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江肇康

共找到 1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52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07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江肇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被告前因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撤銷假釋 ,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下稱甲殘刑部分);②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審簡字第1083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③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簡 字第24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④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5月確定;上開②③④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聲字第819號裁 定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下稱乙執行案);又犯⑤ 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4月確定;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⑦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 易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⑧違反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 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上開甲殘刑部分、乙執行案、⑤ 至⑧案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因縮短刑期假釋出監 ,112年5月22日假釋付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 畢等情,且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被 告於受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 之罪,為累犯。檢察官復主張前情,請求依累犯規定裁量是 否加重其刑。參照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院審酌 被告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1年內,即再犯本案犯行, 且本案竊盜犯行與前開構成累犯所犯竊盜案,犯罪類型及罪 質均相同,顯見被告對於竊盜類型犯罪確具有特別惡性,且 其前罪之徒刑執行並未發揮警告作用而無成效,對刑罰反應 力顯然薄弱,適用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不致生被告所受刑罰 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導致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 ,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以符罪刑相當原則 及比例原則。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基礎,審酌被告因一時貪念,恣意竊取被 害人所有如附件犯罪事實欄所示之物,侵害他人財產法益, 所為實屬不該;且被告除前揭論以累犯之前科紀錄外,復另 有多次竊盜前科,亦有前開前案紀錄表足參,素行非佳;惟 念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併考量被告所竊之物已歸 還被害人、被告於警詢自述之智識程度及生活狀況(見偵卷 第7頁)暨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被害人不予追究 之意見(見偵卷第12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呂俊儒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文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周豫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4075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送達:○○市○○區○○街0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前因㈠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8年度審易 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㈡毒品案件,經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以108年度審簡字第1083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㈢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8年度 簡字第24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㈣毒品案件,經臺 北地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 ㈤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 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㈥毒品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0 9年度審易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㈦毒品案件 ,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5月確定,上開㈡、㈢、㈣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年度聲字 第81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與上開其餘案件接 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縮短刑期假釋併付保護管束, 並於112年5月22日保護管束期滿假釋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 畢。詎其仍不知悛悔,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 之犯意,於113年4月10日23時42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 0號1樓手機配件店前,趁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放置在貨 架上之白色長方形行動電源1個(價值新臺幣1,080元)得手 ,並將上開竊得物品藏放於外套口袋內,旋即離去。嗣該店 店長盤點商品時發覺數量短少,經調閱監視器錄影畫面並報 警處理後,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江肇康於警詢時坦承不諱,核與證 人即被害人朱文沛於警詢中之證述情節相符,並有臺北市政 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 品收據、贓物認領保管單各1份、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4 張及扣案照片2張在卷足憑,堪認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 符,其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前曾 受有期徒期之執行完畢,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 之罪,為累犯,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釋字第7 75號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至被告所竊取之行 動電源1個,雖為犯罪所得之物,然業經合法發還被害人, 有贓物認領保管單1紙在卷可佐,爰不另聲請沒收或追徵其 犯罪所得。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檢 察 官 呂俊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 記 官 張瑜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4-12-31

TPDM-113-簡-4524-20241231-1

審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460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152 4號),被告於準備程序自白犯罪(113年度審易字第1991號), 本院認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叁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仕高利達金牌蘇格蘭威士忌壹支,及黑牌約翰走路威士忌壹瓶,均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除均引用檢察官起訴 書之記載(如附件)外,補充如下:  ㈠證據部分:被告江肇康於本院準備程序中之自白。  ㈡公訴檢察官具補充理由書主張:被告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以108年度簡字第2448號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 ,再與其他毒品案件由同法院以109年度聲字第819號合併裁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0月確定,並於民國110年6月7日(補 充理由書誤載為「112年5月22日」)執行完畢,其於受有期 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 ,為累犯等情,為被告所是認(見本院準備程序筆錄第2頁 ),並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刑案資料查註紀錄 表附卷可按。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 院認為就被告本案所犯之罪,尚無因加重最輕本刑而生刑罰 逾其罪責之情,自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加重其刑 。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除前揭構成累犯前科 外,另有多次竊盜犯罪科刑紀錄之素行情形,可徵諸卷存之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詎其不知悛悔,竟仍再擅取 他人財物,漠視他人財產權利,且對於社會秩序有相當之危 害,殊值非難,惟兼衡其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然未能與被 害商家和解賠償損失,併參酌被告所竊取財物之價值、其徒 手竊取之犯罪手法尚屬平和,及其自陳國小畢業之智識程度 、從事水電助手,未婚,無子女,獨居之家庭經濟與生活狀 況,及公訴檢察官求刑尚稱妥適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資為懲儆。  ㈣本件被告竊盜所得之仕高利達金牌蘇格蘭威士忌1支、黑牌約 翰走路威士忌1瓶,屬其本案犯罪所得,雖均未扣案,然既 無實際合法發還或賠償被害人之情形,自應依刑法第38條之 1第1項前段之規定,予以宣告沒收,併依同條第3項之規定 ,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 額。 二、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 第2項、第450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 段、第47條第1項、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 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 明理由(應附繕本),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陳貞卉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十庭法 官 李冠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蔡英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1524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居臺北市○○區○○街0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4月11日7時34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0號統一超商靜 中門市內,乘店員未注意之際,徒手竊取店長周凌安所管領 陳列於貨架上之仕高利達金牌蘇格蘭威士忌1支(價值新臺 幣【下同】145元)及黑牌約翰走路威士忌1瓶(價值270元 ),得手後未至櫃臺結帳即逃離現場。嗣周凌安於翌(12) 日8時許清查庫存發現上開商品短少,調閱店內監視器影像 ,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周凌安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江肇康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周凌安於警詢之指訴相符,並有監視錄影器光 碟及截圖照片6張、商品明細1紙在卷可稽,被告之犯嫌,堪 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嫌。被告所竊得 之財物,被告已飲用完畢,業據被告供述在卷,是其犯罪所 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3項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1  日                 檢 察 官 陳 貞 卉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 記 官 鄭 伊 伶 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2-30

SLDM-113-審簡-1460-2024123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64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38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犯罪所得沒收,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江肇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被告前因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撤銷假 釋,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下稱甲殘刑部分);②違 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審簡字第108 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③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8 年度簡字第24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④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上開②③④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 聲字第819號裁定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下稱乙 執行案);又犯⑤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案件, 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 期徒刑7月確定;⑦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士 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 月確定;⑧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 ;上開甲殘刑部分、乙執行案、⑤至⑧案接續執行,於民國 111年12月16日因縮短刑期假釋出監,112年5月22日假釋 付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畢等情,且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被告於受徒刑執行 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 。檢察官復主張前情,請求依累犯規定裁量是否加重其刑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院審酌被告於前 案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1年內,即再犯本案犯行,且本案 竊盜犯行與前開構成累犯所犯竊盜案,犯罪類型及罪質均 相同,顯見被告對於竊盜類型犯罪確具有特別惡性,且其 前罪之徒刑執行並未發揮警告作用而無成效,對刑罰反應 力顯然薄弱,適用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不致生被告所受刑 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導致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 侵害,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以符罪刑相 當原則及比例原則。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基礎,審酌被告因一時貪念,恣意竊取 告訴人王冠雲所有之手機連同手機殼夾藏之現金,侵害他 人財產法益,所為實屬不該;且被告除前揭論以累犯之前 科紀錄外,復另有多次竊盜前科,亦有前開前案紀錄表足 參,素行非佳;惟念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併考 量被告迄未曾賠償告訴人,告訴人所受損害未獲填補,兼 衡被告於警詢自述之智識程度及生活狀況(見偵字卷第11 頁)暨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經查,被告所竊如附表所示之手機及現金,為其犯罪所得,未據扣案,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之規定,諭知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解怡蕙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育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應沒收物 價值 1 IPHONE 12PRO 128G白色手機(IMEI=: 000000000000000,連同黑色背殼)1支 新臺幣8,900元 2 現金新臺幣1,100元 --

2024-12-23

TPDM-113-簡-3640-202412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13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4171號),經本院改以通常審判程序後(113年度易 字第1209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前案紀錄不引用,證據部分補充「 被告江肇康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易字卷第107至108頁 )」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 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㈡不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   按法院於審酌被告是否適用累犯規定而加重其刑時,訴訟程 序上應先由檢察官就前階段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以及後階 段應加重其刑之事項,主張並具體指出證明方法後,法院才 需進行調查與辯論程序,而作為是否加重其刑之裁判基礎。 前階段構成累犯事實為檢察官之實質舉證責任,後階段加重 量刑事項為檢察官之說明責任,均應由檢察官分別負主張及 具體指出證明方法之責。倘檢察官未主張或具體指出證明方 法時,可認檢察官並不認為被告構成累犯或有加重其刑予以 延長矯正其惡性此一特別預防之必要,且為貫徹舉證責任之 危險結果所當然,是法院不予調查,而未論以累犯或依累犯 規定加重其刑,即難謂有應調查而不予調查之違法。檢察官 若未主張或具體指出證明方法,法院因而未論以累犯或依累 犯規定加重其刑,基於累犯資料本來即可以在刑法第57條第 5款「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中予以負面評價,自仍得就被告 可能構成累犯之前科、素行資料,列為刑法第57條第5款所 定「犯罪行為人之品行」之審酌事項(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560號裁定意旨參照)。檢察官雖提出 全國刑案資料查註表,證明被告有如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 載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於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犯罪等情 ,然僅敘明: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 釋意旨,裁量是否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加重最低本刑 等語,本案檢察官於本院準備程序中,亦未就應加重其刑之 事項,主張並具體指出證明方法。參諸前揭最高法院刑事大 法庭裁定意旨,尚難認被告於本案有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之 必要,自毋庸因此加重被告之刑。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恣意侵害他人財產權益 ,其行為殊無可取,且其有多次竊盜案件經法院論罪科刑之 前案紀錄,素行不佳;惟念及被告終能坦承犯行,且與告訴 人石鎮達成和解,並賠償新臺幣1,000元,然迄至113年12月 18日未依和解條件賠償剩餘1,100元,此有本院113年11月11 日準備程序筆錄、和解筆錄、公務電話紀錄等件在卷可證( 易字卷第108、117頁、簡字4137卷第7至13頁);並斟酌其 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竊得物品之財產價值、所生損害 ;兼衡其自述國小肄業之智識程度,從事粗工,月收入約2 萬元,經濟狀況貧困,毋須撫養任何人(易字卷第109頁) 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以示懲儆。 三、不予沒收之說明:   被告竊得之灰色條紋背包(內含摺疊傘1支)雖為其犯罪所 得,且未扣案,然被告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新臺幣 1,000元等情,已如前述,如再予諭知沒收、追徵,容有過 苛之虞,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不予宣告沒收、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鄭雁尹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涂曉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4171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0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居臺北市○○區○○街00號0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前①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假釋撤 銷,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②又因施用毒品、竊盜等 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分別以108年度 審簡字第1083號、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108年度簡字第24 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5月、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10月 確定;③再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8年度易字第788號 判決判處拘役30日確定;④復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 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處拘役30日3次、拘役20日6次、 有期徒刑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拘役120日、有期徒刑4月確定 ;⑤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地院以108年度審易 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⑥再因竊盜案件,經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109年度士簡字第77 號判決判處拘役30日、20日、10日確定,定應執行刑50日確 定;⑦復因施用毒品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158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⑧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 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 月確定;⑨又因竊盜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湖簡字第29 9號判決判處拘役20日確定,上開案件經接續執行,於民國11 1年12月16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並付保護管束,於112年4月1 4日罰金易服勞役執行完畢。 二、詎其仍不知悔改,於113年3月20日11時25分許,在臺北市○○區 ○○街0號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特約服務中心前,見石鎮將 灰色條紋背包(內含摺疊傘1支,價值合計約2,100元,下稱 本案背包)置放門前台階上,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 於竊盜之犯意,趁石鎮準備公益勸募,無人看守之際,徒手 竊取本案背包,得手本案背包後,旋即逃離該處。嗣石鎮發 覺本案背包遭竊,報警調閱案發現場附近監視器循線查悉上 情。 三、案經石鎮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江肇康於警詢時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石鎮於警詢及偵查時指述相符,並有監視器翻拍照片4 張、蒐證照片3張附卷可稽。被告自白核與事實相符,被告 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江肇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 告於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 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及司法院 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是否加重最低本刑。被告所竊 得之本案背包,未據扣案,然屬被告所有之犯罪所得,倘於 裁判前未能實際合法發還告訴人石鎮,請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1項、第3項之規定,予以宣告沒收之,並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5  日                檢 察 官 謝奇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9   日                書 記 官 郭昭宜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2024-12-19

TPDM-113-簡-4137-2024121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17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調 院偵字第3899號),本院認不得逕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簡字 第3220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犯罪所得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 實 一、江肇康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3 年4月1日上午9時30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號臺北車站 全家便利商店臺鐵南店(下稱全家臺鐵南店)內,趁無人注意 之際,徒手竊取該店貨架上所陳列,由該店店長阮有才管領 之麒麟霸啤酒1罐(價值新臺幣35元,下稱本件啤酒),得手 後旋即將本件啤酒隨身藏置在所穿著長褲之右後側口袋內以 為遮掩,未經結帳逕自離去現場,並在上址車站內大廳處開 啟本件啤酒飲用後,將本件啤酒之空罐丟棄在上址車站南一 門處之垃圾桶內。嗣因阮有才發現江肇康在店內行跡可疑, 即時查看現場監視器畫面發覺物品遭竊取,復旋追至上址車 站南一門外攔住擬逃逸之江肇康,並報警到場處理,員警到 場後另在前開垃圾桶內發現與扣得本件啤酒之空罐1個(已發 還),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阮有才訴由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臺北分局報告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 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刑事訴訟法第306條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江肇康經合法傳 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且其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並無 在監押之狀況,此有本院送達證書、刑事報到單、個人戶籍 資料、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在卷可憑(見本院 卷第115業至第117頁、第121頁至第203頁),而本院復經審 酌卷內事證與犯行情節後,後認本件為應科拘役之案件。故 揆諸上開規定,爰不待其陳述,逕行一造辯論判決。 二、證據能力: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惟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 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但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 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 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 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 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 法第159條之5亦有明文。本判決以下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 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檢察官同意有證據能力(見本院 卷第206頁),而被告則未表示意見,且迄言詞辯論終結前均 未聲明異議,本院審酌上開供述證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並 無違法、不當或不宜作為證據之情事,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 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故依 前開規定,上揭證據資料自均有證據能力。 (二)本判決所引用之其餘文書證據及證物,與本案均有關連性, 且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亦無顯有不可 信之情況,且經本院於審理期日合法調查,該等證據自得作 為本案裁判之資料。 貳、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訊據被告固坦承以:有於事實欄所載時間,在全家臺鐵南店 內擅自取走貨架上陳列之本件啤酒,未經結帳即離去該便利 店,並於開啟本件啤酒飲用後,將本件啤酒之空罐丟置在垃 圾桶內等情不諱,然矢口否認有何竊盜犯行,辯以:我當時 恐慌症發作,所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於1年多前確診 恐慌症,有在中興醫院就診,我知道做錯了,我否認犯罪云 云(見偵卷第21頁、第86頁)。經查: (一)被告於事實欄所載之時、地,擅自取走貨架上所陳列由告訴 人阮有才管領之本件啤酒,未經結帳即離去現場,隨後復開 啟本件啤酒飲用,並將本件啤酒之空罐丟棄在垃圾桶內等節 ,業據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中指證明確(見偵卷第15頁至第1 8頁),並有全家臺鐵南店內與臺北車站現場監視器影像畫面 截圖8張(見偵卷第43頁至第46頁)、到場員警密錄器影像畫 面截圖2張(見偵卷第47頁)、報告機關扣押筆錄、扣押物品 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及扣押物具領保管單各1份(見偵卷第 29頁至第35頁)、告訴人指認被告之照片2張(見偵卷第37頁) 、本件啤酒空罐之照片2張(見偵卷第39頁至第41頁)等在卷 可稽,且為被告於警偵中均不爭執,是此部分事實,應堪認 定。 (二)再查,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時業證述以:我是全家臺鐵南店 的代理店長,我於113年4月1日上午9時28分許,看見一名陌 生男子(即被告)到店內未消費且形跡可疑,我就去看店内監 視器,發現該男子有從店内拿走1罐啤酒,我便上前追該名 男子,該男子好像知道我在追他,所以就將手上的啤酒先丟 在南一門垃圾桶内,當我追到該男子時,就詢問他是否有拿 店内啤酒,他原本否認,我就說我要報警,該男子就到垃圾 桶旁邊說要給我錢,我仍然堅持報警,過程中該男子疑似要 逃走,但最後還是在南一門外等警方到場處理等語甚詳(見 偵卷第16頁)。核與被告警詢中所供述:我於113年4月1日上 午去全家臺鐵南店拿了1罐啤酒,之後就往店外走並打開喝 了兩口,隨後該店店員過來找我,並問我有沒有錢,我說我 身上現金不夠,然後這位店員就報警了等情均相符。本院復 審酌前開所引全家臺鐵南店內與臺北車站現場監視器影像畫 面截圖8張(見偵卷第43頁至第46頁)等卷證資料所示,亦足 認被告確有自貨架上取走本件啤酒,未經結帳旋即離去現場 ,且於飲用後將本件啤酒丟棄在垃圾桶內等節明確,是以證 人即告訴人前揭證述內容應屬信實可採。從而被告於事實欄 所載時、地,擅自取走貨架上陳列之本件啤酒,未經結帳或 取得告訴人同意旋即離去現場之行為,客觀上確屬構成竊盜 甚明。 (三)又查,依被告前開警詢供述可知,被告於本件行為當下,主 觀上已知悉自己並無足夠現款以支付本件啤酒之價金,且再 依卷內臺北車站南一門外之現場監視器畫面(該影像檔案已 燒錄在光碟【白色,其上手寫有「0000000竊盜現行」等字 樣】中並置偵卷光碟存放袋內,檔案名稱:南一門左側_01_ 04_2024 09.35.00;影像時段:2分58秒起至5分58秒止), 亦顯示認告訴人在臺北車站南一門外攔住被告後,被告曾先 後二次試圖逃離現場等情明確。故本院審酌上情,足認被告 於本件行竊當下,其主觀上應明確知悉自己無權取走本件啤 酒,且對本件啤酒亦無合法占有權源,是以被告就本件行為 情節有竊盜之犯意與不法所有意圖,亦屬至為灼然。 (四)至被告雖以:我當時恐慌症發作,所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我有在中興醫院看診等前詞置辯。然查,本件經本院函臺 北市立聯合醫院詢問被告之就診狀況後,業據該院函覆以: 被告因主訴「疑似非特定之精神失調症」與「疑似藥引發伴 有妄想的精神病症」在該院中興院區就診,並未有恐慌症之 診斷,該院所開立予被告之藥物亦應不會致有無法認知或控 制自身行為之情形等意旨明確,此有該院113年10月15日北 市醫興字第1133064274號函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119頁至第 120頁)。另於本件犯行發生後員警據報到場執行逮捕時,因 被告向員警陳稱自己有恐慌症,遂由員警通知救護人員到場 將被告送往北投三軍總醫院就診,且經醫師診斷被告狀況正 常等節,亦據被告於警詢中確認屬實無誤(見偵卷第20頁)。 是以被告是否患有恐慌症致無法無法認知或控制自身行為, 實不無疑義。且本院再審諸卷內案發當下全家臺鐵南店內之 現場監視器畫面(該等影像檔案已燒錄在光碟【白色,其上 手寫有「0000000竊盜現行」等字樣】中並置偵卷光碟存放 袋內,檔案名稱:⑴00000000_09h35m_ch04_1920x   1088x7;⑵00000000_09h35m_ch05_1920x1088x7⑶00000000   _09h35m_ch06_1920x1088x7),更可知被告於行竊當下,係 先以左手自貨架上取走本件啤酒後,旋轉身並改以右手繼續 持拿本件啤酒,再立即將本件啤酒放入自己所穿著長褲之右 後側口袋內,隨後方步行經過櫃檯離去全家臺鐵南店。從而 依上情以觀,被告於行竊得手後,顯係先將本件啤酒藏置在 長褲口袋內以為遮掩,再從容離去現場,則被告於本件行竊 得手後,刻意為此等防免遭店員發現之舉動,益徵被告於行 竊當下主觀上係明確認知自己之行為,以及該等行為於法律 上之評價。是以被告前開所辯要與卷內現存事證相悖,核屬 臨訟卸責之詞,不足採信。 二、綜上,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竊盜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刑之加重事由:   被告有如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犯罪事實欄內所載之前案 科刑及執行情形等節,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31頁至第202頁),是被告於前案有期徒 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 累犯。本院審酌檢察官於上揭犯罪事實欄已記載被告構成累 犯之前案事實,並具體釋明執行完畢日期,復於證據並所犯 法條欄建請本院審酌應否依刑法第47條第1項及司法院大法 官釋字第775號解釋裁量是否加重其刑等旨,並提出刑案資 料查註紀錄表附於偵查卷為證,本院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 第775號解釋意旨,認被告前所犯竊盜罪,罪名與罪質與本 案相同,其前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5年內竟再犯本案之罪 ,足見其刑罰反應力薄弱且惡性重大,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 並不致有罪刑不相當之疑慮,故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 ,加重其刑。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所 需,恣意竊取他人店內貨架上陳列之財物,顯然欠缺尊重他 人財產權之觀念,所為殊非可取。再參以被告犯後雖自承本 件客觀行為事實不諱,然仍矢口否認犯行,復又供稱:我知 道我錯了等語(見偵卷第86頁),且迄未能與告訴人達成和解 並賠償其損失之犯後態度,兼衡被告警詢時自陳之智識程度 、家庭經濟生活狀況(見偵卷第19頁),以及被告之犯罪動機 、目的、手段、情節、所竊財物價值,暨被告之素行狀況( 見本院卷第131頁至第202頁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之 記載)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 肆、沒收:     查被告因本件犯行竊得如附表所示之物(即本件啤酒),屬其 犯罪所得,而被告竊取本件啤酒得手後,旋即將本件啤酒開 啟並飲用殆盡,員警據報到場後在前揭垃圾桶內起獲扣案並 發還予告訴人者,實係本件啤酒之空罐,此部分均已詳如前 述。從而依一般社會通念,上揭扣案發還之標的顯已喪失原 先該物於使用收益或交易上之經濟價值,本件自應認為被告 之犯罪所得未據扣案,且未實際合法發還或賠償告訴人,故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併諭 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6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廖彥鈞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家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鄭涵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物品名稱及數量 備註 麒麟霸啤酒1罐 價值新臺幣35元

2024-11-29

TPDM-113-易-1171-20241129-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05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262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增列「被告江肇康於本院 審理時之自白(見本院易卷第95頁)」,餘均引用檢察官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檢察官已舉證被告前因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 案而撤銷假釋,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下稱甲殘刑部 分);②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審簡 字第108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③竊盜案件,經本院 以108年度簡字第24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④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上開②③④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 聲字第819號裁定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下稱乙執 行案);又犯⑤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案件,經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 月確定;⑦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 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⑧違 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 審易字第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上開甲殘刑部分 、乙執行案、⑤至⑧案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因縮 短刑期假釋出監,112年5月22日假釋付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 銷,視為執行完畢等情,且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見本院易字卷第99至171頁)在卷可稽,是被告於受徒刑 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 犯。檢察官請求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書第1至2頁),參照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審酌被 告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1年內,即再犯本案犯行,且 本案竊盜犯行與前開構成累犯所犯竊盜案,犯罪類型及罪質 均相同,顯見被告對於竊盜類型犯罪確具有特別惡性,且其 前罪之徒刑執行並未發揮警告作用而無成效,對刑罰反應力 顯然薄弱,適用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不致生被告所受刑罰超 過其所應負擔罪責,導致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 是檢察官主張被告成立累犯並應加重其刑等語核屬有據,爰 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以符罪刑相當原則及比 例原則。 (三)審酌被告因一時貪念,恣意竊取告訴人假期國際有限公司所 有之手機,復變賣予不知情之證人陳建羽,法治觀念薄弱, 並已侵害他人之財產法益,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及被告坦承 犯行,態度尚可;併考量該手機業已尋獲而經陳建羽交出後 為告訴人取回,告訴人所受損害已稍獲填補,然陳建羽仍受 有支付變賣價額之損害新臺幣(下同)1,000元等情,業據 陳建羽、告訴人店員呂儀宣於警詢中陳述明確(見偵卷第37 至39、45至47頁),且有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見偵卷第61 頁)可稽;暨斟酌被告自述國小肄業之智識程度、從事粗工 、無家人需扶養之家庭經濟狀況(見本院易字卷第123頁)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一)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二項之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 法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所竊之手機已發還告訴人,但其將之變賣而取得 之1,000元未據扣案,業如前述,為免被告保有犯罪所得, 仍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規定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許佩霖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文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周豫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620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居臺北市○○區○○街0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前因: (一)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假釋撤銷,所餘殘刑 計有期徒刑8月10日; (二)又因施用毒品、竊盜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分別以108年度審簡字第1083號、109年度審簡字第 55號、108年度簡字第2448號等案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5 月、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10月確定; (三)再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8年度易字第788號案判決判 處拘役30日確定; (四)復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 處拘役30日3次、拘役20日6次、有期徒刑4月確定,定應執行 刑拘役120日、有期徒刑4月確定; (五)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地院(下稱桃園地院) 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案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 (六)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10 9年度士簡字第77號案判決判處拘役30日、20日、10日確定 ,定應執行刑50日確定; (七)復因施用毒品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158號案 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 (八)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 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案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 (九)又因竊盜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湖簡字第299號案判決 判處拘役20日確定;   上開案件經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縮短刑期假釋出 監,並付保護管束,於112年4月14日罰金易服勞役執行完畢。 二、江肇康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113年1 月27日晚間7時30分許,在臺北市○○區○○○路00號1樓之1之假 期國際有限公司VACANZA西門店內,乘店員呂儀宣不備之際 ,徒手竊取其管領並置放在櫃檯上之realme品牌、型號C21 之行動電話機1支(價值約新臺幣【下同】3,000元,已發還 ),得手後,隨即離去,並於同年月28日凌晨,在臺北市○○ 區○○路00號駭客網咖,以1,000元之代價出售予不知情之陳 建羽。嗣經呂儀宣撥打上開行動電話由陳建羽接通後,始查 悉遭竊,經報警處理而查獲上情。 三、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江肇康於警詢時之供述。 (二)被害人呂儀宣於警詢時之指述。 (三)證人陳建羽於警詢時之證述。 (四)現場監視錄影器擷取畫面。 (五)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贓物認領保管單。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前曾 受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有全國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在卷可 參,其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依刑法 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及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是 否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   日                檢 察 官 謝奇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9   日                書 記 官 王昱凱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4-11-21

TPDM-113-簡-4056-20241121-1

北秩
臺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北秩字第272號 移送機關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 被移送人 邱暐豪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移送機關以民國113 年11月1日北市警萬分刑字第1133039238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邱暐豪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處罰鍰新臺幣捌仟元 。 扣案鋸子壹把沒入。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有下列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一)時間:民國113年10月23日下午4時50分許。 (二)地點:臺北市○○區○○街000號,西門町「真善美劇院」      前廣場。 (三)行為:無正當理由,以手持方式攜帶具有殺傷力之折疊式鋸      子1把。 二、所用證據: (一)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自白。 (二)證人藍峻守、江肇康於警詢時之證述。     (三)搜索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案鋸子1把。 (四)監視器檔案及畫面截圖4張、扣案物照片1張。 三、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 物品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本條款之構成要件,須 行為人客觀上有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 險物品之行為,且該攜帶係無正當理由,因而有危害於社會 安全之情形,始足當之。亦即,就行為人客觀上攜帶具有殺 傷力器械之行為,依其攜帶行為之目的,考量行為人攜帶當 時時間、地點、身分、舉止等因素,據以認定是否已構成該 行為。經查,扣案鋸子為金屬材質,展開後全長數十公分, 鋸齒鋒利、尖銳,有上開扣案物照片可參,客觀上足以對他 人生命、身體產生危害,為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被移送人雖 陳稱其是因工作需要而攜帶扣案鋸子云云,但依監視器畫面 所示,被移送人係於西門町商圈內公眾往來之廣場上,將折 疊式鋸子展開持於手上,與他人發生口角,難認有正當目的 可言。從而,本案被移送人之違法行為堪以認定,應依上開 規定論處。本院審酌被移送人本件違法行為之動機、目的、 手段、對公共秩序所生危害程度,及其素行狀況、自述之教 育程度、職業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1 項所示之罰鍰。又扣案鋸子1把為被移送人所有,供本案違 法行為所用之物,應依同法第22條第3項宣告沒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22 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2024-11-07

TPEM-113-北秩-272-202411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91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2621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如附表所示之物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江肇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被告有如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犯罪事實欄內所載之前案 科刑及執行情形等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憑(見本院卷第13至84頁),是被告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 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本 院審酌檢察官於上揭犯罪事實欄已記載被告構成累犯之前案 事實,並具體釋明執行完畢日期,復於證據並所犯法條欄建 請本院審酌應否依刑法第47條第1項及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 75號解釋裁量是否加重其刑等旨,並提出刑案資料查註紀錄 表附於偵查卷為證,本院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 釋意旨,認被告前所犯竊盜罪,罪名與罪質與本案相同,其 前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5年內竟再犯本案之罪,足見其刑 罰反應力薄弱且惡性重大,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並不致有罪 刑不相當之疑慮,故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 (三)爰以行為人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所需,恣 意竊取他人店內貨架上陳列之財物,顯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 權之觀念,所為殊非可取;惟念被告犯後自承本件客觀行為 事實不諱,且多次供稱:我知道我錯了等語(見偵卷第11頁 至第12頁),然迄未能與告訴人簡俊杰達成和解並賠償其損 失之犯後態度,兼衡被告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 況(見偵卷第9頁),暨被告之犯後態度、犯罪動機、目的、 手段、情節,及所竊財物價值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查被告因本件犯行竊得如附表所示之物,屬其犯罪所得,未 據扣案,且未實際合法發還或賠償告訴人,應依刑法第38條 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併諭知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邱舜韶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家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 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 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鄭涵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物品名稱及數量 備註 紅茶花伝奶茶飲料1瓶 價值新臺幣35元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6217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居臺北市○○區○○街0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前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假釋撤銷 ,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又因施用毒品、竊盜等案 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分別以108年度審 簡字第1083號、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108年度簡字第2448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5月、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10月確 定;再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8年度易字第788號判決 判處拘役30日確定;復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年度審 簡字第119號判決判處拘役30日3次、拘役20日6次、有期徒 刑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拘役120日、有期徒刑4月確定;又因 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地院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109年度士簡字第77號判決判 處拘役30日、20日、10日確定,定應執行刑50日確定;復因 施用毒品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158號判決判 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 又因竊盜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湖簡字第299號判決判 處拘役20日確定,上開案件經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 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並付保護管束,於112年4月14日罰金 易服勞役執行完畢。 二、詎其仍不知悔改,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 ,於113年7月7日上午8時許,在臺北市○○區○○○路0號「全家 超商臺北車站台鐵南店」內,乘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簡 俊杰所管領、置於貨架上之紅茶花伝奶茶飲料1罐(價值新 臺幣35元),得手後未結帳即離去。嗣簡俊杰發覺遭竊後報 警處理,經警循線查獲。 三、案經簡俊杰訴由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臺北分局報告偵辦 。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江肇康矢口否認有何竊盜犯行,辯稱:伊口渴想喝東西 ,在店內發現身上沒有錢,才趕快跑去向朋友借錢云云。惟 查:上揭犯罪事實,業據告訴人簡俊杰於警詢及偵查中指訴 綦詳,且被告未結帳將飲料攜出店外後,隨即拆封飲用,亦 無任何和朋友借錢或和店家說明會回來還錢的舉措,此據告 訴人於偵查中陳明在卷,復有監視器畫面光碟、本署勘驗報 告各1件、現場與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共6張等附卷可佐,被 告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於受 有期徒刑執行完畢(有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附卷可稽)後, 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參照 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審酌是否依刑法累犯規定加 重其刑。至行竊之犯罪所得,未扣案發還被害人部分,請依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或追徵其 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7  日                  檢 察 官 邱舜韶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 記 官 李姿儀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0-30

TPDM-113-簡-3912-2024103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83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2885號),本院認不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 程序審理,嗣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3年度易字第1 048號),本院裁定改行簡易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江肇康犯竊盜罪,累犯,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除證據部分應補充: 「被告江肇康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之自白(見本院易字卷第123 頁)」外,餘均引用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如附件)所載。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㈡被告前因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撤銷假釋, 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下稱甲殘刑部分);②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審簡字第1083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③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簡字 第24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④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 月確定;上開②③④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聲字第819號裁定 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下稱乙執行案);又犯⑤竊 盜案件,經本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 4月確定;⑥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 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⑦違反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 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⑧違反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易字第945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上開甲殘刑部分、乙執行案、⑤至 ⑧案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因縮短刑期假釋出監, 112年5月22日假釋付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畢 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見本院易字卷第11 至81頁)在卷可稽,是被告於受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 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檢察官請求依累犯規 定加重其刑(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第1至2頁),參照司法 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審酌被告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 畢後1年內,即再犯本案犯行,且本案竊盜犯行與前開構成 累犯所犯竊盜案,犯罪類型及罪質均相同,顯見被告對於竊 盜類型犯罪確具有特別惡性,且其前罪之徒刑執行並未發揮 警告作用而無成效,對刑罰反應力顯然薄弱,適用累犯規定 加重其刑,不致生被告所受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導致 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是檢察官主張被告成立累 犯並應加重其刑等語核屬有據,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 加重其刑,以符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  ㈢審酌被告因一時貪念,恣意竊取告訴人張雲翔所有之白色SONY手機1支,法治觀念薄弱,並已侵害他人之財產法益,所為實屬不該;惟念及被告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併考量本案竊得財物業經告訴人全數尋獲取回等情,業據告訴人於警詢中陳述明確(見偵卷第13至14頁),且有贓物認領保管單1紙在卷可稽(見偵卷第21頁),告訴人所受損害已稍獲填補;暨斟酌被告自述國中肄業之智識程度、未婚、從事粗工、小康、無家人需扶養之家庭經濟狀況(見本院易字卷第123頁),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 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 前段、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案竊得財物業經合 法發還,已如前述,爰參酌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意旨, 不予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謝奇孟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林逸群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敏萱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華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885號   被   告 江肇康 男 5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0號             居臺北市○○區○○街00號5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江肇康前①因竊盜等案件假釋出監,嗣因另犯他案而假釋撤 銷,所餘殘刑計有期徒刑8月10日;②又因施用毒品、竊盜等 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分別以108年度 審簡字第1083號、109年度審簡字第55號、108年度簡字第24 4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5月、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10月 確定;③再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8年度易字第788號 判決判處拘役30日確定;④復因竊盜案件,經臺北地院以109 年度審簡字第119號判決判處拘役30日3次、拘役20日6次、 有期徒刑4月確定,定應執行刑拘役120日、有期徒刑4月確定 ;⑤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地院(下稱桃園地院 ) 以108年度審易字第23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⑥再 因竊盜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109 年度士簡字第77號判決判處拘役30日、20日、10日確定,定 應執行刑50日確定;⑦復因施用毒品案件,經士林地院以109 年度審易字第15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⑧又因施用 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以109年度 審易字第94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確定;⑨又因竊盜案件 ,經士林地院以109年度湖簡字第299號判決判處拘役20日確 定,上開案件經接續執行,於民國111年12月16日縮短刑期假 釋出監,並付保護管束,於112年4月14日罰金易服勞役執行完 畢。 二、詎江肇康仍不知悔改,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 犯意,於113年1月27日凌晨3時12分許,在臺北市○○區○○街0 號B1之「RS休閒概念館」內,趁張雲翔坐在其租用之電腦桌 前之椅子上熟睡之際,徒手竊取張雲翔所有之白色SONY手機 1支(總價值新臺幣2000元),得手後旋即離去。嗣張雲翔 發現手機遭竊,經調閱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後報警處理,始查 悉上情。 三、案經張雲翔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江肇康於警詢中固坦承其有在告訴人張雲翔座位旁地上 撿拾白色SONY手機1支後逕行離去,然矢口否認有上開竊盜 犯行,其辯稱:伊於113年1月27日凌晨3時12分許,在臺北市 ○○區○○街0號B1之「RS休閒概念館」,打完電腦準備步行離 開該網咖時,在網咖的地上看到一支SONY的白色手機,伊以 為該手機是沒人的,所以直接撿走,看是不是沒人要的,再 拿去修理作為自身使用,伊原本以為是從告訴人桌面掉下來 ,但後來好像不是,伊之後將手機拿去修理,確認沒壞後, 裝上自己卡片使用等語。經查,被告於下手行竊前,曾先站 立於熟睡之告訴人之身旁觀察,並拿取告訴人桌面上物品翻 看,之後才去撿拾告訴人座位旁地上之白色SONY手機,有店 內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店內監視器影像光碟在卷可證,足 認被告顯係存有竊取告訴人物品之犯意,方先觀察告訴人是 否業已熟睡,並翻看告訴人桌面物品後,再下手行竊告訴人 掉落於座位旁地上之手機,況果如被告所述,其曾懷疑該手 機係告訴人所有,自應將拾得之手機交予店內櫃檯人員,抑 或喚醒告訴人以確認上情,實難想像其撿拾手機後逕自離去 ,並將該手機留為自用之情,是被告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江肇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又 被告前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前科及執行紀錄,有刑案資料查註紀 錄表附卷可參,其於受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 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 並參酌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加重最低本刑。再 被告所竊得之上開手機,業已返還告訴人張雲翔,有贓物認 領保管單在卷可佐,爰不另聲請追徵其犯罪所得。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   日                檢 察 官 謝奇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2   日                書 記 官 王昱凱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4-10-23

TPDM-113-簡-3838-202410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104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肇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調院偵字第2885號),本院前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原受理案 號:113年度簡字第3057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113年度易字 第1048號),嗣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 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 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 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 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案被告江肇康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113年度調院偵字第2885號),本院前認不宜以簡 易判刑(原受理案號:113年度簡字第3057號),改依通常 程序審理(113年度易字第1048號)。嗣經被告於本院準備程 序中自白犯罪(見本院易字卷第122至123頁),本院認宜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惟琪 法 官 涂光慧 法 官 李敏萱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華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2024-10-18

TPDM-113-易-1048-202410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