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朋杰

共找到 14 筆結果(第 1-10 筆)

家補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1號 原 告 林寬裕 上列原告林寬裕與被告林朋杰間確認繼承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一、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 (下同)22,780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㈠原告起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收狀)未據繳納裁判費 ;而本件原告以民事起訴狀起訴,訴之聲明為:「一、判林 朋杰喪失繼承權。二、林朋杰要賠償我220萬元整因被關50 天1天1000元的易科罰金21萬2千元及未扣案犯罪所得169萬2 千元」等語,探求其真意,其前開第一項聲明係主張被告林 朋杰對被繼承人林惟鐘有喪失繼承權之事由,而欲請求確認 被告林朋杰對被繼承人林惟鐘之繼承權不存在,而其前開第 二項聲明係欲請求被告林朋杰給付原告2,200,000元,均屬 財產權訴訟;而依目前原告之主張,其因本件可受利益為新 臺幣2,200,000元【計算式:0元(詳本裁定第二項內容)+2 ,200,000元】,故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2,780元。 ㈡茲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限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繳22,780元,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二、又被告林朋杰尚有直系血親卑親屬林佳宜,其於被繼承人林 惟鐘於民國103年10月6日死亡時即已出生,且現尚存在,有 本院職權查詢被告林朋杰之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親等關聯 (一親等)列印紙在卷可參。是本院縱依原告主張而認被告 林朋杰對被繼承人林惟鐘確有喪失繼承權之情,然依民法第 1140條之規定,林佳宜仍依法代位林朋杰繼承被繼承人林惟 鐘之應繼分,故原告之應繼分比例並未因此變動而增加,則 原告前開第一項之聲明即難認有受裁判之利益(即原告可受 利益為0元),並無權利保護之必要。茲命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之日起7日內,具狀說明原告第一項聲明有何權利保護必 要,如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備,本院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2項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駁回其第一項聲明。 三、再者,原告前開第二項聲明並未具體表明請求權基礎(即法 律依據),尚難判斷本件是否屬適用家事事件法之家事訴訟 事件,或應屬民事普通訴訟事件。茲命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 之日起7日內,一併補正其具體明確之「法律關係(即實體 法上請求權基礎、原告請求所依據之法律規定條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立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用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洪正昌

2025-03-07

NTDV-114-家補-11-20250307-1

家補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5號 原 告 林寬裕 上列原告與被告林朋杰、林素緞、梁崇智間補繳裁判費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一、本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25日所提民事起訴狀之當事人欄記載「被告:林朋杰」、「被告:林素緞」、「被告:草屯地政事務所主任梁崇智」,案由欄記載「為請求土地登記失效依法起訴事」、訴之聲明記載「土地登記理由台中高等分院107年度重家上字第17號判決主文不O(按:似為『當』),故應失效,重新製作」,並於所附附件記載「你對登記的文件都未看就說不可以」、「在登記規則第七條O(按:無法辨識)經法院判決塗銷確登記機關不得塗銷登記但草資字第024820有兩筆刪掉而已並蓋章」(見本卷第15頁)、「因他們用的是原判決及一審判書但在112年7月12日及109年10月7日民事判決在主文二、上開⑴廢棄部分林素緞、林素玲在一審之訴駁回就沒有分割及每人..共同共有之事了」、「所以上開⑵廢棄部分兩造就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故沒有分割事了,地政事務所的人要我到法院告OOO(按:無法辨識)了,我才能改,所主任我想判決文他看不懂,才叫我來告」(見本卷第17頁),則原告究係欲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7年度重家上字第17號分割遺產事件之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該案原告為林寬裕、林寬柔、林奕成即林朋杰,被告為林素緞、林素玲),抑或係欲以林朋杰、林素緞與地政機關主任梁崇智為被告,另訴請求土地登記有無效、應予重新製作之意,或係另欲提起其他訴訟,實有不明,而原告應於起訴狀「具體」陳明其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及實體上請求權基礎,而未陳明,致本院無法確認本件審判範圍,亦無法判斷本件是否屬適用家事事件法之家事訴訟事件,或應屬民事普通訴訟事件。茲命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具狀補正具體之「應受判決事項聲明」(如係對已確定之裁判不服欲提起再審,應聲明「應於如何之程度廢棄何原判決及就本案應如何判決之聲明」,且依民事訴訟法第501條規定,指明有何法定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訴訟標的」及其法律關係與原因事實,如有當事人適格欠缺之情形,亦應一併補正,未於期限內補正即駁回其訴訟。 二、又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惟原告未於起訴狀載明「應受 判決事項聲明」及「訴訟標的」,致本院無從核定其訴訟標 的價額,原告應於上開補正同時查報訴訟標的價(金)額, 並依法繳納本件裁判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立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用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洪正昌

2025-03-07

NTDV-114-家補-15-20250307-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39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朋杰(原名:林奕成、林寬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被告執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下稱臺中高分院)107年度 重家上字第17號分割遺產事件確定判決(下稱系爭確定判決 )抄本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原告財產,該抄本為 偽造,且不符合強制執行法第6條第1項第1款規定。系爭確 定判決主文第1項及第2項為「一、原判決(1)主文第1項命原 告給付逾新臺幣(下同)150萬2,887元部分、及(2)主文第2 項,暨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判均廢棄。二、上開(1)廢棄部分 ,訴外人林素緞、林素玲在第一審之訴駁回;上開(2)廢棄 部分,兩造就附表一所示被繼承人林惟鐘之遺產,其分割方 法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系爭確定判決既廢棄原 判決即本院106年度家訴字第19號判決,則無該附表一第28 項「原告應返還兩造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債權150萬2,887元 」之分割方法「由兩造各單獨取得5分之1債權即30萬0,577 元」,被告自不得執系爭確定判決對原告聲請強制執行30萬 0,577元。被告係以偽造系爭確定判決聲請強制執行原告財 產,故被告應賠償原告150萬2,887元,加計被告已受償15萬 元即165萬2,887元,並加計利息33萬0,577元,共計198萬3, 464元。並聲明:㈠系爭確定判決主文第1項廢棄;㈡被告應給 付原告198萬3,464元。 二、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且其 情形無從補正,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定有明文。而所謂依其所訴之 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係指依訴狀所載之事實,縱為真 實,從形式上觀察已屬顯無理由而言。又債權人聲請強制執 行,依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1款聲請者,應提出判決正 本並判決確定證明書或各審級之判決正本,強制執行法第6 條第1項第1款固定有明文,惟依臺灣高等法院處理當事人聲 請補發裁判書要點第4點規定,聲請補發之裁判書,其原本 或正本已掃描為PDF電子檔案者,准許補發時,得逕以掃描 之正本發給,或依掃描之原本製作抄本送蓋院印後發給。但 聲請補發事由為辦理強制執行時,應發給抄本。 三、經查:系爭確定判決主文第1項係記載「原判決(1)主文第1 項命原告給付『逾』150萬2,887元部分、及(2)主文第2項,暨 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判均廢棄。」,業據原告提出系爭確定判 決影本在卷可稽,足證系爭確定判決主文第1項僅廢棄原判 決主文第1項命原告給付「逾」150萬2,887元部分,並未全 部廢棄原判決,故被告執系爭確定判決聲請強制執行原告財 產,請求原告應給付被告30萬0,577元,於法有據,並無違 誤。再者,被告所執系爭確定判決抄本與原告所提出系爭確 定判決影本主文欄及事實及理由欄之內容相符,難認被告有 偽造之情事,而被告所執系爭確定判決抄本應係以辦理強制 執行為由向臺中高分院聲請補發,臺中高分院依上開規定補 發予被告,被告本得執系爭確定判決抄本聲請強制執行。況 且,系爭確定判決未經原告聲請再審之訴,而有廢棄系爭確 定判決之裁判,且本院亦非系爭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之專 屬管轄法院,故原告上開請求,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 顯無理由,且無從補正。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原告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且 無從補正,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蔡仲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5-03-04

NTDV-114-訴-39-20250304-1

家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訴字第1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朋杰(原名:林奕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 規定,為家事事件法第51條所明定。次按,提起民事訴訟應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再按,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而不補正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 明定。 二、經查,原告林寬裕於民國113年12月2日對被告林朋杰(原名 :林奕成)起訴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因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經本院以113年12月13日113年度家補字第179號 裁定,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300,577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310元,並限原告於收受裁定之日起7 日內補正繳納,該裁定於113年12月30日送達原告,有本院 送達證書1紙在卷可稽,惟原告迄今仍未繳納裁判費,復有 本院少家紀錄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 查詢清單各1件在卷足憑。從而,本件原告起訴自非合法, 應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 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立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洪正昌

2025-03-04

NTDV-114-家訴-1-20250304-1

重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76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陳漢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一銀 行)之存款新臺幣(下同)1,021萬5,749元,係掛名於原告 父親林惟鐘之名下,林惟鐘於民國103年間死亡後,臺灣高 等法院臺中分院(下稱中高院)書記官陳文明,偽造中高院 107年度重家上字第17號事件(下稱分割遺產事件)判決之 附表,使原告弟弟林奕成(原名:林寬榕、林朋杰)、林寬 柔、原告妹妹林素緞、林素玲(下稱林奕成等4人)與原告 ,就林惟鐘之遺產各依1/5之比例為分割。被告為第一銀行 草屯分行之職員,明知林奕成等4人持偽造之判決,在欠缺 存摺、印章之情形下,仍將前揭存款分別盜領予林奕成等4 人各204萬3,150元【計算式:10,215,7495,元以下四捨五 入】,有違銀行法第125條之2第1項規定,故依侵權行為之 法律關係,扣除原告所受領之204萬3,150元,訴請被告賠償 原告817萬2,599元【計算式:10,215,749-2,043,150】(下 稱系爭存款),等語。並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817萬2,599 元。 二、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定有明文。所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係指欠缺一貫性審查要件(合理主張)之情形。故法院在特定原告起訴所表明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訴之聲明),及訴訟標的法律關係後,應以其依民事訴訟法第26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所主張之「請求所依據之事實及理由」為據,審查其訴訟上之請求是否具備一貫性。即法院於行證據調查前,先暫認原告主張之事實係真實,輔以其主張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依實體法予以法律要件評價,倘其所主張之事實足以導出其權利主張,始具備事實主張之一貫性;繼而再依實體法予以法律效果評價,倘足以導出其訴之聲明,始具備權利主張之一貫性。而原告所提起之訴訟不具備一貫性,經法院闡明後仍未能補正,其主張即欠缺實體法之正當性,法院可不再進行實質審理,逕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規定,以其請求為無理由而予以判決駁回(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246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為第一銀行之職員,其辦理林奕成等4人領取系爭存款, 業據其等持「繼承人領取款項申請書」前來辦理,觀諸該申 請書(見本院113年度重訴字第14號【下稱前案】卷第83、9 1、95頁)所載:「申請人……確係貴行客戶(即繼承人)林 惟鐘之法定繼承人,茲因存款人亡故,特向貴行辦理上述存 款帳戶繼承事宜。嗣後倘有因此致生任何損害或糾葛,概由 申請人暨所有繼承人連帶負賠償責任,與貴行無涉」等語, 可見承辦提領繼承存款業務之銀行職員,僅就申請人所提資 料為形式上審查,無從審查各繼承人間實質上應受繼承之比 例若干。又被告撥付林奕成等4人系爭存款,係憑據分割遺 產事件判決之抄本(見前案卷第69至81頁),此觀該抄本上 蓋印「與正本核對無誤」、「僅供第一銀行使用」等語即明 ,且核與判決內容亦無二致(見本院卷第57至66頁),並無 原告所指偽造等情。再者,依該判決主文第二項後段記載: 「兩造(按:即原告與林奕成等4人)就附表一被繼承人林 惟鐘之遺產,其分割方法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而 該判決附表一編號18至23所示關於林惟鐘於第一銀行之存款 ,未計利息之本金為1,010萬8,266元【計算式:2,600,000+ 2,500,000+2,500,000+2,500,000+8,266】,核與加計利息 後撥付予原告與林奕成等4人之數額1,021萬5,749元相當, 亦足見被告確係按該判決所載之分割方法撥付款項,要難認 其行為有何不法存在。  ㈡況原告就被告辦理上開作業多次陳情,亦經第一銀行總行函 覆:依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研訂「金融機 構受理繼承存款建議徵提之文件」第四點「繼承款項之支付 注意事項」(四)「在分割遺產後(遺囑分割、協議分割或 裁判分割),依分割結果,由繼承人之數人或一人單獨領取 存款。」就林惟鐘之遺產業經法院裁判分割,故得由各繼承 人分別至銀行辦理;草屯分行係依法院裁判分割方法(即由 林惟鐘之繼承人按應繼分比例平均取得各1/5)辦理繼承作 業等語,此有第一銀行總行112年6月21日至113年3月18日之 多件書函重申該旨可稽(見前案卷第99至125頁)。此外, 原告所指被告配合林奕成盜領系爭存款等情,亦經臺灣南投 地方檢察署以查無實據簽結,此有該署112年11月28日投檢 冠禮112他742字第1129027161號函可查(見前案卷第129至1 31頁),且原告就其前揭主張事實,經本院以113年度重訴 字第14號判決以其所訴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予以駁回在 案,亦經本院調閱屬實,可見原告明知其所述尚非具體,仍 反覆藉陳情、刑事告訴及提起民事訴訟之方式主張前揭事實 。  ㈢因原告僅泛稱被告偽造盜領系爭存款,而未能具體敘明被告 之行為有何偽造、盜領之侵權行為不法存在,經本院於114 年1月20日函文通知原告,向其告知上開判決意旨,令其具 體表明有何「陳漢鎔偽造盜領我的錢,他沒有我的存摺及印 章,可以領那很恐怖」或「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 ,或損害銀行之利益,而為違背其職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 銀行之財產或其他利益」等情節,以補正說明「具一貫性之 事實主張及權利主張」,被告除陳稱與本件無關之內容外, 僅重申:分割遺產事件判決並無使原告與林奕成等4人依1/5 為分割之意思,被告明知於此仍盜領林奕成等4人每人各204 萬3,15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77至83頁),惟就被告如何偽 造、盜領之侵權行為,仍未提出任何說明或補正資料。是依 原告所主張之事實,尚不足以導出其所為侵權行為法律關係 之權利主張,顯難認其所述具備事實主張之一貫性,應屬「 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 第2款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其訴。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徐奇川                   法 官 曾瓊瑤                   法 官 魏睿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冠涵

2025-02-25

NTDV-113-重訴-76-20250225-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0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朋杰即林奕成即林寬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略以:   被告前於民國99年6月25日向南投縣草屯鎮農會(下稱草屯 農會)借款新臺幣(下同)30萬,於還款3期後即不繳納, 所餘26萬元經訴外人即兩造之父林惟鐘要求原告代被告還款 ,因此原告遂於100年10月5日代被告清償草屯鎮農會借款26 萬1,950元(下稱系爭農會借款),代償之26萬1,950元自10 0年起計算至114年共14年,按利率10%計算利息,共36萬6,7 30元。又坐落南投縣○○鎮○○路000○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 房屋)之房屋稅款自107年度起即未繳納,經法務部行政執 行署彰化分署通知原告,由原告代為繳納房屋稅款3,565元 (下稱系爭107年房屋稅款);另原告亦代被告繳納系爭房 屋108年及110年之房屋稅603元及582元(以下稱系爭108及11 0年房屋稅款)。以上合計被告共積欠原告62萬9,865元,爰 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提起本訴。 二、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 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二、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立法理由言,原告之訴如欠缺 第2項之一貫性審查要件(合理主張),其情形可以補正, 為保障原告之訴訟權及維持訴訟經濟,應予補正機會;須經 命補正而未補正,法院始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又所謂一貫性審查,係法院於行證據調查前,先暫認原告 主張之事實係真實,輔以其主張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依實 體法予以法律要件評價,倘其所主張之事實足以導出其權利 主張,始具備事實主張之一貫性;繼而再依實體法予以法律 效果評價,倘足以導出其訴之聲明,始具備權利主張之一貫 性。而原告所提起之訴訟不具備一貫性,經法院闡明後仍未 能補正,其主張即欠缺實體法之正當性,法院可不再進行實 質審理,逕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規定,以其請求為無 理由而予以判決駁回。  ㈡經查:  ⒈原告前曾以代被告清償系爭農會借款及系爭107年房屋稅款之 事實,依不當得利法關係向被告提起訴訟,經本院於110年8 月19日以110年度訴字第96號民事判決駁回原告此部分請求 ,並已於110年12月22日確定(下稱另案),業經本院依職權 調取上開民事卷宗核閱屬實。故原告於本件訴訟中復依不當 得利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給付系爭農會借款(含計算迄今之 及利息)及系爭107年房屋稅款部分,顯為另案訴訟確定判 決既判力之範圍所及,此部分請求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7款同一事件受既判力拘束禁止重複起訴之規定,由 本院另以裁定駁回,先予敘明。  ⒉又原告所稱尚代被告繳納系爭房屋108年及110年房屋稅603元 及582元部分,根據原告提出南投縣政府稅務局108年、110 年房屋稅繳款書,已明確記載「分單繳納人林寬裕等5人公 同共有:分單繳納人林奕成、林寬柔、林素緞、林素玲」等 字樣(見本院卷第41至43頁),顯見就系爭108年及110年房屋 稅已有申請分單繳納,並按公同共有人應繼分比例分擔繳納 ,此觀原告所繳納金額與系爭107年房屋稅款3,565元有別, 即屬明瞭,並無如原告所主張代被告繳納之事實。另本院已 發文告知上情,命原告於7日內補正,然於114年2月6日送達 原告後迄今未有回復(見本院卷第163至165頁),是本件形式 上依原告所主張之事實,並無法推導其於實體法上之不當得 利請求權存在,而無法通過一貫性審查,本件起訴顯然無理 由。 三、綜上所述,原告起訴主張,依其所訴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 由,且未依法補正,不能准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 駁回之。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葛耀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2025-02-20

NTDV-114-訴-40-20250220-2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40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朋杰即林奕成即林寬榕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略以:   被告前於民國99年6月25日向南投縣草屯鎮農會(下稱草屯 農會)借款新臺幣(下同)30萬,於還款3期後即不繳納, 所餘26萬元經訴外人即兩造之父林惟鐘要求原告代被告還款 ,因此原告遂於100年10月5日代被告清償草屯鎮農會借款26 萬1,950元(下稱系爭農會借款),代償之26萬1,950元自10 0年起計算至114年共14年,按利率10%計算利息,共36萬6,7 30元。又坐落南投縣○○鎮○○路000○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 房屋)之房屋稅款自107年度起即未繳納,經法務部行政執 行署彰化分署通知原告,由原告代為繳納房屋稅款3,565元 (下稱系爭107年房屋稅款);另原告亦代被告繳納系爭房 屋108年及110年之房屋稅603元及582元(以下稱系爭108及11 0年房屋稅款)。以上合計被告共積欠原告62萬9,865元,爰 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提起本訴。 二、經查:  ㈠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訴訟標 的為確定判決效力所及,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後 段定有明文。復按所謂同一事件,必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 律關係,而為同一之請求,亦即前後兩訴是否同一事件,應 依⒈前後兩訴之當事人是否相同;⒉前後兩訴之訴訟標的是否 相同;⒊前後兩訴之聲明是否相同、相反或可以代用等3個訴 之要素定之(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088號、73年度台抗 字第518號裁判意旨參照)。  ㈡原告前以相同之事實,主張為被告代償系爭農會借款及系爭1 07年房屋稅款,而以不當得利法律關係,對被告提起返還不 當得利事件訴訟,嗣經本院以另案即110年度訴字第96號民 事判決駁回原告之訴,並於110年12月22日確定等情,業經 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民事卷宗核閱屬實。  ㈢原告對被告提起本件返還不當得利訴訟,經本院命原告於7日 內陳報本件訴訟標的及原因事實是否與另案之訴訟標的及原 因事實相同後,原告於收受通知逾期迄今迄未陳報(見本院 卷第163至165頁),本院僅能以前述原告主張之事實判斷。 是依其上開主張事實關於請求系爭農會借款及系爭107年房 屋稅款部分,所涉之當事人(原告、被告)、訴訟標的(不 當得利)及訴之聲明,均與原告於另案提起之本院110年度 訴字第96號返還不當得利事件相同,足見原告本件起訴請求 上開部分與另案訴訟為同一事件,既然於另案訴訟中已為確 定,本件起訴上開部分之範圍當為既判力所及,即屬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之起訴不合法之情形,且屬不能補 正之事項,是認原告此部分起訴為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  ㈣至於原告請求給付代償系爭108年及110年房屋稅款603元及58 2元部分,則由本院另以判決為之,附此敘明。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葛耀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2025-02-20

NTDV-114-訴-40-20250220-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92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朋杰即林奕成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因財產權而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77 條之27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起訴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 日以114年度補字第22號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7日內查報 訴訟標的價額並補繳裁判費,而是項裁定已於114年1月13日 送達原告,有該裁定及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惟原告迄今尚未 繳費,有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本院答詢表附卷可稽,依 前揭規定,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怡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王冠涵

2025-02-20

NTDV-114-訴-92-20250220-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返還借名登記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80號 原 告 林寬裕 被 告 林素緞 林素玲 林寬柔 林朋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名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 第77條之27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又起訴 ,應以訴狀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原 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3款、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 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與被告間請求返還借名登記事件,未據繳納 裁判費,且起訴狀未陳明應受判決事項即所欲請求之內容。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裁定命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 日內,具狀補正下列事項:㈠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㈡依前項 聲明查報訴訟標的價額,並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 條之27所定費率,按訴訟標的價額補繳裁判費。該裁定已於 113年12月20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207頁) 附卷可憑。雖原告於113年12月24日提出民事補正狀,惟該 書狀仍未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未陳報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所定費率補繳裁判費,有本 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見本院卷第229、233至237 頁)在卷足佐。依前揭規定,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蔡仲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5-02-13

NTDV-114-訴-80-20250213-1

司家聲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家聲字第32號 聲 請 人 林寬裕 相 對 人 林寬柔 林素緞 林素玲 林朋杰即林奕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當事人間應給付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所示之金額,並自本 裁定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民國112年11月14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於同年00月0日生效   施行,惟民事訴訟施行法第19條後段明文第91條第1項、第3   項施行前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未確定其費用額,該裁判有   執行力之事件,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查本件請求分割遺產 事件係於新法施行前已判決確定,故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又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第一審受訴法 院於該裁判有執行力後,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 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送達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 率計算之利息。修正前之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 項、第3項 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應於裁判前命 令他造於一定期間內,提出費用計算書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 。他造遲誤前項期間者,法院得僅就聲請人一造之費用裁判 之。但他造嗣後仍得聲請確定其訴訟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 92條定有明文。再按訴訟費用之範圍,除裁判費外,尚包括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所規定之費用在內。 二、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分割遺產事件,經本院106年度家 訴字第19號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7年度重家上字第17 號判決訴訟費用由原告及被告共5人各負擔5分之1(如附表 二所示),聲請人林寬柔不服判決上訴最高法院,因本件為 分割遺產之訴,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 定,故上訴效力及於同造撤回上訴之林寬裕及未提起上訴之 林朋杰,嗣經最高法院以110年度台上字第2281號判決第三 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即林寬裕、林寬柔、林朋杰各負 擔3分之1,如附表三所示)。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案卷審 查後,當事人間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依後計算書確定為如主 文所示之金額。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吳明真 附表一 項   目 金    額 (新臺幣) 備 註 二審裁判費 70,199元 林寬裕預納 二審裁判費 136,389元 林寬裕預納 二審裁判費 70,000元 林寬柔預納 三審裁判費 276,588元 林寬裕預納 預納人與合計金額            林寬裕預納206,588元 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負擔(即各5分之1)    林寬裕預納276,588元 由林寬裕、林寬柔、林朋杰各負擔3分之1    林寬柔預納70,000元 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負擔(即各5分之1)    附表二(二審裁判費、新臺幣)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判決所示) 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向林寬裕給付之訴訟費用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向林寬柔給付之訴訟費用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林寬裕 1/5 41,317元 × 14,000元 林寬柔 1/5 41,317元 41,317元 × 林素緞 1/5 41,318元 41,318元 14,000元 林素玲 1/5 41,318元 41,318元 14,000元 林朋杰 1/5 41,318元 41,318元 14,000元 附表三(三審裁判費、新臺幣)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判決所示) 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向林寬裕給付之訴訟費用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林寬裕 1/3 92,196元 × 林寬柔 1/3 92,196元 92,196元 林朋杰 1/3 92,196元 92,196元

2025-02-11

NTDV-113-司家聲-32-202502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