   ⒈每月2次,每次1小時,均為下午3時30分起至下午4時30分 止。   ⒉進行月份:    ⑴8月14、15。    ⑵9月11、12日。    ⑶10月16、17。    ⑷11月13、14日。    ⑸12月11、12日。 (三)115年1月8、9日,共2次,每次1小時,均為下午3時30分 起至下午4時30分止:     二、會面交往地點: (一)放心園(247新北市○○區○○路000號6樓)。 (二)如家防中心另有安排會面交往地點,依家防中心指示為之 。   三、接送方式: (一)由相對人或其指定之親友將子女交由社工,於結束時接回 。 (二)應至少提前30分鐘報到。非同住方如無法親自接送,得委 託成年之親友代為接送。 (三)聲請人遲到、未到之處理:   ⒈如有遲到超過30分鐘,則相對人得拒絕該次之會面交往, 如連續遲到3次,或累積遲到5次以上,家防中心得不再安 排會面交往(得附簡要說明函知法院結案)。但如果遲到 原因係車禍、天災、地震、急性疾病,則不在此限。   ⒉聲請人如果無故未到且未請假達2次者,同住方得拒絕最近 1次的會面交往,家防中心亦得不再安排會面交往(得附 簡要說明函知法院結案)。    四、具體進行時間,兩造得與社工討論後進行變更。 五、兩造如認為已可以自行交付進行會面交往,不需要家防中心 協助,得隨取消本附表之會面交往,並應通知家防中心。 六、兩造均應遵守社工之指示,並遵守家防中心訂立之切結書注 意事項(包括相關要點及規定),均不得有錄音、錄影、拍 照、辱罵、咆哮、喧嘩、責備、威脅、打鬧或消極不配合等 行為。 七、若有其他家屬希望一同會面交往,需經家防中心評估同意後 ,始得陪同進入會面交往之地點。 八、除家防中心因會面交往時間排程因素外,兩造均不得任意變 動會面交往的次數、日期及時間,如有正當理由須變動(如 意外、急性病症、手術、住院等等),應通知非同住方及家 防中心後,於3日內提出請假之證明(如診斷證明書等), 或由兩造於15日內與家防中心討論決定補行之時間,如同住 方不主動聯繫及討論,則一律直接順延至下週補行會面交往 。 九、兩造如有違反、干擾、消極不配合、經勸阻不聽及其他不適 當等行為,法院得視具體情形納入審理之參考,有可能會受 有不利益的認定(如認為不適任親權人、有非友善父母行為 、應增加或限制會面交往等,僅為舉例),請特別注意。 十、請家防中心於全部的會面交往結束後30日內,出具觀察紀錄 報告予法院,該報告內容應包括實際進行時間、次數、非同 住方與未成年子女的會面交往過程,又如有一方消極不配合 、不聯絡、不回應或有違反、不遵從指示等,以致影響會面 交往,請簡要記載發生時地經過說明。    十一、提醒事項: (一)勿以孩子為彼此爭戰的籌碼。縱使兩造間的衝突與指責不 斷,但不代表孩子要全盤接受,更不表示對方在與孩子相 處時,會用同樣的態度與方式對待孩子。 (二)勿有意無意在孩子面前醜化或批評對方。孩子對父母的喜 愛、討厭均應由孩子透過自身的接觸與互動來逐漸形成, 而非取決於他人,特別是離婚中嚴重衝突父母的影響。 (三)不要以孩子為自己情緒的出口。讓孩子不畏懼與對方相處 ,且不因孩子的個性或行為有部分「像對方」而感到憤怒 、不恥或反感。 (四)讓孩子適度表示應如何進行會面交往。傾聽孩子內心的想 法,適度讓孩子表達意見,以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 (五)鼓勵孩子與對方互動與聯繫。孩子才不會看臉色來轉換應 對的態度,而更能自由自在地與父母培養親密關係。 (六)嘗試與對方商議怎麼做對孩子最有幫助。兩造均是孩子永 遠的父母,努力建立穩定良性的溝通管道,有助於孩子安 定身心及成長。

2025-03-31

SLDV-114-家暫-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抗字第482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黃宗耀 上列上訴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9月9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2610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理由略以:本件抗告人即受刑人黃宗耀前因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雖分別經本院100年度聲字第3339號 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4月確定、102年度聲字第778號裁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0年6月確定,接續執行有期徒刑29年10月 ,嗣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桃檢秀乙102執更1711字 第1139020234號函拒絕抗告人重新定刑之聲請,有上開裁定 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觀諸前開資料可知,原審 法院並非上開為定執行刑裁判之法院,且針對「裁定」尚無 類似或準用如刑事訴訟法第304條移轉管轄之規定,抗告人 誤向原審法院提出聲明異議,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理由略以:抗告人因對法律不了解,誤將聲明異議狀寄 至原審法院,請轉呈本院以便審理云云。   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 ,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為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所明定。該條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乃指於裁判主文 具體諭知主刑、從刑等刑罰或法律效果之裁判法院而言。又 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之聲請法院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且為維護受 刑人之權益,同條第2項明定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 得請求檢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是對於檢察官就應執行 刑之指揮執行聲明異議者,自應向所執行定其應執行刑之裁 判法院為之。又法院受理案件,其審查順序,係先程序、後 實體。倘從程序方面審查結果,認為不符合程序規定要件, 例如無管轄權、抗告人無抗告權、抗告逾期等情形,即當逕 為程序裁判,無從進而為實體裁判之餘地。受理受刑人依前 揭規定聲明異議之法院,是否為「諭知該裁判之法院」,屬 於法院管轄權有無之程序事項。倘受刑人向非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法院應以其無管轄權,從程序上予以駁回( 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第321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一)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藥事法等案件(共5罪) ,經本院以100年度聲字第333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4 月確定(共5罪);復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共12 罪),經本院以102年度聲字第778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0 年6月確定,此有上開裁定、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又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否准抗告人就上開裁定所示各罪重新聲 請定刑之聲請,亦有該署桃檢秀乙102執更1711字第1139020 234號函(稿)可憑。則對於檢察官上開否准之指揮執行聲明 異議者,自應向所執行定其應執行刑之裁判法院即本院為之 ,原審法院對於本件聲明異議並無管轄權。抗告人誤向原審 法院提出聲明異議,其程序顯屬違背規定且無從補正,原審 因而裁定予以駁回,經核並無違誤。 (二)又刑事訴訟法第304條規定「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 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僅就「判決」 而為規定,針對「裁定」尚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即抗告人 誤向無管轄權之原審法院提出聲明異議,原審無從逕以管轄 錯誤為由諭知移送他院審理。從而,抗告人提起抗告,請求 原審法院將其聲明異議狀轉呈本院審理,其移轉管轄之請求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聲明異議亦無一事不再理之適用, 倘抗告人就本案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仍有不服,而欲向本院聲 明異議,依法應以書狀敘明理由,另行提出於本院,不得逕 以「對原裁定提起抗告」之方式替代,此亦非本件抗告程序 應予審究之範圍,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作成本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侯廷昌                    法 官 陳柏宇                    法 官 陳海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徐仁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PHM-114-抗-482-2025033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135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邱國豪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 4年1月23日所為113年度聲字第4135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邱國豪(下稱抗告人)認其 犯罪情狀尚嫌過苛,請求重新裁定等語。 二、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10日,自送達裁定後起算 ;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 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0 6條前段、第40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再依刑事訴訟 法第419條準用同法第351條第1項之規定,在監獄或看守所 之被告,於抗告期間內向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書狀者,視為抗 告期間內之抗告;又因在監獄或看守所之被告向監所長官提 出抗告書狀,無在途期間可言,故向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書狀 時,倘已逾抗告期間,其抗告即屬逾期而不合法(最高法院 112年度台抗字第3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抗告人因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 件,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135號裁定在案,該裁定正本 於民國114年2月24日送達抗告人所在之法務部○○○○○○○,由 抗告人本人親自收受,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佐(本院卷第6 1頁)。依前開說明,由此可知,抗告人就本件裁定之抗告期 間應自其收受裁定正本之翌日起算10日之抗告期間。又抗告 人在監執行,依前揭說明,無在途期間可供扣除,然抗告人 遲至114年3月10日始向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有抗告狀上之收 受收容人訴狀章為憑。是抗告人提出本件抗告顯已逾期,而 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藍雅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錫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2   日

2025-03-31

TYDM-113-聲-4135-20250331-2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90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王仲平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撤銷緩刑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26日裁定(113年度撤緩字第252號),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即受刑人王仲平(下稱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 本案件自始至終,雙方並無事故發生,抗告人基於人道,對 方已傷,雖非抗告人造成,抗告人仍願分期和解,然世事多 變,並非抗告人故意拖延,且抗告人前已有付款在先之情事 ,實因目前抗告人家中因老婆中風,抗告人照顧多年,無法 正常工作,如今撤銷抗告人之緩刑,頓時生活產生困難,且 無法償還餘款,請法官大人高抬貴手,體恤抗告人之困苦等 語。 二、按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 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 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抗告法院認為抗告有 第408條第1項前段之情形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 第408條第1項、第411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送達文書, 除本章有特別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送達於應受 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行之;送達於住居所、事 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 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刑事訴訟法第62條、民事訴訟 法第136條第1項前段、第137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抗告人因聲請撤銷緩刑案件,經原審法院於民國114 年1月24日裁定抗告人之緩刑宣告撤銷,該裁定正本於114年 2月6日送達至抗告人之居所即臺中市○區○○街000號7樓之12 ,因郵務機關未獲會晤本人,而將裁定正本交與有辨別事理 能力之受僱人收受送達,有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撤緩 字第252號裁定、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27至29、3 3頁),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又因抗告人居所在臺中市西 區,是其向原審法院為訴訟行為,無需加計在途期間,則自 送達裁定之翌日(即114年2月7日)起算10日之抗告期間, 原於114年2月16日屆至,該日適為週日例假日,順延至次週 一即114年2月17日屆滿。惟抗告人遲至114年2月20日始行提 起抗告,有原審收狀章所載日期(見原審卷第35頁)可稽, 其抗告顯已逾越法定抗告期間,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 補正,應予駁回。原裁定以抗告已逾法定抗告期間為由裁定 駁回抗告,經核並無違誤。本件抗告人空言指摘原裁定不當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智雄                    法 官 陳鈴香                    法 官 游秀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王譽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M-114-抗-190-20250331-1

北秩
臺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北秩字第25號 移送機關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 被移送人 黃紀淳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1月20日北市警中分刑字第1143001541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紀淳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處罰鍰新臺幣貳仟元 。 扣案之折疊(彈簧)短刀壹把,沒入。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4年1月12日0時41分許。  ㈡地點:臺北市○○區○○街00號前。  ㈢行為: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折疊(彈簧)短刀1把。 二、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品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查被移送人於上揭時、地持具有殺傷力之折疊(彈簧)短刀乙節,為被移送人於警訊時所自承,並有蒐證照片在卷可稽。被移送人固辯稱攜帶之目的是為了防身云云,惟被移送人所攜帶之物品有甚強之殺傷力,依一般社會觀念,足以對人之生命、身體、安全構成威脅;又被移送人如遭受生命、身體健康之恐嚇脅迫,本可循司法途徑抑或其他正當管道尋求協助,而非以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刀械做為以暴制暴之私鬥解決紛爭所用,是被移送人上開所辯,洵不足採。是被移送人之違序行為,堪以認定,應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論處。爰審酌被移送人之違犯情節及年齡智識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罰鍰。另扣案之折疊(彈簧)短刀1把為被移送人所有供違反本法行為所用之物,併予宣告沒入。 三、另按被處罰人或原移送之警察機關,得捨棄其抗告權;前項 捨棄,應以書狀向原裁定機關為之;捨棄抗告權、撤回聲明 異議或抗告者,喪失其聲明異議或抗告權,社會秩序維護法 第60條、第62條分別定有明文。查被移送人以書狀向本院陳 明捨棄其抗告權,有捨棄抗告聲請狀附卷可稽,揆諸前揭規 定,被移送人喪失其抗告權,不得對本裁定提起抗告,附此 敘明。 四、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2 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被移送人不得抗告;移送機關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 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5-03-31

TPEM-114-北秩-25-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09年度聲字第29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邱創文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09年7 月30日裁定(109年度聲字第2912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5日,自送達裁定後起 算」、「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 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06條前段、第40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事訴訟 法第419條準用同法第351條第1項規定,在監獄或看守所之 被告,於抗告期間內向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書狀者,視為抗告 期間內之抗告。監所與法院間無在途期間可言,是抗告人在 監獄或看守所,如向該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書狀,因不生扣除 在途期間之問題,必須在抗告期間內提出,始可視為抗告期 間內之抗告,如逾期始向監所長官提出,即屬抗告逾期。 二、經查:抗告人即受刑人(下稱抗告人)邱創文因聲請定其應執 行刑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09年7月30日以109年度聲字第291 2號裁定後,已於同年8月10日將裁定正本送達於抗告人收受 ,有本院刑事書記官辦案進行簿1件在卷可稽。又抗告人於 收受裁定時係於法務部○○○○○○○執行,其不服本院前開裁定 而向法務部○○○○○○○之監所長官提出抗告書狀,無庸加計在 途期間,則其抗告期間,應自送達裁定之翌日即109年8月10 日起起算5日,計算其抗告期間末日為同年月15日,因該日 為星期六,延至下星期一即同年月17日抗告期間即已屆滿。 惟抗告人遲至114年3月5日始向監所長官提出「刑事聲明異 議狀」,並陳明對本院裁定抗告之旨,此有「刑事聲明異議 狀」上法務部○○○○○○○收受收容人訴狀章戳章及臺灣基隆地 方法院訊問筆錄1份在卷可憑,是抗告人之抗告顯已逾越法 定抗告期間而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連育群                    法 官 蕭世昌                    法 官 劉為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駱麗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8

TPHM-109-聲-2912-20250328-2

家聲抗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抗字第26號 抗 告 人 許○豪 相 對 人 邱○晴 代 理 人 彌勇慈律師(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聲請訴訟救助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民國113年3月 18日所為113年度家救字第4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合議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抗告,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抗告權人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家事事件法第92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提起抗告如逾抗告期間者,原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 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條第1 項亦有明文。上開 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及非訟事件法第46條規定,於家 事非訟事件之抗告準用之。 二、經查,本院113年度家救字第49號民事裁定,已於民國113年 3月25日送達於抗告人住所,並由抗告人親自收受等情,有 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抗告人遲至114年1月23日始提起抗告 ,有抗告人之民事抗告狀上本院收狀戳為憑,已逾抗告期限 。雖原審於114年1月13日裁定更正113年3月18日之裁定理由 欄中誤寫之事件類型、案號,然觀抗告人抗告理由表示略以 :相對人有高收入及共同生活親屬,顯與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第2項規定資力不符合,法院應再審查相對人資力等語, 顯係針對113年3月18准予訴訟救助之裁定而為抗告,並非針 對更正裁定抗告,是本件抗告已逾期,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 三、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美燕                 法 官 薛巧翊                 法 官 周靖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僅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以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如提起再抗告,須委 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鄭紹寧

2025-03-27

PCDV-114-家聲抗-26-20250327-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刑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563號 抗 告 人 許建華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17日駁回聲明異議之裁 定(114年度聲字第57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10日,自送達裁定後起算 ;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 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0 6條前段、第40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許建華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 刑聲明異議案件,經原審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裁定駁回其聲 明異議,此裁定於114年1月24日送達至○○○○○○○○○○,由在該 監獄執行之抗告人親自收受,因抗告人係以郵寄方式,逕向 原審提出抗告狀,經扣除在途期間,其抗告期間自送達上開 裁定之翌日起算10日,應至114年2月11日(星期二)即已屆 滿。乃抗告人遲至114年2月13日始將該抗告狀郵寄到達原審 (有其抗告狀上蓋具之原審法院收狀章可稽),業已逾期, 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王敏慧 法 官 李麗珠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莊松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李淳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27

TPSM-114-台抗-563-20250327-1

輔宣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輔助宣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輔宣字第12號 聲 請 人 相 對 人 關 係 人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輔助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甲○○(男、民國○○○年○月○○○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 選定乙○○(女、民國○○○年○月○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號)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之輔助人。 增列受輔助宣告之人為如附表所示行為時,應經輔助人之同意。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之子即相對人因自幼智能缺損,致其 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 有不足,爰依民法第15條之1第1項規定提出本件聲請等語。 二、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 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法院得 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1年有同居事實之其 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助 之宣告。受輔助宣告之人,應置輔助人。民法第15條之1第1 項、第1113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復依民法第1113條之 1第2項準用同法第1111條之1第1至3款規定,法院選定輔助 人時,應依受輔助宣告之人之最佳利益,優先考量受輔助宣 告之人之意見,審酌一切情狀,並注意下列事項:㈠受輔助 宣告之人之身心狀態與生活及財產狀況;㈡受輔助宣告之人 與其配偶、子女或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情感狀況;㈢輔助 人之職業、經歷、意見及其與受輔助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 三、本院之判斷:  ㈠關於相對人應受監護宣告抑或輔助宣告乙節。經本院參酌兩 造及關係人之戶籍謄本、相對人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 照片、補正狀所載內容、本票及借貸契約(借據)影本、財 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出具之精神鑑定 報告書等證據後,認相對人經評估診斷為輕度智能障礙,其 固具有自我照顧能力,簡易日常生活事務得自理,然言語表 達較為侷限,經檢測其理解判斷力、計算及抽象思考等能力 表現不佳。又其欠缺正確金錢管理概念,財務處理技能不足 ,易出現難以抑制之購物慾望,致今未有穩定儲蓄。是以, 相對人已達因精神障礙,致其為意思表示、受意思表示或辨 識其意思表示之能力,顯有不足之情形。準此,聲請人聲請 對相對人為輔助宣告,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關於選定相對人之輔助人乙節。本院審酌聲請人為相對人之 母,情屬至親,並有意願協助相對人為證件保管、財務管理 等相關事宜,故由聲請人擔任輔助人,應合於相對人之最佳 利益,且聲請人及關係人對此均表示同意。準此,爰選定聲 請人擔任相對人之輔助人。  ㈢受輔助宣告之人不因輔助宣告而喪失行為能力,惟為保護其 權益,於其為重要之法律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此觀民 法第15條之2第1項第1至6款之規定自明。復為免上揭列舉有 掛一漏萬之虞,故於同項第7款授權法院得依聲請權人或輔 助人之聲請,視個案情況,指定前揭6款以外之特定行為, 亦須經輔助人同意,以保護受輔助宣告之人。本院審酌相對 人前曾受友人邀約進行線上麻將賭博,不慎落入博弈陷阱, 遭他人設計反覆輸錢,因而簽署本票、借據等債權擔保證明 文件,致其負債累累。又相對人無法正確評估自身能力可否 負擔,而有毫無節制消費購物之行為,可認相對人對於財務 管理概念有所欠缺,無法正確判斷及評估消費行為之意圖與 後果,進而將己暴露於風險之中,爰評估其從事財產交易等 經濟行為時須有人陪同,始不致受騙或從事對己不利之行為 。據此,為求周延保護相對人,爰依聲請人之聲請,增列相 對人為如附表所示之法律行為時,應經聲請人之同意,故裁 定如主文第3項及附表所示。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劉子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當事人均已捨棄抗告權,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大貴 附表: 一、相對人其國民身分證、全民健康保險卡、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證明、重大傷病卡等政府機關所核發之證明文件及私章、印鑑之保管與使用。 二、辦理及變更關於金融機構帳戶開戶、申辦信用卡、現金卡、金融卡及其相關交易事宜。 三、辦理金額或價額新臺幣5,000元以上之提領、轉帳、匯款等任何財產交易相關事宜。 四、申辦及變更行動電話門號、網際網路付款帳號及簽訂電信通訊契約及其相關事宜。

2025-03-27

KSYV-114-輔宣-12-202503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1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抗告人 即 受 刑 人 許智勇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 4年2月11日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10日,自送達裁定後起算 ;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 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0 6條前段、第40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在監獄或 看守所之被告,於上訴期間內向監所長官提出上訴書狀者, 視為上訴期間內之上訴,為刑事訴訟法第351條第1項所明定 ,此規定依刑事訴訟法第419條規定,於抗告準用之。又監 所與法院間無在途期間可言,是被告或受刑人在監獄或看守 所,如向該監所長官提出上訴、抗告,因不生扣除在途期間 之問題,故必在上訴、抗告期間內提出者,始可視為該期間 內之上訴、抗告;如逾期始向該監所長官提出上訴、抗告書 狀,即不得視為上訴、抗告期間內之合法上訴、抗告(最高 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410號裁定意旨參照)。再者,刑事 案件期間之計算,依民法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65條亦有明 文規定。而期間之末日為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 以其休息日之次日代之,復為民法第122條所明定。 二、查抗告人即受刑人許智勇(下稱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 刑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以114年度聲字第119號 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該裁定正本業於114年2月26日囑託抗 告人所在之法務部○○○○○○○○○送達,由抗告人親自簽收,有 抗告人簽名捺印之送達證書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5頁), 抗告期間應自送達翌日即114年2月27日起算10日,且無需扣 除在途期間,因末日(114年3月8日)為週六故以其休息日 之次日代之,於114年3月10日(週一)屆滿。惟抗告人遲至 114年3月11日始具狀向監所長官提出抗告狀,有刑事抗告狀 上之法務部○○○○○○○○○收受收容人訴狀章可憑,已逾法定抗 告期間。從而,本件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 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劉育綾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俊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4-聲-119-2025032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