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駁回再審之訴

共找到 154 筆結果(第 1-10 筆)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移交公款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46號 再審原告 林平長 陳永進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東晟律師 再審被告 黃文良 張士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移交公款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3年11 月29日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318號第二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本院於114年3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之訴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同法第496條 第1項各款情形,均為分別獨立之再審事由,各款事由既不 相同,所應遵守之不變期間自應分別計算。當事人於提起再 審之訴後,雖非不得補提其他再審事由,然仍應於不變期間 內為之。故當事人追加之原因事實,倘可據以獨立提起另一 再審之訴,而非原已提起再審之訴之補充者,自須受30日不 變期間之限制(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734號裁定意旨參 照)。經查:再審原告林平長、陳永進對本院民國113年11 月29日112年度上易字第318號請求移交公款等事件(下稱系 爭事件)所為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於同年12月3日收 受後,於同月20日(見本院卷第7頁之再審起訴書狀本院收 文戳章),即以原確定判決未認定該事件有當事人不適格, 而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 再審事由,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並詳下述二),固未逾30日 之不變期間,程序上係屬合法。惟再審原告嗣於本院準備程 序終結後,另以114年3月12日書狀追加主張原確定判決命再 審原告給付金額至主文所示之帳戶,該帳戶非高雄市○○區里 長聯誼會(下稱系爭聯誼會)所有,則原確定判決尚有同條 項第2款之判決理由與主文顯有矛盾之再審事由等語(見本 院卷第105、108頁)。然審酌再審原告追加此再審事由之原 因事實,係得據以獨立提起另一再審之訴,與前述事由不同 ,非就前述事由之補充,揆諸前揭說明,此追加之再審事由 ,須受30日不變期間之限制,是再審原告追加此再審事由, 已逾30日而不合法,應予駁回。 二、再審原告主張:系爭事件所為原確定判決,已肯認系爭聯誼 會受林平長贈與款項所剩餘之新臺幣(下同)125萬8,760元 (下稱系爭公款),應適用合夥之規定,且屬於系爭聯誼會 所屬全體會員之公同共有財產,自應由系爭聯誼會所屬全體 會員為原告或被告,或以系爭聯誼會為當事人,並列系爭聯 誼會代表人為法定代理人,始於法相符,惟原確定判決罔顧 前情,對僅由再審被告提起系爭事件之當事人適格問題未置 一詞,即判准再審被告回復共有物之請求,與最高法院判決 意旨相悖;且原確定判決似肯認系爭聯誼會為非法人團體而 有當事人能力,卻判准再審被告回復共有物之請求,亦有自 相矛盾之嫌,復未就系爭聯誼會有無當事人能力依職權調查 ,與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82號民事判決意旨有違,均 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事。其次,兩造先前爭訟之臺灣高 雄地方法院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5號民事確定判決(下稱前 案確定判決)中,已認定再審被告依民法第821條、第767條 共有物返還請求權,向再審原告訴請給付,如訴之聲明未請 求將共有物返還予共有人全體,屬當事人不適格等情,則再 審被告於系爭事件亦同未聲明請求再審原告返還系爭公款予 系爭聯誼會全體會員,卻作成與前案確定判決不同之判斷, 自非適法,亦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之再審事由等情。並聲明求為判決:㈠原確定判決廢 棄。㈡再審被告於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再審被告則以:系爭聯誼會為非法人組織,每屆會長需捐款 150萬元作為該屆里長聯誼交流活動費用,並將該捐款存入 該屆會長及財務長開立之聯名帳戶,以供系爭聯誼會作為補 貼里長旅遊經費、開會購買茶水等用途使用。又林平長於10 7年擔任系爭聯誼會會長,及由陳永進擔任財務長時,林平 長於該屆捐款150萬元即存入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分社 (下稱三信合作社)帳號00000000000000號聯名帳戶(下稱 系爭234號帳戶),嗣林平長因故於109年6月11日辭去會長 乙職,系爭聯誼會於同年月30日補選,由再審被告黃文良、 張士賢分別擔任新任會長、財務長,並開立三信合作社帳號 00000000000000號聯名帳戶(下稱系爭340號帳戶)。惟再 審原告未依規定辦理職務、印信及剩餘捐款之系爭公款交接 事宜,且擅自提領系爭公款,致再審被告就屬於系爭聯誼會 全體成員所有之系爭公款無法動用,影響會務進行,自得請 求返還,並經原確定判決再審原告應返還之。而由陳永進在 原確定判決後,已依執行法院通知清償系爭公款一半數額62 萬9,380元,足認其承認該款項為公款,是本件再審之訴顯 無必要,求為駁回本件再審之訴等語置辯。 四、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現尚有效之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顯然違反,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但不包含漏未斟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失當、判決理由不備、判決理由矛盾、及在學說上諸說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異等情形在內。且此款係指確定判決就事實審法院所確定之事實為法律上判斷,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經查:  ㈠本院原確定判決乃以:系爭聯誼會雖未辦理法人登記而無權 利能力,然其具有一定之名稱、組織而有自主意思,以其團 體名稱對外從事事務有年,為人知悉且有相當知名度,並有 受保護之利益,參照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030號判決意 旨,應依其行為之性質,適用關於合夥或社團之規定。又依 證人陳國欽及潘進派之證述,及依張士賢之陳述,足認參選 系爭聯誼會會長之參選人,必須承諾當選後贈與150萬元予 系爭聯誼會使用,若不提供150萬元,則無參選資格,則當 選之會長即因上開承諾而捐贈150萬元供系爭聯誼會使用。 又再審被告主張只要擔任系爭聯誼會會長之人都要捐贈150 萬元予該聯誼會,林平長也不例外,系爭公款為聯誼會所有 等語,核與陳國欽及潘進派之證述相符。且黃文良、林平長 均陳稱其等選上會長時,都有拿出150萬元出來等語,及陳 永進陳稱:這150萬元是存入聯名帳戶等語,互核證人及兩 造之證詞,可知林平長參與系爭聯誼會會長選舉時,承諾如 當選會長願意贈與150萬元,於當選後供里長聯誼會使用, 並由林平長存入系爭234號聯名帳戶中。又此金額係供聯誼 會作為補貼里長旅遊經費及支付製作聯誼會會服、聚餐、開 會購買茶水等費用,並非單獨給付予有投票權人取得款項, 核與賄選不同,難謂屬違反公序良俗之法律行為。因系爭聯 誼會為未辦理法人登記之無權利能力社團,依前揭說明,林 平長贈與之150萬元係提供予系爭聯誼會使用,該受贈款項 應適用合夥規定而屬於系爭聯誼會所屬全體會員之公同共有 財產。而如當屆未能使用完畢,應移由下屆之系爭聯誼會繼 續使用,始符當事人真意,且陳國欽、潘進派亦證述此情, 並有系爭聯誼會財務報告及聯名帳戶存摺影本為佐,再審原 告復未能證明其贈與時附有卸任時應返還剩餘款項之特約, 則系爭公款自應移由下屆里長聯誼會所屬會員繼續使用,並 由新任會長、財務長存入新開立之聯名帳戶。而林平長贈與 之150萬元於卸任時剩餘之系爭公款,已由再審原告擅自於 系爭234號帳戶共同提領並匯款轉帳至昆傑企業,為其等所 不爭執。則再審原告無權占有系爭公款,自應返還系爭聯誼 會全體會員。又依系爭聯誼會之團體意思,剩餘款項應移由 下屆里長聯誼會所屬會員繼續使用,並由新任會長、財務長 存入新開立之聯名帳戶,上開聯名帳戶屬公同共有人合意供 系爭聯誼會會所屬會員使用,則再審被告以公同共有人身分 ,請求再審原告將領取之系爭公款給付至系爭340帳戶,即 係基於公同共有人之身分請求回復共有物,且係「為共有人 全體之利益」,符合同法第828條第2項準用第821條第1項但 書規定。是再審被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8條第2項準 用第821條規定,請求再審原告將系爭公款給付至系爭340帳 戶,於法有據,因而廢棄原一審判決,准為命再審原告應將 系爭公款給付至系爭340帳戶之判決,於法並無不合。  ㈡再審原告雖主張原確定判決肯認系爭聯誼會受林平長贈與系 爭公款應適用合夥之規定,該款項並屬於系爭聯誼會全體會 員之公同共有財產,即應由系爭聯誼會所屬全體會員或系爭 聯誼會為當事人,始於法相符,惟原確定判決對此當事人適 格問題未置一詞,且未依職權調查系爭聯誼會有無當事人能 力,如肯認系爭聯誼會為非法人團體而有當事人能力,卻判 准由再審被告回復共有物之請求,亦有自相矛盾之嫌,足認 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云云。然查,原確定判決已 敘明系爭聯誼會雖未辦理法人登記而無權利能力,然具有一 定之名稱、組織而有自主意思,以其團體名稱對外從事事務 有年,為人知悉且有相當知名度,有受保護之利益,依所引 之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030號判決意旨,應認有當事人 能力,又系爭聯誼會團體之受贈款項行為性質,應適用關於 合夥或社團之規定,故系爭聯誼會受贈之系爭公款,屬於系 爭聯誼會全體會員之公同共有財產,並非逕謂系爭聯誼會為 合夥。再者,原確定判決敘明依系爭聯誼會之團體意思,剩 餘款項應移由下屆里長聯誼會所屬會員繼續使用,存入新開 立之聯名帳戶,此聯名帳戶內款項實際上均為全體會員公同 共有,此亦為再審原告於本院所不爭(見本院卷第77頁), 則原確定判決以屬於系爭聯誼會會員之再審被告,以公同共 有人身分,請求再審原告將領取之系爭公款給付至新開立之 聯名帳戶即即全體會員公同共有該帳戶款項之系爭340帳戶 ,乃基於公同共有人之身分請求回復共有物,且係「為共有 人全體之利益」,符合同法第828條第2項準用第821條第1項 但書規定,於法自無不合。故再審被告依上開規定,基於公 同共有人身分,為公同共有人之全體利益即系爭聯誼會全體 會員利益,提起系爭事件,自屬適法,並非僅得由系爭聯誼 會或全體會員提起訴訟,始屬當事人適格。且本件既係由再 審被告提起系爭事件,自無須再予贅論系爭聯誼會有無當事 人能力。故再審原告以上開論旨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 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云云 ,要無足採。  ㈢再審原告又以兩造先前爭訟之前案確定判決,已認定再審被 告依民法第821條、第767條共有物返還請求權,如僅向再審 原告訴請給付,訴之聲明未請求將共有物返還予共有人全體 ,屬當事人不適格,則系爭事件同未聲明請求再審原告返還 系爭公款予系爭聯誼會全體會員,卻作成與前案確定判決不 同之判斷,即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惟承上所述,再審 原告於本院已不爭執系爭聯誼會由各屆當選之會長及財務長 開立之聯名帳戶內款項,實際上均為全體會員公同共有,且 原確定判決以返還系爭公款至公同共有人合意供系爭聯誼會 所屬會員使用之聯名帳戶,符合民法第828條第2項準用第82 1條第1項但書規定,屬於返還予全體會員公同共有等情(見 本院卷第77頁),則原確定判決所為認定,自無何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之情。另觀諸前案確定判決與系爭聯誼會之當事人 雖同為兩造,惟二訴訟之聲明及請求並不相同,並非同一事 件,此亦經原確定判決論述甚明(見本院卷第18頁),自得 為不同之判斷。是再審原告以原確定判決之認定與前案確定 判決不同,即認系爭事件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顯屬誤 會,亦無足採。 五、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 第1項第1款規定之再審事由,洵非有據,為無理由;又再審 原告於114年3月12日本院言詞辯論期日,具狀追加主張原確 定判決另有同條項第2款再審事由部分,因逾30日之再審不 變期間而不合法。則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一部不 合法,一部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一部不合法,一部無理由,爰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能超                    法 官 李珮妤                    法 官 楊淑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佳旻

2025-03-31

KSHV-113-再易-46-20250331-1

再小上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小上字第1號 抗 告 人 即 上訴人 鄭希傑 相 對 人 即被上訴人 劉文輝 曾雪囿 劉曉瑜 上列當事人間再審之訴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3月6日本院1 14年度再小上字第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不 得抗告(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1項本文)。提起抗告,如係 對於不得抗告之裁定而抗告者,原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3項準用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 42條第1項)。除本編別有規定外,再審之訴訟程序,準用 關於各該審級訴訟程序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505條)。 二、抗告意旨略以: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所為114年度再小上 字第1號裁定(下稱原裁定)並非合法,且無理由,應撤銷 駁回裁定等語。並聲明:原裁定駁回。 三、本院所為之原裁定,係就小額事件確定判決之再審事件所為 之第二審裁定,乃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件所為之第二 審裁定,屬不得抗告之裁定;且原裁定正本內,亦已載明「 本裁定不得抗告」之教示。故抗告人對原裁定提起抗告,係 對不得抗告之裁定而抗告,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為防杜個案濫訴,法院應駁回濫訴,並得處濫訴之當事人新 臺幣(下同)12萬元以下之罰鍰,及要求其負擔對造之日費 、旅費及因此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酬金(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8款、第249條之1、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 4條第3、4項)。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8款、第249條 之1第1項、第444條第3項、第449條之1第1項規定所稱惡意 、不當目的,係指原告、上訴人或抗告人之起訴、上訴或抗 告,主觀上以騷擾纏訟他造、增加他造應訴成本、延滯阻礙 他造行使權利、騷擾癱瘓司法系統或浪費司法資源為主要目 的者;所稱重大過失,係指其起訴、上訴或抗告所主張之事 實或法律關係,依一般人施以普通注意,即可輕易辨識、認 知為恣意推測、矛盾無稽、因果邏輯謬誤或其他類此情形而 無合理依據者(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6條之1)。本 件相對人前向抗告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經本院以112年度 投小字第110、111、112號判決(下稱原判決)抗告人應給 付相對人乙○○2萬1,240元、相對人甲○○2萬950元、相對人丙 ○○2萬6,386元,及各自之法定利息;抗告人不服,提起上訴 ,經本院以112年度小上字第7、8、9號裁定上訴駁回;抗告 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以112年度小上字第7、8、9號裁定 抗告駁回;抗告人復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13年度再微字第1 號民事裁定駁回再審聲請。抗告人另對原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經本院以113年度投再小字第1號判決駁回再審之訴,抗告 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以114年度再小上字第1號裁定駁回 上訴,現抗告人又提起本件抗告,依上開說明,可認抗告人 恐有濫訴之情事,併此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鄭順福                   法 官 葛耀陽                   法 官 鄭煜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2025-03-28

NTDV-114-再小上-1-20250328-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13號 再 審 原告 楊弘名 訴訟代理人 洪銘憲律師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臺南市政府間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 ,再審原告對於本院111年度上字第33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 訴,該事件訴訟標的價額業經前訴訟程序核定為新臺幣(下同) 1,710,124元(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870號卷一第231 -235頁),應徵再審裁判費27,042元,扣除已繳納1,000元,應 再補繳26,042元。限再審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之日起5日內, 向本院補繳再審裁判費26,042元,逾期即駁回再審之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翁金緞 法 官 周欣怡 法 官 林福來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鄭鈺瓊

2025-03-25

TNHV-113-再-13-20250325-1

再易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再易字第2號 再審原告 黃培菘 黃藍瑮 再審被告 黃彩烟(即陳宗德之承受訴訟人) 陳申樺(即陳宗德之承受訴訟人) 陳玉琳(即陳宗德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本院民國114年1 月20日113年度簡上字第47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不經 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再審原告就本院114年1月20日113年度簡上字第47號確定判 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主張係於114年1月23 日收受判決正本,並依法於30日內為之,提出判決書影本為 證。經本院檢視原確定判決係屬不得上訴第三審之判決,並 於114年2月19日收受再審原告之訴狀,有本院收狀日期章戳 可憑,自合於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2項不變期間之遵守 。 二、再審原告亦已遵式提出再審訴狀,並列述主張其係依民事訴 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497條提出再審之訴,理由如下略以 : 1、系爭協議書為保障系爭建物在分割前避免閒置導致喪失經濟 價值,故約定各共有人負有與統一生活公司完成續約之義務 ,原確定判決違反一般社會生活累積之經驗法則,認定再審 被告並無違約有違誤。原確定判決於第7頁第3點第25、26行 既已認定再審被告有履行協議第一條與統一生活公司續約之 義務,却又遽為系爭協議書並無限制各共有人之契約自由, 故原確定判決對協議書效力對各共有人約束範圍之判定違反 倫理法則及經驗法則,參照最高法院91年台上字第741、164 5號民事判決,係屬違背法令等語。 2、系爭協議書書第二點第一句已有明文「康是美租金依各共有 人按稅籍證明的持分分配」。然本案於第一審判決時,遽因 再審原告當庭陳述再審被告違約動機後冠以:「惟關於租金 分得比例之重要之點尚無共識……」等語(112年度彰簡字第3 61號第4頁第(三)點第13、14行),並引申成共有人並無 共識,進而成為判斷再審被告並無違約之依據,致使再審原 告於原確定判決審理之言詞辯論時,怕因再闡明被告違約動 機而遭法庭誤解,故未敢再發言補充。綜觀原證8、9,可知 再審原告已多次舉證證明包含再審被告陳宗德在內之全體共 有人皆已達成再與統一生活公司續約6年之共識,故該公司 提出6年之新約以供簽署,惟再審被告却以租金分配比例為 由,拒簽新約,藉此要求再審原告以獲取更多租金,原審判 決就前開證據漏未斟酌,應已構成民事訴訟法第497條之再 審事由等語。 3、綜觀如再審訴狀所列事件時間序列可知,再審被告違約在先 ,導致續約破局,嗣再審被告兩日三度密集聯繫統一生活公 司謀求補救,再有發存證信函試圖偽裝其未違約之假象,此 事實與確定判決出入甚巨等語。 4、綜觀如再審訴狀所列事件因果關係可知,原確定判決之再審 被告有二年續約意願而無違約之心證判斷明顯倒因為果等語 。 三、按民事訴訟法第五百零二條第二項所謂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 由,係指依再審原告所主張之再審理由,不經調查即可認定 ,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而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者而言,最高法 院88年度台上字第634號民事裁判意旨可加參照。又解釋契 約;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係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爰本院閱 覽原確定判決就兩造系爭協議書之契約爭議,已於理由項下 六(三)3「即含前開再審理由1所指之第7頁第3點第25、26 行)解釋說明「各共有人負有與統一生活公司續約之義務, 並無於系爭協議書限制各共有人之契約自由,換言之,關於 租金、租期、租賃條件均容各共有人與統一生活公司協調後 再成立契約,而非全受制於統一生活公司,此觀歷次與統一 生活公司續約之內容即明,是陳宗德既已有向統一生活公司 願意續約之意思,縱嗣後因租期乙事未能與統一生活公司達 成意思表示合致而完成簽約,陳宗德亦無違反系爭協議書第 1條約定情形」綦詳。委無再審原告略去原確定判決已以換 言之補充諭示之方法對該契約自由之解說部分,恣指原確定 判決對協議書效力對各共有人約束範圍之判定違反倫理法則 及經驗法則,有違反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之情事。且其 餘如前開再審理由2、3、4部分,亦均屬再審原告仍執前詞 就原確定判決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不服之表示, 難認有民事訴訟法第497條所謂「足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物 ,漏未斟酌」之情事。故再審原告所主張之再審理由,不經 調查即可認定,係屬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而不能獲得勝訴之判 決者,揆諸首揭說明,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即駁回再審之訴 。 四、訴訟費用分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洪榮謙                   法 官 鍾孟容                   法 官 羅秀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潘佳欣

2025-03-21

CHDV-114-再易-2-20250321-1

建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給付工程款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建再易字第1號 再審原告 林懋相 上列再審原告與再審被告鄭衣淳間請求給付工程款等事件,再審 原告對於民國111年11月22日本院109年度建上字第16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再審裁判費新臺幣2萬5,24 0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再審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再審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之17條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乃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再審之訴有不合法之情 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逾期不補正者, 其再審之訴自非合法,法院應以裁定駁回,民事訴訟法第50 5條、第44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再審之訴形式上雖為訴之 一種,實質上為前訴訟之再開或續行,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仍 應以前訴訟程序所核定者為準。 二、查本件再審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10日對於本院111年11月22 日109年度建上字第16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提 起再審之訴,依上開說明,應以前訴訟程序所核定之訴訟標 的價額即新臺幣(下同)130萬8,005元為據。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7第1項、第77條之16第1項、第77條之27及114年1 月1日修正生效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條第1項規定,本件應徵再審 裁判費2萬5,240元,未據再審原告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505條、第444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收受本裁定 正本之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再審之訴 。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工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郭貞秀                              法 官 黃聖涵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徐振玉

2025-03-20

TNHV-114-建再易-1-20250320-1

再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6號 再審原告 李寬海 再審被告 屏東縣內埔鄉公所 法定代理人 鍾慶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承租權存在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4月26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1號確定再審判決,提起再審 之訴,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再審原告略以:再審原告前起訴請求確認承租權存在事件, 經本院潮州簡易庭111年度潮簡字第572號判決(下稱原一審 判決)、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174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 之請求確定(下稱原確定判決),嗣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復經本院以113年度再易字第1號判決駁回再 審之訴(下稱再審確定判決)。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如附表編號⒈所示情形,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原確定判決如附表編號⒉所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 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原一審判決及原確定判決如附表編 號⒊所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 由;再審確定判決如附表編號⒋所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 96條第1項第9款之再審事由;再審確定判決如附表編號⒌所 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3款之再審事由;原 一審判決如附表編號⒍所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爰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二、再審被告部分,因本件未行言詞辯論,故無再審被告之聲明 及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再審不合法(即未指明再審理由)部分:   按提起再審之訴,應表明再審理由,民事訴訟法第501條第1 項第4款亦有明定。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敘明確定判決 有何合於同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及第497條原因之具體情形 而言,如未依法表明,或僅在指摘原確定裁判如何違法,而 對該聲明不服之再審判決,毫未指明有如何法定之再審理由 ,均可認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毋庸 命其補正。查再審原告如附表編號⒈所示情形,未指明對於 何確定判決不服,也未指摘有何法定再審理由,依上開規定 ,此部分再審之訴為不合法。  ㈡再審不合法(即關於原一審判決、原確定判決)部分: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民事訴訟法 第500條第1項、第2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確定判 決於112年8月16日確定,再審原告於112年8月22日收受原確 定判決送達,至遲於斯時即知悉原確定判決所持理由。是再 審原告於113年5月17日始以如附表編號⒉所示情形,有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如附表編號⒊所示 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事由;對原 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已逾30日之不變期間。此部分 再審之訴顯不合法,應逕予駁回。另主張原一審判決如附表 編號⒍所示情形,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再審 事由等情,然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3項「第二審法院就該 事件已為本案判決者,對於第一審法院之判決不得提起再審 之訴」之規定,再審原告對於原一審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亦 不合法,併予駁回。  ㈢再審顯無理由(即關於再審確定判決)部分:     ⒈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再審確定判 決於113年4月26日確定,再審原告於113年5月2日收受再審 確定判決,並於113年5月17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此經本院 調取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1號卷宗核閱無訛,並有再審原告 所提民事再審之訴狀上本院收狀戳可稽,再審原告提起本件 再審之訴並未逾法定期間,合先敘明。  ⒉就附表編號⒋內容,再審原告主張再審確定判決未斟酌再審被 告虛造之「使用位置調查圖」,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第9款之再審事由等語。惟按為判決基礎之證物係偽造或變 造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明不服,民事訴訟 法第496條第1項第9款定有明文。惟依同條第2項規定,前開 情形以宣告有罪之判決已確定,或因證據不足以外之理由, 而不能為有罪之確定判決者為限,始得提起。查再審原告僅 說明再審被告所提「使用調查位置圖」係私文書,並無製圖 者之簽名或蓋章,亦無編製者久峯工程有限公司蓋章,「使 用調查位置圖」難認為真正,而係偽造之證物等語,並未說 明或舉證原確定判決採為對伊不利判決基礎之證物,有何偽 造或變造遭法院宣告有罪之判決確定,亦或是因證據不足以 外之理由,致不能為有罪之確定判決等情形。故再審原告以 再審確定判決未斟酌再審被告虛造之「使用位置調查圖」, 主張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9款之再審事由,顯無理 由。  ⒊就附表編號⒌內容,再審原告主張再審確定判決未審酌原一審 審理程序變更之筆錄,法官並未在該筆錄上簽名,屬判決法 院組織不合法,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3款之適用等 語。惟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3款所謂判決法院之組 織不合法,係指如無法官資格之人參與辯論裁判,參與辯論 裁判之法官不足法定人數,或未參與言詞辯論之法官參與裁 判等情形而言。再審原告所主張之事由即非可採。 四、綜上所述,再審原告有未指明對何確定判決指摘何再審事由 之再審不合法;又對於原一審判決、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 亦顯不合法;且再審確定判決之認定並無再審原告所指判決 法院組織不合法、為判決基礎之證物係偽造或變造之情事。 則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3款、第9款之規定 提起再審之訴,顯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 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一部不合法,一部顯無理由,爰 判決如主文。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怡先                    法 官 李育任                    法 官 劉佳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戴仲敏 附表: 編 號 再審標的 再審理由內容 ⒈ 未指明 再審原告之父李瑞橋於53年間向再審被告承租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重測前為新北勢段71-1、71-2地號,下合稱系爭土地、系爭租約)面積512平方公尺建築房屋(下稱系爭房屋),系爭房屋為90年4月26日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發布前所建築,係屬未領用使用執照之合法房屋。李瑞橋死亡後,系爭房屋由派下再審原告及兄弟繼續承租系爭土地,因而續租達57年,依民法第451條規定,均視為不定期限租賃,依最高法院50年台上字第2887號民事判例,租地建物未定期限者,依使用目的,應解釋為租期可至系爭房屋不能使用之時止,故系爭土地面積512平方公尺,承租權是否不存在,此種不確定狀態,得以提起本件再審所除去,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⒉ 原確定判決 系爭土地所有權人為內埔鄉公所,而李瑞橋承租系爭土地,李瑞橋死亡後,由派下之再審原告及兄弟與原出租人即再審被告繼續承租,而非繼承,此種共有關係,自不能成立公同共有。系爭房屋雖為派下再審原告及兄弟所共有,但再審原告及兄弟早於67年5月6日分家(分管),自屬分別共有,對於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可各自加以處分,自無當事人不適格,原確定判決疏未斟酌,倘予審酌,對於再審原告本件裁判,可受較有利益裁判,本件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適用。 ⒊ 原一審判決、原確定判決 再審原告及其胞弟李寬錦於112年4月1日與再審被告簽訂基地租賃契約後,再審被告當面向再審原告及李寬錦口頭表示:本件基地租賃全年二期每期為3,058元,上開約定係已成立。然當日所簽基地租賃契約之內容就租賃基地之標示,竟載明212、213、214地號3筆土地、面積512平方公尺、租金每期4,446元,全年共有2期。事後,系爭契約寄予當事人,但租賃基地僅有212、213地號土地,不包括214地號土地、83平方公尺。原一審判決、原確定判決卻對再審原告提出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地籍圖謄本置之不顧,卻認為再審被告所提使用調查位置圖為真實,倘斟酌再審原告所提上開資料,對於本件再審裁判,可受較有利益裁判,本件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適用。 ⒋ 再審確定判決 再審原告所提「土地複丈成果圖」所載之界址點號及地籍圖謄本所在之基地地號,兩者完全相同,並無包括八壽段214地號土地。又再審被告所提「使用調查位置圖」係私文書,並無製圖者之簽名或蓋章,亦無編製者久峯工程有限公司蓋章,足見「使用調查位置圖」自難認為真正,而係偽造之證物。但再審確定判決對於再審原告提出上述兩項證據,卻謂已經兩造於審理中分別提出,並經原確定判決審認。但再審確定判決、原確定判決對於土地複丈成果圖及地籍圖謄本所記載之事實並無判斷其法律之效果,及適用法規之說明及理由。亦無說明「使用調查位置圖」可採理由及適用法規之說明理由。倘此項漏未斟酌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及地籍圖謄本所載之事實予以斟酌,及斟酌再審被告虛造之「使用位置調查圖」,對於本件再審之訴,可受較有利益之裁判,本件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9款之適用。 ⒌ 再審確定判決 再審確定判決略謂:再審原告租賃權,於原一審111年9月22日審理時,經承審法官當庭詢以再審原告:「房屋及土地承租權現由(再審)原告、李寬章、李寬錦共同繼承?」係據再審原告當庭答覆以:「是的,房屋是我父親蓋的,我們共同繼承」等語,再審原告既當庭變更起訴聲明為:「確認李寬海、李寬章、李寬錦與被告間就內埔鄉八壽段212、213、214地號內如附圖所示,面積512平方公尺之土地有基地承租權存在。」則李瑞橋死亡後,由繼承人即再審原告及其兄弟李寬章、李寬錦3人共同繼承且未經分割,為再審原告於原一審審理中所主張之事實。本件既未據再審原告於原一審審理中陳明並舉證。故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故繼承人因繼承而取得之遺產,應得其他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或由公同共有人全體為原告,其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然而,再審原告於原一審起訴狀記載為:再審原告在再審被告所有系爭土地上建築平房一棟,李瑞橋死亡後,派下再審原告及兄弟繼受承租,而非繼承,自屬不定期租賃。又前開所述當庭變更之筆錄,法官並未在該筆錄上簽名,自屬判決法院組織不合法,本件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3款之適用。 ⒍ 原一審判決 依據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6條第1項規定,耕地租賃之成立以書面為之。但再審被告並無提出此項書面之租賃書證,足證原一審判決所採再審被告主張租約基地係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之耕地租賃係屬子虛。再審原告提出之租地繳納聯單,土地標示僅記載71-2地號(八壽段213地號),面積150平方公尺。但李瑞橋承租基地213地號,面積為1,177.61平方公尺,而非面積僅150平方公尺。此項212地號,55平方公尺為前手劉魁祥承租基地,為蓋房子正方起見,為前手劉魁祥與李瑞橋承租基地213地號剩餘720.61平方公尺交換,即劉魁祥現在廚房位置土地。故承租基地,系爭土地、面積512平方公尺有承租權存在。究其因係再審被告在當時蓋房子時,沒有測量的錯誤,再審被告自應自己承擔錯誤責任。就原一審判決,對於再審原告所提之上開所述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6條第1項法律規定疏未審酌,若予斟酌,再審原告可受較有利益裁判,此項再審理由為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定有明文。

2025-03-20

PTDV-113-再易-6-20250320-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號 聲 請 人 張俊雄即永盛消防設備器材行 相 對 人 美捷士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庭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可稽。又所謂必要情形,由 法院依職權裁量定之,法院為此決定,應就強制執行法第18 條第2項所列訴訟在法律上是否顯無理由,以及如不停止執 行,將來是否難於回復執行前之狀態,及倘予停止執行,是 否無法防止債務人濫行訴訟以拖延執行,致債權人之權利無 法迅速實現等各種情形予以斟酌,以資平衡兼顧債務人及債 權人雙方之利益(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112號、100年 度台抗字第824號裁定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3082號確定判決,有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及重要證物漏未斟酌之再審事由,伊已依民 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及第497條規定提起再審之訴( 即本院113年度再字第11號,下稱系爭再審之訴)。又伊已 預供擔保金56萬元,經本院民事執行處通知將上開擔保金將 轉支付予債權人,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聲請停 止本院114年度司執字第15388號事件之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所提系爭再審之訴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3日 以其訴為顯無理由,判決駁回再審之訴在案。揆諸首揭說明 ,如遽准予本件停止執行之聲請,恐有拖延執行,致相對人 之權利無法迅速實現之虞,難以平衡兼顧兩造之利益。是聲 請人聲請裁定停止強制執行,尚難認有必要,與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得停止強制執行之要件不符,其聲請自屬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唐敏寶                   法 官 劉承翰                   法 官 林 萱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 本),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泰能

2025-03-14

TCDV-114-聲-55-20250314-1

台抗
最高法院

偽造文書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265號 抗 告 人 余爵宏 上列抗告人因偽造文書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4年1月6日駁回聲請再審之裁定(113年度聲再字第138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1)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所定,受有罪判決之 人聲請再審所提出之新事實及新證據須具有「新規性」及「 確實性」,其中「新規性」之要件,採取以該證據是否具有 「未判斷資料性」而定;「確實性」重在證據之證明力,即 具備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而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 所認定事實,二者應分別以觀,且先後層次有別,倘未兼備 ,自無准予再審之餘地。判斷聲請再審案件之事證是否符合 上開要件,當以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為審查,尚 非任憑再審聲請人之主觀、片面自我主張,即已完足,如僅 係對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再行爭辯,或對原確定判決採 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或對法院依職權取捨證 據持相異評價,原審法院即使審酌上開證據,亦無法動搖原 確定判決之結果者,即不符合此條款所定提起再審之要件。 (2)證據之調查,係屬法院之職權,原確定判決既已就本 案相關卷證予以審酌認定,並敘明理由,倘其證據之取捨並 無違反論理或經驗法則,即難認其所為之論斷係屬違法。況 採納其中一部分,原即含有摒棄與其相異部分之意,此乃證 據取捨之當然結果,縱未於判決理由內一一說明,亦無漏未 斟酌可言,此屬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及評價證據證明力等職 權行使之結果,非屬證據未經審酌。 二、原裁定略以:  ㈠本件抗告人即受判決人余爵宏因偽造文書案件,對原審法院1 11年度上更二字第14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聲請再 審,聲請意旨略以:伊及告訴人余宗亮為兄弟,2人與毅泰 建設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間不動產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訴訟( 下稱另案民事訴訟)於民國91年5月30日由本院以91年度台 上字第1014號民事裁定確定,並經原審法院以91年度再字第 16號判決駁回再審之訴,有上開案件歷審裁判清單可證(即 再證㈠)、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下稱臺南地院)109年5月27 日南院武總字第0000000000號函,表示該院員工消費合作社 至98年8月31日止,民事委任狀販售至流水號021523(即再 證㈡)、原確定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二編號3所示民事委任 狀(下稱系爭委任狀)之流水號為021915(即再證㈢)、行 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函、93年12月27日修正司法狀紙要 點,委任狀格式應以直式橫書方式書寫(即再證㈣)等4項新 證據可證,另案民事訴訟於91年間終結,而系爭委任狀於98 年8月31日之後始行販售,非如余宗亮所證,系爭委任狀之 簽立,係在另案民事訴訟期間,或於107年12月25日偵訊日 前10幾年等語。○○市○○區農會授信申請書及交易明細等相關 資料(即再證㈤,詳如附表三編號3「相關證據」欄所示), 可證明伊以余宗亮名義貸款有得其同意,且已清償完畢,2 人不可能因此交惡,余宗亮於第一審審理時證稱,2人因貸 款之事交惡等語有重大瑕疵。張秀鑾並非本案當事人,且因 另案誣告抗告人遭判刑確定,亦有臺南地院108年度訴字第6 54號刑事判決及歷審判決可稽(即再證㈥),其證稱余宗亮 拋棄繼承等語,有誣陷抗告人的高度可能。上開新證據結合 先前已經存在卷內的各項證據資料予以綜合判斷,已能對原 確定判決認定抗告人有罪之事實產生合理懷疑,並足以推翻 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等語。   ㈡原確定判決綜合抗告人之部分供述、余宗亮之證述,聲請再 審意旨所提,除再證㈣以外之證據,及卷內其他相關之證據 ,認定抗告人有其犯罪事實欄所載,於106年間,因與張秀 鑾間之給付借款事件,經張秀鑾向臺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 於106年8月9日前往抗告人臺南市OO區OO路0段00巷00弄00號 住處查封如附表一所示之動產,抗告人為拖延拍賣程序,基 於行使偽造私文書之接續犯意,未經余宗亮之同意及授權, 以余宗亮名義對張秀鑾提出第三人異議之訴,偽造附表二各 編號所示余宗亮名義之私文書並持以行使,足生損害於余宗 亮及法院審理案件程序之正當性(其中編號3所示系爭委任 狀,係抗告人於98年8月31日後至100年間之某日,以處理2 人另案民事訴訟之相關事宜為由,由余宗亮於委任狀上簽名 ,並由不知情之人刻製余宗亮之印章,蓋用於委任人欄後, 偽造留用)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依想像 競合之例,從一重論處抗告人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同時犯 毀損債權)之科刑判決,改判仍論處抗告人犯行使偽造私文 書罪(毀損債權部分不另為無罪之諭知),量處有期徒刑7 月。並就抗告人所辯各節何以不足採信,於理由內詳為指駁 、論述,所為論斷有卷存事證足憑,採證認事與經驗法則及 論理法則無違。    ㈢原確定判決已說明,系爭委任狀之流水號為021915,臺南地 院員工消費合作社所印製之民事委任狀,至98年8月31日止 流水號為021523,至102年12月起,委託廠商印製之民事委 任狀流水號為000000-000000,足見抗告人購得系爭委任狀 之時間應為98年8月31日後至102年12月前。是以余宗亮簽發 系爭委任狀之時間不可能在98年8月31日前。再依憑余宗亮 就交付空白授權委任狀予抗告人之原因,於偵查中已明確證 稱,共有2次,均係以處理另案民事訴訟或後續相關事宜為 理由,第1次是在另案民事訴訟進行期間,第2次則為107年1 2月25日偵訊日前10幾年,當時因與父親衝突已經離家,時 間點與其交付國民身分證予抗告人之99至100年間(按抗告 人曾於99至100年間,因持有余宗亮之國民身分證,並冒用 其名義而幫助逃漏稅捐)相近。而另案民事訴訟雖於91年間 確定,然當時余宗亮已因與父親衝突而離家,後續訴訟程序 均由抗告人掌握,余宗亮不知訴訟程序已經結束,是余宗亮 證稱,抗告人第2次仍以另案民事訴訟或後續相關事宜為由 ,向其取得其簽名之系爭委任狀,即屬有據。余宗亮於第一 審審理時亦明確證稱,交付空白授權委任狀共有2次,2次時 間不同,並無何證述不一之情。是以抗告人取得據以偽造系 爭委任狀之民事空白委任狀時間應為98年8月31日後至100年 間,已可認定,與前開臺南地院函文所示印製委任狀之時間 並無衝突。而抗告人於106年11月3日因張秀鑾查封如附表一 所示動產,以余宗亮為原告對張秀鑾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 時序上自不可能出於余宗亮之委任或授權甚明。另敘明抗告 人是否提前清償農會貸款,與其是否獲得余宗亮授權提起第 三人異議之訴,要屬二事;至張秀鑾證稱關於余宗亮是否拋 棄繼承及張秀鑾是否曾因誣告抗告人經判處罪刑確定,均與 抗告人本件犯罪事實之認定無關,再證㈤、㈥均無從為抗告人 有利之認定。  ㈣綜上,再證㈣固可認系爭委任狀係93年12月27日以後所印行, 惟再證㈢已足為相同之認定,此亦與原確定判決所認定系爭 委任狀應係抗告人於98年8月31日以後購得,至100年間之某 日交予余宗亮簽名之情無違,不論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 判斷,均無法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自無開啟再審 之餘地。其餘聲請意旨或係對原確定判決證據取捨、判斷之 職權行使及其理由已經說明之事項,或係就不影響於判決本 旨事項再為事實上之爭辯,徒以自己之說詞,為相異之評價 ,從而,本件再審聲請,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 款規定之要件尚有不符,其聲請再審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抗告意旨仍執陳詞,略以:綜合上開既有證據,既可證明余 宗亮對抗告人不利之指證有瑕疵,原裁定未就聲請意旨所列 既存資料予以綜合評斷,論述其是否可採,以明是否得以動 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遽認抗告人之再審聲請為無理 由,顯有違法等語。 四、惟查,除再證㈣外,聲請意旨所提「新證據」均經原確定判 決加以審酌,原裁定已就聲請意旨所提各項事證,何以非刑 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之新事實、新證據,說 明其論據,核無違法。抗告意旨無非係就法院依職權取捨之 證據持相異評價、任意指摘,或就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 再行爭辯,上開新證據縱經單獨或綜合卷內原有證據合併觀 察,亦無法動搖原確定判決之結果,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 第1項第6款、第3項之法定要件均不適合。從而,原裁定以 抗告人之聲請再審為無理由,駁回其再審之聲請,於法尚無 不合,應認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李麗珠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王敏慧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游巧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3

TPSM-114-台抗-265-20250313-1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易字第37號 抗 告 人 張偉德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謝貿凱間請求損害賠償之再審之訴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30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37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除本編別有規定外,再審之訴訟程序,準用關於各該審級 訴訟程序之規定;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件,其第二審 法院所為裁定,不得抗告,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484條第 1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又對於不得抗告之裁定而抗告者, 原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 項準用第442條第1項所明定。 二、經查:  ㈠抗告人對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180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未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7,241元,經本院於民國 113年9月4日裁定命其於送達後5日內補正(下稱補費裁定) ,該裁定已於同年月21日送達抗告人,抗告人仍未依限補正 ,本院遂以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訴。因本案訴訟標的金額為 1,051,998元【計算式:962,249+90,000-251=1,051,998】 ,未逾150萬元,屬不得上訴第三審之事件,揆諸前揭規定 ,原裁定依法即不得抗告,抗告人對之提起抗告,自不合法 ,應予駁回其抗告。  ㈡抗告人雖主張郵務機構未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規定黏貼補費 裁定之送達通知書,送達不合法,原裁定以抗告人未於期限 內繳納裁判費而駁回再審之訴,應有違誤云云。惟查抗告人 戶籍地址設於彰化縣○○鎮○○路0段00號,有個人戶籍資料在 卷可按(見限閱卷第3頁),抗告人亦未爭執該址非為其住 所地,經本院將補費裁定交由郵務機構對上開住所送達,因 未獲會晤抗告人本人,亦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已 將該補費裁定寄存於鹿港派出所,並製作送達通知書兩份, 一份黏貼於抗告人之上開住所門首,另一份置於適當位置, 以為送達,此業據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彰化郵局於114年3 月10日以彰郵字第1140000249號函覆本院說明在卷,足認補 費裁定確已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規定合法送達抗告人。至 於上訴人所提簡訊縱係出自郵務機構,然其內容並未敘明是 否與補費裁定有關,且其文字僅是宣示性表達郵務人員應依 規定黏貼送達通知書,避免影響客戶權益,並未承認補費裁 定有未依規定送達之情形,尚不能據此認為補費裁定未合法 送達抗告人。是抗告人主張補費裁定未合法送達云云,即難 認有據。  ㈢末查,抗告人於113年10月18日所提「民事訴狀」未記載任何 表示提起抗告之文字(見本院卷第75頁),自難認為抗告人 有以該「民事訴狀」提起抗告之意思。抗告人於114年2月6 日具狀抗告,主張其於幾個月前即已提出抗告,本院未有處 理云云,應有誤會,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旭聖                   法 官 莊嘉蕙                   法 官 林筱涵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呂安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CHV-113-再易-37-20250312-3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再字第16號 聲 請 人 呂萬鑫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陳宏益等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2月26日本院裁定(113年度聲再字第28號),聲 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於裁定確定時起30日之不變期間 內提起,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同法第500條第1項規 定自明。查再審聲請人於民國114年2月13日具狀對本院113 年12月28日所為113年度聲再字第28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 定裁定)聲請再審,有其民事再審聲請狀上所蓋本院收狀章 戳日期可憑(見本院卷第3頁),而原確定裁定係於114年1 月8日寄存於聲請人住所地派出所,有送達證書可稽(見原 確定裁定卷第27頁),故本件再審之聲請,未逾30日不變期 間,合先敘明。 二、聲請再審,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1條第1項第4款 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 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 ,始為相當;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正(最高 法院107年度台聲字第643號裁定同此意旨)。 三、再審之訴,法院認無再審理由,判決駁回後,不得以同一事 由,對於原確定判決或駁回再審之訴之確定判決,更行提起 再審之訴,民事訴訟法第498條之1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 同法第507條規定,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者準用之。聲請 人主張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110年度救字第1號裁定 已裁定准予訴訟救助,原確定裁定違反同法第496條第1項第 12款規定云云,惟其已於原確定裁定程序中以此同一事由主 張為再審理由(見原確定裁定卷第3至4頁),違反第498條 之1規定,於法不合。 四、當事人聲明係對某件再審裁判為再審,但審查其再審訴狀理 由,實為指摘原確定裁判或前次之再審裁判如何違法,而對 該聲明不服之再審裁判,則毫未指明有如何法定再審理由。 此種情形,可認為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逕以其再審為不合 法駁回之(最高法院109年度台聲字第1546號、113年度台抗 字第493號裁定意旨同此)。再審聲請人主張原確定裁定漏 未及斟酌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救字第54 號裁定,有違反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之再審 事由云云。惟其持上開證物所為主張,無非仍在指摘前訴訟 程序之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65號確定裁定駁回其請求之理由 ,就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法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則 未據指明。聲請人就原確定裁定表明之其餘再審理由,核均 係指摘原確定裁定前之裁判如何違法,依前揭說明,此部分 聲請均不合法,且無庸命其補正,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陳正禧                    法 官 施懷閔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何佳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11

TCHV-114-聲再-16-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