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遷移不明

共找到 186 筆結果(第 1-10 筆)

馬司小調
馬公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馬司小調字第32號 聲 請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莊明雄間給付電信費調解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調解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認調解之聲請,依法律關係之性質、當事人之狀況或 其他情事可認為不能調解或調解顯無成立之望者或其送達於 他造之通知書,應為公示送達或於外國為送達者,得逕以裁 定駁回,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1項第1款、第5款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以相對人莊明雄積欠電信費未還,而向本院聲 請調解,惟其於民國112年8月2日向相對人戶籍住所地(即澎 湖縣○○鄉○○村○○00號)所送達之債權讓與通知書,遭郵政機 關以遷移不明為由退回,是相對人並未經合法通知,其債權 讓與對相對人自不發生效力,難謂其係相對人之債權人,自 有債權人不適格之情況;且相對人既已遷移不明,則其調解 之通知即應為公示送達或於外國為送達,自難於進行調解。 故其調解聲請,依當事人之狀況,可認為不能調解或調解顯 無成立之望,應以裁定駁回之。 三、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倂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馬公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31

MKEV-114-馬司小調-32-2025033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回饋金准予強制執行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9號 聲 請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法定代理人 陳碧玉 代 理 人 謝任帆 相 對 人 黃建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回饋金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高雄分會之受扶助人,其與 第三人宋亭誼間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等、離婚事件,經聲 請人准予其訴訟程序之代理(申請編號:0000000-D-028、0 000000-D-013,下稱系爭扶助事件),系爭扶助事件嗣經臺 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下稱高少家)112年度家財訴字第24 號、112年度婚字第275號和解筆錄和解在案,相對人因受法 律扶助總計可取得利益金額新臺幣(下同)200萬元。聲請 人高雄分會審查決定相對人應負擔酬金及必要費用為5萬300 0元為回饋金,並將上開回饋金結算審查決定通知書於民國1 13年11月8日以雙掛號送達相對人住所地址(高雄市○○區○○ 路0巷00號)及居所地址(高雄市○○區○○○路00號5樓之11) ,均遭以「遷移不明」等為由退回,聲請人再於113年12月2 5日寄發回饋金催告函向相對人住所地址(同戶籍地)以雙掛 號為送達,仍遭以「遷移不明」為由退回,故相對人已竭盡 所能通知相對人關於繳納回饋金乙事,應已生送達效力,相 對人迄未給付,爰依法律扶助法第35條規定,聲請就相對人 應給付聲請人回饋金5萬3000元,及自公示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因法律扶助所取得之標的具財產價值,且其財產價值達一 定標準者,分會經審查得請求受扶助人負擔酬金及必要費用 之全部或一部為回饋金;受扶助人應依分會書面通知之期限 及額度,給付應分擔之酬金及必要費用或回饋金,法律扶助 法第第32條第1項、第3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受扶助 人不依第20條第4項、第21條第3項或第33條第1項返還酬金 及必要費用,未提出覆議或提出覆議經駁回者,基金會或分 會除認強制執行無實益外,得提出相關證明文件,聲請法院 裁定強制執行;於聲請法院強制執行時,免徵執行費,法律 扶助法第35條第1項亦有明文。次按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 ,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民法第95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達到,係指意思表示達到相對人之 支配範圍,置於相對人隨時可了解其內容之客觀之狀態而言 。 三、經查: (一)相對人前因與第三人宋亭誼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等、離婚 事件,經聲請人准予扶助,相對人因受扶助而獲宋亭誼應給 付相對人200萬元之和解筆錄,聲請人高雄分會審查決定相 對人應負擔回饋金5萬3000元,有高少家112年度婚字第275 號、112年度家財訴字第24號和解筆錄、聲請人高雄分會結 算之審查表、審查決定通知書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3-19頁 ),此節堪信真實。 (二)經查,依相對人戶籍資料,相對人已於113年11月21日已遷 籍至「高雄市○○區○○○路000號9樓之1○○○○○○○○)」(見本院 卷第33至頁),觀之聲請人提出之送達文件及寄送信封所示 ,相對人地址「高雄市○○區○○路0巷00號」(下稱系爭建元路 地址),係高少家和解筆錄第三點所載明相對人應於113年6 月14日前遷離之處所,而聲請人高雄分會卻於113年11月11 日、113年12月26日仍分別對相對人以系爭建元路地址寄發 回饋金審查決定通知書、回饋金催告函,則經郵務機關於11 3年11月15日、114年1月2日分別以「遷移新址不明」、「遷 移」退回,此自非聲請人所無法預料,自亦無從以該址為相 對人之住所甚明;又聲請人審查決定書記載相對人地址「高 雄市○○區○○○路00號5樓之11」(下稱系爭七賢二路地址)係 嗣後致電詢問之友人地址(見本院卷第19頁),而聲請人高 雄分會於113年11月11日對相對人以系爭七賢二路地址寄發 回饋金審查決定通知書,經郵務機關於113年11月15日以「 查無此人」退回,而系爭七賢二路地址未曾出現在和解筆錄 上,亦未見相對人曾以其為戶籍或居住在該地之證明,且無 其他證明足以佐證相對人以該址為送達處所,另聲請人雖提 出企業簡訊通知(見本院卷第29頁),但該電話簡訊通知尚 難認合於民法第95條第1項所定意思表示達到之明文規定, 綜上,本件回饋金審查決定通知書、回饋金催告函難認有合 法送達於相對人,自不生通知及催告之效力,相對人即便未 於上開文件所記載之期間如數繳納回饋金,亦難認其有屢經 通知後仍不履行義務之情形。從而,本件聲請人就其決定相 對人應付之回饋金5萬3000元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不應 准許,應予駁回。至聲請人就前揭回饋金遲延利息之起算日 雖請求以公示送達翌日起算,然聲請人本件回饋金未合法通 知相對人,依法尚不得聲請強制執行,業如上述,則其請求 准予公示送達作為回饋金遲延利息起算日云云,自屬無據, 亦應駁回。 四、據上所述,本件聲請人就相對人應給付之回饋金及法定利息 ,聲請本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未合,應予駁回,爰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法 官  黃顗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翊鈴

2025-03-31

KSDV-114-聲-59-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不服書記官所為處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6號 異 議 人 曾炳坤 指定送達處所:臺中市○區○○路000○0號謝喜律師事務所 相 對 人 張意岭 張君瑜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鄧國禮 蔡昆宏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因聲明異議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書記官於民國11 4年1月6日所為「核發判決確定證明書無誤」之處分,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處分廢棄。 本院於民國111年8月8日所核發110年度重訴字第322號拆屋還地 等事件之判決確定證明書應予撤銷。 聲明費用新臺幣5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法院行政事務之通知,固無依抗告程序救濟之餘地, 惟法院書記官所為之處分,應依送達或其他方法通知關係人 ;對於法院書記官之處分,得於送達後或受通知後10日內提 出異議,由其所屬法院裁定,民事訴訟法第240條第1項、第 2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異議人就本院書記官於民國114年1 月6日所為駁回其異議之處分,經收受送達後,於10日內之1 14年1月24日聲明不服而提出異議,經核與上開條文規定及 意旨相符,先予敘明。 二、本件聲明異議意旨略以:兩造間拆屋還地等事件,經原法院 於111年6月17日以110年度重訴字第322號判決異議人部分敗 訴(下稱本案訴訟及原判決)。異議人業於111年3月3日遷 移戶籍至澎湖縣○○鄉○○村○○00號(下稱澎湖縣地址),並居 住於該地。原判決於111年6月22日對臺中市○區○○路000○0號 (下稱民生路地址)為送達,未見應受送達人即異議人本人 ,在場人張岳君向郵務人員陳勝雄表示其未經異議人授權代 收而拒收,經陳勝雄於送達證書上蓋用異議人之印章並註明 「拒收」後,將郵件收回未留置於現場,故未合法送達。原 法院另於同日對異議人原戶籍地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11 樓之8(下稱東興路地址)為送達,因異議人已遷至澎湖縣 地址,大樓管理人員無法轉交,而於111年6月28日退回郵局 ,異議人始終未收受原判決,不生合法送達效力。原法院竟 發給相對人原判決確定證明書,是異議人不服原法院書記官 處分,為此提起異議,請求廢棄書記官處分,並撤銷原判決 確定證明書等語。 三、次按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行之;送 達於住居所、事務所及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 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民事訴訟法第 136條第1項前段、第137條第1項分有明文。再按應受送達人 拒絕受領訴訟文書而無法律上理由者,郵務機構送達人應將 訴訟文書置於送達處所,以為送達,並應於送達證書上記明 事由;如有難達留置情事者,應為寄存送達,郵務機構送達 訴訟文書實施辦法第12條第1項亦有明文。經查:  ㈠本案訴訟之起訴狀繕本、110年8月19日準備程序通知書、同 年11月25日準備程序通知書、111年5月20日言詞辯論通知書 (下合稱系爭法院文書),對異議人之送達均以民生路地址 爲送達,送達證書上蓋有異議人之印章,並於本人親收處打 勾,此有該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本案訴訟卷第43、103 、171頁);又異議人於111年4月25日提出之反訴狀、於同 年5月21日提出之閱覽本案訴訟卷宗聲請狀(下合稱系爭異 議人書狀),所載地址亦為民生路地址(見本案訴訟卷第17 7、247頁)。是本件應審究者為前開民生路地址是否為異議 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原判決於111年6月22日寄送 至民生路地址是否符合上開送達規定?說明如下。  ㈡本案訴訟於110年10月4日至民生路地址房屋現場履勘時,在 場人張岳君稱民生路地址房屋當時由謝喜律師使用,有勘驗 筆錄可稽(見本案訴訟卷第91至92頁);另由履勘當日現場 所拍攝之照片可見謝喜律師事務所之招牌(見本案訴訟卷第 96頁),原判決亦認定民生路地址房屋由謝喜律師使用(見 本案訴訟卷第303頁),是以民生路地址房屋應為謝喜律師 事務所使用甚明。又依證人張岳君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12年度抗更一字第428號聲請回復原狀事件(下稱抗更一第 428號)中,受訊問時證稱:民生路地址是謝喜律師事務所 ,伊是謝喜律師之助理,平常有幫異議人代收法院文件,所 以事務所持有異議人之印章,後來異議人遷址至澎湖,通知 事務所不要再幫他代收法院文件等語(見抗更一第428號卷 第91頁);證人即郵務人員陳勝雄於抗更一第428號事件中 ,受訊問時證稱:送達證書上「曾炳坤」之印章是伊蓋的, 是伊要求張岳君拿出「曾炳坤」印章來的,因為張岳君表明 拒收,所以要簽名或蓋章,之前伊送至民生路地址之法院文 件係由張岳君收受,非曾炳坤親自收受等語(見抗更一第42 8號卷第93、94頁)可知,系爭法院文書之送達證書雖蓋有 異議人印章印文,並於本人簽收欄打勾,實際111年6月22日 時,係張岳君在場表示拒絕代收,並聽從郵務人員陳勝雄指 示,將異議人印章交由郵務人員蓋章無誤。系爭異議人書狀 所載地址雖為民生路地址,然應係當時曾委由謝喜律師事務 所作為代收處所之意,而非得依此逕認定民生路地址係異議 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111年6月22日時在場之人張 岳君,亦無法認定當時為異議人之受僱人或同居人。  ㈢原法院於111年6月22日依民生路地址對異議人送達原判決, 但未獲會晤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在場之 人張君岳並表示拒收,有送達證書可憑,堪以認定。而觀諸 上揭送達證書上,雖蓋有異議人之印章印文,惟貼有不能送 達事由報告書,其上且以紅色原子筆記載「蓋章拒收」,及 以藍色原子筆記載「拒收」(見本案訴訟卷第319頁),核 與證人張岳君於抗更一第428號事件中,受訊問時證稱:那 陣子異議人在澎湖,有通知事務所不要再幫他代收法院文件 ,伊向郵差陳勝雄表示拒收,陳勝雄說拒收要蓋章,所以伊 把異議人之印章交給陳勝雄蓋,陳勝雄將法院文書帶回去, 沒有留置在民生路地址,異議人當時未在場等語(見抗更一 第428號卷第91至92頁),及證人陳勝雄於抗更一第428號事 件中,受訊問時證稱:當日因為張岳君表明拒收,伊在不能 送達事由報告書上以藍色原子筆記載「拒收」,並蓋用異議 人之印章,以紅色原子筆記載「蓋章拒收」是伊主管寫的等 語(見抗更一第428號卷第92至93頁)相符,堪信為真。承 上,因民生路地址非異議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異 議人本人既未在場,張岳君又無法認定為異議人之受僱人或 同居人,則原法院將原判決寄送至民生路地址後,張岳君表 示拒收,並經郵務人員攜回原判決,即可知原法院以民生路 地址寄送原判決,並未發生合法送達之效力。  ㈣再者,郵務人員陳勝雄經張岳君表示拒收時,雖於該送達證 書上載明「拒收」等字,然竟未依郵務機構送達訴訟文書實 施辦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將訴訟文書置於送達處所或寄存 ,以為送達,反令張岳君提出異議人之印章蓋用於送達證書 上,致使原法院誤認前開文書係業經異議人蓋用自己印章後 拒收,而生合法送達異議人之效力(見本院111年度聲字第3 80號裁定理由),於法有所未合。其未依前開實施辦法所為 之送達,亦難認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 四、復按受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僱用之管理員,其所服勞務包括 為公寓大廈住戶接收郵件者,性質上固可認為係全體住戶之 受僱人,由其收受而生送達之效力,然該應受送達人之住居 所、事務所或營業所實際上倘已變更者,該原住居所、事務 所或營業所,即非應為送達之處所,該管理員亦非應受送達 人之受僱人,自不得於該原處所將文書付與管理員而為補充 送達(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397號裁定意旨參照)。經 查,異議人主張原法院另於111年6月22日依異議人原戶籍地 東興路地址對異議人送達原判決,但異議人已遷移戶籍地, 大廈管理人員無代收權限而退回郵件,有送達證書可佐(見 本案訴訟卷第321頁)。觀諸該送達證書上初雖勾選「未獲 會晤本人,已將文書交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並蓋有東興大業管理室收發章(見本案訴訟卷第321頁 ),惟斯時異議人之戶籍已遷至澎湖縣地址,有異議人個人 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可考(見本111年度聲字第380號卷第25、 26頁),是嗣東興大業管理室人員發現異議人遷移不明後, 乃將該郵件退給郵務投遞人員陳柏穎攜回,有中華郵政公司 臺中郵局112年11月14日中郵字第1129503258號函可據(見 抗更一第428號卷第61頁),並有法院文書公文封可查(見 本案訴訟卷第321頁),因此,原判決並未依東興路地址合 法送達於異議人,洵堪認定。 五、基上,原法院就原判決對應受送達之異議人無依民事訴訟法 第136條第1項為本人送達,及依同法第137條第1項規定爲補 充送達,且未依同法第138條規定為寄存送達,異議人主張 其未合法收受原判決之送達,應屬可採,自難認原判決已對 異議人為合法送達而生送達之效力。原判決既未合法送達於 異議人,無從起算上訴期間,即不能確定。原法院於111年8 月8日核發確定證明書,其上記載原判決於111年7月12日24 時確定(見本案訴訟卷第325頁),乃屬違誤,書記官以114 年1月6日之處分書駁回異議人撤銷判決確定證明之請求,核 屬未洽。從而,異議人指摘書記官114年1月6日所為之處分 書為不當,求予廢棄該處分,及請求原法院重新送達原判決 、撤銷判決確定證明書,應均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第1 、 2 項所示。 六、異議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與裁判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論   述,併此敍明。 七、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3-31

TCDV-114-聲-36-20250331-2

馬司聲
馬公簡易庭

公示送達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馬司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 對 人 許見立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所發如附件所示之意思表示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 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 知,民法第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相對人所發如附件所示之意思 表示,因相對人住居所遷移不明,以致無法到達,為此聲請 裁定准予公示送達等語,並提出戶籍謄本及如附件所示意思 表示內容各一件為證。經審核其聲請事項,與上述法條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馬公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附件:債權讓與證明書及債權讓與通知書

2025-03-31

MKEV-114-馬司聲-2-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432號 原 告 魏芷汝 被 告 黃歆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又因侵權行為涉訟者, 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 條第1 項前段及第 15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 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同 法第28條第1 項亦有明定。另民事訴訟法第15條所謂行為地 ,凡為一部實行行為或其一部行為結果發生之地皆屬之(最 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369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復以網際 網路為媒介之侵權行為,因網際網路有無遠弗屆之特性,為 免民事訴訟法對於管轄權所採取之保障被告應訴便利、證據 獲取之任意性等原則而為土地管轄規定,因網際網路之上開 特性而遭架空,自應以網路侵權行為與法院管轄之地域間有 特殊性(諸如:被告連結網路散布流言之行為地、網路交易 平台支架設所在地、傳送電腦病毒而造成電子設備癱瘓之結 果發生地),始足認定該地域乃屬上揭民事訴訟法第15條所 稱之網路侵權行為地而有管轄權,倘原告主張之侵權行為與 起訴法院管轄區域無上開特殊性可言,該法院自無管轄權, 而應以民事訴訟法第1 條為法院管轄權之認定。再者,管轄 權之有無,雖為受訴法院應職權調查之事項,惟當事人對此 訴訟成立要件之舉證責任仍不因而免除,主張特別管轄籍之 人,對特別管轄籍事由存在,應負舉證責任,若不能舉證該 特別管轄籍事由存在,應自負其不利益(最高法院99年度台 上字第1425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 條第1 項前段及同法第179條   之規定,擇一訴請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33萬元之財產 上損害賠償(見本院卷第9-16頁),是原告本於侵權行為、 不當得利法律關係有所請求而涉訟,均核非民事訴訟法所定 專屬管轄之事件。次查,本件被告住所係在彰化縣彰化市○ 市街00○0號,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遷徙紀錄資料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45-48頁),並非本院轄區甚明。原告雖於起 訴狀上載明被告另有臺中之居所位在西屯區寧夏路89巷1號 (下稱寧夏路址,見本院卷第9頁),並提出本院113年度中 補字第1226號、113年度司促字第21568號、113年度金字第3 21號民事裁定作為補充證明資料(見本院卷第53-57頁), 然經本院職權調取前開卷宗後得悉:  ㈠本院113年度中補字第1226號事件是本院113年度中小字第164 5號事件之補費裁定,而依卷內資料顯示,當時承辦法官應 係參考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10月27日針對被告所為之 起訴書,而記載被告另有寧夏路址之居所於補費裁定上,此 外,則無其他參考調查之資料復於卷內。之後,該113年4月 10日所為之113年度中補字第1226號裁定並未送達被告,且 原告亦撤回本院113年度中小字第1645號事件之起訴,故無 從依之認定被告現時確有寧夏路址之居所。  ㈡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21568號支付命令,係因原告向本院另 案聲請支付命令,並於聲請支付命令狀上自行載明被告之居 所為寧夏路址,故本院民事庭之司法事務官,始依原告所述 ,記載被告寧夏路址為居所,而於113年8月2日製作本院113 年度司促字第21568號支付命令。綜觀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 21568號卷,並無其他可以認定被告居所在寧夏路址之依憑 ,且經本院將113年度司促字第21568號支付命令送達寧夏路 址後,係寄存於派出所或警察局,有送達回證在卷可佐(見 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21568號卷第57頁),是實難認被告現 時確有寧夏路址之居所。  ㈢本院113年度金字第321號民事事件,係因被告聲明異議後,   原告未依本院113年度補字第1981號補費裁定繳納裁判費, 而遭本院於113年10月1日以113年度金字第321號裁定駁回原 告之起訴,經本院職權調取113年度金字第321號卷宗核閱無 誤。而本院113年度金字第321號駁回裁定於113年10月間經 送往寧夏路址後,因「被告遷移不明」而遭退回,有送達回 證在卷可考(見本院113年度金字第321號卷第45頁),是實 難認被告現時確有寧夏路址之居所。 三、再查,原告主張被告之本件侵權行為,業經本院以112年度 金訴字第3140號刑事判決認定有罪確定、臺灣彰化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18310號、112年度偵字第18414號 、112年度偵字第18625號、112年度偵字第20266號、113年 度偵字第147號為不起訴處分在案,有前開刑事判決、不起 訴處分書在卷可據(見本院卷第25-43頁)。而本院依職權 調閱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3140號刑事案件卷宗後得悉,本 院刑事庭曾於113年1月向寧夏路址為送達,經寄存在臺中市 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何安派出所,有送達回證在卷可按(見 本院卷第77頁)。其後,被告於113年3月28日庭期時,曾當 庭表示其有臺中市○區○○路○段000號(下稱太原路址)之居 所,惟經本院改向太原路址送達112年度金訴字第3140號刑 事判決後,則於113年5月間寄存在公益路派出所,且被告並 未前往領取,有送達回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憑(見 本院卷第87、93頁),是亦無從認定被告現時確有臺中之居 所。 四、此外,原告雖主張其係在臺中市接受詐騙訊息,進而受騙匯 款,臺中市應為侵權行為結果地,本院就本件具有管轄權等 語(見本院卷第10、51頁),然遍觀原告所提證據資料,並 無任何證據可資證明原告係於臺中市操作網路銀行進行轉帳 。況且,本件屬網路銀行轉帳受損害之侵權行為,基於現今 網際網路普及化及普遍性,倘僅以原告單方空言主張之操作 網路銀行地點,作為認定侵權行為地(即結果發生地)之標 準,豈非容任原告任意創設管轄權,變相以「以被就原」定 管轄法院,違反民事訴訟法第1條為保護被告利益、防止原 告濫訴而採取之「以原就被」原則(民事訴訟法第1條修法 理由參照),導致被告無從預知原告起訴之法院為何,對被 告造成突襲,並侵害被告之訴訟權,自非合理。 五、綜上,原告顯未能舉證說明本件侵權行為之不法行為地在本 院轄區,自難認本院有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之特別管轄權 ;復觀諸卷存資料,並無可認兩造間有其他特別審判籍管轄 規定之適用,則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規定,本件訴訟自 應由被告之住所地法院管轄。且被告之住所地位於彰化縣彰 化市○市街00○0號,已於前述,非於本院管轄區域內;又查 無被告目前居所位在臺中之證明,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本 院自無管轄權。玆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移送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3-31

TCDV-113-金-432-20250331-2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53號 聲 請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王俊賢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次按對於當事人於國內為送達,應為送達之 處所不明者,受訴法院得依聲請,准為公示送達,民事訴訟 法第149條第1項第1款亦規定甚明。而所謂「應為送達之處 所不明」者,係指已用相當之方法探查,仍不知其應為送達 之處所者而言。其「不明」之事實,應由聲請公示送達之人 負舉證之責任,而由法院依具體事實判斷之(最高法院82年 台上字第272號判例意旨參照)。又所謂不知相對人之居所 者,係指相對人遷移他處,致表意人不知其居所,而無從為 意思表示之通知而言。是以,倘相對人並無遷移不明之情事 ,僅因當事人拒收、逾期招領或人在國外等原因,致表意人 所寄送之通知遭退回,而非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即與公 示送達之法定要件不合。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負豐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債務 ,旋經豐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讓與予阿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嗣阿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再於民國107年1月1日將債權讓 與聲請人,聲請人為將債權讓與通知相對人,曾對相對人之 戶籍地址寄發存證信函通知前開事實,詎前開寄送之存證信 函經郵政機關以查無此地址為由退回,爰聲請本院裁定准將 對相對人所發之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云云,並提出債 權讓與證明書、債權讓與通知函、退回信封及相對人戶籍謄 本等件為憑。 三、經查,聲請人付郵向相對人戶籍地址「臺南市○○區○○里0鄰○ ○000號」寄送債權讓與通知函之意思表示予相對人後,遭郵 局以「查無此地址」為由退回,此固有聲請人提出之退回信 封及相對人戶籍謄本等影本在卷。然經本院囑託臺南市政府 警察局善化分局訪查結果,相對人並未居住於戶籍址,其現 居地址為「臺南市安定區」另址,此亦有臺南市政府警察局 善化分局函在卷可稽。則依前揭說明,相對人既另居他址, 聲請人自應先對其上開居住址為送達,待無法送達後,始可 聲請公示送達。從而,聲請人本件聲請核與上述聲請公示送 達之要件不符,聲請人之聲請於法即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及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抗告,並繳交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項仁玉

2025-03-31

TNDV-114-司聲-153-2025033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37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廖為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57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廖為安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壹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廖為安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 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又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 對於第1項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外,於裁定前 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 第4 77條第1項前段、第3項亦有明文。而所謂「裁判確定前」, 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準 ,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均在最先一罪判決 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 第178號裁定意旨參照);至所謂「最後判決之法院」,係 指最後審理事實之法院而言,且以判決日期為準,並不問其 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93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是以,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 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2437號裁定意 旨參照)。又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併合處罰之案件,有二以 上之裁判,應依法定應執行之刑時,縱數罪中之一部分犯罪 之刑業經執行完畢,亦僅係檢察官指揮執行時,應如何予以 扣抵之問題,要與定應執行刑無涉,是法院仍應依檢察官之 聲請,以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 213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本案援引檢察官聲請書所附「受刑人廖為安定應執行刑案件 一覽表」為附表。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經如附表所示之法院先後判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分別確定在案,又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所示之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日(即民 國112年9月21日)前為之,核屬裁判確定前所犯數罪,且本 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以,聲 請人就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之刑, 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又本院於裁定前,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本案定應執行 刑之意見,並告以文到七日內具狀陳述意見,該函文已分別 於113年12月31日、114年3月17日,寄送至受刑人住、居所 ,其中受刑人住所(籍設戶政事務所)之函文,因查無此人 遭郵務機關退回;受刑人居所之函文,因遷移不明遭郵務機 關退回,而卷內亦無其他地址可通知受刑人,且受刑人無在 監執行或羈押等情,此有本院函文、送達證書、遭郵務機關 退件之本院公文封、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附卷可參,足徵本 院已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合先敘明。  ㈢爰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綜合斟酌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 次犯行之犯罪類型、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犯罪行為 態樣、應受非難責任程度、犯罪時間間隔,與前科之關聯性 、所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及犯罪傾向等因素,對於受刑人 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並兼衡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 性,復參酌如附表所示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各刑中最長 期者之外部界限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內部界限等一切情 狀,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㈣至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刑,前固已執行完畢,然參諸上揭 說明可知,本院仍應依法就受刑人判決確定前所犯之數罪, 定應執行之刑,俟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時,再就形式上 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並無所謂重覆執行之不利益,附此敘 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莊劍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渝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附表:「受刑人廖為安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28

TYDM-113-聲-4370-20250328-1

橋司聲
橋頭簡易庭

聲請公示送達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橋頭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橋司聲字第9號 聲 請 人 元誠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如玉 相 對 人 黃宜溱 上列當事人間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居所者,得依民事訴   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   第97條定有明文。又按民事訴訟法第149 條第1 項第1 款所   謂「應為送達之處所不明者」,係指已用相當之方法探查,   仍不知其應為送達之處所者而言,其不明之事實,應由聲請   公示送達之人負舉證之責任,而由法院依具體事實判斷之(   最高法院82年台上字第272 號判例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債權讓與通知事件, 經聲請人調取相對人之戶籍地址寄發債權讓與通知信函,郵 務機關均以遷移不明退回,無法送達相對人,為此依法聲請 公示送達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債權讓與之事實,有聲請人提出之   債權讓與證明書影本數紙為證。又聲請人已按相對人戶籍地 址寄發債權讓與之通知,惟遭郵局以「遷移不明」為由退回 ,有通知書、退件信封、戶籍謄本影本等各1 件附卷可稽, 是聲請人既非因自己過失不知上開相對人之住居所,致無法 為意思表示之通知,其聲請公示送達,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4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橋頭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傅俊欽

2025-03-27

CDEV-114-橋司聲-9-202503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87號 抗 告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彭家煜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撤銷緩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中華民 國114年2月18日所為裁定(114年度撤緩字第60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受刑人彭家煜(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10月,並為附條 件緩刑宣告確定。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檢署) 檢察官為命受刑人前往報到,先後將執行傳票寄往受刑人位 於「新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之戶籍地,因未獲會晤 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各於民國113年11 月12日、同年12月2日將該文書寄存於送達地之警察機關即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峽分局三峽派出所,惟受刑人屆期未到 。檢察官另囑警查訪受刑人是否居住於戶籍地,經警查訪結 果,受刑人之父親周純柔表示:「受刑人未居住在該處,已 好幾個月沒有返家,不知其現居在何處」等語,足認受刑人 已未居住於戶籍地,其遷移不明,且所在地不明,應為公示 送達,然檢察官就上開執行事項並未對受刑人為公示送達, 難認受刑人已知悉執行命令之內容猶未服從,而有違反保護 管束命令情節重大之情事存在,因認檢察官聲請撤銷緩刑, 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受刑人戶籍地在「新北市○○區○○路0段000巷 00號」,受刑人於受緩刑宣告後,檢察官為通知受刑人至檢 察署報到,依法對上開受刑人戶籍地寄存送達,受刑人既非 住居所不明,無法以補充送達、寄存送達、留置送達或囑託 送達等其他方法送達,依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746號判 決之見解,自無庸再為無效之公示送達。原審認檢察官未為 公示送達,故未經合法送達通知受刑人報到,駁回撤銷緩刑 之聲請,其認事用法顯非妥適。爰依法提起抗告,請將原裁 定撤銷,更為適法之裁定等語。 三、刑事訴訟文書之送達,除刑事訴訟法有特別規定外,準用民 事訴訟法之規定,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 業所行之,送達於該等處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 書交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以為補充送達 。而所謂住所,係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處所,戶籍地址僅 係依戶籍法關於戶籍登記之行政管理規定所為登記之事項, 並非為認定住所之唯一標準。倘事實上應受送達人未居住戶 籍地,而另有住居處所,猶以其戶籍地為送達處所,送達刑 事訴訟文書,縱經其戶籍地之其他人領受送達,亦不生向本 人送達之效力(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3415號判決意旨參 照)。又司法院院字第2487號解釋意旨謂:「第二審法院對 於被通緝之被告,經依法公示送達,傳票發生效力後,該被 告如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庭者,自得依刑事訴訟法第363條( 即現行刑事訴訟法第371條),逕行判決。」是以,逃匿不 知去向被通緝之被告,法院應以其所在地不明,依公示送達 之方式送達審判期日傳票,始得謂為合法傳喚(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上字第6179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依憑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峽分局114年1月20日新北警峽刑字 第1133595446號函暨檢附之送達證書、電話訪談紀錄表(均 附於114年度執聲字第365號卷),員警依檢察官所囑,於114 年1月2日前往受刑人上址戶籍地送達通知書,由居住該址之 受刑人父親周純柔收受,再於同年1月18日電話訪談周純柔 稱:「彭家煜與你關係為何?是否仍於新北市○○區○○路0段0 00巷00號?是否知情他現居何處?」周純柔答以:「我是他 父親。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返家。我不知道」等語。又依受 刑人之前案紀錄表(本院卷第15頁),其於113年12月27日 起迄至114年2月7日,陸續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發布通緝,足認周純柔前述 受刑人已於114年1月18日前數月即未居住於上址戶籍地等情 屬實,自堪信受刑人實際已無居住該址之客觀事實或主觀意 思,該址並非其住所或居所,僅係因戶籍登記之需求而仍登 記於該址。此外,復無證據證明受刑人曾至派出所領取該執 行傳票或其父周純柔曾將該文書交予受刑人收受,故本件不 生寄存送達或補充送達之效力。案內又無其他可資送達之處 所,檢察官本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對受刑人公示送達 ,始為適法,然遍查卷內,亦無上開執行傳票對受刑人公示 送達之紀錄。是以,迄今上開執行傳票既未合法送達於受刑 人,尚難認受刑人有違反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2第2款所 定「服從檢察官及執行保護管束者之命令」情節重大之情, 原審因而駁回本件撤銷緩刑之聲請,經核於法並無違誤。  ㈡至於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746號判決,僅係說明被告經 法院依址傳喚,到庭陳明住居所仍設於法院送達址,法院卻 未再按被告陳明且經合法送達之住居所送達(判決書),逕以 公示送達方式為之,因認該公示送達,與法未合。此與本案 經警訪查結果已確認受刑人並未居住於戶籍地之情形,截然 不同,自無從於本案比附援引。 五、綜上所述,檢察官所提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江澤                    法 官 郭惠玲                    法 官 廖建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黃翊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4-抗-587-20250327-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321號 聲 請 人 永聯物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建泰 代 理 人 蔡宇峰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秀平股份有限公司為公示送達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依 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 ,民法第97條固有明文,惟由該規定觀之,倘若相對人並無 住居所不明之情形,則無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規定,以公 示送達為意思表示通知之,次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送達者 ,應向其全體法定代理人為之;本法關於法定代理人之規定 ,於法人之代表人準用之,民事訴訟法127條及第52條亦定 有明文。是以,對公司之送達應以其法定代理人為應受送達 人,至於其送達之處所,依同法第136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 ,應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行之,亦得於當事人本人即公司 之營業所行之。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送達於相對人秀平股份有限公司之存 證信函,經郵政機關以相對人遷移不明為由退回,為此聲請 裁定准為公示送達等語,並提出存證信函、租賃契約等影本 及退件信封、掛號郵件收件回執等正本為證。 三、經查,本件相對人秀平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王希平之戶 籍地址設於「臺中市○○區○○路○段000號」,依上開法條之規 定,聲請人尚未對相對人法定代理人王希平之戶籍地址送達 ,尚難逕認相對人之應受送達處所均處於不明之狀態,自與 上開聲請公示送達之要件不符。是本件聲請尚非適法,應予 駁回。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黃伃婕

2025-03-26

TCDV-114-司聲-321-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